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國學> 國學教育心得體會

國學教育心得體會

國學教育心得體會15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教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國學教育心得體會1

  第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

  學齡前兒童由於年齡小,缺乏自制力和自律性。我從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入手,在課堂上進行有趣的教學,儘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學生的紀律。採取各種激勵措施鼓勵幼兒,提醒幼兒及時備課,觀察學生課後行為,根據學生表現進行課堂示範教育。在日常學習中,我們要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逐漸養成聽課和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第二,培養一個良好的班級。

  班集體是培養學生個性的沃土。有了這片沃土,學生的個性才會多姿多彩。集體活動最能培養學生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這些天,我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活動,不僅活躍了孩子們的身心,也豐富了他們的學習生活。

  第三,關心每一個學生。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應該教育不同型別和性格的學生。為了讓他們儘快融入小組,我利用課餘時間為他們做思想工作,積極與家長和代課老師交換意見。學生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或多或少的進步。在班上,我對每個人都一視同仁。課後,我們像朋友一樣相處,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雖然在這段時間,學前教育類的工作讓我覺得很難,我每天總是很忙,但我覺得我所有的努力是一種幸福,當我看到孩子們的健康和健康成長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快樂和無憂無慮的學習和遊戲。

國學教育心得體會2

  20xx年9月18日,我在青口鎮中心小學參加了“贛榆縣小學國學經典教育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活動中觀摩了韋惠華老師執教的《學而不厭》和陳學壯老師執教的《北冥有魚》的示範課,最後聽取了由硃紅甫主任主持的講座。透過培訓學習,我認識到上國學課,意象大於意義,不求字字落實,重在培養興趣。教學中,要掌握兩條原則:取捨有度,化繁為簡;言意兼得,古為今用。有時一課的教材內容很多,教師要學會取捨,在人文薰陶上有所取捨,在教學內容上有所取捨,在文言常識上有所取捨,不要面面俱到,幫助孩子們學有所得。要使我們的國學課更加有效,需注意三個策略:誦讀積累(字音、節奏、語氣、韻味)、巧用註釋(讀前、讀中、讀後)、巧妙連結;處理好四個關係:國學課堂和語文教學的關係、資源拓展和文字解讀的關係、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關係、人文薰陶和積累語言的關係。我們要把國學課程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補充,學習國學要以誦讀、閱讀為主,要注意學生的基礎,要基於學生的體驗,對於古今義有差別的字的意思理解要在教學中落實。醉心於國學,徜徉於經典

國學教育心得體會3

  中華文化綜羅百代,廣博精微,國學經典中蘊藏著中國五千年曆史中的智慧精髓。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

  透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感覺國學不僅在廟堂上生輝,在民間照樣閃光。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也是因為國學文化一直貫穿於每一箇中國人的成長曆程。

  兩千多年來,中國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聖賢的經典為基準,就是在元朝與清朝時,外族入主中原時,這種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變。這種以國學為基礎的教育,為中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與治國能臣。然而現代的教育,只是對人的智力與技能方面的開發加大重視,對於人的德育與做人做事方面卻不管不顧。其實一個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沒有德行,也會在社會上處處碰壁,不會得到幸福的人生。

  我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裡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裡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詩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優美的教育讚歌—— “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國學教育心得體會4

  這份關於古代教學內容的資料拿在手上沉甸甸,裡面內容的價值更是不可小覷,對於我們學堂乃至老師更是如獲珍寶,現在終於能體會智博老師當時看完的激動心情。

  《當代學校國學教育構思》這本資料內容比較多,我利用平時零碎時間終於看完一半了,就這一半的內容就讓我受益匪淺,我整理了幾項個人認為比較重要的,希望能幫助大家對國學教育的深刻認識。

  一直都很想知道古代教學的基本內容是什麼,剛好資料中首先就講到了這點核心內容--是透過德、體、藝、用、小學這大五類來完成教學的。第一類,德,就是品德教育。德育是童蒙教育的主體。是以禮教和生活教育為主要內容。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就主要是禮教。生活教育就是生活基本能力的培養,要做到生活能自理且能幫助他人。看到這裡,我也是興奮,因為以上所說的不就跟我們學堂教的內容一樣嗎?由此可見我們方向是對了,難道還怕教不好孩子了嗎?

