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初中歷史教師工作計劃

初中歷史教師工作計劃

初中歷史教師工作計劃集合10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來為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計劃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歷史教師工作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歷史教師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依據教育部人教版教科書、《課程標準》、《XX市歷史中考說明》切實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紮實推進素質教育發展,落實縣教育局有關我縣“高效課堂”的繼續開展和學校下達的有關歷史學科的教學任務,使歷史教學再創輝煌。

  二學情分析

  我校現有四個教學班級,一個陽光班,三個普通班,在去年全縣組織的期末考試中,我校歷史考試成績排名在全縣平平,優生人數不多,合格生較好,但有部分人數在差生線下,本學期教學中,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

  三具體措施

  1、努力鑽研教材,教法,做好集體備課,有的放矢,抓好重點,突破難點,注重對學生的能力培養。

  2、在教學中,要以先進的素質教育理論武裝自己,武裝課堂。精心設計問題,既抓基礎知識,又注重能力培養,為拔高成績的培養積累經驗。

  3、今年一定要針對學情,制定出輔優轉差計劃,不搞空架子,做樣子,定人,定時,定內容,定人員,讓優生吃得飽,讓合格生吃得好,讓差生吃得了,力爭全校歷史在全縣的綜合排名再有一個突破。

  4、第一輪複習備考時,再一次制定出周密的複習計劃,把內容計劃到每一節課,加強集體備課,分工協作,討論好後,再打印出來。

  5、走出去,請進來。我們必須抽空到他鄉學習、觀摩,借鑑別人成功的經驗,請專家、教研員來我校作指導、點評,彌補自己的知識的不足,同時也開闊自己的視野,瞭解中考資訊。

  6、綜合複習時,要對中考考試說明仔細地研究,對週年大事,時政熱點,重點出題。對容易張冠李戴的內容反覆出題,讓學生爛熟於心。

初中歷史教師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學目標

  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培養學生的聯想、分析、綜合、比較、能力,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基本國情建設,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三、學情分析

  初二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四、教材內容及進度安排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共22課,每課時一課,本學期有20個周,實授課為18周,段考前授課1—11課,第18周全部結束本學期課程內容。

  五、教學措施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絡。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透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透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透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透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六、教研活動

  1、集體備課,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備課組在每星期一下午集中備課一次。探討教學方法與措施

  2、定時考查教學效果,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在段考前的第四周和第八週各測試一次,段考後第十四周和第十八週各測試一次,教師要認真講評。

  3、上公開課和聽課,互相促進,提高教學質量。每位教師次數不少於5節。段考前後上一節公開課,課後要集中進行評議工作。

初中歷史教師工作計劃3

  歷史專業發展規劃

  一、個人基本情況:

  作為一名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任老師,對自己的職業有個長遠的規劃,使自己在教育事業上能有個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對我來說,尤為重要。現在,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個人專業發展三年規劃,用於指導以後的教學工作。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實施素質教育為宗旨,以課程改革為契機,以端正教育思想、豐富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為重點,努力提高自身教書育人水平,不斷挑戰現實,追求卓越,結合學校的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現制定我個人的三年發展規劃,以作鞭策。

  三、總體目標:

  1、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上有一個明顯的提高。

  2、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3、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4、使自己成為受學生愛戴的教師。

  四、階段目標:

  1、堅持不斷學習,提高學科功底。

  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課程評價觀,強烈衝擊著現有的教師教育體系,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師必須加強學習、進修,儘快提高專業化水平。本人力求有紮實的學術功底,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追求學術前沿的意識,以主人翁的心態投入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

  2、學習資訊科技,熟練製作課件運用於教學與講座

  新世紀教育工作者應具備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及駕驅課堂的能力,向45分鐘要質量。因而能夠製作一些分散教材難點、突出重點的生動課件,無疑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人計劃繼續深入學習電腦知識,掌握多媒體教育技術,力爭熟練製作課件運用於教學與講座。

  3、提高自身素質

  首先,提高教學能力

  ①、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髮現問題,質疑問難,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習慣,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的學習活動。

  ②、我要掌握三方面的知識,即紮實的歷史專業知識、寬廣的其他學科知識、豐富的教育科學知識。在平時的實踐中我要積極努力積累自己各方面的知識。在研究歷史教材、教參和歷史讀物的同時,還要閱讀歷史理論著作,關注最新的史學研究動態,積極與其他歷史教師或歷史教學工作人員、研究人員進行交流;與此同時,還要廣博地汲取其他學科的知識,勤於學習,廣泛涉獵,不斷汲取新知,使自己不僅有豐富的學科知識,更有廣闊的文化視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還要有精湛的教育技能技巧。

