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教師培訓調查報告

教師培訓調查報告

教師培訓調查報告(8篇)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培訓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培訓調查報告1

  幼兒從出生到認識世界,是透過視覺、聽覺、嗅覺等方式,表達自身的感受,比如他們喜歡撕紙、摔東西、敲擊各種打擊樂,但在這其中,音樂的影響自始至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哪怕是孩子還沒出生,媽媽們就聽各種題材的音樂進行胎教。因此,幼兒園音樂活動的設計與編排,幫助幼兒構建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而被世人認為“樂器之王”的鋼琴,在這其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功效,幼兒透過感知鋼琴音的高低、音符的力度、作品的速度、旋律的曲式結構,以及運用鋼琴進行歌曲的彈唱訓練,更是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能力、專注力等等,也為他們以後學習音樂,打下良好的音樂基礎。現今幼兒園的音樂活動中,很多教師對鋼琴的使用都很畏懼,對鋼琴相關的技能掌握程度可謂少之又少,進而在課上,老師們大多侷限於播放音樂來彌補這部分的欠缺,因此進行幼兒園教師鍵盤專業職後培訓是迫在眉睫的。透過翻閱大量資料、文獻和自身所掌握的專業技能,撰寫了調查問卷並形成了下面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類別

  1.調查地區:大部分為哈爾濱地區私立、公立幼兒園。2.教師層次:中專11人、大專77人、本科44人。3.教師年齡:25歲以下58人、25-35歲52人、36-45歲14人、45歲以上8人。4.教師教齡:3年59人、3-6年27人、7-10年17人、10-20年29人。

  二、具體資料

  1.在幼兒園的音樂活動中,大多采用哪種音樂活動方式?2.您在幼兒園的音樂活動中經常使用鋼琴嗎?3.您對基本樂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如何?4.您在音樂活動中偏重培養幼兒的哪個方面?5.您認為,鋼琴對於您自身的職業發展來講,哪個方面使用得最多?6.您的鋼琴水平相當於業餘鋼琴考級中的:7.您所在的幼兒園對教師的鋼琴演奏水平及即興伴奏能力要求高嗎?8.您所在的幼兒園除常規的音樂活動外,開設其他音樂類的課程嗎?9.近五年內有參加過鍵盤類的培訓嗎?10.如培訓即興伴奏,您想主要學習哪方面?(選擇其中兩項)11.您經常練習鋼琴嗎?

  三、資料分析

  透過現階段調查資料顯示,排除一小部分的不確定性,大部分參與調查的園所,用鋼琴進行音樂活動的設計與講授的頻率很高。50%以上的教師能夠對兒歌進行簡單的彈奏,不能完成的佔3%,當然這種簡單的編配,大多在C調的基礎上進行,一升一降的佔40.91%,兩升兩降的佔12.88%,三升三降的佔5.3%,轉調是困擾教師們彈好即興伴奏的一大障礙。理論基礎不夠紮實,65.15%的教師簡單加入正三和絃,也可以說基本停留在主和絃周圍,還有的教師已經忘記和絃的概念。一首歌曲不知如何進行分析、處理,基本不會區分調式與調性,也就不能正確的運用和聲,44.7%的教師並不能選擇恰當的織體,經常出現隨意編配,“即興”彈奏。那到底什麼是即興伴奏呢?答案也是隨意的編配,但這裡的“隨意”,是在一定的規律下的,運用單一的方式方法,有目的的、有條理的進行彈奏。其彈奏方法,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應對各種環境的需要,幼兒的常規訓練、音樂律動、課間活動、彈唱等等。但老師們求學的心態是很積極的,大部分老師認為鋼琴要繼續學習下去,不斷充實自己的伴奏水平,希望定期組織音樂理論方面知識的學習,貼近幼兒園教學實際,以平時常用的幼兒歌曲為主,講授常用的伴奏織體,如何編配和聲,用鋼琴進行律動的設計。

  從上述資料來看,教師們內心深處是喜歡鋼琴的,學生時代所學習的音樂知識與技能,許多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流逝,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練習僅存的若干作品,還能讓音樂在血液中流淌。也是由於日常工作的繁重和複雜,也很少參與音樂類的學習與培訓,當需要彈奏一首簡單的兒歌時,也會急得團團轉,無從下手。因此,對幼兒教師進行鍵盤方面的職後培訓,恰恰彌補了這個空缺與不足。透過此次問卷調查,能夠理清思路,有針對性的入手,做到結合市場經濟,因材施教,為後續的鍵盤方面的職後培訓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依據。

教師培訓調查報告2

  課改之初,教師培訓就被作為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途徑而設計並構成課程改革實踐的戰略重點。

  幾年過去了,教師培訓與課改的適應性到底如何?在推動課改深入發展之時,培訓工作應如何改進?為了弄清這兩個問題,我們在20xx年10月設計並組織了對新課改教師培訓的問卷調查活動。

  一、調查物件與方法

  本次問卷調查的物件共覆蓋吉林省7個市(州)中的17個縣(市、區),發放問卷650份,回收問卷587份,回收率為90.3%,其中有效問卷556份,問卷有效率為94.71%。

  本次問卷調查所包含的問題共27個,其中10個為事實類(基本情況)問題,17個為觀點類或態度類問題。在17個觀點類或態度類問題中,有15個是封閉式問題,有2個為開放式問題。

  問卷透過“性別”“年齡”“教齡”“學歷”“任職學校的居地”(大城市、中等城市縣城及小城鎮農村)“任職的學段”(小學或初中)“培訓的個人投入”“培訓的學校投入”“參加培訓天數”“參加培訓次數”等10個方面的“事實類問題”對調查物件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之所以選擇這10個方面,主要是因為這些因素可能影響到調查物件對培訓的主觀認知及態度。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在接受調查的教師中,自20xx年以來參加5次以上課改培訓的比例是55.8%,參加過4次培訓的人數比例是12.2%。由此我們可以判斷,教師對“觀點和態度”類問題的回答應該是比較“成熟”的看法。

  “觀點類問題”構成問卷的第二大部分。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明顯反映著一線教師對課改培訓的認識、態度,我們對培訓工作的不同層面進行比較與分析。

  (一)對培訓總體效果的評價

  統計表明,有19.8%的人認為課改培訓的總體效果“很好”,選擇“比較好”的比例佔46.0%,選擇“一般”的佔31.1%,還有2.7%的人認定培訓效果“較差”,有0.4%的人認為“很差”(見圖1)。由此可見,三分之二的被調查者對於培訓工作的效果是持肯定態度的。我們還設計了一個為課改培訓工作狀況賦予分值的題目,統計結果表明其平均分為7.82(滿分為10分)。

  考慮到教師因所處地域、任職時間與任職學段的不同,都可能影響其認識或觀點,因此,我們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類統計檢驗。

  首先是不同學段教師態度的差異。小學教師給培訓的平均打分是8.01分,而初中教師的平均打分是7.24分(見表1)。經檢驗可知,兩類教師的評分表現出非常顯著的差異(t=3.99,P<0.001)。

