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普知識>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精選26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普知識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1

  “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而探索精神是其中最燦爛的一枝。千百年來,人類用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不斷擴充套件著對神氣大自然,對奇妙的科學以及對人類自身的認識。在永不停頓的對未知領域的探究中,人類建構起了多姿多彩的迷人世界。

  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嗎動物為什麼要冬眠哥德巴赫猜想是什麼回事我們能不能跨越時空這些問題一直伴隨著我,為了解開這些我不懂的“迷”我選擇了《學生探索百科全書》,我希望它可以給我帶來這些我不懂得的問題的答案。

  科普讀物讀書筆記這本《學生探索百科全書》共分為三章_自然探索、科學探索和歷史探索。三章的排版都做的很好,讓讀者很容易便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三章都按照各自的特點分為若干節,各節在結構設計上均採用場面宏大的主圖以及精彩紛呈的配圖以增強視覺衝擊力,讓讀者在準確的文字描述、嚴謹的原理揭示中愉快地踏上新奇的探索之旅,輕鬆地掌握的百科知識。

  讀過這本書之後我深深感受到了它對我帶來的好處。首先我在第一章的自然探索中,我瞭解了來自宇宙深處的資訊、漫長的生命之旅在第二章的科學探索中,我瞭解了無處不在的黃金分割、四色之迷、尋找“幽靈粒子”、我們能不能穿越時空……等等等等,這些知識又是我瞭解到了科學,學會了科學的方法,科學的理論,科學的發展,科學的分析這些重要的東西,並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奇聞異事我也可以透過科學說法來解答他,這些知識都豐富了我的生活經驗,讓我不斷的健康成長。

  在第三章的歷史探索中,我瞭解到了絲綢之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埃及豔后、金字塔工程……等等等等。歷史使人明智,因為了解歷史,可以學習前人的正確做法,並且改到自己的錯誤作風,這樣可以使人們在成功的路上少一些坎坷,為自己鑄造一條平平的道路。

  看吧!一本知識讀物給我們帶來了多麼大的益處,在這個講究科學的時代,如果我們不多學習一些有關科學的知識的話,我們肯定會被這個時代所漸漸的遺忘,我們只會一點一點的落後,選擇一本好的科普類讀物吧,相信它會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穫!

  兒童讀物讀書筆記《格列佛遊記》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於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父親是一位定居在愛爾蘭的英國人。他是一個遺腹子,由叔父扶養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遊記》發表於1726年,被當作是兒童文學作品,實際上卻是抨擊當時英國社會墮落與腐敗的諷刺小說。

  在這本書中,寫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冒險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驚肉跳。在小人國裡,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裡,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於手掌間,並與蒼蠅和蜂子展開鬥爭;後來,他來到神秘的飛島國,這裡的人利用鳥的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離奇國家......讀著讀著,我彷彿隨著格列佛一起走進了那個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長得像魚的飛島國居民,以及慧駰和耶胡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2

  尊敬的各位工作人員,您們好!首先非常感謝您們對我們工作的支援及精心的指導,正是您們給予了我們這次鍛鍊的機會,一次接觸社會的機、服務別人鍛鍊自我的機會,很榮幸爭取到這次機會。這次活動讓我學到許多東西,讓我所有參加活動的同學都受益匪淺。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生活小常識就顯的越來越重要,將健康知識和理念融入大家的心中,促使大家養成文明,禮貌、不隨地吐痰的良好生活習慣,我們三生教育拓展實踐協會——生態文明社群實踐服務團為實現文明社群出一份力,也為環保盡一份心。在這次活動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社群的居民,他們對我的活動積極的配合,他們的熱情到現在為止還在我的心裡澎湃,他們說很早就希望有我們這樣的服務團為他們宣傳,首先我們進行生活常識小板報:透過展板的繪製來傳達基本的衛生常識,生活小竅門的方法並配以文字及生動形象的圖片,來吸引社群群眾眾,關注生活,關住健康,要求務必要做到及時吸引眼球。同時我們也給居民講解生活常識,透過講解員透過現場實物輔助健康知識講解及回答居民諮詢的形式,普及生活小常識。增強了活動的意義又增加了活動的互動性,同時更使生活小常識深入人心。並且我們還居民發了宣傳單,上面有著我們精心為他們的小常識。同時熱情的居民還在我們的“享綠色生活,創文明社群——健康生活”橫幅留下自己姓名也為我們的活動留下美好的記憶,也為創文明社群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居民一同參與進來同我們高喊“享綠色生活,創文明社群”的旗幟。

  “珍惜地球資源、保衛家園;從自身做起,改善地球整體環境”這一話題在居民中間展開了。話題一展開,居民們都搶著說。李大媽說,以前,她跟外婆住在鄉下,村裡有條小河,那時的河水都很清澈,常見小魚在遊。她跟村裡的孩子們一起去河裡捕魚、捉蝦,那是常有的事。如今,村裡的小河早就成了臭水溝。李大媽話裡滿是惋惜。居民汪洪忍不住插嘴,“只要肯去做,保護環境是舉手之勞。但凡出門買東西,自己都帶上布袋,塑膠袋自然就少了;出門少開車,騎腳踏車或是步行,就當鍛鍊身體了。”孟大媽生活有妙招,她說自己家的燈都換成了節能燈,現在和以前相比,至少節省了一半電。居民們聽了都說好,“不僅省了自家的腰包,國家的資源也省了。”席子營社群居委主甚是贊同,“節能燈方面,國家財政每年都有補貼。居民們早該換成節能燈。”活動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這個說“夏天裡,少開空調,就少些二氧化碳”,那個說“工作室裡午休,關上電腦來省電”,居民汪洪一口氣說了一大串:“口紅和牙膏沒了,捅一捅、擀一擀,再用一個星期也沒問題;洗菜用過的水可以澆花,洗臉用過的水可以衝馬桶;而生活垃圾也可以主動分揀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總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時刻提醒自己,也告家人,為了我們的生存環境,一起守護地球。”他們還一起大聲的說:“只要我們都攜起手來保護我的家園,我們席子營一定最漂亮最好住的社群。

  就這樣一天很快就過去了,在這一天裡我學到了怎樣與陌生人交往,怎樣與居民溝通會更禮貌,面對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式與其交往溝通,面對不同層次的人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與其溝通,一個陌生的面孔要使他支援你,你就得讓他相信你。更重要的是看著居民高興的說:“我非常支援你們的活動,也一定會愛護我們社群,讓我們社群成為文明社群”雖然我們忙碌很累,但聽到這樣的話心裡也不覺得累,看到居民高興的樣子我們心裡也被幸福填的滿滿的。

  總之這次活動讓我們受益匪淺,讓學到了許多東西,讓我又成長了。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3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當地震發生於海底,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的災害,稱之為海嘯。

  海嘯在許多西方語言中稱為“tsunami”,詞源自日語“津波”,即“港邊的波浪”(“津”即“港”)。這也顯示出了日本是一個經常遭受海嘯襲擊的國家。目前,人類對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只能透過觀察、預測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阻止它們的發生。

  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地震規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在海底附近傳播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海嘯在海洋的傳播速度大約每小時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鄰兩個浪頭的距離也可能遠達500到650公里,當海嘯波進入陸棚後,由於深度變淺,波高突然增大,它的這種波浪運動所捲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並形成“水牆”。