  第二類,體,就是中國古代教育的主體內容,主要是:經、史、子、文。上次學習也聽張恩富教授講過,這次更深入瞭解了。其中的“經”感觸比較深,分享一下。就是儒經,主要是十三經,經過唐宋儒遂加增補篇目後,又有了“四書”。四書偏重心性修身,適合後人研讀實踐。古代科舉考試是要從十三經中任取一句作為題目,來做千文內短文。所以古代舉子都是要熟讀十三經的,十三經正文是64萬字。所以古人但凡能考秀才的,僅經典一項,肚子裡都是背過上百萬字的,熟讀千萬字的。從先秦到民國每位文人儒士都經歷的共同的教育,這就是所謂“讀書”又叫“讀書人”。為什麼古人背書厲害,是因為“讀”就是吟誦,“書”就是指經史子文。吟誦的讀書方法可以達到背誦而不被遺忘。這也是我們學堂可以借鑑的寶貴經驗。

  第三類,藝。藝是用來薰陶性情,培養品格的。經史子文並不能保證品性的提升,而與環境薰陶和生活習慣關係更明顯。需兩者結合起來修學。這是智博老師為什麼總是問我們何為雅文化,何為俗文化的原因了。藝的主要門類,有琴棋書畫、花酒香茶,詞曲歌說、玉石古玩等等,這些都是雅文化,雅文化則以品性為目標。國學教育的藝類,應為雅文化。一般以利益為目標,福祿壽、平安吉祥等等為俗文化。俗文化不是不可以學,只是不能作為國學教育的基本內容去學。

  第四類,用。經世致用的學問。比如平時大家比較少談的政治,治國之學。其實這是儒家學的特長。歷代大儒積累的治國智慧真如汗牛充棟,無法計量。這些學問,正常儒士都是必須學習的。而且儒士對經典理解到位了,對著政治、經濟方方面面問題也自然而然了,加上心中有孔子,自然知道孔子當此之事應該怎麼做。但今天社會的不和諧,有誰從儒學的角度對政府提出一套高明有效的治國方策?所以學習國學教育是當務之急,不僅修身養性,還能保家衛國。

  第五類,小學。主要是指一套中國文化的基礎學問,即文字,音韻、訓詁、版本、目錄、校勘、工具書等。說起文字、音韻、訓詁的學問。讓我想起前面提到的吟誦,說讀書的“讀”就是吟誦,這是古人讀書的方法,是老師直接傳給學生的。現在的人否定漢語讀音的意義,分裂漢字的音形義功能,用詞本位代替字本位……等等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教育中文化內涵的流失。但是古人吟誦每個字有聲音的意義,有些詞句吟誦時還要去意象它的感情。只有用吟誦方式去全面的理解到一首詩詞了,這才算得上真正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所以落實吟誦學習很緊要。

  學到這裡真是意猶未盡...因為不但瞭解到古人教學的內容及方法,特別是看到古人讀經典的字數,對陪孩子們讀經典突然感到樂此不疲,對今後教育工作也增加了不少的信心。我堅信,只要堅持、照做,懷著一顆真心,一定會做到真正在傳承傳統文化的。

國學教育心得體會5

  透過學習國學,我體會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使我收穫頗多。現根據個人學習情況談一下兩點體會:

  一、 學習國學提高了自身素養

  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識來武裝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認真負責,無怨無悔,踏實務實;凡是能夠幹大事的人,都是能夠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敗的原因,不是行動前沒有計劃,而是缺少計劃前的行動。要善於從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實可行的計劃,立足實際,向著眼前的目標奮進。

  二、 學習國學豐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為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瞭解了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

