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大國工匠觀後感

大國工匠觀後感

大國工匠觀後感

  看完某一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國工匠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國工匠觀後感1

  觀看“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他們來自航天科技、國網電力、國防軍工、電子科技、石油鑽探、文物修復等多個行業,大國工匠們最年長的86歲,最年輕的29歲。每一位當選“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都是所在行業的頂尖技術技能人才,都在普通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都是工匠精神的傑出傳承者。

  “工匠精神”一詞,最早出自於聶聖哲(著名企業家、教育家),他培養出來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來自於這種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本事、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資料。“工匠精神”是社會禮貌提高的重要尺度、是中國製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業競爭發展的品牌資本、是員工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使用者至上的服務精神。

  當今社會存在諸多的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所以企業更需要有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堅持“工匠精神”,從而不斷改善、不斷完善,最終鑄造更多的精品。

  作為我們施工企業,更應當有這種“工匠精神”,應當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程度,從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做好本職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盡力做出的不平凡業績,為企業的健康、長久發展貢獻自我的力量。

大國工匠觀後感2

  《大國工匠》介紹的是從事製造行業的技師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階技師高鳳林工匠老師傅胡雙錢,還有許許多多工匠英雄,他們有的是在生產一線做裝配高速列車、飛機的工匠、有的是在製造業、建築業等行業貢獻自己的聰明和揮灑青春的工匠巨匠。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和高超的技藝為中國創造一個個奇蹟。

  中國經濟經過最近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量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第二。這都離不開這些工匠英雄們日日夜夜的無私奉獻。

  這些工匠,技藝非常精湛,他們當中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失誤,也有人能把蜜蜂精度控制在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等。高階技師高鳳林,他給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2.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

  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高鳳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術,不由人不折服!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是踐行勞動精神的最好引路人。

  他們以其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讓我們為之震驚,為之嘆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

大國工匠觀後感3

  《大國工匠》紀錄片選取了中國衛星、中國高鐵、中國住建等世界領先的中國製造領域的代表性典型人物,呈現他們追求完美和極致、視技術為藝術、既專業又敬業的精神核心。

  有一群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上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著傳承和自己的專注,他們成為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名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他們的技藝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在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時的五十分之一。

  高鳳林是我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融融焊接特技技師,他們工作是給火箭焊心臟,高鳳林高超的技藝,讓很多企業試圖用高薪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這誘惑力還是巨大的誰能不動心,就連他妻子對他也說我動心了。但高鳳林說,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打到太空,成功的自豪感金錢能買到嗎,民族的自豪感,讓高鳳林一直都堅守在這裡。火箭的研製離不開眾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從藍圖到實物靠的是一個個焊接點的積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高鳳林說不斷的把握事物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的追求精緻應該是我們人類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們工作人員,努力的方向。

  鉗工胡雙錢的手,工作30多年來,老胡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記錄。

  在工作時管延安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的操作儀器,按照規定接縫處間誤差小於一毫米,他卻能做到零毫米。只有初中文化的,全憑自學成為這項工作的第一人,他安裝的城管裝置已成功完成了16次海底隧道對接。

  這些人的技藝之所以如此高超,關鍵在於他們的努力與堅持,他們的成功,同樣告訴我們,付出就會有收穫。

大國工匠觀後感4

  今天,專案部組織全體職工觀看了央視一套播出的20xx年度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評選節目,講述了那些大國工匠們用雙手匠心築夢的震撼而又感人的故事。他們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著傳承和鑽研,憑著專注和堅守,他們成為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國工匠們精益求精的精神讓他們創作了各種工程上的“中國精度”。高鳳林,焊接火箭“心臟”發動機的中國第一人,面對0。08毫米的管壁,他0。01秒的精確控制,是中國航天高成功率的保障;夏立,一個普通不過的鉗工,但是能將手工裝配精度做到頭髮絲直徑的1/40——0。002毫米,他親手裝配的天線指過北斗,送過神舟,護過戰艦,亮過“天眼”; 喬素凱,作為國內唯一核燃料元件修復團隊領軍人,4米長杆完成水下3。7毫米的修復工作,難如用抓大象的工具抓螞蟻;陳行行,一個年僅29歲的國防年輕工匠,在高精密數控加工上不斷改進工藝和技術,將無數尖端武器裝備上薄薄的殼體以100%的合格率加工出來。

