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穹頂之下觀後感

穹頂之下觀後感

穹頂之下觀後感(通用17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穹頂之下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1

  看完這段影片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沉默了許久想了很多。從未像今天這樣重視過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但今天才知道原來它是如此的可怕,每個看完這段影片的朋友們是否會想:為環境我們能做點什麼?

  對我觸動最大的是那個小女孩的回答:沒有看見過藍天,沒見過星星,沒有見過白雲,這對我們來說在意味著什麼?我們的孩子在十年後的今天是否也正在面臨同樣的現象?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被剝奪享受這樣的藍天,白雲,星空的權利,都不想被剝奪親近大自然的權利。十年前的山西河水變成了汙水,年均苯並芘超標290多倍。那麼現在空氣含量中有15種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可怕致癌物苯並a芘超出國家標準值14倍。我們可想而知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嚴峻汙染的環境。柴靜的這次霧霾調查報告能否喚醒我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自身做起的責任感。對於我們這一代而言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我們不可能永遠的保護他們因為他們總會暴漏在空氣中,呼吸時我們無法逃避的現實。你的每一口呼吸都在,我們成人每天要呼吸大概兩萬五千次。想想我們這樣每天生活在這樣的空氣當中我們的肺會變成什麼樣子?如果我們保護環境就像保護我們的父母和孩子一樣保護大自然。那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

  霧霾最大的來源是煤炭和化石能源的燃燒。那麼其他國家也同樣要消耗大量的煤炭。但是為什麼就沒有出現像我們國家這樣的嚴重局面呢?因為英國人在消耗大量的煤炭時首先需要把自己所需要的煤洗乾淨,然後在進行燃燒。那麼我們國家到底有多少是這樣做的呢?幾乎是微乎其微!所以在喚醒我們每個人的意識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有關監察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對工業重工的排放汙染超標情況進行監管。一個地方有大量的工業,重工業聚集其中消耗大量的煤炭,而且還沒有辦法很好的控制空氣汙染的排放量,同時還無法關停和取締這會事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很多的中小型的工業和重工業都在用沒有任何排放標準的小鍋爐,也沒任何人監管隨便的排放。他們根本沒有專業的環保排汙裝置進行對排放物淨化所以排放物嚴重超標。想從本質上改變這樣的情況需要我們每個人,每個監管部門,每家企業共同努力。只有從自己的意識上的改變才會有行動上的推進。

  我們不可能不改變自然條件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所以每個企業在我們每天的生產研發和銷售當中把節能環保作為產品一種重要的標準來執行的話。也許我們的環境和空氣質量也會隨之而被帶動起來往好的方向改變。就像現在的中小型工業,重工業企業用的沒有任何排放標準的小鍋爐,如果是換成了我們以環保為主要效能的鍋爐那我們的空氣汙染會不會有所改善?保護環境汙染需要我們每個人,每個團隊,每個企業共同來完成。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2

  能見度低不知道是霧還是霾的原因,肺炎的高發也不知道是體質還是空氣的問題,首都春天的黃沙四起更不知道是天災還是人為……總之,工廠的汙水還在無休止的流進河道,煙囪的白煙還在沒完沒了的排入大氣,GDP的增長也在靠煤燃量的第一而帶動…沒有高度制約必然沒有好的環境,穹頂之下觀後感。

  大家知道前段時間熱播的《穹頂之下》在短短的幾天就被封殺,既然能夠引起輿論問題,那麼政府為什麼深入調查,瞭解背後的真相,向公民解釋怎樣燃煤才科學,什麼樣的汽油才合格,怎樣地汽車才算符合標準……讓公民切實行駛自己的知情權,知道柴靜是否在誇誇其談,讓人們知道政府的可信度還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政府的做法卻是不解決問題而無情的將其封殺,這和此地無銀三百兩有什麼區別,然而政府的封殺又有什麼意義呢?倘若環境問題存在,即使看不到那些影片又能怎麼樣,我們看到的必然是更可怕的災難;倘若不存在嚴重的環境問題,那麼即使有這些冠冕堂皇的資料和影片又能怎麼樣呢?所以,政府應該嚴格調查監控,而並非封殺。也就是說良好的環境氛圍需要政府制度的制約。

  對於柴靜的這段記錄影片形成了贊成與反對的兩種勢力,倘若你細心觀察,你自會發現雖然他們的態度截然不同,但有一個核心的共通點就是都認為環境保護是刻不容緩的。那麼既然如此,一個個都絞盡腦汁想著怎樣擊倒對方,一個說對方被柴靜洗腦了,一個說政府不懂民意。那麼請問你們費盡心思最後的結果會是什麼呢?會有環境改善的可能性嗎?沒有,那絞盡腦汁還不如去想想怎樣改善環境。更有甚者看到這段影片都大肆說自己從明天開始每天戴口罩,那麼請問你罩得住你的嘴,罩得了你的食物嗎?罩得住環境嗎?倘若中國人都各顧各,都如此自私,那這個民族早都滅亡了。所以,即使有再好的環境保護心,如若認知有問題,一切保護都是空談。

  記得在該影片片段中有這樣一個鏡頭:柴靜姐姐問環保主管領導這刺鼻的是什麼氣味,這位領導笑著說我沒有你那嗅覺。

  試問如果每個人都將問題歸咎於條件,都用嗅覺談問題,那麼還會有什麼可能走向成功呢?作為政府領導人員不知道為成功找方法,卻只懂得為失敗找藉口,這樣,政府的宗旨還會不變嗎?也有這樣一個鏡頭:當環保部門查加油站時,驚人的是加油站老闆說你是環保局,你無權扣留我的執照。我好奇的是你的加油站已經破壞到環境,為什麼環保局就無權呢?我真不知道有口無牙的環保部門會有多麼尷尬。既然無權,這樣的部門存在不知還有什麼意義?所以政府官員和政府部門管理結構是決定環境優良的主導因素。一位曾經當選中國記者風雲人物、央視十佳主持人的美女記者,一位思想銳利、口齒伶俐的女子既然都能放棄自己如此優越的工作走此道路,足以說明問題了,若依舊如此,“霾也許就不僅僅是她的個人恩怨”了。

