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1

  孫玉麟教授課上推薦的書,讀完一遍後理解更多存在於表面,日後還需反覆閱讀。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個人總結:

  大前提:作為管理者,工作必須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組織和管理者的工作績效是兩大目標。

  如何做到卓有成效:

  1、記錄時間的使用情況;

  記錄時間,分析時間,將所有可非自己參加的事務取消,統一安排管理時間。

  2、管理者要著眼於貢獻:

  個人無論管理者還是工作人員都要問自己能夠為企業/團隊貢獻什麼,現實點看,著眼於貢獻決定著企業和個人的收入。著眼於貢獻的管理者所重視的不僅是方法,更會關注目標和結果。

  3、發揮人的長處:

  借勢很重要。善於利用自己、同事、上司、下屬的長處,善於借勢做事,揚長避短,不做做不了的事。

  4、要事優先:

  一段時間內只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前面做。按照緩急設定優先順序,並嚴格遵守約定的優先順序。

  5、有效的決策:

  有效的決策在於合理的行動,有效的決策沒有標準的具體步驟。總體的來看,有效決策的三要素有三,首先應先從最高層次的觀念方面去尋求解決方法,其次在於確實瞭解決策應遵循的規範,即決策的目標、需達到的最低限度是什麼,再者是研究正確的決策是什麼,而不是研究能為人接受的或者折中決策是什麼。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2

  彼得·德魯克是一個具有魔力的管理大師,每次讀他的書,總是棒卷在手,思維頓開。雖然他的書我已經讀了很多,有的已經讀了數遍,甚至開了專門的培訓講題,比如眼前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是在20xx年11月,學校派我去參加在北京召開的紀念彼得。德魯克去世一週年紀念論壇,與巨匠的作品對視,從此愛上,一發不可收拾。

  和今天許多掛著管理大師名頭的作者不同,彼得。德魯克是一位深入企業實踐、並基於實踐提出解決辦法的實戰型管理諮詢者。避開艱深的術語,通俗易懂地傳遞管理者的實踐,是這位現代管理之父著書的特點,在他的書中,我們幾乎看不到管理模型和資料分析,有的只是一位長者、智者娓娓道來的智慧分享。

  彼得德魯克是一位真正的以第三方身份深入企業,以“影子”觀察者的視角透視企業或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尤其關注管理者的行為規律,進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並從多個案例中找到規律性的東西,加以提煉昇華,最終成書。

  這和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企業家自己著書立說又有不同,企業家成功地經營了企業,便總結經驗著書立說固然很有借鑑意義,但由於身在其中,往往容易流於個體的經驗主義,或禁不住地誇大些東西,掩蓋些東西,讓讀者看到的總是被粉飾後的案例和觀點。

  彼得德魯克是一位高產作家,一生著書立說39部,且幾乎都成為了世界管理界的重量級暢銷書,每一部書都是觀點詳實,通俗易懂。我最愛讀、也是受其影響最深的有三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果管理》、《管理:任務、責任、實踐》等。

  昨日整理書櫥,再次翻閱《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忍不住又腦洞大開,立刻將其部分觀點融入到下週我即將開設的課程裡,並輔以現實案例。

  感謝大師,這才是真正的管理雞湯。

  附錄: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對管理者最有啟發的幾個觀點

  時間管理:卓有成效得管理者並不是一開始就著手工作,而往往從時間安排入手。他們並不是先做計劃,而是先去了解自己的時間都花在了哪裡,然後儘可能地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把時間用在最能產生效率的重要的事情上。它包括三個步驟:記錄時間、管理時間、合併時間。

  人員管理:如果企業管理人員10%以上的時間花在處理人際關係問題上,花在解決糾紛問題上,花在權力之爭和對合作的質疑上,那就說明這個工作組裡的人肯定是太多了,人們彼此侵犯,造成績效阻礙,而不是實現績效的手段。

  管理者溝通:上級越是強行對下屬灌輸些什麼,下屬就越是可能聽不到正確的資訊。下屬會選擇自己願意聽的東西,而不是你說的東西。

  重視貢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該常問問自己:我對我所在的組織做了什麼貢獻?對貢獻的承諾,就是對卓有成效的承諾。沒有這種承諾,一個人就會自欺欺人,欺騙他服務的組織,欺騙與他一起共事的同事。

  自我管理:管理者集中金幣得首要原則是擺脫已經不再有價值的過去。“放棄事情”得清單比“要做事情”的清單更重要。

  以上當然不是本書的全部觀點,若想完整學習,不妨親自捧卷在手,與大師零距離對話。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3

  彼得德魯克是繼“科學管理之父”泰勒之後二十世紀管理學的又一位偉大的思想大師,作為現代組織管理理論的創始人,他的諸多作品流傳至今,仍被許多大企業和組織的管理者用作指導組織管理和企業創新發展的指導原則。其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著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是德魯克的主要研究精力從政治社會學轉向組織管理學之後的又一管理學著作。

  書中主要從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掌握自己的時間、“我能貢獻什麼”、如何發揮別人的長處、要事優先、決策的要素和有效的決策共7個方面闡述,最終得出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的結論。

  德魯克指出,有效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型別,有效的管理者與無效的管理者之間,在型別方面、性格方面及才智方面,是很難加以區別的。有效性是一種後天的習慣,既然是一種習慣,便可以學會,而且必須靠學習才能獲得。

  總的來說,一位真正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應當具有以下6個特徵:

  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情;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並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作為一名知識工作者,明白自己所能做出的貢獻;

  注重的是出色的績效和正直的品格;

  知道增進溝通的重要性,有選擇性地蒐集所需要的資訊;

  只做有效的決策。

  經過認真研讀結合我的實際工作和個人認知,本文將從讀書心得和實際工作體會結合的角度,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闡述。

  1、德魯克最先意識到“知識工作者”將成為社會生產力的主流,並需要不同於藍領工人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每個人都是管理者的概念”,管理的本質是為了提升效率並創造價值,組織管理理論的發展最終證實具有“高效組織”的企業得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得資源成為具備全球競爭能力的國際跨國公司。簡言之,德魯克將“知識分子”的組織效率問題提升到的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高度。

  作為啟源設計院下屬監理公司的一名普通管理者,所面對的環境屬於知識密集型企業,管理的型別通常屬於透過知識做出決策,並管理促進組織產生成果的知識工作者。然而知識工作者的產出是需要經過思考、設計、決策等無形的東西,很難被量化。因此根據德魯克的理論可以得出三個新的衡量指標,即成果,主要有三個特徵:首先成果能落地,知識工作者的產出只有付諸行動,才會發揮作用;其次成果有效率,如果一個管理規定在制定後半年才開始執行,可能就會失去其生效的最佳時機;最終成果需要作用於組織外部,停留在內部的只能叫成本。

  然而現實中,往往也有一些困難阻礙管理者追求卓有成效的腳步,例如管理中難免存在一些受制於組織流程機制的制約,在我日常工作中,從事辦公室管理事務時,時間比較碎片化且大部分“屬於”別人,對於最重要的事情的處理偶爾感到精力不足。因此,學習如何掌握自己的時間提升效率對我是至關重要的。

  2、善於利用有限的時間

  相較於人力、物力、財力等各類資源,時間資源是最稀有的,它絲毫沒有彈性,無法調節、無法貯存、無法替代。但是任何工作又都需要耗費時間來完成,因此,一個有效的管理者最顯著的特點就在於珍惜並善於利用有限的時間。