  由地震引起的波動與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層波動,而地震所引起的水體波動是從海面到海底整個水層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發,土崩及人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嘯。此外,隕石撞擊也會造成海嘯,“水牆”可達百尺。而且隕石造成的海嘯在任何水域也有機會發生,不一定在地震帶。不過隕石造成的海嘯可能千年才會發生一次。

  海嘯同風產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異的。微風吹過海洋,泛起相對較短的波浪。相應產生的水流僅限於淺層水體。猛烈的大風能夠在遼闊的海洋捲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動深處的水。而潮汐每天席捲全球兩次。它產生的海流跟海嘯一樣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嘯並非由月亮或太陽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動所產生,或由火山爆發、隕星撞擊、或水下滑坡所產生。海嘯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夠超過每小時700千米,可輕鬆地與波音747飛機保持同步。雖然速度快,但在深水中海嘯並不危險,低於幾米的一次單個波浪在開闊的海洋中其長度可超過750千米這種作用產生的海表傾斜如此之細微,以致這種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經意間就過去了。海嘯是靜悄悄地不知不覺地透過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淺水中它會達到災難性的高度。

  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動都可能引起海嘯。

  地震發生時,海底地層發生斷裂,部分地層出現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從海底到海面的整個水層發生劇烈“抖動”。這種“抖動”與平常所見到的海浪大不一樣。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動的振幅隨水深衰減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動”則是從海底到海面整個水體的波動,其中所含的能量驚人。

  海海嘯時掀起的狂濤駭浪,高度可達10多米至幾十米不等,形成“水牆”。另外,海嘯波長很大,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由於以上原因,如果海嘯到達岸邊,“水牆”就會衝上陸地,對人類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威脅。

  海嘯中如何逃生?

  一、地震是海嘯最明顯的前兆。如果你感覺到較強的震動,不要靠近海邊、江河的入海口。如果聽到有關附近地震的報告,要做好防海嘯的準備,注意電視和廣播新聞。要記住,海嘯有時會在地震發生幾小時後到達離震源上千公里遠的地方。

  二、海上船隻聽到海嘯預警後應該避免返回港灣,海嘯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險。如果有足夠時間,船主應該在海嘯到來前把船開到開闊海面。如果沒有時間開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離停泊在海港裡的船隻。

  三、海嘯登陸時海水往往明顯升高或降低,如果你看到海面後退速度異常快,立刻撤離到內陸地勢較高的地方。

  四、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急救包,裡面應該有足夠72小時用的藥物、飲用水和其他必需品。這一點適用於海嘯、地震和一切突發災害。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4

  這個寒假,我參觀了紹興市科技館舉辦的“低碳生活”科普展。整個參觀過程,我被被深深的吸引了。

  展覽分為五大區域,分別為低碳漫畫長廊、生存與環境低碳區、家庭生活低碳區、公共生活低碳區、低碳休息區。

  一進展廳,看到一塊綠色的牌子,上面有“低碳”的含議:低碳(low carbon),意思是低溫室氣體排放,溫室氣體一般指二氧化碳。在參觀中我知道了碳的形成、分佈、存在形式,金剛石、石墨、各種植物、煤等都含有碳的存在形態。碳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也是各種呼吸作用的產物,二氧化碳會危害我們生存環境,只能透過光合作用固化二氧化碳,才能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所以我們要倡導植樹造林。在參觀中我還懂得了石油已成為現在人類的主要能源,我們的各種機器、汽車在使用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和二氧化碳。接著我看到了三盞一樣亮的燈,用電量卻相差很多很多,最省電的是LED燈,其次是節能燈,用電最多的是白熾燈,所以現在都在大力推廣LED燈和節能燈。

  這次的展覽讓我受到了不小的震憾,受到了從所未有的科學教育。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

  1.瞭解碳的單質和化合物的性質,以及碳的用途等;

  2.瞭解全球變暖的原因和危害,以及與此相關的科學知識;

  3.倡議做到節能減排與環保,減少碳排放量;

  4.在家庭生活從節水、節電、節氣和節油四個環節做起樹立正確的低碳生活理念。

  我的理想是做一個發明家,瞭解“低碳”知識,對我十分有益,以後的設計與發明也要做得“低碳”。我想,只要我們每個學生從我做起,倡導“低碳”生活,我們的家園會變得更美,更好。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5

  《十萬個為什麼》是一本科普書,裡面包含了很多豐富的知識。告訴我們為什麼天上會有星星,為什麼太陽會發光,為什麼天上會下雨,為什麼海洋是藍色的寶庫,為什麼地震前後太陽會自己發光,為什麼沙漠會五彩繽紛。

  每篇文章都告訴我們一個科學道理。它不僅可以幫助我開闊視野,增加歌唱知識,還可以提高我的學習興趣。它以前不僅能幫我開車,我根本不懂九大行星和銀河系。《十萬個為什麼》介紹了天體的形成過程。我理解金星、水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銀河系由許多類似太陽系的星雲組成。我們居住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顆“小星星”。

  為什麼海水又苦又鹹?之前不明白海水為什麼又苦又鹹。看了《十萬個為什麼》,明白了是因為海水含鹽量多。氯化鈉是人們平時吃的鹽,味道鹹;氯化鎂和硫酸鎂味苦,所以海水又苦又鹹。

  《十萬個為什麼》還回答蝦蟹活著的時候是藍色,熟了就變成紅色?那是因為未煮熟的蝦和蟹含有大量黑色素,而煮熟的蝦和蟹沒有黑色素,只有紅色色素,所以它們會發生變化。

  我也理解為什麼雞下蛋不離蛋:因為母雞要給雞供熱,得不到熱量就死了。與蜘蛛不同,母雞不需要給孩子供熱。因為小蜘蛛只要吸收太陽的熱量就能生長,母雞必須趴在蛋上才能讓小生命生下——只雞。

  《十萬個為什麼》讓我增長了很多知識,也讓我意識到世界是如此豐富多彩。《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是一個沉默的老師,給我無盡的知識,我喜歡《十萬個為什麼》。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6

  今天看了《植物揭秘》這本書,瞭解了很多植物,看到了大自然的奇觀。

  這本書的主題是《草本植物》《植物的秘密》《植物世界的吉尼斯》《沙漠植物》《植物習性》。我對這些話題很感興趣。植物世界裡有太多東西可以探索了。我來說說我最感興趣的“植物世界的吉尼斯”。

  俗話說“人生難得七十歲”,人只要活到七十歲以上,就不算壞。但在樹木面前,人類世界的長壽簡直就是一隻微不足道的“小螞蟻”。世界上最古老的樹是非洲西部加那利島上的龍血樹。500多年前,西班牙人測量它大約有8000~10000歲。不幸的是,它在隨後的風暴中被摧毀了。

  植物界還有一個短命鬼,華生。瓦松是一種生長在瓦房屋頂上的植物。只要雨季來臨,為了“多活幾天”,它就迫不及待地發芽生根,開花結果,繁殖自己的後代,然後就“等死”。雨季一過,它就會迅速死亡,結束生命歷程。

  還有更多獨特的樹。鐵刀木,它的種子密不透風,你可以想象它長大後有多硬。鐵刀木的硬度可以達到每平方釐米656~698 kg,用斧頭砍下去會有火花。

  水瓶座的樹,對待火就像對待小兒科一樣,完全被忽視了。他又高又粗,樹幹高達幾十米,酷似一個巨大的水桶。其實可以說是水桶。其蓄水能力可達一噸以上。即使大火燒掉了附近所有的植物,也只會損壞一些枝葉。