  其次、在新課改方面:

  ①.認真參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動,主動向有經驗、有先進教學理念的老師學習,多聽同行的課,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②.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案,備好每節課,課前做好充分準備,課後寫好教學反思。

  ③.以學生為本,充分體現課改的精神。使學生整個身心投入學習活動,去經歷和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教學中去感受學習的樂趣,去體會學習的方法。組織學生多向互動,透過師生之間、個體之間、小組之間的學習、交流使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具體措施:

  1、透過自學、教研活動和上級部門組織的繼續教育學習和學校組織的校本研訓活動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理論的水平。

  2、積極參加學校課程改革的各項活動,並在教學中要多進行自我反思。

  3、積極參加教學課題研究,撰寫教育論文。

  4、探討教學中的問題,堅持在行動中學習、行動中研究、行動中提高。

  5、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樂觀、積極地面對工作中出現的困難。

  六、達到目標的標誌:

  1.學習專業化知識、提高專業化技能的自覺性有明顯提高。

  2.努力成為歷史學科的學科帶頭人。

  3.成為思想素質高,改革意識強、專業結構合理、教育教學水平高的資深教師。

  4.成為能夠適應教育改革和學校發展所需要的優秀教師。

  5、能獨立設計科研、課題、實施研究,要有課題,並且將課題研究的思想滲透到教育教學中,落實在課堂上。

  專業成長的發展規劃與總結反思

  一、目前狀況的自我分析

  1.優勢分析:

  ⑴經過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具有一定的教學理論,初步理解課改的精神,能初步運用所學的理論,進行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與探索。

  ⑵教學基本功相對比較紮實,以課改的精神作為日常教學的理念,根據所任教學生的特點與教學內容的特點組織與實施日常教學活動。

  ⑶善於對在日常教學中所獲取的資訊作一點分析與反思,不斷積累,使其成為日後教學活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寶貴資源而加以利用。

  2.不足分析:

  ⑴缺少系統的理論學習,對在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有的不能及時發現,有的無法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加以全面的分析,特別是缺乏在新形勢下教育教學對的新要求,面臨的新任務方面的理論知識。

  ⑵由於理論知學習的不全面,影響了教學反思的質量,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缺乏理論支撐,因而對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快。在課堂教學的整改實施過程中缺少理論依據,也影響了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實施與探索不能達到一定的高度,進而影響了專業化發展的程序。

  二、專業化發展計劃

  1:豎立學生人人都是資源的思想,作為教師,必須面對所有學生培育與開發資源。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處處為學生的楷模,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替意識地培育與開發資源。

  2:加強理論學習:

  ⑴學習教育心理學,使自己能運用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去分析學生的學習,分析教學中所在的問題。

  ⑵全面系統的學習課改的理論,學習新的課程標準,豎立與新課程完全想適應的教學觀念。提高對課程、教材的研究與實踐能力。

  ⑶學習學生自主學習方面的理論,指導中學生自主學習課題的探索與實踐。

  ⑷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叢書,學習兩個綱要,學習有關論文撰寫的書籍,提高寫作能力。

  3:邊學習邊實踐,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的整改計劃的實施,進一步探索與實施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課題研究。

  4:進一步做好教學反思,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課堂教學中的得失,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對策,探索適合學生特點的課堂教學整改計劃實施,更好地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學會學習。

  5:學習與探索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技術,包括PowerPoint技術的熟練運用;

  6:在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力爭寫出一至二篇與教學相關的論文;

  三、專業發展的期望

  1:以豐富的理論知識武裝自己,以銳意創新的精神、正確的學科價值觀指導日常的課堂教學。學會設計彈性化教學方案,使課堂教學更適合於學生的實際狀態,更好地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數學。

  2透過課後反思,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課堂教學中的得與失,進一步做好課堂教學的整改計劃的實施,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3:做一個有心人,隨時記錄教學感想、教學體會,學習捕捉教學中的靈感,歸納教學中的閃光點,以便於教學論文的撰寫。

初中歷史教師工作計劃4

  為實現教學質量“四年提升規劃”中“三年上水平”的目標,結合本人教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進嘗試教育教學為指導,在學校教學部門的領導下,以打造高效課堂為目標,突出學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基本情況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從從小學升入初中,表現為: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學習習慣差。四個班每個班級人數在45人左右,各個班級在班風、學風上存在著差異,許多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雖然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著老師思路轉,但仍有學生回答問題跑調。由於學習態度不端正,習慣又較差,認識又不足,故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較難,整體看來不願讀書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從起始年級就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範學生的行為,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初一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為四個單元,敘述從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民族融合及文化的歷史,共22課。

