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調查報告>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堂學生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1

  高效課堂在戶縣已經實施兩年了,這次課改是要將課堂還給孩子,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真正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學生透過動手、動口、動腦來展示自己的成果,以達到展示自我,互相學習,增加膽量,培養能力的目的。

  我校是第二批課改實驗校,進行課改已經一學期了,在高效課堂實踐中,我們除了培訓小組,加大各班小組文化之外,更加強了對學生展示能力的培養,透過半年來的高效課堂實踐,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一、玉立小學高效課堂中學生展示能力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現狀及原因

  透過半年的高效課堂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在各年級高效課堂中學生的展示能力參差不齊,高段學生明顯膽大一些,板書也比較好,發言比較大膽,低年級的學生在語言方面還不是很流利。有的年級例如六年級和五年級學生展示能力稍微強一些,這些年級的學生比較大膽,他們聲音洪亮、語言表達完整,說服力強,有些還有小大人的感覺。他們在課堂上表現的慾望強,也愛爭取機會。例如六年級一班,學生上課比較灑脫。四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展示能力一般。這些年級的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差,說服力不強,看問題也比較簡單,展示的內容也比較膚淺,很多學生展示時缺乏自信,發言聲音很小,還有很多學生一直不敢展示,即使上到黑板前展示,聲音特別小,語言組織不夠流利,自然而然,這些孩子展示能力就比較差,沒有高年級孩子的膽量。

  (二)高效課堂展示方面存在問題

  1、展示課往往比較膚淺

  由於老師初步設計導學案,所以老師設計的導學案讓孩子來展示出來,這對孩子本身就難度很大,再加上孩子考慮的問題並不像老師思考的那麼成熟,所以展示課往往比較膚淺,達不到展示的效果。

  2、個人預習不到位

  由於孩子是寄宿制,學習用的資源比較少,孩子預習時需要查閱很多資料,但是學校條件有限,孩子只能藉助自己僅有的書進行簡單的預習,這樣在第二天的展示中就沒有足夠精彩的內容呈現出來。

  3、小組合作不是很給力

  由於剛開始,老師指導的不夠,孩子也沒有太多的經驗,孩子展示不到位,還由於各小組成員有好有差,有的成績好的同學不願跟後進生合作,有的幫後進生幫的連自己也給連累了,還有成績差的學生本身就不行,再讓他們展示,去跟好學生走近,他們也沒底氣,等等原因導致小組合作不夠,在展示時要麼就總是那幾個人,要麼就是展示慢慢吞吞,不給力急死人的狀態,甚至有的組出現了組長分配任務困難的現象,組內缺少人才,展示沒法進行。

  二、高效課堂教學實踐

  透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我們學校對於課堂的展示也進行了一些總結,

  (一)高效課堂中學生的展示要求

  1、展示必須做到聲音洪亮,展示成員大膽自如,展示成員要多,儘量人人參與。

  2、展示分為板展和講展,板展要重點突出,要有裝飾;講展要大膽,講展要有激情,能與下面同學互動。

  3、展示應以促進學生學習為目的,既要有小組的適當補充,又要有組間同學的質疑。

  4、展示過程中一定要有質疑,展示人要態度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並且要求質疑人要針對展示內容質疑,不能只是膚淺的說板書好不好,聲音大不大,字寫得對不對等。要讓大家有學習改進的質疑內容。

  三、課堂展示帶來的影響

  一學期以來,透過高效課堂上的展示,孩子們比以前大膽了很多,他們現在愛表達個人的見解,愛專研一些問題,甚至是難題,其實高效課堂真正讓孩子有了發表自己意見的地方,有了展示個人能力及理解力的舞臺,為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盡情地交流自己的看法提供了機會。透過課堂展示,不僅提高了學生了分析、合作、歸納、談吐的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強,學生的粉筆字現在寫得真的比老師好;更重要的是課堂上的展示讓孩子自信滿滿,每個人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光明,特別陽光,特別自信,希望我們學校的學生透過展示能助他們實現孩子的成才夢。讓高效課堂真正實現玉立是孩子夢起飛的地方!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2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期中手機消費也日益變大,大學生已悄悄成為新的消費人群。越來越多的商家也開始把大學生作為手機購買群中最重要的消費群體之一,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是人手一部智慧手機,方便和家裡聯絡。手機作為資訊傳播新媒介,在大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得到應用。手機自身的功能作用是不用質疑的,但是大學生課堂上使用手機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對正常的教學秩序產生了衝擊,而且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與個性心理等方面也都產生著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大學生;上課玩手機;調查與分析

  一、 調查目的

  針對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的現象普遍,所以要查詢大學生課堂上使用手機頻繁的原因,針對原因提出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案。

  二、調查時間

  20xx年4月8日――20xx年4月15日

  三、調查地點

  東華理工大學廣蘭校區

  四、調查物件

  物件:東華理工大學的大一、大二的學生,其中男生佔42%,女生佔58%

  五、調查方法

  紙介質問卷調查

  六、調查人數

  100人

  七、調查內容

  學生上課玩手機的原因,上課玩手機對自己和他人聽課產生影響以及老師對課堂內學生玩手機的態度和學生是否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來管理課堂上使用手機等等。

  八、調查方式

  在學校校園裡和第三教學樓隨機發放問卷,共發出問卷100份,收回100份,其中有效份100份,然後用相應的統計方法對其進行了資料整理和分析。

  九、調查圖表及分析

  男女比例

  1、針對大學生在課堂上的玩手機情況與表現進行分析

  在現在每個大學生的手裡都有一部手機,甚至一人多機,手機功能越來越多,作用越來越強大的情況下,在課堂上學生不聽課,在做最

  多的“埋頭苦幹的一件事”就是玩手機,我們先來看我們對100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的一些資料:

  擁有自己的手機人數

  課堂上玩手機頻率

  如果你在上課玩手機一般會玩多長時間?

  從資料中可以得知,在100位隨機調查的調查者中,僅有3%的人上課沒玩過手機,有12%的學生近乎整節課都在玩手機,這個資料不禁讓我們感到震驚。下面我們繼續來看看學生們在各種課程上玩手機的情況:

  你一般是在什麼課上會玩手機?

