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通用12篇)

  典故,是一個漢語詞彙,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三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 篇1

  在唐代,有一位姓盧的讀書人。這一年,盧生要進京考取寶名,走到邯鄲時天已到中午了。於是,他在邯鄲北邊找了一家客店,住下來歇歇腳。恰巧,一位姓呂的道士呂翁也住在客店裡。於是,盧生和呂翁就坐在一張席子上,說東道西地談起來。盧生看看自己身上破舊的衣服,嘆口氣說:“我是一個讀書人,本應當早早考取寶名,做上高官,痛痛快快過一生。可是我沒有趕上好運氣,直到現在還這樣窮困,真叫人傷心啊!”聽了盧生的話,呂翁笑了笑說:“我們這樣不是也很好嗎?不過你想得到榮華富貴,我可以滿足你的慾望。”說著,從挎袋裡掏出一個青磁枕頭,遞給盧生說:“你枕上這個枕頭睡一覺,就什麼都有了。”這時,店主人正在生火做飯,洗好的黃梁米剛剛下到鍋裡。盧生枕上呂翁給自己的青磁枕頭,不久就進入夢鄉。盧生夢見自己先是娶了一位富貴人家的小姐,妻子不但美貌動人,而且陪嫁了許多東西,家裡很快富裕起來。第二年,他進京趕考考中了進士,不久又做了京城裡的長官。後來,他因領兵打仗有功,受到皇帝的獎賞,並做了朝中最高的宰相官,掌握著朝中的大權。他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亭堂樓閣。出門有兵馬前呼後擁,回來後有美女陪伴。他有5個兒子,個個都有學問和才幹,而且都做了官。他的5個兒子又生有十幾個孫子,真是子孫滿堂,福祿齊全,享受到了人間的奢華富貴生活。他一直活了80多歲,才辭官不做了。正在這時,一聲雞叫,盧生從夢中醒來。他睜眼一看,呂翁仍然坐在旁邊,自己身上還是那身破舊衣服。店主人家蒸煮的黃梁飯冒著熱氣,還沒有熟呢!

  現在,在邯鄲市北不遠處,還有盧生祠。人們還沿用“黃梁夢”、“夢黃梁”、“黃樑美夢”、“邯鄲夢”來比喻不切合實際的幻想,或是某種慾望的破滅。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 篇2

  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任用大夫文種、范蠡整頓國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國家轉弱為強,終於擊敗吳國,洗雪國恥。吳王夫差兵敗出逃,連續七次向越國求和,文種、範蠢堅持不允。夫差無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營中,信上寫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獵狗沒有用處了,就被殺了煮肉吃;敵國滅掉了,為戰勝敵人出謀獻策的謀臣沒有用處了,就被拋棄或剷除。兩位大夫為什麼不讓吳國儲存下來,替自已留點餘地呢?”文種、范蠡還是拒絕議和,夫差只好拔劍自刎。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發覺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范蠡投湖自殺了。可是過了不久,有人給文種送來一封信,上面寫著:“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遭害。越王為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文種此時方知範蠢並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他雖然不盡相信信中所說的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踐疑忌。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種,臨別留下佩劍一把。文種見劍鞘上有“屬樓”二字,正是當年吳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劍。他明白勾踐的用意,悔不該不聽范蠡的勸告,只得引劍自盡。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 篇3

  這個典故出自《三國志.蜀志.先王傳》。

  東漢末年,劉備在割據爭雄的混戰中失敗後,投奔到荊州刺史劉表那裡。劉表對待劉備很好,吃、住、行都安排得妥貼周密。一晃劉備都在荊州閒住了五年。一天,劉備和劉表在一起閒談,不一會兒劉備去廁所解手,在廁所裡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大腿,禁不住流下眼淚。回到屋時臉上還沾有淚痕。劉表見他這副模樣,忙問原因,劉備說:"沒什麼,過去我是身不離馬鞍,大腿上的肌肉很結實。自從來到你這裡後,無憂無慮,享盡清福。這些年由於不再騎馬打仗,大腿上的肉又肥又松。唉,人快老了,卻一點功業都沒完成,一想這件事,我的心中就很痛苦。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長久安逸,無所作為。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 篇4

  這個典故源於《孫子.虛實篇》。

  孫武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春秋時期齊國人。他所著的'《孫子兵法》是一部重要的軍事著作。在這部著作中的《虛實》篇中,他主要論述如何使敵虛我實,從而達到在戰鬥中以實擊虛、奪取勝利的目的。他指出:作戰的方式、方法,就好像水的流動一樣,因為水是避開高處往低流,所以打仗用兵應該避開敵方實處而擊其虛處。水適應地理形態變化而流動,那麼用兵打仗就應該針對敵情的變化而制定取勝的辦法。因此說用兵打仗沒有一定的規律,流水也沒有一定的固定地形。如果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制定奪取勝利的辦法,可稱其為用兵如神。所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中沒有哪一行是常勝的;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沒有哪一季是固定不變的。因此說,日子有長有短,月亮有缺有圓,打仗用兵也是這樣。

