閱讀屋>教師>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通用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師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1

  詩人肖光說:在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詩的教育,是催生中華民族新一代美學智慧行之有效的契機。在現行語文教材中,最受學生歡迎的,除童話外非兒童詩莫屬了。兒童詩語言稚嫩活潑,感情直率明朗,敘事生動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為一體,觀兒童之所觀, 詩人肖光說:“在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詩的教育,是催生中華民族新一代美學智慧行之有效的契機。”在現行語文教材中,最受學生歡迎的,除童話外非兒童詩莫屬了。兒童詩語言稚嫩活潑,感情直率明朗,敘事生動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為一體,觀兒童之所觀,思兒童之所思,感兒童之所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創造能力的上乘之作。

  如何把握兒童詩的特點,達到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創新水平的目的呢?結合近日對語文五年級下冊《兒童詩兩首》(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教學,我認為,創造生動的情境,引導孩子用心靈去感受詩中情感,在詩情與童心的融匯交流中產生共鳴,進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個性篇章。

  一、交流中生共鳴

  本課的兩首兒童詩一為《我想》,一為《童年的水墨畫》,都是描述兒童豐富多彩的生活,展示孩童純真、細緻的內心,與學生息息相通。因此,運用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是體會兒童詩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學生與詩人產生心靈的共鳴。

  《我想》一詩行文跳躍,想象大膽奇麗,表達了一個孩童內心的美好願望,極富韻律美,學生讀起來琅琅上口。本課是略讀課文,在教學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做到初讀了解詩的內容美,賽讀感受詩的節奏美,默讀想象詩的意境美,品讀體會詩的語言美。在反覆地誦讀中,學生自主學習,瞭解到詩中表達的綠化環境、美化春天、探索奧秘、讓世界更美的純真願望。品讀時,孩子們找出了“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這些生動的用詞,感受到了“悠啊,悠……”“長啊,長……”“望啊,望……”“飛啊,飛……”

  這種強烈的韻律美,並在教師課件製作的“柳絮飄揚、孩童托腮展望”的情境中進入了想象的天地。“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教師這一問,使學生與詩中孩童一起展開想象:“我彷彿看見了草地上盛開著五彩繽紛的花兒,孩子們高興地唱著春天的歌謠”;“我看見了一棵棵茂盛的樹長起來了,綠蔭如蓋”;“藍天飄著白雲朵朵,令人神往”……孩子們的心靈體會加深了,童心與詩情迸出了火花。學生與詩人在交流,形成了共鳴,自然而然體會到了詩的情境美。

  《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包括了三首小詩,分別以“街頭”、“溪邊”、“江上”為題,表現了兒童極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畫般美麗。情趣是兒童詩的靈魂,是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寫照,是勾勒兒童內心世界的圖畫,是詩人在充分了解兒童生活的基礎上精心尋來的神來之筆,也是兒童詩審美教育的閃光點。因此,我們不能輕易放過,而要引導孩子走到詩的境界中去,細細品味,輕輕咀嚼,充分領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動聽的樂聲中,教師讓學生在熟讀之後,選擇其中的一首細細品味,與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比如,“書頁輕輕翻動,嘴角漾著絲絲摸不掉的笑……”“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使學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頭沉浸在讀書樂趣中、在溪邊垂釣歡笑陣陣、在江中戲水玩鬧的一個個生動畫面。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與親”,好的兒童詩,字字句句都蘊藏著作者的匠心,包含著作者濃烈的情感,我們要儘可能地幫助孩子們在情感的帶動下,體會詩中的妙趣,走進詩的意境,真正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二、共鳴中再創造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尤其是兒童詩的教學,要給學生更多的個體感悟、交流溝通、放飛想象的空間。

  兒童詩的篇幅不長,語言精煉,留有許多空間可供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補充再現美的詩境,使詩的內容更加充實。《我想》最後一節寫到:“我想飛到更遠的地方去,不過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教學時就能夠藉此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孩子還想飛到哪些地方去?你能接下去寫一寫嗎?”再比如《童年的水墨畫》這組詩,教師啟發學生回顧童年:“詩裡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斷,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你也來試著用美麗的語言描繪下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生動場景吧。”

  兒童詩的教學,將使學生更富情趣,對生活更加熱愛,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品質有其獨到之處。這將成為我們繼續探索研究的又一個廣闊的空間。我們期待著,有更多更美的兒童詩從學生的筆下流瀉而出!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2

  開放性閱讀教學是針對傳統閱讀教學中的封閉性特點提出的,它充分顧及學生在閱讀態度上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和閱讀方式的探究性。在開放性的閱讀教學中應營造開放性的氛圍,注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倡導質疑、感悟學習,探索個性化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近年來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關注越來越多,其中對閱讀教學的關注尤其多。因為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徑,加強閱讀教學是培養未來人才的需要。同時閱讀教學是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環節。閱讀教學有豐富知識,鍛鍊思維,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培養品德的作用。