  透過學習國學,讓我明白對自己的父母

  和親人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共同創造和諧快樂的生活;真實的感受父母養育之恩,有效的培養孩子關愛家庭、孝敬父母。

  對待有困難的人,應該以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待犯了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教育孩子方面,從小要教育孩子講禮貌,做一個有禮貌的人;要讓孩子學會感恩,有孝心,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國學是中國人的國粹,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繼續學習國學,讓國學經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輕鬆而灑脫。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從學習國學開始,接續國學薪火,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國學教育心得體會6

  曾經我覺得《國學》高高而不可攀,遙遙而不可及,有陽春白雪的味道,《國學》是飽讀詩書者的功課。至20xx年關於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公共課培訓及考試工作的通知下發後,全體教師都積極認真地學習《國學經典與教育》。透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深深地感悟到國學不僅在廟堂上生輝,在民間照樣閃光。

  閱讀《國學經典與教育》後,我認識到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國學文化一直貫穿於每一箇中國人的成長曆程。

  讀到《論語》時,我對《論語》及其作者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知道我們的很多風俗習慣、禮貌用語原來都來自於《論語》。《論語》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的確,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它告訴我們學習要動腦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題海戰術,要學會思考和總結。只有在努力的基礎上,學會思考,自己的學習成績才能更上一層樓。如果僅僅思考而不學習,那就像種莊稼想不勞而獲一樣。工作也是如此,也要講究方法,要經常自我反思,從反思中提高自己。《論語》不僅教會了我們學會學習,學會工作,還教會了我們學會做人。所以,我堅信,只要理解了《論語》的真諦,你的人生一定不會遺憾。

  《國學》讓我學會了感恩,使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我深深地認識到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誠守信。國學知識是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當你看不清前方時,它會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明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學習《國學》能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導自己走出迷茫;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在工作中,我知道了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而是要從自身找不足;學習《國學》能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

  《國學》能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一路向前,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吧。

國學教育心得體會7

  9月18日上午,我有幸參加了在青口小學舉行的全縣國學經典教育研討課活動。青口小學的三位語文老師執教了一三節節精彩的觀摩課。隨後,縣教科室的硃紅甫主任主持了張麗老師的關於三字經教學的課題開題報告。

  在這次活動中,聽了張海俠等三位老師執教的一節《論語.學而不厭》,讓我真正的明白了小學生進行國學經典教育的意義所在。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反覆朗誦,體會古詩文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師相機點撥下,學生自己就會總結出學習古詩文的最基本的方法:首先,要學會“變通”。其次能夠運用課文中的註釋理解古詩文的含義。今天,我們為什麼要誦讀經典,知道了學習經典誦讀的最佳年齡。國學大師南懷瑾說過:“在心靈純淨的童年時期記誦下來的東西,如同每天的飲食,會變成營養成為生命的一部分,長大之後學習、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運用出來。因此,學習經典誦讀的最佳年齡是48歲的孩子。這個時段的孩子,直感能力強,記憶力也強,若以唱歌和遊戲及說故事的方法教孩子們學古詩,他們不僅很快就可以熟記成誦,而且會產生很大興趣。若老師善加引導,他們還可以在學古詩文的同時,學到很多有關歷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類知識,可以使他們終身受益無窮。

  總之,小學階段是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在小學階段進行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是學生品德形成和智力發展的有效載體。贛榆縣國學經典學習心得體會

國學教育心得體會8

  9月18日,在贛榆縣青口鎮中心小學又一次聆聽了兩節精彩的國學經典閱讀課。此次活動是縣局教研室硃紅甫主任對國學經典教育教學的又一次深入推進,自從去年的金秋九月,國學經典教育在贛榆縣安了家,一年多以來,國學經典已經在贛榆大部分學校開了花,國學經典已悄悄地浸潤了孩子們的心靈!上午,一共有四節國學經典閱讀課,因為是兩節並列進行,所以,我只聆聽了韋惠華老師的《論語.學而不厭》和陳學壯老師的《莊子。北冥有魚》。課堂上,老師們把國學經典的韻味表現的淋漓盡致。尤其是陳老師教的《北冥有魚》這一課,深厚的教學功底,渾厚的嗓音,聽著聽著就陶醉於課堂上那純粹的美啦!陳老師把國學經典的教學形式展露於老師們面前。讓聽課的老師明白了國學經典是教學模式。就如硃紅甫老師所講的國學經典怎麼上的三點一樣,第一是興趣大於強制,第二是意向大於主導,第三是積累大於理解。最後,張麗老師對國學經典的課題研究的開題作了一個簡要的報告,朱老師對課題的實施等過程性進行了指導。

