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孫子兵法》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1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水,自己雖然很柔弱,但彙集成洪水後可以摧毀整個城市,

  長江的源頭也只是很窄的一處水源。

  承認自己像水一樣柔弱,

  因為我們通常會在成事的時候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了運氣的作用。

  而在別人成事的時候高估了運氣的作用,而低估了對手的實力。

  《孫子兵法》不是教你打贏,首先是教你認輸。

  為什麼不戰呢?知道自己要輸所以才不戰。

  《孫子兵法》首先是不戰之法。因為人們都不愛聽壞訊息,不願意聽到對自己不利的真相。

  “認輸才會贏”,因為結果還是贏。

  如果結果也沒有贏而還是輸呢?你能不能接受失敗呢?

  當你透過思考變得富有,你將會觀察到,財富來自於一種思想的狀態,一個確定的目標,以及很少的,甚至沒有任何的辛苦勞動。——拿破崙·希爾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2

  要說孫子兵法前就得說為什麼孫子兵法這麼神奇,很多中國的炎黃子孫麼包括我在內都只知道孫子兵法有名,知道它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卻不知道它到底為什麼神奇。 直到外國人拿著翻譯不準確的孫子兵法不斷膜拜和讚美才讓我覺得慚愧和感興趣。

  一名以色列軍事學家說在西方(歐洲)儘管有過不少軍事偉人,如凱撒 漢尼拔,亞歷山大等,他們能把用兵藝術發揮的淋漓盡致可以和中國的諸葛亮相比。但是在1800年代克勞茲寫出了《戰爭論》之前,沒有任何一本關於戰爭的書籍能和孫子兵法相提並論。而孫子兵法卻是在公元前520年左右就寫出來了。

  但古老並不是孫子兵法的神奇之處。 為什麼說西方的書籍不如孫子呢? 因為在克勞茲之前的西方軍書都是手把手的教你如何派兵佈陣,如何運用不同武器和戰術,這些書的知識有兩個弊端。

  第一,隨著時間和科技的進步,他們變得過時和無用。

  第二,這些書籍裡面沒有一本是與宏觀戰略沾邊的,頂多只能算單一戰役戰術的研究。基本可以說西方兵書在克勞茲出現前沒有宏觀戰略的概念。孫子兵法與他們不同。就讓我借用一個小故事來告訴你不同在哪,扁鵲是一名神醫,名揚九州,他有2個哥哥也都是醫生,世人就問扁鵲他們三人中醫術誰最高?扁鵲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是最差的。世人驚訝的問為什麼他們醫術比你好卻沒有你出名呢 扁鵲回答,因為長兄能在人還沒有病之前就把他們調養好,中兄能在病勢還沒惡化前就看出並治癒,而我只知道如何治重病的患者,所以人們認為我是神醫,而他們只會看小病。

  孫子也相信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場雙方勢均力敵的大戰役勝利了,大家看了統帥所用的計謀都說好,其實這並不是最好的。恰恰是這些總能做到以多擊少,攻其不備,讓每一場戰役都以絕對優勢輕鬆勝利的才是真正最強的統帥啊。為什麼這位將軍能在同樣條件下甚至在面對比自己強大的敵人下也能做到出其不意,以十擊一,讓敵國對手不知如何進攻,更不知該往哪防備,之所謂戰已敗者也,出手前敵人已經犯下致命錯誤,還沒打,對方已經註定是輸家了。這就是戰略,這就是兵法的藝術。這也就是孫子神奇的地方。

  孫子是一種思維方式,學懂孫子的人是學會了一套戰爭哲學。就像一套數學公式,學懂了公式裡每個因數之間的關係以後,無論數字怎麼變都可以算出答案。同時還知道若想得到不同的答案應該調整哪些因數。過了2千年,西方人終於用經濟學把戰爭數學化了。

  其中心思想有的和孫子兵法不相上下,有的地方卻還不如孫子。 所以我將試圖結合我學到的戰爭經濟學克勞茲的戰爭論並以孫子兵法為中心加上一些歷史事件來做一個簡短的讀後感和對戰爭的認識給大家一個介紹。

  孫子兵法的精闢細節可以寫成書,很多人也成功的寫了,我這篇文章只能做一個引,希望大家讀完之後有興趣去讀一讀我所推薦的書,以便全面的瞭解這位老祖宗的智慧。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3

  在我國曆史上,有一部聞名世界的戰爭經典《孫子兵法》。這部兵家奇書可以稱為戰爭方面極其“系統”的理論,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現代化的戰爭理論也沒能動搖它的根基。孫子曰:“兵者,詭道也!”詭者,欺詐也。欺詐什麼?欺詐的是對方的感情和性格上的弱點。兵法中的《三十六計》,每一計都是針對敵方主帥性格上的弱點而設,並可以起到防止己方將帥性格弱點被敵方利用的作用。比如:“圍魏救趙、暗渡陳倉、調虎離山、遠交近攻、指桑罵槐、美人計、反間計、走為上計”等等。

  其中的“走為上計”乃將帥能夠審時度勢的明智策略,避免了硬拼(感情衝動)給軍隊造成的傷亡。

  又比如《孫子兵法·九變篇》中說:

  將帥有五種致命的弱點:

  ◎只知道死拼硬打的人,就有可能被誘殺;

  ◎只顧貪生活命的人,就有可能被俘虜;

  ◎性情暴烈、急躁易怒,就有可能被敵人的侮辱激怒而中計;

  ◎廉潔好名,就有可能被流言中傷而落入敵人的圈套;

