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元宵節> 元宵節隨筆

元宵節隨筆

元宵節隨筆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元宵節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元宵節隨筆1

  厲山鎮,這座有著千年文明的古鎮,這座最美麗的人文城市,在今天元宵佳節的日子裡,分外熱鬧,由隨州市市政府、隨縣縣政府支援,由炎帝故里風景區管委會出面組織,由隨州市幾十家著名商家贊助的厲山元宵節歡慶活動正在這裡如期舉行。

  風景區各個景點如功德柱旁、神農殿前,神農石像前、神農湖邊、神農橋上、撞鐘廊裡、九曲橋上、百草園內,神農洞裡、萬法寺內、神農泉邊都擠滿身著節日盛裝的人群,用張燈結綵、紅紅火火,歡歌笑語、鐘鼓鏘鏘、古樂悠悠、歡聲如潮、旗幡飄飄,,人頭攢動、香霧裊繞、燈光搖曳、花團錦簇、千姿百態、熱熱鬧鬧等詞語來形容炎帝風景區裡的熱鬧場面,都不能足以說明今日的盛況,省內外四萬餘遊客與當地民眾齊聚這裡,或朝聖、或拜佛、或遊玩、或猜謎,或演出、或觀節目、或做買賣、或作推銷、或展示特色小吃,使厲山鎮一下變得空前熱鬧。

  整個歡慶活動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神農殿前獻貢品、燒高香敬炎帝(也有部分善男信女到鄰近的萬法寺燒香拜佛),祈福、祈平安、祈風調雨順、祈國泰民安活動。上午九時九分,炎帝大殿前的謁祖廣場內,拜祖祈福活動在莊嚴肅穆的音樂與鐘鼓聲中正式開始,隨州多地精英代表、省內外遊客代表、虔誠地向擺有貢品的神壇前走去,燒香、鞠躬敬禮、祈福,整個拜祖祈福活動大約持續了四十餘分鐘。

  接下來第二部分活動是今天的元宵歡慶活動的重頭戲----民俗表演部分,大部分遊客是圍繞新搭的戲臺看錶演,用鑼鼓震天,歌聲嘹亮,舞步翩翩,精彩紛呈來形容這些表演也不能完全表述今日會演之精彩,其中尤以各鄉鎮派來的知名演出隊表演的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搖花船、舞龍燈,大頭和尚戲柳翠、豬八戒背媳婦、秧歌扇舞等節目,與隨州特有的((獨人轎))、((獨輪車))、((獨角獸))((義陽大鼓))等民俗表演,深受大家歡迎,贏得陣陣掌聲或喝彩聲,還有一些歌舞與曲藝、雜技類節目,也非常精彩,引得觀眾一方面鼓掌歡呼,一方面拿出手機或照相機拍照留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開場舞((中華鼓魂)),鼓響、舞美,氣勢宏大;情景劇((炎帝讚歌)),充分展現了炎帝功績,也是炎帝故里各次大型活動保留節目與隨州獨特節目。許多外地遊客都翹起大拇指隨州的民間戲真好看!河南南陽的一位姓張的女遊客說:她已連續兩年元宵節,從南陽趕到這裡看熱鬧,買價廉物美的貨物。

  第三部分是在年俗文化區內,萬份猜燈謎、吃湯圓競獎活動。猜燈謎是幾千年元宵節留下的年俗文化之一,今年元宵節,由炎帝風景區管委會組織,由眾商家贊助的猜燈謎,贏獎品如純金福狗(大獎,價值一千多元)、中國郵政集郵冊、銀杏酒、農商行現金紅包等數千件獎品活動,也深受人們歡迎,擺放在謁祖廣場周圍的帶謎語紅燈籠,一字排開,引來很多人觀看與競猜,數千件獎品不一會就被精明的猜謎人笑眯眯地領走了,有一位當老師的女士,一人就猜對幾個燈謎,領得幾件禮品。真正達到了猜謎人高興、商家高興、風景區增添熱鬧氣氛的效果。

  第四部分是隨州特色展示,隨州特產如厲山腐乳、華寶金黃蜜棗、李廣廷麻餅、洪山葛粉、萬福老窯酒、炎帝神曲、銀杏酒、裕國菇業公司系列產品等知名商品的商家,齊聚廣場,以超低的價格促銷,許多有車的外地遊客,都是提幾件名酒或其他名優商品往回捎帶,用於送禮或自用。

  值得一提的是,精明的生意人與特色小吃手藝人,也前來助熱鬧,如隨州特有的柺子飯,汽水饃、烙制千層餅、打餈粑,粘糖瓜等手藝,與全國多地都有的糖葫蘆、頂頂糕、米子炮等手藝,現場做,現場免費嘗吃,尤其是新炒爆米花泡米子茶,深得許多年輕人好奇並前來品嚐,既增加熱鬧氣氛,也體現了民間版的慶祝活動。

  厲山元宵歡慶活動已連續舉辦三屆,此活動已成為“隨州第一,湖北前五、全國都有名” 的文化活動品牌,隨著炎帝故里旅遊條件不斷改善,隨著隨州旅遊內容越來越豐富,隨著全國遊客與世界華人朝聖活動越來越多,隨州人有信心把厲山元宵節歡慶活動,辦成為與“潑水節”、“火把節”等著名民間節日活動齊名的節日歡慶活動。