  看,光是植物就有這麼多奇妙的東西。大自然呢?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有很多未被發現的科學事物,但正如祖國所期待的那樣,為什麼不能一個個發現呢?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7

  每當我們仰望藍天和無數閃亮的星星時,我們不禁要問:“宇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它有其他智慧生物嗎?你在月球上找到水了嗎?“所有這些問題都給宇宙蒙上了神秘的面紗。它引起了許多科學家的注意,他們做了無數的實驗來揭開它的面紗,向世界展示它的本來面目。

  月亮是大地黑暗中的光明使者,清冷明亮的月光如畫,沁人心脾。自古以來,它激發了人類許多美好的遐想。然而,科學家們關於月球的發現一點詩意都沒有。月球實際上是一顆什麼樣的行星?我在《宇宙之謎》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月球曾經是一顆極其“活躍”的行星。月球地震發生在月球難以想象的深處,震源在月球下方500至1000英里處,距離月球外殼數千英里。月球的活動和振動不僅頻率高,有時還相當劇烈。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當這種嘈雜的微弱振動發生時,有時每兩個小時就會發生一次,有時過幾天就能平靜下來。然而,仍然有一個問題困擾著科學家。這些震動的來源在哪裡?在月球給人類的“暗示”中,有很多東西沒有被科學家忽略,我們希望這些東西能有助於解開月球的神秘面紗。

  地震和月球地震類似,不同的是它們之間的間隔時間比月球地震要長。地震是地殼的運動,是一種破壞性的自然現象。對於人類來說,地震並不陌生,異常是生活在地震頻繁的地區,所以可以感受到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痛苦。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福報。”地震隨時可能在我們周圍發生。雖然我們不能預測它們,但當它們發生時,我們可以處理它們。我們應該明白,良好的反應有時可以幫助我們逃離死亡的魔掌。當地震發生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冷靜的態度非常重要。不要跳樓;不要把袖手旁觀扔出窗外;不要躲在陽臺上;不要藏在易碎物品下面;不要隨意點燃明火。如果地震時你在室內,如果遠離門窗,暫時躲在堅固的傢俱下面或者角落裡比較安全。

  浩瀚宇宙中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東西。希望能早日揭開面紗,看到它的本來面目。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8

  高爾基說:“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麼成長中的我們進步的標誌就是汲取知識,使自己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

  10月19日,本校舉辦了“秋韻杯”科普知識掛圖展覽。本次展出的科普知識掛圖,全部來自中國數字科學館,分為綜合科學、自然科學、生活百科、醫療衛生、農業科學等幾大門類,共計數千幅大大小小的科普掛圖。

  此次科普知識掛圖展,主辦單位有三明八中、三明市科普作家協會、三明秋韻圖書文化有限公司等。據悉,舉辦此次展覽還涉及青運會知識普及宣傳,助力近日在福建省舉辦的全國青年運動會,助力三明市承辦的青運會乒乓球賽區活動。林紀平老師介紹說:“本次科普掛圖知識展,能夠讓學生們掌握一些天文、地理、農業、工業,及數理化等方面的科學知識,瞭解祖國光輝燦爛的科學文化成就,學到一些學習方法和生活技巧。普及的知識豐富,很有實用,好處頗多。”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即使是農業也需要擁有一定的技術,所以中國也在對農業技術進行不斷的改進。作為農業方面最顯著的成就,就是袁隆平雜交水稻的研發成功。雜交水稻的重要意義就是為了解決世界上人口與糧食不足的問題,由於雜交水稻,無論是產量,抗病性,各種綜合形狀都要比不雜交的水稻要高,這就意味著雜交水稻糧食出產量的提高,為日益增加的人口,與有限的土地,解決糧食問題。

  透過一個雜交水稻的例子,足夠說明科技水平的提高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對一個國家的生活水平的影響力。

  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前提是要有足夠的知識水平。汲取知識是中國新一代青年實現中國偉大復興的前提,所以也有句話說,“知識改變命運”。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9

  疫情來勢洶洶,讓這個春節註定與眾不同。揪心,感動,焦急,欽敬,我們共同經歷了種種複雜心情,但無論如何,保持信心,做好防護,相信科普,斥責謠言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能為抗擊疫情做出的貢獻。

  面對知之甚少的病毒,加之藉由網際網路大肆傳播的謠言,難免人心恐慌。但正如人民日報銳評道:“面對疫情,信心是長效疫苗。恐慌徒勞無益,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攥指成拳,合力致遠,打敗恐慌情緒,合力戰勝疫情。”除了關注疫情的嚴重,我們更應當看到社會各界對抗擊疫情做出的努力:封城防控,千里馳援。尤其是“逆向而行”奔赴一線,夜以繼日直面危險的醫護人員,他們最清楚疫情的可怕,但仍然積極“請戰”,沉著又激昂,平常又堅定。在危險的漩渦之中,堅守本職即是最令人欽佩。

  疫情難以攻克,但人心最是堅不可摧。當我們面對病症嚴重、傳染性強的新型冠狀病毒,病毒自身面對的則是這個經歷過三年饑荒、九八洪水、抗擊非典、汶川地震、西南旱災而不倒的中華民族,是懷抱大江大河亦是挺過大風大浪的中華民族。人心是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絕不能被恐慌佔據,而要永遠保持信心,積極防控,十四億人民風雨同心,則控制疫情指日可待。

  疫情仍在蔓延,但不時傳出的好訊息足以振奮人心:每日新增病例正在減少,疫苗研發逐步推進,病毒病株成功分離,各地救援團隊馳援武漢,治癒病例不斷增多,“小湯山”醫院開建,5G技術遠端會診,防控物資進入綠色通道……我們應當明確,隔離病毒並非隔離愛,防控疫情並非防控遭受疫情圍困的同胞,越是強敵當前越需要凝心聚力,越是任務艱鉅越需要展現人文關懷,用愛與勇氣直面困難,用信心與責任共克時艱,攜手謀良策,人人盡本分,摒棄偏見,拒絕冷漠,我們才能更快攻克病毒,打贏這場硬仗!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10

  今年暑假老師讓我們看的書裡有科普書,我看了《可怕的科學》系列的一本。

  《可怕的科學》是尼克阿諾德的原作,由蕭乾翻譯。這套叢書是一本英國經典兒童科普讀物,共10冊,分為“非常實驗”和“另類歷史”兩大類。之所以被命名為“可怕的科學”,是因為這些書從更現實、更貼近生活的角度詮釋了科學的真理。並不是簡單的講解科學實驗,而是加入漫畫指導和例子,讀起來更真實有趣。我想寫的書是《非常實驗》裡的《危險食物》。

  在這本書裡,每一個實驗之後都會有結果和解釋,有時候還會有一些小知識。最後還有一個關於這個實驗的小連結,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一個單元通過後,有一個全面的選擇題測試,豐富了知識。我覺得這本書簡直就是科學實驗、百科全書、漫畫的結晶。

  比如第二部分——恐怖蔬菜,有一個關於土豆力量的實驗。跟兄妹打賭,不用刀就能在土豆上打個洞,然後用吸管在土豆上打個洞。你會發現稻草已經在土豆上紮了一個洞,所以這一刻你在等著收錢。這是因為吸管是圓管,圓管是一種很厲害的結構。對科學家來說,“力”是一種可以移動的物體,或者改變物體形狀的東西。正是這種力量讓一根稻草插入土豆。最後一句“我打賭你不懂!”移動的東西越重,你就越難停下來。科學家稱之為“慣性”。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超級油輪在將發動機換到倒檔後,必須向前滑行1.6公里才能停止。所以用網球拍擋殼才這麼白痴。