  ◎過分愛護百姓,就有可能因敵擾民而陷於被動。

  以上五種情況,是將帥的過錯,也是用兵的災難。全軍覆沒,將帥被殺,都是由這五種危險引起的,對此,不能不予以充分的重視。

  所以,古書有云:“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

  可見,《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所涵蓋的有關智謀的豐富內容,歷來被人們所重視。今天,人類已經進入高科技時代,人們對《三十六計》還是情有獨鍾,絕大多數人認為其中富含“智”與“巧”,並將它推而廣之,應用於政治、經濟、哲學、人生、管理、商界等各個相關領域。其實,《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決不只是“智”與“巧”的組合,最主要的是“淡泊寧靜”的功夫。

  孫子說:“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又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裡所說的“輔周”和“知彼知己”都是“寧靜致遠”的具體表現。

  有人說:“戰爭打的不是謀略,而是指揮員的性格,性格的弱點,會造成行動上的失誤,就成為戰場的突破口。”此話是很有道理的。同時也說明,選擇或培養人才時所注重的應該是性格和品德,其次才是知識和謀略。在解放戰爭中的淮海戰場上,共產黨軍隊60萬與國民黨軍隊80萬進行決戰,如果把當時敵對雙方的人員裝備等要素輸入今天的電腦進行軍事對抗,那麼,在電腦上解放軍與國軍就是打上一百次,也必輸無疑。由於當時能夠嚴重影響戰局的、不可原諒的、不可思議的“人為因素”的干擾,使得戰局向著有利於解放軍的方向發展,這一點是現代先進的電腦所無法設計的。而所謂的“人為因素”就是雙方指戰員的不同性格,仔細研究一下淮海戰役的詳細資料就可以發現這一點。

  東漢末年的劉備征戰多年,屢敗屢戰,感嘆自己沒有人才輔佐,所以才“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不只是因為諸葛亮深通天文、地理、兵法和數術,更主要的是他清淨而又深遠的品格修養,他具有這樣的品格,才會有如此博學(這一點在他的《誡子書》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來),才能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否則,劉備只須精心培養一名(像馬謖那樣)能將《孫子兵法》爛熟於心的博士也就可以了,何必去請諸葛亮呢?

  而且,諸葛亮沒有讀過“軍校”,也沒有帶過鄉勇或團練,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沒有三五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卻一出山就能夠指揮千軍萬馬,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狄仁傑和包拯,也都沒有上過“公安警官學校”,卻能夠斷案如神,這都是“寧靜致遠”的典型。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4

  《孫子兵法》是我國最古老最傑出的一部兵書,歷來備受推崇,研習者輩出不窮。我們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為《孫子兵法》作注的乃一代梟雄曹操,字裡行間不乏曹操的真知灼見。當代著名軍事家郭化若更是長期研究《孫子兵法》,不但為全文作了校勘、註釋、今譯,還撰有題解及考訂、評論文字,既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又淺顯易懂。

  《孫子兵法》這本兵書在歷史上評價頗高,眾多國外的軍事家、學者都對孫子兵法有著很細緻的研究,兵法上的獨到之處可以說是舉世無雙。不止於此,在人際交往方面來看,《孫子兵法》也有著很不錯的借鑑意義。

  《孫子兵法》這本書,我十幾年以前就看過,但一點都看不懂!有人告訴我,如果五年之後再看,可能會看懂一點,十年後會更懂一點,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層次會有不同的理解。

  如今讀來,頗有感悟,也許過些時間再看,會有更不同的感悟……

  "始如處女,後如脫兔",孫子告訴我們要狡詐、也要看清別人的詭詐之術,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我們要認清別人的詐術,避免自己落入陷阱、任性涉險、莫輕他人之身。

  孫子說最上等的作戰是運用謀略,其次是運用外交手段,其次是動用軍隊,最下等的作戰是強攻城池。(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伐城。),和人相處也是這樣要儘量避免和人發生不必要的摩擦,左右逢源。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5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瞻,邏輯縝密嚴謹,作者是春秋時期偉大軍事家孫武。

  孫子在書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規律,不僅受軍事院校及軍事學家所推崇,更在經濟領域、領導管理、人生追求乃至家庭關係處理(尤其是婆媳關係)等方面,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其實很久以前我就讀過《孫子兵法》,初讀時,枯燥無味,也就將書置之書櫃,放之腦後了;再讀《孫子兵法》感觸頗多,對生活及工作上的很多事情也理解的更加深刻!前幾日工作壓力大時,又捧起了《孫子兵法》,隨手翻到了“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謀攻篇)!其表達的意思是:百戰百勝,雖然高明,但不是最高明的;最高明最理想的不用武力就能使敵人屈服,那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結合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事情我們可以看到,在南海主權問題上,為什麼菲律賓及越南在那裡上竄下跳的,又是美菲軍演又是軍購的;我軍還是主張以和平談判方式去解決南海問題,核心思想也是也希望不透過武力交鋒而達到戰略目的,這是最圓滿的勝利!同時,我認為我軍也考慮了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不打不代表我軍怕菲越等國,只是我認為還沒有到那個戰爭點,即孫子說的那“道”、“天”、“地”…

  在現代的商業範疇裡,當今的商場不正是一個不見硝煙的戰場?不戰而屈人之兵同樣是我們營銷的最高境界,如果為談成一筆定單,我們什麼政策都給,什麼費用都批…那豈不是“武力”取勝了嗎?我們雖然得到了定單,同樣我們也失去了很多資源,不過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罷了!我去年在XX省就充分利用了《孫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基本原理,提前瞭解對方各個負責人的心態、庫存資料、銷售資料、二三級訂貨資料…然後談判中就很主動,充分利用我方在其區域的品牌效應強大等優勢,沒有給其任何額外政策,就拿到了非常大額的定單,取得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勝利”!當然對我們企業而言,如何使企業內部充滿活力,在市場競爭中居於上游,是企業高層首要課題,否則就會產生諸如“弱國無外交”的無力感!

