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臘八節> 臘八節的食物

臘八節的食物

臘八節的食物

臘八節的食物1

  臘八節,俗稱“臘八”,漢族傳統節日,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在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每年農曆的十二月俗稱臘月,十二月初八(臘月初八)既是臘八節。習慣上稱作臘八,臘八節在我國有著很悠久的傳統和歷史。在這一天喝臘八粥、做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也是最講究的習俗,是不能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在臘八這一天,喝上一碗香甜可口的臘八粥,預示著來年的日子平平安安、紅紅火火。

  1、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2、臘八粥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

  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儲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

  3、醃臘八豆

  臘八豆是我國湖南省傳統食品之一,已有數百年曆史,民間多在每年立冬後開始醃製,至臘月八日後食用,故稱之為“臘八豆”。

  4、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的一年裡都不會肚子疼。

  5、醃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做法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老北京人家,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泡臘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那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冷盤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6、臘八飯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粳米500克,糯米50克,臘肉250克,花生米50克,豆腐乾40克,水發海帶20克,白蘿蔔80克,白菜梗50克,胡椒粉3克,薑片10克,精鹽10克。

  將臘肉洗淨,切成小塊。白蘿蔔、水發海帶、豆腐乾、白菜梗洗淨,切成小塊。粳米、糯米、花生米分別淘洗乾淨。鐵鍋上旺火,加水、臘肉、薑片,燒沸後除去浮沫,下入海帶、花生米,用手勺推動,煮約5分鐘後下粳米、糯米攪勻,再下入豆腐乾、白蘿蔔、白菜梗,攪勻,煮至各種原料變軟,撒入胡椒粉、精鹽調勻,改用小火煮至湯幹米熟透即成。

  7、臘八面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臘八節的食物2

  1、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臘八前後,黟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的豆腐,生活簡樸的黟縣人外出經商,作為菜餚可以吃上很長的時間。臘八豆腐是用小黃豆做成豆腐,中間挖洞放入食鹽,在溫和太陽下烤曬而成,使鹽分慢慢吸收。

  成品的臘八豆腐圓柱形中間一凹,不易變質隨吃隨取。臘八豆腐可以單吃,也可以和肉類同炒同燉,入口鬆軟,味鹹帶甜,又香又鮮。

  2、臘八面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做臘八面前一天下午就得炒好臊子、和好面。做臊子時,先把新鮮的豬肉或羊肉切成肉丁,再把豆腐、白蘿蔔、紅蘿蔔、大蔥等蔬菜切成丁;把肉丁放進熱油鍋炒到快熟時加入蔬菜丁,炒好後盛出備用;將和好的面擀成薄片、再切成菱形長條;鍋裡水燒開後,先把洗泡過的黃豆、小米、粉條、木耳、黃花菜等下入,煮至快熟時,下入面,最後再把準備好的肉臊子調進去,加入鹽、花椒等調料,這樣,一鍋香噴噴的臘八面就做好啦。

  3、粘火勺

  俗話說臘八天裡太冷了,會凍掉下巴,因此要吃一些粘性大的食品把下巴粘住。粘火勺就是一項北方傳統的臘八節食物,臘八這天一次烙上數百個,烙好後,放倉房大缸中以雪凍之,食用時,取出放鍋中餾一下即可。

  粘火勺以糯米粉為原料,新增大米粉中和粘性,鍋中大火熬爛紅小豆或是烘熟的芝麻作為餡料。糯米粉揉成麵糰,中間填入甜甜的紅豆沙餡,壓成小厚餅,上鍋烙熟。出鍋後咬上一口,外皮酥脆粘牙,內餡香甜軟糯,個頭又小巧精緻,像極了中國版的銅鑼燒。

  4、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

  據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徵連年有餘。

  5、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華北一帶的習俗,從臘八前後開始泡製,7到10天就變成湛青翠綠的顏色了。臘八蒜的製作也挺簡單的,挑紫皮的最好,蒜瓣小泡得透,泡出的蒜脆香;普通蒜頭雖說個頭大,但泡出來發紫口感不脆。紫皮蒜去皮後浸入米醋,裝入小罈子封嚴。

  米醋色淡,泡過的蒜色澤如初,橙黃翠綠,口感酸辣適度,香氣濃而微甜。蒜辣和醋酸的香味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冷盤也可以用,味道獨特。臘八蒜是過年家常菜的健康作料,不論是炒雜菌、炒藕,還是炒肥腸、炒牛肉,都為菜色增添了一抹碧綠。