  我喜歡看《可怕的科學》系列的書,因為它會用幽默的方式向你解釋科學道理。我覺得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很好的青少年科普讀物,內容全面,有趣,實驗簡單,易學。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11

  這個寒假,我參觀了紹興市科技館舉辦的“低碳生活”科普展。整個參觀過程,我被被深深的吸引了。

  展覽分為五大區域,分別為低碳漫畫長廊、生存與環境低碳區、家庭生活低碳區、公共生活低碳區、低碳休息區。

  一進展廳,看到一塊綠色的牌子,上面有“低碳”的含議:低碳類遏制全球變暖的“最後一次機會”,我國向世界宣告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到20XX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XX年下降40%~4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千層之臺,起於累土。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從現在起,從自身做起,即做低碳生活的實踐者,又要做推動科普、普及低碳的倡導者。

  那麼什麼是低碳生活呢?所謂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作息時所耗用能量儘量減少,從而降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包括工業生產上的節能減排、建築的綠色設計、汽車的節能、生活中的各種節能。有的人認為,二氧化碳只有在汽車排放尾氣、煤炭燃燒時才會產生,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微弱的“碳”在侵害著我們的地球。就連小小的手機電池充電時都會排放出二氧化碳。有專家算過一筆賬:及時拔下家用電器插頭,全國3.9億家庭大約可減排197萬噸二氧化碳;如果全國減少10%的塑膠袋的使用,可減排3.1萬噸二氧化碳;如果全國每人每年節約0.5千克大米,可減排61.2萬噸二氧化碳。生活中,還有很多細節都能降低碳的排

  放。如垃圾回收、使用節能燈、少吃口香糖、使用環保袋、自覺提高空調製冷溫度、雙面列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推廣素食、隨手關燈、多坐公交車、不浪費飯菜,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都是每個人力所能及,卻又意義非凡的事情。

  朋友們,積沙成塔、集腋成裘。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涓涓細流可匯成滔滔江海,片片綠葉堪造就莽莽林海。為了留給後人的綠水青山、碧海藍天,讓我們一起選擇低碳吧!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12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機器人和房屋都在朝著智慧化的方向發展。

  在書中,我看到了一個有趣的科技知識:機器人=新人類,這就是科技的偉大。如果你是拆彈專家,即使你的對手是世界上最危險的炸彈,你也要有足夠的勇氣消滅它。然而,如果你使用機器人,你不必擔心自己的生活。完全可以幫你清理炸彈。即使它死了,人們也可以派另一個機器人繼續工作。而且機器人不會向人要工資,也不會被當成烈士,因為它是機器,也是掃雷專家。不管是陸地還是海洋,它也是一隻螃蟹。即使被海浪掀翻,它也可以繼續工作,像蛇一樣爬,像青蛙一樣跳,甚至去其他星球,成為未來太空探索的先驅。

  雖然機器人對我們人類有很大的幫助,但有些機器人對人類有害。比如1978年9月6日,廣島一家工廠照常工作,機器人在切割鋼板。突然,機器人把一個值班工人當成鋼板,捲進了切割機。這簡直不可思議!1985年,前蘇聯象棋冠軍古德科夫和機器人棋手下棋。古德科夫連續贏了三場比賽。當觀眾為人類戰勝機器人歡呼雀躍的時候,或許是機器人惱羞成怒的時候,金屬棋盤有了強大的電流。在眾目睽睽之下,古德科夫被電流擊倒了,所以人們不應該盲目相信機器人,他們有時會錯過。

  科技很棒,未來人們的生活會更完美。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13

  20xx年10月18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希望行”活動來到二師鐵門關市。5位長期致力於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全國知名專家、教授利用5天時間深入師市5所學校,為近2000名青少年及科技輔導員作科普專題報告。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常務副主席李曉亮、兵團科協副主席王紅德、師總農藝師祁建榮等出席活動啟動儀式。

  由中國科協、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主辦,兵團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師科協、師教育局承辦的“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希望行”活動旨在深入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向師市未成年人普及現代科學技術的前沿知識,激發未成年人對科學的關注和興趣,滿足未成年人對現代科學技術的瞭解慾望,激勵未成年人為國家振興、人類進步、攀登科學新高峰而奮鬥的精神。活動採取“大手拉小手”的形式,讓科學家伸出“大手”,拉起青少年的“小手”,喚起青少年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熱情,啟發探索科學的奧秘,引領他們走進科學的殿堂。活動邀請到5位長期致力於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全國知名專家、教授在師市5所中小學校開展巡迴科普報告會,內容涉及航空航天、科學技術與生活、青少年健康等。

  10月18日上午是空軍大校焦國力的講座——《我國戰鬥機的秘密》。焦國力大校在這次報告中講了我軍現役的各式飛機,並且還有訓練的珍貴影片及各飛機的照片,讓在場的學生和老師目睹了我軍戰機的風采,極大的鼓舞了學生今後投身國防事業的熱情。下午是楊

  晶教授演講的《走進大漠深處》。她演講的內容有四部分,分別是:神奇的沙漠、沙漠獻給人類的禮物、狂野的沙漠、沙漠是怎麼形成的,透過這四部分的演講使我瞭解了沙漠的基本知識,她透過講解自己的科研經歷,為在座的老師和學生揭開了沙漠的神秘面紗。

  10月19日上午是由原武裝部隊裝備研究所工程師陳曉東帶來的《機器人上戰場》。分別講了機器人的起源、軍用機器人。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他講到:“給我一班的高中生和四個軍用機器人,我可以搞掉一個連,甚至一個團。”下午是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楊汝榮教授講述關於科學考察的相關知識。他也講述了自己的每一次的科學實地考察經歷,是我深深的瞭解了科學道路上的艱辛和快樂。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14

  科學是人類探索自然同時又變革自身的偉大事業,科學家是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的重要承載者。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關心關懷我國科技事業和廣大科學家群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他強調:“希望廣大院士弘揚科學報國的光榮傳統,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勇於創新、嚴謹求實的學術風氣,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在科學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這一重要論述,體現了黨中央對科學家群體的殷切期望,而要激勵和引導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真正把學問和人格融合在一起,就必須重視科學家精神的培育和弘揚。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明確了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內涵,即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這些精神特質,既有在科學的發生、發展中積澱的品格、方法和規訓,又強調社會責任、人文關懷等倫理維度,體現了中國傳統科技文化中物我合一、理實交融的天人觀,是仰望星空的.真理追求和檢視內心的人文關懷的統一。

  愛國精神是科學家精神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懷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憑藉深厚的學術造詣、寬廣的科學視角,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熱愛祖國的人,才擁有完整人格。沒有人格,“學問”越大,對社會的危害也越大;沒有人格,也不可能有真“學問”。這就是人格與學問之間深刻的辯證法。追求知識和真理是中國科學家的初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亦是中國科學家的初心。在新時代,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就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創新精神是科學研究最鮮明的稟賦。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只有第一、沒有第二。近500年來,世界科學中心的幾次轉移,無不記載於人類敢於爭先、勇立潮頭的拼搏史之中。19世紀之所以被譽為“科學的世紀”,一個重要原因是科學發現創造性地透過技術應用第一次走出書齋和實驗室,轉化為巨大的社會生產力,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指出:“社會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面對日趨激烈、關乎國運的世界高新科技競爭,搶佔制高點,佈局於長遠,是當代中國科學家的時代擔當。面向未來,中國科學家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同時,科學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為科技創新提供寬鬆社會氛圍。

