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

  1、“植株的生長”是原教材中的兩節內容,在新教材中把知識點簡化,增加了探究試驗。探究根是靠根尖向前生長的,探究根的什麼部位生長最快,教師重在指導學生學會測量,做好記錄。開展兩個探究活動,目的是想讓學生從宏觀上知道根是怎麼長長的,產生求知的慾望,並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但由於是異地上課,沒有給學生提供課前探究的過程。

  2、在宏觀上學生知道了根的生長過程,同時學生很想知道在根的內部發生了什麼變化,我讓學生在瞭解根內部各部分細胞的特點之後,觀察根在生長過程中各部分的變化的CAI課件,透過動畫的演示,學生很容易理解根的生長過程是根內部細胞連續發展變化的過程,包括分生區細胞的分裂使細胞數目的增多和伸長區細胞的伸長使細胞體積的增大。如此設計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3、根的生長由宏觀至微觀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獲得了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知識,透過動畫的演示,學生很容易理解芽中的分生組織會不斷進行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最終一棵小小的芽就會伸展成一個枝條。這種前後連貫的教學方法,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使學生很容易能描述出根的生長過程和芽發育成枝條的過程。

  3、整堂課主要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優化了課堂教學,使學生更加清晰和牢固地掌握了學習內容,課件中的綠葉和插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賞心悅目,併產生熱愛植物的情感。本課中用植物幼苗栽培、為植物澆水施肥這些教學手段,都是為了喚起學生熱愛植物的情感。

  不足之處

  1、課堂時間緊,不能做到每個組都能展示,學生表達交流的機會少了一些。

  2、沒能培養學生的探究動手實驗能力。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2

  生物圈這節課開始,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出示課件,並用激情豪邁的語言引起學生注意,啟用學生的興奮點,以飽滿的熱情走進情境。然後,提問學生:觀看了美麗的地球風景,你們認為生物應該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生物嗎?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為探知生物圈的範圍創設了良好的開端。

  把舞臺留給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透過“角色扮演”能挖掘學生的潛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加自我展示的機會,並體驗到合作所帶來的成功喜悅,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寓教於樂,使學生能在輕鬆、和諧、愉悅的氣氛中主動獲取知識。

  培養資訊能力就是實現蒐集資訊與課程整合,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生物圈及各大星球的資料,組織學生課上討論、整理分析資料,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合作的學習環境,並透過我的引導答疑,最終弄清動植物生存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等,認同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條件,從中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學會科學的方法與技能、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科學的觀點,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透過教學實踐我深深地感受到,有效的教學能喚起沉睡的潛能,啟用封存的思維,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彰顯獨立的人格,弘揚主體性。所以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的職責應該不僅僅侷限於傳授知識,應更多地激勵思考,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去解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一個接納、支援與寬鬆的課堂氣氛,與學生一起分享情感體驗和成功的喜悅。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3

  作為一位生物教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適應新課標的要求。生物新課標要求我們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一、知識性目標的反思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制定知識目標。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知識的學習大多是利用問題激發學生的互動學習。例如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圍繞三個問題匯入:

  1.什麼是呼吸,請說出你身邊的呼吸現象?

  2.人或動物在呼吸時,吸進的氣體與撥出的氣體在成分上有什麼不同?

  3.植物有沒呼吸?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討論。有位學生提出應該用什麼方法來證明氧氣或二氧化碳的存在?教學內容就這樣自然的延續。

  二、技能性目標的反思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絡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儘量列舉身邊的生活、生產中的例項,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要求的分組實驗有具備條件,一個個都要開展,實驗過程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七年級開展的用顯微鏡觀察人血塗片實驗,發現學生動手能力很強,出乎意料,對實驗也非常感興趣,當場給以表揚。當然對學生的肯定對幫助學生確立自信也是很有幫助。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反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在學習七年級植物標本的採集過程中,同學們植物標本可幫助我們認識多種多樣的植物,在科學研究中也佔有重要的作用。那麼我們該為植物做些什麼

  呢?請我們大家一起來愛護花草樹木,以後不會再出現有的同學踐踏學校的草坪這現象。學生也意識要愛護一草一木。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4

