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11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1

  每年的九月九日,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

  傳說,從前有一個村子。人們在這裡生活得很幸福。有一天,突然來了一個怪獸,它把村裡所有的小孩、糧食都搶走了。它還要村裡人每天都要給它送一個年輕人做祭品。又該送祭品了,這次要把一位老爺爺家的兒子送去了。那個人不想去,他爸爸告訴他:金娃,那個怪獸最怕三樣東西:一、高處;二、茱萸;三、菊花酒的酒味。你必須拿這把劍把那個怪獸殺了,我們才能獲得幸福啊!

  第二天,怪獸沒拿上祭品,很不高興。它想把村裡人全殺了。結果村裡人全都插上了茱萸,飲了菊花酒,還在高處。怪獸一看:不行,我太害怕那些人了,還是先把這個年輕人殺了吧!那個年輕人就是金娃。

  金娃一看怪獸撲過來了,就拿起劍砍。咔,怪獸的左手斷了。怪獸不甘心,又年上來,金娃又一砍,咚!怪獸死了,這個村子又恢復了原來的那種幸福的生活。

  不過……他們的生活裡又多了一種習俗,那就是陰曆的九月九日登高處、插茱萸、飲菊花酒。這樣做是為了紀念這位打敗怪獸的英雄。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2

  心情就像一盒五彩顏料。紅色的是激動,灰色的是難過,粉色的是開心,綠色的是緊張……我的生活瑣事數不勝數,它們帶給我的顏色是五彩斑斕的。就說說重陽節那天的顏色吧!

  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老人節。有吃重陽糕、登高、插茱萸、飲菊……盼望著,盼望著……重陽節終於來臨了。這次重陽節,我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那天,風和日麗,微風習習,剛好奶奶出去買菜了。“沒錯,給奶奶來個驚喜”我腦瓜子一動。首先,我找來一把椅子,拿來一個洗腳盆,放了半盆熱水,然後拿一條毛巾搭在椅背上……我左等右等,終於把奶奶盼到家了。我一手接過奶奶手中的菜,一手拉著奶奶來到椅子邊坐下。在奶奶錯愕的表情中,我已經把奶奶的鞋子和襪子脫下了。奶奶這才知道我在幹嘛“呵呵呵”地笑了起來。我用手試了一下水溫,剛剛好!於是,我把奶奶的腳放進水裡,摸到奶奶腳的那瞬間,我驚訝的發現,奶奶的腳是那麼的粗糙。可想而知,奶奶這一生吃了多少苦呀!我輕輕的揉搓著,揉搓著……希望能緩解奶奶的疲勞。幫奶奶洗完腳後,我用毛巾輕輕擦乾奶奶腳上的水。奶奶看著我,微微的笑了,好像要對我說:“我的小孫女長大了,懂事了,可以幫奶奶洗腳了!”第一次,我看到奶奶笑得這麼開心,這麼欣慰!

  給奶奶洗腳這一件事,就像粉色的顏料,深深的塗在我成長的路上。驀然回首,我也微微的笑了……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3

  記得每年的這個時候—重陽節,外婆總是攙扶著太婆到家裡來,張羅了一桌好菜,老老少少圍坐在一起,說說笑笑,其樂融融。

  我喜歡重陽節,九月初九,又稱老人節,老人節,自然就是老人的節日了!在這一天裡,我們都應該尊敬老人,愛護老人,不再讓他們感到孤獨……一年一年,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外婆的這一舉動。

  印象最深的是我上三年級的那一年重陽節,外公的那番話,至今仍讓我記憶猶新,終身難忘,指引著我一直向前,也是我努力學習的'動力。依析記得,外公是這樣說的:“孩子,你要好好讀書,現在條件越來越好了,你更應該把學習放在首位。不要抱怨讀書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那些吃過的苦會變成一條寬闊的路,帶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使命,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為你以後的人生獲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你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使命。你要奔著這個使命去努力,從中你要學會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另外,以後考取好的大學,也為家人光宗耀祖啊!”從那時候的懵懂到現在的真正理解,我非常感謝外公,外公,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用心讀書,絕不會辜負你對我的關愛和期盼。

  重陽節,一個快樂而難忘的節日,一個讓長輩綻放笑臉的節日,一個讓我們尊敬老人的節日,我真心希望我的太婆、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都能夠開開心心、快快樂樂!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4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了,因此學校組織了去敬老院慰問老人的活動。在李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興致勃勃地出發了,一路歡聲笑語。金色的陽光溫和的灑下了大地,太陽公公笑眯眯也跟隨我們來到敬老院。

  我們帶著買來的水果、點心等來到敬老院,剛一進去,跟我想象的有天壤之別,沒有高樓林立,沒有五彩繽紛的花朵,也沒有幽美的環境……只有一排排整齊的平房,裡面比較簡陋,甚至有點發黴的味道,看著心裡面泛起一種酸溜溜感覺。