  育人精神關乎科技事業長遠發展如高斯、黎曼、克萊因、希爾伯特之於哥廷根數學學派,玻爾、海森堡之於哥本哈根學派,錢學森、鄧稼先、錢三強、于敏、王淦昌、朱光亞等之於中國“兩彈一星”工程……對新時代中國科學家來說,要身先士卒、慧眼識英、獎掖後學,把發現、培養青年人才作為一項重要責任;對年輕科技人才來說,要立鴻鵠志、嚴謹求實、敢於創新,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不斷超越。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15

  一、領導重視、精心組織,認真做好籌劃工作

  為切實組織開展好我市20xx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結合我市實際,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市科協分別向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縣區科協和市級各學(協)會下發了《關於舉辦六盤水市20xx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的通知》,並制定了《六盤水市20xx年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實施方案》。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縣區科協和市級各學(協)會,按照通知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活動實施方案,填報了《六盤水市20xx年全國科普日重點活動登記表》。8月23日,召開了六盤水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聯絡員會議暨“百萬公眾網路學習工程”活動和全國科普日主題宣傳活動安排部署會,對“六盤水市20xx年全國科普日主題宣傳活動暨實施‘社群科普益民計劃’啟動儀式”和“百萬公眾網路學習工程”活動進行了佈置。同時,透過與鐘山區科協協商,確定將主會場設在黃土坡辦事處松坪北路社群,並專門到社群就組織開展主會場活動進行具體的商議和安排。

  二、整合資源、形成合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

  9月18日,組織市全民科學素質各成員單位、市級各學(協)會及鐘山區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部分成員單位和松坪北路社群共41家單位近400名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願者,在鐘山區松坪北路社群舉辦六盤水市20xx年全國科普日主題宣傳活動暨實施“社群科普益民計劃”啟動儀式,拉開了我市實施“社群科普益民計劃”活動的序幕。市政府副市長、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範三川在啟動儀式上講話,市人大會副主任龍秋芳、市政協副主席滕樹紅及鐘山區黨委、政府、政協的領導參加啟動儀式,並巡視活動現場,對活動開展進行指導。參加活動的各單位結合自身實際,圍繞本次活動主題,透過發放科普宣傳資料、科技諮詢服務、義診義療、科普宣傳、法律法規宣傳、科普大篷車車載展品演示等形式,向廣大公眾展示了一場科學、文明、健康的科普盛宴,為促進公民科學素質的全面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次活動共懸掛標語50幅,展示掛圖178幅,展板103塊,發放宣傳資料62600份,放映影像11場次,諮詢服務1460人次,義診義療85人次,受眾達五千餘人。

  9月14日、27日,分別在六盤水市十八中、鐘山區第七小學開展了20xx年全國科普日“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共展出大篷車車載科普展品30餘件,科普展板10餘塊,受益學生達5千餘人。在展出過程中,同學們透過仔細觀察、操作實踐,感受到了科學的無窮魅力,瞭解到了科學知識與科學方法、激發了科學興趣,增強了科學意識,為其日後的求學之路奠定了科學基礎。展出之餘,市科協副主席陽曉軍與各學校負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領導、老師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就如何組織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和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進行指導。

  9月9日、13日、15日,邀請市氣象學會專家張潤瓊、市人民醫院專家莫國毅和市疾控中心專家周紅分別到市民族中學、鐘山區黃土坡辦事處二屯社群和松坪北路社群作氣象科普知識和健康科普知識講座。共有500多名中學生和120多位中老年朋友聽取了講座。三位專家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講解了世界氣候、中國氣候、貴州氣候、六盤水氣候等氣象科普知識和腦卒中防治、高血壓、狂犬病防治、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等健康科普知識,受到廣大聽眾的歡迎。

  全國科普日活動期間,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縣區科協和市級各學(協)會圍繞活動主題、結合自身特點開展各類重點活動32項,為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提高全民科學素質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活動效果

  本次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圍繞“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主題,配合我市“三個建設年”、“百萬公眾網路學習工程”和“社群科普益民計劃”活動的開展。透過舉辦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了堅持科學發展、保護生態資源的重大意義,普及了科學知識,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從而推動了我市“三個建設年”活動的開展。透過深入開展“百萬公眾網路學習工程”活動,重點開展“四加一”活動,即實施校園學習行動計劃、農村學習行動計劃、城鎮(企業、社群)學習行動計劃、機關事業單位學習行動計劃,組織參加全省“百萬公眾網路學習工程”活動大賽。使更多的公眾知曉“貴州數字圖書館”,走進“貴州數字圖書館”,享受“貴州數字圖書館”,運用“貴州數字圖書館”。透過“貴州數字圖書館”網路學習,提高公眾自身科學素質,促進我市學習型和創新型社會建設。透過實施“社群科普益民計劃”,進一步整合社群科普資源,完善社群科普設施功能,加強社群科普志願者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和社群居民的科學素質,在全社會營造一個“崇尚科學、熱愛科學、學習科學、運用科學”的良好科普氛圍,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更大貢獻。同時,各縣區科協、各市級學(協)會及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以“全國科普日”活動為契機,創新活動方式、豐富活動內容、注重活動實效,推進科普工作進機關、進農村、進社群、進學校、進企業、進家庭、進軍營,真正形成了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為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構建和諧涼都、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16

  七月仲夏,萬物芳華。攀枝花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xxx基金會捐贈四川地震災區“學生感恩行動”活動隊伍於7月16日至7月19日在什邡市師古鎮開展了科普宣傳活動。

  此次科普宣傳總共需要分發宣傳資料7580份,16日上午分發了4500份,18號和19號分發了3080份。在此次科普宣傳活動中,每一位隊員都精神百倍投入。對每位到宣傳點前諮詢的群眾認真耐心的見解我們活動的的目的,消除群眾的疑慮。在16日上午發放科普資料的過程中,所有隊員一齊上陣,分別負責到不同的街道發放,並深入到農貿市場,商店,飯館等公共場所,經過一個上午的努力,我們準備的4500份宣傳資料全部發放完畢。17日至19日,隊員深入到師古鎮的農村,在進行社會調查活動的同時分發科普資料,分發3080份。總計分發7580份,圓滿完成科普宣傳的任務。

  此次活動,事先經過詳細計劃和安排,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隊員們克服了天氣炎熱,路途較遠和部分群眾不夠理解等諸多困難,最終成功完成了此次發放科普資料,進行科普宣傳的任務。

  作為參與其中的一員,我對我們的隊伍感到自豪。在活動中,我們的隊員,特別是幾位大一的隊員,16日清晨很早就去擺放宣傳點,在宣傳點駐守的王老師和幾位同學認真對群眾進行講解,在發放宣傳資料的過程中,隊員們不畏四川盆地夏日悶熱,汗水浸透了隊服仍堅持面帶微笑完成發放科普資料的任務。這種團隊精神和迎難而上的精神難能可貴,也正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應弘揚的。在宣傳遇到困難時,我們帶隊的王老師挺身而出,親自上陣宣傳,極大地帶動了各位隊員的積極性,為最後順利完成任務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為擁有這樣一位能讓大家產生凝聚力,能迎難而上的老師兒感到榮幸。