元宵節隨筆2

  一、元宵節的傷心事

  十五圓月元宵節,我雖然各自忙碌著,不把它當作節日一樣過,一年又一年,時間它匆匆的過,過得了初一,還有十五,不知道為什麼,日子消逝的這麼快,我忽然間就迷茫了。

  春運路上,許多遊子已離開了故鄉,奔向了另一個發展夢想的城市,打工的艱辛,日夜汗水的澆灌,吃了不少悲慘苦頭。

  多才多藝的自己,也會有迷茫的時候,多感多慨的自己,也會有傷心的時候,多夢多想的自己,也會有彷徨的時候,然而,自己卻不能訴求自己,自己為自己找許多不必要的理由。

  我以為是風,吹動著狂亂的心事,把悲傷寫成了想你時的歌;我以為是雨,澆灌著迷茫的心情,把故事描繪成了一段永不難忘的悲傷;我以為聽歌,可以撫慰美好的心情,但是聽著聽著,卻為愉悅的心情奏出了一段永不言說的悲傷。

  讓人傷心的元宵節,別人都在過著自己的節日,而我卻把這節日過的煩膩了,我就像平常一樣,日子還是像普通的一樣過,任何一個節日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為什麼今天我如此的煩心呢!

  多麼希望一年中沒有節日最好,一旦有了節日,真不知道人類到底是在追求什麼,這個世界到底是為了什麼,忙忙碌碌,無所不為,你有你的精彩,我有我的自由。

  如果時光可以重聚,我不願在孤單的紅塵裡獨醉;如果流年不再依舊,我寧願在孤獨的海洋裡沉睡。

  二、孤寂冷漠的元宵節

  鄉村的月光照不到繁忙的大都市,城裡的霓虹燈光照不亮大山的夜空,寒星點點,與漂浮的雲朵嬉戲,孤獨的月圓一躍一躍地爬過了山頭。

  最是濃情充滿喜慶的元宵節,卻在大山區裡變得一片寂靜與冷淡,多少高興又變得孤寂的人臉上黯然掛著憂傷,那是今年的春節,多少回鄉已久的人給家人帶來了多少喜悅與盼頭,因為這才得以全家團聚,歡樂度過每個時光,到最後目睹著一個一個親近而掛念的身影逐漸消失在眼光中,默默不得語。

  一個人始終習慣了流浪,似乎過慣了悠閒自在,沒有羈絆束縛的生活,圓月光透過雲層,照得深邃的夜空高得還要高,似乎看不到自己的影子在這孤城裡,好像心裡欠著一個遠遠不夠到的回報,遊走在車水馬龍的街頭,無言的結局落下無言的憂傷。

  遠遊的孩子是否心掛在家裡,父親的嚴肅,母親的溫柔,歲月的影子正悄悄地爬在他們的臉上,我們卻沒有發現,我們在一步步成長,他們在慢慢變老,心中的淚滴罩不住劃痕的憂傷,唯有這一刻,月光在眼前,家就在眼前。

元宵節隨筆3

  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我早早的起了床,因為今天是元宵節,而且每年我都要和妹妹一起去澤雅玩。

  過了一會兒,我們出發了!一路上我們歡聲笑語,我看見澤雅的龍井山上皚皚白雪,美麗極了!我們激動地跳下車,我們在那堆雪人,打雪仗……我們玩累了,就躺在車上,過了不久,就睡著了,等我們醒了,已經到了。

  我們到的時候是下午一點,馬路旁到處張燈結綵,到處熱鬧非凡,我和妹妹拿了一些錢去買吃的,我們吃了冰激凌,臭豆腐,烤魷魚等等

  終於到了晚上,我們吃這一桌子的美味佳餚!有炒年糕,鴨舌,雞肉等等,吃完以後,我們就去看鬧花燈了!

  鬧花燈真漂亮!有十二生肖,還有人在跳舞等,我們都被擠出來了!

  今天真好玩!

元宵節隨筆4

  在元宵佳節那一天,老媽帶我來到了中山公園觀燈,一進門,我信就發現這時已經成了人的海洋,燈的世界。有手挽手的情侶,有手牽手的你子或母女,還有坐著輪椅的老人。這裡什麼燈都有:樹上掛著的燈,地上擺著的燈,水中漂著的燈。每一盞燈都栩栩如生。

  剛進公園大門,第一眼看到的是金狗拜年,兩隻可愛的小狗正相互做拜年姿勢。好象調皮的對我們說: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這裡,每盞燈有每盞燈的架勢,每盞燈有每盞燈氣魄。每個燈都有它的可愛之處。最引人生目的還是那條“中國龍“。它長30米,寬2米,高6米。青色的龍鱗描著金色的花紋。我訂真一看,嗬!原來是用一盆盆綠葉金花的菊花裝扮成的。“中國龍“的嘴裡銜著一個銀白色的鋼珠,眼眼突兀,光彩照人。“中國龍“的兩隻前爪向前躍,後腿直向後蹬,像在天空中騰雲駕霧。“中國龍“大氣磅礴,楞一點也不讓人覺得它盛氣凌人,它的嘴角看上去像是在微笑,真是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面對著這一條和藹可親的巨龍,我真想問它: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一陣風吹了過去,龍鬚抖動了一下,好像在說,我從遠古來,要把和平帶到末來去。

