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普知識> 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課文

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課文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課文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裡蜜蜂、蝴蝶、蜻蜒、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蜜蜂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圓滾滾,就像一個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

  花園裡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據說這花園,從前是一個果園。祖母喜歡養羊,羊把果樹給啃了,果樹漸漸地都死了。到我有記憶的時候,園子裡還有一棵櫻桃樹、一棵李子樹,因為櫻桃和李子都不大結果子,所以覺得它們並不存在。小的時候,只覺得園子裡邊就有一棵大榆樹。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榆樹先呼叫,來了雨,榆樹先冒煙。太陽一出來,榆樹的葉子就發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

  祖父整天都在園子裡,我也跟著他在裡面轉。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在後邊,用腳把那下了種的土窩一個一個地溜平。其實,不過是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有時不但沒有蓋上菜種,反而把它踢飛了。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鋤頭杆,祖父就把鋤頭杆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其實哪裡是鏟,不過是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我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穀穗當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當做穀穗留著。

  祖父發現我鏟的那塊地還留著一片狗尾草,就問我:“這是什麼?”

  我說:“穀子。”

  祖父大笑起來,笑夠了,把草拔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我說:“是的。”

  我看祖父還在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裡拿來給你看。”

  我跑到屋裡拿了一個穀穗,遠遠地拋給祖父,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祖父把我叫過去,慢慢講給我聽,說穀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卻沒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我並不細看,不過馬馬虎虎承認下來就是了。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我跑過去摘下來,吃黃瓜去了。黃瓜還沒有吃完,我又看見一隻大蜻蜒從旁邊飛過,於是丟下黃瓜追蜻蜒了。蜻蜒飛得那麼快,哪裡會追得上?好在也沒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著蜻蜒跑幾步就又去做別的了。採一朵倭瓜花,捉一個綠螞蚱,把螞蚱腿用線綁上,綁了一會兒,線頭上只拴著一條腿,螞蚱不見了。

  玩膩了,我又跑到祖父那裡亂鬧一陣。祖父澆菜,我也過來澆,但不是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

  “下雨囉!下雨囉!”

  太陽在園子裡是特別大的,天空是特別高的。太陽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鑽出地面來,蝙蝠不敢從黑暗的地方飛出來。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彷彿大樹都會發出聲響;叫一兩聲,好像對面的土牆都會回答。

  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願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牆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牆頭上飛走一隻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

  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白雲來了,一大團一大團的,從祖父的頭上飄過,好像要壓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了。

  【課文分析】

  “祖父的園子”是一幅色彩明麗富有童話色彩的畫,這裡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不只是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我”心靈的自由,愛飛了“我”的心靈,舒展了“我”的人生。

  一、童年是彩色、流動的畫。

  文章用獨特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豔、動感十足的畫面。第一二小節是一副色彩豐富的畫,由白的、黃的、大紅的、金粉的蝴蝶,金的蜻蜓,綠的螞蚱,各色鮮豔的花組成,絢麗而富於生氣。這樣的`畫面,對於身處鋼筋混凝土包圍的城市人,尤其是城市孩子,無疑是童話般的世界,會令他們無限嚮往。第十三節則是一副流動的畫,“我”看見黃瓜摘來吃,丟下黃瓜追蜻蜓,採倭瓜花,捉螞蚱,隨著作者文字的描述,一個個畫面一一展現,在畫面自然轉換中,不僅讓讀者能夠充分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樂和自由,而且還能喚醒讀者潛藏在心靈深處的童年,讓它逐漸浮現,讓它慢慢清晰,撥動讀者的心靈之弦。讀者會自然而然地樂作者所樂,樂讀者自己所樂。

  二、童年是自由而快樂的,飽含祖父的愛。

  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祖父的園子”裡自由自在的嬉戲生活。祖父在園中栽花、拔草、種白菜、鏟地、澆水,“我”跟隨祖父做著看似相同實則完全不一樣的遊戲的內容,祖父是勞作,而“我”不是真正的勞作,是“亂鬧”。至於摘黃瓜、追蜻蜓、採倭瓜花、捉綠螞蚱,更是孩童的遊戲了。玩鬧累了,就在園子裡睡下。“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自由的,祖父沒有批評,甚至沒有一絲責怪,是完全理解甚至是贊同的。祖父給與“我”足夠的寬鬆氛圍,讓“我”自由快樂的,不光是祖父的園子,更有慈愛的祖父。祖父允許孩子隨便玩鬧,對孩子傾盡了愛心和耐心,祖父給了“我”心靈的自由,他的愛放飛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愛的包圍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樂而又幸福的童年。

  三、寄情於景,寄情於物。

  寄情於景,寄情於物是古詩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如王維的《紅豆》、杜甫的《春望》。本文也善用寄情於景,寄情於物。如:“一切都活了,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願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牆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牆頭上飛走一隻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段話表面上描寫倭瓜上架上房、黃瓜開花結瓜、玉米生長和蝴蝶飛舞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實際卻是作者把自己自由快樂的心情寄託在它們身上,透過擬人化的描寫表現自己自由快樂的童年生活,寄情言外,清新自然。

  四、語言輕快靈動。

  作者語言選擇很有意思,大量使用短句表達情感。長句和短句是相對而言的,詞語多,結構複雜的句子就是長句;詞語較少,結構簡單的句子就是短句。長句和短句各有特點,表達效果也各有不同:長句能使表達嚴密、精確、細緻,使條理貫通,氣勢暢達,適宜於政論性的文章和文學作品中描寫自然景色和心理活動的內容;短句節奏短促,乾脆利落,生動明快,活潑有力,適宜於敘述性文章,尤其適宜於表現緊張的氣氛,激越的情緒、歡快的心情、堅定的語氣等。文中選擇短句營造出輕鬆歡快的氛圍,表達了自由快樂的感情,讀來流暢自然,輕快靈動,親切感人。再則,語言兒童化,口語化,更顯童年的稚氣和童言的天真無忌。

【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課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