  風、林、火、山四個字可謂是孫子兵法中的精髓。孫子很崇尚“兵貴神速”。商場之道也亦如此。任何企業都要想辦法抓住市場先機,避免像手機行業的“摩托”現象發生在我們公司;在我們公司企業也存在很多這方面的問題,比如說我們年初的H3、現在的H5現象都是和“兵貴神速”的精神背道而馳!另外我們電教行業產品電子網際網路教育化是必然的趨勢,我們能不能做到“兵貴神速”?我想是能的!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6

  一直以來便知《孫子兵法》的智慧博大精深,可以用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但是因為沒有決心去了解,所以對《孫子兵法》的內容僅限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其中更多的智慧,確實鮮少了解。這學期以來,得幸於老師的要求,我終於進一步瞭解了這本智慧之書。至此,我才剛剛讀了《始計篇》和《作戰篇》,所以本篇論文也主要從這兩篇談談對《孫子兵法》認識。

  《孫子兵法》第一篇始計篇,“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其實,現代商業之戰如同“兵者”,所以,這些內容又與現代公司治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道”,即吸納民心,“得民心者的天下”,要想下屬衷心竭誠,就必須行道。“天”即天時,“地”即地利,將則就是指揮者所具備的智慧、誠信、仁愛、勇猛、嚴明等素質。“法”即制度,一個公司沒有嚴明的制度是沒有辦法執行的。到此,孫子強調的是用人之法。兵不厭詐,是計篇傳達的又一重要計謀。所以三十六計,任君選擇。同時合理的規劃與計劃能夠使自己掌握更多的勝算。這些內容,與我們學習的管理學知識完全契合。在此,我不得不感嘆孫武是一個有先見之明的人物,也明白為何各類名人都十分推崇《孫子兵法》。孫子強調兵者,詭道也。所以要出奇制勝,要迷惑對手。最著名的赤壁之戰,我們都學過草船借箭這篇課文,諸葛亮運用了“親而離之”等方法,終於以多勝少,為後來魏蜀吳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礎。

  《作戰篇》主要講了戰爭對國家帶來的負擔,以及長時間打仗會給國家帶來災難性的危害,強調兵貴神速,以及取用糧草於敵國和使用戰俘攻敵的作戰思想。其實這些思想對於我們來說真是感受真切。作為一個文科生,我對於中國的歷史,尤其是近代史的記憶格外清晰,自1840年到新中國成立,我們的祖國都處在戰爭之中,不論是抵禦外敵入侵的戰爭還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內戰,都給國家帶來了無窮的災難。還記得有多少喪權辱國的條約,還記得有多少國人死於敵人的刀槍之下,“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真是當時國家的真實寫照,近百年的戰爭使得我國積貧積弱,一度處於危難之中。戰爭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但是往事已矣,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無限緬懷中銘記教訓。

  有時候我總是在慶幸,幸虧我生活中和平的時代,和平的國度。我總是會想,那些不和平的地區和國家的人們何其不幸,所以,我想,孫子之所以寫下《孫子兵法》也不是為了教人們戰爭,而是告訴人們戰爭真的是一件罪惡的事情,所以慎戰是我從《孫子兵法》裡看到的,孫子更想表達的思想吧。而且,現在,我們在閱讀《孫子兵法》的時候,兵者,不一定指的就是戰爭,而是有著其他更加廣泛的意義。雖然也許我說的有些牽強,可是我覺得這些戰爭可以是學生與難題的戰爭,農民與害蟲氣候的戰爭,公司領導與競爭對手的戰爭,而不是刀劍相向的戰爭。文科生可能就是會有一些多愁善感,想的過於複雜吧。可是,戰爭真的不是普通百姓想要的,所以希望每一個國家的管理者、領導者讓自己的子民遠離戰爭吧。

  雖然現在對《孫子兵法》的學習還在初期,但是我相信隨著我對《孫子兵法的》更多的學習和理解,會獲得更多關於《孫子兵法》思想的認識。在瞭解孫子兵法的博大精深是,還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7

  記得前幾年上海一位中學班主任寫了一本《班主任兵法》,在教師中流傳很廣,甚至成為班主任培訓的指定教材或是教師指定的閱讀書目。我也讀過這本書,把班主任與學生關係當作敵對關係我不贊同,也就是說,其邏輯起點是錯誤的。由《班主任兵法》我也再讀《孫子兵法》。

  先羅列些對自己有啟迪的思想: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

  故兵貴勝,不貴久。

  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石段投卵者,虛實是也。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出其所必趨,趨其所不意。

  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

  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隘遠近,上將之道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慮。

  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

  一點雜亂感想:

  事物是可以相互利用與轉換的。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是與非,好與壞。即使客觀條件壞極了,還可以尋找主觀上的轉變。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妻子是個有名的悍婦, 動輒對丈夫大罵不已。有一次妻子大發雷霆, 當頭潑了蘇格拉底一盆髒水。蘇格拉底無可奈何, 詼諧地說" :雷鳴之後免不了一場大雨。" 別人嘲笑他說" :你不是最有智慧的哲學家麼? 怎麼連老婆都挑不好? " 他回答" :善於馴馬的人寧肯挑選悍馬、烈馬作為自己的訓練物件。若能控制悍馬、烈馬, 其他的馬也就不在話下了。你們想, 如果我能忍受她, 還有什麼人不能忍受的呢? " 看看,悍婦可以修煉男人的品格,成就了蘇格拉底。