  看著老爺爺、老奶奶一縷縷銀絲和滿臉的皺紋,它們透露出歲月的痕跡,看著他們一個個身體健康的模樣,這會有了稍許的安慰。我正想把帶去的香酥和麵包遞給了一個帶太陽帽的老爺爺,正要遞過去的時候,一瞬間,突然出現了一個帶竹帽的老奶奶來接過禮物,哈哈,有那麼點小意外。他們滿臉笑容的說:“謝謝,小妹妹,你真可愛。”我說了聲:“不客氣,老爺爺、老奶奶祝你們身健康,萬事如意。”然後我們都開心地笑了。

  今天的活動讓我知道了尊老愛幼的重要性,懂得了要關心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要發揮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5

  秋,是成熟的。靜謐祥和的夜,溫和親切的風,端莊沉靜的麥,悠遠長久的雨,這些些許許像極了一個人,那個伴我長夢、安我長眠的人。

  帶雨的秋夜,是長而悶的。一個小姑娘躺在床上,被窩裡很暖和,但很潮,她踢開被子,有一雙手幫她蓋上,初秋蚊子多,女孩又渾身抓癢,但那雙手又幫她驅走了蚊子,她睡了,睡得很安穩,很香甜。

  這雙手不是纖纖玉手,也不精緻小巧,長滿了老繭,鋪滿了皺紋,曲曲折折的手紋透露出來的,是人生的崎嶇坎坷,生活的滄海桑田,可偏偏就是這雙不盡人意的手,是最偉大、充滿了愛意的手。

  他們是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也曾青春燦爛,也曾笑靨如花,他們為兩代人付出心血,他們飽經風霜,被歲月磨去了稜角,他們的臉龐就像被時間的手擦模糊的畫,滄桑而又沉著。

  我相信,不止自己的親人,別的長輩們也是嘔心瀝血的為了孩子,為了孫輩在不停的付出,不停的辛勞。傳說,在遙遠的天上,有一座閃耀著光芒的城,隱隱漂浮在雲中央。他們無處不在,在我們身邊,在雲中央的城中,亦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我們是他們的全部,而他們只是我們的一段生命歷程,好好報答他們,善待他們,不只是償還,更是感恩……

  再回首重陽,是否能再見那人?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6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我們迎來了九九重陽節,它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爸爸端起他泡好的菊花茶,啜飲了一口,告訴我:“重陽節有許多富有民族特色的習俗,其中就有賞菊並飲菊花酒,因為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的時候。據說賞菊花、飲菊花酒這個習俗啊,源自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他不是寫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嗎?但重陽節賞菊的風行應該是北宋的時候,當時在京城開封的菊花有很多形態。民間還把九月稱為‘菊月’。除了賞菊飲菊花酒,還有很多習俗如:登高、吃重陽糕、插茱萸和簪菊花等……”聽了爸爸的話,我欽佩地點點頭,爸爸懂得可真多啊!

  這時,媽媽也在一旁說:“重陽節也叫敬老節,一定要幫老人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到可以幫些什麼忙呢,忽然,我靈機一動:我可以幫奶奶洗洗腳,幫爺爺捶捶背呀!於是,我就開始行動了!到了晚上,我就幫奶奶洗了洗腳,爺爺坐下休息時,我就給他捶了捶背,放鬆放鬆筋骨。爺爺和奶奶都誇我長大了呢!

  這是我過得最開心的一次重陽節,既瞭解了豐富的習俗,還為爺爺奶奶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真是收穫滿滿的一次節日!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7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鬆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曆,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長輩們的節日,我怎麼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麼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我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節時,做子孫的應該陪自己的長輩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裡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記性就笑著說:“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外婆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外婆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發了。我和外婆一邊說,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的池水,飽覽壯麗的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外婆過重陽節。上面綴著各種花紋,有的是嵌著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輕了幾歲。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8

  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這是一個很古老的節日,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這一天,我們和奶奶去登高。我們來到了圭峰山腳下,隨著人流向山頂進發。

  一路上,我邊走邊問媽媽:“為什麼重陽節是在九月初九,而不是在八月初八,不是六月初六呢?”媽媽笑了笑,回答我:“在中國的數字中,一、三、五、七、九為陰數,二、四、六、八為陽數。所以九月初九就是重陽,也叫重九。”“那重陽節還有沒有其它的活動呢?”我又問。媽媽說:“中國的古代,重陽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還會舉行各種活動,如: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之類的。”“那為什麼現在只登高,卻不舉行其它活動呢?”媽媽回答我:“登高是重陽節的主要習俗。古人認為,九九重陽,登高可以避禍免災。後來,重陽節登高爬山,逐漸演變成了人們放鬆心情、鍛鍊身體的體育和旅遊活動。”“媽媽,現在沒有人插茱萸了,那重陽又怎麼過呢?”媽媽說:“現在沒人舉行這些活動,但是很多人仍然會在這一天登高賞菊,觀賞秋天的美景。每當佳節來臨,人們都會舉辦各種敬老活動,祝願老年人步步高昇,健康長壽。”