  本教學材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探索新的教學途徑和教學方法。課文個性鮮明、異彩紛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輕視學法的弊病。注意了學生活動的多樣性,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饒有趣味。

  教材第一單元主要講述人類文明的起源,共三課,從最早的人類講起到華夏族的形成。使學生統分認識了我國境內遠古居民的生活面貌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單元主要講述奴隸制社會的產生髮展和衰亡及社會的變革,使學生深刻認識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對人類文明的進步的影響。第三單元主要講述秦漢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使學生從學習中認識秦漢對後世的影響。第四單元講述了政權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任務目標

  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

  四、主要教學措施: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本學期教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 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影、影片,模型多媒體,網路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透過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5、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透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20xx初一歷史教師工作計劃2

  新的學期,教學工作的重點是圍繞教研中心和學校“集體教研”、“學案導學”、“習

  慣培養”三項重點工作進行,在繼續推行素質教育的同時,關注學生成長,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發揮集體教研的優勢,抓好學生習慣培養,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此,在總結上一學期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學校教學工作要求,制訂新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任教初一(1)、(2)班,共約90多名學生。初一是起始階段年級,最大特點是:好動,好講,比較浮誇。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對新學科會有較濃的興趣。但初一學生的特點又使得他們可能管不住自己,上課只是聽聽而已,他們的記憶力、對問題的理解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尚處於較低水平,綜合歸納能力更是欠缺,況且還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上課不認真聽,學習欠積極不主動。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慣、行為習慣成為新學期的常規工作,而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又成為今後教學工作的重點。

  二、工作計劃

  教學計劃: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中國歷史》第一冊,主要包括四個單元的內容:即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統一國家的建立、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闡述了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把握好朝代的更替,掌握不同歷史時期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

  能力目標:在教學中,正確運用課本中的史料、圖片,課本中的動腦筋問題,活動與探究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日常檢測,加強學生歸納問題、靈活運用知識能力的訓練。透過引導學生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使學生掌握評價歷史事件、人物的方法,學會正確表述歷史。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鐘我展示”,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思想目標:在教學中,除了注重知識的傳授和能力培養,還應充分利用歷史課堂的優勢,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透過學習中華文明的起源,青銅文明,使學生懂得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透過學習不同朝代的歷史發展概況,認識到傑出人物如秦始皇、漢武帝、曹操、孝文帝等對歷史發展所起到地推動作用。透過不同時期文化成就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科技史的教育的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古代科學家、文學家們勤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從而培養學生勤奮好學、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品質。

  教學重點: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銅文明;秦的統一和滅亡;大一統的漢朝;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晉的建立;不同時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學難點:主要是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教會學生靈活運用知識。

  2、教學進度:

  嚴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進度表進行。

  3、具體措施:

  (1)研究初一學生心理特點,抓好起始年級的常規教育,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注意培養初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2)深入研討教材,提高駕馭教材能力;認真學習初中歷史教法、學法指導意見,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和業務能力;

  (3)完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每一課的學案。備課做到實用性強,提高課堂效率;組織好每一次單元檢測工作;

  (4)重視學生能力培養,以“我的三分鐘我展示”為平臺,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培養學生蒐集資料、表述歷史、評價歷史等方面的能力;關注全體學生和學生每個方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優生髮展,提高合格率;

  (5)重視集體的力量,積極參加集體教研活動,開展好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優勢,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對學生的培養計劃:

  1、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計劃

  主要措施:利用歷史課的優勢,引導學生探討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的優秀品質,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協助班主任,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經常深入學生,瞭解學生髮展動向,及時將學生不良行為加以改正;與所有教師一起,共同關注學生成長,引領學生沿著健康軌道發展;加強與家長的聯絡,對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家長溝通,以取得家長對教育的支援。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後學習奠定基礎。

初中歷史教師工作計劃5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學計劃、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為指導,按照新課程目標的要求,以提高課堂效率為切入點,達到掌握基本歷史知識,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初步瞭解人類社會是從低階向高階不斷髮展的、歷史發展是有規律的等科學的歷史觀,學習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目的。

  二、學情分析:

  學生思想上存有副科不重要,不願意進行深入的研究,不願意花時間進行背誦,使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不紮實,更有部分學生基本只做選擇題,不做問答題。

  三、工作目標:

  1、作好學生思想工作,讓他們真正瞭解歷史學科在中考中地位,使我校歷史教育教學達到全旗一流水平。

  2、搞好常規教學,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材分析:

  世界古代史:

  內容:

  1、人類文明的開端。

  2、亞歐的封建社會。

  3、古代文明的傳播與發展。

  考點:

  1、氏族公社。

  2、亞非文明古國。

  3、西方文明之源。

  4、日本的“大化改新”。

  5、中古時代的歐洲。

  6、文明傳播的兩種方式。

  7、世界三大宗教。

  8、古代文字。

  9、古代科技與文化戲劇的突出成就。

  世界近代史:

  內容:

  1、步入近代。

  2、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及殖民擴張。

  3、無產階級的鬥爭與資產階級統治的加強。

  4、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

  5、近代文化。

  考點:

  1、文藝復興及新航路的開闢。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3、美國的誕生。

  4、法國大革命。

  5、拿破崙。

  6、第一、二次工業革命。

  7、殖民擴張及反抗。

  8、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9、美國南北戰爭。

  10、俄國農奴制改革。

  11、日本明治維新。

  12、第一次世界大戰。

  13、啟蒙思想。

  本冊教學重點:

  世界古代史:

  1、亞非文明古國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2、雅典的民主政治是近代西方政治的源頭。

  3、友好使者推動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4、古老的文明。

  世界近代史:

  1、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2、歐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

  3、兩次工業革命的成就及影響。

  4、俄國1861年改革。

  5、日本明治維新。

  五、具體措施:

  1、同班主任一起作好學生思想工作,讓他們真正瞭解歷史學科在中考中地位,使他們端正學習態度,真正學進去。

  2、教師認真備課,作到備課“透”、講課“活”作業“精”,使學生每一節課有所收穫。強化集體意識,並且落實到實處,完全按照學校的要求搞好“兩研”“四定”“四備”“三個確定”要明確考點、重點、難點,重點作好學情分析,分析出現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解決問題。

  3、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領會課標的內容,其次多閱讀與專業書籍,深入挖掘教材,將知識點、重點、難點、考點熟記於心使之貫徹在教學之中,設計好課時作業,精選習題接近中考。培養學生應試能力。

初中歷史教師工作計劃6

  一、教材分析

  新課標教材七年級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是增加啟發性和生動性;三是培養創新實踐能力。

  本學年繼續講授中國古代歷史,主要以課為單位,敘述我國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歷史,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在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因此我計劃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教師適當補充一些練習作為課堂訓練,從而改進評估教學;

  3、組織學習某一歷史人物進行正確客觀的評價,培養學生從正反兩方面來看問題的能力;

  4、教導學生理解記憶知識點。切忌死記硬背;

  5、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經歷、感受和體驗。

  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閱讀,“動腦筋”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充套件,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形容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參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係,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崇尚個性和主體性,鼓勵探索真理,在教師啟發、誘導下,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在擁有發揮個人才智的機會和空間的同時,壓力感又會促進學生去主動涉獵知識,獨立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民族關係的發展,統一

  難點:我國的民族關係是如何發展的以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如何鞏固的

  四、教學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課標,把握課標的基本要求和現行教材並吃透教材。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抓好課堂45分鐘的效率。

  2、在課堂上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為探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3、在教學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4、要求學生注重教材內容的縱向和橫向的分析。在橫向方面掌握同一時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族、對外關係等等,歷史人物的活動及其歷史作用。在縱向方面,要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從這兩個方面增加學習的綜合、比較、歸納、分析的能力,以利於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5、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目的、步驟,抓住教材的重點。選擇恰當的事例擬好課堂思考題,開啟學生的思維火花,使學生能主動學習、參與教學。

  五、教學進度

  一、學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四個班歷史教學,在他們當中,有的同學學習歷史的興趣很濃,有的同學根本沒什麼興趣。上學期歷史的平均成績在79分左右,整體成績比較理想,這個學期要想辦法使學生的成績有較大的提高。我應該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來改善一向把歷史視為副科,不好好學習、認真對待的學生心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歷史課的學習上,力爭培養一批熱愛歷史學科的愛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據七年級歷史課程標準,整合人民版、人教版歷史教材,在改革中創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漸建構帶有自己特色的歷史教學模式,爭取各個班的每個同學的歷史成績都有所提高。

  三、教學目標

  1、要在上冊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徵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5、從嚴治教,提高成績。

  四、具體措施

  (1) 以啟發誘導式教學為主,並採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 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學掛圖等教學工具;積極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3) 爭取每期都要開設歷史活動課,要求自己必須自始至終參加學生的活動,並且要讓學生學有所得。

初中歷史教師工作計劃7

  一、指導思想

  為更好地抓好七年級的教學工作任務,本期歷史除傳授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之外,還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維護祖國統一,增進民族團結教育、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以及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同時要把環境教育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學情分析

