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苦難的歷程》讀後感

《苦難的歷程》讀後感

《苦難的歷程》讀後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苦難的歷程》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苦難的歷程》讀後感1

  以前,每當我閱讀列夫、託耳斯泰的作品時,總會有一種不知所云的感覺。而在這幾天我再一次讀他的《苦難歷程》時,才感受到那種國破人亡的憤怒。

  當時的俄羅斯帝國四面受敵:外有德奧波三國在共同與俄作戰,國內又有白軍,捷克人和哥薩克在反抗。託耳斯泰借一位士兵之口感嘆:“俄羅斯帝國算是完蛋了。”

  這本書描述了當時混亂時局下的四個主角:伊萬、伊里奇、瓦季姆。羅辛,達莎和卡佳。在這四個人中,我最欣賞的是瓦季姆、羅辛。在我初次看這本書時,我覺得羅辛這個人很奇怪:活得好好的卻偏偏要上前線,還想要去尋死。他拋棄相對強大的蘇俄紅軍,卻加入了處境艱難的白軍。現在我才明白,上前線,尋死都是因為一腔報國熱情,不惜生命;加入白軍,是因為他認為白軍才是正義的隊伍,堅持自己的信念,這正是一種英雄氣概。

  《苦難歷程》,一部國家的.興衰史!

《苦難的歷程》讀後感2

  每個絢爛的生命都是在其代表民族精神,參與創造中綻放出異彩。每部傳世名著都是社會激烈變動的縮影。《苦難的歷程》就是這樣一部由其作者阿·托爾斯泰歷時二十年創作的傳世佳作。

  阿·托爾斯泰是蘇聯傑出的語言藝術大師。他在文學上的光輝成就與他一生積極探索人生的價值並長期筆耕是分不開的。《苦難的歷程》是托爾斯泰用二十年時間精心構思和反覆修改所完成的三部曲長篇小說。它是作者本人“良心所經歷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悅、失望、頹廢和振奮的心酸歷程”的結果。小說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國內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故事的發展從彼得堡到外省,從荒僻的鄉村到硝煙瀰漫的戰爭前線,從伏爾加河到庫班,從烏克蘭到莫斯科,畫面廣闊;以四個性格不同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為主人公。故事的情節令人信服地表明瞭:個人只有在同國家、民族的結合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真正的幸福。

《苦難的歷程》讀後感3

  俄羅斯,一個冰天雪地的國度。大都市十分繁華,而在這繁華背後,卻隱藏著一段曲折艱辛的建國史。讓我們走進歷史的深處,重溫這段《苦難的歷程》。

  《苦難的歷程》以歷史程序及革命鬥爭的過程為主線,主人公的生活為支線兩線互相依靠,環環相扣,真實準確地還原並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到俄國國內戰爭這一苦難的歷程。以四個主人公的所到之處為場景,描寫在這一場景中人們及戰場上所發生的所有事情,將戰場和人們的生活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場景從莫斯科到烏克蘭,從伏爾加河到庫班,從頓河到察裡津,畫面廣闊,佈滿整個俄羅斯,情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四個主人公的夢想破滅,東奔西走。他們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各自有著自己曲折複雜地探索和追求,在接近並融合到民族與歷史的過程中,體驗了一段痛苦、希望、喜悅、失望、頹廢和振奮所交織成的一段歷程,並終於跳出了個人感情和願望的狹隘圈子。在國內戰爭即將結束時,四個主人公在莫斯科幸福團聚,體會到了個人只有置身於民族與國家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幸福與安定。

  書中最後一段話說:“命運已定!我要麼在陣營裡,要為我們自己及世界的權利,要為永遠消滅人剝削人的現象而鬥爭。”

【《苦難的歷程》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