  在該問題中,有將近73.73%的人在全校公選課上玩手機,19.5%的人在必修課的公選課上玩手機,只有6.8%的人在必修課的專業課上玩手機。從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在公選課上玩手機,僅僅只有少部分人在專業課上玩手機,說明大部分人還是重視專業課的。

  2、大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的不同情況與原因分析

  在選修課,公共課通識課等等中,一個教室上百號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不可能時時去關注學生“玩手機”而打斷自己的教學過程,而另一方面,由於學生過多,老師也無法在課堂的時候一下子照顧所有的學生,又由於學生的學習領悟能力不一,接受能力和思維轉換能力不同,很多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跟不上講課老師的思維進度,進而覺得枯燥無味。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3

  此次調查,從學生中獲取了不少他們的學習現狀;應該說較為成功。調查物件能夠對問題認真思考之後,如實填寫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調查結果主要反應了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強,學習被動,大部分學生學習是為了應付考試,學習興趣不高。

  (2)大部分同學都不經常做預習、複習功課,對錯題錯解不太重視,學習習慣、策略有待完善。

  (3)學生缺乏質疑精神,不太喜歡動腦,尤其是成績一般的學生。

  (4)大部分的學生喜歡老師的課堂生動活潑,條理清晰,能夠與學生互動。

  從以上調查結果分析表明,搞好課堂教學是一項比較艱鉅的任務,不但要從學生的思想入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要注重課堂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能動性。對此我們組有以下幾點看法:

  1、 激發學生興趣,點燃對學習“喜愛”的火花,增強學習動力,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習興趣是一種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的意識傾向,能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鑽研問題,開闊眼界,它也是一個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種高效能的催化劑。可以說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

  ①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習的變數。教師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要善於利用這種變數,注意培養、保護、激發學生樂於學習的心理,透過設定疑問、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透過成功激勵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

  ②教師在上課前應精心設計內容,力求把課上得生動,結合教學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讓學生了解人的全面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端正學生學習的思想和態度,喚起學生對學習的注意。

  2、教師要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①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由過去的知識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應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援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

  ②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一起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在目前的學習過程中還有很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教師在學習方法上還需加強指導,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形成師生交往、積極互動的課堂,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①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寫,學生抄”的觀念。

  ②教師要逐步形成“對話”意識,即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教師與學生一起分享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在目前新課程的教學中仍然存在學生過於依賴教師的情況,我們的教師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能夠真正做到與學生交流、溝通、合作、互動,那麼學生也會真的動起來。

  4、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鼓勵創新。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此教師要儘可能把教學過程設計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造型模式。

  5、加強實驗與綜合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實際應用能力

  實驗是為學生學習提供感性認識最為有效的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觀察、思維等能力的有效方法,還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動機的途徑。

  小結:

  興趣是最好的學習老師,只有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知識才能很好的內化為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性。透過本次的調查研究,我對於以後應如何進行教學有了一個更好的理解,相信對於我們的課堂教學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也希望這些意見能給教育的工作者一些啟發。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4

  課堂教學反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資訊交流的過程,學生捕捉各種資訊,透過分析轉化為有效資源,從而引發新的學習。反饋能力的強弱決定學習的質量,問題決定學習的方向、深度。沒有問題就沒有學習,“發現問題”就是學生反饋能力的一種體現。特別是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張校長的帶領下,我開展了教研工作,負責其中一個子課題《在高效課堂下學生反饋能力的培養》,現將對這個課題的調研工作做以彙報:

  一、調研目的.

  1、瞭解學生目前反饋能力的狀況。

  2、探討學生課堂反饋的形式。

  3、分析學生反饋能力產生差異的原因。

  4、找出提高反饋能力的方法。

  5、探索課堂教學中學生自我反饋的組織及操作。

  二、調研物件及其方法

  1、本次調研主要針對四年級全體師生。

  2、研究方式:

  ①理論研究法:透過對相關理論及經驗的學習研究,為教研提供理論依據。

  ②調查研究法:採用問卷、座談、訪問等方式,對學生反饋能力現狀調查,分析影響反饋能力的因素。

  ③個案研究法:對於在反饋環節的操作進行個案研究,從個別案例中總結一般規律。

  三、調研結果

  (一)學生反饋能力的現狀

  學生能根據教師提供的導學案進行獨學、自學、群學、展示及質疑點評,但反饋能力較差。如:獨學時,只能根據提供的問題和要求進行學習,而不能“自尋”問題,或針對新知提出自己的要求;在對課文的學習過程中,不能做到有效的質疑,對課文不能更深層次的理解。

  (二)分析原因

  能力是在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直接影響人們順利有效的完成活動。我認為影響學生反饋能力強弱的因素包括:反饋意識、反饋質量和反饋表達。

  反饋意識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的問題意識。在面對新知識,有意識地以問題的形式表現出來。只要有問題,就說明學生已具備反饋意識。反饋意識的強弱表現在:①、是否願意提出問題,樂於提出問題;②、是否有提出問題的習慣;③、是否善於發現問題。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反饋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反饋質量直接決定展示環節的成功與否,教師透過巡視和學習組長的反饋,瞭解學情,確定展示內容及方式。學生所反饋的問題是對新知識的初步理解,問題是否有用、是否重要、是否關鍵,取決於教師點撥和指導。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幫助學生甄別和鑑定,加強問題的質量,逐步提高學生的反饋能力。

  反饋表達是學生在提問、展示、質疑環節中,語言表達是否準確、嚴謹,邏輯性是否強,這不但代表他們的思維是否嚴謹,而且也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也是衡量反饋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學生無論是透過查閱資料、思考探究得到解決,還是請教老師或同他人合作得到解決,都需要透過語言、書面或其他形式把問題明朗化。因此,反饋表達是反饋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之一。

  (三)提高學生反饋能力的方法

  1、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傳統課堂上,學生是不能隨時發問的,都是教師根據教材設計教學環節,課堂上的問題及重難點都是規劃好的,不能發展學生的能力,而在高效課堂上,我們要幫助學生確立“我是課堂主人”的意識,讓學生敢問、敢質疑、敢解決,逐步培養學生的反饋意識。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課堂狀態,為培養學生好的反饋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2、增加學生的知識面

  為學生具有良好的反饋能力創設一個資訊寶庫。只有熟悉教材及相關內容,學生才能及時反饋,及時解決。當然,也要求教師具備這些能力,及時點撥和指導學生,這樣才能有助於學生的反饋能力的提高。

  四、結語

  外因透過內因起作用。教師給予學生的反饋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反饋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環節讓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有交流,教師要提供各種反饋形式,幫助學生意識到反饋的作用,進而有效的利用反饋資訊,更好的學習。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5

  一、調研背景:

  社會在變,人也在變。古時候人們以讀書為作為人生的追求,常常談天說地,把酒吟詩。而現在各種各樣的事物充斥著社會,人們的想法也多了,所追求的東西也多樣化了,卻往往忽視了大學上課的重要性。目前,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表現多樣,頻率增多,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知識底蘊的積累和能力的發展,而且影響其個性社會化的發展。完全沒有達到高等教育的目的。我國學者對中小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較為關注,而對大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研究較少。