  對此德魯克提出了三個步驟:首先是要記錄自己的時間,找到“時間都去哪兒”了,處理完某一個工作後就立刻記錄,不能事後憑記憶補記;其次分析並進行系統的時間管理,找出哪些時間是不必這麼花費的,那些不產生效益、浪費時間的事情,可以從日程表裡刪除。例如參與人員過多效率低下的會議、將常規工作放權交辦下屬,在解放自己的時間同時不影響辦事效果,儘量消除浪費時間的活動;減少浪費別人的時間,比如有些會議,往往會有很多無關的人被拉進來,生生陪著開會,這就浪費了大多數人的時間,有效會議只需要找到核心成員就可以了,其他成員透過會議紀要也可以瞭解會議內容;還要集中自己的時間,減少非生產性工作所佔用的時間。這裡德魯克提到了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值得借鑑:作為管理者應該多問問下屬,讓大家一起想想:“到底我做了什麼,浪費了你們的時間?”如果能夠得到真話反饋,那管理則會更加有效。

  這裡我感觸最深的是授權,其實授權並不是直接將自己的工作交給別人去做,否則容易引起同一件事情責任人和承辦人不一致的情形。正確授權應該是,事情交給下屬去做,但結果把控還是在自己手裡。因此,真正的授權的意思是,把可由別人做的事情交付給別人,這樣才能做真正應該由自己做的事情。這些都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礎。

  最後,還要給自己留出整塊的時間做重要思考,留有餘地,去做可能艱難但卻比較重要的事。

  3、注重邊際貢獻,要事第一,提升工作績效

  管理者的思維是要時刻警醒我“想做什麼、有能力做什麼、現在應該做什麼”。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效率。進一步細分,就是勞動生產率、組織效率和個人效率。

  提升績效的關鍵之一是重視貢獻。“貢獻”是即指對外部環境、社會資源也值對目標客戶的直接貢獻。管理格局不應僅受限於組織內部,考慮公司內部甚至部門得失,不大關心外部環境及市場的真正需求,只有重視貢獻,才會凡事想到業主、想到服務物件,其所作所為都考慮是否為甲方效益盡了最大的努力,才能達成互利雙贏。有效的管理者需要重視組織成員的貢獻,並以取得整體的績效為己任,爭取提升效率,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更大的收益,使邊際效益最大化。

  聚焦有效的管理,永遠集中在少數領域中,建立有效的工作秩序,並不是什麼都做,德魯克認為有效性的秘訣在於“專心”,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先其所當先”,而且“專一不二”。因為要做的事很多,而時間畢竟有限,而且總有許多時間非本人所能控制。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於設計有效的工作秩序,為自己設計優先秩序,並集中精力堅持這種秩序。當一大堆工作撲面而來的時候,還是要分清主次,有優先順序。如果做事鬍子眉毛一把抓,其有效性勢必會大打折扣。

  德魯克提出在提升工作績效時主要考慮有三個主要方面的績效:直接成果、企業價值的實現並樹立企業的價值觀、未來的人才儲備並培養企業自己的人才,幫助企業持續生存。企業的直接成果是銷售額和利潤,針對監理公司的工作,就是為業主把好關、對建設工程的質量和全生命週期負責,以成果為核心的原則,能夠保障在時間衝突的情況下,一切任務都要以成果為第一要務;價值的實現指的是社會效益,企業應為社會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未來的人才開發可以始終保證企業後繼有人,如果公司僅能維持今天的成就,而忽視未來的行業發展趨勢,那它必將喪失其適應能力,不能在變動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生存。

  對個人而言,我認為在處理日常工作時也應時刻保持要事第一的法則,要事就是管理者必須做的事情。“要事優先”的兩個原則是:第一、擺脫不再具有價值的過去。經常檢討工作計劃,不斷問自己“這件事情還有繼續做的價值嗎”,如若不是非辦不可就放棄,把人力資源轉移到其他有價值的事情上。第二、掌握正確的優先順序。做重要的事,而不是緊迫的事。重要的工作瞄準了未來,緊迫的工作是應付過去。

  4、組織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德魯克認為:組織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自身應從組織需要出發,承擔自身發展和工作安排的責任。

  企業或部門的發展不單單依賴於鳳毛麟角的天才。考察一個部門是否優秀,要看其能否能使普通員工取得比其單個疊加看來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績效,能否使其成員的長處都發揮出來,並利用每個人的長處來幫助其他人取得績效。部門的組織任務還在於使其成員的缺點最好能相抵消,這其中包括了發揮自己的長處、用領導的長處、用同事的長處以及使用下屬的長處。這其中,另我覺得較為新穎的是德魯克先生特別提出了管理上司的理念。

  管理上司並不是要挑戰領導的權威,而是形成對領導的影響力,以便尋求更多的配合與資源協調,此時需要充分考慮自己的領導取得的成就,需要什麼幫助,又如何發揮他的長處?管理上司要做到三點:不勉強、不抱怨、不改變。

  管理的物件是人。管理的任務是讓人們能夠合作,將每一個人的長處都發揮到極致,使他們的短處無關緊要,使其相互信任組織裡的每一個人,最終實現組織績效的最大化,而不是僅僅依靠個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要達到這個境界,管理者就得學會激發被管理者進行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的前提,是管理者能夠用人所長。善於發揮領導的長處、挖掘出每個部屬的長處,看到下屬的閃光點,善於用其所長為他們立下近期與遠期的目標,讓他們更上一層樓;於此同時還要針對其個人弱點,定下對策,使他們在發揮自己長處的同時,不至於受到弱點的牽制。專注於發揮自己的長處,把自己放到那些能發揮長處的地方;同時也要儘可能少把精力浪費在那些自己不擅長或不能勝任的領域上,畢竟從“0”開始要比從一流到卓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就個人而言,我認為對自身的自我管理也尤其重要。學會自我發展,對自己有深刻的認識,不僅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也知道自己是怎樣學習新知識和與別人共事的',並且還明白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自己又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貢獻。必須知道把自己放在什麼樣的位置上,才能做出最大的貢獻,因為只有當所有工作都從自己的長處著眼,才能真正做到卓爾不群。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我保持著高度的警覺和投入,得明白自己應該擅長什麼樣兒的工作,目前,某些情況下我只知道自己不擅長從事某項工作,然而,要提升工作的績效,成為高效的管理者,只能靠發揮自己的長處,如果從事自己不太擅長的工作很難達到目的或取得成果,且更不用說那些自己根本幹不了的事情,因此我還需要知己所長,才能知己所屬努力培養個人興趣和職業發展的結合點。

  實際上,今天的公司並不怎麼管員工的職業發展,作為知識工作者必須成為自己的主宰者,清楚何時需要改變發展道路,並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不斷努力、幹出實績。德魯克說:“管理的本質,其實就是激發和釋放每一個人的善意。”因而,一位真正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是如此,能夠用自己的真誠與信任,點燃他人的夢想,成就組織更美好的明天。

  5、培養有效決策的能力

  德魯克在書中闡述,管理者的角色複雜、任務繁多,“決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務。有效的管理者,並不做太多的決策,但做出的決策都是重大的決策。做的必須是是有效的決策。決策是一套系統化的程式,有明確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驟:首先要判斷是否需要做出決策;其次對需要決策的問題進行分類並界定對組織內外的影響範圍,判斷什麼是正確的,弄清事實真相,把握問題根源,才能以最少成本,做出正確的決策;而後讓別人接受決策;再將其轉化為行動,並用實際結果檢驗決策;最後歸納總結分析得失為提升下一次的管理風險抵禦能力做好準備。

