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大師觀後感

大師觀後感

大師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師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師觀後感1

  我第一遍看《催眠大師》,覺得情節有點繞:什麼時候X(徐瑞寧,醫生)透過什麼方式催眠了R(任小妍,病人。還有隱藏身份是顧潔,後簡稱G),什麼時候又是G/R催眠了X?

  觀影后,我試著梳理電影情節,然後陷入了一個疑問中:G一開始就趁其不備而催眠了X,所以X一直在催眠狀態中,但是處在被催眠狀態中的X醫生又有幾次催眠了R,那麼被催眠的是現實中的G,還是X想象中的R呢?換個問法就是,G在故事中是被催眠了,還是說G一直沒有被催眠,那個被催眠的R只是X腦中的一種幻象?

  1、若G是被X催眠了,可以推論出:一個處在被催眠狀態中的人可以催眠他的催眠主。有點不可思議吧!被催眠了的人還可以反催眠別人?

  2、假設“被催眠了的人還可以反催眠別人”成立,以此為基礎,可以看到的局面是:G和X先後催眠了對方,他們曾都是處於被催眠狀態,可是,被催眠狀態是一種受控狀態,既然兩個人都是這種狀態,那麼到底是誰控制誰呢,或者說這個時候還存在控制與被控制的區別麼?另外可以看出,X催眠G/R是連結式的,前後兩次催眠的關係是並列先後關係;而G/R催眠X則是巢狀式的,前後兩次催眠的關係是包含關係。那麼,在X兩次催眠R的時候,他沒辦法打破G一開始佈下的外層巢狀的催眠狀態麼?從電影中的情節看,他沒有辦法打破。所以,假設前提“被催眠了的人還可以反催眠別人”成立,那麼我們可以推論出:被A催眠了的B還可以催眠A,且在被催眠狀態中的A還可以繼續保持對B的催眠。簡而言之就是,他們同時催眠對方,又同時被對方催眠,他們同時控制了對方,又同時在被對方控制?!

  3、假設“被催眠了的人還可以反催眠別人”不成立,也即一直處於被催眠狀態中的X其實沒有催眠過現實中的G,則推論是:G其實是被自己催眠的。那麼,為何她催眠了X之後還要催眠自己呢?只能猜測是:G催眠自己是為了配合處於被催眠狀態中的X的催眠治療,讓X佔一定的主導地位,從而沒發現自己已被催眠了的事實。如果G確實自我催眠了,這意味著“催眠師可以用不同手段先後催眠別人和自己”,同時意味著“被自我催眠了的人還可以維持對別人的催眠”,但是如果這還成立,那它一方面證明了催眠技術的強大,另一方面也證明了G有著無比強大的心智力量——既催眠了別人,又催眠了自己!

  4、雖然電影中提到針扎和老師的預防機制佐證了G被催眠的可能,第一種答案不是完全沒有依據,但是若要保證這種答案的正確性,則神秘莫測的催眠技術或者超常厲害的G是必備前提。

大師觀後感2

  常言說的好“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中國人自古就有合而歡分而苦的向善、且反對破壞情緣的美好初衷,甚至是美德。反倒是現代社會中,浮躁與焦慮的負能量,越來越破壞著人們對情感以及家庭甚至是愛情的美好憧憬。

  電視劇《複合大師》堪稱以另類視角,以歡快的節奏,以非典型治癒系的手法,講述了一個個現代都市人群中分合聚散的人生百態之故事。讓身患城市症候群多年的你我和他/她,終於能在歡聲笑語、糾結苦淚中,看別人的故事,感受自己的生活,在共鳴連連的情緒過後,想想該如何治癒自己,療傷身邊的人,與相愛、相守的她或他,複合永遠!

  賈乃亮的男一角色,太符合全劇肆意搞笑的輕鬆氛圍,“複合大師上身”,沒有神器高科技,沒有神奇魔法,有的卻是對感情的真誠以待的基礎上,種種技巧加巧妙的伎倆,製造巧合,並讓真愛和真感情,都能衝破生活與壓力,以及種種誤會的謎團遮蓋。事實上,劇集中讓你會心一笑或讓人引發思索的橋段甚至謎團,仔細想來,現實中有太多共通之處。倘若都能如複合大師以及其團隊這般,敢於面對和直言,所有的不開心,所有的不甘心,都會迎刃而解,人人都會有嚮往的美好的happy-ending。

  看這部劇最大的感受就是,拋棄了狗血劇情,不講溫情浪漫的現代人,其實最可怕的是種種城市症候群的危害。仔細想想,事業工作,家庭愛情,甚至親情和好友同事之間,每個人大多都遭受過種種病態一般的困擾,甚至多年難以自解自救。例如,人冷感症、拜金主義、選擇恐懼症、隱婚、情感焦慮等等等等。在《複合大師》這部劇中,不止這些愛情病症在劇中透過角色間的演繹以及演員們的精彩演繹,得以體現並放大。還有更多如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正經歷的甚至難纏的遭遇。