  其次看城鄉教師的態度差異。按“大、中城市”和“縣城及農村”來分類統計教師對培訓總體效果的評價值,可算出這兩類教師給出的平均分是7.58分和8.07分(見表2)。經檢驗可知,兩類教師的評估結果差異顯著(t=2.95,P<0.01)。

  另外,各年齡段教師對培訓效果的評價也不一致(具體情況見表3)。從表中可以看出,越是年輕教師,對培訓越是持積極評價態度,而年齡大的教師對培訓的消極評價更多些;換言之,培訓工作可能更適合年輕教師的胃口。這個判斷在以“教齡”為分類標準時,同樣得到了驗證。教齡為4年以下的教師對培訓評分的平均值是8.27分,而5-10年、11-20年、20年以上教齡的人評分的平均值分別是8.25分、7.66分和7.32分。

  新課改強調教師是“研究者”“課程開發者”“課程決策者”,實際上是對教師專業權威性的尊重。因此,我們有一個假設,即教師們對“從‘教師職業吸引力’角度看,您經過課改培訓後,下面的哪個選擇更符合自己的心態”的回答,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培訓效果。統計結果表明,經過培訓後,有44.1%的 “更想當老師”了,態度沒變化的人有43.2%,這兩個比例相當。此外,還有12.8%的人經過培訓後“不想老師了”,有這種心態的教師中,初中教師(18.5%)比小學教師(10.9%)的比例高,大城市教師(12.5%)、中等城市教師(14.0%)、縣城及小城鎮教師(14.6%)比農村教師(3.2%)的比例高。值得注意的是,30歲以下的教師選擇“不想當老師了”的比例只有5.5%,而有同樣心態的50歲以上的教師比例高達27.3%。

  上述資料分析說明,儘管教師們在總體上對培訓持肯定態度,但我們對培訓的成果和效益並不能有過高估計。

  (二)對培訓形式的評價

  調查結果表明,在過去幾年的培訓中,“講座”是最為常見的培訓形式,佔49.6%;其次是“課例或觀摩”,佔35.8%;“互動參與及討論”佔第三位,是10.4%,而“教學操作”和“其他”只佔很小的比例。

  最常見的“講座”是最不受歡迎的,68.0% 的人認定它是“最差”的培訓形式,而“課例或觀摩”被列為“最好”的培訓形式,有53.6%的人選擇。列“最好”培訓形式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別是“互動參與及討論”(26.4%)和“教學操作”(12.4%)。另外需要關注的是,列“最好”形式第二位的“互動參與及討論”在“最差”的選擇中也列第二位,有12.8%的人認定它是“最差”的培訓形式。由此,我們推斷,“互動討論”這種形式在活動設計和組織方面可能與教師的期望之間存在較大落差。

  對於“哪種培訓形式最好”這個問題,初中教師和小學教師的選擇傾向並不趨近。有40%的初中教師認為“互動參與及討論”是“最好”的培訓形式,這一比例甚至與“課例與觀摩”的選擇比例相同;而小學教師認為“互動參與及討論”是“最好”的比例只有22.1%,認為“課例與觀摩”是“最好”的比例卻高達58.0%。這種認識差別在“最差的培訓形式”選擇中也有體現,只有8.1%的初中教師認為“互動”最差,而小學教師的這一比例是14.3%。卡方檢驗的結果表明,這兩類教師在培訓形式上的意見存在著非常顯著的差異(X2=27.8,P<0.001)。

  透過進一步的比較分析,我們發現,對於培訓形式的意見分歧主要體現在“互動參與及討論”和“課例或觀摩”兩種形式上(X2=29.47,P<0.001)。導致這一差別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初中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更高、進而使之更傾向於“互動討論”呢?還是過去幾年中,培訓主體在組織互動培訓活動時因培訓水平有較大差距而導致受調查者態度上的差別呢?這實在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曾試圖透過“城鄉教師”和“教師學歷”兩個分類來多角度分析這個問題,但收穫不大。

  (三)對培訓內容的評價

  調查結果表明,“教學培訓”“課標培訓”“教材培訓”和“通識培訓”構成課改培訓內容的主體,選擇這幾項的比例分別佔37.2%、23.9%、22.3%和15.8%。

  在選擇“最需要”的培訓內容時,有56.3%的人選擇了“教學培訓”,還有24.5%的人選擇了“教材培訓”;選擇“課標培訓”的佔9.9%,而選擇“通識培訓”的只佔7.7%。“通識培訓”最不受歡迎,有58.8%的人認為它“最不需要”,而認為“教學培訓”“最不需要”的只有5.0%。為什麼具有 “教育文化創新”性質的新課改和肩負“新教育文化傳播”責任的“通識培訓”在教師那裡卻不受歡迎呢?是教師專業成熟度較差的原因?還是通識培訓活動本身存在問題呢?

教師培訓調查報告3

  在大力發展幼兒教育的今天,國家全面推行了對幼兒教師的培訓方案。作為培訓單位,為保障培訓質量,對培訓教師進行前期需求調查十分必要。

  一、調查目的

  培訓調查的目的是整個培訓工作的首要環節,也是為實現培訓目標而做的前期工程。它不僅影響著培訓方案的制訂,而且對培訓的效率起著重大作用。此次調查旨在瞭解甘肅省幼兒園教師培訓的需求及其差異,為制訂不同層次教師的培訓方案提供依據,從而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調查過程

  採用問卷調查法,其優點是可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資訊。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獲取XX省XX個市州幼兒園教師培訓需求的資訊。

  問卷採用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問答題等形式,共分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關於調查物件的基本資訊,包括為被培訓教師的基本資訊;第二部分為培訓內容和形式。發問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為100%,回收問卷有效率達100%。

  三、調查結果分析

  瞭解教師對培訓的需求是培訓工作有效進行的前提。培訓是否必要?對培訓物件工作的幫助程度有多大?哪些方面有需求?瞭解這些基本情況,有助於針對性地選擇培訓模組,從而提升培訓認可度和培訓效益。

  1、培訓意願。此次調查發現,教師參加培訓的意願高(佔總數的88.3%)。提升素質和教學技能成為被調查者參加教師培訓的首要動機,為培訓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依據。

  2、培訓需求。教師的培訓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師實踐工作中的不足。滿足教師的培訓需求,幫助教師提升教育教學技能,是培訓工作者理應考慮的首要任務。透過調查可以發現,教師的具體需求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幼教理念為60%以上的被調查者選擇的培訓內容,幼教管理、幼教技能與實踐也成為許多被調查者最急需的教育教學知識。可見,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相關知識需要在培訓過程中更多地滲透與擴充。尤其高階職稱的被調查者對“幼教理念”的需求人數比例遠遠高於其他選項。因為高階教師在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掌握新的幼教理念就成為幫助自己專業發展和科研水平邁上新臺階的一種迫切需求。

  (2)高校教師和實踐專家成為被調查者最青睞的培訓者,在喜歡培訓者型別中佔73.3%。高校教授能從幼兒教育理論、新理念等方面作出比較系統的闡述,實踐專家往往基於個人的實踐經驗和反思,針對教師工作中的困惑,適當地點撥和建議,從而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改進其教育教學工作。

  (3)下園觀摩成為被調查者最偏愛的培訓方式。教學觀摩隨著職稱的降低,人數分佈比例越大。因為教學觀摩的過程是一個“身臨其境”全方位的學習過程,既有助於教師開拓視野,打破自己習慣性的思維定勢,又能在觀摩中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更能為以後創造性地工作積累素材,因此普遍受歡迎。

  四、培訓建議

  根據以上分析,不難看出被調查者對教師培訓認可度較高且具有強烈的培訓需求。如何才能使培訓物件對培訓工作滿意,並使培訓內容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發揮培訓功能?