  事物都應有個度,過猶不及。中庸之道乃是和諧這道。《孫子兵法》說:“廉潔可辱。”過於廉潔而愛惜名聲的人,容易因為別人的羞辱而衝動行事。

  讀書時不能全信書中所言,文中的人與事不一定全是真的,虛偽與粉飾之辭時現其中。紙面上的真理並非可信,往往過度美化。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8

  《孫子兵法》的第九篇“行軍篇”的第一部分,兵之利,地之助。

  一、兵法解

  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丘陵堤防,必處其陽而又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之,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

  意思就是:

  大凡駐軍宿營,以乾燥的高地為宜,應避開潮溼的窪地;重視向陽的地方,避開陰溼的地方,靠近水草地區,軍需供應充足,將士百病不生,這樣就具備了克敵制勝的重要條件。

  在丘陵地區、河堤岸旁,必須佔領向陽的一側,且要背靠著它。這些好處,是得自地形的輔助。上游降雨,河水暴漲,洪水驟至,想徒步過河,應等到水勢平穩之後。

  凡事遇到絕澗(地形前後險峻,水橫其中)、天井(四面陡峭,中間凹陷,如天然之井)、天牢(山林環繞,易進難出)、天羅(草木叢生,弓弩鉤戟無法使用,人進去如落羅網)、天陷(地勢低窪,遍地泥濘,車馬難行)、天隙(道路狹窄,地面多坎隙溝坑)這六種危險地形,必須迅速離開,切勿靠近。

  我軍應遠離這類危險的地形,讓敵軍靠近它們;我軍應面向這樣危險的地形,而讓敵軍背靠它們。

  孫子首先指出軍隊在正常情況下,一般的駐軍規律:好高惡下,貴陽賤陰,養生處實。這樣做的好處是“軍無百疾”,是軍隊勝敵的根本。

  在戰爭中首先要維持人的生存,軍隊不吃不喝不行,沒有武器不行,生病減員更不行。所以在可能的條件下,要選擇既方便生活又能保障供應的地方宿營。

  除了根據地理環境駐軍外,還要根據地形,決定攻受策略,以克敵制勝。孫子在說明了丘陵、堤防的駐軍原則後,指出在河水暴漲渡河時,應“待其定也”,以求安全。

  靈活地對待地形還表現在對待天險。遇到“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等六種地形時,必須誘敵“近之”,己則“遠之”;迫敵“背之”,己則“迎之”。

  “兵之利,地之助”的謀略,其核心是充分利用各種不同的地形,設營佈陣,指揮作戰,它不僅是對古代戰爭經驗的總結,對現代戰爭也有指導與借鑑意義。

  戰爭是作戰雙方在一定空間的角逐,而地形在戰爭中起著重要作用。“兵之利,地之助”強呼叫兵作戰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這在戰爭史上不乏其例。如馬陵之戰,齊軍在馬陵成功地伏擊了龐涓率領的魏軍,除了採用示弱誘敵,以逸待勞之策外,與馬陵道路狹窄,路旁為茂密的樹林、地勢險要也有很大的關係。熟知兵法的龐涓本應對這類隘險的地形有所警示,不應貿然進入,然而他利令智昏,貿然進軍,導致喪師殞命。

  帶兵打仗要利用地形,企業經營同樣要考慮地理因素。商家開張營業,首選的地段大都是都市的黃金地段。那裡地處都市的工商、文化中心,交通便利、通訊、服務設施齊全,商旅往來不絕,有利的地形給生意興隆提供了便利。

  西班牙馬德里城有一家書店,剛開始營業時,生意清淡,後來書店老闆利用大都市名流薈萃的優勢,每天請著名作家到書店召開茶話會、演講會,向讀者推薦、介紹好書,又舉行抽籤售書活動。幸運者可獲得簽名書、唱片等獎品。推出經營新招後,書店門庭若市,生意興隆。每天開門前,顧客已在門口排隊等候。這是“兵之助,地之利:謀略的成功運用。

  地理條件是客觀存在的,僅僅被動地認識它是不夠的,還要注意開拓與挖掘有利的因素。有的企業經營失利,常常抱怨缺乏地利。其實地理條件的優劣不是絕對的,關鍵是要善於觀察與思考,抑短揚長,興利除弊。

  二、古今聯想

  不只掌握地理資訊,掌握資訊往往是克敵制勝的前提。在孫子兵法中,作者多次提到了這個問題。

  如《行軍篇》中“敵近而靜者······必謹察之”。在這長長的一段話裡,孫子詳細的列舉了各種現象,並透過這些現象對敵人的情況進行分析,從而獲得有關敵人目的、行動、狀況、地利等方面的資訊。

  在商戰中企業也可用“相敵”的方法來了解競爭對手的情況,即直接觀察競爭對手的活動,如推出新產品、營銷方案的改變,購買生產裝置,兼併活動,然後從長遠目標、現行戰略、假設和能力這四個方面對競爭對手進行分析,從而估計競爭對手的戰略變化和對外界環境變化的反應。

  還可用“示形”來進一步瞭解對手的情況,如企業使用“火力偵察法”可以直接瞭解觀察無法瞭解或難以判斷的'情況。

  《虛實篇》說:“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這句話的意思是進行一場戰鬥,以瞭解敵人哪方面具有優勢、哪方面處於劣勢,這種方法為“交手較量法”。

  這種角之,運用到企業競爭中,主要是探聽銷售反響,適用於企業新產品試銷後、大批次生產之前進行。

  三、感觸

  在古代戰爭的角度分析:

  先立於不敗之地,即先考慮有利存活的地形;

  再探求取勝的因素,即再考慮有利攻守的地形;

