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國小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總結

國小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總結

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乾的一種好辦法,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那麼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總結1

  回憶一學期的工作,想說的真是太多太多。公民教師這一職業是非常辛苦的,不僅擔負著教學工作,更擔當著治理全班同窗的重擔。先生是學生班集體的教育者、組織者和領導者,也是學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軍,能夠說,教師工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全體學校的發展。下面分多少個方面來說一說:

  一、思想方面

  本人關心國家大事,工作當真負責,關懷學生,愛惜學生,為人師表,有貢獻精力。

  二、教學方面

  1、備課

  開學初,積極參加教研室組織的教研活動,在師校教研員的領導下進行群體備課,仔細聽,認真記,懂得精神實質。而後根據要求,提前兩週備好課,寫好教案。平時做到周前備課。備課時認真研究教材、教參,學習好綱領,虛心向同年組老師學習、求教。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

  為了上好一節課,我上網查資料,集中別人的長處判斷自己的教學思路,經常工作到深夜。為了學生能更直觀地感想所學的知識內容,我積極查詢課件,製作課件,準備、製造教具。每次,當我工作完的時候,脖子就已經感到十分僵直而苦楚悲傷。而家人都已酣睡,時鐘已靜靜滑過深夜十一時、十二時,有時已經凌晨一時多了。

  2、上課

  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籌備之仗。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捉住重點,衝破難點,精講精練。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動身,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發明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難度的問題找優等生;個別問題找中等生;簡單些的總是找學困生回答。桌間巡視時,注意對學困生進行背靠背的輔導,課後及時做課後記,找出不足。

  3、輔導

  我應用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不明白的耐煩講解,不會寫字就手把手地教,及時查缺補漏。並與家長接洽,及時溝通情況,使家長了解情況,以便在家裡對孩子進行輔導。為了輔導學困生,我常常在班後把他們帶回家,給他們吃小灶。

  4、作業

  依據減負的請求,我把天天的作業經由精心腸篩選,適當地留一些有利於學生能力發展的、施展主動性和發現性的功課。

  三、德育工作

  德育是學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德育工作的秘訣就是"愛"。師愛是宏大的、神聖的。師愛是人類複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固著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師愛是"超常脫俗"的愛。這種愛不血源跟親情,不私利與目的,然而這種愛卻有一種巨大的力氣。

  1、愛就是了解。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狀態、家庭情形、知識基本、學習成就、興致愛好、性格氣質、交友情況、喜怒哀樂的深刻懂得。這是做好班級管工作、避免教育盲點、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進步教育管理程度、提高教育教學品德的必要條件。

  初接新班,瞭解學生從瞭解學生家庭開始。父母的年事、職業、家庭住址、生活狀況,做到高深莫測。接著就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特色,他們有什麼弊端,需不須要照顧;瞭解孩子的學前教育情況,以便因材施教。

  為了瞭解學生我每天都和他們在一起,課間和他們一起做遊戲,中午休息時和他們說談話,在閒談程序中瞭解他們的基礎情況。經過一段時間的瞭解,知道了許多:懂得了孩子的所有,我才華有的放矢地去關懷他們。

  2、愛就是關心。

  師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是進行教育的必要條件。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能力贏得學生的信任,學生才樂於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果。師愛要全面、公平。全面公正的愛是指教師要酷愛每一個學生。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要愛,學習差的也要愛;活潑的要愛,文靜踏實的要愛,內向拘謹的更要愛;"金鳳凰"要愛,"醜小鴨"同樣也要愛。

  3、愛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敬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與學生誠然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應該是等同的,這就是懇求教師不能平易近人,更不能利用老師的地位和權力汙辱學生;理解學生要從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理解他們的`要求和主張,懂得他們成熟和天真;信賴學生要信任他們的潛在能力,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鍊,在磨難中成長。只有這樣,學生能力與教師縮警戒理距離,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依靠感。

  在班上,人人都是小主人。不用老師指定,不必編排值日表,每天衛生掃除都有學生搶著去做;班上有同學遇到艱難,同學們都會主動去關心、援助。用愛心造就孩子對群體,對別人的愛,一旦這種愛昇華為對別人、對社會的責任感,那麼人格大樹就矗立起來了。