  核心提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在科學學習活動中主要起引導作用,啟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主探究,這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句話。我們都知道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卻常常沒。。。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在科學學習活動中主要起引導作用,啟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主探究,這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句話。我們都知道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卻常常沒有意識到,有時我們的行為實際上是限制了學生。同樣是上這節課,探究實驗的每一個步驟,我們經常是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按部就班來探究,在探究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在積極動手、動腦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體驗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留給他們的課後探究問題也再一次激起學生繼續探究的熱情。透過這次教學,我深有體會,在備課過程中,只有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出符合學生年齡思維特點和便於操作的教學方法、實驗方法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

  每次上課,每次都有一些缺憾,反思這堂課也有不足。比如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課前我意識到一節課時間不夠用,卻沒有相應的安排調課換成二節連堂課,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獨立選擇並完成類似的另一個探究實驗。由於本課是本書安排的第一個探究活動,安排學生課堂上完成類似的另一個探究實驗有利於學生鞏固對探究的一般過程的理解,同時,這也是課堂反饋的一個極好形式。利用學生捕捉鼠婦的體驗,從生活經驗出發,加強了實踐經驗與書本知識的聯絡,變“書中學”為“做中學”,拓寬了通往生活的路徑,搭建了經驗共享的平臺,在步步探究中展現了獲得結論的過程。在教師相應的引領下,學生們經歷了發現與探究、批判與質疑、合作與交流、結論與提升的過程,因而他們始終都處在情感共鳴、意見交換、思想碰撞、經驗共享的狀態中,實現了學生是知識的構建者和“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願望,在積極參與中獲得生動活潑的主動發展。

  這節課讓學生多舉生活中常見的例項,能很好的理解生物對環境的影響。並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5

  回顧本章的課,全章的知識沒有全面梳理,應該讓學生的知識形成一個鏈,讓知識更系統化,使教學更趨於流暢和完善。(是遺憾)

  現在推行的是教學當堂達標,一節課下來有沒有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是透過課堂測試來評價(同步學習)。一種好的評價方式會讓學生樂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課堂上,需要師生合作,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這樣能把教學效果推到一個高的水平。不過因為學生的基礎不同,學習效果不同,同學們的完成程度也就不同。有的同學能很輕鬆地填完(同步學習),但也有的同學填得很吃力。

  透過做作業鞏固所學的知識,作業的佈置很重要。但是生物學,知識零碎,選擇題較多,因此多留簡答題,預先在各種材料中把有價值的簡答題選擇下來,經過裁剪、貼上影印下來,把有價值的題集中保留下來,一舉多得。(這一點很好)

  整章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新的教學規律;要求教法上有創新;知識點上有發現;組織教學有新招;解題方法有突破;啟迪得當;訓練到位。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確實不易。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讓探討和創新成為習慣。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6

  課前反思:列舉植物的無性生殖;嘗試植物的扦插或嫁接;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是生物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課標進一步倡導有條件的話可以開展組織培養活動。

  課中反思之一:採用會意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被子的植物“雙受精”、鳥類的“雙重呼吸”,學生很容易掌握.

  課中反思之二:學生認為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關鍵區別是"是否有生殖細胞的參與",認識非常準確。重點內容。

  課中反思之三:在講到生物的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哪個更有利生物種族的延續時,不少學生說無性生殖繁殖週期短,能節約資源,又能保持生物的性狀,應該是無性生殖。有學生在我的啟發下認為有性生殖結合了父母雙方的缺點和優點,提供了產生集雙方優勢於一體的新個體的可能性,為生物的進化準備了物質基礎,因而有性生殖更有利生物種族的延續。學生們在爭論中達成共識,有性生殖是一種更優越的生殖方式。

  課後反思:本節課我將植物無性生殖的應用引導到扦插、嫁接、壓條和植物的組織培養上,將動物的無性生殖的應用重點放在克隆技術上,這樣的編排有利理清教學思路。但是我們學校條件達不到,沒有進行實踐。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7