  來這兒觀賞的人們把道路堵得水洩不通,有個母親抱著自已的孩子說:“看,那麼多漂亮的菊花做的。“有的小朋友手拉手,說“好氣派的巨龍啊!真大!”有的也許是在這裡看不夠,也許是想把這珍貴的鏡頭帶給親朋好友觀賞,連話都沒來得急說,就開始拍照了。嘿嘿,還有人連三角架都帶來了。沒相機的就用手機,反正大家都想記錄下這美麗的“中國龍“,連老外也不例外。

  在春寒料峭的元宵節,怎麼滿池的荷花都開了?哦!原來是荷花燈呀!還伴著荷葉呢。風一吹,荷花就像穿著粉色紗裙的漂亮小姑娘在翩翩起舞。如果把熒光閃爍的湖面比做一個舞臺的話。幾十朵荷花邊和一群小鴨們遊了過來,看著天空和星星玩耍,與月亮聊天,我彷彿也加入了這荷花燈的`行列。看花燈的人們彷彿也加入進去一起舞蹈起來……

  這明亮的荷花、荷葉,讓我感到像一個新生命,我地法想象它是一個花燈。這荷花,荷葉就像把我帶回上天似的,就算在這寒冷的元宵節裡也倍感溫暖。

  時候不早了,我往大門的方向走去。今天可算是讓我大飽眼福,看完了這個又看那個,看完那個又看不夠這個,搞得我連個路都認不清了。好不容易走出公園大門,我還三步一回頭,依依不捨呢!

  是啊,元宵佳節每年只有一次,元宵燈展每年也只辦一次,真希望這燈展一年辦得比一年好,待來年,我還要來這裡看燈展!

元宵節隨筆5

  大沙漠駝鈴搖響的月;楊柳梢清風拂笑的月;《峨眉山月歌》聲裡的月;《春江花月夜》裡的月;天空的月;水裡的月;山頂的月;竹籬笆院落的月;草浪間的月;馬背上疾馳的月;旗幟上漫卷的月;故鄉的月;客舍的月;琴聲裡的月;舞袖裡的月;心中的月;夢中的月;正月十五元宵節冰燈晚會的月;霓虹燈影裡的月;香檳美灑裡飄蕩的月……

  晶晶的酒杯裡,婉婉的話語裡,盈盈的淚花裡,依依的笑影裡,皆是月,皆是情……

  遠古的月。現代的月。超越時空的輕紗之一掠,永遠的美的精魂。

  遊弋在鬢髮間,吟詠在詩詞裡。

  中國的月。外國的月。都是這個世界的月,這個地球的月,這個天空的月,這個宇宙的月。

  只有一個月亮,屬於所有的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都看到這個月亮了麼?

  也不!且不說圓滿殘缺的變化,那左右高低,縱歡側看,豈是一般?

  晴朗是這一邊,而誰會想到與此同時那一角卻風雨縱橫,陰雲瀰漫?或者在迷霧裡朦朧,或者在流沙裡埋沒……

  還是那個月麼?也是也不是。

  商人的月,是金幣;詩人的月,是繆斯;水手的月,是航標;歌手的月,是嫦娥……

  歡樂時的月,和美;幽怨時的月,淒清……

  水裡磨亮的孤高;琴絃上彈響的晶玉……

  月,在媚眼中盪出波光;月,在愁鬢上霜著秋色……

  閒適者窗前的月,恬淡;飢寒者肩上的月,凜冽……

  是否永恆?

  同是那一輪明月麼?

  月,掠過頭頂的孤雁。

  月,擺在窗前的花瓶。

  月,在船桅上升起。

  月,在馬鞍橋跌落。

  走在灑滿月光的路上,趟起幻想。

  接上思緒的線頭,抽出來往事與今朝,摘來那一縷纏繞的月光,各自編織些什麼?

元宵節隨筆6

  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鬧元宵,去墳、燒火、看湖南衛視一年一度的鬧元宵,豐富而開心!

  快到傍晚的時候,我們踏起輕鬆的腳步,邁起快樂的步伐,去墳給祖先和老婆婆燒紙,插小蠟燭,回去的時候,再看看一大塊墳,格外漂亮,一片金色的海洋。回家的路上,家家戶戶的房屋上都掛有紅燈籠,家門口還有小蠟燭,像是在裝飾自己的城堡一樣,格外好看。回家以後我們就開吃餃子了,一家人坐沙發上,看看新聞吃著餃子,心裡都很興奮和幸福。吃過餃子後,舅舅帶上我們在房外點火,放炮,格外開心,玩過以後,我們去姥爺家看湖南衛視的鬧元宵,因為我們都快開學了,所以媽媽8:30喊我們回家睡覺。正月十五鬧元宵在快樂、開心、幸福中就這樣過去了。

  這一次正月十五鬧元宵是我過得最開心的一次了,因為我舅舅這裡的鬧元宵很熱鬧,而我老家哪裡都是冷清清的,最重要的就是它讓我感受到了快樂、開心、幸福!