  醒醒吧,親愛的人們,別讓這空氣的霧霾裡飄散著的全是利益的銅臭味。請還我們碧水藍天好嗎?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3

  《穹頂之下》是一部由柴靜自費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紀錄片。部時長達103分鐘55秒的影片聚焦霧霾問題,《穹頂之下》透過影片網站、社交網路等共同的力量,讓數千萬乃至上億人再次認識到霧霾的危害,並且形象化的對霧霾的構成做了解讀。影片公佈後,引發熱議。下面應屆畢業生網為你準備了這篇關於《穹頂之下》的觀後感:

  2015年2月28日,從央視辭職的記者柴靜,推出了她自費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穹頂之下》。柴靜在採訪中表示,孩子生病使空氣汙染成為她不能迴避的問題,因此在一年的調查中,柴靜作為一位母親而不是調查記者,圍繞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我們該怎麼辦?進行了一系列調查。

  大眾最初熟識柴靜,是因為非典疫情的爆發時,她瘦弱的身軀裡蘊藏著的驚人的力量。從彼時的年少成名到不久前的赴美產子,柴靜向來不缺少話題性,如今為了孩子的“私人恩怨”而拍攝關於霧霾的紀錄片,更是驚呆了一眾看客。在震驚的同時,霧霾之於柴靜或者柴靜之於霧霾的關係,卻不似尚為媒體人那時的明朗和清晰,莊嚴卻又多了一絲悲壯,而這也不僅僅是柴靜一個人的戰爭。

  霧霾,對於這個東西我們一點也不陌生,無論你在何時何地,始終擺脫不了霧霾的籠罩,霧霾也不再是教科書裡的說教,自然環境的惡化所帶來的傷害也不是簡單的柴靜一個家庭在承受。也許有人會說,柴靜之所以選擇拍攝宣傳片是為了自己的“私人恩怨”,但是作為一名曾經的職業媒體人,將柴靜的行為稱之為偉大或許過於誇張和不切實際,但是也絕不是為滿足自己的私人需求那麼簡單,無論是曾經的記者身份還是現在母親的烙印,都無法掩蓋其追求真理的社會責任。

  在網路世界裡,我們生產著創造著各種資訊,享受著各種各樣的服務,我們不斷向大自然和社會索取,被紛繁複雜的社會所麻痺,睜著雙眼卻看不到真相,張開雙耳卻聽不到聲音,邁開步伐卻未曾前進一分,每個人都在喧囂,每個人都在說話,卻沒有人在聽。以前我們會說向沙漠進軍,向太空漫步,現在卻被霧霾打的措手不及,難道我們未曾發現它嗎?不是的,每個人都看見了,可怕的是都當做並未發生,我們不缺少隨聲附和阿諛奉承,恰恰缺少的就是赤裸裸的較真精神。

  面對複雜多變的霧霾汙染,也許柴靜一個宣傳片起不了什麼決定作用,但是無論是作為一個前媒體人還是一個母親的身份,柴靜的努力和成果也不在於一個宣傳片的“成敗”與否,而在於一種執著的鬥爭精神。人類與環境汙染的戰爭歷程中,柴靜作為一個人類個體也從來都不是主流,但歷史也正是由一個個人類的個體所創造的。霧霾的治理不是個人所能左右,但此時個人的影響卻超過了環保部門,這是不是也值得有些人深思呢?

  社會共識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卻體現在一朝一夕的細節上,正如環境治理不在個人卻離不開每個人一樣,而穹頂之下的柴靜也不應該是一個人在戰鬥。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4

  霧霾是什麼?

  它從哪兒來?

  我們怎麼辦?

  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告訴了我答案。

  在《穹頂之下》中,她以為人父母的角度、普通居民的身份來看待我們天空中的汙染問題。用許多事件及親身採訪來向我們講述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在紀錄片中我們看到了目前中國環境的嚴重,更看到實施環境保護的無奈與尷尬。

  一個人就應該以享受大自然的心態活著,感受春風,照耀陽光,品味果實,觸控雪花。都是現在呢?我們活在一個昏暗的世界中,風不再是輕柔,而是帶著毒霧向我們襲來;陽光?沒有陽光,霧霾阻擋了我們的視線,一切是灰色;品味美味的果實,安全性堪憂,過度地使用煤、油讓中國的河流受到汙染、斷流,這樣灌溉過的果蔬你敢吃嗎?;雪花,潔白無瑕的,都是由於一系列環境問題,全球變暖,20xx,年冬天,我的家鄉沒有美麗的雪花。

  柴靜:“你見過真正的星星嗎?”小女孩:“沒有。”柴靜:“你見過藍顏色的天嗎?”小女孩:“見過藍一點的。”柴靜:“你見過白雲嗎?”小女孩:“沒有。”-----這是十年前柴靜採訪孝義一個小女孩時的對話,讓人心酸,讓人憂心。“孝義是山西縮影,山西是中國縮影。”這句話已經成為現實,去年,北京汙染天數175天,天津197天,瀋陽152天,成都125天,石家莊264天…觸目驚心,據悉,中國每年因環境汙染死亡的人有30-50萬人,總有聲音說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跟我們談環保太奢侈了。但往往受汙染最嚴重的就是最窮的人,他們最容易受到傷害,他們最需要發出聲音,他們最需要得到幫助。