  老好人不會是好的管理者,有效的決策往往是力排眾議,而不是在“眾口一詞”的基礎上做成的。比如傑克韋爾奇砍掉通用電氣的業務線,揹負著巨大的壓力,不成功便成仁,如果始終跟群眾路線保持一致,那麼必然把車開到溝裡去。

  6、取得成效的關鍵還是要深入企業實際,執行力至關重要

  事實上,一項決策如果沒有列舉一條一條的行動步驟,並指派為某某人的工作和責任,那便不能算是一項決策,最多隻是一種意願而已。

  加強執行力建設,刀鋒直指“不作為、少作為、慢作為”現象。比如,以往要求基層單位報方案、擬計劃,不少單位總是拖拖拉拉,慢慢騰騰。這種“不作為、少作為、慢作為”不僅是態度問題,更是執行能力問題,它完全違背了執行力建設的宗旨,是必須徹底摒棄和消滅的。為了徹底改變這種陋習,公司各級管理人員結合企業自身狀況查原因、開處方、打補丁,用苦口婆心的說教,用潛移默化的幫扶,用有的放矢的整治,努力“喚醒”那些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依然不在狀態的人。

  (一)加強執行力建設的理論學習

  組織學習企業各項管理制度和管理規定,準確把握企業各項制度要求,並透過拓展學習《執行重在到位、關鍵在於落實》、《細節決定成敗》、《執行力是訓練出來的》等理論書籍,使員工做到學習有心得、有體會、有效果。

  (二)注重執行力建設的活動實踐

  透過組織開展技術競賽活動,把執行力建設的目標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產中,使執行力建設與日常工作緊密結合;把年度任務層層分解,明確到責任人,真正實現人人肩上有擔子,人人身上有指標。很多時候,企業用工有了明確的目標,做事情才會有方向。很多情況下,員工的工作出現偏差本身就是目標不明確造成的。建立領導幹部24小時值班制度,明確“幹部在現場不能發現問題是失職,發現問題不會處理是不稱職,發現問題不處理是瀆職”。

  (三)加大執行力建設的責任追究力度

  廣泛樹立“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執行理念,使企業每一項制度、決策、部署都能深入貫徹、落到實處。同時,嚴格責任追究,建立健全嚴格的檢查督辦和責任追究制度,做到有問題必發現,一經發現必嚴查,一經查實必問責,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對存在的管理失職和執行不力等事件給予相應處罰。

  (四)建立執行力建設的考核體系

  以堅持獎罰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開展季度考核工作。透過與獎金掛鉤的方式,評價部門相互間合作意識情況、溝通協調情況,工作紀律情況、工作成效情況等。同時深化績效考核,對年初制定的各專案標和指標的過程和結果進行整體評價和適當獎懲,充分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五)細化執行力建設崗位職責

  透過“一崗雙責”把各項工作目標細化到每一個工作人員,真正做到責任明確,任務清楚,執行到位。部分單位開展了履職履責宣誓活動,就如何在各自工作崗位更好地履職履責做出了莊嚴保證。各單位在執行過程中主要透過四個方面落實崗位職責,提高執行能力。持續推進全面預算,採用試點先行的方式,進一步完善全面預算體系與專案管理體制,加強預算執行的過程監督,加強目標執行結果考核,確保預算目標執行到位;生產進度方面,按照幫促後進專案、整改問題專案的原則,逐個專案進行細化部署,落實進度、質量和成本管理;合同管理方面,清理管理死角和管理陋習,突出簽訂各類合同協議的時效性和程式性,嚴格實行分包月結算制度,規避管理風險;強化裝置物資管理,對物資裝置管理問題進行針對性整改,突出裝置物資計劃的落實,使成本資料更加緊貼實際,真正做到系統管理“縱向到底”落實於現場;安全管理方面,加大懲處力度,將檢查存在問題及時通報並責任到人、責令限時整改,對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給予相應的懲罰。

  (六)選樹執行力建設學習典型

  注重以正面的宣傳和先進管理經驗、事蹟做典型引導,對在執行力建設年活動中開展優秀的專案部和先進個人及時選樹,認真組織學習其在執行力建設活動中的先進經驗和做法。

  最後想說的一點是我們總是計劃地很美好,目標定得很具體,但落地執行,卻一塌糊塗,最終只能是不了了之,黯然收場。沒有執行力,再好的思想也只是紙上談兵。基層管理者的成長不是預先規劃的,而是在知道了自己的長處、工作方式和價值觀後,準備把握機遇時水到渠成的。知道自己屬於何處,如何使一個勤奮、有能力但原本表現平平的普通人,變成出類拔萃的工作者。

  以上是我讀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後一點心得體會,不足之處希望老師指正,謝謝!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4

  根據MBA專業老師的推薦,有幸拜讀了德魯克大師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可謂受益匪淺。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這本書主要內容是:管理者必須學會如何讓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先要從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開始,透過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做好決策,要事優先,讓自己的工作有貢獻值,並能夠用人之長,激發別人的潛質,透過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措施,取得最佳績效。而我認為,要取得最佳績效,這與個人的素質修煉、經歷認知、融會貫通、有效溝通、身體力行等密切相關。而其中,掌握基本的業務資訊、操作規則和每個組織的文化底蘊,進行有效決策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透過學習,我感觸頗深,認為要當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做到:

  1、具有明確的目標:透過目標的確定讓自己的工作具有計劃性,把自己的日常工作與目標掛鉤,心繫責任,勤奮努力,透過各項工作的開展圍繞目標不離不棄,日常工作計劃的執行到位,也就是做好OEC,來達成自己的目標,保證工作目標的實現,並透過實現小組織的目標,來保證實現組織的整體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加強溝通和組織內部的互相認同、團隊合作、自我激勵和人才培育是實現組織目標的根本措施。

  2、做好時間管理:書中所說的某公司董事長所想的三部分時間的安排都不能兌現,某大公司負責人經常參加對公司發展沒什麼好處的應酬,可想我們普通管理者的時間管理會有多麼難,會經常被上司干擾,計劃工作難以保障。由此可以看出,工作有計劃、時間有管理、溝通要及時的重要性,學習那個財務經理用一個通知方式解決會議時間過長、同時兼顧他人不會覺得被忽視以及某公司三個部門合併的做法,實在必要。合理安排臨時性工作,忙而不亂,抓住核心工作的進展,不讓自己的時間被外界所左右,是讓自己的工作有序進行的基礎,是保證工作實現最佳績效的根本措施。

  3、用人之長,建好團隊: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合理搭配班子、進行性格互補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於挖掘人才、激發潛力,做好授權和及時溝通,就像越南叢林作戰的青年上尉尚未所說的游擊戰中,每個人都是管理者一樣,必須根據現場和形勢,區別對待;學習那個財務出身的新總經理一心為公司發展想方設法關注青年人才的做法,還要學習那個將自己一個檔案處理部門轉變成銀行的推銷部門的做法。而保證團隊協作和公平競爭,並進行及時激勵,才能建立良好的團隊合作氛圍,取得最佳績效。