  已婚的也好,戀愛中的也罷,平常百姓的愛情生活,還有吃瓜群眾們熱衷的明星的感情世界,都在劇中得到了比較深刻的表現。難逃婚戀中的你我看起來,自是感受良多。特別是複合大師的團隊,一會兒巧計連施,一會兒瘋狂搞笑,讓本就百態人生的情感故事和種種病態,在治癒中歡笑不斷,輕鬆許多。

  而全劇在俞白眉和賈乃亮、梁超、王曉晨和代樂樂等一眾創作者間碰撞出的關於愛和歡樂的火花當中,在“分手PK.複合”的一場場“相愛相殺”鬥智鬥勇中,在大格局、多衝突,人設亮眼,情節曲折的苗頭,從開播之初便讓人可見一斑的節奏裡,人們隨著複合大師的腳步和才華,展開了一場治癒之旅。漸漸地,人們會發現,包括複合大師在內的你我,人人都是複合大師,人人都是治癒自己和愛人的良藥,不是嗎?

大師觀後感3

  我看《複合大師》的時候,一直沉浸在電影視感裡無法自拔。當時映後交流會,大編劇俞白眉說,如果電影《分手大師》是個大姐姐,《複合大師》則是更調皮、好玩的小弟弟。的確,聽名字《複合大師》就像和“分手大師”打擂臺,源取現代都市的一個又一個鮮明故事,揭開了快節奏生活中病態的情感狀態,有人需要修補破裂的愛情,有人需要丟掉不合適的鞋子,重新上路。

  記得以前讀《三聯生活週刊》,雜誌的最後一頁連載著朱德庸的漫畫《我們都有病》,輕鬆活潑的筆觸畫出了百味人生,初看覺得搞笑,細思卻充滿了哲學的味道。電視劇《複合大師》用同樣的路數,把現代生活中的愛情,拍出了令人尋味的氣質。

  愛情,在文人筆下是聖潔的詩,是床前的明月。可生活中的男男女女卻把愛情演繹出百轉千回的顏色。明星“隱戀”,相守8年的愛情,如何給愛人一片明媚的天空?名利也好,誤解也罷,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坦白的勇氣。放下心中的藩籬,才會擁有海闊天空的美好。而物質女生的愛情,在充滿搞笑的計中計裡,終於看明白自己的心。外表如同象牙塔的豪門,只有走進去才會知道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有趣又好看的故事,就像串起來的糖葫蘆,酸酸甜甜充滿驚喜。你也不知道會在哪一集遇見你自己的愛情問題,得到一個耐人尋味的啟示。

  特別值得說,《複合大師》三觀奇正,充滿了生活的正能量。無論“複合大師”還是“分手大師”,雖然兩個機構時常打擂臺一較高下,但都沒有受到利益至上的誘惑。複合大師面對情感的個案,一定要在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之下,並不是所有的愛情都適合“複合大師”。有道德底線的修復情感,也給很多追劇的妹子們傳遞出正確的愛情觀和婚戀觀。對於形形色色的情感故事,《複合大師》並沒有站在道德制高點上進行批判,而是探尋愛情本來的樣子。明星也好,拜金女也罷,還有天生人冷感症的爸爸,包括那些幫助別人的情感顧問,形形色色的人造就了不同屬性的愛情,愛情需要用心付出,而不是複製套路。

  一部電視劇,給人心靈的觸動,很容易讓人忽略各路明星演員的光環。這部俞白眉監製,賈乃亮、王曉晨、代樂樂、梁超、張超、吳亞衡、屈菁菁等主演,陳赫、閆妮、鄧超等大咖客串的劇作,演出了大都市的時尚、光鮮,還有五光十色的性感。

  偌大的城市,對於那些獨自闖蕩的年輕人,最容易孤獨,也最渴望愛情。《複合大師》是一款情感治癒系的良藥,它讓你看透愛情這東西,也給你展現愛情的美好甜蜜。就如同故事裡的人,每個人都會遇到情感問題,每個人都需要對人生的思考,對愛情的解讀。在愛情這條路上,沒有普遍適用的套路,只是捧著一顆真誠的心,成長、前進。

大師觀後感4

  在這個世界上,我不知道有多少情人和夫妻每天分開和分享。但是這些觀點正確嗎?相信沒有多少人是肯定的。所以,一些作為“組合”和“分手”的服務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就像在大銀幕上使用的6億6000萬豪華票房“分手大師”,這部影片的成功恰恰符合了許多觀眾的內心需求。現在,繼“分手大師”,“大師”的關於浙江衛星電視廣播在7月4日複合的電視劇,劇中緊密結合時下熱點話題,對男女的脈搏的情緒狀態,一種幸福和激動人心的都市情感喜劇的解釋,說是一劑治療愛的危機可能介導在夏天,丈夫和妻子之間的衝突。

