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普知識>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2篇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1

  1、周樸園:周樸園是一個由封建地主轉化而成的資本家。他殘忍、冷酷、自私、貪婪而又虛偽。年輕時,他對侍萍始亂終棄。年老了,他似乎在深情地“懷念”已死的侍萍,他打聽侍萍的墳墓,並表示要為侍萍修墓,以表示自己的“紀念”。成為絕妙的諷刺的是,與此同時,他還謊稱侍萍是“賢慧、規矩”的“小姐”,只跟他“有點親戚”關係。周樸園的感情很複雜,他確是曾對溫柔美麗的侍萍動過情,但他對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徑必須掩飾,因為在他看來,同“下人”有一些什麼“關係”是有損門弟的,到了晚年,身邊的妻子繁漪很不馴服,兒子對他敬而遠之,他時時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孤獨、寂寞,因此懷念侍萍,藉以彌補他靈魂的空虛,使得精神得到自我解脫。其實,他的懷念是十分“廉價”的,也是十分自私的。因此,當他知道侍萍就是眼前的魯媽,立即聲色俱變,以至最後兇相畢露,辭退四鳳和魯貴,開除大海,並聲稱:“以後魯家的人永遠也不許到周家來。”他對侍萍的欺辱、摧殘,他對侍萍的忽熱忽冷、軟硬兼施,充分暴露了他的殘忍、自私、冷酷、虛偽,說明他是一個地道的偽君子。

  侍萍與周樸園的對話,從私生活領域揭露了周樸園的醜惡靈魂;而魯大海與周樸園的衝突,則從社會鬥爭的角度揭露了周樸園反動階級的本性。

  周樸園使用卑鄙的手段一方面血腥鎮壓工人,一方面買通工賊,分化瓦解工人隊伍,並開除了罷工工人代表魯大海,殘忍與狡猾集於一身。魯大海在憤怒申斥周樸園時,揭露了其血淋淋的發家史:在哈爾濱包修江橋時,故意叫江橋出險,淹死了兩千二百名小工,每個小工的性命他扣三百塊錢。為了鎮壓罷工運動,他還唆使礦警開槍打死三十個工人。他“絕子絕孫的昧心”的發家史,充分暴露了他的狠毒、殘忍,是一個人格卑下,沒有任何仁義和道德可言的反動資本家。

  2、魯侍萍:這是一箇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形象。她善良、正直,備受欺辱和壓迫,但又始終保持了自己的剛毅、頑強。她嚐盡了人間的辛酸。年輕時在周家當女傭,被周樸園引誘,生了兩個兒子。第二個兒子剛生下三天,周樸園就逼她抱著奄奄一息的嬰兒投河自盡。被人救起後,一直掙扎在社會最底層,她“什麼事都做:討飯、縫衣服、當老媽子、在學校裡伺候人”。為了孩子,她嫁過兩次人,但“遇人都很不如意。”三十年的悲慘遭遇、痛苦經歷把她磨鍊得堅強、勇敢,對殘酷的現實有清醒認識,充滿了痛恨。在課文中,她從周樸園態度前後的變化中,終於看清了周樸園的本性,她以撕毀五千元支票的舉動,用“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錢算得清的”的控訴,表現了她的骨氣和尊嚴。

  3、魯大海:魯大海剛生下來就被母親抱著投河,僥倖地跟著母親屈辱地活下來,又飽嘗了人間的痛苦。後來他到周家礦上當工人,由於具有較高的覺悟,成了罷工工人的代表。他看透了周樸園為了賺錢什麼都幹得出來的階級本性。當他知道周樸園這次又用錢收買了工人敗類,平息了罷工鬥爭後,無情地揭露了周樸園的種種罪惡,頑強地同打手們“還手”對打,痛罵周家的人是一群強盜。雖然由於他的鬥爭經驗不足,有著魯莽等弱點,但透過他的鬥爭畢竟表現出了工人階級大公無私和英勇、頑強的反抗精神,表現了中國無產階級鬥爭到底的決心。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2

  一、專業培養的目標崗位及課程的地位

  1、專業培養的目標崗位

  我所教的8班是美術特色高中班,學生屬於經過三年學習後,參加全國統一高考的藝術類考生。高中語文課程是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2、課程的地位

  根據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努力改革課程的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

  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薰陶,塑造熱愛祖國、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實現本課程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的價值追求;加強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絡,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以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使學生掌握語言交際的規範和基本能力,並透過語文應用養成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二、背景