  “我現在都張不開嘴,我怕人看見我沒牙,環保尷尬不就尷尬在這兒嘛。”環保部機動車處的處長說道,中國的環保執法就是這樣“環保部你有義務,沒權力。”

  燒一噸煤,現在利潤多少?連一杯飲料都買不著。生產一噸鋼,現在利潤有多少?,連一隻茶葉蛋都買不著。我們36個重工業當中,有22個嚴重過剩。可是這些企業現在還在接受著大量的補助,其中有一家企業為了避免讓它退市,國家就隔一年給它補一次,隔一年20億。英國環保部EdwardDavey說:“政府最重要的是不要去補貼那些,已經要被時代淘汰掉的落後和汙染還有虧損的產業,你要給新興的產業,給他們公平競爭的機會,他們會帶給你驚喜。”這也許就是中國環境汙染的重要原因。

  。有人曾說過,人們常常將自己周圍的環境當作一種免費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是的,人們天天喊著要拯救地球,其實不然,拯救地球?地球不需要我們人類拯救,她不會被毀滅,要拯救的是我們人類自己,當地球上的資源枯竭,滿目瘡痍時,人類就會滅亡。“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也有人曾這樣說過,是的,如果人類繼續瘋狂伐木、開取各種礦產資源,世界上就將只有人類存在,你的兄弟姐妹(動物植物)不復存在。

  讓我們攜起手來,保護這一份淨土,為我們的後代留住一片藍天。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5

  我個人感覺柴靜的整個紀錄片講解得還是比較全面和客觀的,當然昨晚點選率能超過3千萬次這麼高主要還是名人效應。

  紀錄片裡邊有些觀點可能講解得不是特別清晰,比如北上廣深杭州之類的汽車限購,人均汽車保有量其實是遠低於東京的。不過後邊分析洛杉磯時特別講了油品質量和排放標準是關鍵,而非汽車數量。

  中國目前每10人才1.1輛汽車,其中北上廣深總人口占全國6%,汽車佔10%,大概5人1輛。歐美日澳每2人有汽車1輛以上,紀錄片中提到的東京1200萬人約800萬輛車,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羅斯每4人1輛,印度40人才1輛,全球平均7人1輛。美澳俄及南非的人口密度遠低於中國,日韓歐明顯高於中國的139人/平方公里,與中國的可比性更強。

  我想,柴靜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喚起民眾關注並用輿論向政府和排汙企業施壓,而非為節能減排建言獻策,這個目標肯定是很好地達成了。但套用富蘭克林的一句話,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

  紀錄片除了喚醒民眾關注汙染,也應該重點分析汙染原因和解決辦法。比如中國石油和天然氣消費佔一次能源比例低但探明儲量不低,她沒有提到開採成本和技術。比如油品差,中石油那位領導說提標準會斷供社會不穩定成本高,她可以對比下美國的油品和價格,很明顯壟斷導致的中國煉油水平低是關鍵。其實紀錄片也有提到一些,但民眾看起來會覺得不是太清晰。

  如果要說解決方案和投資機會,清潔能源的推廣肯定共識,其中包括能源結構的調整。但按蓋茨在ted的演講來看,只有核能才能做到0排放並徹底解決問題。

  水和核電目前和未來應該都有很好的投資回報這已經是市場共識,風電目前回報最差,太陽能目前回報不錯但未來有巨大的上網價格下調壓力。火電雖然目前盈利狀況很好但缺乏成長空間,煤炭我估計只有反彈而沒有反轉的機會。

  垃圾發電現在的回報非常好,因為不但上網電價有收入,還有垃圾處理費收入,每噸收費在百元上下各地有出入,但需求絕對是非常剛性的,這導致它不單盈利好而且現金流強勁。

  過去半年我因工作需要調研走訪了幾十家節能環保企業,發現環保的社會需求和意識已經很明確,但賺錢特別是現金流好的企業很少,除了政府體制和各種利益的鉗制外,主要還是大部分企業自身的技術和核心競爭力不強,因為我也有碰到好幾家盈利狀況和現金流很好且發展潛力陽光的企業。

  比如柴靜的紀錄片裡提到的汙染源線上監測和app,我就看到有很不錯的企業並且正準備投資它,它存在的意義類似於這個紀錄片導致的輿論壓力,讓民眾和政府能監督排汙企業,並且是有客觀標準的。

  正如紀錄片裡的英國能源大臣所說,節能減排會讓很多傳統企業倒閉工人失業,但也能讓更多的新企業成長,我想這裡邊一定會有很多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大部分實體經濟行業和企業不景氣的長期趨勢下,這個機會顯得更加珍貴。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6

  我很少有耐心看完這樣長的一部紀錄片。

  它給我的感覺是震撼的。

  我們活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霧霾一直是個大問題,每個人都知道它有害、應該防治,然而真正瞭解霧霾、知道該怎麼做並願意去做的人太少太少。

  柴靜提出了三個問題:霧霾是什麼,霧霾從哪裡來,我們該怎麼做。

  我看到了霧霾的可怕,這種感覺是以前不曾有的,我相信每一個看過穹頂之下的人到有這種感覺,以前覺得模糊的忽遠忽近的霧霾原來早在我們的生活中造成了這樣巨大的影響,而曾經的我並不知道。

  我想只有切身地感覺到它的危害,才能真正自覺自願地為解決霧霾問題貢獻一份力量。這大概也是柴靜想要做的,她想用這樣的方式讓每個人到意識到問題,感覺到危機併為了改變它而努力,而並不只是像以前那樣,僅僅知道而已。

  網路上也有一些關於穹頂之下的負面評論,最大的爭執點就是許多人認為柴靜給大家講的無非也只是一堂課而已,所提出的具體建議能不能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還是得打一個問號。

  中國,還太窮。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你只能選擇一個。這是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面臨的問題,事實上不只過去和現在,只要國家發展,這個矛盾永遠避免不了,所以我們也不能永遠把發展當作擋箭牌。

  柴靜所提出的很多建議,例如洗煤,我也並不知道它是否可行,但至少提出了一個方法。柴靜並不是專家,她做的就是儘自己所能出一份力量,不管這份力量有多微薄,至少好過袖手旁觀。很多人在說她的資料不精準,給出的建議異想天開,可是這些人自己又做過什麼呢?

