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母親》讀後感

《母親》讀後感

《母親》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母親》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母親》讀後感1

  作為現代的女性,我們應如何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對家庭有用的母親呢?

  實現從傳統角色向現代角色的轉變。我們女性必須打破傳統父權文化對婦女思想意識的束縛,改變傳統社會中我們必須承擔的“賢妻良母”的角色,充分發揮我們在管理國家與社會以及在經濟、文化、教育建設等方面的應有作用。

  實現從傳統的人身依附向獨立人格的轉變。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婦女解放逐漸由政治地位的獨立走向經濟能力的獨立。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婦女社會地位與教育程度不斷提高,更加擴大了女性實現自身權利的自由選擇空間,促使廣大知識女性更加積極地尋找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走向人格的獨立。

  實現從弱者態勢向自助自強的轉變。傳統父權文化下,男強女弱被視為“天然法則”,然而,當代社會給婦女重建主體意識,駕馭自己命運,實現自身的理想提供了廣闊的天地,這是促使當代婦女實現這種轉變的外部條件。

  我們應將自身發展和對權利實現的要求與社會的進步結合起來,與整個人類的命運結合起來。樹立自信、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理念。這是現代女性實現社會責任的必備素質。只有樹立了自信、自立、自主和自強的人,才能產生一種強烈的自我主體意識和百折不撓的意志,從而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精神。有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每個女性都應保持積極的心態,準確把握適合自身發展的座標系,確立自己新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以自身的發展去參與社會並推動社會的發展。

  在當代,女性—母親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和提高知識水平,實現自我進步,才能更進一步和廣泛地融入社會。

《母親》讀後感2

  《荷葉母親》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我每一次讀起,彷彿都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看到的是荷葉為雷雨中紅蓮的庇護,聽到的是母親對子女的暖暖細語。閱讀其中,感受到的是心靈的洗滌,體現到的是母愛的偉大。

  文章中過多篇幅都在著意描寫紅蓮,但其實著重突出的是母親默默無聞的陪伴與悄聲無息的支援。這或許是冰心奶奶對所處環境和所見事物的一種感觸,在表現母愛偉大、無私的同時,也體現了自己對母親關懷的愧欠。而對我們而言,一方面是接受母親母愛的饋送,另一方面是根據自身所處的階段,應該給予母親的是一種子女對父母情懷的回饋。

  現階段,我們需要做的是透過努力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和良好的習慣回饋母親的呵護與關愛,這是取悅母親最有效的方式。比較深刻的是:有一次,我正在做作業,看到媽媽打掃客廳衛生時,我想去幫忙,剛邁出第一腳,媽媽就立刻制止了我,而且還語重心長的跟我說:“你現在需要做的是好好學習,不是在媽媽累的時候你去幫一把,而是要取得好成績。”現在想起來應該不完全對,子女對母親的回報,不但是取得優異的成績,還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能讓母親的無私關愛使自己養成懶惰,及對事情的漠不關心的心理,並習以為常,並且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母愛的偉大在於無私的奉獻。在感觸母愛偉大的同時,一定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引導自己,支撐自己,做到不濫用母愛的偉大,分階段,分時期,用子女的深厚感情回饋父母,讓父母體會到兒女深深的情意。

《母親》讀後感3

  母親,這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字眼一直影響了我15年。對於每個人來說,它的意義都是不同的。我想,這個詞也是給了大作家高爾基同樣的感受所以才有了鉅作《母親》的誕生吧!記得曾今有人說過:世界上最美的聲音,那便母親的呼喚。而高爾基也曾說過: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人世間大概沒有哪種音調像媽媽一樣,能夠為世界共同發出,直抵心靈深處,也沒有哪個詞語可以像母親一樣,讓人們輕鬆觸控到它的實質和內涵,人類雖然有千言萬語。然而,我們只把兒時從母親那兒獲得咿呀所學稱為自己的母語。