  6、臘八豆

  臘八豆是我國湖南省傳統食品之一,已有數百年曆史,民間多在每年立冬後開始醃製,至臘月八日後食用,故稱之為“臘八豆”。其成品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且異常鮮美,因而很受人們的喜愛。但自古至今一直是家庭或小作坊式的製作,並受到季節制約,一直無法成為消費者四季皆能享用的食品。

  臘八豆做法有點複雜:將黃豆洗淨,並撇除空皮殘粒,用涼水泡脹,撈出,加水下鍋(煮水要蓋過黃豆一寸),先用大火煮熟後,再用小火煮爛,煮至用手一擠就成泥狀即可。再把豆從水中撈出(煮豆水中放點鹽,儲存備用),攤涼放在布袋內,再把布袋放在筐或其它容器裡,四周用稻草或棉絮圍上保溫,放在20攝氏度左右的地方。約2-3天后,黃豆發燙,取出攤涼;然後裝在缽子裡,加入原來的煮豆水;再加配料,按每斤黃豆加食鹽50克,花椒2錢,辣椒粉5錢,也可適量加入生薑,一起拌勻;拌時如鹹味不夠,可以新增些食鹽,另加點酒,以增加香味。最後把拌勻的黃豆裝入壇內,封嚴壇口,10天后即可取食。

  7、臘八飯

  寧夏、河南等地的習俗是吃臘八飯。寧夏臘八節做臘八飯一般用各種豆類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麵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河南的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八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後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穀豐登。

  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麥仁飯異香撲鼻,十分可口。

  8、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俗語中有“來年成不成,先看臘八冰”的說法。臘八這一天清晨,人們還要到河邊、泉邊去砸冰,將之揹回家,謂之“臘八冰”。誰起得早,第一個打上冰,誰就更有好運氣。

  據說臘八冰能治百病,這一天打來的冰,要放很長時間,好讓孩子們有一段吃冰的快樂。當然,大人們也會吃。有意思的是,無論你怎樣吃,都不會拉肚子。女人這一天要用“臘八冰”、碗豆與青稞合磨成的面散攪團。

臘八節的食物3

  1、臘八粥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多種食材熬製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古時每逢農曆十二月初八,中國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在河南">河南">河南,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2、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於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漢族傳統小吃,是臘八節節日食俗。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中國北方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3、臘八糕

  臘八糕,好陌生的名詞。似乎以前只知道臘八粥,並不曾聽說有臘八糕這東西。原來這臘八糕和粘糕是不一樣的,並不是像窩窩頭一般獨立的,而是有些像米飯甜點式的東西。不過這棗兒、黏米之類的東西倒是一樣不少。吃起來,和著米香、棗香,那種清醇馥郁、韻淡而甘的味道,不僅撲鼻,卻也沁脾胃,當是難得的美味。

  4、臘八面

  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地方傳統麵食,流行於陝西關中地區,在陝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以面和各種豆類(紅豆為住)為原料,面需做成韭葉面(韭菜葉的寬度相等的麵條)備用;紅豆提前泡一晚,臘八這天用來熬湯,待水開時轉小火至紅豆熟透,中火煮麵。同時熟油將蔥花爆香,面煮好後將蔥花油潑入鍋中。

  5、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省黟縣地區漢族民間傳統小吃之一,節日食俗。在春節前夕的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臘八豆腐”平時用草繩懸掛在通風處晾著,吃時摘取,一般可晾放三個月不變質、變味。它既可以單獨吃,也可與肉類同炒、同燉。

  6、臘八醋

  泡臘八蒜指在臘八這天用醋泡蒜,也叫臘八醋。浸泡二十幾天後,正值春節,由於醋的浸泡,蒜整體呈碧綠,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節前後,就著臘八蒜和醋吃餃子,拌冷盤,味道不錯。

臘八節的食物4

  盤點臘八節的傳統美食

  1、臘八粥

  臘八節最為常見的傳統美食就是臘八粥。古時,歷代天子每年臘月初八都要用幹物進行臘祭,敬獻神靈。人們就在每年的臘月初八日,將蔬果乾物攪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獻農神。用臘八粥來諧音臘八祝,表示慶豐收之意,並進行禱祝,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