  4、愛就是責任。

  愛學生要深入地愛,愛學生要理智地愛。就是要嚴厲要求學生,對學生不嬌慣、不溺愛。對其弊病錯誤,不放蕩、不姑息、不放任。師愛既蘊含著強烈的情緒色彩,又表現出深刻的理智,不僅著眼於學生目前的得失和苦樂,更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前途。

  作為一個合格的國民先生,我有義務引領他們走進常識的殿堂,學到更多的知識;我有責任引領他們張開空想的風帆,駛向夢中的彼岸;我有責任引領他們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無盡的天空。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良多孩子們易於接受的方式進行教養,想了很多有趣的遊戲,不僅使學生愛動的天性被髮揮的暢快淋漓,由此吸引了學生的留神力,而且還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在輔導學生學習時,不僅要使優等生學好,也要使中等生學好,更要使學困生學好。教師的責任不僅在於教學學生知識,更在於引導他們學會生涯和生存的根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動準則。

  剛入學的學生,不知天高地厚,只會隨心所欲地玩鬧。我就不失時機地抓住一切可能利用的機會進行慣例教育,如:班會上、早檢時、值周總結得到紅旗和沒得到紅旗都要進行教育。這樣讓他們心中有通例,時刻有常規意識。

  但這是遠遠不夠的,他們的自發性不強,還需要時刻不放鬆地"看"。下課時,我先走到教室門口,站在那兒,而後目送他們一個一個走出去,還要不斷地提醒,某某站排裡,某某把手放下。這樣的話不知說了多少。指導他們遊戲的辦法。上課時光站隊就得訓練好幾次。就這樣,促地下課我不再用時時地去看著了,隊伍也站得整整齊齊了。

  四、個人學習

  積極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以充實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堅實的理論作為領導,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我還利用業餘時間認真學習電腦知識,學習製作多媒體課件,為教學服務。

  五、努力方向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練習,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知識上做到課課清、段段清。

  2、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各方面有更大進步。

  3、加強守紀方面的教育,使學生不僅在課堂上集中留心力學習,課下也要按校紀班規嚴格約束自己。

  4、教育學生要注意保持環境衛生,增強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

  5、利用各種方法,訓練學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6、在教學高下功夫,努力使班級學生的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先進。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著始終的變革。作為有任務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發性,及時發明、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誨跟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把持其特點、創造其法令,失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實現咱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

  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穫的卻是那一份份空虛,那沉甸甸的感情。我用我的心去教導我的學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學生,我無愧於我心,我無悔於我的事業。讓我把畢生矢志教育的宿願化為熱愛學生的一團火,將自己最寶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信任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必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

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總結2

  課堂教學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孩子成為現代中國人的教育渠道,也是實施教學計劃的主要基地,其質量將成為素質教育實施的重要標誌。為使素質教育在正常的軌道上執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自然成為其強勁的動力。透過近幾年來的實踐與探討,現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談幾點本人的思考:

  一、深入瞭解,因材施教

  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向他們提出統一要求,又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採取各種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各不相同,知識、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發展傾向,只有深入瞭解每個學生,從多種多樣的個性中概括和把握學生的共性,把教學措施主要建立在學生共性的基礎上,即相近的智力水平,相近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教師因材施教,學生因教而學,教學高度適應,師生相互促進,這樣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

  二、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的教為“輔”的指導思想。這樣的教學指導思想有利於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知識潛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有利於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透過實踐,我總結了以下五點可行的方式:

  1、按照學生的智力水平進行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對智力水平高的學生可以適當提高要求,而對智力水平相對較低的學生應放低要求。

  2、抓住學生特長,分層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於抓住學生特長分層進行教學,使學生的特長得到真正充分的發揮,並加以引導,鼓勵學生各顯神通。對於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層次的引導,促使其在學習上一步一個腳印,穩步發展,不斷進步。

  3、按照學生的努力程度進行教學。“因材施教”要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進行,但也不能忽略學生的努力程度。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將事倍功半,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孔子的學生顏回,才智不算太高,但非常好學,“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子抓住這一特點,不斷地加以鼓勵,終於使其成為儒學的一代宗師。