  1、精選培訓教師隊伍,提升培訓物件素質。培訓教師隊伍一般由高校教師、學科專家、教學一線骨幹教師組成。在培訓過程中,針對培訓物件的不同需求,提供相應的培訓教師。聘請理論功底紮實且熟悉教育教學實踐的高校教授,就教育最新理念、科研內容、幼教理論進行專題講座;鼓勵一線骨幹教師多上示範課、觀摩課,他們豐富教學經驗的分享對於新教師的工作具有直接指導意義;加強學科專家對培訓工作作有針對性的指導並作相關的講座,使被培訓者新理念、教育理論、教學實踐能力、教學科研能力等全方位素質得以提升。

  2、準確把握培訓內容,保障培訓效果。幼教理念是幼兒園教師在日常工作和科研中最欠缺的知識點,這就要求無論是聘請的專家還是高校教師,在選擇培訓內容時都必須把幼教新理念作為培訓內容的重中之重,確保受訓教師透過培養,真正獲得自己急需的新理念、新知識,以指導其今後的實際工作,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也體現了國家實施培訓計劃的初衷,保障了培訓的效果。

  3、迎合培訓物件需求,擴大下園觀摩比例。由於培訓教師來自於全省14個州市,加上甘肅省東西跨度大,經濟、文化教育水平有著較大差異,使得幼兒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方面相互學習和借鑑的必要性隨之增大。因此,下園觀摩不僅是受訓教師的共同要求,更應成為培訓者為拓展培訓物件視野、創造相互學習和交流平臺的一個契機。在培訓方式的安排上,講座必不可少,下園觀摩更不可少,包括省、市、縣不同等級的示範幼兒園和普通幼兒園,確保高質量地完成培訓任務。

教師培訓調查報告4

  為了更好地瞭解我校課堂教學的情況,獲取第一手資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們課題組設計了 “教師課堂教學現狀調查問卷(教師卷)”,對我校的教師做了問卷調查,現將相關問題報告如下:

  一、調查目的

  瞭解我校教師課堂教學現狀,分析並把握我校教師課堂教學的現狀,找出教師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課題及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幫助。

  二、問卷製作、調查物件、調查時間及調查情況

  “教師調查問卷”由我們課題組王XX組長和張永科老師製作。本次調查對我

  校高二年級部分教師做了問卷調查。調查過程共發教師問卷60份,共收回有效問

  卷50份。本次問卷調查的時間為20xx年5月20日.本次調查已是課題實施半年之

  後,採取的是不記名問卷調查法,調查問卷主要圍繞與教師課堂教學相關的因素

  展開,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分別體現在選擇題50道,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對回收的50份調查問卷,我們進行了整理、綜合、統計與分析.主要分析如下

  1. 從選項上看經常都能向學生出示教學目標的佔70%;偶爾向學生出示教學目標的佔26%;從未向學生出示教學目標的佔8%。大多數教師還是認為教學目標是對學習者透過教學以後將能做什麼的一種明確、具體的表述,是師生透過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或標準,定位適當、陳述清晰地教學目標,對整個教學過程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看來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確實需要利用教學目標的精確度上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2.從選項上看,絕大部分教師都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上合作、自主、探究是學習方式,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應給孩子留足思考與自主學習的空間,一定要關注學生,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討等能力培養。但還有不少教師不敢放手。教師不僅要在觀念上轉變自己,更要在實踐中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3.課堂教學中,發現學生對課不感興趣時,96%的教師能及時調整教學方式,2%的教師選擇停下來進行思想教育,2%的教師開始煩躁,為學生不認真學習著急,仍有2%的教師仍選擇繼續講課,完成課時任務。從中可以看出,絕大部分老師教學經驗豐富,能隨時關注學生的反應,並採取合理應對措施,但及時調整教學方式的方式和效果的教師課堂教學行為需要引導與幫助!

  4.在談到教師怎樣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時,80%的教師都認為應該提出具體的學習要求,在學生學習有障礙時給予. 18%的教師認為隨時巡視,隨時指導.只有2%的教師讓學生列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而後集中講解. 這也反映出我們絕大部分的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時能給出學生明確的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5.在認為學生最大的學習困難的選擇中72%的教師認為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26%的教師認為學生學習內容太多,只有2%的教師認為學生不喜歡學習。一位哲人曾說過:播下一個行為,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我們的老師認為良好的習慣的重要性,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幫助學習,以致有規律得學習,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和心情的愉悅性。也有部分老師認為學生學習內容太多,學習任務重,壓力大,這也反映的目前中國教育的現狀。

  四、總結

  透過這次教師課堂教學現狀調查問卷我們瞭解到了我校教師課堂教學的一些情況,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我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目前尤其要進一步加強:首先,細化解讀課標各校要高度重視,解讀課標上明白課,落實課標上有效課,透過紮實有效的工作,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二是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三是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也就是課堂上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動起來。

教師培訓調查報告5

  為切實做好新時期師培訓工作,搞好教師培訓管理和服務,增強師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我縣教師繼續教育的制度化、規範化發展,20xx年12月18日,我們利用全縣中小學校長能力提升專項培訓之機,對參訓130名校長、教師及教育管理者(含民辦),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了調查,並進行了座談。被調查物件積極參與調查問卷活動,座談發言積極認真踴躍,客觀真實地反映中小學教師對培訓工作的需求,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一、我縣中小學教師培訓現狀

  面對新時期教育發展背景,進修學校在順利了透過“省級標準化辦學機構”驗收基礎上,配備了適用於各學科教師培訓的各類專用教室,使之成為集學術報告、教學展示、教師培訓、會議交流、網路互動等多功能的“學術交流中心”。20xx年縣委縣政府投資1400餘萬元,佔地10畝,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的新科研中心大樓已動工建設,完全符合省級示範性教師發展中心建立標準。20xx年5月投入使用,為區域教師培訓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和環境支援。

  進修學校利用多種形式開展教師的學習和交流活動,組織教師赴鄰縣學校學習交流,汲取經驗;支援教師參加教育主管部門學辦的培訓學習班,開拓教研視野;開展學科教研活動集體觀摩活動,加強各學科間的橫向交流,提升教師專業能力。20xx年,進修學校組織了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中小學教師英語口語培訓、小學校長(含後備)任職培訓校園安全知識培訓、電子白板及課件製作培訓和骨幹教師培訓,參訓教師2300餘人次、

  二、座談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調查共有130名校長及教育管理者(含民辦)參加了調查,其中完成答卷併成功提交的122人,有效答卷率為93。8%。調查問卷為我們自行設計的《廣宗縣教育管理幹部遠端培訓需求調查問卷》,屬結構型問卷。問卷調查的內容主要是有關繼續教育需求問題,共設計了三個方面共18個問題,其中16個問題為選擇題,2個問題為開放式問答題。座談內容涵蓋參加培訓的動因、期望、類別、形式、培訓中的問題、校本培訓、培訓教師的需求等。座談會以問答發言的形式進行,共有70人參加。涵蓋基層校長和一線教師及部分教育行政管理幹部。

