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調查報告> 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

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

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1

  實踐參加者:張宇翔

  時間:20xx年x月x日

  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就業難一直是全社會重點關注的焦點問題,而對於大學生來說與就業緊密聯絡著的就是專業的選擇,專業選擇的對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就業結果的好壞,對於現在的大學生來說專業的選擇越來越迷茫,總是在自己喜歡的專業亦或是熱門專業之間徘徊。同時,這也就出現了大學生就業問題。

  短短的幾天,去調查了我們當地的上一屆的大學畢業生,瞭解到了很驚人的訊息:大多數在超市或者在商店幫忙做服務工作。雖然在談話的過程中我瞭解到她們會找到其他更適合自己的工作,不會讓自己的大學學歷白白浪費在這些事情上,但是我覺得事實確實有些殘酷。

  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用多維視角和發展觀的思維審視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不難看出現象的背後有很多令人深思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多是發展中、前進中出現的。清醒地分析、科學地把握會找到多渠道解決的方案。就業問題是近年來困擾中國社會的一個突出問題,而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人群,與之相關的就業問題似乎也被賦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緊迫性尤其因近幾年應屆畢業大學生的人數不斷增加而顯得更為突出了。

  關於近年來日益引起政府、社會與學界廣泛關注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社會上普遍流行的觀點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覺或理論分析的基礎上,而就業問題作為一個重要的公共政策領域,需要真實、可信的事實材料和同樣可信的客觀分析作為基本地需要。根據有關調查表明對於工作與專業的對口程度的估計,本科和研究生層次的對口率明顯高於專科生的層次。另外對就業資訊來源渠道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畢業生從學校獲得的就業資訊依然是占主導地位的,從學校獲得資訊的百分比是47.7%,從專門性的人才招聘刊物上獲得的比例是11.4%,從親戚朋友和熟人介紹的資訊中獲得的是10.5%,與用人單位直接談話中獲得資訊的是9.7%,在人才洽談會上得到資訊的是8.8%,從新聞媒介廣告上獲得的是4.2%,從企業的招聘廣告中獲得的是3.8%。

  一 、當前大學生專業選擇趨勢

  (一)盲目選擇,由於應屆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多,就業壓力的增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沒有從自身出發,更多的是看什麼是熱門專業或是父母的要求來選擇自己的專業。

  (二)會因為所謂的性別問題而忽視或放棄選擇某些專業。由於舊思想的束縛,認為某些職業只適合女生或男生,因此而放棄自己喜歡或或被需求的專業。然而在現在這個社會,一些行業不再僅僅侷限於女生或男生,對於護士或是秘書這些職業不再僅僅是女生享有的特權,男生也同樣可以從事甚至是很需要的。而對於電子行業或是機械等一些其他的行業女生也同樣可以做,也會很受歡迎。

  (三)有些同學自己不做主,父母也隨便他不作什麼要求,就問老師,有老師幫他選擇了自己以後的方向,這也是比較盲目的。

  二、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和特點

  從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可以看出一些關於大學生就業現狀特點。

  (一)女生就業難度大於男生

  根據調查問卷顯示,男生的正式簽約率或是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比列都高於女生,可見女生的簽約率和意向率都明顯低於男生,面對就業壓力,有相當一部分的女生“不想馬上就業”或者“繼續深造”,也有一些女生認為用人單位選拔不公正導致自己求職難。

  (二)理工類簽約情況好於文科類

  根據調查結果,理工類畢業生“已簽約”比例為33.9%,“有意向但尚未簽約”的比例為35.6%,而文科類學生的簽約率和意向率分別只有29.6%、14.8%,都明顯低於理工類學生。因為如此,相當一部分學生

  (三)從事與自己專業不對口個工作。

  在調查中有對被調查者提問到: 對於“您目前所從事的職業和您在大學所學的專業?”的回答,肯定“對口、吻合”的只有26%;選擇最多的是“有關係但非本專業對口工作”,佔43%;最少的是“沒關係,卻是我的愛好和特長”,有9%;根本沒有關係的有22%。