  4、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自學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並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去接受知識,而應該鼓勵他獨立思考,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把因材施教與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起來。

  5、運用問答教學,靈活回答提問。問答教學是教師經常採用的手段之一,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解答學生的疑問,做到因材施教呢?透過實踐,有以下四種方式:

  (1)一個問題對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回答。

  (2)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總是直接作答,讓學生去思考,發表自己的建議,然後再作討論。

  (3)對於愛“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學生,積極引導,從不厭煩。

  (4)採用追問法,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作一系列追問,不作任何回答,迫使學生各盡其力,自己找到答案。

  三、巧妙營造氛圍,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古詩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著名教育家託蘭斯也曾指出:創造力的發展,必須在自由而安全的氣氛中進行,自由而安全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的思想處於積極活躍狀態,使其創造力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那麼如何營造良好的“人和”氛圍呢?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對學生多鼓勵、少批評,同時,教師也應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使學生之間建立起平等、友愛、互助的氛圍。

  其次,教師應儘量減少對學生的行為和思維的無端限制,使學生有自由表現的機會。如:我在講《狐狸和烏鴉》一課時,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續編故事,既鍛鍊了他們的說話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興趣很濃,課堂氣氛非常熱烈。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和思想性很強的學科。其課堂教學質量直接關係到素質教育的實施。在今後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將是探索素質教育之路的永久性課題,只有透過不斷地實踐,不斷地發現,才會有所創新。

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總結3

  西方學者德加默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提問得好即教得好”。事實上,在問題的解答過程中,我們調查發現:有的學生覺得問題太簡單,提不起興趣:有的學生認為問題太複雜,甚至不舉手、不發言,彷彿置身於課堂之外。很顯然這兩種情況都容易讓學生滋生厭學情緒,這不是課堂提問者的初衷。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質量,這是擺在廣大小學語文教師面前非常現實而有意義的問題。為此我校的幾位教師組成了一個小小的課題組,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進行了由淺入深的研究。經過前幾次的總結和提升和最近半年的研究實踐,我們總結了幾點:

  一、比較成功的提問策略

  語文課堂提問是最佳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它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合理地運用課堂提問,使其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很好的實施,並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那麼教師要在哪些地方設問呢?我們經過組內實踐研究總結了一下幾點:

  1、在主要內容上設問,預想設計富有整體性的問題。

  學生閱讀課文時,往往感到一讀就懂,但又不能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和結構線索,因而對課文的理解是含混不清的。教師從全篇的主要內容入手,精心設計提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在矛盾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不少課文從內容上看起來似乎“自相矛盾”其實這正是誘發學生思維的亮點。在此發問,會促使學生思維興奮,弘揚自主探求的學習方式。如《窮人》一文,先寫古老的鐘嘶啞的敲了十下,十一下後說“睡覺還早”。已經深夜,睡覺還早嗎?在此預想設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從而讓學生在對矛盾的探求中,進一步體會到桑娜的善良。在這樣一個暴風雨的夜晚,對出海打魚未歸丈夫的牽掛之情,擔憂之心。

  3、在課題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吸引力的問題。

  課題往往是一篇文章的靈魂,它是一篇課文的高度濃縮,彷彿是文章的眼睛。圍繞課題設計富有吸引力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如《落花生》一文,簡介作者時,告訴同學們文章的作者許地山,筆名就叫“落花生”為何用自己的筆名來做文章的題目呢?簡潔的問題恰到好處,為引導學生如何做人打下了伏筆。再如《草船借箭》一文題中的“借”字,箭明明是“騙”來的,為什麼偏偏用“借”呢?這不但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也暗示了這些“箭”在以後的對曹作戰中是要“還”的。抓一字而動全篇,一石激起千層浪。

  4、在反覆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想象力的問題。

  許多課文,作者運用了反覆的表現手法,以強調某種感情的強烈和深沉。在這裡設問,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感情內涵,也可促使學生體會悟情,提出富有想象力的問題。如《林海》一文中。三次出現“親切、舒服”一詞,分別表現老舍先生不同情境下的感受。教學中,我預想緊扣反覆處發問,既可突出重難點,又能進一步感悟文章思想內容。