  我一邊聽課一邊就在思考,孩子們學習國學經典有何好處呢?硃紅甫老師大力推行國學經典進課堂,對孩子們的思想、品格的形成有何重要作用呢?在學習中,有句話讓我深受感動,“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在育人”。是啊,做人比成才更重要。很多學校現在將德育放置一邊,殊不知德才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內在因素。沒有德育的教學是可悲的,沒有德育的教學是缺失的!學生可以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學生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論語》中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國學經典裡的知識也一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國學經典才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品味。因此,大力推行國學經典進課堂是一件有利於新一代成長的好事!我衷心希望國學經典教育之花在贛榆縣所有學校絢爛的盛開!

國學教育心得體會9

  20xx年學年度,重慶市教委組織全市教師開展了學習《國學經典與教育》這門繼續教育公共課,它分為四個教學影片。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深層次的知道了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為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使我受益匪淺。

  一、深層次的領悟了古代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指人們對人類特有的教育活動現象的一種理解和認識,這種理解和認識常常以某種方式加以組織並表達出來,其主旨是對教育實踐產生影響。一個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也往往積澱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國學從教育作用、教育物件、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原則等多方面給我們認述的地十分精闢。如我國大教育家孔子在《論語》中很多篇章都中對師德修養的相關論述,帶給後世為師者莫大的啟示:立志有恆,加強修養;自省自克,改過遷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愛護學生,無私無隱;相信學生,鼓勵學生;不斷學習,努力創新。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小學教師,就應該吸取國學之精華,結合今天的先進教育理念,不繼充實自己,以適應飛速發展的當今教育趨勢。

  二,深層次的揣摩了古代的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指教師培養人才,傳播知識、技能的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又指學校教師在課堂上遵照教學法則和美學尺度的要求,傳授知識和技能給學生,而施行的一套獨具風格的創造性活動。透過此次學習,教授為我們講授了中國古代教學藝術的五個原則:因材施教,長善救失的教學原則、“問對”(問答對話)啟發式的教學原則、相機而授,適時而教的教學原則、寓理於事,寓義於趣的形象化教學原則、師生相諧,美善相悅的教學原則。讓我明白了啟發式是教學的核心,因材施教是啟發的前提,問對是啟發的主要形式,相機而授是把握啟發的最佳時機,形象化是使啟發取得良好效果的手段,師生相諧是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易接受啟發的一種和睦協調的師生關係。要求我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做到學與思辯證統一,學與行緊密結合,學與教相通相長。教師在教學中,起到是一個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於引導,善於鼓舞,善於啟發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走去,而不是要拖著學生,壓抑學生走路,更不是要代替學生學習,一定要學生保有積極上進的情緒。教學不應拘於單一的形式,而應形象生動,有張有弛;教學的生動性並不影響教學內容的思想性。今天重溫中國古代的教學藝術,也不禁讓我心潮澎湃,用今天的眼光看,我們甚至可以認為,中國古代大師們的視角是極富現代意識的。所以,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應繼承中國古代教育家的教學藝術,去認真研究,認真揣摩,作為今天指引我們教育教學的財富。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裡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透過此次學習,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可以說,國學知識裡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正確的運用國學中的教育思想與教學藝術,結合當今社會的先進教學經驗與教學方法,努力工作,為農村教育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國學教育心得體會10