  柴靜的穹頂之下,除了普及霧霾知識,它最可貴的其實是告訴每一個人:我們都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努力,還回一片蔚藍天空。

  其實我現在看到一個人做了件很了不起的事後都會有些眼紅,而柴靜的紀錄片卻只讓我感到敬佩與感激,可能當某個人做的事與社會的公益乃至我自己休慼相關的時候就真的會讓人不再忍心去狹隘地看待他的成功了。

  一個個機智一針見血的發問,一個個荒謬而又合理以致顯得無奈的回答,那些多環環相扣的推導與反思,把霧霾的本質、成因,執法的真相,法律的漏洞探究得既深入又明白。

  還有那種能為環保這種公益而非私利的問題勞神費力四處奔波博弈的社會責任感與公益心,我相信不可能全部裝得出來的。

  不管這紀錄片怎麼拍的.以及那些資料影像資料哪來的,至少我覺得它真的成功地影響了一大批人,讓許多像我這樣過去對霧霾只是講幾句哀嘆的人真正開始憂患空氣汙染的問題。

  比如我,自從看了柴靜的紀錄片後,晚上都不敢出去跑步了。

  另外,貌似好久沒見著柴靜了,這回才知道她已經從央視辭職了,我以前瞭解到她其實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不知道她今後有什麼打算,不過希望還是能夠看到她做的調查採訪吧,每回看到她的調查都是能把問題刨根究底揭示得透徹淋漓,感覺很是痛快,其實我很少有耐心看完100分鐘的紀錄片,而柴靜的穹頂之下真的讓我回味良久。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7

  “你見過星星嗎?”

  “沒有。”

  “你見過藍色的天嗎?”

  “見過藍一點兒的。”

  今天,老師帶領我們觀看了柴靜的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這是影片中柴靜採訪一個三歲小女孩時,兩人的對話。

  和小女孩的聲音一起出現在影片中的是一個灰濛濛的畫面,小女孩四周被灰色包圍,頭頂上方是一團團黑色煙霧狀的東西,和小女孩稚嫩、純淨的聲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那,就是霾!

  前央視記者柴靜自費100萬,歷時一年,透過現場調研、查閱資料、走訪專家、對話官員、收集資料等途徑,終於拍攝了這樣一部100多分鐘的調查紀錄片,詳細地向我們解說了“霧霾是什麼,霧霾從哪裡來,我們該怎麼辦”三大問題,層層深入,針針見血。看著那一組組數字、一張張圖片、一個個鏡頭……我的肺都幾乎不敢呼吸了!

  原來霧霾如此嚴重,原來霧霾與我們如此息息相關!

  透過這個影片,不僅讓我瞭解了許多有關霧霾的知識,更喚醒我原來那種麻木的環保意識!

  正如柴靜最後說的那段話:“我們沒有權利只知消費,不知剋制;我們沒有權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設。我們有責任向他們證明,一個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樣可以是潔淨和美好的。”是的,我們有權利去享受這個世界帶給我們的光明;同時,我們更有責任去保護這個世界的潔淨和美好,責任與權利是相輔相成的。

  穹頂之下,讓我們與柴靜同行!平時上學,不叫父母接送,坐公交來回;不是太冷或太熱的天氣,儘量不開空調;過年過節,不燃放煙花爆竹;看到汙染環境的現象,要敢於制止或舉報……同時還要做好環保宣傳,告訴身邊的大人們:少開車,多走路;少砍伐,多植樹;少浪費,減排放……雖然我們做不了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完全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盡一份應盡的責任,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只要人人參與,攜手共治,從日常生活到工業生產,從平民百姓到政府官員,人人都盡到自己應盡的一份責任,那麼我們就能守住那份北京“APEC藍”,那個小女孩就能看見滿天的星星!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8

  剛剛看完柴靜關於霧霾調查的紀錄片,觸目驚心四個大字在腦海裡不停環繞,這是我第一次看完一個片子之後這麼急切的想說一些話,因為這與我們的生活真是密切相關,就像柴靜說的:同呼吸,共命運。

  霧霾是這幾年才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並且幾乎成為了生活常態,可是這個生活常態正常嗎?不正常,因為這是以我們的生命健康為代價的。我家住在武漢三環的位置,在十幾年前剛剛搬來的時候我記得晚上還可以看見星星,那真的是滿天的繁星,當時的我沒想到的是這居然在現在看來是多麼的奢侈。武漢在十幾年的時間發展的很快,但是發展得代價是我們的環境。我們現在走在武漢的街頭,到處都在拆房子,建房子,挖道路,建道路。到處都是裸露的泥土和飛揚的塵沙,我們走在路上必須得捂住口鼻,不敢呼吸。但就算這樣我們仍然會呼入大量的灰塵,而這些都是能夠誘發肺癌的因素,環境的汙染程度和肺癌的發病率是成正比的,而大部分的受害者使我們的孩子和父母。每次霧霾發生的時候我們都在祈禱趕緊來一陣風將霾吹跑,但是吹跑了一次還會有下一次,霧霾已經不是偶發事件,它仍會頻繁的發生,而且還是一個開始。