  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本課設計比較好地落實了既定的三維目標,學生思維活躍,發散性較好,教師又能用適當的啟發和疑問引領學習活動沿著一定的主線進行。學生能夠將正在學習的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絡,解決了不少困惑,也產生了不少新的問題。整節課氣氛活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都很好,較好地實現了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體現了學生主體性。

  本節課主要運用了藉助於資料分析的探究性教學。以胰島素的發現過程為載體,瞭解內分泌腺的特點,避免了以往教學中將難以理解的概念只通過讀圖等方式傳授給學生,看似啟發實際強加的概念教學,效果比較理想。激素和內分泌等知識學生在生活中有所感知,但是,對其作用瞭解的卻比較片面,與人體的其他生命活動相比,激素和內分泌等知識也顯得有點抽象。在教學中,選用大家熟知的現象,引出現象背後隱藏的科學知識,透過科學知識的產生過程,瞭解和掌握科學知識,然後再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8

  本次生物期中考情況反映,學生對心臟及物質運輸路線這部分內容掌握得不大好。針對這一情況,現在對本次考試的3個單元教學進行反思,如下:

  一、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是有關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內容,比較貼近生活,學生較好理解。這兩單元內容也較細,需要學生細心觀察和體驗生活。其中有關“消化腺(如肝臟、胰腺)的概念、肺通氣和尿液的形成”這些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不好理解,在今後教學過程中應予以重視。

  第二單元是有關迴圈系統的內容,較為抽象,是本教材的難點。下面結合《物質運輸的路線》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中反映出來的一些情況做如下反思:它既是對前面所學的血液,血管、心臟等知識的深化,又是後面學習呼吸、排洩等章節的前提和關鍵。這部分內容是《生物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的第五部分——生物圈中的人,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和吸入的氧氣需要經過迴圈系統運送到身體的各組織細胞,人體所產生的代謝廢物也需要透過迴圈系統、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等的協調活動排出體外,因此本章內容起到了聯絡各部分知識的作用。針對這些情況,接下來我在教學上會做如下調整和改進: 一、給學生機會,讓他們在自己現有知識的基礎上去探究。透過觀察實物,學生應該能夠自己尋找出物質運輸的途徑,所以,課前給每位學生製作一張探究活動報告單,透過他們自己討論,繪出迴圈的路線,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並且用已有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學生的能力、知識儲備有差異,因此允許他們結組討論,取長補短,避免知識資訊的孤立,使全體學生都有參與討論點的機會,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

  二、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透過小組的討論,每個組都能總結自己的成果。再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儘量多的給他們機會,並且在同學展示的過程中,允許其他組的同學提出疑問,提出的問題本組成員可以參與解答,透過這樣的活動,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知識的討論中,中學生都有很強的表現欲,為了能夠參與到討論中來,他們就會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做到一節課中每位學生都有展示才華的機會,避免教師一統天下的局面,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蒐集、整理、加工資料的能力,使學生開闊視野,認識到資訊的重要性,掌握獲取資訊的能力,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們應充分發揮教學評價在教學中的正面導向作用,積極引導學生真正改變學習方式,提高終身學習能力。

  四、認真研究教材,不僅是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系統地進行研究,瞭解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的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以後的教學中,把教材中的知識透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9

  生態系統是初中生物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而且和我們的生活實際是聯絡比較緊密的。如說今年年初的南方雪災,還有五月十二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以及生態農業的建設都不同程度的對生態系統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也影響到了我們現實的生活。所以說關於生態系統的概念理解以及學習對於學生了解現實有很大的幫助,那麼我們在教學中就應該發揮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透過現實的例子去掌握新知識。

  一、什麼是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指在一定的空間內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透過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構成的一個生態學功能單位。在這裡要讓學生真正明白生態系統的含義,知道它既包括特定區域內的生物,還有這些生物所生活的無機環境。我們可以把學生領到學校的小池塘,在池塘邊讓學生透過觀察來總結什麼是生態系統,當然老師要有相應的總結,從而使學生真正瞭解生態系統的概念。