  5、在關鍵處、空白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統領性的問題。

  學習一篇課文,如果設計的問題過多,缺乏針對性,不僅費時低效,而且學生的能力也得不到發展。教師若抓住教材的關鍵,在關鍵處設問,提出富有統領性的問題,則教學事半功倍。如《草船借箭》文末,周瑜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緊扣“神機妙算”設問,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方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默讀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則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紮實。

  二、課題研究成果

  1.透過在課堂中注重提問方法與技巧的運用,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得意較大程度的提高,課堂有煥發出勃勃生機。

  2.自開展課題以來,課題組成員公開課,將在課題研究中的經驗融入教學設計中,使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得到了組員和學校領導的肯定。

  三、語文課堂提問仍然存在的不足

  經過課題研究,課題組成員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課堂提問的方法,學生在個性化學習過程中,問題的發現、探究、解決方面的能力也有可喜的進步,師生關係融洽,學習趣味增強,有更多的空間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生較之採用傳統教學法時更為樂學。但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課題研究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問題切入點不合適導致提問的目的不明確,不能準確把握知識本質。

  課堂上,有時老師的問題範圍太廣,學生不知道從何入手;有的問題太長,往往使學生抓不住重點;有的問題沒有思考價值,偏重於機械的盲目記憶;問題和問題之間沒有組織性和系統性,想到什麼就問什麼。

  2.教師提問多,學生主動提問少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之所以高耗低效,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提問主體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學生隨老師的意旨學習課文,用老師想聽到的話回答老師的問題,課堂上表面熱鬧,實際上無論是語言訓練還是思想感情陶冶都是沒有生命力的。偶爾有學生髮問,也只是問問詞語解釋,句子含義之類沒有思維深度的問題。教師很多時候不敢把課堂提問權力放手給學生,怕學生打亂了教學程序,這其實是一種畫地為牢。

  3.不充足的期待時間

  期待時間是指一個問題被提出之後與由這個問題引起的回答之間的時間量。大量研究揭示,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後的期待時間平均只有1秒,如果一名學生不能迅速地思考問題,教師通常會重複剛剛提出的問題,或重新表述這個問題,要麼就叫另一個學生來回答這個問題。教師留給學生組織答案的時間太少。一再如此,學生就失去了使他們的思路趨於完善的

  四、今後的設想

  當然,本次課題研究僅僅只是一個開端,還有許多深層次的任務和問題有待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探索與解決,更需要教師在這次課題研究中認識的提高和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與完善。轉變觀念是一個艱難而複雜的過程,而渡過這個階段的惟一途徑只能是教師對新理念的不斷學習理解、實踐反思、總結提高。當然,事物是在發展中不斷地完善、充實、提高的,我們由衷地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能夠促進自身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總結4

  新一輪課程體系改革如火如荼,語文課堂教學花樣翻新,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教學?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此,我們學年組在本學期著手開展了本課題研究,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效果。

  一、具體措施:

  開學不久,我們二學年課題組三位成員依據課題方案和教學實際情況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課題研究計劃,明確本學期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即:第一課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的有效性研究。每月三個老師輪換上研討課。老師們都能認真鑽研教材,開展集體備課,精心預設教案。在研討過程中,我們按照以下步驟進行:集體備課,確立教案認真聽課,詳細記錄專題學習,展開評課集思廣益,達成共識。我們將本課題作為學校教研組研究的'課題,每次的活動都紮實有效。

  二、點滴收穫:

  心理學研究表明,幻想是兒童的一種天賦和本能,富有幻想、好奇心強幾乎是所有兒童共有的心理特性。在低年級教材中童話佔很大的比重,而童話這種文體,正是以其幻想性、可讀性,牢牢地吸引著少年兒童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如何讓學生學得生動、有趣,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呢?透過學習很研究,我們一致認為,老師可以讓學生扮演角色,透過讀一讀、講一講、演一演、想一想等多種形式,親近文字,走進文中的角色,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們透過研討,認為應該改變第一課時的程式化,學生的“讀”要富有層次性,每次“讀”都要有相應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索,努力改變了第一課時的“讀”的泛化現象。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合理,既解決了第一課時的共性問題,又能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現教學目標的多元化,努力做到“課前預習,課中紮實,課後延伸”。