  所任教的學生上課時的情況有所不同:女同學比較聽話,上課時的整體紀律較好,但學生的思維不夠靈活,課堂氣氛有點沉悶。從總體上觀察,大部分學生的情緒比較穩定,對這門計劃網課程較感興趣,特別是將有關內容以故事的形式講出來的時候,學生聽得特別認真;有一小部分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往往看一時的心情或喜好來決定是不是認真聽課,所以在課堂上表現差異較大,還不具備自我約束能力,自覺性較差。

  三、教材分析

  初一歷史第二冊的內容是從我國隋唐時期至明末清初的歷史,主要講述了各個朝代的興衰過程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情況,共22課。是政治思想性很強的一門課程,思想性、科學性、可讀性強,圖文並茂,趣味性較強。

  四、教學目標(圍繞三維目標)

  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即瞭解中國古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

  向學生進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尤其是以發展規律教育,教會初入中學的學生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計劃網學生學習和表述歷史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六、教學措施

  1、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目的、步驟,抓住教材的.重點。

  2、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縱橫比較,穿針引線,使整個歷史發展情況顯得脈絡清楚,思路清晰。同時,注意學習方法的傳授,著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加強素質教育理念和德育滲透,堅持“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本”的原則,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態度,促進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發展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對社會的瞭解及適應能力。

  4、關心、愛護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特別是要進一步提高對學困生的關注。重視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和作用,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初中歷史教師工作計劃8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和九年級的歷史教學工作,根據學校制定的教學工作計劃,現對本學期的具體工作做如下計劃:

  一、教學工作。

  1.嚴格按照《歷史課堂教學常規》進行授課。保證教學工作規範有序地進行。

  2.教學工作中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剛剛與八年級的學生接觸,在正式授課前,建立歷史課堂的規矩,與學生共同遵守,建立文明的歷史課堂。例如:教師遵守課堂時間,不說刺激學生的話語,授課語言要文明簡練。學生遵守課堂紀律,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等,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能夠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3.教學工作做到有備無患,提前一週備課,思考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有良好的教學設計。利用網路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多渠道獲取歷史知識。可以利用電腦室,多媒體資源,圖書資源,加強學習。本學期要提高對多媒體資源的利用。

  4.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困生,防止學困生出現厭學情緒。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刺激學困生而出現流失現象。針對不同的學困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分層作業,分層評價。

  編寫一套比較科學,比較適用的期末試卷。

  二、個人業務素質提高。

  1.做學習型教師。

  (1)本學期繼續作好做好理論學習工作。閱讀《給教師的建議》並做好學習筆記。

  (2)繼續執行學校的讀書活動的要求,本學期學習時間不少於70課時,並及時做好學習筆記。學習過程中,針對自己的讀書進行反思,並形成1到2篇有質量的論文,並積極向相關雜誌投稿。

  (3)積極想其他教師學習,取長補短,本學期聽課應不少於20節。針對自己的教學也應積極做好教學後記和反饋,在教研組活動中進行每月的經驗交流。

  (4)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彙報課、觀摩課活動。

  2.做研究型教師

  (1)本學期繼續開展課題研究工作,並積極參加其他科研專案的研究。

  (2)建立自己的部落格,開拓視野,與更多的同行在網路上進行交流。

  (3)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學習培訓工作。

  三、積極備戰中考

  雖然距離中考還有很長的時間,但九年級的學生自我學習能力比較差,更需要加強訓練。根據近年來中考試題的特點來分析,更加註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因此,本學期要把握教學進度,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增加基礎知識的訓練。

  我將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自己的教學計劃,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效。

初中歷史教師工作計劃9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

  為更好的抓好初中的教學工作任務,貫徹落實好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四有一代新人,本學期初中歷史除傳授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之外,還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宗旨,制定如下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屆初一由兩個班組成,學生總體水平相差不大。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

  本屆初二學生由於上一學年一直由我擔任歷史課教學,所以初二學生的整體素質要好於上一屆初二學生,三個班中大部分同學能積極的配合教學工作。但初二年級是學生的逆反心理最強時期,其中有個別特別強,所以本學年這些學生將會是教學的重點。

  本屆初三由三個班組成,一二班基本由上一屆初二學生組成,根據上一學年的教學情況來看本屆初三基礎相當薄弱。三班插班生較多,課堂紀律較為不良。所以本屆初三較上一屆有很大的差距,那麼本學期的歷史教學主要以基礎知識和課本知識為主。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初一至初三歷史下冊選用的是華師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中國歷史》初中一年級下冊的內容是從我國的隋唐時期到明清時期,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四個單元共23課,其中包括探究活動課4課。

  《中國歷史》初中二年級下冊的內容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至改革開放時期,講述了從新民主義革命勝利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過渡時期,社會主義鞏固時期,兩個五年計劃時期,十年的文革時期級及改革開放時期這五大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七個單元共23課,其中包括3課探究活動課。