  2、臘八糕

  臘八糕,好陌生的名詞。似乎以前只知道臘八粥,並不曾聽說有臘八糕這東西。原來這臘八糕和粘糕是不一樣的,並不是像窩窩頭一般獨立的,而是有些像米飯甜點式的東西。不過這棗兒、黏米之類的東西倒是一樣不少。吃起來,和著米香、棗香,那種清醇馥郁、韻淡而甘的味道,不僅撲鼻,卻也沁脾胃,當是難得的美味。

  3、臘八面

  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地方傳統麵食,流行於陝西關中地區,在陝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4、臘八醋

  臘八節吃什麼好呢?吃醋泡蒜。泡臘八蒜指在臘八這天用醋泡蒜,也叫臘八醋。浸泡二十幾天後,正值春節,由於醋的浸泡,蒜整體呈碧綠,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節前後,就著臘八蒜和醋吃餃子,拌冷盤,味道不錯。

  5、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省黟縣地區漢族民間傳統小吃之一,節日食俗。在春節前夕的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臘八豆腐平時用草繩懸掛在通風處晾著,吃時摘取,一般可晾放三個月不變質、變味。它既可以單獨吃,也可與肉類同炒、同燉。

  6、臘八飯

  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麥仁飯異香撲鼻,十分可口。

  7、麥仁飯

  西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青海傳說中說,農曆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獻乳糜,用香谷及果實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麥仁粥,成了後來青海的“臘八粥”。後人根據這種做法,在青海人的飲食裡造了這味飲食。也開始在餐館裡流行。

  8、臘味

  在我國的南方,臘味是過年必備的美味。紹興古城,還有著吸引各路遊人的“臘月風情節”。這裡家家戶戶都要在年關到來之時製作臘味(臘腸、醬魚等)。古時,浙江商賈眾多,商人們在各處忙於生意,不能早早回家,於是便以臘味寬慰思鄉之情。所以時至今日,這裡還保留著臘月必做臘味的習俗。

  臘八粥的幾種風味

  1。適合婦女食用的臘八粥

  中年婦女由於自身的生理變化和其他方面的壓力,極易氣血陰虛、腰痠背疼,應多食用一些富含纖維和補血的食物,起到改善虛弱體質,補氣血的功效,所以適合婦女食用的臘八粥應以滋陰養顏、美容補血為主。

  原料:黑米、大麥仁、桂圓、山藥、黑棗、蓮子、枸杞、芝麻、銀耳、百合、紅糖適量。

  做法:

  (1)黑米50克泡10分鐘,加6杯水,大火煮開,改中小火煮20分鐘,加桂圓、紅糖再煮10分鐘,完成粥底的製作。

  (2)加入上述其他原料再煮沸即可。

  2。適合老年人食用的臘八粥

  老年人的臟器逐步老化且功能減退,抵抗力及抗病能力較弱,故每到冬季普遍會出現四肢不溫的情況,可以吃一些高熱量、高蛋白的食品,以增加營養,所以適合老年人食用的臘八粥應以溫補為主。

  原料:糯米50克,花生40克,黃豆40克,薏仁40克,紅豆40克,紅棗6—8個,栗子6—8個,蓮子15克,桂圓肉30克,糖1/2杯,水10杯。

  做法:

  (1)黃豆、薏仁、紅豆洗淨後泡水4—6小時;

  (2)加水10杯,將豆子煮至軟熟;

  (3)糯米洗淨加入花生,紅棗,蓮子和去皮的栗子煮約25分鐘,將煮熟的豆子及桂圓一起加入熬煮約20分鐘,入糖煮開可熄火。

  3。適合兒童食用的臘八粥

  兒童正是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合理的膳食和營養的搭配對孩子很重要,所以適合兒童食用的臘八粥必須有豐富的營養。兒童臘八粥儘量軟滑順口,讓孩子容易消化和吸收。

  原料:小米、玉米、大豆、馬鈴薯、胡蘿蔔、木耳、栗子、核桃仁、松子、黑芝麻、花生。

  做法:

  (1)大豆洗淨,浸泡一個晚上;

  (2)加水,將上述所有材料煮至軟糯即可。

臘八節的食物5

  一、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二、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三、麥仁飯

  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青海傳說中說,農曆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獻乳糜,用香谷及果實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麥仁粥,成了後來青海的“臘八粥”。後人根據這種做法,在青海人的飲食裡造了這味飲食。也開始在餐館裡流行。

