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實踐心得體會

傳統文化實踐心得體會

傳統文化實踐心得體會(精選12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實踐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傳統文化實踐心得體會 篇1

  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從我們流入炎黃子孫的血液的時候,我們就肩負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使命,我們無時無刻不受著傳統文化的薰陶,從牙牙學語時期,說出一句完整的家鄉方言;從學習握筷時期,獨立夾起一塊菜餚;從學習詩詞時期,能背誦一篇完整的詩詞。我們無時無刻都在用我們的行為告訴著大家,我們在傳承著我們的文化。但是隨著我們的成長和科技的日益發展,我們接觸到越多的外來文化,當初學習了十八般武藝的孩子們如今卻都丟掉了自己的愛好與特長,樂器早已蒙上灰塵,彈不了一曲高山流水,身體也早已僵硬,舞不動一曲驚鴻舞。他們轉身一變成為了低頭族,刷著抖音,玩著遊戲。七夕節火不過情人節,大家只知道送玫瑰以表情義,卻不知道送梳子更寓意白頭偕老,端午節被韓國申遺成功,茶文化起源於中國但日本茶更聞名於世界……作為一名熱愛傳統文化的大學生,我選擇了薪火相傳實踐隊,我想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來守護我們的傳統文化。

  在這次寒假實踐活動中很榮幸我被選為隊長,想要出色完成任務的我頓時感到壓力很大,每一次會議前認真做好功課,統籌安排隊內分工是我應盡的職責。為了更好的安排任務,我將我們的隊伍分成了三個組:秘書組、宣傳組、組織組,每一組都有相應的任務。我本以為只要做好分工就可以了,但漸漸我發現很多工作看似簡單但是安排起來會有很多細枝末節的事情顧及不到致使我手忙腳亂。其中,設計調查問卷環節讓我記憶猶新,隊員們的奇思妙想、思維方式的不同,讓我一剎那眾口難調,最終經過一週的激烈討論,隊員們共同製成了一份令人滿意的調查問卷。接下來就是發放問卷了,看似簡單的步驟在實際操作中讓我頓覺掉以輕心,天氣寒冷、遭遇拒絕、心態急躁,這一道道關卡時刻提醒我們實踐的意義在於持之以恆、在於堅定信念。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努力著,即使偶然遭遇拒絕也能微笑著回應;我們欣喜著,看著隊員們接連完成任務,心中蜜糖般的喜悅。

  著名作家北島曾經說過,“不懂得傳統的人正如沒有地圖的旅行者,不可能遠行。”,當下,處於時代節點的我們回望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更應該弘揚我們的文化自信,讓傳統文化的精髓深入到我們的血脈和呼吸中。泱泱大國,赫赫華夏,我們不僅有傲人的傳統文化,還有日益發展的科技創新,這次實踐活動讓我意識到,如今的科技發展與傳統文化並非一對反義詞,當我們在發展道路上用科技這把利劍披荊斬棘時,也別忘了傳統文化地引領驅動。我們都應該明白,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可和發展,是一個民族團結的根本、自信的來源,提升傳統文化地傳承意識,是一項持久且深入的任務。

  傳統文化實踐心得體會 篇2

  今年寒假期間,進行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採用“點面結合”,即選取典型專案踩點的方式深入學習和了解了xx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和傳承、保護現狀,並在大學生及其他各類人群中宣傳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同物質文化遺產一樣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而相對於物質文化遺產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性在於它不是實實在在的物質實體可以以一種固定的形態被儲存下來。它只能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中,其傳承載體只能是人,而這無疑增加了它的傳承難度。

  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正面臨著極大的困難。諸如蘇繡、香山幫建築營造技藝、御窯金磚等,其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價值與其保護與傳承所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在某種程度上並不成正比。為保護人類珍貴的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呼籲中國藝術研究院以及其他各有關單位為研究和保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相關的工作,重點深入到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的地區!

  xx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在這片土地上有著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古梅山、老街歷史、山地漁獵文化、稻作文化、新化山歌、舞春牛、手獅舞、抬故事、梅山儺戲等藝術……數不勝數,不得不令人自豪。但另一方面,xx地區的大部分人們對自的非遺瞭解的並不是很深。

  由此我們想到,何不在大學生及其他一些社會群體中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光輝歷史和保護現狀從而激發公眾的保護熱情呢?這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活動目的:

  1、構建和諧社會、培育民族精神、建設先進文化、全面推動文明對話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與發展問題,深入認識它的概念內涵和獨特價值!

  3、瞭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方法及其傳承規律,總結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各種實踐問題!

  4、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讓大家瞭解非物質文化當前的發展狀況,呼籲大家(特別是高校大學生)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隊伍中來!

  5、利用大學生的獨特視覺角度,挖掘非物質文化遺蹟,尋訪先輩足跡,瞭解先輩的生活意識形態,引發對傳統文化走向的思考,甚至是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探究!

  活動成果:

  1、活動激發和體現了公眾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寶貴財產,我們的活動旨在探索非遺有效的保護、傳承機制,宣傳保護和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激發公眾的保護意識。活動過程中,公眾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了對蘇州非遺的熱情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我們為擁有這些璨燦的文化遺產而驕傲。

  2、活動中我們深入學習和了解了xx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以及它的獨特內涵。

  目前,xx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情況不容樂觀,公眾對於婁底非遺的關注度不高。前面說到非遺的的傳承載體只能是人,而對於眾多古老的技藝,並不是很容易就能學會並且學成後相對一些賺錢較快的工作也有其弱處。所以許多年輕人不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另外它的傳承方法一般都是由老藝人授徒,傳承效率不是很高。

  另外非遺之所以能被這樣保護是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內涵的。百年來業餘生活的方式,已經在無形之中打上了婁底獨特的烙印。這些一旦失傳,損失將是巨大的。

  3、關於非遺保護的方法和規律總結。

  活動中,透過資料我們瞭解到目前由國務院檔案提出的非遺保護的十六字方針:“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

  由這十六個字可看出,非遺急需的是搶救其次是保護,這些古老技藝,少一樣就沒一樣,不抓緊搶救就很有可能失傳!另外傳承的同時也要尋求發展,以更好地生存下去。但是我們也必須知道,但凡此類保護都是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而對於大部分付出這些投入的單位也好,個人也好,其目的不僅僅是單純的非遺技藝得以傳承,而是他的經濟利益是否值得那樣的投入?其次,人們都是愛追求現代化的、更舒適的生活的,而一些非遺專案能否與現代化的生活環境相契合?

