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與神對話》讀後感

《與神對話》讀後感

《與神對話》讀後感(通用22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與神對話》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1

  從前有一片雪花,它與其它雪花一樣晶瑩剔透,唯獨在”出生“時比其它雪花少了一角。小雪花自卑極了。小雪花大哭著問神:”神啊,你為什麼讓我有如此不堪的經驗呢?

  您是拋棄了我或說懲罰我麼?“神回應了:”小雪花啊,這是你來之前的選擇,你不記得了麼?“雪花說:”神啊,我從沒選擇過這樣不完美的形象啊!我難道就不能像其它兄弟姐妹一樣有完美的外表麼“神回答說:”你們本就是完美的造物,只是你們選擇由水汽凝聚成結晶時忘記了你本來的面目,以體驗你不是什麼來經驗你真正是什麼。否則完美將永遠只是一種概念。而這個選擇中,一些雪花選擇進入他人的眼簾透過自身的完美來讚頌神造物的完美。

  一些雪花正如你一樣選擇進入他人的心裡,透過你獨有的生命故事——比如說就現在這個,及毫不遜色的飄舞軌跡來激勵他人以彰顯神造物之偉大,還有很多種類的雪花選擇了不同的任務來到這片大地上,你們合起來讓人讚歎神造物的豐富。而最終你們也都會滋潤這片大地來榮耀神的恩澤。“因此人生只有一種不完美,這種不完美叫”你認為不完美“,實際佛說一切眾生都是佛且畢竟成佛,又怎會有絕對的不完美呢?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2

  《與神對話》是一本非常古怪的書,我們很難界定它的門類。從頭到尾,作者尼爾?唐納德?沃爾什只是用了同一種語調,寫了幾段非常冗長的對話,而且據他本人所述,這幾段對話全部發生在他與神之間。

  其實,我並不確信世間真的有神,即使有,我也並不確信祂真的會與一個凡人溝通,所以,我更願意把這些對話理解為作者的臆想,或者是假借神名啟示世人的宣傳手冊,或者是一部小說。

  如果是一部小說,顯然,這本書並不算成功,儘管這種單一的形式可以作為一個噱頭,但它實在過於乏味,讀到後面,你就會昏昏欲睡;如果是德宣傳手冊,就我個人而言,我並不喜歡。它把自己偽裝成了天啟經典的樣子,但我看到了太多矛盾、太多含混,太多不置可否。既囉嗦,又難以捕捉要點,就好像小教派的教義,儘管它只是出於作者善良的本質。如果是作者的臆想,我就覺得很可笑了。它讓我想到了兩個大人物:洪秀全和楊秀清。

  當然,有一點它做得很成功,那就是它的市場:它在美國甚至在中國都很暢銷。我想,那是因為它擊中了人的脆弱。人的堅持需要勇氣和力量,這些力量來自信仰。當代社會,信仰的源泉並不多。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3

  翻開書頁,一句話映入我的眼簾:來吧,來讀這本書來找到你沉睡的內在智慧。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想立馬一探究竟。

  讀著讀著,我知道了本真的我們十足的可愛,我們不必去掩飾我們的不足與缺陷,神賦予我們這副身體,我們就應該去珍惜它並保持它的本真。讀著讀著,我明白:為了不背叛別人而背叛自己,等於背叛了一切。朋友在我學習時來找我,我會鄭重其事地對他們說:我不想背叛自己。讀著讀著,我明白了受益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當考試失利,我會想:失敗是一種教訓,能為下次的考試鋪墊腳石。這何不為一種收益呢?我還明白了,我們每個人的原生力量是非常強大的,而為什麼有些人軟弱無能是因為他們不會去運用他們的力量,或他們不相信他們擁有力量,那些統治著全世界的人,是因為他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力量而站在眾人的頭頂上。

  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尋找希望,幸福,生命的本質,是專為我們準備的一個心靈靜修的機會。有空也讀讀,絕對有意外之驚喜。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4

  本書與《追風箏的人》同是李繼宏翻譯。我有幸與李繼宏先生在網上取得聯絡,他推薦了這本書。這大約是半年前的事了,如今才買來讀完。雖然此書十多年前在美國是暢銷書,我仍然懷疑在中國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中國總體哲學都是更關注人,而不是神,求神拜佛也多是為了求得個人福祉,而非心靈啟迪。

  當下中國,經濟翻滾,人們的生活理念更為實用。因此哲學在中國目前成了個很尷尬的話題。人們大體分成三類:一類是不敢談哲學,生怕談多了會對當下的生活產生懷疑,缺乏信心和恐懼兼而有之,甚至產生排斥心態,一聽哲學就避而遠之,我的很多朋友就是如此。另一類是遇到問題需要哲學,卻懶得多思考,於是乾脆找個東西鑽進去,這大多成了迷信,稀裡糊塗,人家怎麼說,就怎麼信。人家說的真道理未必聽得明白,人家說錯了也跟著來,這類人在各宗教的道場隨處可見。第三類人則是極少數,他們願意開放地討論和思考,願意並且有信心透過思考不斷改進認識和重新瞭解世界與人生。(那些把哲學當學術的我沒有歸類,他們拿哲學搞飯吃而已,對他們而言,哲學和鋤頭計算器沒什麼區別)本書作者當然屬於第三類。

  但他講故事的方法類似宗教,所以第一類的人不會看,第二類的人若看了此書,要麼不信,要麼就迷信,那也很糟糕。作者透過思考的確有很多收穫,我們分享他的收穫;但文中的矛盾和牽強也隨處可見,值得進一步探討。

  以下不妨簡單列舉和分析。

  1、作者說本書是神所寫,即寫作過程中神操控其筆寫就。這話也對也不對。如果你理解他說的神其實就是宇宙統一的東西,也包括你自己,那我們任何人寫作其實也都可以說是神在寫作,這樣理解就合理。但如果按神話小說的邏輯,那就錯得太多了。

  2、作者的邏輯融合了各個宗教和哲學,因此有所超越也有所混亂。所謂超越,是他沒有把自己放在太低的位置仰視,而是與耶穌、佛陀等古代先知們平視,因此他敢於指出他們並不十全十美,也敢於稱自己為神的使者,這不是神話,這是一種邏輯,我也有時候半開玩笑。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5

  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裡,可能都希望我們身邊能有一尊神,可以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尤其是我們陷入困境時,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為此我們可能臨時抱神腳、也可能虔誠的祈禱,但最終神又能幫我們多少呢。

  《與神對話》裡透過神傳遞給我們的第一個資訊也是整本書核心的資訊是:“我永遠是你最高階的思維、最清晰的話語、最美好的感受;最高階的思維永遠是包含了歡樂的思維,最清晰的話語永遠是包含了真實的話語,最美好的感受是你稱之為愛的感受;”即神就是昭示歡樂、真實、愛的化身。

  書中借神之口告訴了我們很多,“我(神)最得力的信使是經驗”接下來作者用了不少篇幅,闡述了經驗之重要,“不傾聽經驗造成的後果是,你不斷地重複體驗到它,一次又一次”。經驗是我們每次跌倒後用疼痛換來的獎勵,如果你不懂得珍視,自然還要再痛一次。

  當我們特別想達到某種願望的時候,我們可能都會不由自主的祈禱,“你若是懇求乞討,你將來體驗到你想要選擇的東西的機率就會變得非常小,”“這是因為,你作出要求,恰恰表明你正處在匱乏的狀態;當你說想要某樣東西,你就會在現實中得到那種匱乏的經驗。”“所以呢,正確的祈禱從來不是懇求的祈禱,而是感恩的祈禱。”感謝神賜予我們的萬事萬物,我們的人生就會變得非常豐富;要想使願望成為現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信仰,“堅定地認為無論你想要什麼,神都會毫不例外地滿足你的要求。”