  總的來說,“大師”系列複合模式是非常創新的,它不是從第一個到最後一個故事或幾個人,但單元劇的形式,這不能不讓節奏拖沓冗長,總是給觀眾人物奇度新鮮的故事。在劇中,所有的故事都圍繞著“融合”和“分手”這一核心主題,感覺就像在看一系列的電影。同時,在風格上,劇中主要是都市情感喜劇,但幾集下來,就有了很強的推理成分,每一次主人幫助顧客“複合”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破案的過程。從調查線索開始,找到情感危機的癥結,然後對症下藥,這些故事可以稱為情感管理指南。

  在劇中,賈乃亮扮演的“複合大師李打破了,他的智商和情商高,善於調查研究,總結治療各種情感問題,情感世界被稱為“福爾摩斯”,他被三個“華生”,這樣一個小團隊,在整個戲劇成為主要特徵。他們就像一個精神療愈者,見證了城市生活的情感世界,拯救了一場男女感情危機,讓更多的人知道一些單身貴族而不是貴族,而是疾病集團。比如,人們選擇,無症恐懼症,拜金主義等性格表現,這些都不是先天的,或者是不能改變的,在“走出處方大師”的時候,問題的癥結就可以完全治癒。從另一個角度看,在這部戲劇的熱播下,主人公不僅能治癒劇中人物,還能治癒許多同一個關鍵人物的聽眾。

  回到故事中,愛情是數學天才,閆妮扮演的顧曉毅江就是這對夫婦。丈夫江是Chiai的數學,認為這是上帝的話,那麼他將是我的生命,所有的方式向家庭透過數學推導,不僅限制了女兒畫的愛好,在他生日的時候考數學運算的女兒,這讓他的妻子顧曉毅無法忍受,於是兩人婚姻的危機。這是一個典型的鑽角人,他需要“師傅”將他救出來,他們的家人是否會把危險變為安全危機?。最後,透過女兒溺水後生命的風險,Xiao Yi明白了丈夫細膩的心,而丈夫也明白了妻子的痛苦和孩子的童心,這樣一個美滿的結局,也是發人深省的。

  在這個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壓力,但這種壓力並不是家庭的冷漠,缺乏情感管理的原因。就像蔣莫然一樣忙,如果有更多的時間與孩子溝通,和他的妻子,就不會有家庭的後續危機。此外,女性形象和物質故事的轉換,都是典型的城市病。當我們不熟悉的人越來越禮貌,對人越來越不客氣,那麼我們必須小心,如果你患有相同的和字元的“疾病”,是否需要掌握一些複合為您的內科?如果是的話,請看錶演!

大師觀後感5

  陳琦馬相伯、蔡元培、陶行知、張元濟、陳望道、張伯苓、陳寅恪、華羅庚、竺可楨、黃炎培……紀錄片《大師》在熒屏上講述著中國近代百位大師的厚重人生,感人至深。

  他們生在列強入侵、民族興亡的年代,經歷大動盪、大災難、大變化、大轉型,同時也是先行者為家國天下憂思力行的百年。他們為國家命運殫精竭慮,將一己的生命投身於民族救亡、民智啟蒙和文化拯救的偉大使命中。正如蔡元培所描述的,身處“黑暗主義時代”,卻選擇直麵人生,點燃生命的光芒,照射塵世所及的地方。這就是一位位民族先賢所共有的大胸懷、大智慧和大愛。

  他們始終以“教書育人,啟發民智”為宗旨,淡泊名利,不隨俗沉浮。蔡元培任北大校長,明確“不為升官發財立階梯”,倡導“思想自由,相容幷包”的教學原則,被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馬相伯為啟迪民智,育人立人,醫治愚昧、落後、腐敗等社會痼疾,認定教育乃立國立人之根本,傾其所有,捐出三千畝土地辦學校。陶行知同文盲、貧瘠戰鬥一輩子,到最落後的鄉村去辦平民教育,一座曉莊師範,在中國教育史上樹起了一座豐碑。黃炎培開創中國職業教育的先河,直至今天,其教育思想仍充滿生機活力。

  這些大師們又是真正的大學問家。他們既有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澱,也吸取人類文明的精華,融會貫通,身體力行。他們有相容中西的學養,是繼往開來的學者,在特定的領域作出獨特的貢獻。他們的學術成就,經得起歷史考驗和文明傳承。

  竺可楨是我國最早、最傑出的現代氣象學家,他倡導“排萬難冒百死以求真知”,在抗戰烽火中帶領浙江大學成為“東方劍橋”,為新中國的科學事業打下了可貴基石。童第周是我國克隆事業的開創者,一雙靈巧的手創造生命奇蹟。他說“科學家不自己動手就是科學政客”,至今仍振聾發聵。

  他們還真正沉得下心來,研究學問,創造藝術。徐悲鴻到法國學美術,一心浸潤在藝術創作中,經常到盧浮宮和各大展館臨摹名畫。因為窮困,早晨進去,一直到展館關門,連飯也不吃,一天下來,直餓得人昏厥過去,並因此落下了胃痙攣的終生毛病。回國後,為扶掖後人,他把自己的畫賣掉,當作助學金送學生出國深造。最後,更是將自己一生所留存的作品全部捐給了國家。這種學習的“飢渴感”和無私的奉獻精神,令人感動。