  三、座談調查結果說明

  1.目前最希望參加的培訓內容。結果顯示,同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成為教師的首選,關注度達76。2%。提高“文化知識”,排在了第二位,關注度最低的是“選擇課程”項,在27%以下。可見,多數校長教師都十分重視基本的教學技能的提升與交流借鑑,因為這是最現實的,也是最容易見效果的。而一些“高大上”的“專家講座報告”,教師反映“聽不懂”“用不上”,不接地氣,表現為效果差而不受歡迎。

  2.希望參加的培訓形式。“實地考察觀摩與觀看、網路遠端培訓”成為大家高關注的兩種培訓形式,排在了前兩位,關注度均在90%以上。教學展示研討、專家講座仍是大家一般關注的形式,自學反思、小團體體驗等形式未被大家所關注。可見,開放性、參與性的培訓方式更受到大家的喜歡。

  3.目前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透過座談和問卷,大家對培訓方式單一的專家講座理論普遍反映缺乏實踐性。教學內容不實用、缺少案例分析、培訓理念過。二是對培訓時間,大多不希望在週末和假期。而對於工學矛盾,大家幾乎不十分在意。三是大家普遍視人員緊教學任務重不好安排、經費短缺是制約培訓的瓶頸。

  四、座談調查結果的分析與思考

  1.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是當前教師關注的焦點。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下,使教師普遍認識到自身在專業發展方面存在的不足。自身專業技能的提高擺在了每個教師的面前,成為廣大教師當前最為迫切的需求。這主要體現在教師培訓動機、培訓期望的調查結果上。當前教師在職培訓的關注熱點都集中在了個人專業能力的提高方面和實效性方面。

  2.教師對於培訓的期望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對於教師培訓的類別來看,教師在這方面的需求是集中與分散並存,一方面教師對於提高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有較大的關注,同時教師對於教育理論和教育前沿的發展也有一定的關注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調查中“教師心理健康知識培訓”也有一定的關注度。在日益緊張,社會壓力增大的環境中,教師在逐步關注自身的心理問題。

  3.傳統形式培訓影響力減少,互動、參與式培訓受到歡迎,基於網路的培訓沒有得到教師的認可。傳統的講座式培訓不再受老師的歡迎。而對於實地考察、觀摩的教學培訓受到了教師的追捧,關注度最高,達到了97、6%。同時,同行的展示,共同研討受到了教師認可,這體現出教師已經認識到教學的問題不能靠專家和理論解決。主動的參與和交流借鑑是解決自身發展的核心。同時,被一些專家所推崇的基於資訊科技的培訓並沒有得到教師的認可,綜合分析,一方面教師還不能適應這種教、學分離的學習模式,另一方面教師還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學習方式的變革。這應該是今後培訓的重點之一。

  五、建議與對策

  1、創新培訓模式,實現個性化引領是教師對培訓的最大期望。“會議式”培訓一直是我們採用的主要培訓形式,從調查來看,隨著教師培訓需求多樣化發展,大班額培訓報告會難以滿足教師個性化引領式培訓需求,因此,培訓儘量減少大班額,多增加小班額培訓形式。強化參與式、對話式、展示式、觀摩式等形式的培訓。

  2、圍繞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為目標設定培訓內容,突出幹部教師普遍關注的教育教學熱點,切實滿足培訓者的需求。首先,培訓目標定位要以教師教育教學實踐為出發點和歸宿,生成培訓問題,變理念培訓為主為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為主的培訓。其次,培訓專題零散、不繫統是當前培訓內容設定中普遍存在的,今後應由重零散性知識專題設定為強化系統性文化素養知識專題設定。

  3、網路遠端培訓仍是今後培訓形式的發展方向之一。調查中,大家對網路培訓關注不高,但恰恰是應該受到關注卻成為教師所忽視的一個問題和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電腦技術及應用水平受到許多限制,因此,在今後的培訓中應強化教師資訊科技培訓的比重。

  4、進一步完善組織管理、經費保障機制。調查發現,目前制約教師參訓的因素不是在教師自身,主要在於外在機制的影響。完善培訓機制,規範組織管理,應該是當前重點要抓好的工作。具體來說,一是建立各司其職的管理體制。教育局,進修學校,教研部門分類培訓,各思其職。以提高教師思想素質為主的培訓,由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教師的全員培訓和專項培訓,由進修學校和基層學校負責。提高教師教研能力培訓,由教研室負責。二是出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考評辦法》納入學校年終工作考核。三是建立培訓質量反饋體系。透過問卷調查,提交二次培訓和培訓心得,教學能力提生自我評估等等,跟蹤調研評估,提高質量。

教師培訓調查報告6

  透過本次調查分析,學校應該把提高熟悉工作領域方面的能力和掌握新方法新技術方面的能力列為教師需要培訓的重點內容之一。

  調查方式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共發出10份,回收有效問卷10份。

  教師總體概況

  從學歷上看被調查教師主要由碩士研究生組成,碩士研究生佔80%,本科20%;從男女比例來看,男女員工的比例為1︰4,以女教師為主;從入職時間一欄可以看出,青年教師們在教師崗位上已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很多老師都有過培訓經歷,培訓內容也是多方面的;青年教師的職稱,講師佔70%,副教授佔20%,助教佔10%。

  培訓調查結果

  只有對現有工作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評估,才能發現現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才能為在以後的工作中逐步改善提供了可能性。經過我的認真調查以及10名被調查教師的積極配合,本次問卷調查圓滿結束,我對收回的十份有效問卷進行了梳理統計,最終得出以下結論:

  1、80%的教師認為培訓非常重要,20%的教師認為培訓一般重要。

  2、80%的教師認為學校對教師進行了系統培訓,20%的教師認為學校對教師有培訓,但不成系統。

  3、80%的教師認為學校年度培訓計劃得到了有效執行,20%的教師認為學校年度培訓計劃執行不力。

  4、40%的教師對學校目前的培訓感覺不太滿意,60%的教師對學校目前的培訓非常滿意。

  5、30%的教師認為學校對培訓投入很大,50%的教師認為學校對培訓投入一般,20%的教師認為學校對培訓投入較小。

  6、70%的教師認為學校注重基層教師的培訓,30%的教師認為學校對基層教師以及管理層、決策層的培訓兩者同樣重視。

  7、70%的教師認為內部培訓方式好,30%的教師認為外部培訓方式好。

  8、70%的教師認為課程講解授課方式比較適合自己,30%的教師認為互動研討授課方式比較適合自己。

  9、60%的教師認為透過培訓最想提高熟悉工作領域方面的能力,40%的教師認為透過培訓最想提高掌握新方法新技術方面的能力。

  培訓問卷調查總結

  實際上,並沒有教師對學校培訓工作持完全不認可態度,絕大部分教師很認可學校的培訓工作。以往培訓也存在一些不足,透過這次的培訓問卷調查,我們要改善培訓中存在的缺陷,以後的培訓工作必須重視如下問題:

  1、強調培訓工作的重要性。目前一小部分教師並沒有認識到培訓的重要性,對培訓工作持不認可不理解不支援態度。

  培訓,是組織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職能,是組織人力資源資產增值的重要途徑,也是單位組織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徑。

  學校應該召開培訓動員大會,由主管培訓工作的領導對受訓教師和培訓講師作動員講話,進一步闡明培訓的重要性、迫切性。強調培訓是培育和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增強凝聚力的關鍵性工作。培訓是提升技術、能力水準,達到人與“事”相匹配的有效途徑。培訓是激勵教師工作積極性的重要措施。培訓是建立學習型組織的最佳手段。使得培訓重要性觀念深入人心。

  2、強化培訓工作的系統性。

  健全培訓機構,設立培訓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它是學校組織培訓的常設機構,是培訓工作的計劃、組織、執行與評估的組織機構。它應該包括專職培訓管理人員、內外部培訓講師、學校主管領導等。設定這一機構就是為了更好的開展培訓工作,使培訓深入到每個部門,每個崗位。因為培訓不是僅憑某一個部門或某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接受培訓也是每個教師的工作職責。

  培訓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須得到全體教師的支援。獲得支援除了宣傳推廣外,應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從制度上保障培訓的相關工作順暢運作併成為學校長遠發展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制度的力量有力地約束教師,使教師認識到培訓不僅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責任。

  培訓管理制度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培訓工作管理、培訓積分制度、講師管理辦法、學員管理、培訓需求與評估制度、培訓考核管理、外派培訓規定、個人進修管理規定等。

  3、確保有效執行年度培訓計劃。

  年度培訓計劃是學校培訓工作安排的重要依據,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要嚴格執行。相關人員應明確納入年度培訓計劃的專案、內容、指標等具體任務,各有關部門要加快培訓進度,積極開展培訓工作,培訓講師要積極推進,確保培訓工作計劃有效進行。各相關部門要強化責任意識,積極落實年度培訓任務,創新規劃實施機制,主動溝通服務,做好指導和監督工作,保證完成年度培訓計劃確定的各項年度重點培訓工作任務。進行培訓費用預算。

  4、切實做好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分析。

  加強組織領導,為教師全員培訓提供有力保障。

  切實加強教師培訓工作的組織領導。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教師培訓工作,要擺上重要日程,做到認識到位、政策到位、管理到位。要將教師培訓納入學校教育發展整體規劃,統籌安排,優先保證。相關職能部門要明確責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主管領導要做好教師培訓的規劃,落實教師培訓計劃和專項培訓經費,加強教師培訓體系能力建設,指導檢查督促教師培訓工作;培訓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要制訂教師培訓實施計劃,落實培訓經費,加強組織協調管理,確保教師培訓計劃落到實處。培訓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要按照有關規定,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參加培訓,嚴格執行教師培訓學分登記制度,為教師學習提供支援和幫助。

  加大教師培訓經費投入,建立教師培訓經費保障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教師培訓專項經費管理制度,提高教師培訓經費使用效益。

  5、堅持基層教師培訓與管理層、決策層的培訓工作齊頭並進原則。

  根據教學工作切實需要和學校發展規劃,必要時培訓可適當傾斜於基層及教師培訓方向。

  6、確保內部培訓方式與外部培訓方式合理分配、緊密結合、互相呼應、相輔相成。

  7、堅持以講解授課方式為主,多種授課方式並存原則。

  8、確保全面提高教師熟悉工作領域方面能力,使得教師隊伍業務紮實。

教師培訓調查報告7

  一、問卷調查目的:

  為了解我校教師對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從而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我校教師培訓工作,為教師提供更為有效的培訓和指導,針對性地開展教師需要的培訓,以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調查方法:

  對我校的專任教師進行問卷調查,請教師認真、真實地填寫。

  三、基本情況:

  共發放問卷61張,收回有效問卷60張,其中男老師10人,佔16.67%,女教師50人,佔83.33%;本科學歷教師15人,佔25%,專科學歷教師38人,佔63.33%,中專學歷教師7人,佔11.67%;語文學科教師30人,數學教師18人,英語教師2人,音樂教師3人,體育教師5人,思品教師1人,美術教師1人;平均年齡37.53歲,平均教齡17.66年,可以真實地反映教師對培訓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四、資料統計:

  1、你希望接受相關的教師技能培訓嗎?

  A、希望 56人,佔93.33%;B不希望 0人;C、無所謂 2人,佔3.3%。

  2、你希望參加的培訓類別是:

  A、課改理念的培訓 22人,佔36.67%;B、提高科研能力的培訓 20人,佔33.33%;C、資訊科技培訓 36人,佔60%;D、提高教學技能、技巧的培訓 48人,佔80%;E、基本功培訓 17人,佔28.33%;F、其它 6人,佔10% 。

  3、你認為參加培訓的主要收穫有:

  A、掌握一些現代教育方法 31人,佔51.67%;B、開闊教育視野 47人,佔78.33%;C、更新知識結構 27人,佔45%;D、提高教育教學應用能力 47人,佔78.33% 。

  4、你參加培訓的動機是?

  A、教育改革發展所需 22人,佔36.67%;B、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技能 58人,佔96.67%;C、力爭成為學科骨幹或帶頭人 7人,佔11.67%;D、增強競爭力,以求發展 13人,佔21.67%;E、完成上級主管部門規定的任務 18人,佔30%。

  5、您隨希望的培訓形式是?

  A、系列講座 12人,佔20%;B、專題講座 16人,佔26.67%;C、同行介紹經驗,教學展示,共同研討型 47人,佔78.33%;D、網路培訓與面授培訓相結合,以面授為主 15人,佔25%;E、網路培訓與面授培訓相結合,以網路為主 18人,佔30%。

  6、你最希望由誰來擔任培訓教師?

  A、高校教師 7人,佔11.67%;B、教育教學專家 40人,佔66.67%;C、教研人員 18人,佔30%;D、優秀的一線教師 47人,佔78.33%;E、其他 2人,佔3.3% 。

  五、資料分析:

  1、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很高,這有方面的要求。有93.33%的教師表示希望接受相關的教師技能培訓。

  2、教師的培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有51.67%的教師認為教師培訓使他們掌握一些現代教育方法,78.33%的教師認為教師培訓使他們開闊了教育視野,45%的教師因為教師培訓而更新了知識結構,78.33%的教師因為教師培訓提高了教育教學應用能力,教師培訓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3、透過教師培訓提高自身素質,以更好的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已逐步成為教師自身需求。廣大教師積極參加各類培訓的真正動因是他們有很強的內驅力,提升自身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能力。36.67%的教師參加培訓是為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96.67%的教師參加培訓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技能。力爭成為各學校骨幹和學科帶頭人是教師培訓的又一動因,這些來自於教師自身發展的迫切需求是教師培訓工作不斷得到良好發展的源泉。

  4、部分教師安於現狀,缺乏競爭意識。參加培訓是為了力爭成為學科骨幹或帶頭人的只有7為教師,佔11.67%,而參加培訓是為了增強競爭力,以求發展也只有13位教師,佔21.67%;有18為教師表示參加培訓是為了完成上級主管部門規定的任務,佔30%。以上資料表示部分教師缺乏競爭意識,只滿足於做教師,而沒有做研究型教師、學者型教師的強烈願望。