  4、關注經營核心,發揮集中優勢,進行有效決策:管理者應該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響經營結果的核心業務上,著眼於戰略目標,著手於戰術策略和行動措施,按時間管理四象限法處理好輕重緩急的工作,並且充分利用自己專業學歷、經歷特長,做好綜合分析和換位思考,善於以史為鑑、總結經驗,檢討自己,把握機遇,有膽有謀,大事宜簡,小事宜柔,進行及時有效的決策,方能成就大業。學習那位醫藥公司能夠分析全世界藥品消耗趨勢,研發突破領先並結合某國健康保險的宏觀思路和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方式,超前思維、準確定位,必然發展不斷。還有美國貝爾公司組織管理架構的調整策略,帶來了集權和管理方式、經營發展的良好結局。要深刻的以非洲兩個熱帶水果加工廠中一個廠因管理和決策不到位引發的難以全身而退的慘痛教訓。

  5、大事講原則,小事講方法:責任與義務同在,關注結果,更要講究方法策略。同樣是為了讓下屬認知不足,提高業務操作水平,批評和表揚甚至兩者結合用漢堡包的方法效果不會是一樣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為了結果採取一個下屬接受、認同並能積極付諸行動的方式。從書中的案例日本人只看員工優點不重員工缺點、“終身僱傭”的晉級制度可以看出,管理方法的不同,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有效管理的方法和案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更深刻的認知到:管理能夠最佳化經營效果,特別是戰略目標的確定、組織結構的設定、激勵政策關注的核心對經營效果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當然,書中對管理者的自身修煉和時間管理等的具體方法沒有細緻的講解,沒有有效溝通、合理授權等內容,看來側重點不在具體操作上,而主要突出了管理策略,可能是大師高—瞻遠矚的宏觀思路,竊不敢妄自猜測。再就是本書的序有六個長達36頁,超過了其中的任何一個章節,有點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結合著書中的成熟做法,對照自身的不足,我將採取以下措施來爭取有效管理:

  1、積極推行績效管理:把握公司的戰略、目標,做好本部門定位,抓好部門的宏觀決策,把公司戰略、部門目標、有效決策相結合,在全員中實施績效管理的辦法,加強過程監控,關注員工績效,從而保障部門績效,實現公司績效。

  2、營造高效的團隊氛圍:組織全員學習《為自己工作》的光碟和《請給我結果》的討論,積極開展案例培訓,並輔之企業文化的宣傳、圖片上牆等措施,培養員工的責任心,並透過建立良好的運作方法和保障機制來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3、抓好OEC管理:做好周工作計劃和日清工作的實施和指導,抓好現場管理和細節管理,做到日事日畢,日清日高。

  4、抓好核心工作的督辦: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採取要事優先和工作計劃相結合的管理方法,明確核心業務的進展節點和完成時限,要求定期反饋,掌握核心業務的日常進展,關注核心業務的績效,是保障目標實現的基本措施。

  總之,作為一個管理者,擁有一顆包容、博愛、奉獻的心,具備守時、高效、尊重、溝通等良好的職業素養是必不可少,時間管理、進度控制和有效決策無處不在,將管理的基本常識用到日常工作中,關注核心業務績效,重視長久利益,做到順時應勢、與時俱進,必將取得卓越績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5

  讀了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最大的收穫是一些管理理念的轉變,書中的很多案例都能和日常工作結合起來,可以更加辯證地看待和分析目前企業存在的問題。

  作為一個傳統的製造型企業,聚菱燕已經發展了二十年,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生產經驗,也培養了一大批熟練的產業工人。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諸如裝置逐年老化、員工老齡化、成本不斷升高等一系列困難,同時,我們的一些思想觀念也比較守舊。近年來整個汽車產業發展遇到瓶頸,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我們突然發現,“狼”是真的來了。

  在新的形勢下,以前一些傳統經驗已經不適用。例如,過去推崇的“合理庫存”現在變成了佔用流動資金;以往的“大而全”也逐步被“小而專”取代。當我們站在客戶的位置上想客戶所想時,很多問題就要重新分析考慮了。

  書中有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美國汽車的安全性問題,一開始業界關注的是車輛本身的安全、公路工程以及駕駛人員的訓練,事實也證明了這些都行之有效,但安全事故仍然持續上升。直到人們進一步分析發現,3/4的事故是由於醉駕或有“行車肇事傾向”的人所致,這類問題又恰恰是前述管理方案無法企及的。汽車製造商改變思路,在考慮“正常駕駛”時安全的同時,更要考慮“不正常駕駛”下的安全,事故也就大為減少了。

  按照精益生產的理論,我們要做到“不接受、不生產、不流出不良品”。我們透過原料的品質前置監控,能夠最大限度地杜絕原料不良品的使用,但由於種種客觀原因,仍然無法全部避免不良原料流入,而這些原料必然會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質量。

  如果我們能夠儘早發現不良原料,在製造時提前變更適合的配方,製造出合格的產品,就可以減少返工造成的浪費。而適合的配方,就是針對以往不合格原料的“不良原因”積累而做出的改良。對於同一牌號產品,預先設計幾組配方,然後“對症下藥”。

  當然,找出不合格原料的“不良規律”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工作,需要我們多年來各類資料的統計分析,這恰恰是我司的優勢,我們有大量的技術、生產、品質資料,再加以專業的分析,一定可以總結出規律,並加以推廣,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減少浪費的目的。

  同樣,我們已經生產了二十多年,使用了日本製鋼所、東芝和國產典型的擠出機裝置,在製造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同樣有規律可循,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我們集中人力、物力,將所有故障的發生頻率、原因彙總、解決方案等統計分析,做成視覺化手冊,再透過不斷的模擬訓練以提高員工應對水平。在實際故障發生時,一線員工在逐級上報同時,在授權下也可以根據手冊說明妥善解決,這樣能夠大大減少等待處理的時間,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諸如此類,在變化中發現問題,找到新的解決辦法,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和理由,確保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永遠保持永久的戰鬥力!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6

  時間管理有效性的三個基礎;

  記錄時間

  管理時間

  統一安排時間

  時間對管理者的壓力

  在時間管理之前,管理者一定要認識到,時間對於他是有壓力,他並不是隨時可以控制時間,甚至沒有太多自己的時間。只有意識到自己的現狀和無法避免的問題,才能促使其積極的應對時間管理。

  【這點我深有感觸:因為我習慣早起,並且下班時間較長留在辦公室去處理一些東西,很多時間看起來都花在自己身上,但是其實最終產出是怎麼樣,哪些時間是否真的用到了應該用到的事情上面,這個是不得而知的。

  如何診斷自己的時間

  第一步:記錄其時間耗用的實際情況

  【這個是我馬上要去做的事情:從今天開始,準備一個小本本跟進每天的時間花費狀態(其實這方面應該是有很好的工具的,但是既然現在沒找到,那就先從手記開始)】

  第二步:做有系統的時間管理

  1.首選找出什麼事根本不必做,這些事做了也完全是浪費時間,無助於成果

  【太多,太多了,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救火,但是其實都是一些非生產性的機械內容,稍加培養,完全可以交接給小夥伴去做】

  2.時間記錄上哪些活動是可以由別人代為參加而又不影響效果的?