  “如果你以為神創造並決定你生活中的一切,那麼你就錯了。神是觀察者,而非創造者。”“神創造了你,依照神的形象與模樣。其餘都是你創造的,利用神給予你的力量。神創造了生命的歷程以及你所瞭解的生活。然而神給你自由的選擇,讓你能夠依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說到底,是你自己造就了自己的人生,糟糕的、成功的都是你自己的傑作;每次掉入逆境,自救永遠是你最首要的選擇;當你有足夠的能力掌握自己命運的時候,你心中最神聖的神其實就是你自己。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6

  開始讀這本書最初的幾個章節是牴觸的,作為一個無神論者,目前也沒有什麼宗教信仰的人,對於這種非要把自己跟自己的對話說成是與神對話,有一點反感,我不相信還有神可以主宰我。

  但很快被這裡面的辯證的思維,勇於探索和麵對生活的真相的勇氣吸引~

  一直跟閨蜜分享這本書的一些點,她很欣賞這本書對於人性解讀和釋放的部分,我看完她就開始看,又把她覺得很棒的一些點發給我看,非常有趣的一次讀書交流。

  這本的思考和觀點是基於很多的知識,包括一些宗教的,道家的,哲學,科學的,加上最為重要的部分是作者將全然投入“生活”的人生經驗和挫折,他用這些身體力行的實踐結合他的認知嘗試解釋人生,人和人之間,人和社會群體,人和宇宙之間的關係的問題。

  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是他引領人去思考,並示範如何思考。

  而作者以非常貼近生活的問題入手,直擊人心,毫不迴避地去面對自我慾望和現實問題的方式讓人覺得有趣,這些問題大部分人都有遇到,但都沒有這勇氣去刨根究底,也無法解答。我們忙碌於生活可能很少有時間去清晰的認識自己和深度思考。作者要不是因為遇到重大的挫折,處於極度的懷疑和痛苦中,依然不會有這麼大塊的時間去總結這些領悟,而這正是這本書的非凡之處。

  他讓一個人開始覺醒,正式地觀察自己,發現自己的存在。聽到自己身體的聲音,觀察到自己的意識,偶爾出現靈性的反思。他形成了一套對待問題的簡單的方法論,也可以稱之為哲學吧。

  剛看這本書我的內心和精神的衝擊是有一些大的,看見了自己,受到一些“驚嚇“但同時也是欣喜的,因為這讓你感覺你當下正”活著“,你覺知你的心靈和身體意識。

  讀完大概一週我才有勇氣寫讀書心得,我想我還是要分享給大家,在這變化莫測的2022,讀這樣一本書發現你自己,有利於遇到任何的問題做出忠於內心的選擇。同時這本書有利於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為你用一套新的邏輯去看關係的真相後,很多事情就很簡單;同時你可能也能更加對你所在的宇宙和所處的群體有共情能力,這樣看待萬物的方式或許可以給你一個更不一樣的視角。

  這本書我的印象中探討了幾個問題:

  01

  關於你的生活

  這本書的第一本就是告訴你你想要什麼就去創造什麼,你需要的就想辦法去滿足,如果你創造不出來說明你還不夠想要。可能當下你想要的是別的東西。這個想要是你生命的需要,靈魂的需要,你不遵從它就會繞很多彎路。你壓抑的,抵抗的,最終都會追著你成為心魔,讓你償還直到圓滿。你的生命續接了你的過往,你的父輩的過往(基因)你來由的任何物質積累的能量和能量之外的不可言語的東西。跟隨生命之河流淌,終會成為你自己,你經驗的任何東西你的意識決定了你當下的選擇,而神是你的一面鏡子,也是一個指引,意識可以決定任何內在外在的東西,因為一切皆由意識判斷和創造,意識一旦產生,將存在宇宙之中,這種能量成為了你,改變了世界。你的生活裡面的貧困和富有,疾病和健康等等你所經驗到的都是你召喚的。我的理解是,你的靈魂是快樂的,傳遞的是我能我可以的心態,那一切皆可達到,你本身就體驗到全能的自我,你的精神和身體都感受到這個訊號。而當你害怕恐懼,你就會召見到可怕的事情。心理暗示是很強大的能力。但我個人覺得大部分人是沒有辦法去控制這部分的,而內心的一切是因為你最開始被動看到和經歷的一切而開始創造的。當然你有較高的思辨和領悟能力可能會讓你看到世界的另外一個角度,而不是被動給你看到一部分,你可選擇性的看到你想的部分或者辯證的去看。比如你小時候被無私的愛過,你永遠都有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黑暗,因為你曾經感受過這美好,你會回憶起這部分,這種美好的體驗讓你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去複製這個體驗。當你經驗到非常恐懼和不安全的經歷後,你會無限制的去防範。

  你的閱歷越多,經歷美好,也看見恐懼,那麼你的思維深度就越高,其實我認為愛和恐懼都是能力,愛可以讓你獲得幸福,恐懼是愛的另外一面,恐懼可以讓你激發更大的勇氣去擁抱愛,從而讓這個愛變得更加的豐富和有重量,但恐懼也可能讓你裹足不前,所以更多的還是戰勝自我,在一念之間的思維轉換。

  可能看到的比較遺憾的現象是,如果命運的底色都是恐懼和不安全和哀傷的時候,應該怎麼去創造這種成功的體驗?我看到一些親人朋友一輩子因為沒有被無私的愛過而終其一生的尋找,經歷各種波折和痛苦,當全世界都不愛我的時候,是不是還可以燃起自己內心對自己的愛,我想這將是絕地反擊的那一個支點。所以我們看到一些人自私的對待一些人和事情,我想我可以更理解他們,如果我變得自私,我也可以理解自己,因為我要活下去才能愛自己。

  談到我愛我自己,這裡的愛有很多層次,但是絕非是以金錢及物質利益去衡量的愛,當你體會到這一點的時候你才真的可以做出對最愛自己的選擇。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外公外婆很愛我,每次好吃的都會給我吃夠了再自己吃,後面看到外婆外公其實也很喜歡吃雞蛋的時候,我每次吃雞蛋的時候會說一個謊,我不愛吃蛋黃,這樣外公就會給外婆吃蛋黃,我由衷的高興。當有一天我面對兒子愛吃牛肉乾,徒步路上他吃完一根牛肉乾看到我手裡這一根想吃的時候,我心甘情願的給了他。這一刻我想這就是輪迴,我無私的給予,並不是照見他的自私,而是給他無私的種子。那一刻我是豐盈的。

  然後發現現實社會,很難構建這樣的關係,尤其在職場和生意場,在生意的世界裡面,很難找到這樣的平衡,有時候我們跟“魔鬼交易“,我們犧牲妥協內心的東西去換了物質,有時候我們都在爭搶,因為很多的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這裡面很難有個界線判斷公平,你會看到不爭搶利益的企業會困死,這樣的結果導致我們不得不以飢餓的心態匱乏的心態或者保護的心態去對待外部。當你遇到一個內心豐盈,講究共贏和公平,互利互惠的客戶或者partners的時候,你的幸福感油然而生。甚至你會最終體會到你也會全然的為他考慮,你的付出將更有深度和心力,因為你不再內耗,不在關係裡內耗,這種感覺太好了。所以我希望我做本分的生意,我儘量勤勉,不拿高於市場中高檔的費率,多去思考自己怎麼做得更好,怎麼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怎麼把能信任的手交給別人這樣才能一起玩耍。但這需要反覆地實踐,很多時候恐懼和防禦的心理還是會油然而生。

  02

  關於愛情

  愛情是個偶然事件,你可能會愛上一個人,那你就去愛,如果你放鬆自我,不再去定義自己,你更能撞見愛。愛其實是擋不住的。真愛是無需索取的,所以並不會造成困擾,當造成困擾的時候你要想你是不是想得到。當你想要得到,愛就變成了佔有。佔有的心讓你變得匱乏,你的匱乏讓你不再配擁有。愛就是這麼玄幻的東西。所以很多人都在問世界上到底有沒有愛情?都渴望要一個靈魂伴侶,實際上大部分人都沒有做好能做靈魂伴侶的準備,大部分人都在索取,都在無盡的哀鳴。-----我覺得可以思考一下你會因為什麼而愛上一個人。這個部分可能會發現你自己的興趣所在或者想成為的人,另外強者才有愛情,弱者只有有依附,所以沒有幾個人真有靈魂伴侶。

  03

  關於性

  性可能是很美好的事情,當你不再羞愧,不再定義,當你不再禁錮自己,當你因為愛......