  通過幾天的活動以及一些資料並結合自己的思考,我提出以下幾點對非遺的保護上的建議:

  第一、首先要在公眾中宣傳非遺的基本知識,要讓人們從而認識到非遺對於民族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人們對非遺的認同感。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非遺歷經幾百年已經有了民族的根基,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身份證。

  具體的我們可以經常搞一些活動,如傳統戲曲節目進社群、進校園,非遺作品展覽之類的,當我們從自己身邊的非遺中看到自己先輩的身影,並聯想到自己時,難道我們不會為自己是中國人,擁有這樣的傳統文化而自豪嗎?我相信一旦有了這樣的認同感大家就會自發地為保護非遺盡一份力。保護非遺是要有一定的民眾根基的,並不是光靠一個傳承人、一個保護單位就能做好的。

  第二、“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非遺的保護也與此有相通之處,我想從小就開始教育孩子關於非遺的知識無疑是有好處的,因為畢竟他們是要承擔起保護非遺的重任的啊!就好比現在一些小學課程中開設了京劇課,孩子們從小就接觸、瞭解了,長大了自然會在不知不覺中有了對京劇的保護熱情。

  第三、國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雖然目前我們已有了一些相關法律法規,但借鑑一些國外好的政策來完善自己還是有好處的。

  第四、對非遺傳承人及普通藝人提高待遇,比如在日本,對國家級的藝人每年都會撥放相當數目的扶助金以供他們專心磨練技藝和培養傳人。這樣,藝人們有了客觀的收入後自然能心無旁騖地欠薪鍛鍊,發揚非遺技藝。另一方面,就目前來看,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傳承方式效率不是很高,可否擴大規模,“批次”式培養藝人呢?

  第五、非遺專案在傳承的同時也應該也所創新,在繼承傳統專案的同時開發新的發展方向,以有利於自身的生存。但需要注意的是,創新的同時也不能丟了傳統,創新更多的是方法而非目的。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想法,還有許多的不成熟的地方。

  活動後記:

  一個星期的活動讓我學到了很多,我為我們有這樣璀璨而光輝的文化遺產而自豪,但同時也為它們艱難的處境而揪心,祖宗留給我們的財產我們沒有理由丟掉。

  非遺是一個民族文化內涵的最佳體現,而當我們盲目追逐外來的一些新鮮的文化如聖誕節等等,我們漸漸冷落了我們自己的,傳統的東西。誰還會想到我們過端午節的意義?僅僅是去超市買一些速凍的粽子吃了意思一下嗎?會有人再鄭重其事地親手包了粽子並聯想到我們的屈原、我們泱泱大國的悠悠歷史了嗎?你會說有,但你必須承認這樣的人越發地少了……8月7號立秋,向來我們有立秋節氣“啃秋”的習俗,即在立秋之日啃吃西瓜,意用西瓜啃去餘夏暑氣,啃下“秋老虎”,迎接涼爽的秋季。但今年我自己家就沒有“啃”瓜,甚至,我是在立秋當天才知道有這個習俗的!不想說“悲哀”這個詞,但確實有很多無奈吧!

  前些日子又聽聞韓國要將“風水”申請為他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貼吧內自然是譁然一片,韓國,你已經不是一次企圖竊取我們的東西了!但我們在指責韓國的強盜行為的同時有沒有想過這一切是為什麼?如果我們一早就已經將這些申請了、保護好了,他韓國還能有可乘之機嗎?難道真的要等到那麼一天,端午節不是我們的了、漢字不是我們的了、中藥不是我們的了、風水不是我們的了……我們一回首發現那些曾經屬於我們的東西不再屬於我們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嗎?亡羊了還補的了牢嗎?我是很想平靜地寫完的,但到了最後這邊自己又有些憤慨了,因為韓國,更因為我們自己!

  非物質文化遺產啊,幾百年流傳下的東西能毀在我們手裡嗎?

  傳統文化實踐心得體會 篇3

  中華傳統文化是指以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的,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他包括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創新自己的理論體系,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到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再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黨在堅持根本理論陣地的同時,對傳統文化的發展和繼承,也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透過學習《弟子規》、《道德經》等中華傳統文化,感想、體會頗深。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為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然而,透過這段時間對《道德經》和《弟子規》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後人所一一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悅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三是努力踐行。“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學生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於承擔責任。

  傳統文化實踐心得體會 篇4

  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對於我是一次很大的心靈震撼,在這個人人拜金的物慾橫流的今天,學習傳統的優良的東西,漸漸被大家覺得稀奇了。這是為什麼?

  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積累,是中國文化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從中吸取精髓,使之發揚光大。

  古人沒有現代人的忙碌節奏,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人生思考未來思考那些我們現在可能覺得是瘋子似的問題,他們之所以睿智,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更用心的去觀察了這個社會,我們被更多世俗的東西蒙住了眼睛,我們被侷限到了一個自己的小世界裡,我們無法認識更廣闊的天地。假如我們思考問題只從自己出發,那麼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膚淺的利益。那麼為社會為他人犧牲更是無從說起。但是,如果把我們置於一個群體中,置身與我們大社會,我們就不會過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個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個人如果懂得了這些,那麼心胸會開闊很多。文化是一個太深厚的主題,我無力探討什麼。但是以一個虛心學習者的身份,我覺得,將自己放在一個歷史長河中,或是說站在一個歷史的角度, 我們身後那麼博大的文化,我們個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無喜亦無悲,無慾亦無求,那將是怎樣的一個境界呢?