  再尋求此因素中的特殊因素對戰爭結果的影響規律,即再尋求六大特殊地形(絕澗、天隙、天羅、天陷、天牢、天井)的戰爭規律:“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

  最後總結此因素的核心,即戰爭勝利的核心策略為:“充分利用各種不同的地形,設營佈陣,指揮作戰。”

  在現代商戰、團隊管理的角度分析亦是:

  先為不可勝,即先保證自己處於不敗之地,無論是資金還是團隊人數上;

  再尋求取勝的因素,即公司、專案、產品盈利還是提高團隊成員執行力;

  再尋求以上因素中的特殊因素對結果的影響規律,即公司盈利的規律(實業還是網際網路)還是團隊業績的提升(主動還是被動)。

  最後總結取勝的核心,即公司盈利的核心、團隊管理的核心。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9

  《孫子兵法》是一部經典的軍事著作,世界三大兵書之一,乃春秋時期孫武所作,從它誕生起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曆史了,全書共有“計篇”、“作戰篇”、“謀攻篇”等13篇,雖然枯燥的文言文讓我難以下嚥,但我讀過之後深受震撼,對孫武更是崇敬萬分,其中像計謀篇中的“武王牧野誓師滅殷商”,作戰篇的“商鞅立法獎軍功”等等都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其中孫武總結的亙古不變真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充分體現孫武超強的軍事能力和戰略能力。

  在此書中不僅涉及普遍的軍事規律,軍事戰略,在經濟領域、領導藝術、管理經營等方面都有著聯絡,只要一個組織,無論公司、甚或班級,就有鬥爭,就有競爭,就有管理,《孫子兵法》就有用武之地,尤其其中論述的基本理論和思想還被運用到了現代經營決策和社會管理方面,這需要我們引發一些思考,在研究這本書的其中的軍事戰略應用於現代國防,軍事戰略的同時,是不是應該在經濟決策和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呢,俗話說商場如戰場,從中的理論只要我們稍加變通,就可以適用於商場,現在的經商不是以前那樣刻苦努力,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就能成功,而更需要的是智慧,戰略,一種致勝方案,計劃。

  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寥寥數字,就勾勒出了一個戰無不勝的軍隊形象。風、林、火、山四個字可謂是孫子兵法中的精髓。孫子很崇尚“兵貴神速”。

  商場之道也亦如此。如今在手機產業,諾基亞可算是巨頭,三星,MOTO等等緊追其後,競爭相當激烈。於是乎時間成了關鍵,新產品,新功能一直在更新,不單單是硬體方面,外觀上各品牌也下足了功夫,價格戰也是必不可少,而今各大廠商又在環保領域搶佔商機。正所謂“先發制人”,誰在某方面有所領先,那麼就有廣闊的市場,良好的形象,又因為大眾的從眾消費心理,就有大筆的銷量,這是軍事戰略所轉換經濟戰略所帶來的效益。

  知己知彼,百戰不貽,在戰場中需要,在商場上同樣需要,只要在競爭中,你能充分了解你的競爭對手,知道他們是怎樣生產管理,怎樣管理,怎樣計劃,怎樣銷售,那麼你就可以對應的做出經營戰略和管理策略,一招制一招,那麼在競爭中就能處於優勢地位,化被動為主動,在經營中可以遊刃有餘。像雪碧和可樂兩家公司,就是在知己知彼中相互推動發展,越加改善,越加創新,銷量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正所謂“兵不厭詐”,無論在戰場還是在商場中,都需要有智慧的頭腦去策劃,需要有一雙慧眼去洞察虛實,需要冷靜的心去面對一切困難。任何事物都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商場也是一樣,沒有永遠的勝利者,也沒有永遠的失敗者;沒有永遠的強大,也沒有永遠的弱小,只要企業經營者能夠不斷創新,在產品、服務、管理等各個方面都跟上時代發展的需要,或者能夠出奇制勝,那麼成功就會慢慢得靠近了。《孫子兵法》是我們一筆無形的財富!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10

  感悟:

  利用工作之餘把《孫子兵法》讀了兩遍,從書中我瞭解到《孫子兵法》是我國最早的軍事理論專著,從他誕生起到此刻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他蘊涵了普遍的、樸素的、辯證的真理,數千年來《孫子兵法》和孫武在國人的心目中已經成為百戰百勝、決戰決勝的鋼鐵統帥的代名詞及其聖經,《孫子兵法》能夠說是中華民族5000年禮貌的結晶之一。

  據說拿破崙在聖赫勒拿島囚禁的最後歲月,看到《孫子兵法》時,曾老淚縱橫地說:“如果我早點看到它,我怎麼會落到如此下場。”雖然這樣的說法沒有根據,但足以證明《孫子兵法》的影響力了。

  看了這本書後,我很佩服孫子能在古代戰爭時期寫出這麼好的兵法書籍。《孫子兵法》既是一部軍事經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輝的哲學著作,是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這本書裡表現出來的隨機應變、肯動腦筋、抓緊時間、遵守紀律都值得我們學習,這樣能使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取得好成績,更讓我受益匪淺。

  摘抄:

  1、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2、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

  3、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4、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5、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

  6、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7、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8、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9、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10、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11

  “兵者無畏也,勝其常也,兵家道理,智在用兵。”這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軍事家孫子所說的話。他著作了中國軍事書籍中最偉大的一部-----《孫子兵法》。這本書是圍繞著在戰場上怎樣用兵,在軍營中怎樣陪練,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而百戰不殆。