  食色性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當然大師的境界就不需要面對這個問題了,因為他如此的圓滿,以至於他不像一個人。大師的成功之處在於他知道怎麼做選擇,一直重複做對的選擇。

  04

  關於死亡和天堂

  這個部分我想作者的解答是浪漫主義的,但也確實可以自洽,就像牧師對一個靈魂最後的祝禱,所有人都會上天堂,如果你聽信作者的話也沒有什麼壞處,管他是不是正確。

  關於身體會死亡,靈魂不會死亡,只是換了一具身體。我的理解是靈魂確實不會死亡,但大部分人終其一生只是創造了很多因果,人生雖然死去,但是對於這個社會的影響還在,你激發的殘酷會繼續在這世界發酵,你給予的關愛會繼續在這個宇宙溫暖,你一輩子創造的垃圾會繼續在這世界存在和發揮影響。所以當你知道終將死去,我願意更加溫柔的對待這個世界和他人,儘量傳遞愛,消除惡,終究讓自己的離開變得不再遺憾,就像一縷陽光照過大地。

  05

  關於你和人類和宇宙

  作者嘗試結合佛學和自然科學去解答這個問題,萬物都是一個能量場和每個行為乃至意識發揮振動而已,所以靈魂是彼此不分割的,是連在一起的,萬事萬物是有聯絡的,一切都相互關聯,你無法也不能置身事外,你終將懂得你愛他人亦是愛自己,你憎惡他人,也是在鄙視嫌棄你自己,我覺得這裡面是從科學角度可以去嘗試理解。當然這個很難做到,我們總是沒辦法全然的去犧牲自我,因為我們渴望活著,害怕被剝奪。也許當我們不害怕會貧困,飢寒交迫,被粗暴對待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這樣的對待每一個人。但當所有的人都可以這樣愛他人的時候,可能就消滅了不快樂。這裡讓我矛盾的地方也是有的比如叢林法則,自然進化,優勝劣汰等都是跟這個相左的存在。而當所有邪惡不在,善良是不是還有存在,當所有的恨意不再新增的時候愛意是不是有所依憑?這跟作者的二元論有一定的矛盾,所以可能人間就是對立又統一的太極相互轉化,沒有合一,合一意味著人間的消失。

  我想你大可把這本書看作是一本《愛的教育》,生活經驗之書,哲學之書,靈性修行相關的書籍;

  06

  關於存在

  關於“行在”和“存在”還有一些靈性方面的探索,這個部分是我很喜歡的部分,好奇心是個好東西,他會讓你“存在”。這本書把人分成:身體,精神(意識),靈魂三相一體,當你心神合一的時候,你將是神一樣的存在。你打棒球的時候其實是可以感受一下神在的,我體驗了一下,你完全不要去判斷就會打中球,你一旦用意識去判斷,去看,你就無法打中球。如果你的靈魂和身體相左的時候你不會太開心,冥想和把意識收回到自身上去有利於你身心一體,有利於健康。

  我們生下來的時候就是圓滿的,我們心無雜念,回憶小時候種種天真美好,大部分人曾經體驗到全能的自戀,而經歷世事,就像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的磨盒,你看見,感知,習得,形成意識,你去探索,遇到各種新的事情,你去勇於嘗試,不斷打破自我,當看破所有的“法相”終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世界回到最開始那樣純潔,你像出生一樣死亡,你就像一個夢,想要怎麼做這個夢,任由你安排,但是一個隨機的起點,且你必須出發,不斷的經歷驗證,創造你的真實身份,找到你的靈魂和精神的家園。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再次走在陽光下,看著明媚的春光,感受迎面的微風,一朵花的美麗,世界很清晰,很愉悅,也很輕盈,你由衷的愛著這個世界。大概可以感受“拈花微笑”的一點點意境。

  你看到花心生喜悅,僅此而已。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7

  讀《與神對話》第一卷,時不時有想要拍案叫絕的衝動;

  讀《與神對話》第二卷,有好幾次看著看著感覺渾身血脈豁然通暢,身體變得很輕很輕,說不出來的舒服,以至於忍不住閉起雙眼,細細體味這種美妙的感覺;

  讀《與神對話》第三卷,覺得人類真的很渺小很渺小,感覺自己是站在宇宙間的某個星球上看著地球上發生的一切,所有的事情是那麼的透徹,這個星球根本就沒有什麼秘密,也沒有什麼是讓人不理解的!就好像人類在看著螞蟻們的生活一樣!看到結尾的時候,有一種很穩定,很祥和,很感動的情緒充滿了整個身體,這種感覺真得很棒!

  最後看了《與神回家》!對人的生死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這真的是一個全新的視角!尼爾。唐納德。沃爾什怎麼就有這樣的智慧呢?我只能相信他真得是在“與神對話”了,哈哈!

  就像書裡一直在說的,這套書不是無緣無故來到我的手上的,他是響應我的要求,被我吸引而來!

  寫這段話的時候,爸媽在遙遠的外婆家,因為外公危在旦夕!

  現在想想,自己有一段特別想看書,就覺得沒看書很難受!有一次我還在QQ簽名上寫了:很久沒看書了,很想看書!為這個還被同學挪揄了!但是現在回想那段時間剛好是聞知表姐夫病重的時候!表姐夫是家裡的頂樑柱,一家5口,就靠他和表姐打工賺錢養,兩個兒子都在讀大學,需要很多錢,表姐夫有點手藝,一年下來也還不錯,養養家也就這樣維持著!可能是表姐夫太節約了,一年到頭吃了太多醃製的東西(我猜測的),不幸就得了尿毒症!當表姐夫得知病情的時候,他沒有采取任何的醫療,他說:家裡好不容易好點了,不能因為要給我治病就又把大家拖累了!所以他一直堅持著不醫治!當姑姑把事情告訴我爸的時候,表姐夫已經病入膏肓了!

  爸爸把這件事告訴我的時候,我無言!

  表姐夫才40出頭呀!姑父也剛去世不久。姑父的死又純屬意外,他是爬上屋頂蓋瓦片的時候摔下來猝死的!

  人的生命怎麼就這麼脆弱呢!從2005年我回國,5年的時間就有5位親人相續離我而去!

  大概就是這個時候我很想看書,在網上一搜,就看到《與神對話》了,於是就嘗試著買了一本,結果一看之下驚為天書!立馬追買了整套書!

  這真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裡面牽涉了科學,宗教,社會,政治,環保,早教,教育,物理,哲學,生死,親子關係,兩性關係....任何你想到的和你沒想到了裡面都有了!強烈推薦朋友們買來看!