  因為我們的無知,所以我們必須要學習前人的知識與智慧。那麼我們學習的目的又是什麼呢?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讓我的心開朗了許多,就像突然遇見了太陽。能夠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道德修養,有助於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儒家學問裡有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要想成才,那麼首要的是修身-----修身養性! 讀書可以修身,但是讀些怎樣的書?怎樣才算修身養性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學習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我們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資格談能力。一個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學富五車也是徒勞。這樣的人於社會於他人也將是無所益處的。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以一顆真誠虔誠謙虛的心努力學習好我們炎黃子孫的文化精華,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將資訊化為知識最終成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裡漸漸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後應該怎麼更好地去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更好地位教育教學服務。

  現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專心的去學習一些傳統文化,讓曠久的時間靜默的歷史浩瀚無聲的文化來安靜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不敢說自己是個有智之人,但至少在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後, 我知道一個要有著豁達心胸才可以寧靜平和的心態去對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塵世的浮華與虛無,我要尋找我的快樂的精神家園。只要肯於學習,勤思考,相信,總有一天可以達到我想要的的境界。

  傳統文化實踐心得體會 篇5

  在品德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是很重要的,培養學生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以優秀中華文化為基礎。將做遊戲、講故事、說唱歌謠、參加比賽作為講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形式是深受學生喜愛的。學生在喜聞樂見的體驗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健康成長。

  一、遊戲體驗,激發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品德課堂具有趣味性是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做課堂主人的有效方法。愛做遊戲是學生的天性,課堂教學遊戲化,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受到學生的歡迎,利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課《伸出愛的手》一課時,我組織學生進行摸鼻子的遊戲活動。我在黑板上畫了5個鼻子,讓學生拿著粉筆到黑板前,同桌負責矇眼睛,學生認為自己摸到鼻子了,就用粉筆在相應的位置上畫一下。結果5個學生中,只有小A同學畫到了鼻子上。交流感受時,沒畫到鼻子的學生認為眼睛看不到,心裡很著急,要是有人引導一下就好了。小A同學認為看不到東西,沒有人幫忙,能畫上鼻子實屬僥倖。我順勢播放了這樣一張PPT:“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這樣匯入新課:伸出愛的手。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積極參與,注意力集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講小故事,啟迪學生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品德課堂具有啟迪性,是昇華學生思想,增強課堂效果的途徑。中華優秀經典故事是深受學生喜愛的。運用經典故事,能積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家人的愛》時,我組織學生召開家人愛自己的故事會,然後引入經典故事《孟母三遷》。我把故事編得短小精悍:一搬遷,遠離墓地,免得孟子學送葬;二搬遷,遠離集市,免得孟子學叫賣;三搬遷,靠近學校,引導孟子學文化。孟母三遷擇鄰居,育子成才是典範。另外濃縮了岳母刺字、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母親以荻畫地,陶母封壇退鮓的故事。短小精練的經典故事使學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引發學生思考,加深感悟家人的愛,昇華學生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編唱歌謠,利於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唱歌曲、說童謠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教學內容編成歡快的歌曲、朗朗上口的童謠會引起學生的興趣,有助於學生理解記憶道德準則,並在日常生活中指導自己的實踐。學生好學樂學,思想教育收到實效。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三課《小視窗大世界》時,書籍作為小視窗,可以讓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把《大學·中庸》這本書中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編成歌曲,帶領學生用《讀書郎》的曲調唱歌詞:花園小兒郎,揹著書包上學堂。擁有好品德,棄舊圖新,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達到最完善。在教學時,把《弟子規》中的“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譯為現代歌謠:做事不慌,慌易出錯。不怕困難,認認真真。把“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譯為現代歌謠:身體受傷,父母擔憂。德行缺失,父母蒙羞。鼓勵學生透過書籍這樣的小視窗增長知識,懂得道理,做堂堂正正的人。編唱的歌曲、童謠易學易記,增強了品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四、組織比賽,便於學生更好地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組織演講比賽、知識競賽、書法比賽等活動,寓教於賽、以賽促學,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幫助學生收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培育民族精神,提升人文素養。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偉大的先人》這一課時,我組織了“孔子格言知多少”知識競賽;在教學《我國的國寶》這一課時,進行了演講比賽“我愛萬里長城”;在教學《我們的國粹》這一課時,開展了書法比賽活動。學生在比賽中感悟、體驗和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樹立了文化自信,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植入心田。

  傳統文化實踐心得體會 篇6

  中華傳統文化以其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鮮明特色而屹立於民族文化之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今年暑期實踐中,校團委與校友會發起“文化中國行”實踐專案,並獲得北京大學校友基金的支援與贊助,扶持青年學子長期開展弘揚傳統文化、繼承中華文明、發揚民族精神、傳承國學精粹的實踐活動。

  經過層層篩選,北京大學赴南京雲錦研究暑假實踐團、北京大學赴福建廈門調研實踐團、北京大學艾德萊斯暑期社會實踐團、北京大學禪學社赴海北藏族自治州實踐團、北京大學歷史學系鄒魯行社會實踐團、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敦煌實踐調研團、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赴大連暑期社會實踐團、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赴江蘇開弦弓村村史調研實踐團、北京大學赴福建泉州暑期調研團、北京大學耕讀社傳統文化研修夏令營等十支團隊入選“文化中國行”專案。

  1.山南水北,品中華傳統之神韻

  五千裡神州大地,塞北江南,雪山草原,不同的地域孕育出各異的文化,而每一種文化的精髓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

  禪學社於今年7月底在絲路南段——青海省海北州進行“漢藏文化交流現狀調研”的社會實踐。該州內27個民族和諧共處,是漢藏友好之路唐蕃古道起點,王洛賓因在此創作《在那遙遠的地方》獲聯合國“東西文化交流特殊貢獻獎”,中國首個核武器研製基地原子城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禪學社對海北州社會和諧、多民族共榮的社會現象進行深入考察,為當地文化政策提供合理化建議,發掘、整理、推廣傳統文化和諧因子,為社會的長治久安、實現“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作出文化方面的貢獻。