  疾如風,徐如林,侵蝕如火,不動如山。此刻《孫子兵法》在美國軍方已經成為了必修課。每一天美國軍方的xx都要讓軍員們自學並在演習上靈活運用!這本書的魅力無盡呀!但是在和平社會中,這本書可不是就成為費書了嗎?不是的。因為這本書告訴了我一個道理:要冷靜的思考,要去多練習,要對自我有信心。所以我去實踐了一下。

  有一次,我在上奧數課。何老師進了我家,說:“帥浩均,我們先做一套卷子吧!”我說:“老師,我們是在學奧數,為什麼要做一套課本卷呢?”他說:“你不要小看課本,奧數其實是從課本里研究出來的!”我不服氣,就生著氣做了一套卷子,結果何老師一改我才得了79分,我驚訝地叫著,我回家把卷子給何老師看了一下,他說:“第一你心態不靜,沒有練習也沒有冷靜思考才沒考好!”我一下子找到了方法,就開始用這三種辦法,我二單元考試考了100分。太好了!因此,我想起何老師對我說過的一句話:“思考+認真+好心態,自信油然而生。

  我記住了這句話,生活中也能夠用到《孫子兵法》,這真是一本好書呀!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12

  今天,我和我媽去書店買了一些書,我看了其中的“孫子兵法”孫子兵法裡有很多篇如《始計篇》第一、講的是廟算,即出兵前在廟堂上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並制訂作戰計劃。

  《作戰篇》第二、講的是廟算後的戰爭動員、及取用於敵,勝敵益強。

  《謀攻篇》第三、是以智謀攻城,即不專用武力,而是採用各種手段使守敵投降。

  《軍形篇》第四、講的是具有客觀、穩定、易見等性質的因素,如戰鬥力的強弱、戰爭的物質準備。

  《兵勢篇》第五、講的是指主觀、易變、帶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氣的勇怯。

  《虛實篇》第六、講的是如何透過分散集結、包圍迂迴,造成預定會戰地點上的我強敵劣,以多勝少。

  《軍爭篇》第七、講的是如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奪取會戰的先機之利。

  《九變篇》第八、講的是將軍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戰略戰術。

  《行軍篇》第九、講的是如何在行軍中宿營和觀察敵情。

  《地形篇》第十、講的是六種不同的作戰地形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講的是依“主客”形勢和深入敵方的程度等劃分的九種作戰環境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火攻篇》第十二、講的是以火助攻。

  《用間篇》第十三、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我還查了一些作者的資料:孫子兵法“是從戰國時期起就風靡流傳的軍事著作,古今中外的軍事家們都使用其中論述的軍事理論來指導戰爭,而且,其中論述的基本理論和思想還被運用到了現代經營決策和社會管理方面。然而,這部著作者是誰呢?學術界議論紛紛,一種認為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孫武所著,一種認為是孫臏整理而成,一種認為是戰國初年某位山林處士編寫,還有的說是三國時代曹操編撰的。直到1972年4月間,在山東臨沂銀雀山發掘的兩座漢代墓葬中同時發現了用竹簡寫成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這樣,數百年的爭論方告結束,《孫子兵法》的作者被確認為春秋時期吳國的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13

  讀了那麼多閒書,不知何故對《孫子兵法》情有獨鍾。當初只因為這本書薄,攜帶方便,所以每次出遠門我都會把它塞進行李箱的夾層裡,得空就掏出來翻看,翻的次數多了,竟生出親切之感來。

  如今人們看書,讀古漢語的不多,一則文言文字身艱澀難懂,二則古漢語對我們來說似乎並沒有什麼實用價值。但我還是沒有放棄文言文的閱讀,深深吸引我的是文言的簡潔與精闢,那“之乎者也”間流淌的氣韻遠非白話文可比。在眾多的文言書籍中,《孫子兵法》是獨樹一幟的,單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其為文之精美也絲毫不遜於宋玉之詞,司馬之文。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末期人孫武,據史籍推算,與孔子同時代。孫武為避齊國貴族之間的殘酷鬥爭,舉家逃王吳都姑蘇城外,一邊耕織養家,一邊潛心研究兵法。其間,孫武與齊國重臣伍子胥結為莫逆之交。當吳王闔閭謀劃攻伐楚國稱霸天下時,伍子胥相機將孫武推薦給吳王。孫武帶所著兵法十三篇去見闔閭,深得吳王賞識。

  孫武被拜為上將軍後,養城之戰初試鋒芒便大獲全勝,而柏舉之戰更是創造了以少勝多、快速運動的奇蹟,使楚國從此元氣大傷。司馬遷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說:“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吳楚之戰後,史籍再無孫武的記載。傳聞孫武建功之後不願做官,固請還山為民,飄然而去,不知所終。

  《孫子》十三篇包括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勢篇、虛實篇、軍事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共七千餘字。孫武之後有不少兵書問世,但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朕觀諸兵法,無出孫武”。曹操也高度評價《孫子》說:“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

  《孫子兵法》裡的名言警句俯拾皆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有什麼“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什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什麼“上兵伐謀,其次伐交”,什麼“求之於勢,不責於人”。字裡行間總讓人神往那運籌於帷幄之中,而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大格局,大智慧。

  不過也有人講,連孫武自己都說:“兵者,詭道也”,這種書讀多了,人難免時時刻刻算計他人。可在我看來,兵法的核心絕不是權謀詭辯,陰謀算計。“詭道”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而已,也唯有大才大德之人,才能真正駕馭權謀。正因為孫子有作為軍事家的大氣度和大胸懷,才能寫出這些驚世篇章。我讀的粗略,只能擇其一二,隨便說說了。

  孫武對於戰爭的核心態度是一個“慎”字,既慎始,也慎終。

  兵書開篇便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武指出,戰爭是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戰費開支是龐大的,“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財,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一旦戰爭曠日持久,勢必危及國家的存亡,必須慎之又慎。

