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

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

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1

  在現代社會,任何人都無法避免壓力,其實最大的壓力還要數職業壓力。社會上對我們教師職責的高要求,雖然我們的頭上都罩著“園丁”“春蠶”“蠟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樣那樣的光環,彷彿我們是不食人間的煙火的“神仙”,我們平時承擔的許多教學任務,上課、批作業,想想班裡的這樣那樣的瑣碎小事,我的頭都大了。唯一的感覺就是忙,每天都在忙著那些應接不暇的工作,同事之間連十分鐘的交流也成了奢侈。我也曾抱怨過,發過牢騷。可越是這樣,我就覺得自己太累,彷彿我是天底下最辛苦的人。

  近期我有幸讀了《現代教師心理健康教育》這本書,收穫很大,認識到教師心理的不斷成熟與成長是教師職業生涯歷程的永恆主題,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潛移默化中學到了很多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對今後的教學工作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實踐意義。透過學習,對如何認識教師這一職業角色,應對、緩解教師職業角色衝突造成的心理壓力,除錯好自己的情緒,維護和促進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規劃好教師成長生涯等問題積累了諸多的感受、體會、認識、想法。

  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針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透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的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總之,心理健康的教師能透過教學歷程影響學生,使學生的心理也健康發展。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要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

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2

  近來讀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後,讓我對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與思考。書中不僅詳細解釋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以各種淺顯的例項加以說明。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有了以下一點感想。

  教師作為知識和道德的化身,常潛意識地把完美作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標。工作中,總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做到盡善盡美,並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績,現實中,個人的個性、能力、特長和機遇各不相同,而這些自身條件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工作成績。業績並不一定能從教師自身的學歷、能力和花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應出來,而要從學生方面間接地反映。所以,成績和付出的勞動並不總是成正比。所以,把原因都歸結到自己身上來,就會帶來心理上的不良反應,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不可否認,近年來教師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黨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氣在保障教師的工資兌現上,這些都極大地改善了我們的生活狀況,提高了工作熱情。但是,在工作待遇方面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當前教師的報酬水平還是難以反映教師的勞動價值。教師的勞動價值很難有一個明確的量化標準,無法計算出一個準確而合理的數目來。部分教師在心理上不平衡,自己的工作並不比公務員輕鬆,但工資待遇卻相差較大。另一方面,由地方財政不足,教師的工資仍難準時足額到位,教師住房不能得到解決,而且醫療條件極差,這些因素都對教師工作心態的穩定和心理情緒有一定的影響。面對太多的誘惑,很多青年教師總是會搖擺不定,對自己的選擇進行重新思考或則提前出現職業倦怠以致影響教育教學工作。

  如何消除教師心理上的不平衡呢?使教師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一定會保持一顆健康,公平的心態,關注每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快樂成長,成為祖國的有用人才。同時自己也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充實自己,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

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3

  我在假期讀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一書深有感觸,特別是怎樣真正的讓學生接受好心理健康的教育至關重要。

  隨著人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和重視,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學校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已取得了大家的共識。但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它要求教師不僅要更新教育觀念,還必須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學校開展的重要性,讓我感觸頗深。必須透過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知、情、意,讓它源於實踐,用於實踐。

  1、聆聽他人故事,因勢利導

  心理健康教育課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獲得的心理體驗和感悟程度。學生總是非常關注他人在同一問題上的表現,喜歡聆聽他人的“故事”。

  (1)心靈感悟:

  在課堂上,我經常會給同學們同齡人的“故事”。試圖讓學生明白這些問題別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並相信這些問題可以解決,進而學習和掌握方法。其實學生在聆聽的同時,也在審視自己。

  (2)角色扮演:

  心理劇的創設,其初衷是讓角色扮演者體會其中的情境衝突,在衝突中宣洩自己、發現自己、改變自己。這大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主體參與性,使他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及時地運用課堂所學去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成長。

  2.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在於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課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並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著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髮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

  3、 抓住學生心理,以趣促學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面對從未真正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我在第一堂課裡以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為內容。從夢到星座,從“肢體語言”到“從眾”,引起了學生對心理世界的好奇,進而講述提高心理素質的好處:提高學習效率;合理調節情緒;形成良好性格;學會與人交往等,同時說明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課以後要涉及的內容。這堂課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引起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興趣和重視,闡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意義和目的,並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心理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目標,也為以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矗