  作品一開始就描寫陰森森的工廠,人們在油嗅的空氣中生活,猶如在黑夜裡一樣,透過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生動的描繪了母親這個形象。她嫁了一個工人,沒有自由,常挨丈夫的打罵,和受統治者的壓迫、剝削,成為逆來順受,毫無怨言,照樣溫和,善良、勤勞、關心人們的。丈夫死後,她在傷心中覺醒,一面支援兒子追求知識,投身革命,幫助發傳單,最後她自己也參加革命,為兒子先進的思想、堅強不屈的性格而驕傲,反映人們對知識的渴望,對自由的追求。在被捕時,她莊嚴地宣稱: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撲不滅的。這刺透人心的話語無時都不令我為之震撼。

  在我們看來,母親平時也許沒有這麼的堅強,但我相信每一個母親只要是為了兒女,她們都將會堅強不屈,力量也將會變得無比的強大。我想這就是偉大的母愛定律。古語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就是她孕育生命,創造生活,滋養天下,創造未來。她就是這個世界的愛的延續。

《母親》讀後感4

  母親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依靠,她的懷抱好像避風的港灣,即使暴風雨來臨也不會害怕,她的聲音好像溫暖的清風,撫走我們心中的不安。

  短短几句話,表達了冰心對母親的依戀和思念,也體現了母親的偉大和對兒女的重要。也許這是在她受到人生中的挫折後想起了母親而作,也許是她在思念母親時想起從前總是給她懷抱。

  我彷彿看到這樣一幅景象:夏日的午後,烏雲密佈,電閃雷鳴,暴風雨如狂魔般呼嘯而來,一隻奮力飛翔的小鳥,急急忙忙地扇動著翅膀,在風雨來臨前回到了安全的巢裡。與此同時,樹旁的小木屋裡,一個女孩兒遇到了一些讓她無法承受的挫折,她只躲在了媽媽溫暖的懷裡,就覺得安心,愉快,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細讀本詩,“呵”一字,體現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一個感嘆號,表達了冰心對母親偉大的精神所感動,也體現了她對母親濃濃的愛意。“只”字,表現了作者一旦躲在母親懷裡便會安心,簡單的舉動便能使她溫暖,更明顯地告訴讀者母親的偉大,無私。而“天上”,“心中”兩詞,則表達了鳥兒躲避的是自然界的風雨,而母親能慰藉受到人生或心靈中的風雨的兒女,給予她溫暖,依靠,表達作者對母親這種博大的精神深深折服。她讚揚了全天下母親的高尚品質,也讓所有兒女明白要珍惜自己的母親,珍惜自己心靈的依靠與寄託。

  母親,有溫暖的懷抱,有柔和的雙手,有寬廣的胸懷,能容下我們在她生命中的每一個足跡,我們,也要有一個偌大的心靈,裝下母親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絲記憶!

《母親》讀後感5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這段話出自季羨林寫的《懷念母親》一文。《懷念母親》主要講的是:作者季羨林讀大二時,年僅四十多歲的母親就去世了,這對作者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他很懷念生身母親。後來去德國留學,他進一步感受到了自己的孤寂與傷感,又一遍遍懷念著自己的祖國母親,從未斷過。

  這種懷念之情,一直伴隨著作者在國外留學的十一年。在1935年11月寫的四篇感人的日記中,我讀出了她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愛著祖國和遠在祖國的朋友。我特別欣賞的一句話出自《永久的悔》這篇文章中,他說:“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沒能孝敬母親。”這樣一位大學者,做出了那麼多的傑作。可惜,唯一不能讓他滿足的就是他對母親的懷念。我終於明白了,母愛是多麼偉大,她不求任何回報,只懂得默默付出。她就像一根蠟燭,照亮了我們的心胸。但是,我們卻不能忽略這偉大的愛,我們要感謝母親,感謝她的含辛茹苦,感謝她操勞一生。