  這次關於霧霾的調查的片子,長達將近2個小時,我從頭看到尾,它的資訊來源非常權威,資訊也很立體,它告訴我們什麼是霧霾,霧霾從哪裡來,我們怎麼辦。

  霧霾是什麼?霧霾是一些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而我們肉眼能看見的最小顆粒都是它的20倍,我們看不見它們,但是它們影響著我們的健康,當PM2.5值升高時,人群的死亡率會隨之上升。

  霧霾從哪兒來?中國能源結構中,燃煤和燃油佔了百分之60,而在燃燒排放時大部分是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就直接排放到了大氣之中,煤炭沒有得到過清洗,石油沒有得到提煉,各種有毒物質隨著排放來到大氣之中,透過我們的呼吸進入身體。

  我們怎麼辦?在片子中,環保局的一位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現在都不敢開口,讓人看到裡面沒有牙。”還有一個民營加油站的老闆是這樣說的:“環保局是什麼?你有義務但是沒有權利管。”沒有權利,那誰有權利?新的《大氣汙染防治法》在今年9月份才開始正式生效,那麼在生效之前呢?誰來管理?誰有權管理?

  幾十年前的倫敦因為燒大量劣質煤炭造成了煙霧事件,在這個事件中有大約一萬兩千人死於長期吸入煤炭產生的黑炭和短時間內吸入的高濃度的含有重金屬的顆粒物。這是場大災難,而這也是我們的前車之鑑。

  我作為一個普通的人,一個普通的武漢市民,一個普通的中國公民,我希望我們能夠生活在藍天白雲下,能夠自由的散步和呼吸,不必時刻擔憂因為汙染而產生的健康問題。我無法為治理汙染做更多的事,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夠看到這個片子,讓更多人來參與其中,一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那十幾億人一起呢?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9

  今天柴靜的《穹頂之下》幾乎在朋友圈刷屏了,有很多稱讚佩服的人,也有很多表達自己行動的人。

  看了前十分鐘,我一直在思考也在猶豫一個問題,霧霾這個涉及到多個因素和社會環節的問題,不是一時能解決的,雖然我沒有直接排放,我也可以做到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但確認如柴靜所說我們個人的力量和行動真的微乎其微,對於整個汙染物的減少或許起不到任何作用。看著看著我真的好想回家,回到生我養我的春城,回到一年有300天藍天的春城。什麼才是生活的本質,我想不是財富,不是物質,而是窮盡一切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健康的活著,快樂的活著。我還年輕,我感覺不到霧霾對我身體的影響,我感覺不到呼吸不暢,我只能感覺到霧霾的天空帶給我的壞心情……我記得協會的小孩恐龍跟我很開玩笑的說過一句話:我不想去北京,我這個人對空氣質量的要求有點高。那時候有點會笑他,可是現在想來自己也是一個如此熱愛生活的人,為什麼還要呆在北京呢?

  隨著影片的深入,我一次次看到觸目驚心的資料,眾所周知的所謂秘密、現實,一些讓人震撼的案例。我想它受人關注的原因不僅僅在於她用大量的資料來說明霧霾的來源,構成,國家現狀,更重要的是她每一條資料都是可靠有來源有支撐,闡述的又是大家多熟知多習慣卻又很無力的話題。我一直覺得,不管自己的力量有多麼渺小,即使我改變不了別人,但是我能要求自己。可是這樣的想法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會受到蠻大的衝擊,有時候我的家人甚至會跟我說:你再這麼環保,我們跟你生活都不習慣了呢。看到這段影片,我又找回自己最初那麼強烈的自我約束感。不管我生活在哪裡,都呼吸著同一片空氣,逃避並不是最好的選擇,而你恰逢在環保事業上,在減少環境汙染上做著我們企業能做的,也確實起到作用的事業,為什麼不堅持呢。我想香蕉皮的環保事業也應該是我們繼續戰鬥下去的動力。

  不管是能源結構的問題,還是執法力度問題,或是企業國家社會責任感問題,對於我們個人來說都是很難企及的,我們可以討論它,深究它,批評它,可是我們甚至連給相關部門一個建議或者提案的有效渠道和機會都沒有。但是思考本身就會帶來價值,它會指導一個人的行為意識,而這些又是我們多麼欠缺的東西。

  最後看到柴靜凝視著那個星球,它在孤獨的旋轉。我想起20xx年我們到武夷山玩,我在山裡第一次看見銀河,如此清晰,非常雄偉的橫跨在整個天空,配上漫天的繁星,那一刻自然的魅力、宇宙的魅力都會讓你為之驚歎。24年第一次見到,未來再見到又會是第幾個24年?那麼我們的下一代呢?