  為培養學生閱讀戲劇作品的興趣,從優秀的戲劇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提高文學素養,本次課程鑑賞話劇《雷雨》。

  三、思路

  本次授課採用辯論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鑑賞分析法,教學採用辯論、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人物,品讀人物個性化的語言,挖掘戲劇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從而學習鑑賞戲劇人物的基本方法。

  四、課程藉助的媒體平臺

  多媒體課件:利用PowerPoint軟體製作教學課件、相關圖片、影碟等。

  五、學生情況

  09—8班共有24人,大部分學生語文能力不高。有5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較強,課上能跟上教學進度,積極回答問題;14名學生處於語文基礎較差,但能努力聽課,不斷學習;5名學生基礎極差,雖有教師不斷督促,仍無法端正學習態度,學習極其被動。

  六、教材

  (一)本課內容

  要想真正理解戲劇作品,必須要把握戲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何品讀人物對話,分析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則成為教學過程中的重點與難點。

  學習《雷雨》的難度在於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本課在學生理清課文結構、掌握劇本人物間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的基礎上,透過分析周樸園與魯侍萍兩人相遇相見的片段,深入探究人物周樸園的複雜性格。教學採用辯論及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思索,品讀人物個性化的語言,挖掘戲劇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學習鑑賞戲劇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目標定位

  1、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要求及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①欣賞戲劇作品特定環境下的人物個性化、動作化的臺詞魅力。

  ②從人物的多重關係所展現的矛盾衝突中,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③深入研讀,掌握閱讀鑑賞作品的方法,並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認識和觀點。

  ④從優秀的戲劇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提高文學素養。(德育目標)

  2、教學重點:

  透過人物個性化的語言,挖掘戲劇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學習鑑賞人物的基本方法。

  3、教學難點:

  品讀周樸園與魯侍萍的對話,把握周樸園的性格、心理。

  4、教學方法:

  ①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歸納、呈現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

  ②提供充分的資訊、補充一定量的課外知識,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並注意在解讀臺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③運用點撥法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適時地給予點撥,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考能力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5、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展示授課過程中所用的資料。

  七、教法

  本課在學生理清課文結構、掌握劇本人物間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的基礎上,透過分析周樸園與魯侍萍兩人相遇相見的片段,讓學生深入探究周樸園的複雜性格。教學採用辯論、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人物,品讀人物個性化的語言,挖掘戲劇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從而學習鑑賞戲劇人物的基本方法。我在學生遇到的困難時適時地給予點撥。我的教學過程主要分為四個環節“理清思路——辯論探討——品讀語言——歸納總結”。

  在課堂上,首先讓學生回顧戲劇中的人物關係,理清戲劇節選部分的結構。然後將學生組織成正反兩方,就“周樸園愛不愛魯侍萍”這一問題展開辯論,在辯論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積極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透過我的不斷引導,讓學生在思考辯論的過程中,掌握分析戲劇人物性格的方法。品讀人物的語言、挖掘人物複雜的內心活動和思想感情,對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課堂上,我設計了發掘潛臺詞的訓練環節,使學生理解戲劇中臺詞所包含的言外之意。而課後利用揣摩人物語言的方法,分析魯侍萍的人物形象,則是對課上所學內容的鞏固。

  這堂課在教法和學法的落實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啟發學生自主思考,給他們提供更多表達和交流的機會,在探究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八、學法

  本課透過辯論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鑑賞分析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人物,品讀人物個性化的語言,挖掘戲劇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從而學習鑑賞戲劇人物的基本方法。

  九、教學過程

  ①匯入:一天一夜揭露兩家人30年的矛盾,從時間懸殊的角度匯入,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1分鐘)

  ②理清思路:回顧戲劇中的人物關係,理清課文的結構。(5分鐘)

  ③辯論探討:組織學生透過辯論的形式,共同揣摩、探討周樸園的複雜性格。(30分鐘)

  ④隨堂練習:品讀人物語言,分析潛臺詞,理解人物複雜的內心活動和思想感情,從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5分鐘)

  ⑤課外延伸—— “愛”的教育(3分鐘)

  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不要過早的摘取未成熟的“戀之果”,給自身及他人造成傷害。

  感悟“愛”——父母的悉心照顧、老師的諄諄教導、同學之間的關心和問候,甚至陌生人之間的無私幫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夢想努力奮鬥。

  ⑥課堂小結:

  學習鑑賞戲劇人物的方法,提高學生鑑賞戲劇作品的能力。(1分鐘)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