  傳統的閱讀教學,課堂氣氛嚴肅,師生互動缺乏,初中語文教師只是對課文做一些純理性的,甚至是機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標準、結論、答案的統一,忽視了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壓抑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違背了閱讀的規律,把“分段”、“概括段意”、這個手段變成了必不可少的訓練程式,這極大地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回想我們當時所受的中小學教育,不難發現,我們的教師始終給我們以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在課堂上教師的思維方式主宰了我們,師生互動的機率極低,唯一的互動方式就是簡單的一問一答式的,而且始終侷限於課文字身,學生只是知識的單向接收者。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中資訊的流動方式基本上是單向性的,既師→生,這種封閉的資訊系統,導致了資訊的淤積,學生的想法得不到表達與交流,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3

  一、我能讀準下面生字:

  1、平舌音:錯、掃、賽、早

  2、翹舌音:事、張、照、曬、收、裝

  3、前鼻音:碗、全、關、完、換、員、變、棉、眼、簾、認、真、看

  4、後鼻音:懂、胖、張、剛、牆、幫、等、情、躺、睛、裝、病、另、興、放、亮

  5、輕聲:孩子、我們、爸爸、奶奶、媽媽、聽聽、喜歡、什麼、笑著、癢癢、明白、你們、事情、暖和、棉花、地方、怎麼、月亮、點心、窗戶

  6、多音字:

  都:dōu:都有、都是dū:首都、都市

  了:liǎo:瞭解、了得le:走了、好了

  好:hǎo:好人、好事hào:愛好、好奇

  幹:gàn:幹活、樹幹gān:乾淨、乾杯

  鋪:pū:鋪床、鋪路pù:當鋪、床鋪

  還hái:還有、還是huán:還給、還錢

  得děi:得虧dé:得到de:哭不得

  和hé:和氣hè:和詩huó:和麵huò:和藥hú:和了

  7、近義詞:

  提議——建議到底——究竟喜歡——喜愛高興——快樂

  明白——知道暖和——溫暖奇怪——古怪商量——討論

  紅潤潤——紅撲撲

  8、反義詞:

  出來——進去秘密——公開喜歡——討厭明白——糊塗

  舒服——難受生病——健康愉快——悲傷離開——回來

  溼——幹收——放

  9、讀準並聽寫詞語:洗手、認真、掃地、父母、母親、爸爸、媽媽、奶奶、完全、開關、關門、鞋子、家長、看見、校著、畫畫、書畫、笑話、高興、開會、中午、百合花、合作、放學、放開、收拾、豐收、女子、太陽、天氣、早上、來去、月亮、完全

  10、一字開花:

  父:父親、父母、鄉親父老錯:錯過、認錯、改錯

  事:故事、心事、好事改:改正、改動、改變

  掃:掃地、打掃、清掃懂:懂事、聽懂、聽不懂

  11、子女、眼睛、醫生、喜愛、照顧、擺動、精彩、奇妙、歡樂、生氣、另外、剛剛、漂亮、飄動、火車票、完成、公園、元旦、一直、植樹、值日、一篇、滿山遍野、扁擔、青色、清水、請看、晴天、蜻蜓、心情、眼睛、自言自語、聽得入了迷、樂得直叫、高興得跳起來

  二、我能讀好下列句子:

  1、感嘆句:

  A、我家看電視,可真有些奇妙!

  B、奶奶,棉鞋裡有好多陽光呢!

  C、醫生說您的病還沒好呢!

  D、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過拖鞋呀!

  E、這胖乎乎的小手幫我撓過癢癢阿!

  2、疑問句

  A、奶奶的棉被一點兒也沒有溼,幹嗎要曬呢?

  B、棉鞋怎麼這麼暖和?

  C、我有那麼多畫,您為什麼只貼這一張呢?

  三、我能說,也能寫:

  1、洗碗筷掃庭院彈鋼琴背書包看拍

  2、紅潤潤胖乎乎靜悄悄紅彤彤綠油油白花花

  3、聽聽看看寫寫癢癢笑笑

  4、我替爸爸。

  我給媽媽。

  我幫老師。

  我為老師。

  我為同學。

  5、因為媽媽給奶奶曬了棉被,所以奶奶蓋上棉被覺得很舒服。

  因為小鋒,所以奶奶。

  因為,所以。

  四、猜字謎:

  半個月亮()

  一眼(目)看歪羊尾巴()

  家(宀)中有元寶()

  女兒出嫁()

  媽媽把馬丟()

  四、把下列詞語拍成一句通順的話。

  (1)我們給常常澆水小樹

  (2)小明裡教室掃地在

  (3)小女孩一個媽媽生病照顧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4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很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而在期初的一個多月時間內,學生要學習的是非常抽象的漢語拼音。漢語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它本身沒有意義,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一年級新生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從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我採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實踐證明還是比較有效的。