  國學課堂教學課程實驗已有一年多,對於國學課程的課堂教學怎麼教,有什麼教學原則,怎樣準確把握好課題實驗目標和教學策略?帶著問題和困惑,9月18日上午參加了全縣小學國學課堂教學研討教師培訓活動。”透過兩節公開課對比學習,專家與培訓者的互動等活動,自己受益匪淺,感受頗深。這是一次成功的培訓學習活動。

  青口鎮中心小學韋惠華老師上的《論語百學不厭》,課上韋老師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比賽積分法,利用多媒體創設真實有效的教學情景,畫面精美,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節成功的教學示範課。

  印象較深的是陳學壯老師的《莊子北冥有魚》示範課。教學目標學生自主選擇,一節課學習整篇課文的全部教學內容,教學容量大,“能學多少學多少”。學生學習沒有壓力,沒有負擔,輕輕鬆鬆進入課堂。課上,教師面帶微笑,態度親切,語氣溫和,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在教學中,陳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透過帶讀、齊讀、師生同讀、生生互讀、和著節拍讀等多種朗讀比賽形式,以讀為主線的教學方法。整節課,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容量大,教學效率高,是一節成功的國學課堂教學課。

  學習《經典國學》,不是我們這一代的事,也不是這幾代的事,而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秋萬代的偉業,《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傳承的基石。

  最後硃紅甫主任為與會者作了《經典閱讀:在國學的本原和光芒中徜徉》的報告。在報告中硃紅甫主任與大家分享了他對國學經典的深刻理解、對課程推廣的實施經驗,他的睿智的思考、豐厚的底蘊、獨到的見地,特別是昂揚而熱切的使命和責任感深深地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國學教育心得體會11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早心,報得三春暉。

  讀完這首詩,我有很多感觸,或許,大家認為母親為兒女操勞是應該的,確實,世界上最無私最溫暖的莫過於母愛!但是,大家發現了嗎?母親為我們操勞時,皺紋已悄悄爬上了她的臉頰,那烏絲般的黑髮以快被那白髮慢慢取代,母親對我們的愛是永遠無限的,對我們的恩情我們是永遠無法報答的。

  母親,一個神聖的名字;母親,一個光榮的稱呼;當母親為你精心準備飯菜,為一家人默默奉獻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會對母親充滿深深的感激之情,當你生病了,是不是母親第一個把你送到醫院,可母親生病了呢?她是一推再推,一個勁兒的說:“沒事沒事,一會兒就好了難道真的沒事嗎?不!母親只是不想讓你擔心罷了,她害怕你擔心她自己,會影響學習。當母親責備你時,你會心中不滿嗎?會認為她管得太多嗎?不!她是在愛你!沒有一個母親願意責備自己的孩子。就算是在責備你,但她的心會比你更難受多關心關心自己的母親吧!不要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哪怕是幫她洗洗碗也好!

  親愛的母親,用任何詞語也形容不了你對她的愛!

國學教育心得體會12

  福州德學書苑於20xx年10月5號、6號,在廈門舉辦的為期兩天的第一期“兒童國學師資培訓”圓滿結束了!這次培訓的全過程,我緊跟其後,感觸之深也,現來談談自己的心得與體會。

  對於這次培訓,首先要感謝大家的支援和配合,正是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才能在活動結束時畫上圓滿的句號!

  我們從整體來講,首先是守時守紀,不管是上課的老師還是所有的學員能做到不遲到、不早退這是非常難得的;還有上課(早上8:0012:00,下午2:006:00,晚上7:009:00)的時間安排,飽滿有序,前不用等待,後又不拖拉;課堂紀律和環境衛生大家都能自覺的遵守和打掃。這些看似簡單的小事,大家在無形中都做到了,感覺這象一個家,一個團結、和諧、共進的大家!也為我們舉辦下期的培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是活動的實用性和互動性,培訓的內容都是結合大家的實際問題,經過再三思索安排的課程,內容少理論多應用,為了讓大家邊學邊應用,課程講解中師生的互動性更為重要,俗話說:“聽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說到,說到不如做到”。在兩天的培訓中,大家都能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積極配合,主動學習,參與互動,使之學有所用,更是學有所獲!