元宵節隨筆7

  每到元宵節,都會想起小時候的那些趣事兒,依然津津有味兒,那還有個順口溜兒呢:年年有個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

  小時候不知道什麼是元宵節,也沒聽說過,只知道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的晚上,每個小孩兒手裡都拎個花燈籠,走村串戶,是一件很高興的美事兒。

  我們小時候過正月十五,可沒有現在這麼熱鬧,我們家住在中原農村,比較閉塞,在五六十年代物質貧乏,生活貧窮,農民靠天吃飯,所以對於過年非常重視,為祈禱來年風調雨順,能有一個好收成,人們都小心翼翼,敬奉天神,大人們叮囑孩子只能說吉利的話,不能說喪氣的話,生怕得罪了老天爺。

  大人們看正月十五和大年初一同等重要,據說大年初一代表著前半年,正月十五代表著後半年。

  我們那個地方全部都是旱地,只能種小麥和雜糧,從來不種稻谷,從小到大也沒聽說過湯圓, 正月十五的晚上,不吃湯圓只吃餃子,

  我們那裡沒人做煙花,附近只有一兩家鞭炮房,沒有舞龍打獅子的,最有錢的人,也只能買幾掛長鞭炮和大雷子以顯富足,小孩兒們能得到一些零散的花炮放放就高興的屁顛屁顛兒的。

  雖然窮困,農民也會想盡辦法,把節日過得有聲有色,每到正月十五,各家各戶提前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做各式各樣的彩紙燈籠,裡邊放上蠟燭,有魚形的,龍形的,有方形的,圓形的等等,最拙笨的人也會在馬燈的玻璃罩上貼上彩紙條兒,也算是花燈吧。

  到了十五晚上,把花燈掛在正門兩邊上方,和院裡的樹枝上,整個村子燈火輝煌,和如水的月光遙相輝眏。

  吃過晚飯以後,成群的人們站在村頭觀望,別有風味煙花盛宴,大孩子們手裡拿著繩子,抱著攢了一年的刷子頭兒,笤帚頭兒,去村外放煙火,小一點的孩子們提著各種各樣的彩色燈籠緊跟其後,去到田頭路邊,用繩子把笤帚頭或者刷子頭兒的把綁緊,大孩兒們一字排開,然後點火,甩開膀子,開始揉刷子骨朵兒,有揉八字形的,有揉圓形的,一朵朵火花綻放在夜空。有一村子開始,周圍鄰村也都跟著開始,此起彼伏,似乎大家在暗中較勁,看誰揉的花樣多,看誰的持續時間久,最終勝利者在月光下歡呼雀躍,四外莊鄰居都能聽見。有時候只顧揉的帶勁兒,火星子散落頭上身上,燒的頭髮呲呲啦啦響,也顧不得管。

  自己的刷子頭和笤帚頭都點燃完了,還意猶未盡,戀戀不捨的站在寒風野地,眼饞者周圍村莊繼續燃放的煙火,一直等到各村全部結束,回家對著鏡子看看,一臉的灰塵,頭髮也燒成了捲毛。衣服上也燒了小洞洞,這是一年孩子們玩兒的最開心的時候。

  小時候常聽大人們常講一個流傳的小故事兒:說古時候有個王姓人家,原本日子過得不錯,村上的人給主人起個綽號叫王趴吽兒,大家一傳十,十傳百地喊開了,王家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家裡連連發生事情,幾年後窮得叮鐺響,食不果腹,衣不遮體。後來有人給他出主意,在正月初一和正月十六,搶放頭一掛鞭。

  這樣王趴吽兒大年初一,正月十六搶了頭掛鞭,大家都說:咦!趴吽兒起來了!應此口氣,趴吽兒家的日子慢慢好起來,並且越過越好。

  這個故事一直激勵著人們,在正月初一和十六早上看誰起的最早,搶放頭掛鞭,祭拜神靈,迎春納福,把過去一年的不快、晦氣全部趕走,迎接新一年的福運。

  我們家鄉有個傳統,說是,十六兒十七騾馬閒逸兒,傳說,在這兩天再忙也得把手中的活兒放下,否則,會得一種叫忙病,象神經病一樣,兩隻手晝夜不停的這兒抓抓那兒撓撓。

  十六早上吃完餃子後,人們開始了一年少有的悠閒,老年人開始正月十六兒悠百病,老太太和老漢們分別三五成群消閒的遊走在田邊地頭,塘岸河邊,看著一望無際油嫩碧綠的麥田和清清流淌的河水,相互談著家長裡短,好不愜意。

  年輕的男人們則是聚在一起打牌,下棋,佔方(農村人一種玩兒法),撂架(摔跤),這天誰撂倒誰都不準生氣。

  男孩子們有的成群湊在一起,把撿到的啞炮缼折堆在一起呲花,有的大炮缼折了,炮念兒還在,點著後,象地老鼠兒一樣,呲呲溜溜轉幾圈後發出最後的威力,崩的小孩兒們一個個小臉兒象張飛似的。

  小女孩兒們穿著花花綠綠的新衣服,聚在一起比賽踢毽子,跳大繩,幾個女孩兒排成隊,在大繩下扭來扭去,像一朵朵兒盛開的山野菊花,

  有些調皮的小女孩兒混在婦女群兒裡,手裡拿些短書秸稈,把秫秸杆兒劈開一小半兒,悄悄地夾在別人的衣服後邊,象尾巴一樣,提溜來提溜去,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的仰天和地,笑夠了別人,摸摸自己屁股後也有個長尾巴。