  《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的內容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政治格局兩極化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包括五個單元共25課,其中包括探究活動課3課時。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如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唯物主義歷史價值觀。

  二、教學進度

  新教材初一歷史下冊總共有23課,其中新課講授佔二十二個課時,單元複習佔四個課時,期中複習佔兩個課時,期末總複習佔四個課時。

  本學期完成《中國歷史》第三冊共23課的教學教育內容。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總課時32課,每節課授1課的內容,授完一單元複習、練習或測驗一節。

  本學期世界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為五個單元,敘述世界歷史,共25課,每課教學1課時。期中考試複習佔用兩課時,期末考試佔用四個課時。

  四、具體措施1.做好教育常規工作

  認真鑽研教材、教參、教綱;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課;細緻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吸取歷史科有經驗教師的教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最佳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採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閱讀、自學等方式,啟發學生動口、動手和學會學習。

  2.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初三這學期的歷史內容是世界近現代史,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製作,透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透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3.以問題教學為抓手,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如何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是本學期課堂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每一堂課提出的問題必須從教學目標的分類開始,由淺入深,思維有易到難,從思維的廣度、深度到靈活度螺旋上升。

  4.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本學期力求使自己的學科成為學生喜愛的學科,課堂教學朝著樂、活、趣的方向努力。使學生主動叄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透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轉載於:wWw.HnnsCY.cOM:初中歷史教師工作計劃)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初中歷史教師工作計劃10

  (一)

  本學期,我只擔任初二級一個班(二8班)的歷史教學工作,透過一兩週的教學和觀察,發覺二8班有一部分的學生對學習歷史不感興趣,為了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也是為了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特制定以下工作計劃。

  一、教學目標

  1、針對學生的實質情況,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近代歷史的事件、人物、現象等。

  2、培養學生識圖、根據材料回答問題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有關的歷史學習資料。

  3、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好的成績。

  二、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歷史教材和教學大綱,備好每節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各種能力的培養。

  2、根據學生情況使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興趣,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3、增加課堂容量,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每一節課前進行前一節課知識點的默寫,然後佈置下一節課知識點的默寫。在課堂教學中要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

  4、抓好目標生、邊緣生、學困生的個別輔導和幫扶工作,要求他們繼續端正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三、教學進度

  (二)

  隨著時光的流逝,新的一個學期又開始了。本學期我擔任初二到初三的歷史課,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使以後的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順利的進行,特制訂本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我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教學改革經驗,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中國歷史》第四冊,內容是中國現代史部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時期的建設成就與文化。共24個課時。中國史線索繁瑣,所以主要是要將歷史線索向學生講解清楚。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教學內容以應對中考為主。包括中國近現代史部分的(一)(二)(三)(四)(五)(六)版塊;世界近代史部分的全部版塊;世界現代史部分的(一)(二)(三)(四)(五)(七)(八)新教材最顯著的特點是體現以學生為主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更加側重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史。

  三、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另外,八年的學生從道德的養成上來講,是一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的形成時期,在這一個時期內的教學任務,從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層面上來講,是一個培養愛國主義,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念,完成教育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環節。

  九年級歷史:今年執教面對的是初三兩個班級的學生,初步瞭解初中老師知道由於在中考中分數所佔比重不大,又由於是文科,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成績不理想。初三學生的心理、生理處於變化時期,其思想波動幅度大,對於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積極性,需要老師動腦採取措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另外,教材所述知識為世界歷史,內容寬泛並有時間的跨度,在動員學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上學期末考試的情況來看,這些學生的成績普遍偏低。對八年、九年的歷史還沒有形成整體的清晰的認識,這對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挑戰,

  四、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規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教參、教綱;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課;細緻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吸取歷史科有經驗教師的教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3.最佳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採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閱讀、自學等方式,啟發學生動口、動手和學會學習。

  (二)基礎知識教學

  1.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具體描述,講清線索。每課突出重點、基礎點讓學生把握鞏固好。

  2.經濟、文化、政治方面讓學生知道,並瞭解發展情況,追溯本源,充實內容,聯絡當代與環保相關知識,及時教育。

  3.對課文知識進行歸納、綜合,讓學生系統把握,教會學生學法、記法,充分利用課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強學生愛好。提高教學效果。

  (三)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1.進行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實,增強學生愛國認知,學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愛國事蹟,為實現人類而奮鬥。透過戰爭的破壞作用,及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初步用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觀教育。使學生學會科學分析評價革命時期的史實及人物,養分析歸納能力。

  3.進行維護祖國統一,增進民族團結教育。我國曆史發展,是統一鞏固發展,即使是革命時期同樣是統一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民族發展,樹立民族團結、民族平等的觀念。