  江南依舊那江南,料此江村應如是?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赴江蘇開弦弓村村史調研實踐團來到開弦弓村,看看風雲激盪的百年過去,這座村落是否還是費老筆下的江村模樣。江村團以史學視角和方法為主,合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等交叉學科手段和檔案整理、實地參訪、口述訪談、問卷調查等方法,完成《江村的變與不變——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赴開弦弓村》實踐報告,整理3萬餘字口述史稿,收集136份問卷調查,拍攝1400餘張實地參訪照片,記錄近1萬字社調日記和5000餘字成員心得。

  2.尋根探祖,訪華夏文明之聖地

  齊魯之大地,聆聖道於杏壇,憶先祖於泰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鄒魯行社會實踐團來到儒家文化發祥地——山東濟寧,探尋儒家文化的源頭,觀摩孔孟顏曾四聖遺蹟,考察儒學研究中心,調研聖地鄉情民俗。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絲路駝鈴,敦煌悠悠佇立。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敦煌實踐調研團遠赴隴西,在敦煌、嘉峪關、張掖、西寧等地開展調研活動,領略絲路沿線文明古蹟的獨特風貌,考察“一帶一路”戰略在甘肅等地的實施現狀。這兩支團隊在對中華文化聖地的探訪中,不僅加深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認同,提高了對華夏文明的自豪感,並且利用各種平臺宣傳自身見聞與調研成果,號召更多的北大學子擔負起調研、傳承傳統文化的使命與責任。

  鄒魯行社會實踐團成員在嘉祥縣武梁祠閱讀墓葬出土石刻

  錦繡金陵,六朝古都南京以時光為梭、智慧為線,織出雲霞般絢爛的雲錦。北京大學赴南京雲錦研究暑期實踐團來到江南古都石頭城,一行6人參觀雲錦研究所、江寧織造府和南京博物院,深入瞭解雲錦的歷史與現狀,領會中華傳統工藝的精美。在調研中,團隊經過仔細考察、認真思索,並精心模擬推演雲錦工業的發展前景,提出南京雲錦發展的思路,以供當地政府企業參考。

  3.薪火相傳,繼神州文化之絕學

  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僅僅體現在詩詞歌賦的雋永,而且深深印刻於傳統工藝的精巧。

  重拾燈下千古事,再聞影中鼓樂聲。遼南皮影數百年間影影綽綽,帶給民間無限歡樂,在電視、網路等新興媒體興起後,遼南皮影陷入窘境。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赴大連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遼寧大連,調研遼南皮影的現狀,力圖為遼南皮影戲進行深入調研,提出合專業實際的建議方法,共築遼南皮影的未來。

  艾德萊斯傳統工藝被譽為“二十一世紀最後的絲綢手工製作工藝”,如今這種自然經濟的古老手藝正在市場經濟的潮流中苦苦掙扎。為此,艾德萊斯實踐團10人前往新疆烏魯木齊、和田及喀什三地,調研艾德萊斯手工業的現代化轉型狀況。艾德萊斯實踐團深入新疆腹地,看見的不只是艾德萊斯綢這一傳統工藝產品在現代社會中的生死抉擇,更多的是瞭解到了其背後體現出的民族傳統文化的艱難轉型。如何在市場經濟下保護和發展民族傳統文化已成為幾乎所有民族共同面臨的問題。實踐團領隊依力亞爾說道:“這一問題的提出不僅僅因為某一民族文化‘傳統、古老而具有價值’,也不僅因為其技術精湛、色彩絢麗,更重要的是這些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符號象徵,是民族認同的重要載體。”

  本次“文化中國行”專案還吸引了廣大留學生的加入,不僅加加深了留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熱愛,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同時也給活動帶來了靚麗的風采,給團隊調研帶來了別樣的視角。泰國留學生曾增金隨隊走進了遼南皮影戲,驚喜地表示本次活動給她帶來了極大的收穫,加深了她對中國的瞭解,並表示期待以後繼續參加類似活動。

  悠悠華夏千古,脈脈文明永續。中華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是中華文明面向未來的土壤,是實現中國夢最強大的精神動力與智慧源泉。廣大青年在傳統的探索與弘揚中汲取養分,堅持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經世致用、古為今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文化自信心。依託“文化中國行”專案,北大學子走向中華文化的源頭,擁抱華夏精神的核心,在挖掘與調研中繼承傳統,在保護和繼承中發展創新,為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作出貢獻,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注入活力。

  傳統文化實踐心得體會 篇7

  進一步提升企業形象。按照即定的規劃目標,三是搞好環境美化。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環境重新整理和整治,並本著量力而行的原則,進一步加大投入,努力營造一個和諧優美、舒適優雅的工作生活環境,進一步提升企業形象。四是創新工作思路,規劃好明年建立工作。認真總結以往好的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建立形式,研究並提出明年企業文化建設的意見及思路,確保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健康有序發展。總之,開展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需要認真實踐和探索的重大課題,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更是一項緊迫而艱鉅的現實任務,需要堅持不懈的去培育和建設。這一點上,白莊礦僅僅有了一個好的開端,離集團公司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相信,隨著黨的 屆五中全會的召開和礦區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的深入進行,將面臨難得的機遇,只要抓住機遇,積極探索,努力實踐,以這次會議精神為動力,進一步加大建立力度,豐富文化內涵,就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多更鮮活的經驗,建塑企業文化的宏偉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最主要的感受有以下幾點:建塑企業文化的具體實踐中。

  必須有明確的思路和目的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涉及內容多、覆蓋面廣並帶有戰略意義的龐大系統工程。建塑企業文化必須著眼全面性、注意繼承性、發揮能動性、體現長效性。