  過完正月十七,算是年畢節罷,人們開始一年的辛勤勞動,有一句形容懶女人的話:過了十五沒啥巴,噘著驢嘴去紡花,忽生想起個二月二,一下笑個仰擺叉。

元宵節隨筆8

  元宵節。下雨。一週最後一個工作日。讀書群裡的小朋友感慨,過完元宵,新年就真的過去了。

  好友在群裡直播湯圓製作的整個過程。看著非常誘人,現在自己能包湯圓的人很少了。大多去超市或者飲食店裡買。這兩天上海的幾家老字號都排著長隊。多半是上了年紀的叔叔阿姨,一買就是幾盒,回家分給孩子和家人。

  記得小時候,只有新年才有機會吃湯圓。過年去親戚家拜訪。一般端上來的點心就是湯圓和春捲。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是自己做湯圓,每家人的味道各不相同。即使是同樣的餡料,吃到嘴裡也不一樣。朋友說奶奶家和外婆家的寧波湯圓雖然做法一樣,但每次吃他還是覺得奶奶家的更香,更糯。開始不得其解,後來想明白了。因為每次他去,奶奶的湯圓都是現包的。所以比起外婆家包了一天放在那裡,口感會更糯。

  那時候,糯米粉都是自家磨的。包湯圓的黑洋酥也是自己家做的。最喜歡聞炒芝麻時的那股香味,文火輕輕地逼出芝麻的油,炒熟後細細搗碎,拌上綿白糖,用生板油捏好,慢慢和勻後,溼的細紗布蓋在上面。等包的時候,把和勻餡子捏成一個個棗子大小球。水磨粉處理好,也做成一個個小團。我就等著爸爸媽媽把餡料包進去,負責把它們搓圓。有時候,餡料不夠了,也會用做八寶飯剩下的豆沙代替。再不行就乾脆來個實心圓子。如果吃到就是中了頭彩,那一坨黏牙的糯米糰子,實在不是我喜歡的。

  還有一種特別的糰子也是要元宵才吃得到。那天常會去逛廟會。最喜歡吃裡邊買的菜肉糰子。一般是薺菜加上肉做的餡兒。真的軟軟糯糯,非常鮮美。當然還有鮮肉湯圓也是不錯的選擇。落座以後,點上一碗。有個尖尖頭的是鮮肉,圓的就是黑洋酥。先鹹後甜,吃完有說不出的滿足。

  小時候元宵節最喜歡去“軋鬧猛”。城隍廟和大世界都會有燈會。小孩子們人手一個兔子燈。大家會比誰的大,誰的漂亮,爸爸媽媽手都很巧,每年我都會有新的兔子燈。各種顏色的,裡面有一小節蠟燭。裝上四個軲轆,拉著就能走。等到去參加燈會的時候,還可以看到漂亮的宮燈,巨型的紅燈籠,還有看著稀奇的走馬燈。燈上的裝飾畫多半有吉祥的寓意,或者是各種故事。最喜歡做的事情是猜燈謎。燈下的紙條上寫著謎面,如果猜對了就可以把紙條摘下來,去兌獎處,答案正確可以換到禮品。記得自己得到過一個小皮球。那大概是陪了我很長時間的一個玩具。

  已經好多年沒有去燈會了,孩子小的時候過節還買個兔子燈什麼的,不過已經是塑膠的,裡面一個小燈泡。滿大街都是,沒什麼新鮮的。慢慢的元宵節最多就是大家吃頓飯,嘗幾個湯圓應應景。實在沒有小時候,那種過節的味道。雖然這兩年常常聽到“儀式感”這個詞。不過這些民俗對現在的孩子而言實在有些遙遠。他們是數字時代成長的一群人。傳統對他們來說繁文縟節太多,也沒什麼特別有趣的地方。也許以後,元宵節連湯圓都不吃了。

  雨天沒有辦法賞月。元宵節就在平凡的日子裡過了。不過想想家人可以吃頓團圓飯,生活平安順利,衣食無憂。佳節有祝福,已經足夠圓滿。感恩!

元宵節隨筆9

  話說昨天正月十五,2月14日,元宵節和情人節巧妙的相遇了在同一天……

  節日的氣氛不言而喻,熱鬧非凡,燈籠,玫瑰,爭相奪豔;湯圓,巧克力,各顯神通。煙花,鞭炮,此起彼伏。不管你是哪路神仙,都能統統拿下。這是一個消費的節日!

  是的,我也是這節日裡的一員,過了元宵節,也過了情人節。簡簡單單,開開心心,僅此而已。生活是為了自己,又不是為別人而活。所以不需要奢侈消費,也不需要炫耀點綴,心情愉快就好,浮誇的東西都不重要,也沒什麼大不了。

  有人說,元宵節和情人節重合是多年不遇,下一次不定等到什麼時候了,要好好珍惜。我個人覺得,真正需要珍惜的應該是生活的每一天,因為當下的每一天都是獨一無二,只此一次的,過了今天,就再也沒有另一個今天出現了。這一秒過去,就再也回不來了。總是以後還有N多個分分秒秒,也都是以後的,不再是當下了。珍惜眼前,做好每一天。立足當下,充實每一點。

  冬天已經過去,春天還會遠嗎?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會遠嗎?