  現在的課堂是書聲琅琅、“讀”領風騷。如何使朗讀指導更有效?和於莉、管雪鋒兩位老師經過探討,認為朗讀不僅是技巧的指導,更是引領學生深層次地讀悟,教師可以採用多種讀悟方式,立足文字,創設情境,體現朗讀過程的層次性和朗讀目標的有效性,注重朗讀評價,豐富學生的語感,定會取得良好效果。

  三、存在問題:

  透過研究,我們發現,本課題研究的涉及面比較廣泛,我們只能選取目前課堂教學中急待解決的問題開展研究。也許我們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甚至可以說是蜻蜓點水,很希望得到專家的專業引領。但無論結果如何,我們在紮實地做著,所謂“摸著石頭過河”吧,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提高每一節語文課的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總結5

  5月21日至22日,xx省第八屆小學語文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在桐鄉市會展中心舉行。參賽教師是11個市的教壇驕子,代表了我省青年教師的最高教學水平。最後,省小語會會長沈大安老師給大會做了總評及專題講座《語文教學走向生本》。

  講座內容記錄如下:

  一、本次活動的特點:

  1、教材集中在中高年級,課型有精讀和略讀,首次出現了綜合性學習。

  2、參賽教師理念正確,個人素質好,參賽課經過精心打磨,反覆實踐,各地教學水平更加接近,差距進一步縮小。

  3、文字解讀比較深入,普遍關注語言,有比較明確的知識和能力點,安排書面作業,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真實、樸實、紮實、厚實正在成為我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流風格。

  (一)xx:《懷念母親》。

  教材處理詳略分明,以懷念生身母親的情感體驗為基礎,體會作者對祖國母親的深厚情感,使學生的認識漸次推進。抓住課文中日記“觸景生情”的特點,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地閱讀,練習寫作,知識和能力訓練點清晰。

  (二)xx:《普羅米修斯》。

  從理清人物關係入手,落實“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年段目標,同時理解和積累詞語。透過畫面再現和迴環朗讀,感受普羅米修斯造福人類的博大愛心和堅忍精神。

  (三)xx:《臨死前的嚴監生》。

  目標指向體會人物描寫的方法,引導學生經歷“見文——見形——見心”幾個階段,品味名著的精妙。根據文學作品特點,注重再現形象,讓學生對“一個名字”“一個場景”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xx:《遨遊漢字王國》。

  在一系列好玩的遊戲中初步感受漢字的魅力,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大膽想象,激發了探索漢字奧秘的興趣。學生研究意向的選擇和交流具有很大空間,體現了綜合性學習的自主性。

  (五)xx:《臨死前的嚴監生》。

  呈現學習的真實狀態,尊重學生的閱讀起點,從字詞疏通開始,在細讀人物的動作變化中逐步感悟人物特點。課末引導學生重新思考,自己修正初始觀點,課堂教學增量明顯。

  (六)xx:《巨人的花園》。

  體現童話特點,把課外閱讀的方法輻射到精讀課文的教學中,幫助學生學習和運用閱讀策略:藉助“概念圈”認識花園和巨人的發展變化,利用幾何圖形講述課文主要內容,給精讀課文的教學中引入了新的元素。

  (七)xx:《古詩兩首》。

  引導學生從詩句中讀出畫面,讀出畫面後的情感,根據兒童認知特點進行“借景抒情”的啟蒙教育。兩首古詩的比較閱讀,在疏通字詞中滲透著學習方法和文化因素。

  (八)xx:《七律·長征》。

  基於學生學習起點,關注學生學習難點,從正音和理解詞語開始,恰當運用多媒體手段,縮短詩歌與學生知識經驗之間的距離。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歌的章法,感受偉人的胸懷。

  (九)xx:《魚游到了紙上》。

  從標點入手,透過詞語理解、形象再現、前後對比、整體把握,引導學生細讀一個語段,感受青年的畫技高超。透過想象寫話,遷移運用課文寫人的方法。

  (十)xx:《刷子李》。

  為略讀課文設計別出心裁又富有張力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思考和創意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課文閱讀抓大放小,在拓展閱讀中進一步感受小說的寫作特色。