  透過觀看《大師》,我們可以慢慢回味、細細咀嚼大師們的人生傳奇與精神追求中,尋求一種精神上的平和與寧靜;另一方面,在重建相容幷包的中華新文化的道路上,我們研究生,必須要具有開放的視野、健全的心態,堅定的信心,延續大師們對於祖國國學事業的執著和奮鬥,這樣才能繼續這條追尋中國文化脊樑的道路。

  大師們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光芒在我心中引起了極大的震撼。閱讀大師,是一場精神洗禮,是一次心靈震撼。我們這個時代,需要文化的積累。《大師》讓我意識到,生活中除了物質,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可以感受幸福與價值。

大師觀後感6

  不久前我才看到一句話,"愛情,是兩個病人醫治彼此的路",這句話讓我想到一個我一直很解不開的問題,愛情究竟需不需要醫生?

  如果需要,那麼證明愛是會發生病態的,有典型症狀的。如果不需要,那麼在糟糕的關係中,病的不是愛情而是人類嗎?那麼如果一個人非常完美,但卻唯獨不擅長處理感情關係,這證明他是病人嗎?

  撇開電影先不談,我對複合這件事的態度一直是極度樂觀的,我們可能都聽過那句,曾經犯過一次的錯誤,以後會一直犯,這句其實很站不住腳的定論給了戀愛初學者一個很不好的思維定勢,那就是人不會變,發現錯誤就要果斷拋棄尋找下一段。

  長期的戀愛經歷教會我最重要的一個東西就是"人無完人",一旦進入戀愛關係中,人性中所有的優勢和缺陷都會集中在同一時期爆發,《複合大師》中的那些例子,很好的濃縮了我們在戀愛中遇到的問題,不想失去職業輝煌的自私之心和隱婚,匱乏的精神生活導致的拜金,總是期待著一山還有另一山高的不專一,跨不過朋友這道門檻的友達以上、戀人未滿。

  有時覺得現代人在戀愛中最缺乏的東西並不是金錢,不是自由的思想,不是情緒的濃度,或者經驗,他們最缺的東西是學習,還有學習的態度,如果只能用一個詞來想辦法讓人們的感情越來越好,我一定會用這兩個字"學習",人們似乎只是不斷的在等待著人生中的那個"完人"出現,只是什麼都不做的在那裡等著,或者對著愛情的負面例子長吁短嘆。

  兩個非常正常的人相處且不易,何況在這樣的時代中,我們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有自己的問題,兩個病人能夠磨合下去,僅僅靠瞬間迸發的愛意是絕對不夠的,對方和我的人性缺陷,互相之間的瞭解,我們的觀念有什麼不同,我是否真的把他作為一個獨立的,有自由意志的人來愛。

  網路上充斥著太多不負責任的愛情格言,他們說真愛就該如何如何,否則便是不夠愛,但世間的道理哪有那麼簡單,我們真的急切的需要捫心自問一句,真正的愛到底是什麼?我真的愛某個人嗎?無條件的? 並試著找出自己的'答案。

  回到電視劇,我覺得對於現在,這種"開放的"愛情片稀缺時期,我們特別需要接受這種片中所傳達的態度,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問題,但我們可以透過治療和重複體驗,還有不斷的學習,來愛那些愛情中不完美的問題和細節,來真正的看到對方和自己的心,而不是把自己的愛放置在很高很虛的位置。

  可以打四星,一開始的預期沒有很高,看完覺得觸到了我的某些點,第一二集平平,後面逐漸出色起來,看上去單線的劇情似乎到最後都有彼此之間的聯絡,目前就希望導演不要一下子把世界觀拉來的太大太高深,保持這樣的狀態,有笑有淚有思考,又能貼合現實世界中的我們遇到的問題。

  現在其實可以回答我一開始的問題了,愛情需要醫生嗎?

  我覺得答案是需要,非常需要,但這個醫生並不是其他人,是我們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心。

大師觀後感7

  催眠大師裡面到底進行了哪些催眠?真的可以實現嗎?換句話說,人被催眠時也可以說謊嗎?

  催眠大師裡,按電影說法,徐對任/顧(以下統一稱顧)進行了恍惚催眠,三次,其中第三次顧差點兒交待了男盆友是徐殺的。而顧的老師為了避免這一極端情況,提前給顧催眠說在遇到極端情況時顧會失語然後看見她。

  顧在第一次被徐催眠前做了讓徐失去印象的恍惚催眠,撥鍾。

  第二次在催眠過程中利用刺破的手指保持清醒而透過交談引導徐進入清醒催眠,掉入水池。第三次清醒催眠我個人覺得是恍惚催眠範疇,利用水杯晃動,使徐限入回憶從而突破其意志屏障請求被原諒。