元宵節隨筆10

  在2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在這個快樂的日子裡,我們二年級的小朋友舉行了快樂的鬧元宵的活動。小朋友們拿著考章卡,來到各個教室參加活動。活動內容有念童謠、畫燈籠。大家比一比,賽一賽,看看誰的燈籠畫得最漂亮;看看誰念出的童謠最最多;看看誰獲得的獎章最最多。

  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小朋友們都積極的參與其中,走廊中充滿著童謠聲、歡笑聲。同時,我們班的四位家長志願者也來到班級中為小朋友們服務。他們是李定凌、李定洲的爸爸、吳君怡的媽媽、章博的媽媽、汪筱萱的爸爸。有了他們的參與我們的活動變得更加精彩。

元宵節隨筆11

  又是一年元宵節,校園的角落掛滿了火紅的燈籠,不由自主的想起兒時的歡樂。

  每當此佳節來臨,早晨在家門口放一長串鞭炮,在噼裡啪啦聲中迎接她。當夜幕降臨之際,我們開始拿出父輩們買的各式各樣的燈籠,再給燈籠中點上一根小紅蠟燭,這歡喜的時刻便開始了,小夥伴們聚在一起,走街串巷,邊走邊喊:“走了,看社火去了!”我們家鄉的習俗,正月十五是要耍社火的,先去廟堂拜神祈福,然後扮演關公等各種大神,去村裡各家進行表演,順便收些拜神禮,大家一起吃吃喝喝,玩玩……鑼鼓喧天,各路大神揮舞著自己的神兵利器,在院子裡來回耍把式,主人家又是放炮,又是發煙,又是端上美味佳餚,又是獻上拜神禮品,可熱鬧呀!如今遠在他鄉,挺熟悉的調子,看一樣的燈籠,心中卻是興奮不起來。都說:如今最好,別說來日方長。時光難留,只有一去不返。將所有都概括了。

  在《金蛇狂舞》的曲調中,追憶熟悉的身影,尋覓童顏歡笑,探尋歡舞中那份淳樸與憨厚。呼呼的北風將雪花挑弄,片片雪花在北風中變身成一粒粒,撲到我們的臉龐,那份痛在此時已經變成了溫暖,親切,愛戀。一行行小腳丫的痕跡在白茫茫的路上,留下了太多的眷戀,太多的溫馨,太多的甜蜜。此刻最幸福的便是幾個夥伴一起滾鐵環了,雖然手套露出了五根手指,指尖早已麻木,卻不減弱我們奔跑的腳步,嫻熟的鐵環轉彎,剎車,起步都在那一條條小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似水的流年裡,往事成行行熱淚,洗刷著蹉跎歲月帶來的傷痛。在靜寂的茫茫白雪盡頭,留下了不曾停歇的腳步。天邊的白雲依舊,我在這頭,你卻在那頭,共同遙望著這份靜謐的純潔,在這歡樂祥和的火紅歲月裡,我們都默默的為心點起燈,即使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但足以照亮眼前的路,足以。曾經的兄弟情深,曾經的海枯石爛,曾經的同甘共苦,都在這漫漫長河中淡然。熾熱的燭光在燈籠中揮灑著汗水,將生命的最後一餘溫熱贈予人間,在雪白的大地上顯得格外耀眼。任歲月流淌,人去,茶涼;任時光變老,冬去,春來;任人情世故,微笑,變暖。兒時的歡樂中,盡頭尋覓著父親的憨笑,母親在廚房翻炒的餘溫。門前的那棵樹依然挺立,只是沒有了往日的蔥綠,光禿禿的樹枝上蒙了一層白紗,樹根處堆積的雪已經融化殆盡,唯有幾隻麻雀在枝頭歡歌。忽然記起那句:每逢佳節倍思親 ,也許都和我一樣,今天都會想起曾今吧。

  動聽悅耳的鈴聲響起,哦,放學了。同學們今晚會不會跟我小時候一樣,一起度過這樣美好的時光?校園裡歡快的音符伴隨著回家的腳步,走起!

元宵節隨筆12

  一盞油燈,怎能表達我的哀思與悲慼?旋舞的黑蝴蝶,又怎能帶去我對親人的懷念與祭奠?

  兒時,父親親手做的罐頭燈伴我度過元宵之夜,提著燈籠奔跑在鄰里村屯,百步祛病的說法是他們最質樸的心願,井沿滾冰的笑聲還在耳畔。

  母親親手煮的濃濃湯圓是世界上最美的餐點。不能忘記,母親點燃豆箕之火,我們拉長的身影跳躍在火苗之上,母親欣慰含笑的叨唸,燒掉黴運,一年平安。

  笑聲猶在,叮嚀猶在,呵護猶在,慈愛猶在,音容笑貌猶在!

  荒涼野地,這裡卻成了他們的家,天寒地凍,積雪茫茫,他們可有驅寒的衣,暖手的爐?撒手人寰,他們再不能享受天倫之樂,也帶走了我的溫暖與依賴。

  曾幾何時,更喜歡孤獨與寂寞,更喜歡理智與自強,因為我知道,沒有父母相伴,我再沒有了撒嬌的權利,再沒有了風雨中賴以依靠的港灣,再沒有了傾吐苦水的至愛親人!