  未戰之前,一定要做周密的分析、比較和謀劃,“計先定於內而後兵出”。此所謂“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在“廟算”之中,道、天、地、將、法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五項基本要素,從這五要素出發,根據國君是否賢明,將帥有無才能,天時地利如何,法令能否貫徹,兵力強弱與否,軍隊是否訓練有素,賞罰是否分明,可以預知戰爭勝負,從而決定是否要發動戰爭。

  關於慎終,孫子強調速戰速決,“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儘量減少自己的損耗。除了速戰,他還強調不戰,我最敬佩的是孫武那句:“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一個“武”字,乃止戈之意。真正的英雄是不逞一時英雄,諸般才能智計皆為了速戰,為了不戰,為保一方平安,為護百姓周全,這才是兵家氣度。

  其二,知人知勢。

  兵法十三篇中,孫子十分重視將帥在戰爭中的作用,甚至說“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始計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就是強調將帥在治理軍隊、領導部屬時要賞罰分明、恩威並重。

  除了知人,孫武也講“知勢”。勢者,因利而制權也。《軍勢篇》中說“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只有知人知勢,才能做到“動而不迷,窮而不舉”。

  其三,靈活多變。

  看過《羋月傳》的人或許記得,女主從藏書樓落滿灰塵的角落裡找出《孫子兵法》的破舊竹簡,讚歎不已的正是《虛實篇》所講“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雖然劇情多半是臆想,當真不得,但這其中強調的正是靈活多變的重要性。“能而示之不能”如齊魏的馬陵之戰;“用而示之不用”如楚漢的歷城之戰;“近而示之遠”如孫武的佯攻城父,實取養城;“遠而示之近”如張良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實而備之”如劉秀之避赤眉;“怒而撓之”如劉邦之激曹咎。如此隨機應變的戰爭案例舉不勝舉,也引人深思。

  孫子反覆告誡人們,戰爭中沒有千篇一律的定規和一成不變的模式,任何凝固僵化的套用和機械刻版的照搬都將與勝利無緣。

  《孫子兵法》若是細讀慢品,旁徵博引地說開來,那就沒完了,所以我只略引原文。至於如何悟到生活和工作中,每個人都會各有側重。其實讀任何書都是一樣的,看別人的讀後感只能作為輔助,至於書中深意,必得好好揣摩原文,回味自身才能體會得到了。

  處在和平時期,兵法常常被束之高閣,而未來戰爭更多的是科技和資訊的比拼,談謀攻,講虛實似乎顯得落伍。但《孫子兵法》絕非一本簡單的兵書,其軍事思想囊括了從戰爭的構想、發動到實施結束的全過程和相關的各個方面。其中具體闡述的“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因利制權”、“知己知彼”、“致人而不致於人”、“不戰而屈人之兵”等基本原則更是閃耀著哲學的光輝。

  如今,讀《孫子兵法》並非為行軍打仗,只要能從內心蕩滌出一股英氣,不為斗筲之輩,不為莽夫之徒,以更深遠的視角和更開闊的胸襟去看待人和事,足矣。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14

  如果這世上只能留幾本書的話,我覺得只需要留下《易經》和《孫子兵法》,其它的書都可以拿去燒了。易經是道術結合,可觀其辭,可玩其佔,很難找到第二本這樣的書了。孫子兵法講鬥爭的哲學,活著就是一場鬥爭,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沒點戰略、戰術思維是不行的。

  易經難讀難懂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因為易經不是純粹的文學,要想真正讀懂易經,需要做到兩點,一是要由術數入理,對占卜不深入研究一番,空談易經的哲學,就好比霧裡看花,水中撈月,海市蜃樓而已;二是需要個人生活經驗的長期積累,閱歷越豐富,對於理解易經越有用。

  孫子兵法也難懂,雖然文字比起易經來要好理解的多,但要把握住它的本質,也並非易事。一是孫子兵法是本高度概括戰爭規律的書,一般人哪裡能夠有實際觀摩甚至是操刀戰爭的機會;二則讀孫子兵法不是為了讀兵法,而是要透過兵法讀出人生之戰法,這種間接的聯絡方式,一般人要構建起來有難度,三是對孫子兵法的解讀數不勝數,但高質量的仍然是少數。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這本書,可以說對孫子兵法進行了一次非常高質量的解剖,一句一句,從邏輯到論證再到舉證,非常接地氣又相當到位。如果已經對孫子兵法爛熟於胸,有個基本的整體架構,再來讀這本書,一定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讀完之後,以下兩點對當下的自己非常受用。

  其一,孫子兵法是等待之法。打得贏才打,打不贏就等待。我們往往會忽視等待的力量,等待什麼呢?等待自己變強大,等待敵人出現破綻,然後發動致命一擊,這就是孫子兵法的核心戰法。

  但是人容易焦慮啊,一焦慮就忍不住,忍不住就想搞事情,東搞西搞不如不搞,經常性的功虧一簣。不說那戰爭的案例,現實中人就是這樣啊,越是困境之中,大部分就越容易焦慮。老想著怎麼自己就這樣那樣,別人就那樣咋樣的,不行,自己得搞點事情,結果不認真分析大方向和基本面,眉毛鬍子一把抓,東搞西搞,也不靜下心來認認真真準備,到頭來雞毛都沒撿到一根。

  但等待就是坐在那裡啥事都不幹嗎?當然不是。其一,要想辦法讓自己變強大,得修道保法,要先為不可勝。其二,除了等待敵人自身出現破綻,還要想辦法多方以誤敵人,誘導它出現破綻。