  第一、也就是說,要有一個明確的思路和目的否則,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正是基於這一認識,礦在實施企業文化建設之初,就客觀理性地提出了一年全面起步,兩年昇華發展,三年形成特色”企業文化建設規劃。特別是新班子調整後,又聯絡新一階段企業文化建設實際,提出了以崗位建立為基礎的抓亮點、創特色、上品位”建立思路,使文化建設與企業管理活動融為了一體,達到互促雙豐”效果。

  第二、必須堅持結合本企業實際來進行。

  開展企業文化建設的實踐中我體會到要形成優秀的有個性的企業文化,既不能關起門來盲目地建立,也不能機械地照抄照搬其它單位的做法,必須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和發展目標,進行合理的揚棄和大膽的創新,從各個層面作全面科學的分析和規劃,突出企業文化的個性和可操作性,建設有企業特色的文化體系。礦在開展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每做一件事情,每搞一項活動,都要思考這樣做是否有利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否有利於職工的精神和物質需要,否在實事求是地塑造具有煤礦特色的企業文化,從而防止和避免了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的各種偏差,有效地促進和保證了安全生產經營等各項工作的健康穩定發展。

  第三、必須克服脫離實際的幾種不良傾向。

  建塑企業文化既要正確理解和把握企業文化的深刻內涵,更要尊重客觀規律,結合實際來開展,特別要注意克服三種不良傾向,即急功近利的傾向;象抓一般活動一樣抓建立的傾向;企業文化建設包羅一切的傾向。之所以有些人對企業文化的認識上產生這樣那樣的偏差,就是因為只看到企業文化豐富多彩的表面現象,而對深藏於內裡的本質及深刻內涵不瞭解。抓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方針,正確認識企業文化的深刻內涵,防止走入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幾個誤區,才能有利於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企業也勢必會有更加長足的發展。

  第四、今後企業文化建設的初步打算。

  儘管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從當前我礦開展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看。但與先進單位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還有很多方面亟待加強和改進。為此,今後一個時期,將進一步加大建立力度,努力探索和實踐符合企業發展戰略、遵循文化發展規律、體現員工根本利益、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建設新路子,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進一步推進建立步伐。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和職能部門的作用,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狠抓動態建立的監督檢查和考核,特別是抓住事關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強勢推進,狠抓落實,力爭再有新的進展和突破。

  二是突出崗位建立,進一步深化精細管理。不斷健全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的基礎上,立足於崗位建立,著力在RMO精細化管理、走動式看板管理、6S管理及班前禮儀上求深化、促提高,並進一步拓展RMO精細化管理領域,使之向地面單位、機關科室及經營系統延伸,不斷鞏固和發展現有成果。

  傳統文化實踐心得體會 篇8

  文法學院社會服務隊在蒲山鎮文化中心,舉行了以傳統文化活動為主的文藝演出。詩詞吟唱《桃夭》、漢舞《飛天》、民族舞《鴻雁》、話劇《二十四孝之蘆衣順母》等節目,贏得了父老鄉親的陣陣掌聲和喝彩;文化中心精彩的民間舞蹈表演,也讓隊員們耳目一新,領略民間藝術的魅力。演出之後,雙方對傳統文化的共享、共傳、共建等合作專案達成一致意見,對民間藝術和民間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調研、保護和傳承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隨著“社會實踐基地”的簽訂和揭牌儀式的落幕,本次活動圓滿結束。

  本次活動,讓同學們在實踐中感知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自身價值,蒙古族的學生烏蘭說到:“此次下鄉,雖然在生活上不太適應,但傳播我們的民族文化,瞭解中原風俗,各民族互相學習,和團隊一起的交流和實踐讓我受益匪淺,作為大學生為能參與弘揚傳統文化奉獻自己微薄力量而感到自豪”。

  據文法學院張金梁副書記介紹,文法學院傳統文化服務隊是我院“固本鑄魂”國學教育工程的延伸,以“弘揚傳統文化”為精準目標,整合學院文化資源,發揮學院專業優勢,逐步實現基地化、常態化、系統化服務。進農村,下基層,讓人民群眾和廣大學生在不斷的實踐活動中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讓大學生隊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力軍,進而推進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設。

  傳統文化實踐心得體會 篇9

  “請學校蜂桶鼓舞隊的同學以及期中考試班級第一名的同學在綜合樓前集合。”咦!好像我的名字也在裡面!校園廣播裡傳來了難以置信的聲音。我飛快的跑到綜合樓前,那裡早已有許多小朋友在等著。好激動,好激動!接著趙老師帶我們去領了民族服裝。沒想到我居然也能參加這次活動,真希望明天快點到來,晚上更是失眠了呢!

  盼望著,盼望著,終於等到了這一天——12月11日。同學們換上了漂亮的民族服裝,集中到大教室裡,靜靜地等著恩樂小學同學們的到來。啊!他們來了,一個個從大門走了進來。大教室裡頓時爆發熱烈的掌聲。我們雖然互不相識,但是很友好。看看他們穿的校服真漂亮。第一次見面,我們沒有和他們說上話。帶隊的老師們簡單的作了介紹後我們便一起到食堂就餐。大概是因為客人們到來的緣故吧,食堂的飯菜也變成“五星級”的盛宴啦!吃好了午飯,我們坐上大巴車,向目的地進發。

  我們的第一站是學堂小學。我們從車上走下來排整齊隊形,興致勃勃地走進學堂小學。學堂小學的校園很漂亮,校長也是一位美麗的女校長。她帶我們參觀了校園,接著我們又觀看了學堂小學的鼓號隊表演。唉!時間也太短暫了吧,還沒有看夠就該走了。