  無奈復無奈,悲傷復悲傷,可這就是人生。人生在世,誰又能長留親人在自己的身邊?誰又能讓自己的一世永無分別與離散。

  歲月崢嶸,曾有多少值得記憶的美好,曾有多少令心靈驛動的過往,又有多少人淹沒於紅塵中。親人摯愛,或已杳離在時光的軌跡裡;知音密友,為生存奔波勞碌而失去音訊;師長同事,因離職升遷而流離遠方。

  驀然回首,燈火闌珊之處,那些朦朧的面孔,誰是舊知,誰是新交,再也無法細數,唯留這幽幽燈祭時的深沉思念,煙花璀璨時的感慨,那是永遠無法淡漠的親情與深藏在心中的友誼,任憑時間打磨,總是醇香如故。

  人生如煙花,即使再美,也無法把它永久挽留,只有珍惜該珍惜的,記住該記住的,思念該思念的,牽掛該牽掛的,蘊情於心,悄悄的醞釀,讓她發酵成醇香的酒,愛己所愛,此已足矣。

  煙花散盡後,放飛了紅色的許願燈,燈影裡寫著我的心願與誠摯的祝福。仰望紅燈飛騰而去,祝願隨著那搖曳的燈盞飛起,直上星空,星在希望就在,就如我願意用筆來描繪一切,雖然無法詮釋所有的人生真諦,留下的卻是心中的永恆。

  漂泊的文字,清揚婉約,絢如煙花,隨風飛舞,把一個個簡單字元拼成動人的故事,放逐心靈之舟,用文字來堆砌最美的情感。在文字裡微笑,在文字裡幸福,在文字裡酸楚,在文字裡流淚,文字塑造的世界,不再是淤積與無奈,而是苦澀紅塵中最真實的釋放,讓靈魂尋得一方安靜。

元宵節隨筆13

  正月十五很快到了,元宵節就要開始了。

  這天,媽媽開著車,我們很快就到了賣燈籠的地方,下了車,媽媽就去買一種小燈,碗邊有許多的花瓣,但有的少,有的多。媽媽告訴我,這是代表人出生的月份。所以我便挑選了一個11個花瓣的,然後我又買了一個小燈籠,我們接上爺爺奶奶之後,便回家了。

  進了家門,媽媽和奶奶在做飯,突然媽媽說,家裡沒有湯圓餡了,我便上超市去買,很快便遞到媽媽的手中。

  到了七點鐘,爸爸回來了,媽媽這邊的才也做好了,湯圓也剛好出鍋,我們便迅速洗手坐下來吃飯。媽媽和奶奶做的湯圓真漂亮,有紅色的、綠色的、白色的、紫色的,配上香噴噴的飯菜,勾勒出一幅令人眼花繚亂的美圖,晚飯很快在熱鬧的笑聲中度過了。

  到了八點鐘,元宵晚會開始了,我們都坐在電視機前的沙發上,觀看精彩的節目,很快我便耐不住性子,去外面看煙花。

  剛到樓下,前腳落下,後腳還沒落穩,外面便十分響亮的滿都是放煙花的聲音。什麼樣的都有,有的在高空中,有拿在手上的,還有在地上的,五彩繽紛的景象使人眼前一亮。這時,一個煙花剛剛點燃,很快便從中間噴出寶藍的顏色,很快換成閃亮的金色,像魔術師一樣,我的雙眼都被停止在這煙花的面前,但很快魔術師的精彩表演便結束了。

  煙花過後,只是漆黑的一片,但不同於平常,在半空中漂浮著一層薄霧,是硝煙的味道!這就是美麗的煙花過後留下的沉重的汙染。我也從新聞中看到了現在為什麼要限制放煙花的原因。古代,人口稀少,沒有大工廠排放廢氣、汙水,空氣格外清新,而現在,人口劇增,大機器工廠佔領耕地,一座座拔地而起,排放汙水、廢氣,如果人們再放一點菸花,那依照這種已被汙染的空氣,再加上龐大的人口,環境會被更惡劣地汙染下去,美麗的煙花有利有弊。少放點菸花,這樣我們的環境就會慢慢變回從前的美好。

  元宵節的快樂與溫馨,至今的回憶和嚮往。

元宵節隨筆14

  看著微信朋友圈被刷屏的元宵節問候,才知道年已經過去,元宵節到來了。生活在20xx年的顧莊,有點尷尬:既沒有南京夫子廟的大型燈會,讓你領略一下“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也沒有鄉村“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浪漫,頂多早上吃個湯圓,晚上守著電視機看個元宵晚會。

  我不禁想起我少年時,在管家莊所過的元宵節啦。為什麼元宵節的記憶會從少年時開始?因為“燒糯米糰”、“舞火把”、“請灰堆姑娘”這些元宵節活動,太小的孩子趕不上趟,大人不許,沒有參加過,當然就沒有印象了。

  那時候,每到正月十五,奶奶就會拿一些蠶豆黃豆出來,淘乾淨,倒進鍋裡炒。我的任務是坐在鍋膛後燒火。聽著鍋裡“噼裡啪啦”的爆響,奶奶一邊用鏟子不停地翻炒,一邊嘴裡唸唸有詞,無非是說炸老鼠眼,讓老鼠以後看不見偷吃家裡的糧食。我不關心老鼠的眼睛會不會瞎,我惦記的是鍋裡的豆子,因為過年的作些已經吃得差不多了。我忙著燒火,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事要做:燒糯米糰。

  臘月裡蒸熟的糯米糰,養在放滿水的缸裡,平常都是放在稀飯裡煮了當早飯,沒有什麼新奇的吃法。但正月十五這一天,孩子們可以撈幾個糯米糰上來,燒火的時候,可以放在長長的火鉗上,伸進鍋膛裡,放在火上烤。技術好的,烤出來的糯米糰金黃色的,外面的一層又脆又香。技術不過關的,火鉗一抖,糯米糰掉進了草灰裡,手忙腳亂的摟出來,還好,有點黑,依稀還看得出原來的顏色。但如果再掉進灰裡幾回,等烤熟了,就是烏黑的糯米糰,這烏黑的烤團,一點不影響我的味口,只不過吃完了,嘴上一圈黑,不小心用手一抹,唱花臉都不要化妝啦。