  作為一名早教工作者,本人非常認同書裡關於早教的那段闡述,等我有時間的時候我摘錄一部分供大家欣賞!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8

  為什麼我沒有很多錢?為什麼我還沒有成功?我常常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書對對於問題的解答讓我很好奇,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我的問題的答案。並沒有真正的答案,書中只是分析。錢和成功只是我們靈魂在想,但是精神和身體並沒有這樣想和做,人的有3層意識。思想,語言,行動。

  要達成目標最終是要語言和行動來實現。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要不斷的調整修正自己的語言和行動往目標的方向前進。在實現的過程中,靈魂,精神,身體要完全統一,要一心一意的,不能三心二意。當你想要錢,或者成功的時候,其實你已經證明或者心底告訴自己,自己是缺乏的錢和成功。我應該放棄想要的念頭。越是想的東西越是得不到。只有拋開要的想法,一切得來全不費工夫。像中國的一句話,無為才能有為。應該處於一種平靜的,放鬆的,開朗的心情下努力。相信自己一定是成功的,有錢的。給予思想是肯定的。相信自己,相信奇蹟,奇蹟就會發生,在不知不覺之中。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9

  用了大約一週時間看了尼爾。唐納德。沃爾什的《與神對話》。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感覺沒太有意思,後來想想,既然很多人推薦,必然有它的可取之處,所以就繼續了下去。看到後來感覺本書說的很多觀點可能真的是對的,但是卻與我們日常的很多原則相違背。

  或者更準確的說是我們日常的很多思維模式和原始思維其實是錯誤的,所以這種錯誤的思維創造出了錯誤的結果,所以很多人就生活在這種錯位的結果裡,感覺生活非常的不幸和痛苦。

  本書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人有了思維,進而有了話語,然後有了行動,也就有了結果,然後就有了經驗,進而又有了思維,話語,行動…………,如此迴圈下去。所以想要有快樂幸福的生活的話,就要先有這種思維,然後才會真的有這種快樂幸福的生活,如此良性迴圈先去。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10

  生活的意義不是發現,而是創造。

  我們帶著使命來到地球,透過創造來顯現自己的真實身份。所有的境遇都讓我們忘記真我,唯有內心靈魂的孤獨冥冥中引領我們尋找回家的路。

  活著就是要回憶起自我的本性。創造者即是造物主。我們每個人都是造物主,每天的生活就是我們自己創造的。你選擇怎樣的生活,生活就會是怎樣的。沒有別人,只有自己的選擇。如何知道選擇是正確的?只要讓你內心感到真正的愉悅和平和,那就是對的選擇。

  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只有當下。此時此刻,內心感受是真實的存在。

  寫吧,寫吧,流暢的表達也是源於宇宙的通道。靜下心來,感受內心的聲音。也許我還沒有準備好,否則我會靈感湧出,無法停止。但是我有預感,一切正在臨近。那個開悟的時刻,可以坦然接納一切的靜定。

  要去創造,不枉此生。5月,去完成一部小說。不管怎樣,要開始寫。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11

  首先很感謝公司裡的一位溝通師,他自我買了100本《與神對話》這本書,來贈送給大家,期望對咱們有幫忙。

  很感恩他的分享。我也是很榮幸或者說很有機緣拿到了這本書。我開始並沒有想去看,而是我和公司其他2位同事一齊郵寄給需要的兄弟姐妹。我邊整理書邊想,自我都沒看,別人說好,但不必須對每個人都好,我能否看的進去?能否明白裡面的資料?以便於我和郵寄給她們書的兄弟姐妹來分享體驗(我不能自我都沒看,就說此書好,而這樣郵寄給她們,好像自我有些不付職責,或者拿著這位溝通師的這份禮物而自我把它當作普通的一本資料郵寄就結束,自我開始不放過自我了--我的習慣模式)。就抱著這樣的心態(為了解資料、為完成託付的任務)而去讀。開始就是為了瞭解資料概括而翻閱。有時會感覺這本書,說的那麼神奇,那麼玄乎,畢竟是神,我是普通人,做不到她說的這樣,也一下換但是來她的思維,當慢慢讓自我靜下來,不帶批判,放空自我跟著書的資料去走,自我心靜下來了,很能讀的進去了,不在是書裡一個觀點,習慣的思維模式給一個反觀點來批判了。就這樣在公交車上、下班後空間都想找個時刻來讀。當我讀完後,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受,和自我的過往思維有很多的不一樣(能夠說是給自我的思維模式一個很大的衝擊),讓自我有了一個更廣闊的思考問題的方向。但在感受內心,沒有很大的喜悅,問自我內心怎樣了?

  影象浮現出來,是我看書過程的一個疑惑,自我還沒有去整理。或者說自我有一份情緒被觸動而沒有去安撫。而書中有一個闡述大概是:你今生來到世間,你已經擁有了很多的知識和智慧,只要去憶起你的真實身份,為此去選取,去做,去體驗,向真實的身份目標靠近讀到此時,我問自我,我的真實身份的目標是什麼?我此刻做的是靠近我的真實身份的目標嗎?此時浮現出我溝透過程中問過自我的問題:我今生來的目的是什麼?---報恩,傳遞光與愛。如果說這是我今生的真實身份或者說今生要體驗的或者說是任務,我首先感受到的是為前一部分,而懺悔。我沒有去做這一部分,而且是此刻遠離自我要報恩的物件-父親,為自我的行為懺悔;對於傳遞光與愛,這部分我首先感謝自我開始敞開心去體驗被愛了,(家裡人那麼多人的那麼多年的關愛,我以前則是視而不見還認為自我不被愛,)此刻感受到了他們的愛,同時也在經歷體驗什麼是愛?這個很多人很久就爭論的話題。走在這個過程中,自我還沒學習並領悟愛,則沒法去給予別人愛,因此自我還有很多路程要走(當寫到此時,我的心很沉重,很痛,感受到了自我對父親的內疚,沒有做到做女兒的職責而自責)。同時也感謝這本書,讓我瞭解了我此刻的狀態和要做到事情。

  感謝這位溝通師這麼有愛心的分享這本書!感謝這本書給我啟示!感謝自我的覺知!感謝這一切的安排!感謝!感謝!再感謝!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12

  這麼好的書讀過的人居然這麼少。

  最近唯一在讀的就只有這本《與神對話》,有人吐槽過李繼宏(《追風箏的人》中文版譯者)的譯本,但這本書的翻譯我倒是覺得讀來十分流暢。

  並且書中“遇上非我方知真我”的觀點今天終於被自己成功地運用到了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值得為此做一些摘錄和思考。

  書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人都是有慾望的,但千萬不要讓慾望變成癮——自己在放飛了一段時間的飲食之後,漸漸的對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隱隱地產生了癮(國外有知名的健身博主為了激勵別人挑戰自我決定先吃肥再瘦,結果差點沒瘦回來——畢竟天天甜口油炸的高熱量品,正常人都會上癮的)加之自己看比賽又有邊看邊吃的惡習,今天險些又在河邊走的時候溼了鞋。

  但這次我讓自己回想了一下上學期一次次失控時候的我的模樣——下課之後不學習,直奔麵包店/零食店,買上一打垃圾,抱著邊吃邊看永恆三部曲/叫上高熱量的精製碳水外賣,邊看比賽邊吃——渾渾噩噩的消磨掉時間,逃避該面對的學習任務。

  然而當那短暫的幾小時過去之後,我就會陷入深深的自責和沮喪之中——虛度年華的悔恨,自我放縱的傷痛,以及肚滿腸肥的油膩男子——統統都是我不喜歡的樣子。

  當我看見自己筆記本夾雜著的花花綠綠的標籤時,我意識到要讓自己去感知,到底怎樣,才是我想要成為,以及真正喜愛的自我——不是那個虛度光陰逃避苦痛的我,而是那個可以為了目標可以無視苦痛的我——所以最終今天我沒有打遊戲,沒有吃垃圾食品,相反的,可以坦然地在這裡碼著字,跟讀者交流,交上今天的答卷。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13

  今年我定的一本書名叫《與神對話》,據說這本書曾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達兩年半之久。

  這本書是寫給青少年看的,但我看後覺得無論什麼年紀都能看,都能給我們以啟發。因為這本書裡講的各種人生問題,大多數我們都碰到過。因此,這本書實際上講的就是人生哲學,包括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戀愛交友、工作理想等等。

  實際上這類書很多,但這一本寫的更加吸引人。正如艾拉妮絲所說:“我想要徹底弄明白人生的真正意義是不是我一直以為的這些:去提升自己、表達自己、接納自己、愛我自己,並且盡力去鼓勵別人也這麼做”。所以我在這裡也想向我周圍的人、向我們公司裡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強力推薦這本書。

  認真的、好好的去讀一讀這本書吧,如果你真正讀進去了,那麼對你今後的人生之路肯定會有很大幫助的。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14

  《與神對話》這本書我其實沒有看多少頁,但是卻有著深深的共鳴,有種找到同路人的.感覺。這本書的作者曾經輝煌過,也經歷過破產,甚至流落街頭;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卻神奇地與神對話,得到了神的引導。之後他將與神對話的內容寫成此書後,又再次給他帶來了人生的輝煌,該書在短短的時間內成為暢銷書,並獲得了巨大的反響。作者傳奇的人生,東山再起,相信作者一定對生命、對信仰、對許多許多事物都有了不同的看法和感慨。

  我沒有看多少頁,但是就是有這樣的一些書,讓你剛剛翻開幾頁,就產生了巨大的共鳴,而反而讓你不想繼續看下去,因為你同樣或類似地經歷著書中的經歷,深深地感到一種莫名的認同感;但此時,自己則更加堅定地在自己的小宇宙裡,繼續著自己的歷程!