  其二,孫子兵法是不戰之法。孫子兵法說,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兵法講的不僅是要打得贏才打,而且是打贏要有價效比,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興師十萬,日費千金。你天天百戰百勝,結果最終來一個失敗,一切都化為烏有了。關羽在荊州可謂是百戰百勝了,最犀利的時候,水淹七軍,魏國大將於禁都投降了,真個是威震華夏了。可是沒有用啊,被呂蒙、陸遜一搞,一戰失敗,頭顱都斷了,荊州失了,開啟了桃園三兄弟走向死亡的序章。

  人也如是,不要表面的虛榮搞了一個又一個,看起來是個機會就去追逐,把自己搞疲倦了,等到真正的機會來臨,反而沒興致去追逐了。得去識別機會,越是危機之中越要思考,一切沒有那麼糟糕的,靜下來,慢下來,用智慧戰勝焦慮才行的。

  要點還有很多,讀了這本書在認知上一定會有質的飛躍,確實是非常棒的一本書。還有一本書叫《搞定孫子兵法》,寫的也相當不錯,幽默詼諧,看起來十分有趣,讀起來也非常輕鬆。這兩本書讀一讀,對理解孫子兵法是大有裨益的。

  對個人而言,現階段,比較受用的就是這兩點,學會等待,不要焦慮,不要瞎搞,不要去追逐那些看起來像機會的機會,認準真正的機會,修道保法,一戰定乾坤。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15

  在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史上,現存最古老也最重要的兵學著作非《孫子兵法》莫屬它不僅是春秋晚期以前兵學思想的集大成者,更以其極具價值的思想創造,為後人的兵學思考開闢了無數法門。在傳統兵學領域,《孫子兵法》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地位崇高,無一匹敵。《孫子兵法》更是在全世界各大著名軍校中定為教材,可見其內涵深厚和軍事思想的豐富。以下則是具體談談讀完兵法後的感受,每一篇給我的感受都不太一樣,每篇都會讓我懂得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和一些做人的常識。我覺得《孫子兵法》講的不僅僅是單一的軍事,還有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掌握的正確的為人處事的態度。

  “奇”、“正”是相輔相生的關係,它們的變化是無窮的。所以,要出奇制勝,就應善於因時、因地、因事制宜,根據情況的變化,改換奇正的戰法。此外,要造成有利的態勢,還必須善於故意向敵示弱,誘敵以利,以達到欺騙和調動敵軍的目的,造成戰勝敵軍的有利時機。《虛實》篇主要論述指揮作戰如何爭取主動權,主動靈活地打擊敵人。孫認為,要取得主動,就要善於誘敵以利,調動敵軍而不被敵軍所調動,就要善於瞭解敵情和隱瞞我軍的意圖、行動和用兵規律。如能做到這些,就能掌握主動,集中我軍兵力,分散敵軍兵力;利用敵軍的弱點和錯誤,以眾擊寡,避實擊虛,因敵而制勝。

  《軍爭》篇論述的是如何透過機動掌握主動,先於敵人造成有利態勢和取得制勝的條件。孫認為,兩軍相爭時,最困難的莫過於要懂得將迂曲視為徑直,以不利為有利,比敵人後出動而先到達必爭之地,先敵取得制勝的有利條件。孫還指出,要先敵取得制勝的條件,必須避免輕率冒進,把握各國的動向,瞭解道路、地形,重視嚮導,善於欺騙敵人,根據情況分散或集中使用兵力,擅長指揮軍隊,根據軍隊的土氣、軍心和軍力,因敵而變,去奪取勝利。

  《九變》篇主要論述如何發揮指揮上的靈活性。孫認為,靈活性的基礎在於對利弊進行全面的衡量。只有認識這一點,才能設法威脅、挫折和困擾敵國,以利誘敵,才能常備不懈,使敵無機可乘。只有全面看待利弊,在有利的情況下看到不利的因素,在不利的情況下看到有利的因素,方能根據具體情況,趨利避害,採取相應的對策和行動。

  《行軍》篇主要講述瞭如何配置、組織軍隊,觀察判斷敵情和團結將士。孫認為,行軍作戰必須佔據便於作戰和生活的有利地形,善於根據地形配置兵力,必須對敵情進行周密細緻的觀察,善於深謀遠慮,從現象到本質,對各種症候作出正確的判斷。孫還指出,將帥只有在取得士卒的信任後,才能用教育和懲罰相結合的方法訓練好士兵,率領全軍去爭取勝利。

  《地形》篇主要論述在不同的地形條件下如何指揮軍隊的行動。孫認為,地形是用兵的輔助條件。將帥應重視地形,善於利用有利地形,避免不利地形。在此基礎上,將帥如能做到知己知彼,正確判斷敵情,以奪取勝利為行動的唯一準則,並能使全軍上下團結一心,服從指揮,那就能無往而不勝。

  《九地》篇論述了在九種不同的作戰地區指揮作戰的原則。孫認為,在不同的作戰地區,將帥應根據地形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行動。用兵的原則在於善於發現敵人的可乘之隙,乘其不備,迅速行動,集中兵力,搶先攻佔其戰略要地,以壓倒敵軍的抵抗。

  《火攻》篇主要指出火攻的目標、種類,發火的物質和氣象條件,以及實施方法。孫認為,火攻只是輔助軍事進攻的一種手段。所以,火攻者應利用縱火所引起的敵軍的騷亂,適時發起攻擊,發展並擴大戰果。

  《用間》篇主要論述使用間諜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孫認為;是否瞭解敵情對戰爭的勝負具有重要影響。要先知敵情,只能求諸間諜。只有大聖大智大仁大義之人才能使用各種間諜,獲得廣泛的情報。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