  現一般用此典故說明談論問題空洞無物,迴避要害。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 篇5

  這個典故出自《圖畫見聞志.吳道子》。

  唐玄宗開元年中,裴旻因為家中父母亡故,到吳道子那裡,請他答應到天宮在幾個牆壁上畫鬼神,憑藉這幾個鬼神賞善罰惡,幫助勸善。

  吳道子回答說:"我長久不動畫筆了,您若有意讓我畫幾個鬼神,就為我舞劍一節,劍鋒犀利猶如風猛,可以透過舞劍通到陰府幽冥。"裴旻聽到這,立即脫去喪服,像平常的裝束一樣,跑馬如飛,左旋右旋,把高劍拋到雲空中,劍高數十丈,彷彿一道電光下射。之後裴旻手握劍鞘收劍回套。圍觀的人達數千人,沒有人不驚訝戰慄的。吳道子於是握筆在壁上畫圖。運筆神速有力,風聲颯然,確為天下的壯觀一景。吳道子平生繪畫,都是從這得到的益處。

  形容書法、繪畫筆勢遒勁有力。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 篇6

  這個典故載於《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春秋時代,鄭國大夫子產隨鄭簡公出訪晉國。晉平公擺起大國君主的架子,藉口為魯襄公逝世致哀,沒有接見。子產命令隨行人員把晉國賓館圍牆拆掉,把車馬都拉進去。

  晉國大夫士文伯得報,趕到賓館問子產:"因為我們的國君要接受諸侯和屬管的朝拜,所以修建了賓館,把圍牆築得很厚,大門也造得非常高,其目的是為了讓賓客休息好。但是現在你把它們拆毀了,讓我們如何來接待賓客呢?你拆牆的目的是什麼呢?"子產回答說"由於我們鄭國領土面積太少,又處在大國之間,隨時都要供給大國索要的貢品。這回我們國君親自帶著財寶來訪問貴國,然而卻得不到貴國國君的接見。因為不知道被接見的時間,帶來的財寶不敢隨意地獻上,又害怕這些東西日曬夜露。過去晉文公做盟主的時候,住的宮室很簡陋,又沒有可觀望的平臺,而把接待諸侯的賓館建造得又美觀又高階,諸侯來到這裡,有如同回到自己家裡的感覺。但是現在貴國國君住的宮室非常考究,而招待客人住的賓館卻像奴隸住的陋室,大門矮得連車子都進不去,四周還建起了圍牆。

  我們不拆除圍牆,那財寶放在哪裡呢?獻不上這些寶物,不是更加重自己的罪過嗎?請問,貴國對我們還有什麼要求,假若能早點接受我們的財禮,我們把圍牆修好了再回去。"士文伯把子產的這些話向執政大臣趙文子作了彙報,趙文子說:"的確是這麼回事,我們羞辱了德行,用住過奴隸的房屋去接待他們,這真是罪過。"於是叫士文伯主動去向客人表示歉意,又安排晉平公儘快接見了鄭簡公,歡迎宴會也搞得很隆重,並且回贈了豐厚的禮品,然後禮貌送他們回國。不長時間,晉國又重新建造了漂亮高檔的賓館。

  現通常用此典故形容賓客到這裡來就像回到自己家裡一樣。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 篇7

  這個典故出自《隋書.楊素傳》。

  楊素是隋朝皇帝楊堅手下的一位近臣,他在幫助楊堅建立隋朝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所以被隋文帝楊堅封為越國公。楊素為人心狠手辣,治軍嚴謹。在他的部隊中,只要軍令一下,官兵們稍有違抗就遭殺頭之禍,而英勇殺敵立功的,能夠及時得到封賞進官。

  所以他打仗取勝的時候很多。隋文帝楊堅的兒子楊廣很賞識他的才幹,想方設法拉攏他為自己的私人勢力。公元604年,楊廣陰謀殺父篡位,稱煬帝。當這個訊息傳出後,不少宗室大臣紛紛遣責楊廣這種卑鄙的有失天倫之道的行為。漢王楊諒在幷州(今山西太原)發兵對抗。楊素得知訊息後,在楊廣的指令下,親自率軍追擊,雖然楊諒人多勢眾,楊素兵少將弱,但他採取了聲東擊西、避實就虛等戰術,很快以少勝多,攻到幷州城下,迫使楊諒兵敗投降。戰報傳到京都之後,隋煬帝很高興,親自寫了詔書,向楊素全軍表示慰問。詔書中稱讚楊素戰術謀劃得當,出其不意,英勇善戰,所到之處,"霧廓雲除,冰消瓦解。"楊素班師回京後,不久被進封為楚國公。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某種事物完全消失或崩潰。