  四、臘八粥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提起“臘八節”,大概多數人頭腦中閃現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喝臘八粥”,真正的老北京習俗更多的還是從清朝開始。肖復興表示,就臘八節來說,幾乎所有習俗都是圍繞喝臘八粥進行,但最早臘八粥是供窮人食用,“到了年底窮人沒有吃的東西,將鍋蓋、缸沿打掃出的剩米煮成粥喝,慢慢形成習俗,最終傳到官府、宮廷和寺廟。”

  在漫長的民俗演變過程中,許多俗語也隨之出現,即“送信的臘八粥”,“過了臘八就是年”等。肖復興解釋,作為節俗來講,如果說過年是一首交響樂,那麼臘八節就是第一章“前奏曲”,“過年”由此拉開序幕。而臘八粥又稱八寶粥,內裡“五味俱全”,“八寶”含有吉利之意,而在“五味”中,“苦味”含有一席之地,與“八寶”對照,這是與臘八節中與窮人相關的地方,慢慢演繹成今天所講的民俗。

  “如果失去了這層含義,那就是被剝離了核心。過去舊社會存在對立分離的現象,臘八粥在那一天的意義才非比尋常。”肖復興稱。

  五、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六、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臘八節的食物6

  臘八豆腐。"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臘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翡翠碧玉臘八蒜。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說,臘八人們吃了,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徵連年有餘。

  臘八面。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臘八節的食物7

  臘八節的傳統食物

  1、臘八粥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製而成的粥。“喝臘八粥”是臘八節的習俗,臘八粥的傳統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紅棗、蓮子、花生、桂圓和各種豆類。

  2、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於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傳統小吃,是臘八節節日食俗。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中國北方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3、臘八豆

  臘八豆是我國湖南省傳統食品之一,已有數百年曆史,民間多在每年立冬後開始醃製,至臘月八日後食用,故稱之為“臘八豆”。其成品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且異常鮮美,因而很受人們的喜愛。但自古至今一直是家庭或小作坊式的製作,並受到季節制約,一直無法成為消費者四季皆能享用的食品。

  4、臘八面

  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傳統麵食,流行於陝西關中地區,在陝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以面和各種豆類為原料,面需做成韭葉面備用;紅豆提前泡一晚,臘八這天用來熬湯,待水開時轉小火至紅豆熟透,中火煮麵。同時熟油將蔥花爆香,面煮好後將蔥花油潑入鍋中。

  5、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臘八前後,黟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的豆腐,生活簡樸的黟縣人外出經商,作為菜餚可以吃上很長的時間。臘八豆腐是用小黃豆做成豆腐,中間挖洞放入食鹽,在溫和太陽下烤曬而成,使鹽分慢慢吸收。成品的臘八豆腐圓柱形中間一凹,不易變質隨吃隨取。臘八豆腐可以單吃,也可以和肉類同炒同燉,入口鬆軟,味鹹帶甜,又香又鮮。

  6、麥仁飯

  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青海傳說中說,農曆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獻乳糜,用香谷及果實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麥仁粥,成了後來青海的“臘八粥”。後人根據這種做法,在青海人的飲食裡造了這味飲食。也開始在餐館裡流行。

  7、粘火勺

  俗話說臘八天裡太冷了,會凍掉下巴,因此要吃一些粘性大的食品把下巴粘住。粘火勺就是一項北方傳統的臘八節食物,臘八這天一次烙上數百個,烙好後,放倉房大缸中以雪凍之,食用時,取出放鍋中餾一下即可。

  臘八節傳說

  傳說一

  傳說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二

  臘八節是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傳說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三

  傳說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傳說四

  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裡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裡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傳說五

  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一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兩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後人而相沿的。

  臘八節的具體意義

  臘八節,俗稱“臘八”,漢族傳統節日,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在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臘八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後來東漢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

  一年最後一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關於臘祭,古書多有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村人並擊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土以逐疫。”“臘祭”本是原始先民慶賀農業豐收的報酬之禮,是農耕文化的重要節慶。應劭《風俗通》雲:“《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蜡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代改為“臘”。祭祀的物件凡八: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溝昆蟲神。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

  祭祀

  應劭《風俗通》雲:“《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蜡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代改為“臘”。

  祭祀的物件凡八: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溝、昆蟲神。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傳釋伽牟尼成佛之前,絕欲苦行,餓昏倒地。一牧羊女以雜糧摻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將其救醒。釋伽牟尼在菩提樹下苦思,終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從此佛門定此日為“佛成道日”,誦經紀念,相沿成節。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嚐臘八粥,並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慕,忙於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採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臘八節喂樹