  這就是我們的重陽節,你的重陽節又是怎麼過的呢?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9

  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裡,人們登高健身、愛老敬老,傳承著中華兒女孝敬老人的美德。

  今年的重陽節,我也爭當一名孝順的好少年。一放學回家,咦,爺爺奶奶出門買東西還沒有回來。我趕緊準備好小木槌,準備給爺爺奶奶捶捶背。終於等到爺爺奶奶回來了,我對他們說:“爺爺奶奶,今天是重陽節,你們幹活很辛苦,經常腰痠背痛,今天就讓我來給你們捶捶背吧!”爺爺笑呵呵地說:“我們的孫子懂事了,我今天正好有點腰痠。”爺爺坐到沙發上,我拿著木槌,坐在他後面。我仔細地從爺爺的肩頭捶到腰間,特地在腰上多捶了兩下,問:“爺爺,捶得舒服嗎?重不重?”爺爺笑嘻嘻地說:“你再捶重一點,爺爺的背可硬朗著呢!”我們聽了哈哈大笑,客廳裡迴響著“咚咚咚”的木槌聲,彷彿是一首輕快的打擊樂。我又忙著給奶奶捶背,邊捶邊吟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捶完了奶奶的背,我已經手臂痠麻,但我內心感到很快樂。我想到平時爺爺奶奶為我操勞,不覺心中慚愧:當我在遊玩時,爺爺奶奶卻在家中忙活一桌飯菜;晚上,無論我多晚回家,爺爺奶奶總是等著我;夜裡,奶奶怕我把被子踢掉,到我房間看很多趟,自己卻睡不踏實……我總是把他們的付出當成天經地義的事情,卻沒有想到孝敬他們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感謝傳統節日——重陽節讓我們知道了尊老敬老。過了重陽節,我們依然要繼續行動,讓孝順的美德傳承下去。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10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今天我們把先鋒93歲高齡的老太太接到了我們家來住。

  老太太那飽經風霜的臉上刻滿了皺紋,頭髮花白稀疏卻梳理得十分整齊。她的耳朵已經聽不太清楚了,但那雙小小的眼睛裡卻依然有著兩道慈祥的光芒。老太太經歷了很多坎坷,也經歷了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但她撫養了七個子女,都對她很孝順。

  老太太雖然身體挺健康的,但從我爺爺奶奶家到我家還是走不動的,於是爺爺就讓她坐在輪椅上,推著往前走。爸爸生怕他們走得太累,還特地請了假,開車來接老太太。

  到了我家,媽媽坐在沙發上做著手勢陪著老太太聊天,幫她梳頭髮,領著老太太參觀我們的家。奶奶在廚房裡忙著準備晚上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我也想獻一份孝心,想拿出最喜歡喝的酸奶,可是酸奶太冷了,老太太不能喝;又想拿自己最喜歡吃的堅果,可是堅果太硬了,老太太牙齒鬆了嚼不動;最後想拿新鮮的蘋果,這下老太太終於可以好好吃啦!老太太的臉上笑開了花說:“真是我的好重孫女兒!”

  其實我們不單要在重陽節這一天尊老敬老愛老,平時的每一天都要像重陽節一樣。尊敬老人很簡單,比如:幫老人洗手洗腳,幫老人分擔家務,帶老人出去旅遊看看世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不僅要對自己家的老人好,對別人家的老人也要好,讓我們一起尊老敬老愛老吧。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11

  我出身於20xx年農曆九月初九,這一天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

  雖然我只過了八個重陽節,不過我知道不少重陽節的知識和有關重陽節的詩句。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帶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它不像除夕、春節、元宵節那樣富有許多狂歡色彩,卻比它們多了些許灑脫的情調。灑脫包含在登高、飲菊花酒、賦詩、射箭、賞菊等習俗。

  賞菊是人與自然的交流。東晉文人陶潛在重陽節時沉靜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中。唐代杜牧則追求“菊花需插滿頭歸”的風雅。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則道出了許多遊子思念家鄉和親人的心聲,而我最喜歡的一首是唐代詩人王勃寫的《九日》

  九日重陽節,

  開門有菊花。

  不知來送酒,

  若個是陶家。

  中國還有元宵節、清明節和端午節等。現在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越來越受重視了,每當這些節日都會放假慶祝,我們熱愛祖國就要了解自己國家的傳統節日,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