  5、教師比較缺乏的是資訊科技培訓和提高教育教學技巧的培訓。80%的教師希望參加提高教學技能、技巧的培訓,60%的教師希望參加資訊科技培訓,可見目前這兩方面的培訓師教師比較急迫需要的,也可能是以前的教師培訓工作做得不夠的。另外36.67%的教師需要課改理念的培訓,33.33%的教師需要提高科研能力的培訓,28.33%的教師需要基本功培訓。

  6、教師培訓要採用多樣的培訓方式,以提高培訓的效果。問卷顯示,教師需要多樣的培訓方式,其中尤以同行介紹經驗,教學展示,共同研討型的培訓方式因為最貼合教育教學實際而最受教師的歡迎,佔參與問卷調查教師的78.33%。其他形式分別為系列講座12人,佔20%;專題講座 16人,佔26.67%;、網路培訓與面授培訓相結合,以面授為主15人,佔25%;網路培訓與面授培訓相結合,以網路為主 18人,佔30%。可見教師需要多樣化的培訓模式。

  7、教育教學專家和優秀的一線教師最受教師的歡迎。

  問卷調查顯示,教育教學專家和優秀的一線教師最受教師的歡迎,分別為66.67%和78.33%,而其他培訓教師如高校教師和教研人員分別佔11.67%和30%。可見教師最需要的是教育教學專家的理論指導和一線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

  五、教師培訓工作建議:

  1、加強教育行政部門、培訓院校、教師任職學校三方的聯合。

  教育行政部門、培訓院校、教師任職學校要三位一體,各有側重: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培訓目標、要求的制定和領導,對培訓教師的`組織與管理;培訓院校要深入一線調查研究後,針對教師所需,確定培訓內容,選擇培訓方式,細化培訓過程;教師任職學校負責督促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所學知識,為教師搭建展示平臺,並及時做好培訓效果的資訊反饋,以供調整改進。

  2、教師培訓內容要具有針對性。

  教育教學技能、技巧的培訓是教師期望培訓類別的首選,現代教育理論、技術、方法、資訊科技、新課改理念及前沿動向的培訓都必須應是今後教師培訓的重點內容。

  3、採用多樣化的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

  在培訓的形式上,除了系列講座和專題講座外,還要多采用同行介紹經驗,教學展示,共同研討型的培訓方式,透過觀摩名師課堂、實地考察,是教師積極參與到培訓的過程中。學校要積極倡導“請進來、走出去”,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採用集體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積極開展青藍工程,加強集體研討,切實提高培訓效果。

  4、培訓教師要有多種層次。

  在培訓教師的培訓者的選用上,應多聘用教學經驗的豐富的教學一線教師和有教育教學理論的教育教學專家,給教師以教育教學最直觀、最形象的指導,另外高校教師和教研人員也是教師需要的的培訓人員。

  5、教師培訓的時間問題。

  教師平時教育教學工作十分繁忙,如何處理教師工作與教師培訓的關係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教學時間外出培訓勢必影響教育教學工作,休息日又影響教師休息。

  6、教師培訓的資金問題。

  調查問卷上好多教師寫到希望多組織些免費的培訓。這與教師偏低的工資與較多的培訓之間的矛盾有關。培訓經費短缺,是制約教師培訓工作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政府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應設立培訓的專項獎金,專項用於教師培訓,以減輕教師及任職學校的培訓經濟負擔,增加教師培訓機會。

教師培訓調查報告8

  調查概況

  近年來,雖然教師培訓的形式和內容不斷推陳出新,但實效性與組織者的初衷和參與者的期待仍有較大距離。如何打破壁壘提高教師專業培訓的實效性已成為各級專業培訓機構共同關注的課題。為此,我們對山東省煙臺市中小學教師專業培訓狀況進行了調查,並提出了對策與建議。

  本調查採用問卷的形式對煙臺市7個縣市區的14所學校進行了專題調研,其中7所小學,農村5所、城區2所;4所初中,農村1所、城區3所;3所高中。問卷內容從專業培訓現狀及專業培訓需求兩方面著手,涉及與教師專業培訓相關的10個著眼點。問卷題目以封閉擇一式為主併兼有開放式問題。調研組採用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學校和教師,共發放問卷623份,其中有效問卷598份,有效率為94.6%。在對全部資料統計整理與總結分析的基礎上,從結果與分析、問題歸因、對策與建議三個方面做出調研報告。

  調查結果及分析

  制約教師培訓的主要瓶頸是教學任務繁重

  本調查中的教師專業培訓主要指校級(含學校)以上的教育部門組織的專業技術職務或崗位培訓,如:普通話、計算機、班主任、心理輔導教師培訓等;與教學聯絡較為密切的理論與實踐培訓,如:學科課標、教材、教法研討,或學科教研組長、學科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培訓,或圍繞某一研究課題開展的實驗教師培訓。我們從整體狀況、基本內容、組織形式和基本態度四個維度進行了統計整理。

  (一)教師培訓的整體狀況

  就級別來說,近5年,33%的教師參加過的專業培訓的最高級別為煙臺市級;其次為省級及省級以上、縣市級培訓,兩者均為31%;最高僅參加過鎮校級培訓的為5%。農村與城區教師間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即城市教師接受培訓優於農村教師(x2地域=17.7,P﹤0.005)。

  從數量上看,近5年,教師參加最多的是縣市級培訓,為43%;其次為鎮校級,為33%;煙臺市級為15%;省級及省級以上的為10%。有50%的教師平均每個學期要參加2至3次縣級及縣級以上的培訓,僅參加一次的為35%。城鄉與學段的教師間均存在著非常顯著的差異,即城區的優於農村的、高中的明顯優於初中的和小學的(x2地域=20.09,x2學段=124.62,P﹤0.005)。

  從培訓時限與規模上看,在參加過的培訓活動中,33%的培訓安排為半天至一天,一天半至2天的佔20%,兩天半至5天以及5天以上的佔48%。就規模而言,46%的培訓為50至200人,35%為200人以上,50人以內的培訓佔18%。

  (二)教師培訓的基本內容

  調查顯示,與教學、科研聯絡較為密切的業務培訓(如主題性學科教學研討或教學理論講習會,或學科教研組長、學科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培訓,或圍繞某一研究課題開展的實驗教師培訓,等等)最受歡迎,達到68%。

  從學段分佈情況分析,小學、初中、高中教師間對於教科研類業務培訓的歡迎程度不存在顯著差異(x2學段=13.95,P﹥0.05)。從教齡結構維度分析,從教不足5年、5-10年、11-20年、20年以上的教師對於教科研類業務培訓的歡迎程度也不存在顯著差異(x2教齡=8.11,P﹥0.05)。

  在以教學科研為主題內容的培訓中,以教學理論培訓為主的佔40%;其次為學科課程標準解析、教材培訓,佔32%;再其次是諸如有效教學、高效課堂等主題內容的教學改革實踐培訓,佔22%;涉及到教科研方法等內容的最少,為6%。從學段分佈情況分析,小學、初中、高中教師間不存在顯著差異(x2學段=10.4,P﹥0.05)。

