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感想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感想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感想7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感想,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感想1

  鼓勵與表揚是幼兒前進的動力

  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喜歡受到表揚和鼓勵,尤其是孩子,鼓勵孩子會使他們更加康健成長,而常遭批評打擊的孩子會變得更加不自信。

  我們班有對雙胞胎姐妹,一個是“大大’一個是”小小”.她們聰明活潑,但是也很調皮。上學期“六一”兒童節都參加跳舞,可小小注意力不集中,老師教的時候她不聽,所以老跟不上趟,為此沒受我班兩位老師批評,並告訴了她媽媽,她媽媽還把她痛打一頓。從此小小一段時間很消沉,不再有往日的自信。我發現她變化很大,班上有些活動也不積極參加了,像變了一個人。看到這種情況後我深深自責,於是我有意無意地主動和她交流、套近乎。不是誇她衣服好看就是說她長得好漂亮,方正就是找一切機會找一些話讚美她,並建議其他老師也這樣做……總之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讓她恢復了自信,她終於變回原來活潑的“小小”了。

  這件事情對我觸動很大,我深深感到作為一名教師一言一行對孩子有多重要。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則寓言:寒風和太陽比賽,看誰能讓行人脫掉外衣。寒風使出渾身的力氣,拼命地吹啊吹,可是風越大,天氣越冷,行人就把衣裳裹得越緊;輪到太陽,它不慌不忙地播撒陽光,暖洋洋地照著行人,行人感到熱了,於是脫掉了外衣……我們的教育何嘗不是這樣呢,嚴厲換來的可能是敬而遠之,苛刻換來的可能是冷漠敵視,只有重視情感交流的教育才會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感想2

  《培養孩子從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培養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實質是培養孩子對自己行為的結果負責。當孩子對的行為果實給自己造成消極後果時,要教育孩子不要歸咎於它物,不要責怪別人,而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吸取經驗教訓,去選擇的行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好多家長卻在自覺不自覺的幫孩子推卸著孩子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有這樣一個例子;在一個冬天的早晨,天氣很冷,還飄著雪花,有個孩子遲到了,我問他原因,他說都是因為媽媽沒叫他,他遲到了。而那位陪同他前來的爸爸竟也連聲說;都是他媽媽今天早上沒早叫他,所以起來晚了。

  平時很多這樣的事情,就從這個例子看,它的特點是錯誤的家教扭曲孩子的責任心,是過分保護型家教。過分的保護性家教是就是父母替孩子代勞了太多不應該代勞的事情,其實質是溺愛。後果是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積極的自由發展的個性,培養出的孩子懦弱、依賴與無能,缺乏自立意識、自理能力、和應有的責任心。

  在一種就是,‘是非不分型’家教的家教。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我們看到孩子身上‘是非不分的’消極現象,其實都是家‘教’給孩子的。在孩子面前家長應該檢點自己的言行,不要把自己重親情、輕法理,重私利、輕功德的‘劣根性’傳染給孩子。

  培養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要從小指導孩子在自己行為的選擇中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例如,讓孩子理解按時起床上幼兒園是自己的責任,不能能按時起床去幼兒園,遲到了應‘怪’自己,而不能怪爸爸媽媽,總之,家長要注意透過正確的家教從小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責任觀,用於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感想3