  4.進行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歷史上有無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優秀品德,值得發揚光大。

  5.進行國情教育,增強時代責任感,內外對比,更要為國爭光,樹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針對初三學生時間較為緊張,學生的時間觀念也很強,所以在本學期的教學中強化質量意識,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既要簡明扼要,抓住重點,以節約時間;又要細緻入微,交待清楚,儘可能的深入挖掘教材,來照顧到學生“先天”不足的問題。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是什麼呢?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只有採取重點詳講,一般的知識點講的方法。抓重點,帶一般的知識點,從知識結構上選取里程碑式的事件,講清事件的來龍去

  脈,不惜花費時間。強化理想前途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使學生能夠學得好。複習階段,要認真制定複習計劃,精心組織複習,以書為本,講清概念,提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以確保中考考試取得圓滿成功。

  (三)

  本人20xx—20xx學年度第一學期繼續教育計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更新觀念。

  2、實踐創新。3、學習完善。4、交流改進。5、訓練提高。6、溝通了解。7、反思教學。

  8、勤於動筆。

  一、多更新觀念

  觀念即認識問題,這是首先要解決的。對我們歷史教師而言,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瞭解先進的教育理念。例如:怎樣從注重知識傳授轉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怎樣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學為中心”?如何樹立新的學生觀,轉變角色,重新認識師生關係?歷史教育如何滲透情感智力教育?怎樣從注重教學的結果轉向注重教學的過程?如何對待歷史學科“學困生”?如何處理、運用教材、教法?如何重視歷史學法指導?如何根據具體情況佈置、批改歷史作業?等等這些方面的問題都值得我們去重新認識、認真思考、深入探究、找出更好的辦法。

  二、多實踐創新

  歷史教學是一門藝術,本質上更是一門實踐的藝術。我們歷史教師要多研究課堂教學實踐。課堂是我們歷史教師的試驗田,務必立足課堂,立足學生,立足教材。要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課堂教學中的現象與問題進行“教學案例”研究,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授課技巧,不斷達到新的歷史教學境界。

  三、多學習完善

  一位不善於學習的歷史教師是很難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另外,自身不學習也不可能體會到學生的學習規律。我認為基本理論要篤學,本職業務要深學,修身知識要勤學,急需知識要先學。專業知識是一名歷史教師外在美的依託!專業知識包括通用知識、學科知識、教育知識。社會、歷史、人文等通用知識既有涵養人文素質的價值,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知識和學科知識則是歷史教師專業化的必然要求,新課程中有不少新知識、新實驗、新方法,不學習、不重構學科知識體系,就會落伍。系統地讀一些東西,特別是讀一些好的教育刊物上的好文章。這些文章,觀點新穎,思想深刻,讀後肯定能受益匪淺。總之我們歷史教師要主動地學、用心地學、創新地學,做學習中的有心人,要讓讀書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四、多訓練提高

  訓練提高主要是指專業水平的提高。對歷史教師自身來說,假如不注意自我提高,聽說能力、詞彙量等就很容易下降。我們決不能滿足於自己的學歷,應積極、主動地接受繼續教育,提高歷史聽說讀寫譯的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平時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歷史教師必須做好;要求學生做好,歷史教師必須做到完美。如你要求學生歷史書寫要認真,整潔,流暢,你自己就必須練就一手美觀的歷史書法,能給學生起示範作用;你要求學生讀音正確,老師自己必須讀的不僅準確,還要有洋腔洋調。

  五、多交流改進語言教學是外向型的。教師之間應多交流、多學習。不可固步自封,閉門造車。交流才能產生啟迪或省悟;交流才能發現不足。我們可透過聽講座、集體備課、說課、聽課、評課、片斷教學、專題研討等等形式開展學習經驗交流,切磋教藝。我們應該向同行學習,既可以向名師學習,又可以向一般老師學習;可以向本校老師學習,也可以向外校老師學習;可以向年長的老師學習,也可以向年輕的老師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改進教法,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

  六、多瞭解溝通

  瞭解溝通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瞭解溝通。多元智慧理論用於學生。語言教學離不開情感活動。歷史教師只有更多地瞭解學生所需、瞭解學生的心理活動才能有效地組織教學。平時可以利用課間時間和學生聊聊天。透過聊天的方式多接觸他們,往往在交談中,很容易發現、感悟和收集到學生身上存在的思想意識、學習心理、學習方法、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問題,往往許多“教然後知困”就會“得來全不費工夫”。