  【很多,可以列出很多出來,都是淚】

  3.還有一項時間浪費的因素,是管理者自己可以控制並且消除的,這項因素就是:管理者在浪費別人的時間

  【這點讓我耳目一新:的確有時候太關注自己的時間,卻忘記了下屬的時間是否被自己佔有,這點要好好注意和找小夥伴反饋下】

  消除浪費時間的活動

  1.找出由於缺乏制度或者遠見而產生時間浪費的因素

  一項重複出現的危機應該是可以預見的

  同一個危機如果反覆出現,往往是疏忽和懶散造成的

  【嗯,的確現階段很多問題都是因為我這邊的疏忽懶散造成,有時候居然回去依賴個別成員去落實,其實他們都不怎麼知道做的事情】

  2.人員過多,也常造成時間浪費

  判斷人員是否過多,有一個考的住的標準

  如果一個高階管理人員,不得不將工作時間的1/10花在處理所謂“人際關係問題”上,花在處理糾紛和摩擦上,處理爭執和合作等等問題上,那麼這個單位就嫌人數過多了。

  【好吧!再次證明我們這邊人員的利用並沒有做的很好】

  3.另外一個常見的浪費時間的原因,是組織不健全。其表現就是會議太多。!

  【是的之前會議太多,其實是管理者缺乏主見的表現】

  4.最後一項浪費時間的因素,是資訊功能不健全、或者資訊表達方式不當。

  【嗯嗯!要好好加強自己的溝通能力】

  統一安排可以只有支配的時間。

  【先從堅持早起開始,然後規劃自己的時間,利用番茄鍾,工作四象限和分段,分模組來處理不同事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7

  管理者做事必須有效。這是本書第一段落的結語,因此我們必須思考,什麼樣的工作效果才能稱的上是卓有成效呢?由此反思我們自己日常的工作,是不是達到一個執行者應該達到的有效性呢?

  書中不止一次的提出,想要提高管理者的績效和成就,使工作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提高有效性。而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有意識的努力去察覺外部世界的變化,組織內部的事物必將矇蔽他,使他看不見真正的現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應該有這樣一個特點,善於學習以培養或者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換句話說,卓有成效其實就是一種後天培養的習慣,是日常工作的實踐的綜合能力。書中也提出,想要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幾個習慣。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應該將他們的時間用在什麼地方;

  ★有效的管理者重視對外界的貢獻;

  ★有效的管理者善用利用長處:包括自身的長處,上司屬下或者同事們的長處;

  ★有效的管理者善於做出有效的決策。

  以上都是卓有成效的要素,也是我們可以日常思考的一些重點。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8

  “這是一本好書,不能只看一遍!”,是我拜讀了彼得.德魯克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第一感覺。他闡述了一個核心觀點就是是: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全書只有167頁,很多觀點鏗鏘有力,發人深省。此書看完,不由得反思,自己做到了幾分呢?

  透過閱讀我感到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是重視目標和績效管理。二是做好工作、個人時間管理。三是用人所長。四是有效決策。要做好以上四點,首先透過確定自己的工作目標,讓手頭的各項工作更有計劃性。使自己的日常工作始終圍繞目標進行,透過責任意識將計劃的執行到位,保證工作目標的實現。而現實中車間的工作目標就是安全生產,要透過車間、工區每個人的努力來實現。這要求我們必須要精誠團結,透過各種工作方法、激勵考核機制來實現安全生產目標的實現。

  其次管理好時間,要更好的實現安全、工作目標,同一時間專注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或優先做一件事,這樣才能做到最好。大家都會根據當前的情況,做一個計劃,執行。我們通常是想到了,做個計劃,做著做著,計劃亂套了,後續的就更無從談起了。這就要求必須慎重設定自己工作的優先順序,將寶貴的時間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時間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有效利用時間,因為時間是沒有任何彈性,誰也不比誰多。得弄明白,做什麼事情花的時間是有效的,如何做是有效的。比如當前安全生產中道岔是我們當前安全的“牛鼻子”,那就必須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道岔的維護整治上,始終確保道岔有一個良好的狀態。高鐵沒有點外作業,只有透過夜間天窗來發現並解決問題。人夜間的精力是很難調整到和白天一樣的工作狀態。怎麼能夠保證安全,那就必須運用好先進的監測檢測手段,透過科學科技的辦法來分析發現裝置的問題隱患,來實現精準、點穴式的維修。那就必須確保一套完整、功能良好的監測檢測裝置。往往過去我們忽視了這些監測檢測裝置的運用,也發生了可以透過預防控制不應該發生的裝置故障。吃了不少虧。

  發揮每一個人的長處,使他在車間、工區團隊中做出最大貢獻,這是我們管理有成效的目的。就要求我們根據日常各項工作中的不同、變化,透過合理的對每個參加這項工作的人員做出客觀的評價,併合理搭配、進行性格互補和優勢互補,知人善用、挖掘人才、激發潛力。比如車間、工區日常天窗工作就能看出同樣的工作任務,技術業務能力互補的人一組完成的工作要比同樣能力、性格脾氣相同的人一組完成的質量效率要高。

  決策的重點不是解決某一具體問題,而是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如果僅僅關注某一個問題點的話,那麼相似的問題可能還會再犯。書中給出了5個決策要素如下:

  一是瞭解問題的性質,經常性問題,要規範和流程解決;

  二是找出解決問題的邊界條件;

  三是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四是確定的解決方案是必須可執行;

  五是重視執行過程中的反饋。每個管理者每天要做很多決策,這必然分散注意力,降低決策的效益。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關注工作核心,集中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響安全生產的工作上,從關乎安全的目標,按工作的輕重緩急安排先後順序,充分發揮車間全體人員的能力、經驗、特長,總結過往經驗的基礎上做好綜合分析研判,把握機遇,進行有效的決策,完成車間工作的奮鬥目標。加強人員能力培養,強化時間管理和進度過程控制,時刻強調有效決策,做到順時應勢。

  這本書特別值得閱讀,它帶給我的思想震撼當然不只以上幾點。目前重要的目標是充分領會並實踐書中自我管理方面的建議,找到自己最適合方向,集中精力做事,時間安排上堅持要事優先原則,在車間各項工作中發現他人的長處,相信只要領悟並堅持書中法則,就一定能逐漸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9

  1.他一生致力於在延續和變革之間尋求平衡,創新是保持動態平衡的變革手段,而延續的基礎則是維繫人類社會存在的那些 普世價值觀,包括同情與包容、誠實與正直,以及讓個人享有自由與尊嚴並同時承擔起責任。

  2.管理得好的工廠,總是單調乏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發生。這使我們認識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於未然,將例外管理變成例行管理。

  海爾:創造了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將每項工作的目標落實到每人、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圍,大到一臺裝置,小到一塊玻璃,都有人負責。每天下班前要根據目標對工作完成的情況日清,而日清的結果又與其本人的獎罰激勵掛鉤,這樣便形成了目標、日清、激勵三者間的閉環最佳化和良性迴圈。

  3.德魯克所言,在組織而言,需要個人提供其貢獻,在個人而言,需要組織作為達到個人目的的工具。即每個人對組織的貢獻,是體現在如何能以最快速度去創造和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而組織為個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援其實現這一速度。

  正如德魯克所言,總有人單獨作戰,無一部屬,然而仍不失為管理者。

  4.但是判斷管理者的標準並不是下屬的多少,而是其成果對公司的影響。德魯克將那些促進機構有效運轉,負有行動和決策責任的知識工作者都稱為管理者。 並提出了現代組織管理的核心在於自我管理的思想。

  5.德魯克認為:作為一個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如下的習慣:

  (1)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

  (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產生必要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重視對外界的貢獻;

  (3)把工作建立在優勢上他們自己的優勢,善於利用自己的長處,上級、同事和下級的長處;