  從我個人來講,這次培訓進一步增加了自己的自信心,讓我跨向人生目標的另一個高度,對實現人生的價值觀具有深遠的意義!

  我是一個做事認真、嚴謹的人,沒有把握的事我絕不敢做,無形中壓力好大,根本不知從何下手,恐怕做不好,辜負了大家對我的期望。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準備一場講座的內容是有一定難度的,這畢竟是我人生中的又一個第一次:成人的“講師”!帶著欣喜和恐慌、膽怯和緊張,這時多虧毛老師的不斷支援和鼓勵,幫我梳理程式,不斷增強我的自信,最後終於戰勝自己,每天跟自己說一遍“我一定可以”,就這樣我跨出了我人生的又一!這裡充滿了感恩---感謝!

  人雖然有了自信,但你要有足夠的能力給大家想要的。對於講座的內容,為了能讓大家理解、接受和更好的應用,我也下了不少功夫,憑藉十幾年來的教育經驗,結合經典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精心設計每一個學習內容,儘量做到生活化。互動遊戲,大家玩的不亦樂乎;示範課中,請大家模仿孩子,從返童年之趣;我也非常佩服培訓中唯一的一位男性(雅麗爸爸),他有著自己的自信和對教育孩子的執著,課程中的互動也好、示範課也好、模擬上課也好,都能主動、積極參與,給我們所有的爸爸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也給我的課程增添了另一份色彩;還有當天自己上課後的錄影,我都要加夜班回顧一下,看看是否有遺漏的內容或要補充的內容,儘量在下節課上補上,目的是想讓大家有所獲得!這就是我,事事要求完美的我,還算是成功的邁開了這一步!這裡充滿了信任、支援---感謝!

  當然,事事要求完美,但很難做到盡善盡美,這次培訓中也有很多的不足:培訓的硬體設施有些欠缺;講師的儀容儀表、語言語速、動作的規範性還需再加強;課程過渡環節、細小環節的隨意性還要更具體等!這裡充滿了支援、配合、理解---感謝!更要講的是我的兒子小丁丁在兩天的培訓中他也積極配合、儘量不打擾我們的學習安排,能獨立讀書、學習、玩耍,有時還能當回大家的小小老師。這是我非常欣慰的,也是我最想要的:孩子在讀經典的大半年中,有了很大的變化:從一個調皮、好動,缺少自控能力的孩子,變得懂事、穩重、好學了,真的,識字能力、記憶能力、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行為習慣和自信心有了不同層次的提高。這讓我覺得在這之前付出辛苦、汗水和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這裡更是充滿了感恩---感謝!

國學教育心得體會13

  從二年級開始,我和媽媽一起每天快樂誦讀國學經典《論語》。

  《論語》你們想不想知道是它寫什麼的?是誰寫的呢?我猜你們都想知道吧!其實它是一本語錄。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師孔子,他對學生非常有耐性,對人非常的謙遜,所以很受人尊重。這本語錄主要是他的學生把孔子上課說的話和生活中做的事記錄下來。

  《論語》記錄了很多孔子說的話,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幫助。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長第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這句話是孔子透過稱讚伯夷叔齊倆兄弟不記仇,因此別人就就不記得他們的舊怨這樣一個故事講述了為人處世應有的態度。

  平時在班裡,我與同學之間相處難免會有吵架,鬧意見的時候,這時我就應該學會“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這樣我們才能夠友好相處,互相幫助!

  其實,悄悄告訴你,這本語錄還有很多寶貝,雖然我只會誦讀,還沒有完全弄懂所有的語句,但古人說過,讀書千遍,其義自現!所以,我已經約好媽媽每天繼續誦讀《論語》,多學學裡面為人處世的道理。你呢,要不一起來吧!