  柴靜是透過她的女兒看到霧霾的,我不希望透過我的孩子我才感受到霧霾的嚴重,此刻,每個人都應該有所行動……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10

  《穹頂之下》問世後,我斷斷續續的看,看到今天才把這部紀錄片看完,覺得內心有說不出的滋味。每天坐在辦公室窗前,就能看到三條平行的交通線:省道、高速公路、火車道,原來覺得國家發展如此之快,交通如此便利,心裡充滿欣慰和感激。直到現在,此時此刻看完這部《穹頂之下》,我再看看窗外,公路上跑著的一輛輛路虎霸道、一輛輛重型卡車、鐵路上一列列拉煤的車廂,我說不出話,心裡一酸:榆林的親人們你們好嗎?西安的親人們你們好嗎?黃陵的親人們你們好嗎?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陝北人,我熱愛這片土地,更為著陝北這些年的飛速發展而感到驕傲;作為一名在西安讀了四年大學的畢業生,我為我省能有如此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感到自豪;作為一名曾經在黃陵工作過的企業員工,我為我能在這個地方工作過並且擁有那麼多“親人”而感到欣慰。可是現在相比起他們的雍容華貴、飛速發展來說我更擔心他們的健康。

  看完影片,我很佩服柴靜,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去拍攝這些影片圖片和資料資料,下了這麼大的決心去講說報道。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經濟的增長迫切需要的情況下必然就會忽視了環境保護問題。就拿陝北來說,習李政府自上任以來,加大反腐力度和整治環境問題,陝北的經濟便開始下滑,其實這是與全國經濟甚至全世界經濟相一致的,大環境不好。可是很多人過慣了幾年前的“好日子”,便開始怨聲四起,整天抱怨城裡沒有能賺錢的活兒了、生意逢做必賠,其實自己認真去想想,好多人都是抱著一兩口就能吃個大胖子的心態去賺錢,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無奸不商就真正的體現了出來。弄虛作假比比皆是,好多商人鑽著法律的空子做著昧良心的生意,欺騙消費者。拿車來舉例子,中國90%的車輛都在造假,該加的東西沒有加,不該減去的都減去,賣價依然還是那麼高,樣子確是越來越好看,安全係數、環保係數卻不增反減。女朋友出國兩年,期間回來說老外都喜歡買二手車,中國人為什麼要買新車,其實以前我覺得是中國人的虛榮心在作祟,可是慢慢我發現中國的許多二手車真的買不了,本來諸多方面質量就有問題,變成二手車之後當然無人問津了!再拿建設來說,別的我不是很懂,但是之前我做過置業顧問,目前陝西省好多建設專案都存在違法修建、違法銷售的問題,先建設先投產先賺錢,手續慢慢補嘛!看著一棟棟美麗的大樓平地而起,可是華麗的背後呢?

  再拿企業來說,我曾經在企業工作過一段時間,地理環境優越,雖然在山溝溝裡,卻也是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在鐵路公司的舍友回來說經過焦化廠的時候總是聞到刺鼻的味道,再看看街道上一層層煤渣,這一座座幾千年的山峰和樹木能打得過工廠和煤礦嗎?

  看影片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幕:抽查加油站的時候,加油站老闆說:你們有這個義務卻沒有這個權利……這是何等的心痛!現在反腐工作進展順利,乃至於有些記者和無知群眾利用當前形勢,無厘頭的攻擊政府執法人員,讓大家人心惶惶,在這種情況下誰敢去真的執法真的管理。好多評論說處理一些問題上國家的部分法律不明確,沒有相關規定,沒有明確的監管部門。可是光靠著這些部門的監管、法律的約束,我們的諸多問題就能解決嗎?我們要是不提高每個人的素質,人人都只顧賺錢不顧其他,再健全的法律也能讓人鑽了空子,掙到黑心錢。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11

  看了《穹頂之下》之後,這種真實的情節我的心非常震撼,聽到這些令人不可相信的數字使我的心顫抖這是多麼可怕的一個世界,我們天天生活在這個充滿pm2.5的世界中,為自己感到可悲,為什麼我不能改變這些,儘自己s微不足道的力量去做一些事情,雖然那很渺小,但是至少有幫助,可我自己看到這些現象,沒有去阻止,我非常內疚,看了這個事件後,我非常心寒。

  我非常希望國家政府能採取措施抑制情況的惡化,更希望我們自己能夠以身作則,保護環境,為什麼那些企業家只重視利益,環境又何嘗不重要,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懼怕,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更應該保護好自然,pm2.5是我們大家共同的敵人,我們應該攜手與他們拼搏。

  這件事情讓我們認識到了pm2.5的可怕,環境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對此重視,我為人們汙染環境這種行為感到可恥,工業的發展程度更加重要,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綠,我們的世界將美麗無比。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12

  今天週末正好有些空閒時間,就靜下心來觀看了最近網上瘋傳的,央視原主播柴靜自費拍攝的關於霧霾題材的專題調查記錄片<<穹頂之下>>,影片時長103分鐘,比較長,但我並沒感到枯燥乏味,而是認真耐心地看完了整個影片。

  觀後的感受有四:一是上了堂生動,翔實的有關霧霾來龍去脈的科學普及課;二是對霧霾的嚴重一性一和危害一性一非常震驚;三是對目前空氣質量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心情格外沉重;四是對柴靜在離職之後,還願意自己花一百萬,花如此大一精力調查拍攝了這麼一部關係百姓生存環境,生存質量,關係子孫後代健康的記錄片心生敬意,佩服之至!

  霧霾到底是什麼?從哪兒來?又該怎麼辦?這不僅是柴靜關心的,是她調查拍片的初衷,更是我們全國人民都想知道,都想弄明白的,以前我還不太清楚它的潛在危害,聽到廣播裡播報:今天空氣嚴重汙染,還不以為然,看到不少人戴著口罩,還覺得有點小題大作,但有一次親自體驗後,我再不這麼認為了,記得一天在外辦事,整個一天喉嚨就是不舒服,老想著咳嗽,本以為自己感冒了呢,想不到睡了一晚後,這種症狀竟然完全消失,我這才意識到這恐怕是空氣惹的禍吧。看了這個記錄片,更是上了一堂科普課,它以大量翔實的資料,科學的分析解說,歷年空氣質量的對比,和其它國家的對比,甚至用生動的動畫形式把艱澀難懂的東西作了形象的說明,讓我明白了霧霾來自哪裡?為什麼最近幾年會特別嚴重?它有哪些明顯的危害和潛在的危害?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看到他們調查的現狀和發展的趨勢,感覺心情特別沉重,有一句話印象深刻,柴靜說:以前不清楚空氣中是什麼味道?現在清楚了空氣中瀰漫的是"錢,錢,錢"的味道(大意),其實很多減排措施透過努力是可以同步跟上的,但為了降低成本,追求一已的眼前利益,可以造假,可以矇混過關,調查的事實觸目驚心,再不引起重視,加強全民環保意識,制定措施,嚴格執法,那"現在的霧霾還只是開始"呢,發展下去貽害的不僅是當今的全國同胞,也包括我們的子孫後代。