  七、多教後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等於經驗加反思。這個公式,從某種意義上反映了反思對教師成長的作用。教學的自我反思,是透過內省或其他方式對自己的教學思維、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活動再認識。在自我反思過程中,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教學過程的自我反思可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而教後反思,往往是反思中最具活力的時刻,主要是反思師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行為的得與失。比如,這堂課的教學目的是否達到?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是否科學?教師自己在教學中出現了那些教學靈感與頓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礙和“閃光點”?這堂課最大的成功之處和失敗之處在哪裡?這堂課今後在備課和教學時應在哪些地方作改進和創新?等等。

  八、多勤於動筆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歷史教師如能堅持在教後將自己的教學得失、教學機智、教學偶得和各種學習所悟,及時整理並記錄下來,天長日久,能夠防止許多經驗和教訓流失,更能在聚沙成塔般的積累中,感受和享受到教學的樂趣,不斷提高自己。

  教後動筆的形式主要有:一是寫教學後記。二是寫教育**記。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建議每位教師都來寫教育**記,教育**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讓教師終身受益。”三是寫教學隨筆。四是多動筆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加以總結、昇華,是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好方法。

  如果一名歷史教師,能具有廣博的知識、豐富的閱歷、紮實的功底,他的課就一定能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在歷史教學中,就能做到遊刃有餘,教學質量就能大大提高。我們歷史教師要與時俱進,自覺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地更新知識,不斷地實踐探索,不斷地學習充電,提高各方面素質,以適應時代教育發展的需要。

  (四)

  本學期,我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要求,認真學習並參加了20xx年中小學遠端培訓,由衷感謝河北省教育部門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提高的平臺,這段時間的遠端教育學習,使我深深感受到,教師遠端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我們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透過這段時間的培訓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學水平。使自己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下面我就把這次培訓學習期間的點點滴滴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能與大家分享,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訓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的轉變

  以往的教育理念只關注少數學生的能力培養,教學評價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而透過這次培訓學習,使我對新的教育理念有進一步的理解,即強調以學生為本,面對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教學評價要促進全體學生的終身發展。這個新理念,符合客觀實際,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的個性發展快慢不同,各種潛能還未挖掘,

  我們只關注少數人的能力培養,放棄對大多數學生的培養,這與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和科學素養的國策不相符。因此,我們全體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為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努力。教師不但要轉變教育理念,還要改變教學方式,採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在探究過程中,注意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利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記得有一位教授是這樣說的:思想是教育的靈魂,愛是教育的底色,執著是教育的氣質。能夠做到這些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就可以做到的嗎?如果想做一位好老師,合格的老師,我認為要終生學習,虛心學習。

  二、為實施素質教育奠定了基礎

  這次培訓學習讓我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課標理念,為實施素質教育奠定了基礎。新課標理念強調語文教學應以學生髮展為中心,應注重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強調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整合。使我們領悟到了新時期語文教學的精神實質,為教學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整體把握,又要分段瞭解、分析、探究。專家各從自己擅長的研究領域談起,理論結合例項,為我們深入文字探究、科學備課、有效施教指明瞭方向。專家在講解自己的理論觀點時,列舉了大量的課堂例項,在實際課堂教學操作中、在過程的引領中傳授知識、講析技法、闡明理念。這些專家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本領傳授給了我們這些教師,讓我們在過程的體會、領悟中內化知識,促進自己實際的教學技能的提高。

  三、全員培訓學習的收穫與自我反思

  (一)、創設情境點燃激情

  適宜的教學情景在潤物細無聲中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讓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問題。因此導課要切實有效,要圍繞學習目標進行,導課的角度應與三維目標有機結合,切忌單純為導課而導課,盲目的搞笑與逗樂更不可取。最好在上課前,教師就要認真詳盡地瞭解每個學生的特點,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突破口,精心準備,營造民主的、富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讓每位學生身臨其境,觸景生情,這樣每位學生都有一種探究新知識的渴望、奮力向前的衝力。

  (二)、閱讀質疑,自主探究

  閱讀包括課前自讀和課堂閱讀,做到有目的而讀。課前自讀指學生自讀文字,存疑置難,課堂自讀要求學生最好默讀,即不出聲,邊讀邊想,便批註,把讀文字的感受,體會及遇到的問題在課本上作旁批,這都是為下一步的質疑做準備。質疑要引導學生圍繞本課學習目標設問質疑,防止漫無邊際的設疑。,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思考-發現-提問-篩選-梳理的思維過程,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在學生設疑的基礎上,隨機轉化、歸納和補充,最終梳理課文要探究的主要問題。

  自主探究,問題來自學生須再回到學生中去,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近文字,讓他們憑藉已有的知識經驗,潛心文字,與文字進行心靈對話,尋求問題的答案。

【初中歷史教師工作計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