  (4)精力集中於少數主要領域;

  (5)善於做出有效的決策。

  6.管理者的價值在於依靠自身的知識、才幹和貢獻意識,促進組織產生成果。

  7.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8.第一個決策要領是,弄清決策事項的性質。有效的決策者絕不會就事論事尋找對策或方案,而總是把遇到的麻煩當做表面現象,相信真正的問題一定隱藏在背後;必須設法弄清楚事實,弄清楚這是一件什麼事情,弄清楚事情的本質和全貌;然後形成思想觀念,形成所謂的高層次概念性認識;最後從高層次觀念入手,尋求解決問題的系統方案。

  9.對有效的管理者來說,真正需要做的決策不會太多,也不可能太多。這裡的關鍵是,要學會區分例常事件和例外事件,學會制定原則、政策、制度或規程,透過授權,讓工作者或當事人去處理重複發生的例常事件。

  10.第二個決策要領是,確定目標及其邊界條件。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10

  一、要用人所長

  管理者要運用人的長處,面臨的第一關是擇人。有效的管理者擇人任事和升遷,都以一個人能做些什麼為基礎。所以,他的用人決策,不在於如何克服人的短處,而在於如何發揮人的長處。不管是誰,如果他在任用一個人時只想避免短處,那他所領導的組織最終必然是平平庸庸的。所謂“樣樣皆通”實際上可能是一無是處。才幹越高的人,其缺點也往往越多。

  一個管理者如果僅能見人之短而不能識人之長,因而刻意避其所短而非著眼於發揮其所長,則這位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位弱者。他會覺得別人才幹可能構成對他本身的威脅。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之所以用人,是用人來做事,而不是用人來投主管所好。

  有效的管理者從來不問:“他能跟我合得來嗎?”他們問的是“他貢獻了什麼?”他們從來不問“他不能做什麼”,他們問的是“他能做些什麼?“所以在用人時,他們用得都是某一方面有所長的人,而不是在各方面都過得去的人。

  真正“苟求的上司“總是先挖掘一個人最擅長做些什麼,再來“苟求”他做些什麼。過多的考慮人的短處,會影響到組織實現自己的目標。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怎麼用人,有4個原則:

  1、不會將職位設計成只有上帝才能勝任――一個職位,如果先後由兩人或三人擔任都失敗了,這就肯定是一個常人無法勝任的職位,這個職位就必須重新設計。所以,有效的管理者,第一項任務就是要將自己管轄下的職位都設計得合情合理。只有“讓平凡的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的組織,才是好的組織

  2、職位的要求要嚴格,而涵蓋要廣。就是說,合理的職位,是對具有才幹的人的挑戰。同時因為職位的涵蓋很廣,所以人們可以把與任務有關的優勢轉化為確實的成果。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時,會先考慮某人能做些什麼,而不是先考慮職位的要求是什麼。換言之,有效的管理者在決定將某人安置於某職位之前,會先仔細考慮這個人的條件,而且他考慮時絕不會只侷限於這個職位。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之所長的同時,必須忍人之所短。

  用人所長,不僅是有效性的要素,也是主管對下屬的道義責任,是主管對其職權和地位的責任。專注於人之所短,不僅是愚不可及,更是有虧職守。他應該協助下屬得到應有的發展。

  二、如何管理上司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還得設法充分發揮上司的長處。

  要使上司能發揮其所長,不能靠惟命是從,應該從正確的事情著手,並以上司能夠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議。若能從上司的長處上下功夫,協助他做好想做的工作,便能使上司有效,下屬也才能有效。反之,如果下屬總是強調上司的短處,那就象上司強調下屬的短處一樣,結果將一無所長。所以,有效的管理者常問:“我的上司究竟能做些什麼?他曾有過什麼成就?要使他發揮他的長處,他還需要知道什麼他需要我完成什麼?”至於上司不能做什麼,就不必細究了。

  有效的管理者會設法套出上司的某種態度和某種習慣,而向上司提出建議時,應考慮的不光是輕重緩急,更重要的是陳述的先後順序。如上司長於政治能力,那麼我們提出的報告就應以政治方面的問題居先,這樣才能使上司易於掌握問題的重心,從而易發揮其所長。

  管理者的任務不是去改變人。管理者的任務,在於運用每一個人的才幹。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1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彼得·德魯克的一本經典之作,在四十年後的中國,被公認為年度最值得閱讀的十本書之一。相對於其他深奧難懂的管理學著作,這本書的確稱得上“簡單”,書中八個章節闡述五個重點,條理清晰,字字珠璣。由於我的職業生涯才剛剛開始3個月,以前在大學中學到的管理學知識很淺顯且由於對管理學那些大部頭的理論著作有一種天生的畏懼感,所以,這本書在我看來,還是有一些地方沒有完全看懂。

  德魯克首先是一個社會生態學家,一個社會生態學家對管理學有這麼深的見解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兩個同屬於一個大的學科範疇內的研究方向。從表面上看起來兩個研究方向可能風牛馬不相及,但是深入推敲後,往往能結合兩者共同具有的優點得出超乎想象的成果。或者說,用完全不同的學科眼光去看待以前看了千百遍的現象、定理、公式、規律,可能會有不同的發現。

  比如很多心理學家研究管理學,用心理學理論和眼光去看待公司管理,得出很多經典的管理心理學定理,並獲得諾貝爾獎。這其實是一個眼光的問題,也是一個看事情角度的問題。早年一個很流行的廣告,一個小女孩告訴自己的媽媽,蘋果裡有星星,媽媽不相信,“蘋果裡怎麼會有星星呢?”小女孩把自己的媽媽拉過來,把蘋果橫向切開,裡面果然有星星!原來,我們從小就被教育成切蘋果要縱向切開,從來都沒有嘗試過橫向切開會有什麼發現,但是可愛的孩子沒有經過定勢思維教育的訓練,敢於大膽的嘗試,於是,從蘋果裡發現了美麗!

  這是一本很簡短的書,除了第一章標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強調讀者卓有成效學得會,以及最後一章結論: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強調讀者一定要學,一定要會。在短短的175頁,八個章節當中,提出了五個重點,依序為時間、貢獻、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以及有效的決策。夠簡單了吧,只要你學會掌握時間,重視貢獻,發揮人的長處,學會要事優先以及做有效的決策,就可以卓有成效,成為一個卓越的管理者。

  簡單歸簡單,學得會不等於做得好,很多武俠小說中的男主角,剛開始時只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愣小子,後來偶得一武功秘籍,剛開始練時,還很稚嫩,但是,經過不懈的努力,苦練了N年之後,終於成為名震武林的大俠。卓有成效的五招,也必須要透過不斷地實踐,最終才能將追求卓越變成一種習慣,才能發揮出無窮的威力。

  在一個公司中卓有成效講究的是績效,績效的好壞,要有個客觀的標準。判定的結果才會讓人心服口服。讓知識工作者心服口服,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只要心服口服,可以讓他們將原本是外界的目標壓力,轉化成內心追求成長的動力,不用浪費精力為落後找藉口,專心致志為超前找答案。只要同輩做得到,不服輸的自己也可以做得到。卓有成效的個人,像是一個火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刺激每個人成長,幫助公司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組織。