  二、調查概述

  1、調查目的

  (1)瞭解大學生的課堂情況。

  (2)瞭解大學生對課堂的認識。

  (3)瞭解大學生課堂現狀, 在調查大學生課堂現狀的基礎上,對其成因系統分析,並提出瞭解決的方案。為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2、調查物件

  此次調查在我校的部分學生進行,調查物件主要針對本校的大一學生。因為大一學生在中學階段大部分學生充滿對大學自由生活的嚮往。他們要面對高考,也是正是因為此,就把中心放在高考上了,幾乎整天就面對的課本,根本無暇去玩手機,睡覺之類。而進入大學就有充盈的時間去放鬆,甚至於在課堂。

  3、資料收集及處理方法

  此次調查採用問卷的方式進行,進行調查者是隨機選擇。問卷共有18個問題組成,被調查者匿名填寫問卷,然後回收問卷,再進行統計資料,分析資料。本次調查共發了100份問卷,回收了84份問卷,有效問卷84份。

  現象:

  (1)大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普遍存在。其中,玩弄手機問題最為突出(47%),睡覺位居第二位(31%),上課說話居於第三位(23%),以後依次是看課外書、逃課行為、聽MP3、遲到、早退及吃零食。具體見下圖:

  (2)從課程性質來看,選修課的課堂問題行為最為嚴重,逃課率達到了26%,來上課的同學中約74%的人沒有認真聽課;其次是公共基礎課,上課說話佔總人數的33%,約70%的人不同程度地違反課堂紀律;最後是專業課,課堂問題行為比率也近50%。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6

  透過前一段時間的問卷調查,針對學生在上音樂課中表現出的音樂素養缺失,上課無精打采,缺乏對美的認識與理解,對音樂課沒興趣等,隧對我校五六年級學生進行問卷,得出以下結論。

  一、透過調查掌握了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現狀。

  據調查,很大一部分學生“喜歡音樂而不喜歡音樂課”。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作為音樂工作者們不得不捫心自問。學生喜歡音樂,這符合青少年發展的生理及心理特徵,但是為什麼一到課堂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就全無。甚至更嚴重者變成逆煩及厭倦呢?這種結果不得不讓人擔憂。音樂課的價值完全消失了。審美教育無從談起。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們沒有很好地把握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正視審美教育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音樂新課程標準》,確立了新的教育觀,它不再以傳授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為主要目的。而代之以情感教育、審美教育為核心,在音樂創作、表演、欣賞等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種新的音樂教育理念符合音樂藝術自身的特徵及我國正在實施的素質教育的要求。但是,在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實施過程中,音樂課的這一價值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音樂課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上,填鴨式地給學生灌輸一些音樂知識與技能,這樣不僅讓學生喪失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失去了音樂審美教育的作用,這與音樂教育學的基本原理也是背道而馳的。

  二、初步構成了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理論。近二年來的實踐表明,本課題的開展與實施,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其一,本課題的開展與實施,提高了教師駕馭音樂課堂的能力,音樂教育者在音樂教學中能夠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注重強調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也就是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積極創設音樂教學情境。師生在特定的音樂審美情境中,觸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獲得審美體驗。

  其二,透過不斷地探索研究發現,音樂欣賞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音樂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用音樂本身的力量,使欣賞者置於音響的天地中,透過教學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讓學生“感知美”,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力,引導學生去“體驗美”,培養學生對美的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品德、智力、審美能力的全面發展。

  其三、透過實踐探索發現音樂課外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審美體驗,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學生在多彩的音樂活動中,開心地掌握基本的音樂技能,瞭解了基本的音樂文化,獲得審美愉悅體驗,增強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從做中學,從樂中學”,讓音樂充滿人生,讓快樂伴隨終身。比如學校舉辦“六一”兒童節的文藝演出中,五年級同學自編自演的小品《西遊記》中,同學生動形象地演唱《西遊記》主題歌,又利用了衣服等道具,把小品中唐僧師徒施善救人的場面演的生動逼真,令全場同學投以陣陣熱烈的掌聲。

  三、探索出了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法、途徑。

  1、利用音樂課堂為主陣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主渠道,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要完成情感體驗,理解音樂表現什麼,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等諸多教學任務,就要在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音樂欣賞教學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審美教育,審美興趣問題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音樂欣賞教學。音樂欣賞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最有效的藝術活動,能夠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聯想和想象力,對美的創造能力、鑑賞能力。

  3、在教學中能適當、充分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正確靈活,將會有效而快速的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4、有效開展音樂課外活動,形式多樣,功效巨大。藝術實踐的本質在於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音樂中最激動人心和極具表現力的部分。音樂課外活動就能達到這一目的。它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審美體驗,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奠定其終生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發展音樂能力的堅實基礎。如我校組建的鼓號隊,在六一活動中表演,聲勢壯大,受到領導師生的一致好評。

  我校在十月一日有一項傳統的音樂活動:一、二年級唱歌隊比賽;三、四年級唱國歌比賽;五、六年級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比賽;在少先隊員高昂的音樂聲中,感受音樂美,也表現了少先隊員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同時也讓大家受到了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真是一舉多得。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7

  一、調查概況 :

  透過教師教學效果反饋分析,雖然七、八年級生物成績理想,但是學生對知識掌握和靈活運用方面還稍有欠缺,對我校的學生生物課堂學習情況進行了調查。透過調查研究,對初中生的學習生物的學習方法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為了準確把握初中生對生物這一非主課的課程的一般學習方法,就初中學生學習方法的情況,對課堂教育作出改善,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提高生物教學的實效性,同時也為今後的教學工作的改進需要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

  (一)具體目標 :

  1、學生在課前與課後預習複習情況;

  2、學生上課情況;

  調查問卷的方式,對七、八年級共7個班進行調查共有280名學生進行了這次調查,接近理想的隨機樣本數量,使調查結果符合實際情況,更加可靠。調查內容覆蓋了課前、課上、課後這三個時候學生所採取的學習方法。

  三、調查結果 :

  對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分析,部分學生在生物的學習方法上依然存在著問題。

  (一)課前預習情況

  1、上課的預習情況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多能在課前自覺預習,但是19%的學生則是在課前翻一下書,對這節課老師所講的內容有個大體的印象;而13%的學生是想起來就預習,12%的學生則是把預習當成是一種任務,老師要求就預習,若老師不要求就不預習;最後剩下4%的學生上課前不預習。

  2、預習方法

  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會找疑難點進行復習,而25%的學生則是選擇找側重點;18%的學生會先發現問題,然後就根據問題來預習課本內容找出解決的答案;8%的學生會對照參考資料進行預習;最後16%的學生看一遍書。

  透過這些資料,側面反映了學生不知道預習的目的,這就導致學生不知道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這種情況使學生分不清這節課的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進一步使課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學效果不明顯。甚至會出現一個概念老師要重複幾次講解學生才能理解接受。