  二、生態系統的結構

  關於生態系統的結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關係。

  1、組成成分

  生態系統有四個主要的組成成分。即非生物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我們可以在池塘邊讓學生去發現哪些因素屬於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那些屬於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透過學生的尋找,最後老師總結,像水、空氣、溫度、溼度,包括池塘裡的泥沙、石頭、無機鹽等等都是屬於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這一範疇的;像綠色植物、浮游藻類等呢我進行光合作用的都是在生態系統中起主導作用的生產者;而水塘中的小魚小蝦等以其他生物為食的各種動物,包括植食動物、肉食動物、雜食動物和寄生動物都是消費者;當然其中還有像細菌真菌這樣的生物都是分解者,還包括蚯蚓、禿鷹等腐食性的動物也是分解者。這樣的話既可以讓學生聯絡到現實生活,又讓他們學到了知識。

  還有在這裡要重點向學生講解生態系統這四種成分之間的關係,包括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的關係。

  2、營養關係

  所謂營養關係實際上就是指食物鏈和食物網。可以讓學生自己在池塘裡自己找出食物鏈,畫出食物網。在這個內容重要重點讓學生探究的是什麼是食物鏈,食物鏈中第幾營養級和幾級消費者的關係,知道是哪一級的消費者就知道是第幾個營養級。還有就是在食物網中人一種生物的消失對其他生物的影響,是增加還是減少。當從不同的路線分析出現不同的結果時,應當遵循一個重要的原則--就近原則。這些都可以讓學生透過觀察,找出答案,最後老師總結。

  二、生態系統的功能

  生態系統的功能主要兩個方面:能量流動、物質迴圈。

  1、能量流動

  讓學生思考“沒有人像池塘中投過食物,為什麼魚兒還是能夠快樂的活著?”這樣學生們就會主動的找出能量的來源,老師可以主動引領他們去尋找能量流動的過程,總結能量流動的特點。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的基礎,一切生命都存在著能量的流動和轉化。沒有能量的流動,就沒有生命和生態系統。流量流動是生態系統的重要功能之一,能量的流動和轉化是服從於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因為熱力學就是研究能量傳遞規律和能量形式轉換規律的科學。

  2、物質迴圈

  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又稱為生物地球化學迴圈,是指地球上各種化學元素,從周圍的環境到生物體,再從生物體回到周圍環境的`週期性迴圈。這一概念最好讓學生自己去尋找,透過提問“為什麼這麼多年來這個池塘中的物質沒有消耗盡?”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最好老師要強調地球上物質迴圈的過程(碳迴圈和氮迴圈)。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0

  主動探究是新課程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探究什麼?怎樣組織學生探究?這是開展自主探究、提高課堂效率的核心問題。我認為,必須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提出有效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探究行為。有效的問題是主動探究的起點。學生不同於成人,他們一般不可能很自覺地進行學習。他們的探究活動可能是漫無目的的。他們開展探究活動,需要教師的精心引導,需要問題的激發和調動,有效的問題能創設出一個充滿張力的情境,能造就一個充滿誘惑的現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極大興趣。

  第二,給學生充足的探究時空和自由度,去經歷探究過程。這一探究過程包括以下連續且形成迴路的七個環節:面對問題情境→產生探究慾望→出現探究行為→接受反饋資訊→調整探究行為→獲得探究成功→嘗試拓展學習。在每一個探究環節中,都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1

  學生對種子的萌發有一定的認識,但對於結構和萌發過程瞭解很少,我首先創設情景,調動積極性。由於要對種子的內部結構進行觀察,就必須對種子進行解剖,由於種子的內胚體積很小,部分結構不宜看清,尤其是單子葉植物(玉米)胚和胚乳緊密的聯絡在一起,不易剝離。為讓學生看得更清楚,我採用了掛圖、多媒體展示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效果會更好。但是,由於學生自身試驗和思維能力的限制,對於探究實驗膚淺單一,不能觸及問題的實質,以後更要認真組織引導。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2

  處理課本七年級下冊44頁課後練習第4題,說說致病微生物在“旅途”中的“遭遇”,我引導學生想象自己就是病原體,和許多同伴一塊往裡走,路上遇到哪些困難,特別提醒學生是說“遭遇”,而不是“旅途”的路線。