  智聯招聘的職業顧問:選擇“有關係但非本專業對口工作”的比例最高有兩點原因,第一是新職業不斷的推陳出新和老職業的內涵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人們所學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很難像以前一樣定位在某一職業方向。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的畢業生開始適合從事軟體開發、經營和維護,或到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和技術工作,隨著職業發展也可以從事IT諮詢、管理、市場營銷和售後服務等非技術工作。而理科出身的人未必需要從事科研、教學工作,資料分析員、生產研發,甚至投資分析等職業同樣適合他們。智聯招聘網的CEO劉浩先生就是北大物理系畢業,在耶魯學的法律,從事過風險投資,現在做了企業老闆。

  (四)實踐經歷、“幹部”經歷讓畢業生加分不少

  當今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往往比較看重求職者的工作經驗、動手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如果大學生在校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工作實習,同時又擔任過學生幹部,那他在求職的時候更容易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校期間參加過實踐實習的畢業生正式簽約率為39.1%,無實踐、實習經歷的學生正式簽約率僅有13.6%;擔任過學生幹部的畢業生正式簽約率為36.1%,未當過幹部的學生正式簽約率只有24.0%。

  (五)多數學生就業心態趨於理性

  在困難的就業形勢下,多數大學生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對自身能力水平及就業環境做出正確的認識和評估,自動把薪酬標準降到合理區間。

  三、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的深度分析

  分析原因可以發現,一方面高校在培養學生的目標與社會的實際需求間存在較大的差距,高校規模效益與個性化培養之間存在著深刻矛盾,學校的評價標準與社會的標準本身也存在很大不同。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就業觀定位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目前的大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上大學的家庭成本也比較高,學生和家長的投資回報期望高,多數學生喜歡選擇白領、粉領等工作環境好的地方就業,不願從事條件艱苦的基層工作。 大學生個人原因如下:

  (一)、個人期待與就業環境之間的差距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的個人期待,或者說就業預期,主要指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對自己未來就業前景的一種估計和預測,涉及對收入水平、就業地區和就業單位等方面的要求、預期和選擇。大學生的就業預期通常建立在大學生對自身能力素質及就業市場兩方面因素綜合考量的基礎之上,並將直接影響大學生就業的理性程度,影響大學生求職的行為和結果,最終影響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供需狀況。客觀地講,當前大學生一般都能對自身能力水平及就業市場狀況進行正確的認識和評估,形成較為理性的擇業行為。薪酬一直被喻為大學生就業理性程度的“風向標”。根據此次調查的統計結果,大學生大多已走出開價虛高的誤區,有六成以上(66.10%)的學生將月收入定位在1000-20xx元之間。

  (二)、個人能力與就業市場之間的差距

  大學生的能力素質特別是專業技能是大學生成功進入職業市場的重要保證。本次問卷調查顯示,個人能力不足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

  1.就業能力仍有欠缺。就業能力與一般意義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學生進入人才市場所需的社會實踐能力、求職技巧等。

  2.社會經驗普遍不足。

  3.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有待拓展。中國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人際關係在就業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儘管特定的社會關係網路影響了整個用人環境的公正、公平,但就個體而言,它仍不失為進入就業市場、尋找就業機會的重要途徑。

  總結:對於大學生的專業選擇要越來越慎重,不能因為一些次要原因而改變,當然在專業已選而無法改變的情況下也需要採取措施來彌補。將這一問題與大學擴招直接聯絡起來可能具有似乎是顯而易見的說服力,但實際上是對人口因素的一種消極認識。還有在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出路時,應避免將不同專業學生的就業率作為確定各專業招生規模的重要依據和標準,而應確立有遠見的國家文化戰略,並使大學教育包括專業設定服從和服務於這一長期目標。

  學院:機械與汽車服務工程 姓名:張宇翔

  班級:11汽服3Z

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2

  擇業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也是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的一次檢驗。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擇業心態十分複雜,各種矛盾和衝突交織在一起,對此我們應當進行認真的分析並加以積極的引導、疏導。本次調查物件為本校大學生,採取問卷抽樣調查形式。共發放問卷20份以上。透過調查,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大學生擇業心態特點

  1.成就動機水平高,但害怕面對現實。大學生有強烈的成就感。在擇業中,大學生的追求和憧憬更為強烈,有著希望成功和報效社會的強烈傾向。他們願意為祖國繁榮富強貢獻力量,有較高的抱負水平。不過現實卻有諸多不盡人意之處。