  詐偽裝的辦法去消滅敵人。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 篇8

  這個典故出自《左傳.昭公元年》。

  春秋時期,楚國的令尹(官職名)公子圍同伍舉去鄭國訪問,同時還要迎娶鄭國貴族豐氏的女兒做夫人。鄭國人很清楚楚國派他來沒啥好意,便讓他們住在京城外。

  訪問儀式舉行之後,公子圍想要帶兵進城迎娶新娘。鄭國的令尹子子產不放心,派子羽前去對他說:"鄭國的京城太小,容納不下你們一塊來的人,就在城外選個地方舉行婚禮得了。"公子圍一聽不太高興,說:"你們這樣做,不僅不尊重鄭國和楚國的友好關係,並且也是對我最大的委屈,鄭國還是應當重新考慮這個決定。"子羽聽了這話,只得直率地說:"鄭國把女子嫁到楚國,主要是想依靠楚國安定我們的家園。但眼下你卻要帶兵進入鄭國京場迎娶新娘,莫不是包藏著害人的心思,打鄭國的主意嗎?"伍舉從子羽的話裡分析出鄭國已有了戒備,就請求對方允許我們解除武裝進城,鄭國這才同意了。於是公子圍把豐氏的女兒從城裡迎娶了出來。

  現通常用此典故來說明那些雖外表和善可親,但內心卻隱藏著害人心思的人。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 篇9

  這個典故出自《三國志.魏志.郭嘉傳》。

  東漢末年,混居在遼西、遼東、右北平(今遼寧)三個郡的烏桓(古代北方一支少數民族)經常進犯中原,燒殺掠奪,危及當地百妖生活和社會穩定。公元207年,漢丞相曹操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北征三郡烏桓,以徹底根除北方的隱患。由於此番出征,曹操的人馬和糧草輜重太多,行軍速度太慢,走了一個月,才到達易城(今河北雄縣)。軍師郭嘉見此情況非常著急,就對曹操說:"用兵貴在行動特別迅速。我們應該趕緊把大量沉重繁雜的物資和行李卸掉,派出輕騎兵日夜兼程前進,這樣才能趁敵不備取得勝利。"曹操採用了他的意見,親自帶領幾千名精兵良將輕裝北進,終於出其不意地消滅了三郡烏桓。

  現通常用此典故說明打伏用兵貴在行動要特別迅速。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 篇10

  這個典故見於《左傳.成公十年》。

  春秋時期,晉景公有一次生了病,請了不少醫生也沒有治好。聽說秦國醫生的醫術很高明,就派人去秦國請醫生。秦桓公選擇了一個叫緩的名醫去診治。當緩還沒有到宮裡的時候,躺在病床上的晉景公做了一個夢,夢見疾病變成兩個小人在對話。一個說:"緩是個高明的醫生,他來了一定會傷害我們,我們躲在哪為好呢?"另一個說:"不要怕!我們躲在橫膈膜(肓)的上面,心臟(膏)的下面,看他把我們怎麼樣?"不久,緩到了宮裡來為景公診病。他觀察了晉景公的臉色,又號了脈,仔細檢查了病情,最後搖搖頭說:"這病沒法治啦!病魔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藥力達不到,實在沒啥好辦法了!"晉景公聽見緩說的話正和夢中兩個小人商議使用的詭計相符合,便嘆了口氣說:"你診斷對,你真是一位高明的醫生啊!"說完,命屬下送給緩一筆豐厚的禮物,讓他回國去了。

  過了不久,晉景公真的病死了。

  現通常用此典故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也用來比喻事情出了毛病,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 篇11

  這個典故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594年,楚國國君楚莊王因左司馬申舟去齊國路經宋國被殺,一氣之下,發兵攻打宋國。宋國被楚國軍隊圍困了半年,逼得實在沒有辦法,便向晉國求援。晉國國君晉景公認為,晉國實力較雄厚,不出兵怕世人恥笑,便打算出兵救宋。但是大夫伯宗卻不同意出兵。他對晉景公說:"我們決不能派救兵去幫宋國打楚國,古語說得好,'馬鞭子雖長,也不能抽打馬肚子,不能去攻擊它。楚國現在正是強盛的時期,我們和它相爭只能有害無益。

  即使像江河湖泊都能夠容納汙濁之水,山林草叢可以隱藏猛獸毒蛇,就是一塊美玉有時也難免有斑點,那麼做國君豈不能容忍一時的屈辱呢?"晉景公經過伯宗的開導,認為他說的很有道理,就不派兵救宋了。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人們在做某件事時,由於受客觀因素所限,力量達不到(要求)。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 篇12

  本典故見《呂氏春秋.本味》,另外在《列子.湯間》、《說苑.尊賢》等亦有文字大致相同的記載。春秋時,伯牙善於鼓琴,而鍾子期善聽琴。伯牙在鼓琴時的思想感情,子期根據琴音便能心領神會。伯牙鼓琴時,如志在高山,鍾子期就說:"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便說:"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後來,鍾子期死去,伯牙就破琴絕弦,不再鼓琴。

  後來,人們用"伯牙鼓琴"或"高山流水"等來比喻知音、知己,也有表示琴音及其它作品的高妙。

【古代經典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