  (二)上課情況

  調查顯示,少部分學生覺得生物並不是主科就忽略,甚至在課堂上採取放任的態度。

  1、上課聽課情況

  大部分學生都是認為上課認真聽課是獲得知識的最重要的途徑,所以90%的學生都認真聽課;但是也有5%的學生是喜歡生物就聽;而還有4.5%的學生則是聽一下就不聽,剩下0.5%的學生則是從來不聽。

  2、上課做筆記情況

  根據調查結果表明了一半的學生不會做筆記和不知道如何做筆記。其中46%的學生是老師所寫的全部記下來,筆記沒有分重點和非重點,如果課後沒有及時複習,筆記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忘記學習過程中老師所講的難點和考點,複習時就會感覺比較吃力且學習效果不好;而3.5%的學生則是不記講的和書上一樣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再強調書上的重點內容,但是學生聽老師講的內容跟書上講的一樣就沒有抄下筆記,甚至沒有將書上相關的內容劃下來,有時老師會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總結性歸納(如列表等方式)使學生複習起來更明瞭,可是學生就覺得跟書上一樣沒必要記,導致時間一久學生就把知識遺忘掉,使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剩下的0.5%學生則以怕影響聽課為由,不記筆記。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這部分學生往往學習效果不如其他同學,就是他們不瞭解好記憶不如爛筆頭的道理,他們往往會認為自己大腦能記住這節課老師講的內容,但是下課後就很容易忘掉,這也是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的原因之一。

  3、課堂小結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35%的學生會聽老師的小結,由此看來,在教學過程中,最後的課堂小結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學任務完成後,教師應就本節課的思路對學生進行簡單的系統地梳理,同時教師可以小結過程補充講課過程遺漏的地方,也相對學生做了一個小複習,讓學生有了知識的鞏固,教師適當指出重點和難點,學生複習的時候就有輕重之分。

  (三)課後複習情況

  1、作業情況

  94%的學生都能按時完成作業,但是有4%的學生會視作業的難度、多少來完成作業,還有2%的學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雖然只有6%的學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但是這種情況依然是不可忽視的,教師在佈置作業的過程要適當的注意具體的班的總情況來佈置相應的作業,並可針對個別學生進行課外輔導。

  2、做作業的方式

  據統計22%的學生邊溫習邊做;22%的學生先做再看書;30%的學生先看書後做;20%的學生在遇到問題請同學幫忙解決;6%抄別人的作業。從結果看大部分同學在作業完成方面都有著各自一套的學習方法,但是仍存在作業抄襲的情況。

  3、課後複習情況

  結果表明61%的學生經常複習;13%的學生平時不復習,考前複習;9%的學生是老師要求就複習;15%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複習;2%的學生都不復習。複習方法方面:看一遍課本的學生佔6%,按老師要求複習的學生佔13%,複習有關內容後做習題的佔31%,看主要內容,抓疑難點的佔50%。 複習過程參考課外資料的情況:不看參考書的學生佔25%,而參考教學參考書的佔30%,參考生物期刊的佔14%,參考生物習題集的佔31%。 從複習方面綜合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自覺複習的習慣,而他們大部分不知道如何複習,教師應該如上述所提的要在本節課教學任務結束後做一個小結,小結既起到梳理學生學習的思路的作用,而且還起到複習知識鞏固的作用。而且教師可以不定時地對學生進行小測,隨時檢查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另一方面,由於學生在複習過程都比較少看課外資料,教師可以上課穿插一些課外小知識,既可以擴充套件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又可以激起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上最好的導師。

  (四)學生對生物的看法及建議

  在調查中,68%的學生認為只要認真聽講、討論及時複習就能學好;19%的學生認為只要感興趣就能學好;9%的學生認為多做一些習題就能學好;2%的學生認為只要死記硬背就能學好;剩下的2%學生認為生物比較難學,他們認為生物比較難學所以他們都不喜歡生物。大部分學生認為生物比較有趣,內容新穎,而且學了生物之後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學生建議多用多媒體教學,透過多媒體教學內容顯得更具體,抽象的概念都相對容易瞭解,而且播放相關影片可以加深印象。而且學生認為生物教學可以讓學生自己多動手。透過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學習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在教學過程中要貫穿新課改的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穿插些有趣的生物知識,刺激學生求知的慾望,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可以安排學生進行一些野外調查,讓學生能將在課堂上學會的探究性實驗的過程運用到生活中,一方面加強了對探究性實驗的理解,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調查總結 :

  透過這次調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起他們的學習的激情,而且教學內容要學生當場消化(但是教學過程要避免出現滿堂灌的情況),教學中穿插課外知識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教學任務完成後,還要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小結,而且不定時對學生進行小測,以檢測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以適時地可以進行野外調查,或組織一個生物興趣小組讓學生有更多動手實驗的機會,使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昇華到理性認識,並懂得靈活運用於生活中。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8

  一、 調查目的:瞭解手機在大學生中的狀況

  近年來,隨著手機在校園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把目光投向了校園這一潛在的巨大市場。為了瞭解手機在大學生中的普遍情況、使用效果以及消費情況,掌握手機在大學的銷售情況和市場前景,我們決定以大學生為調查物件,對校園裡的手機市場作一次調研,。

  二、 調查物件:大學生

  三、 調查專案和調查表

  四、 調查時間: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五、 調查方式:網路問卷

  為了使調查具有普遍性,我們放棄了傳統的書面問卷形式,而採用製作電子版問卷在網路上進行調查的方式。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1. 提高效率,減少調查工作量。我們製作的電子版調查問卷使用ASP.NET平臺開發,並掛在朋友的個人主機空間上,無需印刷,無需人工分派問卷

  2. 調查範圍更廣,調查物件更具隨機性。由於是在網上答卷,沒有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回答我們答卷的大學生朋友人數在20天左右的時間內輕鬆突破1000人,最後達到了1237人,並且這些參加我們調查的朋友來自全國各地。這個數字是由調查頁面自動跟蹤生成的。

  3. 資料統計便捷。我專門設計了一個調查資料統計頁面,對調查資料進行自動的跟蹤統計,主要有人數統計,佔同類選項百分比統計等

  六、 調查方法:

  1. 由調查小組成員共同協商確定問卷內容,以書面檔案形式確定,交由本人進行製作成電子版調查問卷。

  2. 電子問卷製作完成並透過無錯測試後,我將其上傳到我朋友租用的虛擬主機空間。

  3. 動員調查小組所有成員進行廣泛宣傳,宣傳方式主要有二:一是讓自己的朋友上網回答調查,二是在論壇上釋出資訊,讓論壇上的網友幫忙回答

  4. 調查完成後,由全體小組成員對調查統計資料進行分析

  5. 撰寫調研報告

  七、 調查資料統計分析:

  本次調查共有1237人參加並且完成了問卷,來自全國16個省市67所高校,並且參加調查的朋友具有很高的隨機性,保證了本次大學生手機調研具有一定普遍意義。我們主要針對大學生手機擁有和需求狀況、學生手機的使用要求分析、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分析、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機分析、學生手機族的目標確立分析5個方面進行資料統計和分析並最後給出我們小組的營銷建議。

  1. 大學生手機擁有和需求狀況:

  調查資料顯示,在被訪者中有68%的學生擁有手機。同時26%的學生將會在近期更換手機。在沒有手機的學生中,61%學生將會在近期購買手機。從這些資料可看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在大學裡已不再是新鮮事物了,已開始普及化了。大學生已經成為手機市場中一個不容忽視的消費者群。

  2. 學生手機的使用要求分析

  ① 最重質量

  選擇手機時, 消費者考慮的主要因素依次為:質量21%,外型19%,價格18%,功能18%,品牌11%,售後服務9%,廣告宣傳2%,其它方面也佔2%。其中,消費者對質量的要求最高,手機是日常的通訊工具,如果質量不好,將會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不便。

  另外,部分消費者對外觀款式要求也較高,手機廠商不斷推出新款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他們的口味,由於大學生都是年輕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持手機者年齡的下降,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會降低,而對外觀款式的要求會更高。

  ② 中低檔產品較受歡迎

  在手機價格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消費者比較傾向於1000元至1500元的價位,其比例高達44.5%。另外,有29%的消費者表示會選擇1000元以下的手機。當然,也有部分消費者購買高價位手機,其中,選1500至20xx元的消費者佔15%,20xx元以上的佔12%。

  ③ 購機地點較集中

  對消費者購買手機地點的調查發現,消費者購買手機的地點較為集中,大體上分佈在手機大賣場和品牌專賣店,其比例分別為56%和38%,其它的只佔6.5%。手機是高科技產品,普通消費者難以瞭解其功能是否完善、質量是否可靠,他們只好以銷售人員的信用和專業知識作為判斷標準,而手機大賣場或品牌專賣店的銷售人員素質相對較高,因而容易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此外手機大賣場的價格優勢也是學生朋友們考慮的重要因素。

  ④ 手機品牌比較複雜

  在此項調查中我發現,使用諾基亞的最多,佔46.25%,其他的如摩托羅拉15.00%,愛立信6.25%,西門子6.25%,三星13.75%,菲利浦 5.00%,其他的有7.50%。

  ⑤ 手機用途比較統一

  大學生使用手機用途較統一,在已有手機使用者中,多數用於聯絡親友,佔67.7%。還有少數只是跟著大家走(受周圍人影響的)和追趕時尚的,各佔9.8%。家長方面認為,手機是用於方便和孩子聯絡的,學生手機族的手機58.0%都是家長掏錢買的。同樣學生也認為有了手機可以方便與親友進行溝通,以維繫家人及朋友的感情。

  ⑥ 手機費用普遍較低

  在學生手機族中,每月手機費用普遍較低。每月消費在50元以下的佔40%,在100元以內的佔88%。但也存在一些高消費學生,在100―300元內的佔12%,其中200-300這一高消費段也佔6%。超過300元手機費用的基本沒有。

  ⑦ 充值卡成為主要服務方式,手機費用主要用於發簡訊。

  在被訪者中,有近82%的是採用充值卡方式。同樣,手機費用用於簡訊服務的佔87%。這充分說明了,學生的消費能力有限。

  3. 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分析

  確切地說,消費動力與消費需求是密切聯絡的,當一個消費需求出現以後,為滿足這種需求的動力也就隨之產生了,對此我們不想加以詳細論述。從上面各種資料中可以看出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是處於一個較高水平的,造成這一高消費動力的原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加,學生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慾望增強。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使得商品的市場生命週期縮短,特別是在通訊領域,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達到一週一款。手機產品的市場生命週期的縮短,使得學生消費者的消費活力被激發出來,大大強化了他們對新、奇、美的追求。而家庭收入的增加,則進一步加強了他們消費的信心。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9

  一、調查目的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一些學生不會傾聽:老師講課時,他在座位上走神;別人提出問題,他所答非所問;別人的話還沒講完,他迫不及待地打斷,搶著和別人說;老師講過好幾遍的問題照樣出錯……凡此種種,導致我們的教學效果不盡人意。這說明新課程進行了這麼長時間,有些學生的傾聽習慣還沒養成,傾聽能力還沒形成。的確,在課堂中,學生只有認真傾聽別人的言語,才可能進行更深的思考和交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所以我們設計了相關問題進行本次調查,尋找、診斷、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進一步研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使問題得到解決,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力求達到新課標對小學生提出的傾聽要求。

  二、調查方法與物件

  採用問卷,談話與聽課相結合的方法,對全校52名學生進行調查。進行“學生傾聽習慣問卷調查”,調查表已全收回。調查後又與教師、學生和家長談話,深入瞭解大家對自己和他人上課傾聽狀況的瞭解和感受。

  三、調查內容

  對課堂傾聽的認識,包括傾聽的方法,內容,活動過程以及效果等方面進行調查,共設計了13個問題.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透過調查研究分析,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能較好聽課,學新知時聽講認真,教師語言生動時聽講認真,但還有一部分學生上課不能全神貫注聽講,尤其在別人回答問題時不注意聽講,有的教師沒注意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等等。主要表現在:

  1、剛上課時注意聽講,課中間思想開小差。

  剛上課時學生下意識注意聽講,隨著時間的發展,學生管不住自己,思想拋錨,做小動作,小聲說話,老師講課也不注意聽了。

  2、別人發言時不會傾聽。

  學生喜歡自己說,不太喜歡聽別人說,沒有養成傾聽的習慣。“別人發言時你認真聽嗎?”選擇“認真”的佔23.91%,選擇“有時認真”佔73.91%,選“不想聽”佔2.18%。

  3、小組合作時搶著說。

  “小組合作時,你的表現”選“認真聽,輪流說。”佔93.55%,選“搶著說”佔3.62%,選“幾乎不回答 ”佔2.83%。說明學生有一定的團結協作精神。但是,合作中搶著說和不回答也佔一定比例,要引起教師注意。

  4、上覆習課時,學生髮言不多。

  複習課新意不多,平時自控能力差的學生就容易走神,不注意聽講,發言自然不積極。“老師上覆習課時,你的表現”選“認真聽,積極回答。”佔22.13%,“認真聽,但不想發言”佔75.36%,“沒意思,不怎麼愛聽”佔2.51%。