  後來我想到一個好主意:用菜刀把糯米糰切成片,再放在火鉗上烤,就不容易滾到灰裡去,還增加了烤焦的面積,比燒整團好吃多啦!奶奶笑我,“饞貓主意多。”

  吃過中午飯,孩子們就心裡興奮起來了,找鐵絲木棍,還要舊棉花、柴油,做火把。熱心這些的,大多是男孩子。女孩子有女孩子的事,大家談論的時候,都壓低聲音,很神秘:晚上請灰堆姑娘。

  請灰堆姑娘的,大多是十四五歲往上的大姑娘家。我那年才十一二歲,身體不好,瘦得像豆芽菜,一年到頭沒有幾天舒坦的日子,做夢都想長點肉,因為肉肉的人身體好呀!我以後能不能長點肉呢?我帶著這個問題,想找先知先覺的灰堆姑娘求個答案,死纏著小姑姑,讓她帶我去。

  小姑姑大我三歲,屬兔的,叫兔英。她被我央求不過,答應帶我去,但跟我約法三章:只准許看,不許多說話。小孩子不懂事,萬一說錯話,冒犯了灰堆姑娘,大家就玩不成了。

  我知道了利害關係,答應小姑姑:你不讓我說話,我保證不開口。並且說服了奶奶,在我們家請,奶奶不但提供了場所:我們家堂屋,還提供了道具:一個大簸箕,一個新畚箕。

  暮色降臨,小姑姑和一個同伴來了,她們拿來一個紅色的新方巾,熟練地把畚箕妝扮起來。把畚箕覆在火鉗上,底部朝上,真有點像一個人趴著,前面插上一根筷子,蓋著方巾,兩個人搭著火鉗,到後面的灰堆去約灰堆姑娘。奶奶追上小姑姑,遞給她三支香,“不能找靠近毛缸的灰堆約,弄不好會請回來毛缸相公。”

  我想跟去看看,小姑姑眼一瞪,我只好把好奇心收起來,跟著舞火把的小子們奔向村口,和看熱鬧的大人們一起站在村口,看田野裡上下翻飛,四處遊走的火把。老人們會從火把的顏色,得出對這一年年成的預測,麥子怎麼樣?水稻怎麼樣?棉花怎麼樣?我看不出什麼名堂,心裡惦記著灰堆姑娘,急急忙忙回家。

  推開門,家裡擠滿了小河南的大姑娘小媳婦。方桌上的大簸箕裡,鋪了一層米,小姑姑和一個同伴,一人一邊,搭著畚箕腰部,方桌前面有一個蒲團,提問的人跪在上面,磕一個頭,有問家裡莊稼的,有問生兒生女的,還有小姑娘不好意思,讓別人代問婚姻的。開始畚箕前面的筷子,在大簸箕裡平鋪的米上畫來畫去,然後大家圍著猜,寫的什麼字?有時候實在猜不出來,後來就改成了“點頭”。比如問二嫂子今年懷孕了,生兒子就點一下,生女兒就點兩下。這樣一來,一目瞭然,不要瞎猜了。

  等所有人的問題都得到了答案,我舉手望著小姑姑。她說,你問吧。

  我學著她們的樣子,跪在蒲團上,很虔誠地磕了三個頭,“請問一下姑娘,我以後能不能長點肉,我想做個胖子。如果能,你就點三下頭,我也有個指望。”

  禱祝完,我抬頭擔心地看著畚箕,動啦,動啦!一下,兩下,……不動了,我心都揪起來了……正在我為不能長肉而沮喪是時候,畚箕又點了一下頭,我終於如釋重負:我只要好好活著,就一定會身體好起來,我會長肉的,做一個胖乎乎的女人。

  三四十年以後,我果真達成了心願。身上有肉,吃得下飯,睡得著覺。在20xx年的元宵節,我想告訴你,活著要有所求,有願望,理想一定要要,萬一實現了呢!

元宵節隨筆15

  今天真是個高興的日子!

  20xx年暑假的時候,我開始學著上網,學著打字,那時候,還不懂開通空間和看空間裡的文字 。後來,有熱心的朋友幫我開通了空間,開始,也只是轉載別人的日誌,或是把書上自己喜歡的文章 放到空間日誌裡。再後來,自己也學著寫日誌,把自己的心情或是見聞放在空間日誌裡和好友們一起分享,每個朋友的點評都給我帶來一份欣喜,也是對我極大的支援和鼓勵。此後,能用漂亮的信紙寫日誌又成了我小小的夢想。今天,兒子幫我實現了這個願望,我將每天用心發現生活中的美,讓每一天都成為人生中一個新的起點,讓每一天都生活的有意義,更願能和好友們一起分享快樂。

  現在,我有了很多喜歡文字的朋友,他們的文字真摯、樸實,風格各異,我從中學習了很多,也讓我覺得很快樂很幸福。朋友們,感謝一路上有你們,願和你們在空間裡一起成長。

  在今天這個喜慶的日子,我衷心的祝願朋友們新年幸福!元宵節快樂!吉祥好運!

【元宵節隨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