  透過看核電站領軍人喬素凱,國防軍工業陳行行,維修工人王樹軍,火箭焊接安裝高鳳林,地質鑽探者朱恆銀,特高壓帶電作業人員王進,鉗工夏立,復興號高鐵轉向焊接員李萬軍,油田開採譚文波,修復工匠李雲鶴等領軍人物最大感觸是,不管是各行各業的人只要是透過自身的不斷努力,不斷創新,不怕吃苦,敢於亮劍的精神最終會得到成功的,為國家帶來更大的利益,帶來最大的輝煌。

大國工匠觀後感5

  週五晚上收看了“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些“大國工匠”,既是匠人,也是追夢人。他們用雙手鑄就了港珠澳大橋的輝煌,用智慧將航天器送上太空,用堅守探測出一個個油田,用果敢挑戰超、特高壓帶電作業……他們是焊工、技工、電工、橋樑工等等,來自於不同的工作崗位,卻有著同樣對工作執著的追求。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建設港珠澳大橋的團隊。這座大橋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它的美麗、雄偉世人有目共睹,但在實現這份美麗的過程中,那些辛酸和勵志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其中一個難點便是一個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橋之前,全中國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來不到4公里,而且,這是我國第一次在外海環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從零跨越。我國的橋樑專家們,在困難面前沒有後退,也不能後退。2013年5月1日,歷經96個小時的連續鏖戰,海底隧道的第一節沉管成功安裝。這是不平凡的96個小時,彷彿一個從來沒有人教過,也從來沒有駕駛經驗的新手司機,要把一輛大貨車,開上北京的三環、五環。

  這些可敬的榜樣,他們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一員。但是,他們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我們要向這些榜樣人物學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探索,精益求精,用自己的愛心、耐心、恆心去守護孩子們稚嫩的童心,讓他們在愛的雨露中茁壯成長。

大國工匠觀後感6

  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將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這不是神話故事裡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階技師高鳳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經驗。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難度的焊接技術,不管反覆看幾次,都不禁讓人感嘆這究竟是技能還是藝術。技術與藝術,精神與工作,有時候就在這樣的歲月裡刻成了美美與共的極致。

  在工作時,管延安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操作儀器。按照規定,接縫處間隙誤差要小於一毫米,他卻能做到零縫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憑自學成為這項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裝的沉管裝置,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

  李政道博士說過:“越往前走,技術就精神化。”《大國工匠》中播出的這八名工匠,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的代表,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譜寫了“德技雙馨”的大美,無不令人歎服。望我們的新聞媒體能夠借鑑《大國工匠》的成功經驗,把更多的鏡頭、畫面、時段和版面留給廣大職工和一線勞動者,講好勞動者的故事,展示勞動者的風采,從而讓更多的勞動變成創造,讓技術變成藝術,讓勞動成為一個個“匠心築夢”的旅程。

大國工匠觀後感7

  在上週四晚自習輔導員組織我們觀看了今年五·一特別節目《大國工匠》宣傳片,傳遞著一種正能量,看後我感良多。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相比他們的夢,我們的夢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他們為了夢想付出的汗水是我們的十倍、百倍之多。對比我們這些新一代的築夢者來說,這是多麼令人慚愧的一件事。就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階技師高鳳林來講,他是發動機焊接第一人,他給火箭焊“心臟”,2.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的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高鳳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術,不得不讓人折服!

  還有胡雙錢就是其中一位擁有非凡技術的匠人,至今他就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師傅,胡雙錢的任務難度之大,令人難以想象的。因為是有36個孔,大小不一樣,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0.24毫米,相當於人頭髮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緻程式設計的數控車來完成的零部件,切只能依靠胡雙錢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的銑鑽床。

  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以他們的聰明才智為我們的時代、社會做出了突出貢獻,讓我們不得不為之嘆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

  我以後一定加倍努力學習,學習他們的刻苦精神。紮實學習專業課知識,以創造出一個優異的成績而努力,更是為了我的夢想而努力。

大國工匠觀後感8

  學校在晚自習期間安排我們全校師生觀看了大國工匠,令我感受頗深。

  大國工匠每期介紹的都是一些從事製造行業的技師們,有的是在生產一線裝配蛟龍號。高速列車,飛機的鉗工,在用他們一雙雙勤勞的雙手,高超的藝術創造者中國史上的一個個奇蹟。