  這本書中的神,是超越現實中的宗教的界限,這個神,就是無處不在地,沒有披著任何宗教外衣的,沒有具體或真實的形態的神。神無處不在並無時不刻地在看著你,神和你的對話,其實是透過許多方面表現出來,可以是經歷,可以是突然發自心底的靈感,甚至可能是其他人的話語,更甚至可能是一些事物。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說話很虛無縹緲,有人根本不相信這樣的,就像書中的神所說的,人們更傾向於用自己的眼光和固有的思維去分析,即便他們已經接收到來自神的資訊,也會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和思維去判斷,最後結論就是神的資訊的錯誤的,並且身體力行地去證明。

  然而,神的偉大就在於他無處不在,並且公平地、不計回報地、無私地愛著他守護的人,不斷地給予各種資訊與指引;但人們卻不能夠向神開啟心扉,似乎對這種真誠真實的交流感到害怕,以一種自保保守的態度來對待神,同樣地,一葉障目,他們失去的,卻是最偉大的指引。神的偉大與人的渺小和自私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同時,人卻不斷地祈禱,不斷地向這個他們想象中的神去禱告,去祈求得到幫助,得到眷顧;所以,神認為,人們為什麼禱告,是因為得不到,是因為缺乏,而禱告是沒有用的,當神傳達資訊給予幫助的時候,人們卻憑藉自己的判斷將這種資訊拒之千里。然後開始在因為得不到而禱告,再拒絕再禱告的惡性迴圈中做出最後的判斷神是不公平的或神是不存在的,或開始懷著不甘心而抱怨神。

  神對於人類的自私與保守,總是以一種寬容和仁慈的態度;但是人類如果不能擺脫內心的障礙,是永遠也無法與神真正的溝通。這個神,並不是披著宗教外衣、或者有著任何具象的神,是一個偉大的精神力量。我堅信神的偉大,更加堅信神是無處不在地關注著、指引著我,只有把自己完全交給神,毫無保留地開啟心扉,毫不懷疑地接受神的指引,這樣才是真正的領受;神對人類是公平地,也是大愛的,當你接受神的指引夢想成真的時候,神也希望你能夠用大愛去回報這個世界,回報其他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真正領受到神的引領,沒有夢想成真的人,神是如此的偉大,對他所有的子女,也就是人類是如此無私的愛著。當直接給予指引這條道路被人類拒絕,神則開始用其他的途經繼續指引甚至幫助他。

  所以,不要抱怨生活的不公平,不要抱怨機遇不濟,真正決定這一切的,其實是人的內心,是人的思想。是敞開心扉去領受,然後用大愛去回報;還是固守著自己的思維與自保的觀念,狹隘的生活著,這些都是源自人的內心所做出的選擇。神是如此的偉大,給予人類充分的自由去選擇,並且透過各種各樣的途經無時不刻地關注、指引、守護、幫助著人!

  最後,用一句非常中國的古話,來結束本文,還是那句性格決定命運,氣度影響格局,性格決定了內心的選擇,而氣度則決定了怎樣的心去領受神的指引,又要用多大的大愛,去回報這個世界。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15

  看完這本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作者對人類集體大事件的探討,而是作者從《與神對話1》一直到現在都強調的與神展開真實的對話,我的理解即是每個人與自己展開真實的對話,不逃避,不敷衍。引導對話的線索是: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是源於愛或者怕。

  年終考核是職場人每年的必修課。拿著這個城市的中低收入,過著自以為是的穩定生活,我曾以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然而,現實又一次讓我警醒。

  工作不難,我努力做到了優秀,這個優秀既可以用數量也可以用質量,以及同事們的投票來衡量。偏偏我遇到了電視劇裡才會遇到的“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人”

  如果不是曾經得到前任領導的賞識,我會以為問題出在自己的身上。還有個不爭的事實是,“這樣的人”屢次在同事們投票中敗下來。沒有人是傻子。政治學中有個經典定律,投票不一定能選出最優秀的人,但是一定不會選出最糟糕的人。

  寫了這麼多關於考核的內容,可見我很在乎。在乎考核,在乎升職。這一切根源於怕,而不是愛。我愛的是財務自由,我愛的是靠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實現的財務自由,然而這個目標是不可能靠這份工作實現。那麼只能是怕了。怕什麼呢?怕丟臉。在這個按資排輩的地方,明明自己付出了勞動成果,而且被客觀指標認可是優秀的,卻被“這樣的人”詆譭。

  “任何沒有愛的東西,都不是通往神的最快捷路徑。”因此在怕的情緒裡,我無法釋懷,也無助於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認清自己,最終想要得到什麼,也就是尋求所愛。“生活的目標是認識和重新創造你的身份。”四十不惑,雖然還沒到這個年紀,但是在過去一年我越發深切感受到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適合幹什麼,不適合幹什麼,沒有前幾年那麼迷茫了。

  我以前不太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性格,“單純”“內秀”“你是這批女生中智商最高的,也是最善良的”“低調”“優秀”“認真”“好人”……這些都是別人貼的標籤。我更想要客觀地認識自己,而這是要有一些人生閱歷的。碰上一些人,遭遇一些事,才真正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就像別人老是說我好人,我反思自己其實很懦弱,怕得罪別人,怕毀掉別人心中的好人形象。

  坐在年終聚餐的椅子上,我前所未有地清楚自己的想法,我不想要待在這裡。我秉持契約精神,勤奮工作,努力和周圍的人和諧相處,但是如果不吃這頓飯就導致不和諧,那麼一定不是我的問題。我不想說言不由衷的話,不想在這裡聞二手菸,更不想和“這樣的人”應酬,總之不想待在這裡浪費時間。

  越是清晰地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渴望什麼,越是要放棄另一些慾望。我不可能擁有所有想要的東西。那些遇到的挫折或者障礙,讓我更加看清楚自己在實現自我路上的位置。

  我曾經渴望外界的獎勵。現在我清楚地知道成長都是內在的,是自我積累、自我發現,和別人是什麼、在做什麼毫不相干。外部會有正面反饋,會遲到,但是永不會缺席。

  我能感受到自己文字傳達出來的內心的不平靜,而這也正好說明了我還在尋找自我、實現自我的路上。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16

  這是一部偉大的著作,因為它的內容來自於神。

  整本書從頭到尾無不散發著神性的光芒。

  一部偉大的著作,總是能寫出世人想說的話。讀後會令人覺得似曾相識;沃爾什問神的問題,是代替大家一起問的;神的回答,解釋的也是普遍的問題,而不僅僅是沃爾什自己的。也許很多人都想問神一些問題,但沒有機會;神無時不刻給人們以啟示,但多數人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如果想從理性的角度而非純粹信仰的角度探討一些問題,那麼這本書非常好!不要以為神的道理只存在於信仰之中,神的道理也同樣存在於理性之中。否則,神創造理性幹什麼?神賦予人自由幹什麼?

  值得被尊崇的是先知、是智者、是先行者,基督如是、佛陀如是、老子亦如是。

  人類最美好的感受是什麼?最高階的思維是什麼?最清晰的話語是什麼?