  2.擇業心理期望高,但缺乏信心和競爭力。現代大學生的心理期望值從入校開始就很高。這種高期望值歷經四年更加高漲,大學生的擇業心理期望值高就是其中一個突出表現。

  3.實現自身價值願望強,但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大學生擇業十分重視自身價值,追求自我實現,願意根據自己的專業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到他們認為能實現自己“價值”的單位去。可是,他們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現實中不願到艱苦的地方、到邊遠山區、到基層去。大學生想走捷徑,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風順。他們雖然也願為國家繁榮富強作貢獻,卻過分強調自我價值;有實現自身價值的雄心壯志,但對吃苦耐勞恐懼,沒有充分做好艱苦奮鬥、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產生恐懼和彷徨,形成強烈的心理矛盾。

  4.全面素質重要性意識強,但自身欠缺且培養不夠。大學生就業競爭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質(綜合素質)競爭。大學生對全面素質重要性的認識十分明確,但是有些人大學四年卻未得到很好的培養。

  二、大學生擇業心態矛盾衝突原因

  1.畢業生自身處於矛盾期。首先,大學生擇業是在各種矛盾中的艱難選擇。如自我與客我矛盾、理想與現實矛盾、奉獻與索取矛盾、社會需求與自身實力矛盾等。其次,大學生正處於人生心理矛盾的突出時期。他們心理發展不穩定、不平衡、不健全往往會產生種種矛盾。再次,大學畢業生有相當部分心理還不成熟,所以形成的個性心理特徵有較大的差異,在擇業中就表現出內在心理特徵的複雜性與矛盾性。

  2.高等教育處於過渡期。當前,高校進行大幅度擴招,就業崗位跟不上畢業生數量的快速增長和無法完全滿足畢業生的期望。如何適應這種新形勢、新情況,進行專業結構、課程設定、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等改革,提高師資水平,加強高校的配套發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導大學生轉變觀念和調整心態,保證他們擇業活動的順利開展,是高校甚至全社會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應引起我們的關注。但是高校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這種新形勢、新情況,它是一個長期性和漸進性的過程。這種狀況是畢業生產生不同擇業心態的直接原因。

  三、調整大學生擇業心態

  我們應當正確認識大學生擇業心態中的種種矛盾衝突,決不能籠統地認為都是消極心態。大學生擇業的矛盾心態使其遇到困難、挫折和衝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積極方面,又有消極方面,但積極方面是主流。這種矛盾心態是其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和心理發展趨向成熟的動力。除了大學生本身要努力尋求積極的解決辦法外,高校與社會也要加強教育和引導,使他們保持穩定、積極、正確的擇業心態進行合理擇業。

  1.大學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21世紀經濟、科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市場經濟條件下畢業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主要是綜合素質的競爭,大學生在大學四年應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質的培養,提前做好擇業準備。自覺培養自己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等,培養自己的交際能力、創新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2.畢業生要進行擇業心態的自我調整。在擇業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困難、挫折、矛盾和衝突,畢業生應學會全面瞭解社會,客觀地分析、評價自我,使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統一起來,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關係,根據社會需求正確解決自己就業定位問題,調整自己的擇業心態。

  3.學校應加強全方位的就業指導工作。學校要適應新形勢,採取相應改革措施。除了對大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教育,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外,還要進一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心理諮詢活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和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還應大力加強就業技巧指導,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資訊。

  4.社會和畢業生家長要給予積極的關注和引導。社會要努力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擇業環境,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擇業機會,完善就業市場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平的競爭機制。這是對大學生擇業心態調適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長和親友要主動關心畢業生擇業期間的心理變化,積極配合學校,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緩解心理壓力,使他們有積極、健康的擇業心態。