國學教育心得體會14

  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才資源顯得越來越重要,一個人的成功,要有豐富的知識體系為基礎,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要以雄厚的人才資源為基礎,一個世界的發展更離不開大量的高素質人才結構。人才競爭的關鍵在於教育,發展一個國家的教育,首先要發展它的基層教育,當今時代,學前教育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所謂學前教育,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要進入學前兒童教育的領域,必須經歷書本和實踐的雙重歷練,技術與藝術的雙重修習,思想和體驗的雙重積澱。要以哲學和心理學等作為學前教育的敲門磚,再學習關於兒童發展和兒童教育的基本理念,從而進入一個更為具體的層次,學習如何針對兒童在語言、社會、科學、藝術、身體等方面的特點因循其規律來實施教育,還需要學習兒童遊戲、兒童文學等課程。要想將來成為一個幼教機構的管理者,或者課程研發人員,必須有相應的選修課程來支援。在理論學習的同時,我們要非常重視實踐性教學,從藝術實踐到科研方法的訓練,從教學實習到科研實習,都要有較為嚴謹和完善的管理。

  學前教育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了普遍關注,許多發達國家積極採取措施,優先發展學前教育,在普及學前教育與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上作了很多的投入。我國政府正在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它的教育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前教育對於人的發展的價值

  (一)學前教育對於人的社會性、人格品質發展的重要性社會性、人格品質是個體素質的核心組成部分,它是透過社會化的過程逐步形成與發展的。學前期是個體社會化的起始階段和關鍵時期,在後天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在與周圍人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嬰幼兒逐漸形成和發展著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對人、事、物的情感、態度,奠定著行為、性格、人格的基礎。研究和事實均表明,6歲前是人的行為習慣、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時期,是兒童養成良好社會性行為和人格品質的重要時期;並且,這一時期兒童的發展狀況具有持續性影響,其影響並決定著兒童日後社會性、人格的發展方向、性質和水平;同時,兒童在學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會性、人格品質有助於兒童積極地適應環境,順利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有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成才。

  (二)學前教育對於人的認知發展的重要性

  學前期是人的認知發展最為迅速、最重要的時期,在人一生認識能力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在關鍵期內,個體對於某些知識經驗的學習或行為的形成比較容易,如果錯過這一時期,在較晚的階段上再來彌補則是很困難的,有時甚至是不可能的。處於學前期的兒童雖然發展變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學習潛力,看是這種發展特點只是說明了嬰幼兒具有很大的發展“可能性”。要將這種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現實性,需要成人提供適宜於兒童發展的良好環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響。適宜的、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學前教育能夠積極地促進兒童各種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包括語言能力、思維裡、想象力、創造性、學習動機、求知慾、自我效能感等的發展,而不適宜的學前教育如單純對兒童進行機械的學業知識和技能的訓練,不但會損害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和內在的學習動機,降低其自我效能感,而且會使兒童逐漸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從而對兒童的認知發展產生長遠的消極影響。

  二、學前教育對於教育事業、家庭和社會的價值

  學前教育不僅對於個體的身心發展十分重要,而且對於教育事業的發展、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穩定與進步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學前教育作為我國學制的第一階段、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必然對我國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尤其是基礎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與影響。透過幫助幼兒做好上小學的準備(包括社會適應性、學習適應性、身體素質以及良好的學習與行為習慣、態度和能力等方面準備),學前教育有助於兒童順利地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當前,作為一名以學前教育為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當中,我要努力學習學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幼兒教育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在托幼機構進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綜上所述,在今後的學習過程當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掌握學前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同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幼兒教育研究方法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觀察幼兒、分析幼兒的基本能力以及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具有編制具體教育方案和實施方案的初步能力;

  4、熟悉國家和地方幼兒教育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瞭解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展望當前學前教育發展的趨勢,學前教育即將迎來全面蓬勃發展的時期,在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援下,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必須要以過硬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淵博深厚的科學文化知識,同時還應以極大的熱情和愛心去開啟新世紀兒童的心靈之窗。