  德魯克老前輩將管理的適用性擴充套件到了非常廣泛的範疇,組織型別從企業延展到了幾乎所有的各類社會組織。只要有組織就需要管理,同時只要需要做決策就需要管理者。“管理”不再是高層經理的特權,管理者的隊伍擴大了,管理者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不論其是否有下屬,不論職位高低,只要是因為其職位和知識他們必須在工作中做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而不論職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須力求工作有效。

  作為一個教育行業的公司,其核心工作是整合學校、老師、家長和社會培訓機構等這些社會資源,最大化有效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創造價值,其從業人員的工作,絕大部分是組織、整合、協調、溝通及管理。因而,在公司內部絕大部分員工應屬於管理者的範疇,管理者不應只侷限在中高層人員,也不能只侷限在有下屬的人員。公司在分析企業內外部環境及自己優劣勢的情況下,適時提出了戰略目標,怎樣去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有賴於公司絕大部分員工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即是他們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這是我讀書的一點點感想,書中還有很多地方我似懂非懂,以後要加強管理學方面的學習。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12

  (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可以學會的

  這一章為我們解答了為什麼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誰是管理者、管理者必須面對的現實、卓有成效能否實現等問題。作者認為:智力、想象力及知識,都是我們重要的資源,但是,資源本身是有一定侷限性的,只有透過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因此,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的習慣:掌握自己的時間、我能貢獻什麼、如何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有效的決策。

  對於第一個問題,作者做出了這樣的解答: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原因有兩點:

  1、“有效性”只是知識工作者的一種特殊技能,而知識工作者直到最近才逐漸增多;

  2、知識工作者本人必須自己管理自己,自覺完成任務,自覺做出貢獻,追求工作效益。

  另外,對我有直接指導性的啟示是作者對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要在思想上養成的習慣這一問題,作者這樣答道:

  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他們的時間。

  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視對外界的貢獻。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於利用長處,不光善於利用他們自己的長處,而且也知道如何利用上司、同事及下屬的長處。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將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些重要的領域裡。

  5.最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於做出有效的決策。

  (2)要事優先

  這一章和第二章其實是相互呼應的,做到了要事優先了,那麼時間上也就有了很好的管理和分配,因此,這一章內容是前面一個很好的補充。

  卓有成效的秘訣就是集中精力,在一段時間內只集中努力做好一件事,這一點和第二章提到的整塊時間的運用有相似之處。

  這裡還提到了擺脫昨天,擺脫不再有價值的過去。先後次序的考慮,最重要的並不是分析,而是拿出應有的勇氣來。

  透過閱讀這一章,我懂得的是不論每天遇到了多少事,我們都要知道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沒那麼重要,再根據事情的重要程度進行處理,一件一件做好,這裡與人力資源管理中用到的“檔案筐管理法”相似,知道主次。

  (3)決策的要素

  這一章主要針對決策的要素說問題,即:

  1、要確實瞭解問題的性質,如果問題是經常性的,那就只能透過一項建立規則或原則的決策才能解決。

  2、要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時必須滿足的界限,換言之,找出問題的“邊界條件”。

  3、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麼,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那些條件,然後再考慮必要的妥協、適應及讓步事項,以期該決策能被接受。

  4、決策方案要同時兼顧執行措施,讓決策可以變成被貫徹的行動。

  5、在執行的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及有效性。

  按照專案管理的九大知識領域,我們可以理解成:

  是否是專案

  2.範圍3.時間、成本和質量

  4.WBS

  5.監控過程。

  (4)有效的決策

  這一章講到了個人見解和決策的關係、反面意見的運用以及新決策的原則。後半部分還講到了電腦是新生力量,電腦在人們日常工作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這一塊是值得我們重視的,運用日益發達的高科技手段,進行工作處理,協助我們更好地工作。

  第8章則是對整本書的總結了,德魯克指出,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到的第一步,是記錄好時間的使用情況,分析時間的記錄,以及消除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然後,管理者應該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要充分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與掌控自己的時間;最後重要的是進行有效的決策。對組織而言,需要個人為其做出貢獻;對個人而言,需要把組織當成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工具。

  哲人總能給我們以智慧,我們需要從中獲取精華以便更好地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讀完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讓我對管理這一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從中受益匪淺。我相信,平凡的人,也一樣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13

  美國德魯克編著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論述了一個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這本書是德魯克最著名的管理學著作之一。以下是讀書筆記摘錄:

  1.他一生致力於在延續和變革之間尋求平衡,創新是保持動態平衡的變革手段,而延續的基礎則是維繫人類社會存在的那些 普世價值觀,包括同情與包容、誠實與正直,以及讓個人享有自由與尊嚴並同時承擔起責任。

  2.管理得好的工廠,總是單調乏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發生。這使我們認識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於未然,將例外管理變成例行管理。

  海爾:創造了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將每項工作的目標落實到每人、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圍,大到一臺裝置,小到一塊玻璃,都有人負責。每天下班前要根據目標對工作完成的情況日清,而日清的結果又與其本人的獎罰激勵掛鉤,這樣便形成了目標、日清、激勵三者間的閉環最佳化和良性迴圈。

  3.德魯克所言,在組織而言,需要個人提供其貢獻,在個人而言,需要組織作為達到個人目的的工具。即每個人對組織的貢獻,是體現在如何能以最快速度去創造和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而組織為個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援其實現這一速度。

  正如德魯克所言,總有人單獨作戰,無一部屬,然而仍不失為管理者。

  4.但是判斷管理者的標準並不是下屬的多少,而是其成果對公司的影響。德魯克將那些促進機構有效運轉,負有行動和決策責任的知識工作者都稱為管理者。 並提出了現代組織管理的核心在於自我管理的思想。

  5.德魯克認為:作為一個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如下的習慣:(1)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產生必要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重視對外界的貢獻;(3)把工作建立在優勢上他們自己的優勢,善於利用自己的長處,上級、同事和下級的長處;(4)精力集中於少數主要領域;(5)善於做出有效的決策。

  6.管理者的價值在於依靠自身的知識、才幹和貢獻意識,促進組織產生成果。

  7.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8.第一個決策要領是,弄清決策事項的性質。有效的決策者絕不會就事論事尋找對策或方案,而總是把遇到的麻煩當做表面現象,相信真正的問題一定隱藏在背後;必須設法弄清楚事實,弄清楚這是一件什麼事情,弄清楚事情的本質和全貌;然後形成思想觀念,形成所謂的高層次概念性認識;最後從高層次觀念入手,尋求解決問題的系統方案。

  9.對有效的管理者來說,真正需要做的決策不會太多,也不可能太多。這裡的關鍵是,要學會區分例常事件和例外事件,學會制定原則、政策、制度或規程,透過授權,讓工作者或當事人去處理重複發生的例常事件。

  10.第二個決策要領是,確定目標及其邊界條件。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須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識組織中,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其實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沒有所謂的職權,只要他能為組織做出突出的貢獻。

  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成效的最關鍵因素;並不是只有高階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有助於提高機構工作效能的人,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14

  曾以為是抽象大道理,但實操性很強。

  事實證明,在學習時,不能自負。往往公認的經典教材,是應當認真讀,仔細讀。常讀常新。分享幾個最有價值的內容,均為書中要點析出。

  怎樣才能學會“卓有成效”?