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3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擴招政策出臺以後,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紛紛選擇以兼職的方式提前進入社會以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迎接就業帶來的巨大挑戰。本文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綿陽幾所高校學生的兼職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並以此為視角進一步探析當前大學生就業擇業的現狀與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擇業;兼職;問題;探析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重點,據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20xx年全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再創新高,達到680萬人,這對本來就面臨嚴峻形勢的就業市場又帶來了不小衝擊。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也加入到了兼職行列,成為兼職領域的主力軍,面對日益龐大的兼職隊伍,我們不禁提出了這些疑問:大學生兼職的目的是什麼,透過什麼途徑需找兼職,兼職與專業的相關性如何?兼職過程中有哪些經驗和教訓,他們還需要哪些幫助?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對綿陽幾所高校的近3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以瞭解這些大學在校生的兼職情況及相關看法。

  本次問卷調查法以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調查物件,共抽取西南科技大學、綿陽師範學院、綿陽職業技術學院、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四所不同型別高校的部分學生進行調查。調查中,總計發放問卷300分,有效問卷265份,有效回收率為88%,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學生中有93%的學生表示具有兼職的想法;82%的學生對在校兼職持肯定態度,對於兼職收入,84%的學生用於生活費用,9%的學生用於戀愛開支,7%的則用於長期投資。當遇到不公平待遇時89%的學生均選擇忍氣吞聲,4%的學生選擇告訴家長或同學,只有1%的同學選擇付諸法律或向相關部門投訴以維護自己的權益;在兼職與學業是否矛盾問題上,有67%的學生表示會放棄兼職好好上課,而卻有29%的學生表示會堅持兼職,4%的則表示會看情況。

  1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1.1 學生兼職情況的現狀

  調查結果顯示,兼職已經成為大學校園一道獨有的風景線,大學生兼職的比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越開越多的大學生大一開始就投入極大的熱情於兼職工作,而學校和家長也對學生兼職持比較積極的支援態度。

  1.1.1 大學生兼職的目的

  大學生兼職的目的往往具有多重性,很多同學都不是因為一個單純的目的而從事兼職工作,賺錢也不是唯一目的,而更多是希望透過兼職儘早走出象牙塔,走進社會,儘早瞭解社會和探究社會。這說明當代的大學生具有更加強烈的獨立意識,想透過自己的方式實現人生價值,當然,學生的兼職目的也折射出目前社會競爭的激烈和就業壓力的巨大。

  1.1.2 大學生兼職的主要途徑

  大學生的首要任務還是學習,學生平時沒有很多的時間獨自去尋求兼職工作,他們主要透過其他兼職同學的介紹、校園海報資訊、校外媒體招聘資訊和中介介紹尋找兼職,其中熟人的介紹和校外招聘資訊又成為最主要的求職渠道。這說明面對高額的中介費和大量的虛假資訊,學生們更希望透過安全免費的途徑來獲得兼職工作,尤其是對學校寄於了厚望,多數學生急切盼望學校能夠多提供與自己本專業有聯絡的工作崗位資訊,或者多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與用人單位保持長期的合作關係。同時定期舉行大型的專兼職現場招聘會,增加學生與用人單位的零距離交流與接觸。

  1.1.3 大學生兼職的工作種類,表1

  表1顯示,家教、餐飲服務、派發傳單等簡單的工作成為了大學生兼職的首選,兼職種類相對比較單一。學生在選擇兼職工作時比較傾向於時間靈活、技術含量較低、專業性要求不高的工作,這樣不同層次、專業、年級的大學生都能勝任。從大學生兼職的崗位來看,兼職工作幾乎很難運用到他們的專業學科知識,更不要說在兼職中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而大多數工作單位也只是看中了學生的廉價勞動力而非能力,這讓大學生想在兼職中獲取鍛鍊的目的大打折扣。

  1.2 大學生兼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2.1 兼職的內容和途徑有限

  大學生參與兼職的人數龐大,參與的兼職工作種類也很豐富,但是兼職的內容和途徑卻非常有限,多是以服務性行業為主,工作帶有一定的隨機性和任意性,讓學生的收穫與自身的期望存在很大差距。而從兼職的途徑來看,由於社會和學校都沒有相對比較完善正規的學生兼職指導機構和部門,學生的兼職只能是自發、各負其責的個人行為。而大學生無論是在社會經驗、人際關係還是自我保護意識等方面都還存在一定缺陷,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學生在兼職過程中上當受騙、權益受到侵害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等一系列問題的產生。