  最近欣喜地獲知,2015年2月27日第12屆全國人一大第13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任命原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為國家環境保護部部長(一個環境科學和工程上卓有建樹的專家),足以說明中央對環境治理的重視和決心,我們希望並期待新的環保部長上任後,能重視空氣質量的治理,還全國百姓一個純淨的藍天,還中華民族子孫後代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令人氣憤地是,在為柴靜《穹頂之下》記錄片喝彩的同時,也聽到網上傳來的惡意攻擊聲,顯然記錄片觸及了某些利益集一團一的痛點,罵聲就隨之出現,但我支援柴靜!佩服柴靜!因為我堅信如果沒有一點社會責任感,沒有一點正義感,是不可能自己花錢,自己費心費力去調查拍攝這麼一部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公益片的,正如她自己所說:“人去做什麼,是因為心底有一愛一惜”柴靜,好樣的!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13

  今天晚上我看了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它深深震撼了我,使我難以入眠。對於中國環境問題,我感觸很深,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就像柴靜說的:同呼吸,同命運。

  《穹頂之下》是一部由柴靜自費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紀錄片。部時長達103分鐘55秒的影片聚焦霧霾問題。這部紀錄片透過影片網站、社交網路等共同的力量,讓數千萬乃至上億人再次認識到霧霾的危害,並且形象化的對霧霾的構成做了解讀,讓人們開始關注到霧霾汙染的嚴重性,引發人們對環境汙染的熱議。

  在身邊,我就感受到了環境發生的變化。比如說以前的北江,那時水還沒有被汙染,有很多人去那裡玩,有人划船,有人釣魚,還有些人玩水上摩托艇。那時有藍天,有白雲,晚上可以看星星。幾年後,北江的水變黑了,沙灘上有很多腐爛的死魚散發著臭味,再也沒有人來這裡玩。向遠處看時,就像蒙著一面輕紗,而且有藍天白雲的日子變少了。

  我非常感謝她,她讓我認識到霧霾汙染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呼籲中國人關注環境問題。她使我們引發思考:如果環境繼續惡化,工業汙水亂排放,無限制地排放燃料廢氣,河水被汙染,森林無限制砍伐,天空永遠陰森森的,酸雨氾濫,人類有什麼未來?帶給我們的就是疾病,癌症,毫無生氣的生活環境。如果我們的後代問:書本上說的藍色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春天的小鳥呢?我們該怎麼回答?也許我們只能說:那只是曾經,再也回不去了。我們怎麼對得起子孫後代?

  為了我們生存的家園,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我們要行動起來,一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不要讓後代生活在穹頂之下,讓天空重新出現藍天白雲,讓河水依然清澈,讓春天還有小鳥。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14

  昨天我們的班主任朱老師帶領我們看完了這部影片《穹頂之下》。看完這部片子後,我相信全班同學肯定都會很震驚。從那一條條就算決定了要管理好霧霾,但一次都沒執行過的、透明的法律、從那些影片中展示出來的惡劣天氣、從那些頂著官職,卻從沒有對霧霾所行動的空頭官員來看,中國就算外表再強盛又怎樣,中心也是腐敗的,單單從治理霧霾這方面來看,中國就不行。

  近年來,“霧霾”已經成為一個令中國人都絕望的名詞,它不單單是在傷害著我們的身體,也威脅著那些即將出生的孩子們。在“霧霾穹頂”下,柴靜作為一個母親是恐懼而絕望的,世上沒有一個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柴靜在片子自述,她製作這部影片的初始動機是為了給自己出生即患腫瘤的女兒追求一個健康安全的生存環境。但是,她以個人身份,自己花費約100萬元,並耗時一年多製作這部專題片,完成的一是個對關係中國億萬孩子生存安全的環境問題調查和思考。“同呼吸,共患難”,母親柴靜在片中表達的焦慮和渴求,是為天下孩子,當然也是為所有生存在這個“霧霾穹頂”下的全體中國人發出的。

  《穹頂之下》讓我們看到,柴靜作為一個非霧霾研究的專業人員,為了幫助觀眾解答“霧霾是什麼,它從哪兒來,我們怎麼辦”,不僅竭力收集相關資料、積極向國內外專家求教,而且不惜冒險充當在對人一體傷害極大的Pm2.5裡的實驗物件。這是柴靜作為一箇中國人,為了全國人們的安危所付出的努力,但現實中呢,劣質石油、煤炭、廢棄煙……這些被列為中國成長的標杆,正在把大自然的清新空氣汙染著,正如紀錄片裡的英國能源大臣所說,節能減排會讓很多傳統企業倒閉工人失業,但也能讓更多的新企業成長,我想這裡邊一定會有很多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大部分實體經濟行業和企業不景氣的長期趨勢下,這個機會顯得更加珍貴。

  只要我們認知霧霾對人類的危害,放棄我們的私心和懶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減輕霧霾做貢獻。這就是母親柴靜真正要告訴我們的。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15

  或許你們並沒有看過《穹頂之下》,又或許你看過《穹頂之下》,卻不把它當回事,將自我置之度外。那麼,我將告訴你一個令你震驚的訊息:全年有50萬人死在大氣汙染之下。聽到這可怕的噩耗後,難道你還會認為大氣汙染只是一個人造成的嗎?我確信,你們還會懷疑,那就讓事實來說話吧!