  一、創設故事情境學習漢語拼音。

  如ü在j q x後面要省去兩點,這個拼寫規則對一年級孩子來說是個“老大難”,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給孩子們講了個故事:小ü是個特別愛哭的孩子,這不,今天就他一個人在家,多沒意思啊,他越想越傷心,哭得眼淚吧嗒吧嗒地直掉(師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正好jqx走過他家,聽見哭聲就去敲門,jqx知道原因後對小ü說,你別哭,把眼淚擦乾淨了我們就陪你一起玩。小ü聽了,連忙把眼淚擦掉(師擦去兩點),然後和jqx手拉手(板書:ju qu xu)一起玩。(教讀ju qu xu)再用順口溜“小ü碰到jqx,擦乾眼淚再拉手”。再如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的時候,我又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星期天,小i小u和小ü到公園去玩,來到公園門口,他們碰到了Y和W,Y拉著小i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i,w拉著小u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wu,剩下小ü一個人站在公園門口,它又傷心得哭起來,看看,眼淚又流出來了(同樣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y聽見了,回到門口對小ü說:“我也喜歡和你做好朋友,不過你得把眼淚擦乾,我再和你拉手。”小ü聽了馬上擦乾了眼淚和大y拉手,他們也成了好朋友,變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u。到後面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e的時候,我還是用了相似的故事,不過後面讓學生自己猜猜:大y說üe必須答應它一個條件它們才能做朋友,你知道y的條件是什麼嗎?有了前面的基礎,很多學生都能說出y後面的ü也要把兩點去掉。我想這樣的故事一定能讓他們牢牢記住j、q、x和y後的ü是要去掉兩點的。

  二、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學習

  以多種形式的遊戲和有趣的活動來組織漢語拼音的學習: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韻母,根據音節猜圖畫等)、傳一傳(學完平舌音和翹舌音後讓學生一個接一個地把一句繞口令傳下去)、變一變(b、d、p、q這四個聲母很容易混淆,學生自制卡片拿出來擺一擺,再讓它們翻個跟頭變一變)、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聲母一生出韻母,拼成音節讀出來,看誰讀得快又準)、寫一寫(用拼音寫寫自己的名字,同桌的名字、好朋友的名字)、小白鴿送信(信封上用音節寫著送信人名字,讀對了就能送對,給送對的一份禮物)、長頸鹿請客(叫出用音節標出的菜名)、摘蘋果(蘋果形狀的紙上寫著各種拼音,誰讀對了就把蘋果摘回家)等。透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練得紮實。

  三、聯絡生活親密接觸漢語拼音

  語文學習的外延等同於生活的外延,課程來源生活,生活即課程,課程即生活。漢語拼音本身就是學習漢字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學習應該重在運用。在學完了全部拼音之後,我就讓學生為教室裡的一些物品用拼音寫出它們的名字,如電視機、電腦、黑板、課桌、凳子、門、窗、日光燈、電扇等等,讓學生在多讀多練中熟練掌握音節的拼讀;每天送學生一首詩,讓他們自己去拼讀,自己去讀詩;國慶節期間,我讓學生試著用繪畫和音節記錄下看到的聽到的或想到的,寫得好的貼到“學習園地”展出;讓學生帶一本課外書利用中午時間進行課外閱讀等。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很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而在期初的一個多月時間內,學生要學習的是非常抽象的漢語拼音。漢語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它本身沒有意義,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一年級新生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從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我採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實踐證明還是比較有效的。

  一、創設故事情境學習漢語拼音

  如ü在j q x後面要省去兩點,這個拼寫規則對一年級孩子來說是個“老大難”,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給孩子們講了個故事:小ü是個特別愛哭的孩子,這不,今天就他一個人在家,多沒意思啊,他越想越傷心,哭得眼淚吧嗒吧嗒地直掉(師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正好jqx走過他家,聽見哭聲就去敲門,jqx知道原因後對小ü說,你別哭,把眼淚擦乾淨了我們就陪你一起玩。小ü聽了,連忙把眼淚擦掉(師擦去兩點),然後和jqx手拉手(板書:ju qu xu)一起玩。(教讀ju qu xu)再用順口溜“小ü碰到jqx,擦乾眼淚再拉手”。再如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的時候,我又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星期天,小i小u和小ü到公園去玩,來到公園門口,他們碰到了Y和W,Y拉著小i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i,w拉著小u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wu,剩下小ü一個人站在公園門口,它又傷心得哭起來,看看,眼淚又流出來了(同樣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y聽見了,回到門口對小ü說:“我也喜歡和你做好朋友,不過你得把眼淚擦乾,我再和你拉手。”小ü聽了馬上擦乾了眼淚和大y拉手,他們也成了好朋友,變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u。到後面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e的時候,我還是用了相似的故事,不過後面讓學生自己猜猜:大y說üe必須答應它一個條件它們才能做朋友,你知道y的條件是什麼嗎?有了前面的基礎,很多學生都能說出y後面的ü也要把兩點去掉。我想這樣的故事一定能讓他們牢牢記住j、q、x和y後的ü是要去掉兩點的。