  陳金賽、羅喬月、方一竹三個6歲多的女小朋友,她們選蒙氏工作時,一起合作選了圖卡、字卡對應的文字工作。當她們每人操作完一遍之後,羅喬月提議:我們換一個工作吧。於是她們三人一起來到我面前:田老師,我們把圖卡、字卡收拾好了,換一個工作好嗎?為了培養大班孩子的安靜、穩定性,提高做事的專注程度,我要求幼兒不隨便、頻繁地換工作專案,但當我看見她們仨那副可愛神態時,就同意了她們的要求。她們開始了自己心儀的新工作——搭建棕色梯:首先把最粗的一塊放在工作毯的中間豎立著,接著在上面依大小順序疊高……方一竹站在旁邊指揮她倆,叫她們你疊一塊,她疊一塊,還不時審視這座細高的塔搭歪了沒有,不斷叫她們調整。當疊到第六塊時,方一竹過去和棕色梯比量了一下,說:“好高呀!比我還高。”接著羅喬月、陳金賽也去比量說:還沒有我們高,再來搭。她們又搭了兩塊說:這下才高呢,肯定比田老師還高。她們叫我過去和棕色梯比量,啊,田老師還是高一點,再搭。她們三人聚精會神地注視著疊高的棕色梯,終於陳金賽輕盈地疊上了第九塊,方一竹拍手叫好,啊,這下肯定比我爸爸都高了,我們還要搭,把第十塊也搭上去吧。她試著去搭,手夠不著,她叫羅喬月去搭,還是夠不著,又叫陳金賽去搭,仍然夠不著。她們仨對視片刻,忽然明白了什麼,一齊把目光投向我:田老師,你幫我們搭上去吧。我拿起最後一塊試著搭上去,第一次失敗了。這時圍滿了小朋友,他們個個全神貫注,仰視著我的每一個細節。不知是誰說了一句:田老師,彆著急,慢慢搭。隨之把最細的一塊棕色梯撿起來遞給我,我再次小心翼翼將它搭了上去。成功了!教室裡一片沸騰,孩子們歡呼雀躍。他們嘰嘰喳喳:我們從來沒搭這麼高,好美啊!好酷啊!真爽啊……他們拉著我的手圍著用棕色梯搭成的高塔唱著、跳著、快樂著。歡歌笑語沁人心田,美了教室,美了校園。

  從孩子們玩棕色梯的活動中,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孩子們的聰明才智是玩出來的,我們平常幹嘛要給孩子那麼多緊箍咒。老師們、大人們,鬆開你們那雙鐵鉗般的大手,扔掉你那鋪天蓋地的保護傘吧,讓孩子在自由的海洋中馳騁。在悠然自得的玩耍中張開暢想的雙翅玩出一個精彩的世界。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感想4

  幼兒養成教育的資料包括的面很廣:愛祖國、講衛生、懂禮貌、禮貌進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等等。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之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個性注重習慣的養成。

  大部分家長認為幼兒上幼兒園就是為了學會書寫數字,背誦唐詩,認識漢字,學習書面上的知識。然而,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的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夠說,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

  幼兒進入中班後,我們發現班級中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方面大體有三種狀況:有些幼兒不但學習習慣好,上課認真聽講,物品整理的井井有條,也很懂禮貌、守規則,各項常規都很好,一般不需要老師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兒,吃飯磨蹭、群眾活動亂講話、區角活動打鬧,爭搶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師不斷的提醒。還有一部分幼兒表此刻某些方面的狀況比較明顯,如有的幼兒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有的行為拖沓,還有的規則意識不強。針對這些狀況,我們採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為幼兒樹立好榜樣。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凡是要求幼兒做到的,我們也要按照這些要求做。如:見面有禮貌的問好,飯前便後洗手,有需要協作的事情主動幫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讓幼兒明白好習慣是每個人都需要養成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正面鼓勵,耐心引導。班級中沒有養成良好常規習慣的幼兒不僅僅讓人骨外費心,而且還會對其他幼兒產生不好的影響。有段時間,班級有些小朋友上課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有一次,上課發現一個小朋友很自覺的就坐好了聽課。我立刻表揚他,其他小朋友看到了,都向他學習。那天大部分上課都十分的認真,用心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及時的對幼兒表揚鼓勵,哪怕一個讚賞的眼神,都會使幼兒產生更加要好好表現的慾望,也就是產生了“良性迴圈的效應。善於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鼓勵,多用正面強化。從某一個”閃光點“的行為出現,帶動整體行為改善。

  第三,讓幼兒明確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在某一具體行為方面出現問題。有的是不講禮貌,有的是午睡習慣不好等等,這就需要針對具體問題來解決。在與孩子溝通交流中,家長要指出幼兒出現的問題。比如:動作慢。你衣服疊的真整齊,如果疊的在快一點就更好了。

  以上三點是我在幼兒養成教育中的一些體會。家庭教育在幼兒養成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家長應正確教育孩子,只有讓幼兒做到了在家與在園一個樣,良好習慣的養成才有真正的好處。養成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幼兒從他律到自律,使常規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受益終生。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感想5

  幼兒園處於孩子成長的懵懂期,調皮、好動、想象力豐富,但理解力有限。照顧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需要豐富的經驗、瞭解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要有無限的愛,否則,還真容易被孩子的不聽話氣壞呢。小朋友喜歡的老師長頭髮的,可以梳辮子、漂亮的、年輕的、知識多、懂科學的、有本事的。