  顧的老師提前做出的催眠屬於心理暗示範疇,即在顧的心理防線上加固,相當於《盜夢空間》裡的保險箱,在被開鎖的情況下自動跳轉到別處,比如把保險箱整個換成一片草原就木有鎖了。即如果看見1+1,則自動換算為我們去盪鞦韆吧,而不是回答等於2。

  徐在自殘行為發生後,也對自己做了自我催眠,透過看自己的教學案例電視進行自我催眠。結果就是形成了層層包裹的自我暗示防禦,所以一般的催眠術對其無效。就像一個穿了很多層衣服的美女,脫啊脫啊脫不光。最麻煩的是這美女還會搏擊啊親,把別人脫光了,利索的把前面脫的三件穿回來不說順便還穿上別人的五件,太讓人憂桑了。

  我個人理解的催眠術,相當於電腦的資料庫呼叫,看底層資料的,這些資料原本就在我們的大腦裡,只是桌面不反應~

  而催眠師透過一種演算法可以搜尋到合適的資料,並且顯示到桌面上,讓事主看見並且可以修改;也有的在搜尋過程中直接修改掉了,表現為事主被控狀態。

  而資料庫本身是可以虛擬或者作假的。所以人被催眠的時候可以說謊,即提供給催眠師一個虛擬的並非本源的或者克隆並修改過的資料庫。或者像前面顧老師做的那樣,自我催眠暗示,提供場景切換。

  同時在國外針對目擊證人的催眠發現,在催眠狀態下,人可以回憶起大於清醒狀態下的各種事情,並且有誇大描述的傾向。比如清醒狀態下看見一個人走過,會說看見過,記不得長什麼樣子,是個男人。而在催眠狀態下,會說出走路的姿勢還會加上帶有個人情感色彩的判斷,比如左腳比右腳重,眼神很猥瑣神馬的。

  催眠師有職照的,心理諮詢師的一種資格證書。有二成的人因為資訊接收故障或者意志力堅強,不會或很難被催眠。

  通常催眠師會透過音樂、香氛等多種手法結合著用,被催眠者越信任對方,越容易被催眠。

  以上為個人意見,本人非催眠師,答案不具學術性。by林菲

大師觀後感8

  中國有一個老話,也是一個老原則,叫“勸和不勸分”。可這依然阻擋不了節節攀升的離婚率、悔婚率、逃婚率。顯然,婚姻在當下已經夾雜了不易察覺的疾病。絕大多數都市人,都有急需治癒的疾病。當有病的人處於不完美的婚姻中,究竟該勸和還是勸分,就成了一個問題。俞白眉監製,陳暢、於中中執導,賈乃亮、王曉晨、代樂樂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喜劇《複合大師》便大膽地涉及到了這些社會病症。他們甚至大膽地表明態度:有些婚姻是不應被祝福的。

  和很多電視劇類似,本劇的核心角色是一個團隊----複合事務所。團隊中有複合大師、技術大師、工藝大師、心理大師等各司其職的奇葩高手。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客戶複合,縫補破裂的愛情或婚姻。如果按照一般的觀劇經驗,這個團隊應該是無往而不利的,也就是說,無論你劇情設計得再曲折,客戶再奇葩,至少結局應該是接一單成一單滴。可是這部《複合大師》卻第一次打破常規,團隊所接的單並不是每一個都成功的。也就是說,雖然都是happy ending,但並不是每一個happy都以形式上的複合為準。有的複合是以內心相融為註解的。

  別以為這不是什麼大事,要知道本劇所選取的客戶案例,本身就十分大膽。地下戀、忘年戀、跨國戀,這些在現實中能讓親屬羞於見人的敏感愛情,都被編劇取材過來了。而且本劇並不僅僅是停留在編故事層面,他們探究的是這些愛情或婚姻背後,人的問題。因此,片中有很多社會上新湧現的症候群:媒體壓力、拜金主義、人冷感症、選擇恐懼等。其中有些是大家常見的,有些則是大家不常見的。比如這個人冷感症,你可能不清楚它的學術定義,但是看了劇就會發現,原來這種人在你身邊還真不少。

  當把愛情或婚姻的破裂分成了事件和人兩個層面時,我們會發現解決的方法也就被分來了。當然了,作為一部多維度喜劇,複合事務所的藥方的確有夠奇葩、有夠刺激。比如他們對拜金主義小綠茶的治療,就特別特別地狠。不過治療過個體的病症後,他們秉著“一個巴掌拍不響”的原則,還得對愛情的雙方各打五十大板。畢竟你的物件有病,往往你也很有責任嘛。她的病,沒準兒就是你的病引發的後遺症呢。

  於是,當主創參考了58本心理學、哲學、文學、社會學、藝術學等領域的專業書籍後,他們終於得出了標題中那個“大逆不道”的結論:並不是每一樁婚姻都是應該被祝福的。其實當人的病症無法痊癒、當兩個人在一起並不能共進退、當婚姻變成了一個枷鎖和負擔的時候,婚姻中的雙方是可以選擇做出改變的。劇中那些未能複合的情侶和夫妻,只是形式上的未臻完美,但內心上的諒解和寬容,反而令他們收穫了更多。呃~~ 這部戲不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拿去做家長逼婚的擋箭牌吧?那可就誤解囤兒的感悟咯。