  我們總在感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然而在母親的詞典裡,在母親的腦海裡,在母親奉獻的行動裡,她卻不知道這就是偉大,這就是奉獻,這就是無私。她總是默默無聞地付出自己,她從不覺得這是一個偉大的壯舉,她只體會到的是身為人母的快樂與充實。《懷念母親》這篇課文中,季老對兩位母親的愛使我久久不能忘懷!母親是偉大的,她雖然平凡,但是,她有一顆美麗的心靈,感染著我們,呵護著我們,從不求回報······

《母親》讀後感6

  我讀的是《感悟母愛》裡馬德老師看到的《天底下最美的母親》,這個故事把我深深地觸動了。

  先讓我們瞭解故事的內容吧:王蕭勵的媽媽是一個跛腳的女人,她每天都要給學校送豆腐,雖然生活很艱辛,但母親依然要供她上學,雖然她還要去揀廢品來掙錢養活一家,可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支撐著她,讓她堅持著。老師開始關注王蕭勵了,在老師的幫助下,王蕭勵的成績變好了,也有了自信心。在眾人面前,王蕭勵把自己的母親介紹給了全校的同學,母親高興了。

  噢,王蕭勵的母親是天底下最勤勞的母親,也是天底下最美的母親。儘管她的母親是一個有生理缺陷的女人,長得也不好看,但那顆心,那顆愛孩子的心,是永遠美麗的。

  我想,有數不清的像王蕭勵母親一樣平凡堅毅的母親,為了孩子,她們犧牲了許多快樂和時間。不光人類如此,動物的母愛也一樣令人敬佩。我姨媽家正好養了一隻大母雞,它孵出了十二隻小雞崽,別提有多可愛了,我當然想去摸它。可就在我快要摸到它們時,母雞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撲了過來,如同閃電一般,正啄中我的手,我的手被啄出了血。我討厭這隻母雞,可這“血色母愛”仍然輝映在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忘懷。

  母親啊!你普通而又偉大,平凡而又高尚,多少的苦累,你總是默默的承受和付出著。俗話說得好:“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是的,母愛是偉大的,是人類綿延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

  母愛永遠是偉大的,讓我們一起來歌頌母親吧!

  我們享受著淳樸、無私的母愛,更應該把真誠的愛回報給自己的母親,獻給大家,讓世界充滿愛!

《母親》讀後感7

  胡適的母親在他的生命中充當了兩個角色——嚴父慈母,事實上我們的生活中,母親也充當了兩個角色,一個是慈母,一個是嚴師。

  胡適對於母親的理解是他的母親嘴邊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她很有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慢慢地耐心地教會胡適怎樣學得好脾氣,學得待人接物要和氣,要能寬恕人,體諒人。其實,在我們身邊的慈母也是這樣的,耐心地教你怎樣學習,直到懂得,只是你總是認為這不是愛,視而不見,你一直認為愛像空氣一樣,讓我們賴以生存,卻常常忘了它的存在,可看了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細細地去觀察母愛在何處,在何方,也許就在你的身邊,在細微處。

  胡適沒有父親,母親即是慈母,又是嚴父。胡適在《我的母親》裡寫道早晨他總是第一個到校,預習好課文,再回家吃早飯,母親把胡適的學習管得很好。當胡適做錯了事,在人靜時,母親會先責備胡適,再用行罰,罰跪等方式,無論怎樣痛,都不許胡適哭出來。

  俗話說:“打是親,罵是愛。”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歷過打、罵,即使不是經常,但也刻骨銘心,記憶深刻。也許你認為打是痛苦的,但你不知道母親的心裡也飽受折磨和煎熬,母親的心裡也曾猶豫我該不該打,不打會讓孩子將錯就錯,打了孩子才能使孩子不走上歪路,才能在真實的生活裡健康成長。打完後,母親也曾自責過,哭泣過,只是我們不理解父母。而胡適在14歲離開母親,一直感受到母親的這份愛,正是這位母親的嚴格成就了一位名人。

  在生活中,母愛偉大而又平凡,正因為愛的細微處,才顯得溫馨、珍貴、美麗。

《母親》讀後感8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明白了祖國的天空為什麼這麼安詳,這樣霞光燦爛,只因為,有無數的好兒女,在將她守望,將她眷戀;我明白了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地江山為什麼這麼壯麗,這樣生機無限,只因為,有無數雙勤勞和智慧的手,在為她梳妝,為她打份。哦!是——為了祖國母親。