  5、班上經常發言的就那幾個人,其他人不主動發言。

  性格活潑、思維活躍的學生經常發言,大部分學生習慣於聽,不會去積極發言。

  6、在家父母講話時,愛插嘴,或者聽一半就走開了。

  “在家認真聽父母講話了嗎”選“聽”的佔20.59%,“有時聽”佔76.33%,“愛嘮叨,沒意思”佔3.08%。

  透過分析,我認為造成以上的原因是:

  1、學生在家養成了他說讓別人聽的習慣,而沒養成認真聽別人說的習慣。

  2、老師急於完成教學任務,不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思考,沒有長期鼓勵學生髮言。

  3、家長、教師等平時忽視對學生傾聽方法的指導。

  五、思考與建議

  1、紀律要求:聽講時,學生坐端正。抬頭挺胸,兩眼看著教師。不隨便插嘴。同學回答問題時,仔細聽,認真想,評價並補充。

  2、老師在課堂上,努力讓每個學生把話說明白,抓住時機,利用有效資源,激發學生的傾聽和發言慾望,促使學生深入思考。

  3、對學生的傾聽指令要簡單,清楚。老師示範給學生認真傾聽的動作,神態等。家校聯絡,制定傾聽評價表,獎勵在傾聽方面有進步的學生。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10

  初中語文課堂學生不發言原因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本次調查採用了書面問卷形式,問卷為《初中語文課堂學生不發言原因問卷調查》,以瞭解當前語文課堂學生的發言現狀。問卷為學生卷。發放學生問卷58份,回收有效問卷58份。本次調查的物件為我校九年級在校學生。調查的背景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為教師的備課、理念、精神風貌、親和力及教學手段;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課堂發言情況、家庭情況、學生的實際情況等等。目的是想透過問卷瞭解當前我校語文教學中學生上課發言的情況,為後期“五步三查”自主學習提供實踐基礎,改變農村學生不善言辭的性情,發揮語文的實踐應用性。

  一、問卷調查分析:學生上課不發言的原因是:

  ①害怕回答錯誤被同學嘲笑。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被尊重的需求,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他們更希望得到他人對自己人的認可與尊重。從調查來看,孩子上課不發言的最大原因就是怕被同學嘲笑,怕老師眼神、手勢上的否定。嘲笑與否定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很大的陰影,使他們逐漸失去舉手發言的勇氣。因為他們的年齡正處於青春發育期,在他們的腦子裡揣摩的是自己在別人心裡是什麼樣的印象。久而久之,他們的膽怯心理讓他們畏首畏尾,害怕出錯,害怕失敗,不敢站在眾目睽睽之下。中學生自尊心、自我意識的增強,使他們更在意同學和老師的評價。他們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但自己又不是很自信,所以上課不說話,改為默默地接受一切。

  ②教師提出的問題過於簡單,沒有思考價值;或問題過難,學生啟而不發。語文的課堂有些內容需要學生用感情和心裡去揣摩作者的語言和描寫,有時學生很難分析得到,所以,不會也就不舉手。

  ③學生不會或思路不清晰,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於問題,學習困難的學生一般沒有十足的把握不會舉手,他們不自信,更願意去傾聽學習好的同學的想法,就是有時想說但又覺得語無輪次,所以也不會主動舉手。

  ④老師提問物件過於集中,挫傷其他學生的積極性。對於教材,老師可能備課備的很紮實,把本課的知識都想讓學生領悟,那麼,為了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趕時間是常有的現象,於是老師一般點學習好的學生來回答,可以達到以點帶面的作用,長此以往,其餘學生也會感覺自己不會被老師提問,產生了懶于思考和發言的習慣,產生了依賴心理。

  二、如何讓你主動發言?調查結果是:

  ①課堂氣氛要活躍,不嚴肅。支援這一意見的學生大約佔到了百分之八十,實踐表明,輕鬆愉快的氛圍更能激發人的思維。

  ②老師提的問題簡單些,有獎勵。這一點學生很困惑,老師想把問題講清,於是難免出的問題直截了當,這樣學生很難接受。

  ③老師多鼓勵,不讓其他同學嘲笑回答錯誤的同學

  ④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問題先在小組討論交流,小組長先給其他同學講一遍,然後讓其與學生小組展示。學生之間組成的學習小組是屬於學生的小團體,在自己的團體中更願意敞開心扉說出最真實的想法,同時,這樣還能增進同學間的友誼,減少受同學議論的風險,從而高課堂參與的熱情。

  本次調查,深入瞭解了學生的內心世界,學生的需求,以便制定措施改變學生不發言的現狀,為今後的語文教學提供了基礎。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11

  課堂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主陣地,學生知識的獲取與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在課堂內完成的。任何一種旨在改革教學活動的研究和實踐,都直接或間接地指向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為此,課堂教學的效果問題引起了教育界的關注與研究,有效教學巳成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迫切需要。而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很多,既有人文性因素(教師、學生及情感因素等),又有科學性因素(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過程的最佳化、教學方法的運用及教學媒體的選擇等),調查瞭解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現狀,對於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20xx年五月開始申報“在小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策略研究”課題,在課題醞釀而成之後,著手進行實驗研究,開展學生課堂現狀調查。現將其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目的

  新課程教學理論認為:課堂教學的本質是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又是自主發展的主體。課題研究者旨在透過充分調查和研究學生,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和個性差異使進行有效的教學。致使語文課堂教學變成學生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和不斷生成發展提升的過程,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益,達到課堂40分鐘真正有效。

  二、調查物件與內容

  調查物件:我校小學四到六年級學生,四年級60人,五年級37人,六年級39人。

  調查內容:首先是調查和研究班級學生的整體發展水平,使教師的教學具有面上的指導作用;其次是研究班級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我們的教學能夠支援學生的個性發展。要研究每一個學生,就要深入調查學生主動參與度、學習方法、知識現狀等學習水平,調查學生對本學科的瞭解程度和期望值,調查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

  ——調查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去了解和研究學生學習積極性、課堂行為、參與習慣、知識水平等情況,使之教師上課能因材施教,學生在課堂內能獲得最大的收益。

  ——調查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期望度。作為實驗教師,在瞭解學生對該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了解學生的期望度,充分利用“最近發展區”原理,根據學生最適應的學習需要,設計出有準確定位的學習方案。運用創新的方法進行有效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調查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運用多種方式去調查、瞭解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方法、教學水平、教學積極性態度等方面的真實的評價,以便更好地調整和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結構,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加強自己的品德修養,使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道”,致使教師的“導學”,學生的“自學”和諧高效。

  三、調查的方法與形式

  眾所周知,調查瞭解學生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至關重要,為了便於開展好《在小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策略研究》課題研究,我們遵循分散與集中的原則,嘗試以下方法進行調查瞭解學生。