  以往我都是提問的,這次我鼓勵學生自己說,不提問,在2班裡有一個男生起來回答了,我覺得不滿意,繼續鼓勵其他同學回答,這時一個女同學起來了,結結巴巴的,有時還自已就笑起來了,不順暢,我一看這個同學以前的表現是愛表現,但不認真學習,而且成績還很差,我從心裡就不高興了,但不能打擊學生,就讓好繼續說吧,她說她和誰誰還有誰,我想你扯哪麼多幹什麼,就說有許多同伴不就行了,結果她說在什麼地方哪個同學如何了,又有哪個同學如何了,最後自己成功到達肺。聽著聽著,我慚愧了:她說的雖然不流利,但非常形象生動,我不應該看不起她,舉好我沒有表達出來。

  我表揚了她,但也在心中告誡自己,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要看到學生的閃光點,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3

  這周,七年級四個班都學習了顯微鏡的使用。學生對使用顯微鏡比較感興趣,都迫不及待的動起手來。但是學生初次接觸顯微鏡,所以操作還不規範,也不會如何觀察,所以,教師要創設恰當的情景引導學生明確使用顯微鏡觀察生物的細胞,必須對觀察的材料進行處理,製成玻片標本才能觀察。有些比較愛動腦筋和動手的學生很快就能試驗,找到清晰的影象。

  在試驗中還有一些操作不規範的學生,我還要耐心的指導,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學生第一次透過顯微鏡觀察到植物細胞會非常興奮,所以我會利用這個機會引導學生分析細胞的外形特點,並總結自己在試驗中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並指導學生正確畫圖。

  細胞的結構和顯微鏡的使用是本節的另一重點。所以要讓學生多觀察各種玻片來了解細胞的各種形態,以增加他們動手的能力。

  總之,這節課既有成功也也有失敗,成功之處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協作能力,並使學生養成嚴謹、科學的態度。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4

  本節課教授過程生動形象,課堂裡學生興趣濃厚,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學生的實驗和討論等方式的實施都給學生思維充分的發揮空間,主要都是為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具體突出以下幾點:

  1.本節課用大量生動的食物圖片吸引學生的求知興趣,讓學生從生活中的食物入手,產生直觀認識,並逐步瞭解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及性質特點。教學過程中圖片的運用也及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把生物學科和生活知識緊密聯絡起來。

  2、透過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質、糖類、脂肪的實驗,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協作精神,使學生親自體驗到探究的過程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起了濃厚的興趣,增強了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願望,這樣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激發學生能進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問題,發現未掌握的新知識,甚至去創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3.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習慣的教育。比如在學生實驗驗證了食物中含有蛋白質、澱粉和脂肪後,要及時讓學生思考營養成分的含量差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飲食觀,不偏食、不挑食。

  4.在學習蛋白質、糖類、脂肪來源和作用時,讓學生自學,然後討論再加以總結,充分發揮主體地位。又透過較多問題的提出,增強了教學活動的連貫性,也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透過多媒體的演示,力求使較抽象的知識點直觀化,希望能夠引導學生充滿情趣而積極主動地獲取有關生物學的知識。

  5、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學生進一步增強了關注健康、合理營養的意識,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5

  對於初一的學生來說,“空氣質量與健康”這節課的內容在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上沒有太大的困難。所以,設計的過程中,在確保學生對知識目標掌握的基礎上,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責任心和珍愛生命的情感。為此,課前精心準備了一些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以及影片資料,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了探究性學習的資源,另一方面用來震撼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情感。實踐證明,視覺上的衝擊要比單純的語言描述更能刺激一個人的神經。

  教學中還安排了一個“設計廣告語”宣傳吸菸危害健康的活動,目的是讓學生懂得拒絕香菸的誘惑,並呼籲大家應該愛惜生命。同時也讓學生了解防治空氣汙染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己的習慣和行為做起,這也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學生在設計廣告語的過程中,不僅受到了教育,也鍛鍊了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樹立了自信心。在結束教學時安排了一個短片,伴著優美的旋律,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學生再次感受到擁有藍天、白雲的生活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同時感悟人類在自然面前是那麼的渺小,只有和諧才能共處。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