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哲學> 《哲學研究》讀後感

《哲學研究》讀後感

《哲學研究》讀後感3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哲學研究》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哲學研究》讀後感1

  說句實話,在拜讀《哲學研究》之前,我還真沒有深究過,在這裡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學的定義:哲學的原意是“愛智”。哲學作為一門學問,原來只是一種生活態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詢一切事物的真相。

  這種態度稱為“愛智”。作者同時指出“愛智”的原則,“擁有智慧不等於愛好智慧”。愛智代表的是一種追求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靈的開放。所強調的“過程”,要不停地質疑與詢問,永遠在等待著接受驚訝。這是否暗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問題導引、學生自學的認知理論的本源和基點呢?

  既然“愛智”是一種追求過程,那麼又是什麼影響了我們去追求它呢?

  “最先要指出的就是人的身體。因為人體是物質的,有惰性同時也是軟弱的。這種軟弱會妨礙人類擁有智慧。比如,有時候我們希望自己能夠早起,卻怎麼也爬不起來,這時候會覺得身體實在是自己最大的敵人。身體如此沉重,就是因為它是物質,所以有惰性。又有時候我們很願意幫助別人,這代表心靈上的美好,卻可能因為需要花時間、花力氣,所以懶得行動。由此可知,人的身體是軟弱的。人應該減少身體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讓身體的惰性無法對個人產生影響力。如此,才能讓心靈自由地追求智慧。

  教師的重要工作不也包含了督導學生、引領他們走向事物的真善美、遠離假惡醜、使學生們的素養日臻完善、成為有健全人格、健康世界觀和積極人生觀的社會公民。

《哲學研究》讀後感2

  哲學到底揭示了什麼?不同的哲學流派以不同的方式描述解釋了世界的本質屬性和客觀規律,進而思考人生。。

  “哲學”出現在西方古希臘時代,它的原始定義,philosophy,它源自希臘文,“愛好智慧”。

  三個層次

  首先,感受或接受到資訊,感知,比較感性,這是感覺。

  第二,把掌握的資訊整合起來變成知識,比如現在的學生們都知道地球繞著太陽轉,這是古人無法瞭解的。但是這種知識是分而不合,每種學科都有不同的知識。

  第三叫做智慧,融會貫通且閃耀著理性的光芒。

  從資訊、感覺到知識、智慧是三個層次,到智慧的時候代表完整而根本。所以,談及人生經驗的全面反省,因為牽扯到反省和根本。人們一定會說這樣講太抽象了,但是它會落實到自

  身的生命裡,所以看任何事情不只會看現在,他一定會看未來、既看現象又洞察本質。教育者施教時不也是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無他,教育規律使然。

  比如教育學生上車讓座,學生會思考:我現在把座位讓給老人家,這個動作我就要問問自己,為什麼要讓座?因為每個人都有先到先得的權利,畢竟我是先坐的位子。如果教師匯入哲學的思想:每個人都會老,也需要別人讓座,但是沒有人保證你現在讓座給別人,你老了別人會讓座給你。如果從哲學角度解釋這個道理,人跟人相處的時候這個模式是比較合理的,這樣做就會心安理得,不但能看到現在,還能想到將來。

  下一個要點就水到渠成了。

《哲學研究》讀後感3

  人生就好象航海一樣,如果你沒有羅盤,就不知道自己往哪裡走。羅盤就是哲學,哲學是對人生的經驗做全面的反省。人們可以向哲學家借這樣的一個羅盤或者指南針,參考他們思考後的見解,也可以在自己內心裡面啟發這樣的智慧,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他的羅盤,只不過他不一定經過嚴格的'訓練或者是適當地去反省而找到。

  所以離開人生,哲學是空洞的,它沒有內容。如果離開哲學的話,人生是盲目的,人生變成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該往哪裡走。

  很多時候教師不知不覺的在給學生們說“你要懂人生的道理,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這裡就有哲學的含義在裡面。所以,人生的智慧,它歸結為生命歷程中不同的抉擇。

  書的作者傅佩榮用三句話來描寫哲學:第一句,培養智慧,這跟西方的傳統很接近。第二,發現真理。因為人常常發現變化的事物,覺得非常迷惘,你就要發現變化背後有沒有不變真實的東西。比如道家,道就是最後的真實,讓你知道這些變化有來源,有歸宿。第三,驗證價值。價值不能離開主體,不能離開你我他每一個人。

  前面培養智慧,然後發現真理,然後去驗證價值。這樣就會使生活產生具體的改變,懂得自己往哪裡走,就像在航海的時候我有指南針,別人說這個路線不好,但是自己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選擇。人最怕不知道,這樣選擇是受風氣的影響,受別人的影響,甚至是別人的操縱,結果走的路好像很多人都走,到最後不見得是自身願意走的路。

  由此看來哲學是人在早或者晚一定要碰到的題材。在生命的階段,尤其是遇到重大的轉折點、重大的痛苦、罪惡或者是災難,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特別需要能不能有一個方向讓我知道我這樣做是對的,或者給自身這樣一個選擇的機會,讓自身可以改變生命不同的路線。

【《哲學研究》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