  二、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學習

  以多種形式的遊戲和有趣的活動來組織漢語拼音的學習: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韻母,根據音節猜圖畫等)、傳一傳(學完平舌音和翹舌音後讓學生一個接一個地把一句繞口令傳下去)、變一變(b、d、p、q這四個聲母很容易混淆,學生自制卡片拿出來擺一擺,再讓它們翻個跟頭變一變)、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聲母一生出韻母,拼成音節讀出來,看誰讀得快又準)、寫一寫(用拼音寫寫自己的名字,同桌的名字、好朋友的名字)、小白鴿送信(信封上用音節寫著送信人名字,讀對了就能送對,給送對的一份禮物)、長頸鹿請客(叫出用音節標出的菜名)、摘蘋果(蘋果形狀的紙上寫著各種拼音,誰讀對了就把蘋果摘回家)等。透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練得紮實。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5

  一個有靈性有智慧的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是對學生的尊重和關心。也在於對學生人格的尊重。“你是快樂的',你有了收穫,有了發展,我就是幸福的。”這是一個教師永遠追求的教育境界。語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學科,如果語文教師沒有豐富的情感去感染學生、駕馭課堂,語文課應該讓學生感到是一種精神的享受。讓你的外表,你的體態,你的眼神,你的笑臉,你的手勢,你的語言……都能感染每一個學生。

  一個有靈性有智慧的語文教師,必須有豐厚的文化底蘊。課堂中,學生提出了很多疑問,教師採用的策略都是“學生問學生答”。學生實在回答不了的,教師讓他們課後自己去查資料解決。課堂教學是對話的過程,教師該解答的要解答,該引導的要引導。把所有問題推給學生的教師,是不負責任的教師。新課改告訴我們,在確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不應忘記教師的主導作用。從另一角度來看,如果教師這也回答不了,那也無法解釋,是不是知識面太狹窄。如果我們的教師都這樣上課,學生還會信服、還會喜歡嗎?

  一個有靈性有智慧的語文教師,應該具備高超的教學藝術。藝術是技能與智慧的完美結合。教學藝術包括處理教材的藝術、課堂設計的藝術、教學方法的藝術、處理問題的藝術,以及語言、板書、操作等藝術。所謂藝術,就不是大眾化的,突出的是個性與新穎。比如,同樣的課前匯入,有的教師照本宣科,直撲主題。而有的教師總是從學生的興趣與認知水平出發,讓學生漸入佳境。藝術是不斷變化與創

  新的,一種方法的藝術性再好,但反覆運用,學生沒有了新鮮的感覺,也就不能稱為藝術了。一些有高超教學藝術的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寥寥數語就能將學生的學習激情點燃,進而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裡暢遊。

  一個有靈性有智慧的語文教師,要有教學的好“點子”,這“點子”就是教育長河裡的珍寶。同樣是組織教學活動,有的教師是簡單照搬,一成不變,而有的教師總能創設富有個性的教學形式。如閱讀教學,如果總是“複習——匯入——學字——讀文——作業”這個模式,學生還有什麼興趣可言。如果我們深入解讀文字,找到學生學習課文的興奮點,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學生就能披文入境,樂於感悟,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目標。上好一節語文課容易,上一節有靈性有智慧的語文課不容易;做語文教師容易,做一個有靈性有智慧的語文教師更不容易。一堂有靈性有智慧的語文課,呈現給我們的是:時而慷慨激昂,時而柔情綿綿;時而情景交融,時而自然流放。

  靈動的語文課,師生融洽,興趣盎然;智慧的語文教師,充滿自信與關愛。有靈性有智慧的語文教師,才華橫溢,語言優美,風趣幽默。讓我們不斷學習,爭做一個詩意的語文教師,用你的智慧去創造靈動的語文課。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6

  教師有苦難言的苦衷

  玉門市管莊學校李秀蘭

  常聽有人說,老師有什麼,不就是那麼幾節課,每年有兩個大假期,多麼清閒啊!其實,這恰恰是他們對老師工作的不理解,他們不懂得幾節課的背後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辛苦,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來看作業,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研究學生,老師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師心上的工作是沒有時間限制的。

  老師工作的繁重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繁重的作業,小學在應

  試教育的重壓下,大多數都在搞大量的機械作業,家長逼著看作業,老師忙著批改作業非常疲勞。二是複雜的學生問題,現在,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複雜,這就給老師的工作帶來了太多的艱難,面對社會眾多因素造成的問題學生,要求老師一個解決,老師搜腸刮肚,心裡勞累,不言而喻。老師工作的繁重更多地是體現在下課後,心理的沉重負擔上,這種工作的無形延續讓老師全天候工作,這是其他任何一個職業所不具備的。這種工作看不見,摸不著,但自己又說不得。因為,你一說累,就會有許多人反駁,農民會說,你能比我們挖土揮汗辛苦?工人會說,你能比我們機器隆隆辛苦?商人會說,你能比我們風險奔波辛苦?有苦不能說,只能埋在心中。