  1.水平測試法。在教學伊始前對實驗班級每一個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進行全面的測試。學期中分階段從不同的方面進行調查式測評,使之教師能準確瞭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

  2.課堂觀察法。作為老師在課堂上能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善於觀察學生學習語文的表現,如:讀書、思考、討論、聽講、筆記、練習等情況,還要跟蹤觀察學生在課餘的行為舉止。做到透過觀察學生的外顯表現判斷學生內心需求,對學生的學習問題進行及時診斷,還輔之以相應的學習方法、策略,驅動學生的興趣激點,由師生一對一引導產生一對多引導的效果,使課堂40分鐘紮實有效。

  3.問卷調查法。採用學生問卷的調查方式進行調查,獲取多方面較為客觀的資訊。把想要了解的內容分列出若干子項,編製成問卷,發給學生作答,再收集了解調研情況。還對問卷所得的資訊要作出好、中、差三類學生的需求分類統計,及詳細的問卷分析,最後形成書面分析報告。以問卷調查形式瞭解學生知識層次、生活經驗、認知水平和情感態度,為調整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實現教學目標的切入點和方法途徑找到合理的依據。

  4.個別談話法。巧用個別談話法調查瞭解學生。如在課堂上一發現學生的異樣情況(學習行為特別、學習興趣不高、思維表現有變化等),應選定談話的物件,想好談話的目的,確立談話的框架,設想好談話即興生成的問題,選擇課餘適當的時間,進行個別談話,以朋友的角色與學生交流家庭生活,興趣愛好,最近讀書情況,對孩子感興趣的電視劇或流行歌曲的看法等等,與學生的交流中去捕捉反映他們心理變化或需求的資訊。透過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融,真正地瞭解學生,獲得更多有價值,有利於學生深度發展的資訊。

  5.走訪瞭解法。因學生的生活是立體的,要教育好孩子,教師就要經常去訪問學生的家長或親友,訪問學生家庭所在社群的相關人員,多角度瞭解學生在家庭或社會的情況,做好訪問的記錄,建立校外訪談跟蹤檔案。使社會、家庭、學校三者教育達成一致。

  四、對我校語文課堂中的學生學習現狀問卷調查與分析

  語文課堂中的學生學習現狀問卷調查

  (小學四、六年級部分學生)

  請你在下列選擇題的A、B、C、D等選項中作答,可以多選,還可以補充。

  1.你認為語文課是:

  A、有趣的B、枯燥的C、令人興奮的D、一般,無所謂

  2.你語文課堂上最喜歡哪種學習方法?

  A、認真聽講B、合作交流C、自學探究D、遊戲互動

  3.當你在語文課堂上沒有掌握住所學知識時,你會怎樣做?

  A、上網查閱資料B、問同學

  C、問老師D、問家長

  4.你的語文老師提問主要針對:

  A、大部分同學B、部分優等生C、部分後進生

  5.你認為語文老師教學時,哪一種方法你聽課專注些?

  A、灌輸式教學法B、朗讀教學

  C、故事教學D、情境教學

  6.你在語文課堂上參與學習的情況?

  A、積極主動地學習

  C、較少主動答問、提問或參與討論B、喜歡誦讀

  7.語文課堂上,你有注意力不集中或做別的功課的習慣嗎?

  A、經常有B、偶爾有C、從來沒有

  8.你認為現在的語文課堂:

  A、和諧互動、活躍而有序B、書聲琅琅、議論紛紛C、枯燥無味

  9.你對小組合作操練學習這種形式感興趣嗎?

  A、感興趣B、有時感興趣C、沒有興趣

  10.你對語文情境學習這種形式感興趣嗎?

  A、感興趣B、有時感興趣C、沒有興趣

  調查結果統計

  1.你認為語文課是:

  A、有趣的54% B、枯燥的7%

  C、令人興奮的25% D、一般,無所謂14%

  2.你語文課堂上最喜歡哪種學習方法?

  A、認真聽講8% B、合作交流18%

  C、自學探究34% D、遊戲互動40%

  3.當你在語文課堂上沒有掌握住所學知識時,你會怎樣做?

  A、上網查閱資料38% B、問同學53%

  C、問老師28% D、問家長10%

  4.你的語文老師提問主要針對:

  A、大部分同學60% B、部分優等生30%

  C、部分後進生10%

  5.你認為語文老師教學時,哪一種方法你聽課專注些?

  A、灌輸式教學法8% B、朗讀教學50%

  C、故事教學40% D、情境教學20%

  6.你在語文課堂上參與學習的情況?

  A、積極主動地學習80%

  B、較少主動答問,提問或參與討論20%

  7.語文課堂上,你有注意力不集中或做別的功課的習慣嗎?

  A、經常有0% B、偶爾有20% C、從來沒有80%

  8.你認為現在的語文課堂:

  A、和諧互動、活躍而有序16% B、書聲琅琅、議論紛紛74%

  C、枯燥無味10%

  9.你對小組合作操練學習這種形式感興趣嗎?

  A、感興趣49% B、有時感興趣51% C、沒有興趣0%

  10.你對語文情境學習這種形式感興趣嗎?

  A、感興趣46% B、有時感興趣54% C、沒有興趣0%

  調查結果分析與反思

  一、調查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看來,學生對語文課感興趣或令人興奮的加起來僅有54%,認為自己主動參與課堂的也僅僅佔到80%,認為語文課沒有一點興趣的也佔到了10%。喜歡語文小組合作學習、喜歡情境教學方式的也只佔到49%—46%。

  調查反思:透過以上的資料顯示,表明了我們的語文教學現狀令人擔憂,一部分學生不喜歡上語文課。儘管在教學中教師也儘可能地使用了遊戲、小組合作、情景教學、各種形式的操練活動等,但仍然沒有調動起大部分同學的學習熱情。這引起了我們的深刻的反思、。

  二、調查分析原因:經過調查、訪問等形式,我們認為部分學生不太喜歡語文課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沒有從思想上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語文是小學一門基礎課程,但是仍然沒有引起家長、教師和學生思想上的重視。小學階段絕大多數家長和部分教師認為只要上好語文課就行。而家長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正是這種心理在作怪,所以學生才學習不專心。沒有引起他們思想上的重視。

  2.部分教師教學中的偷懶現象

  由於部分教師也在思想上存在上述認識,所以就表現在教學上敷衍了事,能偷懶則偷懶,還在採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殊不知這樣的課堂學生又怎麼會喜歡呢?有些教師雖然也採用了一些靈活的教學方法,但形式單一,不能夠吸引學生,長此以往就使學生失去了興趣。

  三、解決問題的措施:

  1.做好家長、學生的思想工作,使他們認識到語文學科的重要性。

  2.教師應該提高思想認識,努力學習新課程標準,提高自身素質。

  3.教師要儘可能地採取情境教學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下功夫,形式要靈活,不能敷衍了事。

  總之,本課題“最佳化分層教學策略,提高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實驗,是一項針對班級授課制弊端與目前教學新要求“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原則相沖突而進行的教學嘗試與實踐研究。以學生現有的知識狀態、能力水平、心理狀況、潛力傾向、課堂學習的主動性等個體差異為基礎,以學生課堂教學為主要途徑,以學生能得到充分的、和諧的、健康的發展為最終目的,主要在如何運用最最佳化的分層教學策略進行實驗實施,最終尋求並形成了怎樣合理的分層教學模式、策略等方面以及相關應注意問題上做進一步的探究。最終逐層完成總體教學目標。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12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期中手機消費也日益變大,大學生已悄悄成為新的消費人群。越來越多的商家也開始把大學生作為手機購買群中最重要的消費群體之一,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是人手一部智慧手機,方便和家裡聯絡。手機作為資訊傳播新媒介,在大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得到應用。手機自身的功能作用是不用質疑的,但是大學生課堂上使用手機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對正常的教學秩序產生了衝擊,而且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與個性心理等方面也都產生著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大學生;上課玩手機;調查與分析

  一、 調查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年輕人低頭玩手機的情況,而大學生佔了低頭族很大一部分。透過這次調查瞭解上課使用手機這一行為對於大學生的學習影響,以及知曉上課使用手機的不同因素的影響程度,從而得到控制上課使用手機時間的合理方法。同時,為手機應用軟體企業以及手機品牌廠商提供一定參考。

  二、調查時間

  20xx年3月25日——20xx年4月5日

  三、調查範圍

  武漢地區大學

  四、調查物件

  武漢地區大學生

  五、調查方法

  網路問卷調查

  六、調查人數

  190人

  七、調查內容

  1瞭解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程度

  2瞭解心理因素(實用、虛榮、強迫等)對於大學生使用手機的影響程度 3瞭解功能因素(娛樂、交流、工作等)對於大學生使用手機的影響程度 4瞭解課堂因素(教師、內容、參與度等)對於大學生使用手機的影響程度 5瞭解硬體因素(網路、流暢性等)對於大學生使用手機的影響程度

  6瞭解上課使用手機不同程度的大學生在排名上的分佈

  7瞭解大學生對於上課使用手機的自我認知

  8瞭解大學生對於控制上課使用手機的方法的理解程度及看法

  八、調查方式

  透過qq、微信、微博傳播網路問卷連結,發放網路問卷,然後用相應的統計方法對其進行了資料整理和分析。

  九、調查圖表及分析

  男女比例

  1、手機品牌對於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影響程度分析

  我們首先了解了大學生各自使用手機的品牌,透過下圖可以看出:目前,大學生使用手機品牌比較分散,不存在集中使用某品牌的情況。再透過提問品牌是否會影響他們上課拿出手機,得到了比較直觀的資料可見品牌(虛榮心理)對於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影響程度很低。

  2、大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程度調查

  通過了解課堂上時大學生的手機置於何處,可以推測出其上課使用手機的可能性,透過調查結果顯示:

  大多數大學生傾向於在課堂上將手機置於桌面上和抽屜裡,這將方便於在課堂上使用手機,而僅有15.79%的同學會將手機放於口袋,有較低的可能性在課堂上使用手機。透過對大學生上課注意力的調查和使用手機功能的調查

  超過70%以上的大學生會在上課的過程中偶爾將視線放在手機螢幕上,當他們注意力在手機上時的只能偶爾的接受老師傳播的資訊,這對於知識的接受一定存在著影響。而課堂上使用手機的功能主要是聊天和刷空間、微博,同時只有22.11%的大學生認為他們在課堂上使用手機進行的事情是需要立刻完成的,可以看出,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功能對於學習的幫助微乎其微,而手機娛樂、交流功能對於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影響程度遠遠高於辦公、學習功能對他們的影響。

  3、手機網路和流暢性對於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影響以及大學生對手機依賴性分析

  當手機網路訊號不好時,你會

  上課使用手機,手機卡頓時,你會

  調查結果顯示當手機訊號不好的時候,有46.32%的大學生會選擇放棄使用手機,當手機卡頓時,則有45.26%的大學生會選擇放棄使用手機,可以看出超過50%的大學生即使手機訊號不好、卡頓也堅持在課堂上使用手機,存在對於手機的依賴心理。當依賴心理較強的時候,手機硬體等方面的影響對於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影響較低。

  4、課堂因素對於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影響分析

  你認為課堂中以下的因素對你上課使用手機的影響程度,是(1無影響 2有一定影響 3有非常重要影響)

  可以看出,課程內容、教師特點、課程參與度三個因素對於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都能產生很大的影響,而教師個人特點則對於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影響最大,其次是課程內容,最後是參與度。

  十、總結

  透過調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總結:

  1、目前,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現象是十分普遍的,而超過半的大學生課堂上使用手機是因為依賴心理,因為即使在硬體令他們的使用受阻的時候他們依然會堅持使用手機,虛榮心理和實用心理的影響較小。

  2、儘管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功能主要是娛樂、交流功能,對於學習本身的幫助微乎其微,但是讓他們談及對於上課使用手機的看法時,他們傾向於強調學習、辦公功能。

  3、課堂因素對於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課堂因素中下手增加學生的上課興趣,能有效控制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情況。同時,也能夠看出,大學生對於上課使用手機的原因普遍歸結於課堂因素這類外因,而不能從自身內因去分析,尋找內心的解脫和平衡。

  4、即使大學生自覺性低,但是大學生反對採取強制措施來控制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現象,他們更傾向於自覺,所以,如果採取強制措施,容易適得其反,應該採取柔和性的措施去激發大學生的自覺性。

  十一、建議

  1、課程內容客觀難以改變,但教學是一教一學雙向互動的行為,教師可以改善自己的教學風格,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髮出聲音,增強課堂上的參與度,提高學生的上課興趣。

  2、既然強制性措施不可取,那麼可以採取柔和性的措施去激發大學生的自覺性,可以效仿某高校在大學每間教室設定“手機休息處”的的做法,以自願原則為前提,鼓勵大學生上課前自覺將手機放置“手機休息處”,而“手機休息處”可以提供手機充電功能。同時,對於上課使用手機的大學生,老師應該適當的給予提醒。老師也要充分利用大學多媒體裝置的開放網路,多創造需要共同探討的話題的機會,師生可以一起利用電腦上網查詢相關資料資訊,轉移學生的手機依賴,營造共同探討學習的良好氛圍。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