  人們應該怎樣生活?怎樣看待這靈性的世界?應該怎樣審視自己的靈魂?

  與神對話,每個靈魂都可以,只要願意,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神聖的。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17

  這是一部作者自稱與神對話的叢書,上海書店出版社從美國引進出版,2009年到2011年三年內出齊全套三冊,加印了許多次,這在這十幾年來都不夠振興的書業中,這是很好的業績了,算得上是暢銷書了。

  這本與神對話的書,在書的封底眾多報業媒體的推薦中,卻絕口不提它的神學面貌,只把它講成是心靈雞湯似的東西,譯者李繼宏也是將它解釋成有宗教的色彩,卻不屬於任何宗教,至於它是什麼,只籠統地說是整合了東西方眾多宗教和哲學流派的智慧。而以我翻來覆去地多次閱讀所形成的認識,它含有宗教和哲學智慧,但也可能是神學書。然而你可以不同意它的神學觀點,但仍可折服於它所含有的人生智慧。所以,它是不是神學書無關緊要,關鍵看它的智慧對您的啟發和引悟。

  對於我來說,可說是在恰當的時候遇到了恰當的它。我讀它,無比地震動,一遍一遍地讀,如飢似渴地讀。我無比親切地讀它,將它放在我的枕邊,甚至有的時候,半夜醒來還要摸一下枕邊的它才再安然睡去。它開啟我的從未啟封過的靈魂世界,安慰我的逃逸的魂魄心神。總之,它極大地幫助了我,甚至是拯救了我,它在我的心中種下了種子,讓我的靈魂迴歸力量。

  所以,意識到靈魂,意識到神,是我們發現自己、過好一生的門徑。

  這就要說到神了。神,是什麼?難以表述。也許它是有意識的靈界生命,也許它是有無窮之力的、有目的的大自然,也許它僅僅是我們自己心中對於人類的最美好願望和期許。但不管是哪一種,它都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力量,它是有意義的。也許我們一下子不能弄明白它,但它卻能引導我們走出最好的一生。

  我的重大感悟之一是:聽到神。

  在我們許許多多的願望中,常常有許多願望是互相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的的,我們心裡的許多聲音在發聲,常常讓我們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我們常常分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才好,糊里糊塗地生活,無可奈何地生活,到底要怎麼做才讓我們最服帖、最幸福?

  書中的神告訴我們:我的資訊永遠是你最高階的思維、最清晰的話語、最美好的感受。別的則來自其他的根源。

  最高階的思維永遠是包含了歡樂的思維。最清晰的話語永遠是包含了真實的話語。最美好的感受是你稱之為愛的感受。

  歡樂、真實、愛。

  這就是神的啟示。

  無比地珍貴。

  把握了這三樣,就把握住了開啟幸福之門的鑰匙。

  所謂的人生真諦,不就是這些嗎?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18

  最近看一本書,《與神對話》,這是一本心理學方面或者說是與自己相處的書,不像書名體現的是一本宗教方面的書,其中裡面有很多精彩的篇章,雖然還理解不透,但是值得分享,假以時日可以再寫一寫。

  “精神也許無法真誠地認同身體的行動能帶來你選擇的東西,但它非常清楚地知道,神將會透過你把好東西帶給其他人。

  如果你選擇的是快樂。去促使別人快樂。

  如果你選擇的是發財,去促使別人發財。

  如果你選擇的是在你生活中擁有更多的愛,去促使別人在他們的生活中擁有更多的愛。

  真誠的這麼做—不是因為你追求個人的好處,而是你真的希望別人擁有這些東西—然後所有這些你送出去的東西都會來到你身邊。你把某樣東西送出去的行動促使你經驗到你擁有它。因為你無法將某樣你現在並不擁有的東西送給別人,於是你的精神得出了新的結論,對你產生了新的思維—具體來說,就是你肯定擁有這樣東西,否則你不可能把它給出去。

  然後這個新思維變成你的經驗。你開始處於那種狀態之中。一旦你開始處於某種狀態,你就啟動了宇宙間最強大的創造機器-你那神聖的自我。你處在什麼狀態,就會創造什麼東西。這個過程完整之後,你將會在你的生活中創造出越來越多那種東西。它將會在你的物質經驗中出現”。

  大多數人認為,如果他們“擁有”某樣東西(更多的時間、金錢、愛情等等),他們就終於能夠採取“行動”去做某件事(寫書、培養愛好、度假、買房子、談戀愛等等),這將會使他處於某種存在“狀態”(快樂、安寧、滿意或者充滿愛)。這就是擁有-行動-狀態模式。

  實際上,他們弄反了“狀態-行動-擁有”正規化。宇宙的真相與你想象的不同:擁有某樣東西並不會產生某種存在狀態,事實正好相反。

  首先你必須處於那種叫“快樂”(或者“領悟”、“明智”、“同情”等等)的狀態,從這種存在境界出發,你才能採取“行動”去做各種事情-你很快會發現,你所做的事情最終給你帶來了你想要“擁有”的東西。

  啟動這種創造性過程的方法是,看看你想“擁有”什麼,問自己,一旦“擁有”那樣東西之後,你會處於什麼“狀態”,然後直接進入那種狀態。”

  以上摘自原文,一字一字敲出來的。有沒有和你以前認知相左的地方。一直以來,我認為自己也是一個如果我怎麼怎麼樣了,我才會如何如何去做的思維模式。很多事情並不能如我所願。

  工作中接觸過一名領導,一次聊天的時候談到他的成長經歷。他在學校當一名普通老師時,校長在臺上講話,他就會想如果我是校長,今天的講話會怎麼講。當他不是一名普通老師時,在教育局長到學校講話的時候,他會假設,如果我今天是這個教育局長,會怎麼講話。後來,當他到機關的時候,就會想如果他是縣委書記,這個講話會怎麼講,會怎麼處理這個問題。多年以後看到這本書,回想這位領導的話,不就是踐行那種“狀態—行動—擁有”的成功模式嗎?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分析貨幣-商品-貨幣的G-W-G的過程時說過,為了賣而買和為了買而賣是不一樣的邏輯。前者是資本家的套路,後者是普通勞動者的套路。賺錢的人是先把錢投出去,換成某種非錢形態,比如商品,購買勞動力,透過再次出售再換回錢來。起點和重點都是錢。普通人的邏輯更多的是,我要努力工作賺到更多的錢,去買更好的東西,錢作為一箇中間通道,連線兩端非錢的東西,一直手上就留不下錢。

  你是否認同要想得到什麼東西,你先把這個東西給出去的觀點以及“狀態-行動-擁有”這種行為模式,或者你自己和身邊人有這種體驗或經歷嗎?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19

  感受是靈魂的語言。

  如果你想知道你對某些事物的真實看法,那麼你應該看看你對它有什麼樣的感受。

  人有時候很難發現自己的各種感受,而且經常出現的情況是,要承認這些感受的難度更大。然而,隱藏在你最深的感受中的,卻是你最高的真實。

  假如你曾經聆聽你的感受,你的經驗,你的世界肯定不是現在這副樣子。不聆聽感受和經驗造成的後果是,你不斷地重複地體驗到它,一次又一次。

  最美好的感受是你稱之為愛的感受。

  你的思維擁有創造力,你的語言擁有生產力。

  你的生活方式完全是由你自己選擇的。

  你對自己的意願,即是神對你的意願。

  你生活在幻覺之中,從而感受到了恐懼。

  (你生活在幻覺之中,從而對身邊值得珍惜的美好視而不見。)

  (在這個世界上,什麼東西是有必要害怕的呢?你到底在害怕什麼?你的害怕是出於自己無端的想象還是因為將人云亦云的論調視作了真理?此刻你有生命危險嗎?明天你即將病死、餓死、凍死、或者被什麼東西襲擊而死?再或者,後天你將被所有的人鄙視、遠離?何時你才能停止無端的幻想和非理性的恐懼?好好地做你自己,愛你自己,當你知道了真正的自己是誰,此生要做什麼,你將無所畏懼。)