  每年新生入學的時候我都向家長介紹老師的工作是非常瑣碎和清貧的,這是由幼教的任務和性質決定的。幼兒園是保教機構,既要保育又有教育,保育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教育是指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地成長髮展。幼兒園教師還有解決家長後顧之憂、支援家長工作的任務,所以對幼教來說師德更重要。幼兒園階段處於一個奠基的階段,從大的方面說要對孩子終身可持續發展負責,從細的方面講就是對孩子人身安全、喜怒哀樂、當天的心情負責。

  如果沒有愛心,幼教工作可能根本不能幹下去。孩子非常需要老師關愛,比如經常要抱著他們,小朋友也特別喜歡老師,可能鼻涕、眼淚就都蹭到老師的衣服上了,這是很正常且經常發生的事。這就是孩子,他們就是這樣的,這就需要老師給予他們更多的呵護。

  幼教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一天8個小時都得目不轉睛地跟著孩子,必須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小孩子很多事情需要老師幫助才能完成,下班時間還要給孩子做教具、備課、佈置環境,週末還經常組織親子活動,自己的業餘時間非常少。一個孩子出現問題對幼兒園來說是1/400,對一個家庭來說就是100%。所以無論在生活照顧還是教育教學上都要精益求精。

  兒童是一個精神存在物,他一出生就蘊含著強大的精神能量,並按照自己的成長規律成長,我們的教育也會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與個性特點。比如:小班寶寶的思維是形象具體的,他們的思維必須依據形象生動的參照物,並且要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相關,小白兔,紅蘿蔔是他們易於理解的,而抽象數字1、2、3的實際意義,對於他們來說理解起來就很困難。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就會使用孩子易懂易於模仿的語言,使用簡單不會讓孩子混淆的概念,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具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等等。

  幼兒園教師就像百寶箱,什麼知識都要通曉一二,要有較強的綜合藝術素質,包括對色彩的理解能力、對音樂的感覺能力,包括穿著,怎麼樣穿著得體,讓小朋友喜歡又符合教師的身份,這些都是幼教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還有語言表達能力也很重要,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幼教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橋樑,對小朋友說話要簡練,聽得懂同時注意層次性。對家長的建議要有指導意義,對孩子的評價措辭要準確、委婉。

  作為幼兒教師,我認為理解、愛和尊重是與孩子溝通必不可少的方面,因為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著在心理成長之上的。再有,愛和尊重是貫穿教育始終的,肯定與支援孩子按照精神胚胎的內在規律自然發展,對他們的自然發展表示尊重,為他們的發展提供適宜的精神與物質環境,我們的總園長朱敏女士就提出過這樣的教育思想“蹲下來講話”“抱起來交流”“牽著手教育”。這一切都體現了我們對孩子的尊重與理解,同時讓孩子在自然發展中體驗到了無盡的愛和自由,這對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鋪墊輝煌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幼兒的學習活動與日常的遊戲、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遊戲和生活中不斷出現在幼兒面前的真實問題情景使他們不斷調動和運用已有的經驗,並在不斷地面臨挑戰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經驗。因此在我平日的工作中總是將教育生活化——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會了,讓環境問題化——讓孩子玩著玩著就學了。這種說法看似簡單,其實對老師的觀察、分析、提煉、創設能力則有著較高的要求。作為教師,我們就要在幼兒園的環境中支援幼兒解決問題,進而引導幼兒將經驗遷移到社會生活中去。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感想6

  幼兒教師在教學中的自我調控是開展教學活動必備的教育藝術,也是教師主導作用的具體體現。如果教師自我調控恰到好處,就能維持、推動教學過程的進展,出現融洽和諧、意趣盎然的教學格局,從而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就幼兒教師而言,我認為應掌握如下三方面的自我調控。

  一、教態的調控

  當教師一走進教室,他的體態語言就開始表情達意了。有經驗的教師是非常重視用“體態語言”來調控教學活動的。

  1、微笑時教師最基本的教學表情

  情感是教學的目標,又是教學的手段,這就要求教師要學會運用情感,以情感人。當教師滿面春風、神采奕奕地來到幼兒中間,教師的情緒輻射就會使孩子產生愉悅歡喜之感,對教師油然而生的親切、親近之感使教師能掌握與孩子溝通的主動權,融洽和諧的教學情景和氣氛縮短看師生間的距離