  大國工匠中高階技工,生產的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質量要求十分高的產品。如果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會墜落;高鐵可能會脫軌;輪船可能會沉沒。這些100%的保證質量在他們的眼裡已經習從為常。成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質量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世界第二。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當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在一線,當別人一家人團聚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在一線奮鬥。

  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階技師,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專案,東北哈汽輪機場大型機車換熱器的生產中技術人員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難關,高鳳林憑藉著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覆摸索使壓了生產單位一年多的兩組18臺產品順利交付。

  他們熱愛航天,勤奮實踐,立足本崗,刻苦鑽研,我們應當時刻向他們學習。提高自我的技術水平,使自我在以後能夠大有作為,成為大國工匠的一員。

大國工匠觀後感9

  在歲月的長河裡泛起的點點漣漪恰似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你。總有那麼一些人,會觸及你的靈魂,會抨擊你的心靈深處,也許他們沒有憾動世界的壯舉,也沒有感動世人的經歷,卻總會牽扯你生命裡的某根弦,讓你不由自主的向他們靠攏。當今社會需要這樣的匠人精神,我們也需要這種無私奉獻,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來勉勵自己,奮勇前行。

  一個人的成功,除了他們擁有的高素質高文化之外,還需要擁有不畏艱苦,奮戰一線,努力創新的鑽研精神。在20xx年三月一號晚上觀看的央視頒獎典禮中,給我最直觀的感受莫過於"技術強國"。每一位在不同崗位上的技術工人,用他們的刻苦鑽研,辛勤付出,不懈努力,創造著一個個不可能而卻又可而為之的奇蹟,也在詮釋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至理名言。

  最令我震撼的是見證高鐵技術從追趕者變成了領跑者的"中國速度"─李萬君。“技能報國”是他終生夙願,“大國工匠”是他至尊榮光。多年的勤學苦練,李萬君把焊槍使得出神入化。兩根直徑僅有3.2毫米的不鏽鋼焊條,可以被分毫不差地對焊在一起,不留一絲痕跡;20米外,只要聽到焊接聲,李萬君就能判斷出電流電壓的大小、焊縫的寬窄、焊接質量如何。而後,李萬君又帶領團隊攻克了美國紐約地鐵列車轉向架焊接難題,透過32道焊接把4釐米厚的鋼板嚴絲合縫地焊在一起,用超探、射線技術檢測也看不到任何缺陷。這樣的技藝令我們歎為觀止。

大國工匠觀後感10

  在觀看了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的八集連續劇《大國工匠》後,影片講述了八個不同崗位的工人的故事,比如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階技師高鳳林,他用靈巧的雙手和獨創性實現了夢想。我內心太激動了,久久不能自拔。印象最深的有兩個人,和寧。

  在北京APEC會議上送給外國領導人的國家禮物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太過逼真,讓人忍不住伸手觸控。事實上,它是孟劍鋒在一個只有0.6毫米的銀質工件上經過數百萬次精細雕刻而成的.“絲巾”。它可以在沒有錯誤的情況下完成數百萬筆。這種完美和卓越只有我們的“雕刻大師”孟劍鋒才能實現。難怪人們會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觸控!

  另一個數據是——486.1公里,是京滬高鐵上執行的380A最高速度,創下了高鐵試執行速度的新世界紀錄。寧詹韻是第一個從事高速列車轉向架“定位臂”打磨的人,也是首席打磨師。更讓人感動的是,為了完成380A準備衝高速的關鍵階段,他並沒有每天都無法陪伴患白血病的父親,只是在下班的路上得到了父親去世的訊息。

  當我看到它的時候,我不禁感到難過和慚愧。我很難過這個“偉大的鄉村工匠”沒能給我父親最後一程。我感到慚愧的是,我們在工作場所呆了很長時間後,總是覺得我們的工作很無聊,缺乏好的工作。生活似乎失去了活力,我的進取精神常常被工作消磨殆盡,甚至有時覺得看不到自己的期望。《大國工匠》的碩士沒有一個背景顯赫,學歷深厚,甚至放棄誘人的跳槽機會,在國家崗位上精益求精,耐心專注十幾年,幾十年。我真的應該向他們學習。如果有夢想,我應該去追逐,用“偉大的鄉村工匠精神”去雕琢,去追求完美!