大師觀後感9

  貨幣,一個熟悉而陌生的名字。熟悉於她於生活是這樣的接近,陌生於她於生活中的變化莫測。

  她在今天人們的心中,彷彿是空氣、是水、是陽光,是陪伴人一生的東西。那麼她到底是什麼呢?地球的生命是45.6億年,人類的生命是250多萬年,她的生命是五千多年。她在米索布達米亞平原的泥板上,她在亞細亞海邊的貝殼裡,她在太平洋島的石頭上,她在印第安人的珍珠項鍊裡。她陽光,成就了一切的一切,讓自由成為自由, 讓財富成為財富;她冰冷,定義了今天的格局,讓慾望成為慾望,讓戰爭成為戰爭。如果將人類的250萬年壓縮成24小時,那麼她伴隨人類不足三分鐘。人們知道她從哪裡來,但不知道她到哪裡去?她就是熟悉而又陌生的貨幣!

  貨幣的出現,改變了生活的經濟方式,使社會進步。

  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在很長一段時間中,貨幣只對有形物品進行丈量定價。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出現過布錢、刀幣、圓錢、五銖錢、通寶、制錢、銀兩、銀元、銅元以及犧牲品類金銀幣、谷帛幣和紙幣,種類繁多,形制多樣,幣材廣泛,堪稱世界貨幣之冠。由於貨幣的出現,加速經濟活動程序,大家不必要為了買米而拉只羊去交換。

  說到中國的貨幣,交子在歷史中,是最有歷史地位的。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最早出現於四川地區,發行於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實際上是一種存款憑證。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為不便攜帶鉅款的商人經營現金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數額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紙捲上,再交還存款人,並收取一定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並在各地設分鋪。由於鋪戶恪守信用,隨到隨取,交子逐漸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也越來越多的直接用交子來支付貨款。後來交子鋪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並不會危及交子信譽,於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正是這一步步的發展,使得“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特性,真正成為了紙幣。從商業信用憑證到官方法定貨幣,交子在短短數十年間就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具備了現代紙幣的各種基本要素,將還處在黑暗的中世紀的歐洲遠遠拋在後面。

  貨幣,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人愛來有人恨,愛她的便利,恨她的多變。

大師觀後感10

  人類文明的進步,起緣於相互協作、互相信任,然而在這個高度文明的今天,我們反而越來越不相信別人,想了解對方甚至要從星座、八字中找答案。特別是有心理障礙、處於精神亞健康的群體,更是比比皆是,如何走出心魔,釋放自己成為太多人需要面臨的問題。至此,出現了心理醫生這個職業,還衍生出了催眠療法,這種療法可以使病人處於毫無防備的意識狀態中,讓醫生幫助他走出心靈的桎梏,實現治癒效果。影片《催眠大師》便將焦點放在了這一題材上,教影迷如何面對和釋然那段藏在自己內心最深刻的陰暗記憶。

  這部由陳正道執導,徐崢、莫文蔚主演的影片講述了一位心理治療師徐瑞寧與女病人任小妍之間的故事,簡單來說就是徐崢、莫文蔚如何哄對方睡覺,透過睡覺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某種目的。這種單線敘事、兩人對話的影片模式並不多見,如果沒有一個嚴謹的故事邏輯作為背景依託,沒有演員純熟演技的駕馭,很難讓觀眾在銀幕前耐心觀影近兩個小時。不過從孫鵬的觀影感觸來講,這部影片絕對會讓你靜下來,思考發現。

  同時,在影片中也可以看到導演陳正道對細節處理上的用心。包括,對徐醫生工作室內的結構佈置、地板紋理的設定、牆上油畫的心理暗示以及燈光的精心佈局,都可以看出影片對於心理上的研究。當然,這些環境設定都是服務於一個主題,那就是“催眠”,要知道想實現催眠,場景非常重要,比如需要選擇一個空氣流通、安靜並且感覺安全的場地。在室內的話,如果坐在椅子上,那麼便需要一個有靠背的椅子。顯然,影片中將這些細節發揮到極致,即使真正的專業催眠師看這部影片,想來也會有極大共鳴。

  演員方面,徐瑞寧這個角色絕對可以稱得上徐崢又一經典。如果說在《無人區》中,首度以嚴肅律師角色形象示人的他還令人偶感突兀,那這次在《催眠大師》中,他則完成了一次真正由喜劇演員向實力演員的轉型。因為徐瑞寧這個角色極為挑戰演技,尤其在與病人任小妍的相互試探、彼此揣摩中,他需要有高層次,多變化的心理過程。從高度自信,到略感疲憊,再到瀕臨崩潰,徐崢的演繹絲毫讓人笑不出來,讓人看到了這位實力演員的另一面。如果說徐瑞寧這個角色的成敗關乎著影片的成敗,那麼無疑,徐崢扛起了這部影片。