  為了祖國母親致力於挖掘和發現一些偉大,名人,甚至平凡人物的.高尚人生中的勵志精神;致力於閃亮一些紅色經典故事的熠熠光華……這本書,講述了許多為國貢獻的名人,他們就是“兩彈元勳”鄧稼先的人生之路,卓越的科學家李四光,忠誠——王士光、王新,大海與玫瑰——冰心老人、魂系何處——老舍的悲劇。啊!是他們的舉動牽動著天地,神、鬼、人,是多麼的有感召力。

  我敬佩的人就是老舍。老舍“人民藝術家”雖身處逆境,卻仍然堅持為人民創作優秀的文藝作品,他是多麼熱愛人生,熱愛祖國呀!從“一張報紙,一片真情”這篇文章中老舍以他並不富裕的經濟收入,幫助於不少認識和不認識的人。在危難中,他敢於挺身而出,敢於面直言。他曾說過:“我到過那麼多國家,中國的作家最窮。可中國作家有一個值得驕傲的光榮傳統。這些話正直,有勁,深刻在心。老舍是多麼愛這個世界`麼愛他為之自豪之國。

  李四光一名卓越的科學家,對科學一直嚴謹認真,堅持不懈。立大志,下苦功。他耀眼的腳印留在每個人的心中,照亮了角落,這就是信念的甜味。他獻身科學以自己的科學經驗,打開了我國石油工業的新局面。他像金剛石堅硬,像水晶一樣閃光。

  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一種大愛與大德,一種寬容,崇高和堅強,從他們的精神裡,我們也看到了民族振興的動力和希望。

《母親》讀後感9

  《我的母親》是老舍先生紀念母親而寫的,老舍先生憑著對母親真摯的愛,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敘述了母親家長裡短的一生。

  《我的母親》主要寫了自己幼年喪父,有母親獨自哺育,和母親有著無比深厚的感情。1942年夏季,自己正孤身一人在重慶從事抗戰文藝創作和組織工作。家裡因不想由於這件事而加重自己的痛苦,並沒有把母親逝世之事立即告訴自己。直到來年母親的壽日之前家裡才將母親已逝世一年多的訊息告訴了自己。

  《我的母親》是以一個失去親愛母親的兒子的心,向讀者傾訴了對母親的熱愛、懷念與感激。這一系列的情感是可以從文章的字裡行間表現出來的,這篇散文不僅流露出了老舍先生對母親的愛,也可以看出他的母親勤勞、善良等優良品德和偉大無私的母愛!

  透過閱讀《我的母親》,不禁讓我想到了自己的母親,我的母親不是和老舍先生的母親一樣嗎?從母親的十月懷胎起,一直到我呱呱落地起,一直到我長到15歲時的這麼長的歲月中,我的母親也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了,而這只是個起點。我的母親在我的成長中經歷了多少“風霜”啊,但她依舊無怨無悔。隨著我的成長,她卻慢慢老了:烏黑秀麗的頭髮裡也摻和了一些白頭髮了;光滑的額頭上也布上了根根皺紋;手上也慢慢長出了繭子……這些都是偉大母愛的見證!天底下的每一個母親都像老舍先生的母親和我的母親一樣,她們都飽含了一種對子女的愛,一種深沉而偉大的母愛!

  《我的母親》這篇散文給我的感觸十分深,它告訴了我們:任何一位母親都是最偉大的!即使母親責怪、責罵我們,那也是一種愛!