  今後,我要繼續加強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制定科學可行的實施辦法,使學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4

  小學生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階段,他們的心理品質還不成熟,一些學生由於自身、家庭的種種變化,學習壓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導致他們產生不健康的心理。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健康地成長,培養其優良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個性的和諧發展,健全其人格,使他們能夯實心理基礎迎接各種挑戰,這是每個小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把愛的種子撒向每一個學生,使所有的學生都沐浴在愛的陽光雨露中。既愛“金鳳凰”,也愛“醜小鴨”。愛一個好學生並不難,因為他本身就討人喜愛。愛一個“問題學生”才是我的重大考驗,而這正是教師的天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沒有個性的學生是不存在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和培養學生的個性。比如:一位學生特別喜歡畫畫,可是處理不好學習與發展興趣愛好的關係,教師不是扼殺他的愛好,而是進行家訪,做耐心細緻的工作,還和他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在教師的幫助下,這個學生不僅成績優秀,當上“三好”學生。鑑於此,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還要想方設法地為發展學生的個性創造條件。教師可以幫助他們成立各種興趣小組,指導他們做實驗,搞調查,提高綜合能力,等等。這樣,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提高自信心,維護了自己的人格,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第二,是教學方法上的滲透。具體做法如下:

  ⒈尊重學生獨立的人格。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不能對學生諷刺挖苦,肆意辱罵,更不能體罰。一個孩子一旦失去自尊心,就會影響他一輩子。教師應為學生創設一種能夠進行創造學習和活動的氛圍,使他們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所具有的能夠成為一個“最好的學生”的潛在能力。必要的時候,我採取“高高的舉起你的左手”的教育策略,從而使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

  ⒉組織學生進行人格分析。

  我經常組織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自我分析,相互分析,從而加深對自我的認識。學生透過召開主題班會等形式進行討論,統一認識,提高辨別能力。

  ⒊幫助學生完善健全人格。

  在既尊重了學生的獨立人格,又幫助學生進行了人格分析。那麼,接下來,順理成章地,我就與學生一道,完善學生健全的人格,使其朝向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這樣,人格教育也就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了。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之寒”,人格教育並非短期奏效,不會朝夕即獲成功的。人格教育是一項複雜的艱鉅的長期的工程,我要用自己一顆顆火熱的心,去碰撞每一位學生的心靈,直至生產燦爛的火花!

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5

  近來讀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後,讓我對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與思考。書中不僅詳細解釋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以各種淺顯的例項加以說明。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有了以下一點感想。

  教師作為知識和道德的化身,常潛意識地把完美作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標。工作中,總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做到盡善盡美,並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績,現實中,個人的個性、能力、特長和機遇各不相同,而這些自身條件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工作成績。業績並不一定能從教師自身的學歷、能力和花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應出來,而要從學生方面間接地反映。所以,成績和付出的勞動並不總是成正比。所以,把原因都歸結到自己身上來,就會帶來心理上的不良反應,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不可否認,近年來教師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黨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氣在保障教師的工資兌現上,這些都極大地改善了我們的生活狀況,提高了工作熱情。但是,在工作待遇方面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當前教師的報酬水平還是難以反映教師的勞動價值。教師的勞動價值很難有一個明確的量化標準,無法計算出一個準確而合理的數目來。部分教師在心理上不平衡,自己的工作並不比公務員輕鬆,但工資待遇卻相差較大。另一方面,由地方財政不足,教師的工資仍難準時足額到位,教師住房不能得到解決,而且醫療條件極差,這些因素都對教師工作心態的穩定和心理情緒有一定的影響。面對太多的誘惑,很多青年教師總是會搖擺不定,對自己的選擇進行重新思考或則提前出現職業倦怠以致影響教育教學工作。

  如何消除教師心理上的不平衡呢?使教師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

  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

  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一定會保持一顆健康,公平的心態,關注每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快樂成長,成為祖國的有用人才。同時自己也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充實自己,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

【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