  20xx.09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7

  從學生學情來看,《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雖然離我們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遙遠,但是學生對歷史故事還是比較有興趣的。文章中的思辯之美,仍給我們留下了親切自然的感覺。

  但本課的學習光是興趣是不夠的,學生感興趣的僅是精彩的故事情節,卻忽略了對句子、詞語的深刻解讀。對10歲的孩子來說,故事深遠的歷史背景、人物性格的特徵卻不好把握和理解。

  因此,我在課前精心設計了資料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對晏子所處的歷史背景,關於晏子其人的各種情況作一些瞭解。學生的交流也是一個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提高的過程。從課堂上學生交流的情況看,學生收集的資料還是比較全面的,這為後面深入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我認為,整個教學環節還是不錯的,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了學生比較多的學習討論時間。第斯多惠說過:“知識是不應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透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 經過引導及發興趣,多數學生讀得較好,而且讀得入情入境,特別是“楚王侮辱晏子”的話讀得比較傳神。

  在本課堂中對學生的評價及時、有針對性,也較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探究語言文字的興趣,比較成功。這其實是我在語文課上一直追求的狀態: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儘可能地激勵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會堅持做下去。

  在這節課中,我還設計了一個片斷想象的環節,請學生想象齊王給晏子設下慶功宴的情景。使學生受到啟發。思維得到發展。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所以我讓他們都參與到課文裡,擔任齊國小記者的身份。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髮揮創造能力。師生的關係完全是平等的,我只是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

  在此基礎上,透過表演又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8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在我不到兩年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過困惑,有過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現把自己平時的一點心得拿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大家能給予指導與幫助。

  一、讓課件成為渲染課堂氣氛較有效的武器

  課件圖片能發展人的思維,能給人以最大限度的聯想,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潛移默化地發展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新增些圖片,或配樂課件,甚至一段錄影,不僅能調節課堂氣氛,給人輕鬆愉快的感覺,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桂林山水》一課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透過圖片、錄影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二、讓學生積極參與故事的發展意識.

  當今,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的交流構成課堂主陣地,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對小學生來講,如果能採用一種調動其積極性有效的教學方法,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東郭先生和狼》這一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課文的真諦,同學們將課堂上學到的動作將課文進行表演,課堂的內容以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靈.

  三、適當安排繪畫,增添課堂情趣.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而且美術在啟發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例如:在《荷花》這一課中,我先自已畫一幅白色的素描荷花,讓學生透過圖,先了解荷花是什麼樣子的,對它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要不然單從課文上簡單的文字來理解,他們對此還是茫然。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把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從傳統模式轉變過來,溝通語文學科與音樂,美術學科的聯絡,把語文學習中的讀與唱,畫,演等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能培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在這紛繁的課改大潮中,作為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後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於去偽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鑑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9

  閱讀教學中,學生只有讀進去,才能進入角色,有所感悟和思考,以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因此,學生靜心讀書是教學之本,而教師對文字的分析只是枝葉。我們要把讀(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用讀來穿針引線,帶動課堂。既要根據不同文體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又要明確每次讀的任務,使讀具有科學性、目的性、層次性、實效性。教師要重視讀書方法的指導,如默讀,既要教給學生概括要點、理清行文思路、揣摩語言、感悟思想感情、鑑賞評價的方法,又要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培養學生動筆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這樣,透過多次的閱讀實踐,學生才能具有閱讀能力。

  隨著社會的前進,科技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認識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特別是電腦的普及﹑網路的發展對語文教學產生的影響。我們可以在用好教科書的基礎上,在現有的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地引導學生上網收集相關資料,閱讀相關的文章,課後推薦相關讀物,以增加對作品背景和主人公的瞭解,拓展學習內容,提高閱讀能力,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媒體,讓學生對語文學科所展示的魅力有更直觀、更形象地瞭解,這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精神。

  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到字、詞的認識時,常用的教學方法是板書在黑板上的間架結構筆畫筆順,組詞以及對字、詞認識和方法,最多是讓學生查查字典,更進一步地讓學生對它的瞭解。其實,當你走進現代教學媒體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語文資源的魄力無限。比如人教版第十一冊課文《童年的發現》中有個詞“草履蟲”,學生在課前也進行了預習,知道“草履蟲”是原生動物,形狀象草鞋底,生活在停滯的淡水裡,吃細菌、水藻等,身體周圍有纖毛,是它的運動器官。在課堂中,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眼中的草履蟲。有的同學說得並非是草履蟲,有的同學說得卻似象非象,可有的同學卻又表述不清。望著這些基本與生活實際相脫離的孩子,望著這些似懂非懂的學生,我充分利用現代化媒體教學,從自然這門學科中搜尋“草履蟲”,學生望著課件中在蠕動的草履蟲,不僅知道了“草履蟲”長得樣子,還知道了“草履蟲”何以而得名。比如低年級的課文中,讓學生對字、詞的瞭解更加有意思,學生像欣賞動畫片一樣極為興趣。如: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一冊中《雪地裡的小畫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裡來了一群小畫家。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青蛙為什麼沒參加?他在洞裡睡著啦。”學生印象中的“小畫家”是什麼樣?很抽象,可是多媒體一展示,學生樂了,竹葉、梅花、楓葉、月牙,一幅幅畫面栩栩如生、形象直觀。