  拋開催眠的這種治療模式,其實影片還闡述的另一個主題,就是恐懼。恐懼這個詞,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自己不敢直面拷問陰暗。當撕破自己所有的恐懼,坦然接近那些不美好的事物,也許你會看見很多在“陽光”下看不見的風景……此外,影片的結尾也堪稱精彩,姑且叫它“黃金結尾”吧。 此類的“黃金結尾”在電影中並不多見,和這部影片相近的例子要屬《第六感》了,但《催眠大師》的結局又比《第六感》更加的完美,前面的鋪墊無聲無息,在最後一刻,所有人物迎來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歸宿。當然,結局究竟如何,還要等影片上映後才能揭曉了。

大師觀後感11

  好久沒看電影,午飯後,我本打算連看三部,但在只看了《記憶大師》後就滿足了,記憶大師觀後感。好像是本來餓極,準備連吃三碗米飯,結果在吃掉一碗後,飽了。

  電影唯一打動我的的地方,是不太重要的個別場景,與主題、敘事、作為懸疑片最核心的邏輯都關係不大。徐靜蕾與黃渤所扮演的兩口子之間的關係,讓我感覺異常真實。

  男人,面對女人最大的困境,在於如果我特別認真特別在乎,那麼我就一定無法讓她滿意,一定會讓她認為是我給她帶來種種不安;如果我不那麼認真不那麼上心,她就會覺得我表現得很優秀很可愛很溫暖很值得信賴。或許是因為雄性哺乳動物對環境的危險更加敏感,廢話,不敏感的雄性動物DNA早就失傳。女人的安心總是需要男人的不安作為代價。

  有幾個男人沒有這樣的經驗。當你被某種事物困住,你的荷爾蒙激發你奮不顧身,從種種阻礙中脫身,不惜傷害周圍無意阻撓而無辜的人,來到女人身邊,看著她,緊緊抓住她的胳膊,才覺安心。然而,此刻的你看起來是那麼可怕,此刻的你完全不符合女人對你的種種幻想,此刻的你在她眼裡才是環境中的最大的危險源。於是你看不到你幻想中女人嫵媚的眼神,她寧願躲在一個才剛剛認識的人身後驚恐地看你,然後對外人說,他手裡有刀。所有男人都曾經是條硬漢,在被自己的女人一次次誤解後,硬漢還有什麼意義。隨身綁炸.彈的青春年少總要過去,日子總要過成油鹽柴米。電飯煲旁擺弄米粒的男人,心底的情愫再不會對人說起,只在面對徐靜蕾說出他手裡有刀的那一瞬間的黃渤眼中,心裡不知是流下一滴淚還是會心一笑。

  以上基本與電影的主體無關。

  說點有關的,電影主題涉及家暴,於我而言並沒有什麼體驗。記憶裡小時候我爸對我媽倒是動過一次手,那次好像我媽先掀了桌子一地碎碗。好像我媽想過離婚。整個事件對我沒有絲毫影響,我只關心那瓶汽水還給不給我喝了。除了那次以外,他們每次吵架最後的結論都是錯誤在我身上,我非常清楚他們是一夥的,他倆吵架屬於人民內部矛盾,他們對我才是敵我矛盾。長大後,都是女人打我罵我。身邊朋友大抵如此。很多社會問題離我很遠,我並不關心。在我眼裡,獨生子女才是最大的社會問題。

  電影畫面很美。鏡頭語言所描繪的夢境或記憶很精準,也有文學性。在邏輯上處處設定線索之餘,竟然還有一個金魚的互文,好有文化。有一段交響樂的配樂很爽。三個主要演員的演技都很厲害,儘管段奕宏看上去沒黃渤飆得那麼明顯,儘管徐靜蕾看上去並不需要演。三個演員都很適合角色。故事的層層懸念和反轉邏輯上我認可,儘管並不喜歡。好像我有解高等數學的能力,我也理解有人解題能獲得強烈快感,但我不會平白無故自己找個微積分來解。設定上雖有漏洞,但足夠多的細節讓足夠多的邏輯成立,這一點很了不起。

  最後一個鏡頭,黃渤與徐靜蕾的和解,或許這才是女人喜歡的男人的樣子。男人過著家家,成為過往記憶的旁觀者,假裝都是別人的記憶,從此安定甜蜜。

大師觀後感12

  《貨幣》作為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推出的大型紀錄片,由貨幣的起源開始,講述了貨幣的發展,貨幣的崛起,貨幣的災難和貨幣的未來,真實記錄和展示了貨幣以至金融體系的源流、崛起和力量,全面透視了貨幣的本質及其背後蘊藏的社會執行秩序與制度和人性基礎,對貨幣這一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和景象進行了一次全面、開放、生動、深刻的解讀。