  在這裡,我代表千千萬萬的子女向我的母親以及千千萬萬的母親說一句“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母親》讀後感10

  今天,我讀了世界著名作家老舍寫的一篇文章——《我的母親》。

  讀完之後我最深的一個感受就是文中的母親和我的母親太像了,這篇文章簡直就是為我的媽媽寫的。

  《我的母親》一文“我”在一歲半的時候,“克”死了父親,給家庭帶來了不幸,但母親仍是一如既往的操持著整個家,為了一家的衣食,母親給人家洗衣縫補……這幾段的描寫,我看到了文中母親的辛苦,更體會到了文中母親照顧一大家子的艱難與不容易。

  讀到這兒,我不禁想到了我那任勞任怨,從無怨言的媽媽。我的媽媽不富有,但卻很善良;脾氣不好,但卻很愛她的孩子。

  記得有一次,放學時,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並且還停電了,我就這樣自己打著傘,摸黑往前走。走到了小區門口,看見一個身材臃腫的人打著個傘,焦急的在那等著自己的孩子,我走進一看,原來是我的媽媽,媽媽告訴我說,小區也停電了,害怕樓梯黑,我看不見,所以專門在這等著我,聽到這,眼眶立馬溼潤了……

  “當我在小學畢業的時候,親友一致的願意我去學手藝,好幫助母親。……可是我也願意升學。我偷偷的考入了師範學校——制服,飲食,……。入學,要交十元的保證金。這是一筆鉅款!母親作了半個月的難,把這鉅款籌到……”母親為了自己的兒子有出息,不辭辛勞。

  在現實生活中,我的媽媽,為了我們能有出息,將我們送入了萬人矚目的東康。為了交學費,他們拼命的工作……

  文章的最後幾段,作者運用的詞語,反覆重複,寫出作者生怕老母親有任何閃失。表達了作者對老母親的感情深厚,以及不願接受這個不好的訊息。

  同學們,讓我們好好珍惜自己的父母親吧!好好愛自己的父母吧!讓生命不留遺憾!

《母親》讀後感11

  一次在空間裡感嘆:作為教師同時又作為一個母親,我們深深地感到,我們身上肩負的雙重責任重大。就在這時,王校長推薦一部由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寫的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發現母親》,我特地吩咐女兒借回這本書,利用這次外出旅遊的機會,靜心地讀完這本書,它深深地打動了我,並引起了我的沉思。

  誠然,“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閒暇之時,聊起家庭,我總是這樣的觀點: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又是終生老師。家庭的興衰和孩子的成敗,取決於母親。這兩句話雖是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現,更是體現在我們的一生中。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孩子的未來跟我們的母親是分不開的,這個花朵的開放離不開母親的澆灌!只要稍微注意我們所熟悉的偉人和名人的成長經歷,我們不難發現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要。發明大王愛迪生不就是最典型的例證嗎?

  從自己的經歷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孩子的啟蒙教育至關重要。要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必須從小從細教育。身教重於言教,身教是告訴孩子怎麼做,言教是告訴孩子為什麼這麼做。我們要重視“習育”——行為上的培育和“化育”——精神上的培育,從最微乎其微、最司空見慣的事情入手,培養孩子最根深蒂固的習性,用愛心與耐心去感化孩子的靈魂,使孩子能茁壯成長。

  母親節之際,向“母親”的教師,推薦《發現母親》這本書共勉。

《母親》讀後感12

  假期我讀了《天底下最美的母親》這篇文章,它主要講了一個小女孩的母親天天在她們學校賣豆腐,不叫苦,不叫累。但小女孩常常被同學們笑話,母親知道後鼓勵他不要在乎別人說什麼,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問心無愧就好。就是這種激勵,最終讓小女孩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讀了這篇文章,我體會到了母親那默默奉獻的精神,讓我明白了什麼叫母愛。感動的心情,並不需要太多的言辭。母親生我們不容易,養我們不容易,對我們的那份特殊的關愛更是無人能及。是誰,陪伴我們度過漫漫長夜?除了深宵的燈火,還有母親;是誰,為我們遮蔽那撲面而來的風風雨雨?除了那柄雨傘,還有握著傘的母親;是誰,教誨我們,向我們訴說真理?除了那厚厚的書籍,還有為我們頌讀書籍的母親……