  當然,我們的科普宣傳活動存在這眾多的不足之處。一、宣傳資料的種類還不夠豐富,農民群眾需要的一些資料我們沒有,無法給所有的群眾提供幫助;二、宣傳的手段顯得單一,只有在宣傳點上宣傳和發放科普資料兩種手段,沒有透過更加豐富的手法去宣傳。三、對廣大群眾的解釋工作還有待提高。由於我們不是農業方面的專業人士,所以當一些群眾問我們關於農業問題的時候我們就很難做出回答了;四、宣傳時間較短。由於活動時間的問題,我們只進行了三天的宣傳,只有三天的宣傳時間顯然是不夠的,無法產生更大的影響力。這些是我們此次科普宣傳活動的不足,需要我們汲取經驗在以後的社會實踐中做出改變。

  李xx基金會捐贈四川地震災區“學生感恩行動”給我們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參與社會實踐,感恩社會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學到的不僅是參與社會的交際,更懂得了對於人生的態度:學會感恩。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17

  “凡作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目前全國還剩餘551萬貧困人口未脫貧、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雖然同過去相比總量不大,但這些地區自然條件惡劣、貧困程度深、致貧原因複雜多樣,剩餘貧困人口中近一半是老年人、病人、殘疾人等。落實兩會精神,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發揮制度優勢、激發內生動力,高質量走好脫貧攻堅的每一步。

  堅持黨的領導,高質量走好脫貧攻堅的每一步。“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在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更應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發展優勢。

  發揮制度優勢,高質量走好脫貧攻堅的每一步。“上下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堅持全國一盤棋,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面對剩下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更應發揮制度優勢集結全社會之力。要採取有效措施,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加快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有機結合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

  激發內生動力,高質量走好脫貧攻堅的每一步。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脫貧攻堅必須大力推進內源扶貧,要從根本上加強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脫貧內在動力。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要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讓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要透過勞動素質培養、職業技能培訓等方式,讓貧困群眾心熱起來、手動起來,變“要我富”為“我要富”,努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貧與內部自我脫貧的互動機制。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任務更重、挑戰更大。當前,14億多中華兒女也正以飽滿鬥志,在深度貧困殲滅戰的戰場上向絕對貧困發起最後攻勢。堅持黨的領導、發揮制度優勢、激發內生動力,把短板補得再紮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我們必能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18

  2021年10月16日-17日,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主辦、中科大資料研究院承辦的2021中國科普創作大會暨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年會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科普作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教育機構、出版單位的專家學者、作家代表等近500人參加會議。中國鐵道博物館職工受邀參會。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的前身是成立於1979年的中國科學技術普及創作協會,現更名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協會以科普作家為主體,並由科普翻譯家、評論家、美術家、科技記者,熱心科普創作的科技專家組成的全國性、學術性社會組織。協會下設24個專業委員會或工作委員會,全國一級的會員人數約為5000人。

  會議以主旨報告+專題論壇、線下交流+線上直播的形式舉行。在主旨報告環節,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多名院士分享了他們進行科研創新與科普實踐的感悟體會。在專題論壇中,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果殼網代表、媒體主持人及科學傳播“達人”等紛紛交流和探討了相關做法、經驗、體會及意見建議等。《科幻電影中的人工智慧》的作者,結合自己與女兒的親身經歷和故事,講述了科幻電影與人工智慧科普創作之間的聯絡,並強調優秀的科幻作品是沒有圍牆的全民課堂,藉助其進行科學教育,更容易讓科學走進大眾的生活和心靈。果殼公司代表結合“有意思博物館”“星際花園”等實際案例介紹瞭如何探尋新媒體科普的流量密碼的,讓讀者體會到文化與藝術完美結合,美美與共。湖南廣電《新聞大求真》欄目主持人透過自己多年以來“求真”的科普實驗經歷,切實展現了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創新。並希望能透過每一次下鄉給鄉村貧困兒童種下科學的種子,拍攝記錄場景感人至深。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實驗中心教研室主任展示自己實驗教學的過程,呈現瞭如何將動漫、實驗與科普的巧妙結合,可謂“好的科普就是好玩”。

  中國鐵道博物館職工在《文化科技融合和創新發展》論壇上圍繞科普圖書創作等,與其他與會人員進行了深入地互動交流,其向會議提交的作品也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普創作評論》(創刊號)所採用收錄。

  透過參加此次會議,我館參會人員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增進了交流,為今後開展科普創作以及促進鐵路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創新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19

  為進一步落實區科技局“全國科普日”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望湖社群利用社群宣傳欄、科普掛圖、懸掛橫幅等方式進行科普知識宣傳,透過積極開展科普培訓、社群益民、科普惠民等相關活動,讓居民能夠積極參與科普活動。

  科普活動總結如下:

  一是社群開展地震應急疏散演練科普教育活動。

  9月18日上午9:00~10:00,望湖社群聯合轄區合肥市第四十八中、望湖小學分別開展地震應急疏散演練科普教育活動。透過模擬災害預警,讓學生們都能夠參與其中,科學的掌握地震災害逃生技能。此次活動開展參加人員三千餘人。

  二是社群舉行了以“全民創新,人人有責,人人可行”為主題的科普知識進社群講座。

  9月22日上午9:00~11:00,我社群舉行了以“全民創新,人人有責,人人可行”為主題的科普知識進社群講座,促進公眾合理營養,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此次講座以衛生健康科普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免費測血糖、測血壓、免費義診活動。活動期間共派出醫護人員8人,發放宣傳材料423份、免費測血糖108人、免費測血壓286人、發放健康教育問卷120人份收回108人份。

  三是開展社群公益大講堂之親子溝通與兒童繪本閱讀科普宣教活動。

  9月24日上午9:00~11:30,望湖社群開展社群公益大講堂之親子溝通與兒童繪本閱讀科普宣教活動,透過專家與家長的溝通正確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從而更好的科學的助孩子們快樂的成長。此次活動參加社群公益大講堂67人,發放兒童繪本70冊,本次活動受到了廣大社群居民的歡迎。

  在今後,望湖社群將進一步加大科普知識宣傳力度,多元化開展科普教育實踐活動,讓科普理念能夠深入每個居民心中,能夠進一步踐行“全民創新,人人有責,人人可行”、“堅行科學發展,突出自主創新!”、“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等科普理念。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20

  地球內部物質不停運動,會產生一股作用於岩層的巨大能量。當這股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一些岩層就會彎曲、變形,繼而在某些脆弱地帶發生急劇的破裂、錯動,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這些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傳播,地震就發生了。

  地震時避險的方法:

  從發生地震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幾秒的時間。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瞬間冷靜地作出正確的抉擇。強震襲來時人往往站立不穩。如果一時逃不出去,就近找個相對安全的地方蹲下或者趴下,同時,儘可能找個枕頭、坐墊、書包、臉盆或厚書本等護住頭、頸部,待地震過後再迅速撤離到室外開闊地帶。

  1、在住宅(樓房和平房):要遠離外牆及門窗,可選擇廚房、浴室等開間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藏。躲藏的具體位置可選擇桌子或床下旁邊,也可選擇堅固的傢俱旁或緊挨牆根的地方。住樓房的千萬不要跳樓!