  在觀看了《貨幣》這部紀錄片後,我瞭解了貨幣對於人類社會發展產生的深刻影響。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最早出現物質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經過長年的自然淘汰,在絕大多數社會里,作為貨幣使用的物品逐漸被金屬所取代。數量稀少的金、銀和冶煉困難的銅逐漸成為主要的貨幣金屬。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逐漸建立了更加複雜而先進的貨幣制度。古代希臘、羅馬和波斯的人們鑄造重量、成色統一的硬幣。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金屬貨幣同樣顯示出使用上的不便。於是作為金屬貨幣的象徵符號的紙幣出現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貨幣的使用程度不斷加大,貨幣逐漸資本化,並衍生出各種金融產品,商業銀行逐漸出現。

  透過這部片子,我們瞭解到。貨幣給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貨幣融通了財貨的往來,讓市場交易變得更加便捷和低廉,市場交換的範圍不斷擴充套件,讓人們的合作更加緊密。同時,貨幣又極大地促進了社會分工深化,她將完整的勞動分割為細小的碎片,繼而又重新將這些碎片黏合成一個有機聯絡的整體,擴充套件著人類合作和創新的力量,人類選擇空間隨之愈加擴大,自由文明程度亦隨之不斷攀升。

  然而,就像紀錄片中所說的,貨幣在經由商品貨幣演進到符號化貨幣之後,也會由於人們對貨幣的濫用以及權力對貨幣的過度干預而引發通貨膨脹等金融危機。通貨膨脹尤其是惡性通貨膨脹給人類帶來了混雜不堪的社會無序和難以磨滅的身心創傷。尤其是上世紀30年代凱恩斯關於政府幹預刺激經濟的思想形成體系,以及70年代初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世界主要國家政府更多運用貨幣政策以調節經濟執行、平緩經濟週期。擁有貨幣發行的權利機構懷抱著貨幣超發短期內不會引起過度通脹的美好願望,期望借貨幣之力維持國家經濟繁榮。但是貨幣超發的結果就是流動性氾濫,從而滋生資產泡沫,甚至引發金融危機,危機之後經濟需要多年調整才能迴歸常態。

  貨幣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應該更好地利用貨幣,發揮貨幣更大的作用,給人們帶來更多的福利。

大師觀後感13

  不知道是不是我心理片、懸疑片看多了緣故,還是什麼其他原因,《催眠大師》我看了一點點,倒也猜出些劇情來了。以至於電影院裡其他人都在感嘆結局竟然會是那樣,我沾沾自喜猜測都對。不過這樣趣味性也就差了許多啦。比如之前小李子的《禁閉島》,看了大概20多分鐘就基本猜出整部電影都是得了精神病的男主的瞎想,因為片子裡的提示太多了……《催眠大師》亦是如此。都被猜出大概劇情了,懸疑性必然大大降低。

  比如開頭徐瑞寧在車上的神情、精神恍惚,就感覺有問題。他在見了任小妍後在廁所打電話,水漫得廁所到處都是時他明顯很緊張,還鬆開襯衫釦子,這裡已經很明顯的不對勁了,他一定有什麼和水的淵源,恐水,焦慮,而且有病。之後在催眠中被任小妍推下水池,基本就能確定是男主有病,大大的病,有人在治療他。果不其然……後面就是證明猜想。唯一超出猜測的就是這居然不是催眠中的催眠,而是兩個平行催眠。因為徐瑞寧的治療室光線實在暗,樓梯啊牆上的螺旋圖案啊鍾啊都顯示著不正常,所以影片一開頭我就覺得這莫非跟《盜夢空間》一樣其實男主進了催眠而不知。誰知最後這一切都是正常的,遺憾!

  片子敘述方式就是先順著講故事,慢慢進入高潮,矛盾體現,再在最後一下子爆發,把所有問題都一下子解決,讓觀眾恍然大悟。有點像《孤兒怨》。不過《催眠大師》的敘事還是有點混亂,可能是導演編劇故意讓觀眾琢磨不透吧,虛虛實實的,別想理清,只要知道有人在治療男主就夠了。不過對我來說,理不清劇情,比如女主的催眠哪些真哪些假,實在太難受。

  支撐劇情的情感線,怎麼說呢,太西式,不太符合現實,我不喜歡。也完全不能理解男主為什麼那麼自責,他並不負主要責任啊,女主難道就沒有錯?從開頭那中年婦女的有關“原諒”我就噁心地一身雞皮疙瘩。像那個結局,兩人站在陽臺,不知道要表達什麼,畫蛇添足。我覺得劇情到教授解釋清楚一切就夠了,衝突矛盾結局都有了,你後面陽臺講話沒有任何存在必要。()可能是我情感淡薄,不能體察世間人情百態。想要製造催淚效果,所以用了很多煽情語句,以及背景音樂,但在我看來過猶不及。我不想討論內涵,懸疑片本來就只是看劇情,不是討論內涵的。編劇有點太想面面俱到了。

  總而言之,這部片子還算過關,不會浪費票錢,劇情看得挺過癮,不會想睡覺。剪輯啊畫面啊一些配音啊也很給力的。如果滿分10分,給7.5左右。

  話說徐崢的電影都挺有意思,以後有他的片子我都會去電影院看看,愛情片小妞電影除外,哈哈。

【大師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