  在目前中小學教師所需要的專業知識中,“與所任學科教學相關的有效教學理論”最多,佔66%;其次為“與自己所任學科相關的課程理念”,佔19%;“與自己開展的某一專題研究相關的理論與方法”僅佔14%;1%屬於“學法指導”、“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等學習心理學理論。從教齡結構維度分析,從教不足5年、5-10年、11-20年、20年以上的教師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x2教齡=17.56,0.01﹤P﹤0.05)。從教20年以上的教師更需要課程理論,教齡越短的教師對有效教學理論更顯需要(見表1)。

  (三)教師培訓的組織形式

  教師參加過的專業培訓活動,55%屬於鎮校以內的集中培訓,說明近年來教師校本培訓工作已經得到普及,學校也切實加強了對於教師的校本培訓,校本培訓成為教師專業培訓的“重頭戲”。同時,鎮校以外的集中培訓為30%,其次為14%的分散培訓。這組資料說明,當前的教師培訓還是以集中型為主,佔84%。從學段分佈情況分析,小學、初中、高中教師間存在著非常顯著的差異(x2學段=20.35,P﹤0.005,小學和初中教師比高中教師參加校外培訓的次數要多一些)。

  從年齡分佈情況分析,不足30歲、30-40歲、41-50歲、50歲以上的教師間不存在著顯著差異(x2年齡=10.58,P﹥0.05),這說明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教師專業培訓都得到了重視。

  從培訓地點看,60%屬於現場面對面的形式,44%的教師認為面對面是最有效的培訓組織形式。這個結果,從學段分佈情況分析,小學、初中、高中教師之間存在著非常顯著的差異(x2學段=128.16,P﹤0.005,小學和初中教師參與面對面的現場培訓者居多,高中教師參加遠端培訓活動多一些)。藉助於網路、影片等現代資訊科技參與的遠端培訓佔38%,53%的教師認為這種培訓組織形式最有效。這個結果,從學段分佈情況分析,初中教師與小學、高中教師之間存在著非常顯著的差異(x2學段=35.00,P﹤0.005,初中教師比較看重遠端培訓。見表2、表3)。

  在教師參加過的專業培訓活動中,由市內外教科研部門的專家、教研員等專業人員主講的佔50%;由市內外名優教師、學科帶頭人等一線同行主講的佔26%;由一線同行與教研員等專業人員配合講的佔24%。從學科分佈情況分析培訓活動的組織形式,結果表明,各學科間不存在明顯差異(x2學科=22.08,P﹥0.05)。調查結果顯示,41%的教師最希望由市內外名優教師、學科帶頭人等一線同行來主講,其次最希望由一線同行與教研員等專業人員配合講,佔36%;最希望聽市內外教科研部門的專家、教研員等專業人員主講的,佔23%。

  就教師參加過的集中型培訓活動中,51%屬於單向的聽講式,如:聽專題講座、專家報告或指導。互動式的培訓,如結合具體案例發散開來的專題理論研討,這種培訓方式最少,佔10%;先觀摩實踐案例,然後聽取與之相關的理論講座的綜合式佔25%;先聽專題講座或實踐經驗,然後提問或者深層次討論的綜合式佔14%。這個結果,從學段分佈情況分析,小學、初中、高中教師之間存在著非常顯著的差異(x2學段=33.60,P﹤0.005,小學段採取單向聽講式情況較初中、高中少,先觀摩後講座的形式較初中、高中多。所有學段均較少採取互動式)。從學科分佈情況分析,各學科間不存在顯著差異(x2學科=30.64,P﹥0.05)。

  在教師最喜歡的集中培訓的方式中,先觀摩實踐案例,然後聽取與之相關的理論講座的綜合式最多,達43%;其次為結合具體案例發散開來的專題理論研討的互動式,佔24%;再其次為先聽專題講座或實踐經驗,然後提問或者深層次討論的綜合式,佔23%;單向的聽講式最少,只佔10%。

  (四)教師對培訓活動所持態度

  教師對培訓活動的評價。55%的教師認為教研室、教科研中心等業務部門組織開展的教師專業培訓活動的質量最高,其次為教師進修學校等專門的師資培訓機構,達到22%;認同鎮街學校業務中心以及其他部門培訓的分別達16%和7%。55%的教師對培訓效果是認同的,其中11%認為很滿意,45%認為滿意;認為效果一般的為38%,不滿意率為5%。

  教師參與專業培訓活動的積極性調查結果顯示,14%積極性“很高”,35%“比較高”,36%“一般”,積極性不高的為15%。這個結果,從學段分佈情況分析,小學、初中與高中教師間存在著非常顯著的差異(x2學段=40.97,P﹤0.005,小學、初中教師的積極性較高)。從學科分佈情況分析,各學科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x2學科=55.40,P﹤0.005),歷史、地理、生物學科的積極性較其他學科弱。

  教師對培訓管理部門的要求。89%的教師反饋,每個學期或學年,所在學校能及時向一線教師傳達上級部門的教師培訓計劃。每個學期都至少徵詢一次教師需求的學校或者縣市區培訓部門為36%;不定期徵詢的為35%;從來沒有徵詢的為28%。

  制約教師專業培訓的主要瓶頸。76%的教師認為,制約專業培訓的最主要瓶頸是“教學及管理任務比較繁重,時間和精力不允許”;10%認為是“培訓管理、激勵機制不完善”;9%認為是“培訓內容和個人專業學習需求不對口”;5%認為是“單位不提供便利條件”。這個結果,從地域分佈情況分析,農村與城區學校教師間存在著非常顯著的差異(x2地域=12.20, P﹤0.005),農村教師比城區教師更認為制約教師專業培訓學習的主要瓶頸是教學任務重,城區教師則更認為是因為沒有滿足個人學習需求。從學段分佈情況分析,小學、初中、高中教師間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x2學段=33.71,P﹤0.005),小學教師比初中、高中教師更認為較重的教學任務是制約培訓學習的主要瓶頸,高中教師則比小學、初中教師更認為是單位沒有提供更多的便利。

  問題歸因

  缺乏整體規劃培訓形式單一

  依據調查資訊,我們將目前中小學教師專業培訓的主要問題歸為四個方面:

  1.缺乏整體系統的培訓規劃

  一是缺乏統籌協調,培訓部門、業務部門、電教部門等部門各自為戰,使得教師培訓名目繁多、多頭無序,比如有的教師每學期竟要參加5次以上培訓,這直接導致教師培訓活動數量過濫,尤其是在縣市級層面,基層學校教師往往疲於招架,對於身兼多職、一專多能的農村小學教師來說,只能應付,儘管他們內心渴望專業培訓。二是在培訓內容安排上,大多缺乏連續性。由於對教師培訓沒有整體規劃、各部門各行其道,或造成主題零散,或造成主題重疊,或使得各階段培訓主題缺乏銜接性,因此談不上“層次推進”,教師培訓活動缺乏深度也就成為必然。