  總之,語文教師可以從各個方面充分地利用好現代教學媒體,創造性地開展各項語文活動,促進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的改變,努力使語文教學新鮮、活潑、豐富起來。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10

  《太陽》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與地球、人類的密切關係。在學習時,我們一方面要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興趣。學生初次接觸到科普說明文,對於這種文體,學生比較陌生,對其寫作方法所知甚少,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難度。這節課的重點在瞭解太陽的特點及其寫作方法,我設計了一個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環節。運用太陽圖片和太陽活動錄影,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太陽的大、熱、遠這些特點,使他們的形象思維得以發展。太陽與地球的關係,文中表述的較概括,學生不易理解,這時多媒體的運用,使文字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太陽對地球的重要性。學生小組討論激烈,最後彙報時,發言積極,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在備《太陽》這一課時,我首先與同級老師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瞭解太陽的三個特點,知道太陽與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

  2、體會關聯詞的作用。能夠正確填寫關聯詞。

  3、瞭解幾種說明方法。定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與地球,與人類的密切關係,使學生受到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教育。然後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教案,由淺到深,層層突破。

  為了讓學生能更瞭解這個遠離我們地球的恆星,我上網查找了很多關於太陽的圖片,並物盡其用,用這些圖片做了生動的課件。在同級老師上了後,我們針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教案做了修改,例如:學生在概括太陽的三個特點時,由於老師引導不夠,學生不會用簡潔的詞語概括,花在這一環節的時間較多,在說明太陽與人類的關係時,設計的問題不夠明確,學生花在這一環節的時間也較多,小組討論後的效果不明顯。同級老師上完課後,我們科組的許多老師給我提了寶貴的意見與建議,因此我對教學設計和課件都做了修改。

  在輪到我自己上課時,我先引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匯入,引起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然後讓學生從故事發生的不可能從文中找出有力證據,有簡潔的詞語概括太陽的三個特點:遠、大、熱,並適時總結說明文中說明方法的運用。在講解第二部分太陽與人類的關係時,我遵循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大膽的放開手讓學生根據自學提示從文中找相關句子,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意見,彙報時教師做簡單總結就可以了,這樣既能鍛鍊學生自學的能力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完成這一環節後我還不忘出示關聯詞語的小練習。

  一節課下來,我發現學生學有所獲,基本上達到了我預定的教學目標,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設定的環節比較多,以至於有些細節的問題沒有處理好,在時間的安排上前松後緊。再有,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應多巡堂,察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一課二反思讓我受益良多,相信對於提高我們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有一定的幫助。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11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石榴、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本課訓練學生讀懂句子,把句子連起來了解節的內容。本課主要培養學生理解、概括、默讀、朗讀和收集使用資訊的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於是,在教學時,我先用情境匯入,激發學習興趣。如趣味猜猜猜:(伴著音樂出示一張張美麗的植物圖片,讓學生猜猜這些植物的名稱,不認識的可根據其顏色、形態起個有趣的名字,引發學生對植物的興趣和熱愛。)師:千姿百態的植物點綴著美麗的大自然,裝扮著我們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長、繁殖,讓綠色鋪滿大地的呢?我們來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

  為了幫助理解本課的重難點,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藉助多媒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自讀思考:這首詩一共介紹了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還可以一邊讀一邊想象,試著閉上眼睛想一想,聞一聞,聽一聽,試試在讀的時候你能感受到什麼?接下來再用不同的形式展現,如:蒲公英傳播種子是用錄象展現過程的,讓學生知道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傳播種子是透過投影演示的;石榴傳播種子是透過圖片;豌豆傳播種子是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理解句子,然後同桌交換意見,再利用錄影,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豌豆蹦跳著離開媽媽,也就是靠彈力傳播種子。

  最後小結: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種各樣,千姿百態,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細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會在大自然的懷抱裡發現更有趣的事物和現象,得到更多的樂趣。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12

  有過這樣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塊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你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穫;你播下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穫。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異常是班主任的不斷探索,不斷努力,經過多種途徑採取各種方式,持之以恆,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抓好它,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小懂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從而自覺養成守規範的好習慣。“表揚”作為一種藝術,在教育過程中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