  母親可以是貧窮的,貧窮得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母親可以是平凡的,平凡得讓我們心安理得地享受母親的照顧而忘記回報;母親可以是無知的,無知得只懂得為兒女著想,從來沒想過考慮到自己。天下有千千萬萬的母親,但她們所擁有的最大相同點就是擁有愛,擁有一份滿得溢位來的無私的母愛。母愛是春風,它吹開了朵朵鮮豔的花朵,無論你從前是枯萎還是凋謝;母愛是陽光,它照耀進我們內心深處最深暗的山谷,無論你從前是死氣沉沉還是黑暗寒冷,從此春暖花開,草長鶯飛;母愛是春雨,它滋潤著心田中的每一寸土壤,無論你從前是龜裂還是貧瘠,從此春意盎然,生氣勃勃。總之,母愛像春風般和煦,母愛像春日般溫暖,母愛像春雨般細膩,但又遠勝於他們。

  我們要感謝您,天底下最美麗的母親!

《母親》讀後感13

  《發現母親》這是當代中國最具有影響的原創著作之一!是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所著的。是一部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為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然而現在很多家庭一直埋怨孩子學習不好,孩子太笨,孩子弱智……作為父母對孩子有多少了解呢?孩子一生下來就是“傻子”嗎?孩子從小到大你們作為家長,又為他們小小的心靈填補了多少的愛呢?我們有的孩子甚至一直生活在單親家庭裡,有的是隔代教育,還有的乾脆給孩子弄個周託,甚至月託,一個月來孩子不知道爸爸媽媽還認識不認識他們?有的孩子說,在他記憶裡,對爸爸媽媽的印象就是:只要你聽話,好好學習,爸爸媽媽就給你買好吃的,或者帶你出去玩!

  像這樣的家長,尤其是做母親的,你認為你的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他們能撐起祖國的未來,能迎接明天的太陽而含苞欲放嗎?能在知識爆炸的時代裡“鶴立雞群”嗎?

  孩子的素質,更多地出自家庭而不是學校,沒有父母親素質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孩子素質的提高。中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說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的方法,花才養好;養蜂的人先要懂得養蜂的方法,蜂才能養好。要想教育取得

  真正的成功,那麼必須從家庭著手,教育的起點不是小學,不是幼兒園,而是家庭!

  而家庭中尤其是母親,在孩子的成長中最依賴的一部分。母親餵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奶水更應該用自己的精神素養餵養孩子幼小的心靈!因此做母親就應該有足夠的自我認識,教育好孩子,讓他們能真正健康地成長!

《母親》讀後感14

  當讀了《懷念母親》一文後,我心潮難平,震動很大。

  這篇文章中寫了季羨林六歲離開母親,在他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母親去世,他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痛哭了好幾天。從此,他失去了母親,一想到母親,他就會淚流不止,感到十分悽楚。他到德國之後,經常夢到自己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在1935年11月寫的四篇感人的日記中,我讀出他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愛著祖國和遠在祖國的朋友。在那之後,他寫了一篇名叫《尋夢》的文章,表達了他熱愛兩個母親的情感。

  我讀完這篇文章之後,覺得季羨林的這種愛母親與想要迎養母親的信心真令人感動!“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這句話深深的打動了我。他因為母親的死去,傷心了一天又一天,痛哭了一天又一天,著真是出自深深的愛母的情感。

  季羨林還曾經寫過一篇很有名的散文《永遠的悔》一個獲得那麼那麼多成就和榮譽的人,最後悔的竟是沒能孝敬自己的母親,這多麼令人驚訝啊!而我們呢,有時連幫母親提一提鞋,燒一燒水都不願意,我們的母親是多麼的傷心!

  俗話說,“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當我們的母親駕鶴西去時,我們會想什麼?我以是六年級的學生了,應該從小孝敬母親,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哪怕只是幫她泡一杯熱茶、拿一雙拖鞋。何況我已經長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個只會在母親懷裡撒嬌的孩子了,我必須趁後悔前,儘自己的力,孝敬母親。

  《懷念母親》這篇課文中,作者對母親的愛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母親》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