  在甘肅隴南康縣南部白楊鄉的一些農村過去還有喂樹的風俗。喂樹是為了樹長得快,多結果子。常喂的樹主要是核桃樹。這類樹根深,長得粗壯,枝繁葉茂,結果多。喂樹時把米飯、包穀珍珍蒸熟,用斧子將樹根部砍兩下,然後塞上去。一邊往上塞一邊自言自語:“肯結吧?肯結;不落吧?不落!”(肯結,方言,意為繁殖能力強,結果子多)祈求多結果子,不到成熟收穫不會輕易剝落。同時還要燃燒包穀秸稈、麥草對樹根粗皮燻燒,據說這樣樹以後長得快。過去農村經濟落後,文化匱乏,此俗盛行。在這裡可以不吃臘八粥,但必須喂樹,固執地認為只有把樹喂得好才結得好。

  臘月八這天,家家都要喂樹,求多結果子,實現豐產願望。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隨著科學文化普及,依靠科技和推廣優良品種成為共識,喂樹的習俗在民間消失了。在鄉村一些樹齡較高的老核桃樹根部可見喂樹留下的斑斑痕跡。喂樹雖然沒有科學意義,但這種拙樸的民俗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臘八節的食物8

  臘八節的傳統食物

  1、臘八粥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製而成的粥。“喝臘八粥”是臘八節的習俗,臘八粥的傳統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紅棗、蓮子、花生、桂圓和各種豆類。

  2、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於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傳統小吃,是臘八節節日食俗。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中國北方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3、臘八豆

  臘八豆是我國湖南省傳統食品之一,已有數百年曆史,民間多在每年立冬後開始醃製,至臘月八日後食用,故稱之為“臘八豆”。其成品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且異常鮮美,因而很受人們的喜愛。但自古至今一直是家庭或小作坊式的製作,並受到季節制約,一直無法成為消費者四季皆能享用的食品。

  4、臘八面

  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傳統麵食,流行於陝西關中地區,在陝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以面和各種豆類為原料,面需做成韭葉面備用;紅豆提前泡一晚,臘八這天用來熬湯,待水開時轉小火至紅豆熟透,中火煮麵。同時熟油將蔥花爆香,面煮好後將蔥花油潑入鍋中。

  5、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臘八前後,黟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的豆腐,生活簡樸的黟縣人外出經商,作為菜餚可以吃上很長的時間。臘八豆腐是用小黃豆做成豆腐,中間挖洞放入食鹽,在溫和太陽下烤曬而成,使鹽分慢慢吸收。成品的臘八豆腐圓柱形中間一凹,不易變質隨吃隨取。臘八豆腐可以單吃,也可以和肉類同炒同燉,入口鬆軟,味鹹帶甜,又香又鮮。

  6、麥仁飯

  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青海傳說中說,農曆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獻乳糜,用香谷及果實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麥仁粥,成了後來青海的“臘八粥”。後人根據這種做法,在青海人的飲食裡造了這味飲食。也開始在餐館裡流行。

  7、粘火勺

  俗話說臘八天裡太冷了,會凍掉下巴,因此要吃一些粘性大的食品把下巴粘住。粘火勺就是一項北方傳統的臘八節食物,臘八這天一次烙上數百個,烙好後,放倉房大缸中以雪凍之,食用時,取出放鍋中餾一下即可。

  臘八粥的寓意象徵

  寓意一:祭祀八谷星神,慶賀五穀豐登。

  古代上至貴族皇室下達平民百姓,叩謝天地、祭祀神靈、祖先,感謝這一年的恩澤庇佑,祈求來年施恩風調雨順、財谷滿倉。這一習俗沿襲至今,很多地區的農戶都會在農曆十二月初八這一天煮上滿滿一大鍋的臘八粥進行臘祭,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生活的美好願望。

  寓意二:鄰里鄉親互贈粥,喝了好人緣。

  臘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煮臘八粥,每家放的乾果食材各不相同,各有風味。招呼朋友到家裡喝一碗熱熱的臘八粥,或者煮好粥送到親朋友鄰家,你家送過來,我家送過去,表達一年的'感謝和祝福,是一種很好的聯絡感情的方式。