  我們班有兩個小朋友,兩人的特點就是上課不專心,小動作連篇不斷,思緒總是遊離在課堂之外;就連午睡也是影響了一大片啊。應對這種現狀,起先我採取的是批評、鎮壓的手段,可是效果可想而知。而後,對於其中的一個學生我採用了表揚的辦法,只要他有閃光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我都加以表揚,於是,從那天以後,張行健上課小動作明顯減少了不少,就連舉手發言的次數都比之前要多不少。但另一小朋友我依舊是批評方法,他的提高挺少的,甚至連做作業的態度都比以前要不好。

  教師應深入瞭解待優生內心深處犯錯誤的動機和目的,不要老是盯在其犯的錯誤上,要注意批評的應是學生錯誤的行為,而不是針對人,否則,一味的批評、指責、訓斥,學生容易自我否定,自卑,甚至學會撒謊、出現逆反的敵對與反抗行為。作為教師應注意從正面、進取的角度去審視學生,要善於發現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巧妙地在表揚中少加批評,可能效果更好。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13

  小學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是掌握語言的關鍵階段。老師要把握好這個時期,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這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當今社會的需要。根據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我認為透過以下幾點可以培養小學生的說話能力。

  一、培養學生說話的興趣,激勵學生大膽說話,獨立說話。

  談話成功與否,很大程度決定會不會聽他人發言,善不善於在聽中發現對方的情緒意圖,善不善於捕捉對方談話傳遞的資訊。人們的語言交際活動,有一半時間是聽。在現代社會中透過聲音傳播,保留資訊的渠道發展很快,這就要求我們有很強的“聽”的能力。作為一名老師,怎樣來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呢?對於剛剛入學的學生都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也有渴望表現自己的心理願望。但由於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接觸到的是那麼多不認識的老師和學生。就容易變得怯生生的,想說又不敢說,這就要設法在說話訓練中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富有童心、童趣的內容作為訓練學生說話的材料。

  興趣是對人腦思維的一種激發,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老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聽一些感興趣的故事,聽完這些故事以後,讓學生重複講這些故事,看學生中哪一個說得最好,記得最快。老師要適當地表揚說得好的學生,說不好的學生要多多鼓勵,不要打擊他們,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敢說、愛說了。聽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了。對聽說產生了興趣,才能在大量說話實踐中學會說話。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是形成說話能力的重要條件。

  小學生語言是在豐富的生活中自然發展起來的未經系統訓練,而且普遍存在著“不該說話時隨便插嘴,該說話時又不說”的現象。這就需要老師注意培養學生養成以下幾點說話習慣。

  1、 他人說話時不妨礙,能靜聽他人說話。

  2、 他人說話時注意聽,瞭解他人說話的意思。

  3、 對他人講的話,若有疑問,會提出質問。

  4、 能聽懂他人說話的內容,而且能記住。

  5、 說話簡潔,不拖泥帶水。

  6、 始終一貫,不前後矛盾。

  7、 圍繞主題,不離開中心話題。

  8、 說話得體,詞語適當。

  9、 音調清晰、流暢、不口吃等。

  以上幾點學生若能做到,就說明學生也具備良好的說話習慣。

  三、結合教材,結合教學進行說話訓練。

  教材是說話訓練的依據;教學是說話訓練的主要形式。對於小學來說,首先是以教材教學為本來進行,具體做法有:

  1、利用聽話訓練,進行說話訓練。利用聽話進行說話訓練是教學中一個應該重視並加以利用的必要做法。只有聽得清楚、細緻、準確,才能說得全面、周到、深刻。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聽話習慣,說話教學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結合課本上的插圖,進行說話訓練。在小學低段,有許多插圖。教學這些圖畫時,老師要引導學生說出這些圖畫的內容,透過直觀的、形象的畫面,不知不覺地訓練了說話。

  3、在識字、學詞、學句中訓練說話

  在識字、學詞、學句的訓練中抓住說的訓練。如教“紅”字時,先讓學生說音節中的聲母是什麼,韻母是什麼,其次說結構。左邊是什麼,右邊是什麼,部首是什麼。第三把這個“紅”字組成詞,並用這個詞說一句話。這樣由字到詞,由詞到句不斷訓練,日積月累,學生的認字能力,造句能力,說話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4、結合課文訓練說話。

  課文是訓練說話的依據和主要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透過識字,識詞,透過朗讀課文內容,知道要認識的字出現在那裡,是什麼意思,然後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這樣從字、詞、句、段、篇的訓練過程中,使學生知道不同的字、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懂得一句完整和一段完整的話,以及怎樣才能把話說完整、說準確。

  四、有意識地組織和開展多樣的課外活動訓練說話。

  組織講故事、續編故事說話,透過遊戲訓練說話。結合學校、班級的活動訓練說話,進行隨機的說話訓練等。都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五、重視老師的語言示範作用

  老師的語言示範作用在說話訓練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學習語言,模仿性很強,老師的語言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老師必須不斷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在堅持說普通話時,表情動作自然大方,表達意思完整清楚,口齒清楚,語速適中,語言抑揚頓挫等方面都應起示範作用。