  2、在教室:學生應用書包護頭躲在課桌旁,地震過後由老師指揮有秩序地撤出教室。

  3、在工作間:迅速關掉電源和氣源,就近躲藏在堅固的機器、裝置或者辦公傢俱旁。

  4、在商場、展廳、地鐵等公共場所:躲在堅固的立柱或牆角下,避開玻璃櫥窗、廣告燈箱、高大貨架、大型吊燈等危險物。地震過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序撤離。

  5、在體育館、影劇院:護住頭部,蹲、伏到排椅旁。

  6、在車輛中:司機要立即駕車駛離立交橋、高樓下、陡崖邊等危險地段,在開闊路面停車避震;乘客不要跳車,地震過後再下車疏散。

  7、在開闊地:儘量避開擁擠的人流,一家人要集中在一起,照看好老人和兒童,避免走失。

  8、特別提醒:地震時,許多習以為常的東西都可能成為致命“殺手”,必須予以高度提防。遠離高層建築、煙囪、高大古樹等,特別要避開有玻璃幕牆的建築物。躲開變壓器、電線杆、路燈、高壓線、廣告牌等高處的危險物。躲開危房、危牆、狹窄的弄堂、修有高門臉和女兒牆的房屋、堆放得很高的建築材料等易坍塌的危險物。不要使用電梯。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21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觀察記錄。在書中,法布林在對一種種昆蟲日常生活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於生活的獨特欣賞,他真是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

  對於昆蟲,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不喜歡,特別是蒼蠅、蚊子、毛毛蟲更令人噁心。而法布林則把昆蟲作為自己最好的朋友,把研究昆蟲作為一種樂趣,融畢生心血於其中,因為他喜愛昆蟲,把昆蟲當做知己來看待,所以才能把昆蟲寫得如此富有神秘色彩,令我這個有些討厭昆蟲的人也不知不覺地被他的文字所吸引,開始瞭解昆蟲,願意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昆蟲了。蜘蛛在他的觀察下,已成為一個超級“幾何大師”,它們發出的電波可以感知遠處的動靜;而蟋蟀的家政、住所、樂器也真的和人類可以媲美。

  洋洋十卷《昆蟲記》,我只讀了小小的一部分,卻已從中看出法布林對昆蟲的喜愛和他觀察的仔細。從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昆蟲是可愛的,是有感情的,它們是大自然的生靈,是人類的朋友,而不是令人j僧恨、厭惡的物件。

  在法布林的書中,昆蟲們演繹著大自然的經典故事,扮演主角。它們的一舉一動,都被賦予人的思想情感;作為生靈,它們與人有著縷縷共通之處,讓你不得不為之驚奇、喜悅。今天,我是在透過法布林的眼睛,享受這份讀書的樂趣;而法布林為此付出一生的艱苦勞動,我卻毫無體會。我們只有用心去品味這本書中的精華,才能對他所研究的昆蟲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22

  《昆蟲記》這本書,將我們帶到一個神奇的昆蟲世界,使我特別著迷。書中記載了十幾種昆蟲的生活方式,上演了一幕幕昆蟲大戰,原來昆蟲之間的愛恨情仇竟然和我們人類驚人地相似,太精彩了,真讓人愛不釋手……

  先讓我們認識的是掠奪者——紅螞蟻,他們驍勇好戰,以搶奪為生。他們不會哺育兒女,也不善於尋找食物,它們需要有人伺候。它們的目的是搶奪黑螞蟻的蛹,孵化成自己的奴隸。在紅螞蟻進軍的途中,作者——法布林先生耐心地設下了四次圈套“阻擾”紅螞蟻的集團大軍前進,難度一次次增加,結果還是沒能阻止紅螞蟻前進的步伐。看來它們不僅有著堅強的毅力,而且還具有準確度極高的記憶力。雖然紅螞蟻很頑強,但我並不欣賞它們,因為它們總想不勞而獲,是一群以強欺弱、不折不扣的強盜!

  每種昆蟲都有它們自己的特性:蜘蛛是不動聲色、老奸巨猾的;蟋蟀是夏夜裡的演奏大師;蜜蜂是組織嚴密、分工明確的;蜣螂是裝模作樣、投機取巧的。關於執著於愛情的蠍子,我就有點弄不明白了:為什麼他們結婚後,雌蠍一定要吃掉雄蠍呢?真是殘忍,太讓人不可思議了!或許另有原因吧?

  法布林先生很有耐心,他認真觀察蟬幼蟲的地下生活,才知道它們要在地底下生活四年之久,正如他所說的,這是觀察者的優秀品質。他很有智慧,每當研究沒有進展的時候,他總能別出心裁,使問題迎刃而解。他很有愛心,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蟋蟀卵一個個被順利孵化,每次實驗完成後都會將它們送回家——大自然!

  我也很喜歡小動物,偶爾也會細心地觀察一會兒,可是遠不及法布林先生那麼執著、那麼痴迷。他讓我們瞭解了在我們身邊,還有這麼多小生命是以另一種狀態生活著的,他的這種求知慾和探索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這部偉大的著作更是我們寶貴的財富!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23

  《昆蟲記》是法國學者亨利法布林所寫。它不同於百科全書,它散發著濃郁的文學氣息。

  在《昆蟲記》中,法布林用生動趣味的描述著重介紹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此書融合了科學與文學,堪稱一部出色的作品。

  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是在四年級,那時我還不太看得懂,因為裡面有很多新的名詞,但後來我是越看越有興致。現在,有時候我還會再翻一翻書中以前看過的內容,反覆地去“咀嚼”、“消化”。從《昆蟲記》中我瞭解到了許多昆蟲的新知識。比如:在《蟬的歌聲》這一篇裡,蟬僅靠肌肉的收縮就能讓音鈸振動,從而能夠“歌唱”。原來我一直以為唱歌是要靠嘴巴的,沒想到蟬的身體裡還會有“音鈸”,現在才明白動物的身體裡也有和我們人類聲帶相似的發音器。書中所講的知識還有紅螞蟻的識途、迷宮蛛的卵窩、胡蜂造的六邊形蜂房等等。昆蟲的生存本領無不讓我感到驚歎——這些不起眼的小東西也有著它們頑強的生命啊!不由得讓我由衷地感到佩服。我要說:不要傷害生命,哪怕是一隻小小的螞蟻。

  在大自然中,蟲子隨處可見,有在天上飛的,有在地上爬的;有大的、有小的。它們是那樣的毫不起眼。但你能夠想象嗎?為了研究昆蟲,法布林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他完成了長達十卷的《昆蟲記》,解開了許多人尚未揭開的昆蟲之謎,也糾正了許多人在昆蟲學方面的錯誤觀點。我十分佩服《昆蟲記》中描寫的那些昆蟲頑強的生命力,但我更佩服的還是法布林那執著、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昆蟲的研究。法布林對於昆蟲那種執著的探究精神,足以讓任何人都為之感動。

  在《昆蟲記》譯序的末尾,我曾讀到這樣一句話:“願您在輕翻本書書頁時,能再度喚起孩童時代撥開草葉、尋見昆蟲的愉悅心情。”幾年前,我和小夥伴一起捉螞蟻、逮螞蚱的情景我已漸漸淡忘了,然而我在閱讀《昆蟲記》時,那美妙的情景卻突然變得記憶猶新,好似昨日才發生過一般。《昆蟲記》我已許久未讀,而如今,當我再次翻開這本不朽之作,它再次的讓我體會到,我們應該學習法布林執著的探究精神,對任何事情都要抱有執著、不懈的態度,要有一不做、二不休的決心。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24

  我和兒子一直都堅信“讀書使人充實,讀書使人進步,讀書使人快樂。”因此,我們在校訊通的大舞臺中,讀著書,寫著博,尋找到了快樂。我們倆最喜歡在一起齊讀科普書,共做小實驗。