  我們最重要的一站——苦聰山寨。我們很好奇,東看看,西瞧瞧。迎接我們的隊伍穿著好特別啊!同學們都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有原始感覺的衣服。領頭是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羅爺爺,他是一個慈眉善目的老人。羅爺爺給我們講以前苦聰人民的生活和蜂桶鼓舞的由來。羅爺爺邊講解邊向我們展示了苦聰人特有的蜘蛛衣和樹皮衣。同學們好奇極了,爭著摸了摸蜘蛛衣和樹皮衣。有人還穿上了樹皮衣體驗了一把走秀。因為蜘蛛衣太小,太薄,不能穿,所以沒有滿足同學走秀願望。聽完了羅爺爺的講述,我們又觀看了蜂桶鼓舞的表演,學習蜂桶鼓舞的鼓點和鼓舞。雖然同學們第一次敲得不是太好,但是都體會到了敲的快樂。

  活動的最後一項是品嚐苦聰特色美食。美食端上來啦,有糯米飯,有三尖角粑粑,苦蕎粑粑和蜂蜜。苦蕎粑粑蘸蜂蜜味道真是絕了。這次苦聰山寨的活動,我體驗到了不一樣的快樂,瞭解了許多苦聰人的歷史,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學到了老師教不到的東西。

  時間總是太匆匆,太陽已經偏西了,活動就要結束了。回頭看著這美麗的苦聰山寨,我們都依依不捨。車開動了,一直往前開動著,而我們的目光仍然留在車後面,留在車後面的苦聰山寨,留在苦聰山寨的一草一木,直到完全看不到它。

  傳統文化實踐心得體會 篇10

  這次社會實踐是我參加的第一個社會實踐,當初報名參加的目的很簡單:既然班裡有這個社會實踐,假期裡我也沒什麼安排,只是要留在學校裡上小學期,那麼這個社會實踐我為什麼不參加呢?就懷著參不參加無所謂,與其沒事兒幹還不如參加找些樂趣的心態,我報名了社會實踐。但隨著我對社會實踐的深入瞭解,我對此的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我在實踐的初期被分到了策劃組,就是根據要求提出實現社會實踐的計劃。當時是在五一假期期間,我經過思考,提交了不是很成熟的策劃案。受於當時能力和學識的限制,我的策劃不是很成功,但也被有選擇的吸收了。我當時反思了一下,但是由於還要上課和受於其他雜事的干擾,我沒有認真細想,就自嘲自己策劃實踐方向錯誤,不再理會社會實踐的事情。

  到了後來,下學期學業結束,小學期開始了。社會實踐開始了新的工作,我被分配到了問題設計組。在設計問題前,組長召開會議來說明我們要做的工作和注意事項,在會上確定了我們出題的方向和做了簡單的分工。在會議前,我細心準備,閱讀資料,設想了要調查和統計的許多方面,並在會議上踴躍發言,提出了許多自己的見解。可是,我看的資料主要是一些南皮縣的官方介紹和統計資料,我難以對南皮縣有直觀的感受,於是有些建議我提的不切和南皮縣當地實際,略顯空泛;加上組員疏於準備,參與度和積極度不高,整個會議基本上都是我和秦晉琦組長在發言,以我們兩人之力來做這個關鍵性工作當然會有疏漏,工作一時間難以難以開展,我們陷入了被動的境地。後來提交會議上安排的作業的時候,看到組員所出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我意識到了調動大家積極性的重要作用。後來組長有事離校,我無法看到我所在的組無法完成既定任務,我自覺出面,越俎代庖,做了組長應該做的事情。當時,我想調動組員積極性但毫無頭緒,於是就自己做了大部分工作,整理出來了詳細的任務分工。然後我把任務分工發給各組員,同時還寫了給組員的一封信,陳述自己的觀點,希望藉此來讓他們明白自己將要處理的工作,並增添他們對工作的熱情。但說到底我還是新手,雖然想要擔起重任,但無奈才疏學淺,缺乏經驗,不僅自己寫的任務分工有些紕漏,需要修改,那封信也沒有取到預期的效果。後來實踐隊隊長修改了我的任務分工,我組組員也重新設計了問題,終歸完成了任務。

  再往後,小學期也結束了,我們來到了南皮縣,開始了實地考察。我被分到了住房和交通組。到了南皮縣後,當天晚上,我們組就去踩點並且前去“練手”了。然後我們根據當地的情況對事先設計的問題做了修改,然後我根據第一天晚上練手的情況對我組組員有了一個瞭解,心裡有個大致的分工。當天晚上,我們組開了會。我便趁勢勸王立津負責拍照和攝影,我和王雨晴和宋澤寧負責採訪和構思問題,我和王立津負責確定線路。然後開完會我們在線上完成了準備工作。

  第二天,我們走遍了東興大酒店以東的所有小區,並採訪了有關房價、物業費、住房面積、用水用電、基礎設施和出行方式等問題。我們走了很多的路,也被拒絕了幾次。為了能全面的瞭解南皮縣的住房,我們幾乎不打出租車和做公交車。在路上,我們發現南皮縣店鋪的房屋很有特色,經過了解,發現這些店鋪寄託的屋子已經被建造將近二十年了,而南皮縣最老的小區才被建造將近十年,道路也是十年左右被修造的。我們懷著這些疑問等著解答。第二天下午我們去了縣城裡西北地區的小區。問了和上午相似的問題,並且採訪了運營裝修和傢俱的商家。晚上我們開會討論了第三天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

  第三天上午我們去了縣裡的公交車站和客運站,以瞭解客運情況。還去了縣裡西南部分的.幾家小區。下午我們總結了這兩天的工作成果。南皮縣沒有固定的公交車站,分散到全縣的三個距離較遠的地方,我們做了詳盡的考察,並透過做出租車,對南皮縣當地的計程車公司作了一個瞭解。

  第四天,我們去了馮家口鎮。我們先到鎮上了解了商鋪房屋的情況,後來我們到了村裡,採訪了當地居民一些關於住房和出行的問題。下午我們採訪了關於《保衛盧溝橋》的一些問題,並拍攝了影片。