大國工匠觀後感11

  看完《大國工匠》片段後心中是滿滿的自豪之情,對自己作為一名鐵建人、工程人、中國人,而感到慶幸。

  這段影片以頒獎形式,向我展現了近幾年來中國極速的發展和其取得了一件件非凡的成就。透過這段影片,我知道了中國在近幾年內獲得了許許多多的世界第一,也讓我知道了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製造。而這些好成績的背後,靠的不光光是黨和政府,更重要的則是在每個崗位上堅持奮鬥的工人。正是因為他們一心為國,一絲不苟的精神,這才造就了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也正是因為他們的辛勤付出,中國的經濟才能達到如此的高度,他們也值得我們學習。而看完這段影片,我不禁覺得自己是多麼的幸福,因為我們的國家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也有一個好的生活,所以我們更應該不思進取,回饋祖國。

  主持人的聲音還不時地在耳邊回饋,介紹一段有一段的中國建造,從無到有從貧窮到富裕到引領世界,真真切切的從我們實際當中反應出來,感人的一幕幕震撼的一幕幕,歷歷在目回望厲史,這些光輝成就,是用多少代人經過多少年的艱苦奮鬥,才創造如今令世界驚歎的中國,作為一箇中國人,我為此感到自豪,作為一箇中國人,為那些默默奮鬥的工作者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是他們的艱苦奮鬥,是他們的追求完美,是他們的默默奮鬥,才換來如些令人驚歎的新中國。在這新時代的新中國,我們擁有的比以前的建設者更為先進的技術踏著他們的腳步奮勇向前,有他們的不怕吃苦不怕累不怕髒的精神鼓舞著我們,我們又有何理由不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層樓呢!

  最後,不得不說,一個個沉甸甸的獎盃背後付出的汗水而留下他們一雙雙寫滿故事的手印,中國不會忘記 歷史不會忘記。

大國工匠觀後感12

  觀察生活,你會發現,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每個人身上終會有一些品質感動著我們;無論事也好,物也好,總有一些回憶感動著我們;感受生活,更有一種精神震撼著我們。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這四個字是我對大國工匠的理解,正是這些群體和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將他們對工匠精神的理解,昇華成了對祖國的無限忠誠,追逐夢想,接續奮鬥,才鑄就了今天的中國榮耀!

  精湛技藝,卓越匠心。這些“大國工匠”基本上都是奮鬥在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工程師,他們用他們的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平常的生活,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他們也並不都是勞模身份,但他們是踐行勞動精神的最好的引路人。

  他們其中有焊接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動機的技能專家,為我們航天、登月做出巨大貢獻的高鳳林;我們的“復興號”作為我國高鐵的“升級版”大突破,讓千萬人民越來越節省出行壓力,解決運輸難題,這當然少不了破壞“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核心技術難題的焊工李萬君的功勞;為“嫦娥探月”組配高精度射電望遠鏡的鉗工夏立讓我們中國人民也是世界人民第一次看見從月球背面傳回的清晰畫面;還有為我國國防軍工行業進行研究創新的新一代技術工人年僅29歲的陳行行;另外還有特高壓帶電檢修工王進;我國深部地質找礦鑽探領跑者、高階工程師朱恆銀;核燃料修復師喬素凱;突破進口發動機生產線技術封鎖的裝置維修工王樹軍;實現石油工程技術重大革新的“油田土發明家”譚文波;用一生和時間賽跑、搶救國寶的86歲文物修復師李雲鶴。以及三萬多名“港珠澳大橋”建設者們。這一個又一個的勞動者、一個又一個的奮鬥的故事讓我震撼,讓我為之動容。敬佩之情溢於言表。

大國工匠觀後感13

  在看過“大國工匠-20xx年度人物”影片之後,心中充滿幸福和自豪,為自己越來越強盛的祖國,為自己祖國有這樣一群推動祖國發展的偉人。

  影片中以高鳳林為代表的大國工匠讓我明白我們我們缺乏的不是平臺,不是技能而是堅持和責任。如果每個人都能恪盡職守,盡職盡責,兢兢業業,負責做好自己職責之內的事那就是一種偉大。但這種看似簡單的份內之事重要的是“做好”和“堅持”。