  2.專業培訓內容發展性不足

  一些教科研業務部門組織的專業培訓,大多屬於傳經送寶型的“經驗培訓”——或疏通教材,或講授教法,目的是為了讓教師適應學科教學——就具體的教學內容教給教師如何做、怎樣教,而缺少必要的理論引導,只管授“魚”而不重授“漁”。這樣的教師培訓雖實用,立竿見影,但容易造成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漸行漸遠,同時在教師心目中種下理論無用之念。就培訓部門組織的一些專業技術職務培訓而言,遠離課堂、遠離實踐,就知識講知識,就理論談理論,這種“空對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教師培訓,大多變異成為提高學歷、獲得資格的“條件培訓”,使專業培訓喪失了最根本的指向——教師的專業成長。

  3.專業培訓形式相對單一

  很少有培訓組織者去提前瞭解或徵詢教師的需要,這導致以下問題:一是不瞭解教師需要的專業培訓,不看教師的專業“年齡”,不分析教師的專業層次,統統搞“想當然”式的培訓;二是不問教師是否接受,不看教師是否有興趣,不管教師的切身感受,單向灌輸,單純說教,使得培訓演變成參與教師“不得不去聽”、“聽得索然無味”、“參不參與皆意義不大”的“雞肋”;三是為了實現前沿性引領,大多教師培訓設計成以專家主講為主,很少有來自一線的教師來主講,且幾乎所有的教師培訓都缺少一種互動性——雖然有時候也穿插課例展示,或者來自同行的經驗交流,或者實地參觀考察,但就其實質而言,這類培訓不是一種完整深層的主體對話,缺乏情感投入和思維流動,因而也就實現不了思維的再生。

  4.培訓效果評估缺失

  調查發現,僅10%的教師認同單向聽講式的培訓方式,高達51%的培訓屬於單向聽講式培訓。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培訓組織者抱有培訓結束即完成任務的心態。培訓過程中,培訓者更為關注參與培訓教師的出勤率,忽略了必要的培訓效果評估。一般意義上,培訓組織者不僅是完成培訓任務,更多的是要準確評估培訓。可以說,培訓效果評估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培訓工作的低效。另外,對於參與培訓教師的評價機制並不健全,對大部分參訓教師來說,培訓完了任務就結束了,儘管有的學校要求參訓教師寫培訓心得,但並沒有把培訓的意義體現到教學中。

  調查顯示,教師自我專業發展意識淡薄也是減弱專業培訓實效的重要原因,高達51%的教師對專業培訓的積極性不高,76%的教師認為參加教師專業培訓的障礙性原因主要是教學任務繁重,尤其是初中、高中教師更顯認同。由此可以看出,在某種意義上,教學主宰了教師的全部教育生活,使得教師把教學的社會價值與內在自我發展割裂開來,投身教學的激情和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大打折扣。

  對策與建議

  統籌規劃完善機制多元支援科學評估

  根據調查的結果和發現的問題,對今後中小學專業培訓提出如下建議:

  1.統籌規劃,讓教師專業培訓有序進行

  教師專業培訓應具有整體性、整合性、系統性。應根據階段性的具體培訓內容,圍繞一箇中心——教師的專業成長,服務於一個主題——以課程改革乃至課堂建設為主要內容的素質教育內涵發展,搞好系列活動——分階段的培訓,統籌協調好上級、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各類教師專業培訓活動,做到有機整合,精簡名目,突出重點,歸口承辦,有序實施,統一管理。尤其是要站在教師的立場上規劃培訓、設計活動,協同各部門,實現多級別聯動、多層面聯手、多力量整合,以降低培訓成本、提高活動成效,讓教師在有限的培訓中最大程度地受益。

  2.完善機制,讓教師專業培訓貼近教師的內需

  做好教師專業培訓需求調研是提高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有效途徑。首先,透過開展前置性調查,廣泛瞭解教師的專業學習需求,據此確定培訓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時間,把握培訓的重點;尤其是對培訓活動做梯次設計,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專業層次的教師,設計開展不同的培訓活動。其次,豐富教師培訓的形式,實現研訓一體化。比如課例觀摩研討、教學問題會診等都是深受一線教師歡迎、值得推行的。它們不僅僅止於現實問題的解決,更重要的是可以由此為生髮點,由特殊到普遍、由實踐現象的審視到理論根源的探尋,有利於教師專業的長遠發展。在組織形式上,還可以充分發揮“校校通”資源優勢,開展“足不出戶”、“面對面”的遠端教育、影片培訓會等,這些比較便利也較具實效。

  3.建立資源庫,為教師專業培訓提供多元支援

  教師是教師專業培訓的主體。除了專業人員這些主導性力量外,專家資源絕對不能被簡單地否定,高位的專家引領,尤其是與教師教學實踐密切結合的教育理論和科研方法的培訓是不可或缺的;來自一線的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尤其是各級“名師”,也是不可忽視、有待加以深度開發利用的豐富資源。首先,加強包括各級名師、學科帶頭人以及骨幹教師在內的教師隊伍建設及其規範管理,不僅使其成為課程教學改革的先鋒力量,還應成為教師專業培訓的主力軍,透過有效管理,讓他們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在參與教師培訓的過程中實現同伴互助,讓他們實現自我發展與團隊發展的“共贏”。其次,加強優質培訓資源庫的建設,尤其是構建並不斷充實網路資源,定期徵集、篩選教師資源,或者根據培訓需要,對已有資源進行合理整合,製作成培訓專題,藉助於教育網平臺,便於教師共享,讓教師隨時都可以取得所需的培訓資源,讓培訓自然地融合在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中。

  4.科學評估,構建合理評價體系

  培訓結束後,有必要對培訓作效果評估,並在評估的基礎上,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以實現教師專業培訓的持續發展。

  加強對培訓者的指導,讓其從觀念層面上認識、理解教師培訓需求,不能片面地把教師的自我報告等同於教師的培訓需求,透過多途徑瞭解、多手段改進來保證培訓效果評估的客觀性和真實性。(1)多渠道收集資料。重視教師自我報告的同時,透過對參訓教師的個體、小組或者集體進行訪談,找出差距,形成定性化資料;也可以透過對比不同教師的自我報告,克服單個教師自我報告的侷限,綜合參訓教師集體報告,形成量化資料。(2)強調量化分析技術的運用。透過量化分析技術,找到教師所共有的培訓需求、教師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以及教師認為培訓最差的地方,以此實現培訓資源的最最佳化。培訓效果評估的意義並不在於評估本身,而在於能夠有效回應教師的培訓需求,實現培訓的高效。

  目前,教師培訓評價體系過於單一,在培訓的過程中主要看教師的出勤率,在培訓結束後主要看教師是否上交培訓後書面報告。這樣相對單一的評價體系限制了教師對培訓需求的表達。如何建立一套集科學性與可操作性於一體的評價機制,是當前教師培訓工作實現高效的重要任務。對參訓教師的評價要建立長效機制,教師參與培訓的效果要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和教師的專業成長兩方面加以體現,方能顯示出培訓的生長性。如果僅僅依靠教師參與培訓後的學生成績來評價教師,而不是以發展的、長遠的目光來審視教師培訓,那麼有可能會讓教師懼怕培訓,對教師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合理的教師培訓評價體系,對於教師培訓的長遠發展與教師的專業成長至關重要。

【教師培訓調查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