  第五天,我們前往了大浪澱鄉。主要工作和第四天一樣。但是我們好運遇到了革命先輩,並且和他一起去了大浪澱鄉的烈士墓,並且採訪了他,受了他許多教誨。

  採訪這幾日,我體會到了謀劃一件事簡單,做一件事難的道理。就算是採訪這種人人能做的事情,也會十分的辛苦,頂著炎炎烈日在路上奔波。天氣炎熱,心情浮躁,問問題也要笑臉相迎,有時還會遇到別人沒有禮貌的斥責和不信任。汗水早已溼透了我們的衣衫,雙腳也變得異常沉重。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我講了許多笑話,故意各種無厘頭,來讓大家在路上多些歡樂。我們在採訪的時候遇到了許多困難,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我們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總而言之,這次社會實踐告訴了我很多道理,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幫助我印證了許多以前瞭解的東西。社會實在我心裡再也不是打發時間的活動,而是一個真正讓我學習東西的教室。

  傳統文化實踐心得體會 篇11

  二十一世紀的校園裡傳來了各種不同的新童謠,長期吟誦“灰色童謠”必定會給孩子們的心靈蒙上不健康的影子,必定會直接影響孩子們健康個性品質的養成。為此,東苑小學2010年開始著手研究綠色童謠豐富小學校園文化,該課題研究符合小學教育的實際,對兒童品德的提高意義重大,研究過程注重學生參與,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成果顯著,較好地達到了預期的研究目標。如今童謠傳唱活動已經成為了我校師生們的行為規範,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學生的不良言行,綠色童謠起到了潤德、啟智、養文的效果。

  青少年學生的道德建設是提高整個中華民族先進文化思想道德素質的基礎,關係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與命運。因而,從小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為祖國建設輸送合格接班人,成了學校工作的主要任務。綠色童謠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組成部分,具有傳承性。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課程的改革,童謠等兒童文學價值得到充分認可,特別是在“灰色童謠”等不良影響侵襲校園文化之際,適合學生認知規律,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的新童謠更能彰顯其價值,展現其魅力。此課題研究,旨在透過課堂教學的積極引導,在校園中弘揚積極向上的童謠氛圍,激發小學生對童謠的喜愛之情、對生活和學習的熱愛之情,對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課題研究的目標是透過綠色童謠傳唱豐富校園文化,達到寓教於樂,從而形成書香的校園文化,書香的社會;透過此次研究,使學校的德育工作著眼於學生生活的“底線”,重點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淨化少年兒童的“口頭文化”,進而達到淨化兒童心靈的目的。這一目標的確定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又適應了素質教育的需要。課題確定的有關“校園童謠現狀調查分析、選擇和編制童謠、綠色童謠的傳唱、綠色童謠對豐富校園文化的作用、彙編“童謠集”、創編校本教材”等內容,為實現上述目標提高了有效保障。

  在創編特色童謠集活動中引領學生、家長、教師共同參與到童謠創作中來,採用“大手牽小手”的方式,共同創作符合本年齡特徵的童謠,並用多種形式予以展現,在創作中張揚學生個性,不斷開掘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真正讓童謠唱響校園,讓童謠深深紮根在學生心中,使童謠成了一種對學生行之有效的快樂德育教育。本課題研究主要內容有:

  我們創造了自己所特有的校園文化氛圍,把徵集來的幾百首童謠進行篩選、提煉,由劉玲、吳茜、趙佳老師帶領年級組老師彙編成低、中、高三個年級段校本教材,每冊教材分五個主題單元和一個寫字專題單元,每班利用週一下午的隊會課進行童謠教學,兩週一節童謠課,透過班主任向全體同學發出倡議,努力做到“天天誦童謠、時時唱童謠”,全員參與的優秀童謠創編活動使此項活動賦予強大動力。無定界的創編,給了師生、家長無限的遐想空間和創作的興趣,使他們的思維更活躍,語言更靈動。

  童謠傳唱活動按學生的知識水平,分層次、分學段進行傳唱。中、低年級選用韻律優美、通俗易懂、簡單實用、富有趣味性的童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習慣。中、高年級選用適當沉潛的童謠,在規範行為的同時陶冶情操,增長見識。傳唱童謠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也是口語訓練開發智力的最佳途徑。透過自編童謠、自配音樂和舞蹈與音樂學科教學進行融合,傳唱表演童謠配上情景圖畫與美術學科教學融合,配上相應的動作與體育大課間活動相結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新童謠載體,賦予它更加鮮明的時代特徵,讓學生透過童謠傳唱將愛祖國懂感恩、愛科學勤實踐、愛學習勤思考,講文明懂禮儀、護環境講環保的理念深深地植入孩子的心田。

  課題組課題立項、開題論證之後,透過學習有關文獻資料,總結前期童謠傳唱活動經驗,制定了完善的實施方案。研究過程中的主要特點是強調主題活動的開展,如開展低年級段的讀童謠活動、在體育活動和課間遊戲中唱童謠、組織學生和家長中開展綠色童謠創作和傳唱活動、透過紅領巾廣播站每週播報優秀童謠、利用主題班隊會課演童謠以及“童謠大王”“童謠之星”評選活動等。活動的開展營造了一種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讓教師和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會到中華美德的價值,感受到優秀文化的影響。

  經過四年多的不懈地探索與實踐,東苑人在綠色童謠豐富校園文化方面已經開創出自己獨有的校園文化特色,並結出豐碩的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綠色童謠傳唱活動培養了學生文明意識,豐富了校園文化。今年,學校組織學生舉辦了兩期《優秀童謠大家唱》專題文化長廊,在豐富的洗手間文化中也體現了童謠內容,將優秀童謠佈置在校園顯目位置,讓每一幅作品都富含教育意義,每一面牆都能說話。同時我們結合學校的常規教育,讓學生在文明、禮儀、實踐活動、環保中,用童謠中的道理規範和引導自己的行為。學校的每一個角落,充滿童謠文化的氣息;學生的每一個空間,都融入了童謠,潤物細無聲。