  寓意三:臘八舍粥,行善積德一生好運。

  以前大戶人家都會在這天在門口支起大鍋,煮上幾鍋雜米粥,撒進豆類乾果,佈施給窮人、乞丐、孤寡老弱病殘的人,臘八粥在寒冬讓人們果腹禦寒,助人做好事功德無量。很多寺廟也在臘八節這天將臘八粥贈予信眾,喝福壽粥健康好運。

  寓意四:憶苦思甜,崇尚節儉的生活。

  民間有諺語:“吃頓雜合粥,經驗記心頭。”相傳古代有老兩口省吃儉用給兒子留下祖業,而兒子和兒媳婦好吃懶做很快敗光了家業,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倆口凍餓至極無米下鍋,幸好有村人合力接濟,小兩口把這些大米、面塊、豆子、棗子等百家食材混在一起煮了一鍋“雜合粥”。這頓粥讓小夫妻感動並振作起來,勤勞耕耘終於在第二年有所收成,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

  臘八節的意義

  (一)表達祈求豐收吉祥的美好願望

  臘八節借“臘祭”之名,表達的卻是農事勞作一年的人們對來年的一種美好祝願。從表面來看,人們是用收穫的各種農作物禮敬百神,祭祀祖先,感謝神靈賜給他們的農業果實,感謝祖先對他們生產生活的保佑,同時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事業發達。

  (二)展示慶祝農業豐收的喜悅心情

  臘八節的標誌性習俗臘八粥,其實是農業豐收成果的一次大展示。正如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一文中所說:“在臘八那天,人家裡,寺觀裡,都熬臘八粥。這種特製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乾、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這種集中反映農家糧食豐盛、應有盡有的臘八粥,確實能體現出農業大豐收的喜人景象,能體現出人們創造美好生活的滿懷喜悅,能表現出人們享受幸福生活的特殊情趣。

  (三)營造和諧人際關係的有效手段

  中國的傳統節日總是內斂而含蓄的,圈子一般侷限在家人之間的其樂融融,但是,臘八節似乎走出了家人的小圈子,人們透過臘八粥的饋贈與接受,建立了更廣泛的情感聯絡。

  宋代時,每到臘八這一天,無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庶民百姓家都要熬製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加盛行。在宮廷,天子、皇后、皇子等都要向宮女侍從、文武大臣賞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糧、乾果等供僧侶食用。

  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用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並且饋贈親朋好友。臘八節藉助土地出產的農業成果有力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人際關係的和諧。

  (三)營造和諧人際關係的有效手段

  中國的傳統節日總是內斂而含蓄的,圈子一般侷限在家人之間的其樂融融,但是,臘八節似乎走出了家人的小圈子,人們透過臘八粥的饋贈與接受,建立了更廣泛的情感聯絡。

  宋代時,每到臘八這一天,無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庶民百姓家都要熬製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加盛行。在宮廷,天子、皇后、皇子等都要向宮女侍從、文武大臣賞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糧、乾果等供僧侶食用。

  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用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並且饋贈親朋好友。臘八節藉助土地出產的農業成果有力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人際關係的和諧。

臘八節的食物9

  1、臘八節的食物:臘八粥。

  臘八粥的主要原料為穀類,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成分,具有補中益氣、養脾胃、和五臟、除煩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溫脾益氣的作用,適於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對於虛寒洩利、虛煩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中醫認為薏米具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溼的功能,經常食用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纖維的薏米有預防高血脂、高血壓、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2、臘八節的食物:臘八蒜。

  紫皮蒜1000克,米醋500克,白糖400克。選用一干淨盛具,作為泡臘八蒜的容器;選好大蒜,去皮洗淨,晾乾,先泡入醋內,再加入白糖,拌勻,置於10度~15度的條件下,泡製10天即成。

  據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

  泡臘八蒜需要用紫皮蒜。泡透紫皮蒜瓣後,蒜瓣硬崩瓷實,香味就會洋溢位來。

  泡臘八蒜需要用米醋。米醋色淡,泡過蒜色澤如初,橙黃翠綠,口感酸辣適度,香氣濃而微甜。吃上去口感會比較好,而且在臘八節在冬天,一般,冬天天氣會比較乾燥,吃點醋會有益身體健康。