  (十一)xx:《兩個鐵球同時落地》。

  針對學生和課文背景距離遙遠的實際,引領學生品味詞句,反覆朗讀,逐步走進伽利略面臨的責難境地,透過練筆感受他不迷信權威、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十二)xx:《大瀑布的葬禮》。

  以三個畫面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透過品味詞句、感情朗讀、前後對比,體驗忽視環境保護的沉痛教訓。在多角度的寫話中表達自己的感受,實現認識和語言的同步發展。

  二、語文教學走向生本。

  現代教學論認為構成教學活動有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教材(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我國的教學歷來重視知識的傳承,容易成為以教材為本;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容易成為以教師為本。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過於強勢,學生的學習處於被動地位,是一個突出的現象。

  發展是硬道理。教育的硬道理就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學過程不是教師的灌輸過程,而是學習者的自我建構過程。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利用學習環境,自主建構,學好學習內容。課堂不是教師自我表現的舞臺,不應以教師的教學思路和自己的設計為本。我們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更多地考慮學生是怎麼學的。語文教學要走向以學生為本。

  (一)文字解讀走向生本。

  教師解讀文字最好經歷“普通讀者——教師——學生”的角色轉變過程,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如果讓孩子們來讀這個文字,哪些地方是他們自己可以讀懂的?估計他們會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他們會誤讀嗎?……

  教師對文字的解讀需要深入和獨到,但我們不能忘記我們面對的是6—12歲的兒童,他們有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我們不能把成人的認識強加給孩子,或牽引著他們向前。小學語文是打基礎,不提倡“深度語文”。

  學生對文字的解讀不會跟老師心中的答案完全一致,可能會有多種情況。根據對學生學習水平的估計預設不同答案和對策,並準備在課堂中按學生的實際狀況調整教學策略。

  (二)內容選擇走向生本。

  語文課的教材不等於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對教材作二度開發。我們要根據課程標準規定的年段目標,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什麼、不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

  兒童就該有一片童心,就該保持著童真童趣。過早地讓他們知道“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之類的道理並不一定是好事。小學語文教學貴在符合兒童的年齡心理特點,能夠化難為易,深入淺出。

  小學語文教學的定位應該在哪裡?

  語言 + 文字=語文。

  (三)教學過程走向生本。

  教學應當遵循兒童的認識規律,由淺入深,充分展開,從錯誤走向正確,從朦朧走向清晰,讓學生親歷學習過程。

  針對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教學。學習這個文字,學生的原有基礎是什麼,哪些是學生已經知道的,不需要我們再講、再問。學習這個文字,學生的需求是什麼,有什麼困難,哪些地方容易發生錯誤,哪些地方容易忽略,我們怎樣幫助他們。

  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並且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案。一個階段的目標已經基本達成,見好就收;學生還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改變策略,努力達成目標,這就是一個好教師應有的“課感”。

  把課堂的舞臺讓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髮展的廣闊天地。學生學習的潛力是很大的。教師“示弱”,是為了讓學生“逞強”,“該裝傻時就裝傻”。

  建議採取的措施:

  1、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談感受,已經知道的就無需再糾纏。千萬不要把學生當“零起點”。

  2、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把質疑貫穿教學始終。讓學生提出“真問題”。

  3、十分重視學生的錯誤,把錯誤看作重要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從錯誤走向正確。

  4、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作業。儘量設計分層作業。

  4、提倡“先試後導”、“先學後教”,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學生自己嘗試、探究、總結、運用的過程。

  課堂上既要有時間讓學生交流分享,更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細細地讀書,靜靜地思考。要減少低效的感悟和討論。

  (四)反饋評價走向生本。

  教師要尊重兒童,平等地看待他們,努力去理解他們,用寬容的態度對待他們。反饋評價要實事求是,堅持熱情鼓勵,耐心輔導。

  新課程下的閱讀教學提倡感悟,但不是要求學生去感悟老師自己感悟到的東西,而是老師在學生能夠感悟到的基礎上適當點撥和提高。老師要善於“順勢而導”,而不能“拔苗助長”。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包括評價語言,先求正確、規範,通俗明白,讓小學生聽得懂。在此基礎上,再求生動形象,有文采,有文化內涵。

【國小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