  1.2.2 大學生兼職中的維權困難

  大學生初次涉足社會,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很多困難和問題,拖欠工資、剋扣工資、被中介公司欺騙甚至受到歧視等等都成為大學生在兼職工作中遇到的大*煩,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學生在兼職中不知情的捲入一些傳銷組織而長時間無法脫身,更有學生因無意陷入“詐騙團伙”而喪命的悲劇發生。這些後果的產生除了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薄弱,缺乏相應的社會經驗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國家法律在這個領域的缺陷,我國現行法律中缺乏保護在校大學生兼職權益的相關法律規範,這就為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中介公司、用人單位提供了可趁之機,從而讓他們能夠利用學生謀取不當利益。

  1.2.3 高校缺乏專門的兼職指導機構和諮詢部門

  本文開頭提及兼職中只有1%的同學選擇付諸法律或向相關部門投訴以維護自己的權益。這說明大學生在兼職的經歷中始終是弱勢群體,他們往往孤軍作戰,缺少社會、學校甚至是家庭的幫助。而學校作為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領域,在這方面更是責無旁貸。調查中,一般以上的大學生認為學校應該成立相應的兼職指導機構或者是諮詢部門,引導學生需找正確的兼職途徑,指導學生認識在兼職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和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2 兼職情況所引發的大學生就業擇業思考

  當前我國部分大學生的就業擇業觀不成熟,對就業形勢表現出過分的焦慮與急躁,依賴心理過重,就業壓力巨大。因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是我們當前應該思考的重要環節。

  2.1 國家、社會、學校的正確引導和支援,為大學生的就業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

  國家不僅要加強宏觀調控,還應該查漏補缺,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去彌補就業市場的缺陷和不足,從而進一步改善就業環境,完善就業市場。社會應加強監督,完善機構設定,為學生的就業增加法律和機構保障。作為學校,應積極深化教育改革,提升辦學質量,增強學生信心,從而加大就業競爭力。

  2.2 家庭教育要配合學校教育

  廣大學生家長要克服守舊、傳統的就業觀念,引導子女形成“先就業再擇業”,“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勵子女參與競爭,同時,要對子女進行畢業前心裡梳理,積極將子女的思想狀況與學校進行溝通,以緩解壓力,增強學生在就業擇業問題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3 大學生自身的完善和調整

  大學生應該客觀公正的評價自己,認清社會形勢,瞭解社會所需,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同時,增強自己的就業技能實力,保持良好心態,提升自己在競爭中的實力,切勿在競爭中自暴自棄、輕言放棄,努力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參考文獻】

  [1]經素,吳亞子,趙燕.大學生兼職情況調查報告:以南京地區高校為例[J].青年研究,20xx(10).

  [2]薛亮.淺析大學生擇業就業心理問題及對策[J].學理論,20xx(13).

  [3]姜馨蓓.大學生兼職問題及對策研究[D].遼寧:遼寧師範大學,20xx.

  [4]韋娜.在校大學生兼職現狀調查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xx.

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4

  一、調查方式及範圍:

  本次活動主要採取查閱資料、網上調查等方式,針對各研究生、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生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

  1、20xx年畢業生就業環境:

  據統計今年,中國將有6xx萬名研究生、大學本專科學生畢業。外加去年未找到的畢業生2xx萬,可預計20xx年的高校就業人數多達8xx萬,而xx年這一特殊的年間我們不僅遭遇到了金融危機的重創,還經歷了刻苦銘心的雪災、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織發生的一年。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並構成了當前就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在全球金融危機重壓下,20xx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民營企業倒閉,而在20xx年,民營企業吸納了342%的大學畢業生。一方面我國就業人數明顯增加,另一方面企業萎縮明顯,企業校園招聘也相應畏縮。往年xx月,各大企業都早早地啟動了校園招聘計劃,各大高校內也因此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由於遭受金融風暴的影響,就業市場整體不景氣,很多大企業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規模裁員,同時很多作為吸引就業主體的中小企業由於受到勞動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響,業務訂單量明顯減少,用工需求也明顯減少。這給學生就業客觀上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2、20xx年就業現狀:

  1就業單位性質流向

  隨著就業問題的日益嚴峻,現在就業形勢開始衝擊傳統觀念,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迫於就業壓力,漸漸地“不重學歷重技術”,“不選本科選專科”。從目前很多高分考生開始選高職來看,說明家長和學生的觀念已經開始慢慢改變。在本科院校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高職院校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新模式,以市場為導向培養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市場化,更符合當前就業形勢,為專科層次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別是今年以來人們更加不注重學歷的,越來越多的高中生選擇了學技術,或是直接就業。

  2、熱門專業與需求形式:

  從20xx—20xx年x月中旬畢業生行業就業情況來看,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批發零售業、資訊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五大行業是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其中,製造業是目前吸納畢業生最多的行業,本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佔到2998%、29xx%和4329%,專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佔至4133%、43xx%和x637%。

  從調查來看:20xx屆大學畢業生在湖南省就業的行業大類主要集中於製造業。其中,有26%的本科畢業生和2x%的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於製造業。但值得注意的是,但這一比例低於全國20xx屆本科生(27%)和高職高專(31%)畢業生就業於製造業的比例。民營和個體企業是湖南省20xx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僱主型別,僱用了37%的本科畢業生以及66%的高職高專畢業生。湖南省20xx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僱主規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僱主規模300人以下的本科畢業生佔到42%,高職高專畢業生為x6%。

  3: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情況:

  湖南省20xx屆、20xx屆、20xx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

  三、就業態度分析:

  1、現在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太高,總覺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還要穩定,這樣就給畢業生很多的壓力。大部份學生把考公務員當和事業單位當作唯一選擇,寧可有業不就。加之學生對自己認識過高,在調查中發現,90%以上的學生希望每月工資在xx00元以上,工作時間不超過x天,還要提供住宿條件,這樣就無形縮小了就業範圍。

  2、不願到中小企業就業。據統計,20xx年1月x日,由雲南省教育廳主辦,西南林學院、雲南農業大學、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學院聯合舉辦農林類畢業生雙向選擇洽談會,共xx2家用人單位參加,提供就業崗位3x00個左右,結果我院畢業生不足x0%,簽約率更是寥寥無幾參。而實際上,我國就業市場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業,不願到中小企業就業,無疑又縮小了自己的就業範圍。

  3創業不如就業。多數大學生感到創業艱難,多方面準備不夠,缺少充足的勇氣和決心,只有極少數畢業生認為就業找飯碗不如創業謀發展。

  4:促進就業措施:

  鼓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是增加就業的重要途徑,已被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反覆呼籲,多次部署,對增加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必須把增加就業與提升產業結構的雙重任務結合起來加以解決,把勞動力的需求與勞動力的生產結合起來加以解決。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要大力發展專業技術教育,改變目前的教育目標。目前我國各級教育的目標是提高上一級重點學校的升學率,這是應試教育的根源。鄧小平同志1983年為教育題詞:教育必須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不改變教育目標,就無法改變應試教育,就會不斷加劇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學歷人才失業、文憑貶值的尷尬局面

  還有一個關於教育的錯誤口號流毒甚廣,那就是擴大教育消費,拉動內需。把教育當成消費是完全錯誤的。教育是投資,不是消費。把教育當成消費,當然要以滿足消費需求為原則,從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學招生當然是多多益善,但這樣做只對學校有利,對滿足學生家長的虛榮心有利,對學生成材不利,對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國目前已具備了加快結構升級的資金條件和技術條件,但就是不具備人才條件,使我國企業不得不在勞動密集型行業過度競爭,人才問題不解決,將很難從這次經濟調整中走出來。必須透過政府的宣傳引導、政策鼓勵、資金支援,改善各類專科學校的辦學條件,將他們與大學一視同仁,吸引更多的優秀學子從事技術工作。國家應在工資待遇上向高階技工傾斜,在技工職稱上應有最大上升空間,最高應與教授齊。

  2、大力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水平。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xx年農民工占城鎮從業人員比重已高達467%。據全國總工會的一份調查,農民工在加工製造業就業中已佔682%,在建築業中佔798%。這幾個資料說明,農民工的素質已經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製造業和建築業的水平。而目前農村教育狀況卻不容樂觀,這是目前農民工素質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國家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透過各種手段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和專業技術教育,這對推進我國工業化、加快產業升級具有十分重要和緊迫的意義。

  關於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精選相關文章:

【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