  3、臘八節的食物: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節的食物10

  東北臘八節吃的食物

  1、臘八粥

  提起"臘八節",大概多數人頭腦中閃現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喝臘八粥",真正的老北京習俗更多的還是從清朝開始。專家表示,就臘八節來說,幾乎所有習俗都是圍繞喝臘八粥進行,但最早臘八粥是供窮人食用,"到了年底窮人沒有吃的東西,將鍋蓋、缸沿打掃出的剩米煮成粥喝,慢慢形成習俗,最終傳到官府、宮廷和寺廟。

  2、醃製翡翠碧玉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3、臘八面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北方臘八粥的做法

  原料:大米50克,黃小米50克,粘黃米50克,糯米50克,秫米(粘高粱米)50克,紅小豆100克,蓮子100克,桂圓100克,花生米100克,栗子100克,小紅棗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

  1、先將蓮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沒,再放入蒸籠,用旺火蒸約1小時,蒸熟取出備用。

  2、將桂圓去掉皮、核,只要肉;將栗子剝掉殼及衣。

  3、鍋內放入適量的水,然後把秫米、紅小豆、花生米、小紅棗洗乾淨倒入鍋內煮,待煮成半熟時,再將大米、黃小米、粘黃米、糯米洗乾淨倒入鍋內一起煮,待鍋開後,再用微火煮。

  4、將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時,把蒸熟的蓮子倒入粥內攪拌均勻,開鍋後再煮一會移下火來,盛入清潔消毒的鍋內,撒上白糖。

  南方臘八節食俗

  1、江蘇 臘八節的食俗

  江蘇人吃臘八粥分甜鹹兩種。臘八粥裡要加入茨菰、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如果煮的是鹹粥的話,在裡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2、浙江 臘八節的食俗

  浙江人煮臘八粥則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據說,這種煮粥方法還是從南京 流傳過來的。

  3、湖南 臘八節的食俗

  臘八節這天,各寺廟用香谷、果實等做粥供佛,稱臘八粥,流行於民間。長沙 等地除吃臘八粥外,也做臘八豆,成為家常菜餚之一。鄉間常在這天以糯米、臘肉、紅棗、核桃等做臘八飯,臘八豆也是以此日所做最佳。

  長沙還有"臘鼓鳴,春 草生。臘鼓動,農人奮"的諺語,故十二月初八日俗稱"臘日"。這一天,會有很多人祭祖,將煮好的臘八粥先祭拜祖先,再分給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也儲存著吃幾天,取其"年年有餘"的好兆頭。

  長沙的臘八粥一般是甜粥,但醃製的臘八豆基本上是鹹的。湘南等地還有臘八吃腐乳、做腐乳的習俗。在新化 和湘西等地,臘八節這天還有敲鼓的習俗,叫做驅儺,意思驅鬼、避疫。

  4、廣西臘八節的食俗

  在廣西龍勝 各族自治縣龍脊鎮大柳村,當地盤瑤群眾有製作餈粑過臘月初八的習俗。當地瑤族群眾將糯米原料浸泡蒸熟後,放在石槽裡搗成泥狀,然後揉捏成形制成餈粑。餈粑糕點香糯可口,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5、廣東 臘八節的食俗

  廣東也有人過臘八,不過主要在珠三角一帶,是客家人從北方帶來的習俗,但用來做臘八粥的材料已經有所不同,比如 北方多用小米、紅棗,而南方則多用糯米、百合、蓮子等等。

  6、福建 臘八節的食俗

  福州 的傳統臘八粥有個有趣的特色:在粥上放個由幾種果子做成的小獅子,取避邪之義。過去福州人一般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製作臘八粥,細細燉上一夜,次日清晨,臘八粥就熬成了。

  有的人家會先將果子雕刻成各種形狀,最有意思的是做"果獅"。脆棗剔核烤乾後做獅身,半個核桃仁做獅頭,桃仁做獅腳,杏仁做獅子尾巴,然後用糖漿把各部分黏在一起,放在粥面上。如果碗麵大,還可以擺雙獅,取"避邪吉祥"之義。在大寺院裡,還有見到用棗泥、豆沙、山楂等帶顏色的食品捏成八仙、羅漢、壽星公等小造型。

  臘八粥熬好後,當天清晨先敬神祭祖,然後贈送親友鄰居,中午前送出。最後全家人分食,要剩下一點兒,取"年年有餘"的兆頭。在數九寒冬,喝一碗熱氣騰騰、香甜可口的臘八粥,驅寒暖胃,對人體健康也有裨益。

【臘八節的食物】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