  一、學會管理時間。

  充分記錄時間消耗,並且分析出必要和不必要的花銷,不斷調整時間耗費。定期審查自身時間的使用。審查後,需要作出決策,即減少時間浪費。包括在行為、人際關係、工作重心上做出改變。

  二、績效至上。

  以成果為導向,而不僅是方法。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而非單純地執行上司命令。思考自己還需要做什麼才能將價值最大化。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挖掘潛力,學習新東西。

  三、充分利用人的長處。

  在組織中,把目光放到人的長處,而不要過多批評人之短處。要知道,沒有人是完美的。加強組織內溝通,鼓勵員工自發學習奮進。將個人目標與組織相融合。

  四、做出正確的決策。

  確定問題是否為經常性的,訂立邊界,避免迎合眾人。決策之後,要明確決策的告知物件和決策的完成方式,積極執行。最後,建立反饋機制。

  五、要事優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明白組織最重要的即是決定最重要的事情,並推動其落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當具備遠見、自信和勇氣。

  六、自我提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會持續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學習各領域知識。在此過程中,養成新的習慣,破除舊有習慣。

  如何做好時間管理?

  一、時間管理是工具,不是目的

  不要陷入為了計劃而計劃,為了管理而管理的誤區。可以尋找管理工具,但要知道行動才是達成效果的原因。

  二、列好計劃,做事分優先順序。

  列三個ABC不同優先順序的事,並一定按計劃完成。每天早晨或前一天晚上做好計劃,每個優先順序最好都要安排,而非全部都是第一優先。

  三、記錄時間消耗。

  連續記錄自己時間的花費,並不斷與預期目標調整。要發現時間黑洞,儘快摒棄低效、無效的時間使用。

  四、進一步提升時間利用價值

  能不做而不影響效果的,不做;能給他人做不影響效果的,給他人做。關注反覆出現的浪費時間的行為。關注結構性問題。

  五、時刻更新。

  時間管理是長期的,而非一勞永逸的。所以,要不斷根據每天的新資訊、新情況,更新時間安排,並找到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予以改正。

  六、保留完整的時間塊

  碎片化的時間無法達成高效,應該將瑣事集中處理,並且把重要的事情留作完整的時間塊去完成。

  七、留出容錯的時間

  計劃總會有偏差,要留出幾個小時的容錯時間,不能安排過滿。

  管理者需要面對什麼樣的現實?

  管理者需要面對的現實是,他們應當具有有效性,而又因不得不面臨的挑戰而很難達到有效性。

  具體原因有四點:

  一、別人的時間。

  管理者的很多時間都耗費在處理下屬的具體事項上,而非進行全域性規劃。這是時間管理的失誤,造成管理低下。

  二、瑣碎的工作。

  管理者很可能因日常繁重而瑣碎的工作、具體的業務,而無法分清重點,忽視了大方向上的決策。

  三、融入組織。

  管理者只有在其被其他人充分利用時,才盡到管理的實質。因為知識工作者是每個領域的專家,所以他們的關注點很可能是單一而不同的,管理者應當將組織的內涵融入其中,把所有人互相結合起來。甚至要利用好其他部門的人、自己的上級所能提供的幫助。

  四、關注組織之外。

  有效性最終看的是組織外的成果,即產品終端是客戶。客戶購買產品,才算是有效。但是,因為管理者自身身處組織之中,很多時候會被組織內的資訊矇蔽,而分析組織外事情時,往往帶有組織內的先決思想。所以,一方面管理者要多關注組織外的資訊,另一方面要減少自身被組織內資訊帶偏的風險。

  現在,電腦幫助管理者提供內外部環境的分析,但管理者應當小心自己失去判斷力。因為電腦邏輯只能分析給出的概念和資料,而不能分析未給出的新的現實。

  怎樣處理好與同事的人際關係?有效的人際關係,有四大要點。

  一、加強溝通。

  管理者有可能與下屬出現分歧,特別是優秀的知識工作者,看問題的角度可能與主管不一致。此事,應當耐心詢問下屬:“你認為怎樣做才能把你的知識和能力發揮到極致?”下屬經過思考提出他認為可以做出的貢獻後,主管才有權利和責任對他所提的建議是否可行做出判斷。溝通的目的不在於對錯,而在於把事情做好。

  二、團隊合作。

  知識工作者往往是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各路專家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展現所長,而非僅僅依靠傳統的組織結構。團隊合作以貢獻為中心,每一名專家都應是團隊中負責人的成員,在具有自發性之後,還應有相應的溝通和合作。

  三、提升自己。

  如果對自己的要求高,則會在此方向付出努力,也就會有提升。時刻問自己:能為組織帶來怎樣的貢獻才是最大化的,為實現這些貢獻我還應該學習哪些知識。不斷提升自己,與重視貢獻是互促互進的。

  四、培養他人。

  管理者在提升自己的同時也要關注對他人的要求。管理者的要求是以任務為基礎的要求,以績效為導向。以此,管理者就能啟發他人,尋求自我發展。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15

  德魯克所說的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四個侷限性概括:(1)自己的時間不由自己控制(2)忙於日常事務(3)有效性透過別人得以實現(4)身處組織內部,瞭解外部世界受到侷限。

  德魯克說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5大要素:時間管理、重視貢獻、揚長避短、要事第一、善於決策。和史蒂芬柯維總結的7個習慣有一定相似之處。

  診斷時間的三種方式:(1)找出根本沒有必要做的事情(2)找出可以請人代勞的事情(3)找出自己浪費他人時間的事情。

  浪費時間的因素:(1)缺乏制度和遠見(2)人員過多(3)組織不健全,表現為會議過多。(4)資訊功能不健全。

  如果參加會議的時間佔到總時間的1/4以上,那一定是一個浪費時間的不健全的組織。

  貢獻的有效性,表現在3個方面:(1)自己工作的內容、水準和影響(2)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上司、同事、下屬等等(3)各項管理手段的運用,會議、報告等。

  只有外部世界,才是產生成果的地方。

  一般機構對成效的要求表現在3個方面:(1)直接成果(2)樹立新的價值觀以及對這些價值觀的重新確認(3)培養未來所需要的人才。

  管理者的失敗,因素很多。常見的原因,應該是他本人在出任一項新職位時,不能或不願為適應新職位的需要而改變。

  有效的人際關係的要素:(1)互相溝通(2)團隊合作(3)自我發展(4)培養他人。

  一般人都是根據自己設定的目標和要求成長起來的,知識工作者更是如此。他們認為自己應該有怎樣的成就,就會有怎樣的成就。如果他們對自己的要求都不嚴,就只能原地踏步,不會有任何發展。反之,如果對自己要求很高,他們就一定能成為傑出的人物,而所費的功夫也不見得比那些沒有出息的人更多。

  才幹越高的人,其缺點往往也越多。

  世界上才能過來沒有發生過下屬的才幹反而害了主管的事情。

  因人設事的結果,是為了安插某一個人,一大群人都受到連累。

  能建立起第一流經營體制的管理者,通常不會與周圍的同事及下屬保持過分親密的關係。

  有效管理者用人之道:(1)職位不能責備求全(2)職位要求嚴格,涵蓋廣泛(3)先考慮某人能做些什麼,而不是考慮職位要求什麼(4)用人之所長的同時,必須容人之所短。

  正直的品格本身並不一定能成就什麼,但是,一個人如果缺乏正直和誠實,則足以敗事。所以,人在這方面的缺點,不能僅視為績效的小指。有這種缺點的人,沒有資格做管理者。

  做一項新工作,本身就是一場賭博;倘若在另聘新人來做,就是賭上加賭了。

  確定事情優先順序順序的原則:(1)重將來而不重過去(2)重視機會,不能只看困難(3)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4)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