  總之,聽說能力的培養,是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條件。以上幾點是我在訓練小學低段學生聽說能力方面的一些粗淺認識,說出來與大家共勉。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14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深知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又稱工具學科。然而,許多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每次上課,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致使語文變成了一門弱科。家長為之寒心,教師為之傷神

  如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我個人認為應該從學生本身學習興趣的培養、課堂教學過程、課後生活體驗三方面做起。

  一、讀思結合,提高感悟能力

  語言文字的訓練要透過讀思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發展兒童言語能力的同時,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度。

  1.語文教學,讀要重“情”。培養學生豐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情”是語文的靈魂。葉聖陶先生說:“讀者若不能透徹地瞭解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那就只看見徒有跡象的死板的符號,怎麼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語言文字的“情味”,不是貼在作品表面的標籤,而是蘊含在作品之中的。展示課上,教師要從“情”入手,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篇不離情。有目的、有意識地把作者之情、教師之情、學生之情,水乳交融地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忘情其中。

  2.語文教學,讀要會“思”。“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學而不思則罔。”這都是強調思的重要性。“思”是語文教學的第一需要。學生也只有愛思,善思,深思,才可能真正嚐到學習語文的甘甜,真正進入學習的角色。教師要教給學生基本的思維原則和主要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二、培養興趣,主動學習,快樂學習。

  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強大內在動力,特別是小學生,對語文是喜歡,還是厭倦,直接影響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用鼓勵、表揚的方式去激勵學生,用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語言去引導學生外,更要注意用生動活潑、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肢體語言去吸引學生,利用直觀教具,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全班每個學生都抱著積極、熱情、信任的態度,還要竭力對學生施以情感誘導,給予學生關懷、尊重和理解。那麼學生就都會得到鼓勵,敢於大膽開口、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學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形成師生情感共鳴,激起師生共同進行教與學的熱情,這樣才能保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次我在上課時,提了個問題,班上僅有幾隻手舉了起來,課堂上靜悄悄的,我以為也許問題太難了,於是就降低了難度,但學生還是不大願意舉手,第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後,我聽了說:“雖然你說得不是很全面,但我非常感謝你的勇氣!”沒想到一句簡單的話,卻給了學生無限關懷,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頓時課堂上發言踴躍,學生們又活躍起來。可見鼓勵學生,給予學生一定勇氣,可以讓冷清的課堂逐漸熱鬧起來。課堂上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他們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不僅使老師的教學工作的開展得到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把上課當作一種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往往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精彩的課堂好比優美的文章,文章開頭寫好了,就能吸引讀者,讓人趣興味起,有經驗的老師都比較注重新課的匯入。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導語,能迅速把學生分散的思想集中到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從而提高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應該精心為每堂課都設計精美的導語。

  如我在上《草船借箭》一課時先簡單介紹本文的語言特色,人物說話時都沒有什麼神態描寫,提問“找一找有沒有對諸葛亮的神態描寫的?”

  學生帶著疑問、好奇快速通讀全文找到“笑”字。再讓學生質疑看到這個“笑”字你有什麼疑惑,學生提出問題:1、諸葛亮為什麼笑?2、諸葛亮笑什麼?為什麼在這麼危險的時候諸葛亮還能笑出來?而後再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細讀、研討課文。“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文字的學習,然後,師生圍繞問題進行研討,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解開了,學生也自然學好了這一課。

  三、處處留心皆文章,讓學生在生活中得到啟迪

  要培養學生多讀、多練、多寫的良好習慣。在習作教學中要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習作素材;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讓他們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逐步達到輕鬆表達,快樂作文。此外,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在這個大課堂裡學習課本里沒有的東西。這樣,不但實現了課本與生活的對話,而且使語文學習充滿生活與生命的氣息,孩子們的筆下就會有藍天、白雲、綠樹、紅花,就會有快樂的童年,有多姿多彩的世界,寫出來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豐富多彩了這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捷徑之一。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15

  小學班主任家訪中的無奈

  玉門市管莊學校李秀蘭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好人,而愛別人不愛的孩子才是教師的崇高境界。”那些在學習、思想、行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問題學生”。他們往往被忽視、被冷落,殊不知,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殊不知,錯過學生的一個教育機會,沒準就錯過學生的一輩子。“問題學生”同樣擁有一顆真誠純潔的心靈。班主任應當對他們給予更多的教育引導和關愛,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問題學生”。

  一次,我去家訪,來到學生家,剛一進門,孩子的媽媽迎上來就問:“老師,這小子在校是不是不聽話?”又有一次,我家訪完走出家門。聽到隔壁鄰居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瞧,老師追到家裡來了。”不難看出,有些家長(特別是問題學生的學生家長)把家訪看成了告狀。究其根源在於以往的教師家訪,

  總是以報“憂”不報“喜”的行式出現。報“憂”不報“喜”的家訪行式,其中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利於發展教師和家長的聯絡;也不能使家長很理智的對待自己的孩子,要麼痛打一頓,要麼無可奈何。

  20xx.11.13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