  做好:話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而這“好”不單單是我們平時流水線式的工作模式,也不是我們只中規中矩的完成對應工作。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正因為他們用心,不斷地探索、總結和實踐,才會有“0.01秒的精確控制、手工裝配精度做到頭髮絲直徑的1/40--0.002毫米……”這振奮人心的資料證實著一個個奇蹟的發生。

  堅持:滴水穿石是亙古不變的哲理,貴在的就是堅持。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敬業精神是我們最該學習的榜樣,尤其作為專案管理者,施工生產的安全質量監控以及工程技能是我們必備的能力,在生產過程中不是一天,一項堅持按照標準完成,而是工作的每一天,每一項都要嚴格按照技術規範用心監管。我們也應該用堅持不懈的敬業精神書寫我們鐵建人的不平凡。

  工匠精神不單單是一種謀生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是彰顯一個國家文化傳承,是靠著傳承和鑽研,憑著專注和堅持,忍者清貧和寂寞在為祖國盡著自己的綿薄之力。這種精神和態度才是自己的財富,更是祖國的財富,也是我們的驕傲。

大國工匠觀後感14

  紀錄片中,登榜的工匠人物裡,最年長的86歲,最年輕的29歲。每一位當選者都是所在行業的頂尖技術技能人才,都在普通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都是工匠精神的傑出傳承者。

  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將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這不是神話故事裡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階技師高鳳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經驗。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難度的焊接技術,不管反覆看幾次,都不禁讓人感嘆這究竟是技能還是藝術。技術與藝術,精神與工作,有時候就在這樣的歲月裡刻成了美美與共的極致。

  李萬君:他的“一槍三焊”破壞復興號“腿腳”難題,一把焊槍鑄就中國速度。先後參與了我國幾十種城鐵車、動車組轉向架的首件試製焊接工作,總結並制定了30多種轉向架焊接規範及操作方法,技術攻關150多項,其中27項獲得國家專利。他的“拽槍式右焊法”等30餘項轉向架焊接操作方法,累計為企業節約資金和創造價值8000餘萬元。

  王樹軍,一個普通維修工,闖進國外高精尖裝置維修的禁區,突破技術封鎖,大膽改造進口生產線核心部件的設計缺陷,生產出我國自主研發的大功率低能耗發動機,讓中國在重型柴油機領域和世界強者站在了同一條水平線。他是維修工,也是設計師,更像是永不屈服的鬥士!臨危請命,只為國之重器不能受制於人,中國工匠的風骨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大國工匠觀後感15

  心懷崇敬,觀看了央視的20xx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頒獎典禮,難抑心潮澎湃。十位在不同崗位上的普通技術工人,憑藉刻苦鑽研,辛勤付出,別具匠心地把工匠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而攻克了一個又一個世界性難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歎為觀止的奇蹟。從他們身上,我切身感受到“十年磨一劍”這種工匠精神的平凡和偉大,感受到“技術強國”這四個字的千鈞之重。

  十位年度人物用他們的行動詮釋了平凡的崗位同樣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業績的真理。而這不平凡的業績正是來源於他們的堅守,來源於他們的勤懇,來源於他們的精益求精。而這些恰恰是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繹。感慨並品味著他們的事蹟,我不禁心緒起伏,身為一名普通的教師,我們的工匠精神應該是什麼樣子?我們能從中汲取什麼?對我們的教育事業又有什麼引導和啟示呢?傳承中國文化的不僅僅是唐詩宋詞京劇崑曲,還有更多的各行各業的匠心獨運的不朽精神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靈魂作用,這種精神才真正包含著與我們教育事業相關的每一個細節。

  思慮良久,我想: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我們更需要堅守,更需要勤懇,更需要精益求精。堅守我們的崗位,愛崗敬業,靜心從教。認真備課,上課,幫助學生健康成長,這就是勤懇。不做重複性工作,多閱讀,多汲取更多的知識,用新的理念武裝自己,在工作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持續,在每一個環節都秉持精益求精,這才是我們教師應該做的。教育是國家的立國之本,那麼,我們作為知識的傳播者,也需要“十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讓我們祖國更加強大。

【大國工匠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