國學教育心得體會15

  20xx年9月13日9月15日的三天國學培訓課程,讓我感觸頗多,受益非淺。其實生活中許多樸實無華的道理看似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含義。國學文化可謂博大精深,簡短精悍的文字,蘊含著無盡的智慧,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靈。

  現代化帶給人們更多的物質享受,卻並沒有帶給人們更多心靈的快樂,反而帶給人們的是更大的空虛和壓力。面對這煩躁的社會,許多人的生活失去了方向,心中少了那份寧靜與自然。當全社會都只是以追求物質的享受為樂,而精神卻變得一片荒蕪時,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我們不要只在那裡感嘆現代社會“道德淪喪”、“世風日下”,現在已經到了該我們靜下心來,研讀先哲的教誨的時候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們炎黃子孫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靈家園。國學經典則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中國人的文化根基,是中華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讀讀我們國學經典中的語句吧,我們祖先早就通曉關於學習、事業乃至人生的簡單而深刻的道理:“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當,“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道理直到今天,一樣的適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出生時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於受到後天外來環境的薰染,差距越來越大。在這個繁華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給人增添樂趣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改變了人們的天性,沉溺於其中從而便有了教育。“香九齡,能溫席。”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我們現在的許多同學家境優越,整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卻不知知恩圖報,孝敬父母,有的還對父母大吵大鬧,整天這個不滿意,那個不順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學習,而是好逸惡勞,學習不努力,喜歡趕時髦,比吃穿。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學生要學會愛自己的父母,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能愛他人,愛集體,將來長大才會愛社會,愛祖國。教育學生現在力所能及的幫助父母做些家務活,聽父母的話,長大後不僅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滿足父母的物質生活,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時間多陪父母聊聊天、說說心裡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懸樑刺股,囊螢映雪。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樣優越的條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師教導著我們,書本都是嶄新的,爸爸媽媽給我們買了漂亮的書包、文具。這麼好的學習條件,是古人所沒有的。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沒有刻苦、努力學習,就辜負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樑,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列寧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三字經中的榜樣比比皆是,從“溫席的黃香”到“讓梨的孔融”,從“八旬梁灝大廷奪魁”到“天才少年祖瑩、李泌”,這些榜樣都十分明確地告戒我們:向他們學習,就能有所作為。我們學生要把榜樣作為模仿的物件,以榜樣的行為規範自己的舉手投足。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留給現代人的閃閃發光的星星,映著那如太陽般燦爛的中國古代歷史,在我們混沌的內心散發出強烈的光!它猶如啟明星,我們智慧的光輝也終將散發光芒!

  透過對國學及《弟子規》的學習,“孝”是我最大的收穫!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暴走媽媽割肝救子”的故事,短片看完禁不住潸然淚下。想起平日裡父母給予我們的點點滴滴,習以為常的生活細節包含的滿是拳拳愛子之心,細微之處都是感動。人們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想起我每次出門父母都必送我到車站,無論寒暑,風雨無阻。又聽人說,父母給予孩子的是路,綿延不絕,而兒女回報雙親的是線,縱是千里也有終點,不禁頓感心酸。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今後真的要多努力了!

  “孝”是什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它或是每天早上一句關心的話語,或是一頓不怎麼可口的飯菜,或是我們小小的成就。它或大或小,但有一點是天下父母所期望的,就是自己好好地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

  想起了董總兩次哽咽時說出的話,一次是作為女兒說起自己智力漸衰的母親,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出生都有一個故事,不要在雙親健在時不懂得珍惜,給自己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一次是作為母親談起自己膝下的兒子,父母其實不需要兒女給予自己什麼,只要兒女過的快樂就是莫大的欣慰。簡單樸素的語言,身份角色的轉變,道出了所有天下父母簡單的心願,也為天下兒女敲響了警鐘。想想這一天的培訓,哭也哭過了,笑也笑過了,日漸麻木的心情被喚醒,豁然開朗的感覺。告訴自己好好學《弟子規》吧,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是歷史沉澱下來的精華,滿滿的都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國學教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