  人類所有的想法和行為,不是出於愛,便是由於怕。人類的動機只有這兩種,他一切觀念無非是這兩者的派生物。愛與怕,是掩藏在思維背後的思維,是原始的能量,是主導的力量,是發動機。

  你以為你非常卑微,這種觀念是從哪裡來的?它來自那些你最為重視的人,也就是你母親和父親。你自幼習慣了接受來自他們的資訊,對你來說那便是神的資訊。因為說出那些話的人,在你的宇宙裡無疑便是神。

  正是你的父母讓你認識到愛是有條件的——你曾經許多次領教到他們的條件。因此,你已經忘記被無條件愛著是什麼感覺。

  (此刻,你是否正無條件地愛著你自己?你是否會因為自己的一些失誤、過錯、缺失而不接納自己,不喜歡自己?你是否會因為受到他人有條件愛的暗示,而開始看輕自己,認為自己只有怎樣怎樣才配得到愛?你是否因為他人對你的拒絕而開始不接納自己,不喜愛自己?你為什麼不可以無條件地愛自己、接納自己?無論你有什麼樣的缺失、曾做過多麼傻的傻事、犯過怎樣的錯誤,這些又都怎樣了?你不是完美的神,你是人。你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你,一個人,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上的經歷,這些經歷都是用來幫助你成長的,如果你真能藉此成長,你將越來越像你真正想成為的那個自己。你喜歡的那個自己是什麼樣的?真正的你是什麼樣的?)

  你不僅看到自己接受的愛是有條件的,而且你發現自己給出的愛也是有條件的。你知道這樣的愛其實不是真正的愛。

  你本人關於愛的思維是錯誤的,卻怪自己從不曾純粹地經驗到它。

  (只有當你學會了無條件的自愛,你才可能真正地去愛他人。在這之前你所謂的對他人的愛——如果你對自己足夠誠實的話——其目的僅僅是獲得別人對你的認可。當你覺得自己不可愛,當你不夠愛自己時,你如此渴望得到的是來自他/她人的愛。這時你所謂的愛他/她人,目的就是換取他/她人對你的愛,你實際上只是一個勁地渴望被愛,期待透過別人對你的愛來確認你是一個值得愛的、有價值的人。你渴望從別人那裡得到這些確認,因為你從來都沒有真正認可過你自己,你從來都沒有自己確認過自己的價值,由於種種原因你無法肯定自己的價值。你向來都是如此可憐——只有透過他/她人對你的肯定才能認可你自己。這些是否都是你早期經歷中父母有條件的愛的後遺症?

  還有另一種愛,你以所謂愛的名義將某個人牢牢地抓住,美其名曰自己是如此深刻地愛著。可實際情況是,你只是依賴他/她而已,你抓住他/她不放手是因為你覺得你的生活不能沒有他/她。但是,這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怕。你牢牢抓住真是出於對自己的人生、對生活的熱愛?誠實一點,你的依戀是出於怕,你是否問過自己為什麼害怕失去?你怕的是什麼?你害怕放手的到底又是什麼?是某人所給予的物質保障,還是他/她的關懷照顧?沒有那個人你為什麼不能自己照顧好自己?你為何不能堅強獨立地面對你自己的生活?你為什麼一定要依附於另一個人才能活下去?所以,你那不叫愛,那是你的怕,是你的恐懼在叫喊。你害怕獨自面對生活。你並不熱愛那份真正屬於你的生活,你在逃避作為一個人獨立的人的責任。

  你為什麼不可以首先好好地愛護你自己?為何不接納自己?為何要自輕自賤?你要明白他人對你待你的方式、態度其實都是你暗示他們要那樣做的。因為,當你珍視自己、關愛自己時,你正是在用自己的言行態度告訴他們——我很珍貴,你也應當愛惜我。)

  怕是收縮、封閉、攫取、跑開、隱藏、獨吞、傷害的能量。

  愛是擴張、開放、贈送、停留、敞開、分享、治療的能量。

  怕粘住和抓緊我們擁有的一切,愛送走我們擁有的一切。

  怕糾纏、愛鬆手;怕激怒、愛撫慰;怕攻擊、愛改變。

  我們究竟在這裡幹什麼呢?——為了記住並且重新創造真正的你。

  你在世間這個過程的全部意義就在於,去發現你自己,去創造你的自我,從而成為真正的你——成為你真心想成為的你。

  (當利己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之前,你所謂的利他只是一種掩藏得很好的利己。自我實現,是我們存活於世上一切目的背後最本質的,也是最終極的目的。)

  生活不是發現的過程,而是創造的過程。你並不是在發現自我,而是在創造新的自我。因此,別試圖解答你是什麼人,要試圖確定你想成為什麼人。

  創造出新的你自己,這樣你就能證明你的生活是有意義的,是有目的的。

  認識到你自己是造物主,你必須去創造,也只有在你去創造的時候,你才能經驗到你自己是造物主。

  正是在選擇成為部分之神的行動中,你才能經驗到你自己絕對的選擇權。

  《與神對話》是由八月份的福委員張曉春老師推薦的一本書。該書於1995年在美國出版。幾乎每個看過這本書的讀者都會感到極其震撼,並推薦給身邊的人。《與神對話》在1996年聖誕節前登上了美國最權威的《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是二戰後最暢銷的圖書之一。

  作者尼爾·唐納德。沃爾什,他曾是電臺主播、報紙記者和主編,並創辦了屬於自己的公關和市場營銷公司。正當事業蒸蒸日上,突然的車禍和失敗的婚姻使他跌到了人生的谷底,過著餐風宿露、以撿易拉罐維生的日子。《與神對話》的成功讓尼爾走出了生活的困境,如今他在美國以傳播書中蘊含的真理為業。

  這本書涉及了我們曾經問過的大部分問題:關於生活和愛,目的和功能,人和人的關係,善和惡,原諒和超度,通往天堂和地獄的道路……各種事情。它直接探討了性、能量、金錢、子女、婚姻、健康……戰爭和和平,給予和索取,快樂和痛苦。它關注了具體與抽象,真理和非真理。

  可以說,這本書是“上帝對事物的最新論語”。對所有那些真正尋求答案和真正關注問題的人,對所有那些用心靈的赤誠、靈魂的渴望、思想的開放開始尋求真理的人,它是一個奇妙的禮物。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20

  學會傾聽學會感受學會堅強學會看清自己的路!

  在街上流浪的人是很難交到朋友的,但是一旦結交就很難失去!

  當主人公落魄到流浪街頭,無家可歸的時候,在一個流浪者聚集地,那裡的管理人員說,在這裡住每週要25美金租金,如果你找不到工作或者沒錢的話,只要你每週可以在垃圾堆裡撿到1麻袋的易拉罐罐子就可以換取這一週的住宿費,也許情況好了還能喝點免費的酒,可主人公很自信對管理員說,我不喝酒謝謝,於是紳士的走開了,管理員在後面喊道,你以後會喝的。

  在路上碰見了一個乞丐,這個氣概就是說以上評論流浪者朋友的那個人,拿出了就給主人公喝,可主人公卻拒絕了,而且說對不起我不喝酒,那個乞丐很奇怪就說,嗨你不太正常麼?於是帶主人公去自己的小帳篷前邀請主人公吃東西,主人公問這是什麼?乞丐說這是每週我們從週一到週末撿來的時候,很可口!可是主人公拒絕了說。我不會吃的!但是那兩個乞丐對主人公說,你以後一定會吃的!