  我注重培養兒子的科學素養,因為科學素養的培養不僅獲得知識和技能,更能獲得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的薰陶和培養。生活中,為兒子創造條件,讓他參與到科學探索中,激發了他的求知慾。兒子很小的時候,就愛問“為什麼”,平時的所見所聞,總要追問一番。每每這個時候,我都不會厭煩,而是認真對待他的“為什麼”。“為什麼鳥會飛?”“怎麼會有太陽和月亮?”“有的樹葉到了秋天為什麼會落下?有的樹葉卻不落?”“向日葵為什麼向陽開?”“把耳朵湊近海螺口,聽到的是大海聲音嗎?”“樹幹為什麼呈圓柱形……”面對他的再三追問,我是耐心聽取,並給予鼓勵和支援,懂的問題及時解決,不懂的問題,和他一起探求,培養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不知不覺中,培養了他探索精神,體驗到了研究問題和尋找答案的樂趣。

  當他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後,依據他的年齡特徵,我們一起有計劃地讀科普類書刊,進行知識的積累和拓展。兒子參加第四屆書香班級比賽的時候,我們一起讀的科普書有:《身邊的科學》、《百科探秘》、《昆蟲記》、《少兒百科全書》、《海洋知識》等,使他懂得了奇觀、歷史、自然都是人類世界的文明,領略了大自然的奧秘和色彩;參加第五屆書香班級的時候,讀了《森林報》、《動物成長也煩惱》、《十萬個為什麼》、《未來科學家》等科普讀物;參加第六屆書香班級的時候,齊讀的是《小朋友最愛問的經典科學謎題》、《科學異想》等書,還讀了反映科學家成長的書籍——《居里夫人傳》等,體會到了科學家優美的人格和熱愛科學的精神。一次次地參賽著,所讀的科普書一遍遍地升級著,我們倆在讀書中思考,讀書中研究,逐步具備了良好的科學素養。

  是呀,科學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生活之間。我們也因此在旅遊中收穫快樂——利用假期去青島、北京、上海、廬山等地,寫出博文《快樂之行第五站》、《賞櫻桃,摘櫻桃,吃櫻桃》、《暢遊世博園——酷暑遊世博》等,在遊歷中,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也帶兒子到大自然中去觀察生活、瞭解生活,寫了《賞植物,挖蘆筍》、《觀察日記——花生葉的秘密》等博文,瞭解了光、水、空氣對植物生長的作用;我們一起動手做了西瓜橋、做風鈴等製作,培養了他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我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科學課堂,讓他感受到科學的美麗,培養他對自然的探究興趣,做到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不知什麼時候,我和兒子迷戀上了科學小實驗,體驗到了做《實驗的樂趣》,這一做,一發不可收拾。最初的實驗有:“跳舞的樟腦丸”、“清水變渾水”、“牙籤喜歡誰”、“飛翔的紙杯”等,從這些簡單的實驗中他悟出了科學道理。(在兒子做實驗時,我則是他的製作者,為他指導,為他拍照,為他選照片,督促他寫博發博。)後來,他做了一系列小牛頓實驗:“電子蠟燭”、" 手搖發電機”、“電動機模型”、“聲控彩燈”等,這些實驗涉及到了無線電、振盪電路、積體電路、電流、電機等知識。正是因為他接觸了許許多多的電路實驗,才使他邊玩邊學,既動手又動腦,品嚐到了實驗的成功和失敗,學到了許多科學道理,養成了認真思考、仔細探索的好習慣,更增長了知識。

  我和兒子讀科普書,做小實驗,也同時影響到了我曾經那五三班的學生和家長,他們也行動起來了。家長們鼓勵孩子上科學實驗班,全程陪伴,共同參與,“安妮寶貝☆嘉禾”的媽媽在孩子做完實驗之後,寫了《實驗之後話實驗》等博文。學生們產生了探究的慾望和興趣,一個個“小科學家”在我們班脫穎而出。我們班的“仁者無敵☆煬楷”、“花言草語”、“安妮寶貝☆嘉禾”、“蝴蝶飛飛飛”、“開心xx寶貝”等孩子做起了實驗,他們做實驗那認真勁兒和投入的狀態,博友們都拍手叫好;他們對待實驗那謹慎態度和不畏失敗的精神,讓人嘖嘖讚歎。對於他們做的科學小實驗,我鼓勵的同時,也給予及時的指導,一篇篇優秀實驗博文脫穎而出。

  在我們的身邊,無數有趣的科學現象,你發現了多少?神奇有趣的科學道理,你知道多少?你是如何明白又是如何學習科學知識的?快快行動起來,遨遊在科學知識的海洋裡,體驗其中的幸福和快樂吧!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25

  在這個炎炎夏日的暑假中,我參加了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度過了充實的一天。給這個暑假曾添了無窮的樂趣,同時也讓我學習到了許多的知識。

  為充分挖掘本區青少年法制教育資源,積極構建青少年法制教育平臺,大力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陣地建設,切實提高廣大青少年的法制意識和法律素質,有效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努力探索我門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新途徑,本區在全市率先建立區級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為普及地震知識,增強我們的防災減災意識。首先,參觀了嘉定區防震減災展示室和科普宣傳陳列室的地震宣傳圖片及相關知識介紹,瞭解地震的發生和世界地震頻髮帶的分佈,自救互救等防災減災方面的知識,還繞有興趣地試驗了地震儀。隨後學生們輪番利用模具,進行心臟復甦和口對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技能的學習。接著還觀看了唐山大地震,地震謠言,自然報警訊號等地震系列錄影資料片VCD。

  這次活動,使學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地震科普知識教育。

  為培養和增強青少年防禦能力和危機意識,我們來到來了嘉定區氣象科普館。嘉定根據現代科普工作的需要,挖掘、整合和最佳化科普資源,組建了嘉定區氣象科普館,在市民、學生中普及氣象知識,使學生與氣象專家面對面交流,親身體驗氣象現場氛圍。目前,氣象科普館已成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透過一系列豐富多彩,寓教於樂的青少年科普活動,進一步增強青少年的科技意識,推動了學校科技教育的深入開展。

  最後我們還了解了嘉定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的知識宣傳。透過此次活動,進一步向消費者宣傳了消費知識和法律知識,提高了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也督促企業誠信經營、重視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區消保委將再接再厲,努力探索維權的新途徑、新方法,貫徹“組織整合、統籌協調”的方針,努力為消費者撐起一把權益保護傘,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公正的維權平臺。更為嘉定地區的經濟健康穩定快速發展作出努力。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天也在這精彩的參展中落幕了。剎時也讓我感受到了現代科技在不斷的卓越與完善,在不斷的提高著人們的思想觀念與知識。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 篇26

  最近我看完了一本很好看的書——《昆蟲記》,在這本書裡面,作者使用了擬人的方法寫了五花八門的昆蟲的生活、奇特的習性、什麼性格、什麼特點,還有它們的奇怪的外號,及為什麼會叫這種外號,比如說:蟬的外號是“自由的歌者”;看起來好看的螳螂的外號居然是“天生的殺人狂”;沒“變身”的毛毛蟲是“列隊蟲和氣象臺”;可怕的黑腹狼蛛是“閃電毒手”……

  讀完《昆蟲記》這本書,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本科普書,作者用樸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我的周圍,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許多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讓我陶醉在昆蟲的世界。這本書還讓我懂得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這本書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實實在在的描寫昆蟲的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並描寫,有許多是有科學依據的。

  作者的精神我很受啟發,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仔細觀察,不但對自己有興趣的事細心觀察,還要對周圍的事細心觀察,多思考;我們還應該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應該有始有終的去把它做好,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