  今日,我想讓你們都明白什麼叫做可怕:河北,山東,上海這些城市的鋼鐵產量跨入了世界前十強。異常是河北的唐山,在《穹頂之下》中,主持人問一個小女孩:“你看到過藍天和白雲嗎?”小女孩回答道“白雲,我從來都沒有看見過;藍天只看見過有一點點藍的”到了那裡,你們心中都想問:為什麼那裡會看不見白雲和藍天呢?罪魁禍首就是——大氣汙染。原因是:鋼鐵廠中有粉塵、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氣中,造成PM2.5的“誕生”過快。導致環境汙染,嚴重的可能會產生霧霾。霧霾遮蔽了藍天與白雲,汙染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中國。你們不妨想一想唐山人們生活之艱辛,每一天看著塵土飛揚,霧霾蓋天,他們為了生存又不得不頂著這令人憎惡的霧霾。而霧霾的“父母”不正是人類嗎?此刻人類是在自食惡果。

  我們必須從此刻開始,珍惜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生命,將它們放在利益之前,那才是真正的為君之道。要從長久的方面去研究問題,不要只顧著眼下的利益,而忘了天下蒼生所依懶的世界。生命僅有一次,莫讓利益害了自我,如果人人心中都想保護環境,我們何愁見不到藍天和白雲呢!

  《穹頂之下》告訴我:環境勝過利益。同時也改變了我的想法,使我走上了愛護環境這條正道,令我受益匪淺。所以我想讓更多的人和我一樣踏上對抗霧霾的陣營來!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16

  "穹頂之下——這個名詞在最近並不陌生,這是柴靜自制的紀錄片,我們借用她的雙眼平視著中國當今環境的現狀,這部影片的確給了我們警示作用,這也又讓人們在心中重新草擬了一道道德的標準,無可厚非的是這部紀錄片的確有著不同凡響的積極作用,至少我已經學會打12369來維護我自身的權益。不過這一切都是從她的眼睛看見的,這一切也都是她的道德標準在衡量,道德標準人人有異,所有人都不是純粹的聖人或者純粹的壞人。

  觀看完後我有很多疑問,這便好奇的查了查資料,實際上查到的是河北的汙染是全方面的水、土、空氣汙染。但是眼睛卻全部的往空氣汙染上看,很簡單:空氣汙染能擴散到北京,而水、土地汙染卻留在當地。後來我才知道1級致癌物地這個1級只是一個因果性的標準,這僅僅說明致癌性證據充分,吸菸的危害遠大於霧霾,委婉的說一句聽說你吸菸可能戒菸帶來的好處比帶口罩防PM2.5更好。這讓我想起一類人,這類人是一旦有事情影響到他自己的生活圈,這便揭竿而起,以聖人的方式討伐影響到自己的人或事,卻不顧影響到你的人和事有不能言說的秘密,便肆無忌憚地責備,聖人不應該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關心著世人嗎?

  人的出發點總是是利益,柴靜女兒天生腫瘤與霧霾其實並無直接關係,有可能與她的生活方式或高齡產婦有關,此外柴靜女兒出生與美國,說不定這與產地有關?總而言之嘛,紀錄片就是現實生活的見證,歷史的忠實寫照,因而能以其無可爭辯,令人信服的真實性和來自生活的特有的藝術魅力去影響激勵和啟迪觀眾,不過關不關係道德的事兒需要觀眾們自己斟酌。

  不知所云,不喜勿噴。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17

  "沉寂了許久的前央視主持人、知名公眾人物柴靜,2月28日釋出了個人影片作品《穹頂之下》。在這部長達103分鐘55秒的影片作品中,柴靜再次運用了她所擅長的新聞深度調查,也以感性和個人經歷出發,並以“私人恩怨”來強勢介入公共話題,吸引注意力,引起廣泛共鳴也自然在情理之中。

  《穹頂之下》簡單來說講的就是霧霾的嚴重程度,以及它正在以超出人類預期的速度和影響力在干擾你的生活,治理很困難,每個人、每個具有日常行為能力的人都身陷其中,你感受到了被影響,你就有一份責任。

  霧霾本身是個宏大而複雜的問題,至少透過《穹頂之下》,我們應該知道霧霾的產生不僅僅是單邊的邪惡或者壞事,它是某個歷史時期的難以規避的產物,如今我們到了治理它的時候,但治理之難也是顯而易見,因為它同樣牽扯到你的日常生活,其威力並不比霧霾本身對我們的影響力小。

  從積極的角度來看,《穹頂之下》這部僅耗資百萬的影片作品的正面意義正在彰顯,哪怕是那些陰謀論的發散,以及對科學素養的質疑和關於影片新聞技術上的批評,那也是在烘托“環保”和“健康”這兩個關鍵詞。畢竟《穹頂之下》是一部作品,任何觀看和關注了的人都有權利對之表達自己的觀後感,you can you up這種氣餒的說法並不是適合。等我們忘卻了“柴靜”以及“穹頂之下”之時,還能以積極的態度去審視和關心自己的環境和未來,那就是成熟的標誌和《穹頂之下》本身的意義。

  我想,柴靜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喚起民眾關注並用輿論向政府和排汙企業施壓,而非為節能減排建言獻策,這個目標肯定是很好地達成了。

【穹頂之下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