  第二天主人公連續幾天沒吃飯,在嚴重飢餓和找不到工作的的驅使下~他決定做撿垃圾的工作,在一處垃圾堆裡撿垃圾的時候看到一盒別人剩下的食物,他實在太餓就管不了那麼多拿起來就吃,正在這時候身邊出現了一個乾淨體面的男孩子眼巴巴的看著他,而且旁邊那小孩子的母親也在旁邊用同情的眼光看著主人公ing,主人公頓時感到羞愧,並且表現出尷尬!然後一邊哽噎的咀嚼著那撿來的食物並且兩眼含著淚水吞嚥著這自己之前絕對肯定不會品嚐的時候,(經歷可以改變一切人格和性格,當掉到最低層的時候你都不會相信這是你自己,人真的很奇怪,在沒經歷痛苦的時候都很自信,認為一切壞的都不會淪落在自己身上,可是上帝就是那麼公平,當揀選你的時候就是要你經歷最低層的最淒涼的體驗,來費去你以往驕傲的心,和貪婪的索取欲,從而利用這些從新塑造一個新的你!疾病會是你的麼?貧窮會是你的明天麼?失敗也許就是馬上要經歷的事情~可是我們從來在這之前不給自己打一針預防針!)

  在那天晚上主人工經歷了最後一次尷尬在超市裡想用它最後的尊嚴去為自己買點週末食物慶祝的時候缺乏結賬的時候拿不出錢來,卻讓身後的一位年邁的老太太幫助接的帳,於是自己十分尷尬拿著食物說了聲謝謝就衝忙的離開了超市,一個人坐在公園裡的角落裡品味著那簡單的晚餐獨自度過著孤獨週末,看到公園裡很多快樂的人在那裡玩鬧~自己卻在角落子忍飢挨餓過著乞丐的生活的時候,看著那裡燈火通明,看著那裡閤家歡樂,再看看自己躲在角落裡,飢寒交迫獨自忍受孤獨黑暗和寒冷!於是他對自己說,我不會讓自己老死在這個公園裡。

  上帝真的很奇妙,對擁有信心的人永遠不會放棄,第二天主人公莫名其妙的看到一份報紙的招聘,一份播音員工作,他很高興於是面試成功,同時也奠定這他人生的一個新的開始。(人要有信心,人也同時要學會忍耐,因為只有在不斷的忍耐中,才能堅定你自己的信心不會被那些突如其來的不行而打垮,上帝喜歡堅強的人同時也會祝福這些勇敢堅韌,挺到最後的人。我們要做的就只是耐心的等候,不要急不要不安,要平靜的等候)

  學會與上帝交流,學會發自內心的禱告,學會信任和服從,絕不懷疑!你的路在那裡?問問上帝他會告訴你。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21

  最近在看李繼宏翻譯的《與神對話》,充滿了哲辯思維,看得似懂非懂,到卻強烈的吸引著我,人對未知世界的好奇是如此強大,如果把人存在的一生放在時光的長河中,那個存在甚至比落葉的梗更短,在那麼短的經歷裡,我們到底追尋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當然想快樂幸福地過圓滿的人生,但這也只能作為我們的願望,因為快樂,煩惱像一切情緒那樣它們會伴隨著我們,形影不離。

  沮喪,自卑,難過,消極,嫉妒,憤怒,絕望,這些不好的情緒,在人生中時不時地出現,作為人類當然知道這些情緒負面的那一部分,可有時候,你就會不經意地被他們左右,驅使,像壞情緒的奴隸,也曾奮起反抗,對那些負面的影響說不,讓它們別再跟隨自己,讓自己儘快從那其中逃離解脫出去,有時候成功了,甩掉了壞情緒,長嘆一聲的如釋重負裡有莫以明狀的解脫和輕鬆,也有被情緒俘虜,束手無策的時候……那些時刻都是無比真實的我們。

  對那些負面的感受說:請你離開我。那時清醒的自己在奮起抵抗,像極了分裂的自我。那一切像影子,但凡有光的地方,就擺脫不了,很小的時候,看到書中的一句話:人問神,你是無所不能的,為什麼還要讓人經歷苦難?神回答:沒有苦難,人就不會知道何為幸福!

  至今我都清楚記得我當時看到它時我自己的震撼。快樂當然美妙,痛苦難熬,有時候我突然想,痛苦和快樂是情緒的兩個感受,他們的本質是不是一樣的呢?是不是痛苦也是快樂另外的表達方式?快樂中也有痛苦的一面?為什麼我們會喜極而泣?為什麼極度悲傷會進入到一種空洞的狀態中?我嘗試過在難過的時候把它當成快樂另外的表達方式,這樣處理情緒後,那份痛苦就會變的微不足道。在很快樂的時候,有輕飄美好曼妙感覺的時候,我也曾對自己悄悄說:其實,這一切並不真實,是萬千環境中一個微小的片段,那份快樂就被謹慎地剋制了。當學會這樣處理情緒的時候,那些負面的影響就會變的很淡,它不強大便無法傷害到你,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就是愛,試著啟動它,去試著愛你擁有的一切。

  感恩你的遭遇讓你成為不同的自己。那些我們經歷的一切事情,它們的出現都是為了試圖喚醒你身體深處的知覺,那些對一切的感受,它們在啟迪你的心智,讓你在另外的視角看待你的人生,命運,你得以審視自己漫長人生的種種遭遇。

  我寫下的所有文字,像是一種神啟,我只是負責揮動手指,那些靈性的星星之光便灑落在文字之中,智者最終會發現它的玄妙。

  《與神對話》讀後感 篇22

  讀書的伊始,我總是習慣性的翻開扉頁。很奇怪幾乎每開啟一本書,你總會發現扉頁上寫滿了作者的簡介、生平,滿滿當當。無論是多麼被人捧為陽春白雪,或是如今氾濫成災的三流小說都免不了俗套,編輯總是恨不得把他們所有的功績,才華,獎項都寫滿,以顯示這位作者的高尚和文學素養之高。然而當我讀這本書時,卻沒發現,更或者說我完全不需要知道作者有多偉大,‘讀者永遠比作者聰明’。我們不需要其他的什麼去點綴它。因為他的文字,足夠偉大。

  我不喜歡貼標籤,或者是下定義。我甚至覺得這完全是無事生非,很多人將這本書譽為宗教第一,我倒真沒從中看出個所以然來。我從前偏愛《塞拉菲尼抄本》,將其捧為神作,視其為我無知而可憐的文學生命中的白玫瑰,硃砂痣。可笑的事情是我從未曾讀過它,看懂過它寫了些什麼不過是人云亦云。然而《與神對話》這本書,我確實一點點用心的看了一遍又一遍,沒有複雜的陳詞,沒有的華麗的篇章去歌頌什麼,有的只是純粹的質樸的對話,是更接近人生,更貼近精神的文字。

  如果你正置身生活的激流或漩渦,身處險境或微妙的轉折關頭,如果你被“造化”運轉得煩悶不已或意亂情迷,你就不可能不被這本書裡所富含的哲理所打動。當你正要選擇,傾聽或逃避著內心的軌跡,你就會懂得這樣一些句子:生命不是發現,而是創造。

  《與神對話》試圖用它對宇宙萬物的解說,從根本上解除人類至深的桎梏,讓人從無適從又永在的恐懼中無法解脫出來。它要讓人相信一切皆是一場蓄謀的經驗,當大幕不論以何種方式落下之時,你獲得的將只是解放。而尤其當我們生存於一個非常不確定、不安全的時代,這等教言又是何其富於誘惑和令人感動。難怪乎如此多的人奉若神明。

  與神對話的奇妙之處,不在於他擁有何種複雜的思想,多麼高明的見解,或是多麼深沉的智慧。只是那麼簡簡單單的,便道盡了許多我們困惑的、恐懼的、未知的、擔憂的。我們需要明白‘想要被愛,首先要學會愛自己’我們甚至要了解:神對於好的愛不會多於對惡的愛,希特勒可以上天堂。而善良則是上帝給予善良者的最高獎賞。

  與神對話給予了我最大的啟迪就是:無論你是否認同尼爾的神,你心中也會有那麼一個神,給予你愛和力量,那邊是信仰。

  不信耶穌,卻也祈禱;不信佛祖,但也讀經;不信真主,我,仍有一顆朝聖的心。

【《與神對話》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