  童謠贏得了課堂教改,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名家輩出,什麼本色語文,詩意語文,情智語文等等,層出不窮,我們的課文改寫童謠,數學童謠,可能也是一朵奇葩,形成了學校的教改個性。我們的童謠經典誦讀,既傳承了傳統文化,又焊接了當前的新文化,給孩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新童謠創作,學生們各顯神通,個性各異,思路廣寬,有視空萬里,思接千載之感。

  在童謠創作教學中,教師們一邊收集,一邊研究,一邊實踐,一邊梳理,開發了教師編寫校本課程的能力:一是研究能力的提升,原本不知何為研究,現在梳理出了一條研究實踐的路子;二是提高了教師的語言功能,特別是節奏語言的掌握和運用;三學會了編輯能力,會編報編書。每班都編寫有童詩童謠集。教師透過課題研究,更新了教育理念,促進自了身的專業發展。對綠色童謠的創作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我校在市區最先開展童謠活動研究,如今全市已經推展開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11年安徽省優秀童謠啟動儀式選在我校開展,也是因為我校童謠研究起步早,推動好。童謠研究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一方面,今年暑假中央電視臺來我校作了論壇專題採訪。蘇校長創作的童謠《校園多美好》這首童謠在參加馬鞍山市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獲表演一等獎和創作獎;該節目影像資料同時獲安徽省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二等獎和創作獎,還多次參加市廉潔文化演出,受到多方面領導的好評。有幾十位老師、學生、家長的童謠作品在報刊發表,多位老師相關論文獲獎,其中蘇娜校長論文《讓童謠煥發出時代的心聲》獲得省一等獎;陳燕、洪成老師的論文《唱響綠色童謠,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獲得省二等獎。

  結束語

  現如今“讀童謠、寫童謠、唱童謠”活動已成為東苑的一個特色亮點,把學生、家長、教師創編的童謠上升為校本課程,進行童謠課程設定,向縱深推廣開,繼續挖掘童謠育人功能和輻射功能,讓童謠走進社群、走進家庭,與經典誦讀並行,與建立學習型家庭、學習型社群結合起來,以童謠為抓手進行輻射,從而打造出具有東苑特色的小學校園文化。

  傳統文化實踐心得體會 篇12

  豔陽高照,攜著晨風,經過近兩小時的顛簸,穿過層層雲山,繞過無數河流小溪,我們新農村建設“寸草心”計劃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服務隊一行46人來到良村中學參觀,並開展走讀鄉村文化活動,關愛留守兒童,教育課題活動。

  良村是一個有400多年曆史的文化古鎮,位於洣水河畔的楊山腳下,北面與縣城隔河相望,可以說是依山伴水。在為期一天的時間裡,隊員們穿越良村的大街小巷,領略了當地的青山綠水、特色建築和淳樸民風。

  調研組的成員就良村文化基礎設施的總體情況以及古鎮舊俗新風、鄉村古鎮人居環境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考察,對村裡的村民進行了走訪調查,認真詢問了村民當前的農村生活狀態和農村文化普及的程度。隊員們還到附近山腳和水源處採風,考察了當地生態旅遊的發展情況,體會到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雙贏、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好感覺。

  在江西中醫學院與良村中小學結對幫扶座談會上,我們對興國縣良村鎮的教育狀況有了一定的瞭解。地理位置處於偏遠的山區,教學點較為分散,師資力量薄弱,基礎設施落後……當我們走進良村中學時,我們頓感驚訝,破舊且狹小的土操場、矮小而破爛不堪的校舍映入眼簾。

  在帶隊老師和良村中學校長的安排下,我們認識了父母都在泉州打工的留守兒童謝xx,她年僅14歲就開始自立的生活。微卷的頭髮,在漂亮的小蝴蝶髮夾的點綴下顯得文靜而羞澀;明亮的眼眸透出智慧的目光,顯得無比的純真。初次見面,靦腆的她,防範意識較強,讓陌生人難以靠近。在如此尷尬的氣氛下,我們不斷的嘗試著給她零食吃,帶她出去走,放電影給她看,跟她聊童年趣事……漸漸的,我們熟悉了起來,也開始聊起了她的童年生活,她的學習,她的家庭……

  家離良村中學有著四小時的路程,山路九曲迴腸,崎嶇無比。對於一位14歲的小姑娘來說,回家就是一次莫大挑戰。在與其聊天時,她告訴記者,家裡有五口人,爸爸媽媽都在泉州打工,弟弟因為腿摔斷了,出了院在泉州養傷,奶奶在家。來到謝xx的居住的地方,昏暗而陰溼的小房間,簡易的佈置,一張狹小的床,一張搖搖欲墜的書桌承載著一大摞書。家用電器,除了照明用的白熾燈,一無所有,連插座也沒安裝。尋遍整個房間,沒有看到一個玩具,也許只有書才是她最好的夥伴,最好的玩具,能給予她無限的樂趣。

  從大山裡走出來的孩子,都有著單純的夢想,美好的憧憬,也有著一股堅韌而頑強的衝勁。在生活上,xx克服一切困難,保持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在學習上,xx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一直保持著激昂的學習熱情,成績一直都名列前茅。在問及現在所面對的困難時,xx羞紅著臉直搖頭說:“沒什麼困難!”堅強的她,只願與人分享她的快樂,而獨自吃盡自己的苦頭。聽聞,xx喜歡寫日記,小鴻便買了一本以“回憶”為主題的筆記本贈予xx,我則買了一套文具送給她。祝願她再接再厲,一直保持著優異的成績!xx,加油!

  透過此次活動,隊員們深刻感受到良村打造古鎮文明的成果。對於全體隊員們而言,這既是一次學習考察、瞭解農村之行,更是一次服務社會、展示當代大學生風貌的寶貴經歷。同時,調研組成員每人將得出一份調研報告,在調查研究和客觀分析的基礎上,總結現有問題,撰寫調研報告,為我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及新農村文化發展提供重要依據和參考,也為黨的十八大召開獻上一份禮物。

【傳統文化實踐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