  當然,微笑不應是一成不變的。教師來到幼兒園前,微笑中要帶有熱情,以獲得幼兒信任;提問時,微笑中要顯得深沉,以引起幼兒的思考;一旦幼兒回答問題受挫時,微笑中要顯得溫柔親切,以減輕他失誤的沮喪;而對幼兒的質疑,微笑中要表達出讚許和鼓勵……只要教師心中有“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信念,就能微笑地面對每一個孩子,讓春風徐徐吹入幼兒純潔美好的心扉。

  2、教師應用豐富的表情來幫助自我調控

  教師的臉是幼兒的一本“活教材”,要讓幼兒從這本“教材”上讀到許多指令、感受到許多溫暖,以此調節幼兒的學習興趣。如:當幼兒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的表情可以“冷”一點,以示教師的莊重和威嚴;有時教師也可以“熱”一點,即興發揮,以示教師的風趣和熱情……凡此種種,不一贅述。所以教師既要懂得“生氣”“不滿”的藝術,也要會“風趣”“機智”,懂得靈活的技巧,以增加教學調節的力度。

  3、教師應時時用眼神來進行調控

  眼神能傳遞豐富的意蘊,其交往作用往往連語言也無法企及。教學中教師的眼神要具有敏銳的透視性,以廣角度的掃描捕捉反饋資訊。同時,教師的眼神又要明確表現出自己的意願,要帶有信任、期待、激勵,以營造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氛圍;就是用眼神批評孩子,也要融入豐富的感情,使幼兒容易接受。其實幼兒非常留心教師眼睛中透出的資訊,因此教師的眼神既不能散漫、目中無人,也不能執著於一點、居高臨下,要永遠保持目光有神,富有表情;同時擴大目視範圍,並使目光具有針對性,既把全體幼兒置於自己的眼下,使他們都感受到教師的重視和關注,也要針對不同的情況投以不同的目光,做到因人、因情況而有別。

  4、教師應適當用“動作語言”來進行調控

  動作語言是幼兒教師特殊的職業語言。當幼兒哭著來到幼兒園時,教師要會蹲下,拉著幼兒的手,甚至抱起幼兒,以使幼兒獲得安全感;當幼兒大膽正確地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略帶誇張地伸出大拇指,甚至親他一下,以使幼兒體驗成功;當幼兒遭遇困難時,教師要走上前彎下腰,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肩,幼兒就會鼓起勇氣……這些動作語言的調控,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需求,更是教師職業的需要。

  二、教學內容的調控

  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其教學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在準備階段把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的知識資訊之間的差異和背景縮小到最低限度;在實施階段,又以自我調控來彌補這種差異和背景。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感想7

  不知為何,最近一段時間欣怡小朋友在早晨入園時總是有些情緒低落。不過當爸爸走後她能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情,很快融入到班級的活動中來。一天早晨欣怡滿臉委屈的表情走進班級教室,這一幕剛好被她的好朋友子涵看到,因為早晨的時間非常緊張,兩個人互相打了一個招呼就各自準備早餐前的活動了,欣怡的心情還是相當的低落。

  早餐過後,快樂的區角遊戲開始時了,只見欣怡和子涵都選擇了表演區進行遊戲。當她們裝扮一番正要準備遊戲的時候,子涵走上前問道:“欣怡,你今天早晨怎麼了,怎麼不高興啊!”聽到子涵的問話聲,原本心情有點低落的欣怡突然抬起了頭,小眼睛特別有神的看著子涵,弱弱地說:“早晨爸爸忘記給我帶做好的天氣預報本了!”子涵一聽笑著說:“原來是這樣啊,咱們去和宋老師說說,明天再帶過來就是了!”說著就牽著欣怡的手向我走來。不等欣怡開口,子涵就幫忙解釋說明事情的經過。當得到老師許可時,兩個好朋友就高高興興的去表演了,欣怡的臉上又重新出現了笑容。

  對於小朋友來說,朋友是他們一同遊戲的玩伴,一起分享小秘密的夥伴,一同說笑一同傾訴的同伴。當她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的時候,可能大人不能很好地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感受,可是同齡的小夥伴會是比較好的傾訴物件,相同的閱歷,相似的經歷最容易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或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給予好朋友們足夠的空間,充分施展“好朋友的魔力”,讓小朋友在充滿魔力的環境裡健康快樂得成長。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感想】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