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業經濟管理> 農業服務調研報告

農業服務調研報告

農業服務調研報告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業服務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業服務調研報告1

  一、基層農業部門資訊服務工作的組織形式和工作定位

  (一)組織形式

  XX區轄龍寶、天城、五橋三移民開發區,共92個鄉鎮、街辦。XX區農業局下設資訊中心,三開發區農業局都設有專門資訊部門,各鄉鎮、街辦設有農技站。20xx年我局在餘家、李河、分水、響水、甘寧、九池、白土、新田、龍駒、走馬十個鄉鎮建立資訊服務站,為每個鄉鎮配置方正飛越三6230品牌電腦一臺和方正文繪1000c彩噴印表機一臺。並對100多名農村資訊員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培訓,十個鄉鎮資訊服務站建立後,承擔著本地區資訊服務工作。今年正在建設的鄉鎮資訊服務站有涼風鎮、河口鄉、武陵鎮、鐵爐鄉、熊家鎮、天城鎮、五橋鎮、太龍鎮、白羊鎮。鄉鎮資訊服務站均設在鄉鎮農技站(鄉鎮農業服務站)。

  (二)工作定位

  XX區農業局資訊中心負責全區農業資訊體系建設、全區資訊網路建設、局中心機房和區域網維護、辦公系統和公眾網建設維護、綜合資訊的整理和對外發布。三開發區農業局資訊部門負責本開發區的資訊體系建設和管理和網路維護,指導鄉鎮資訊服務站開展資訊工作。鄉鎮資訊服務站負責向農民直接釋出資訊、指導生產,對外發布資訊並承擔上級業務部門佈置的各項資訊報表和材料的上報。

  二、基層農業部門面向農村和農民開展資訊服務的方式和現狀

  (一)XX區農業局向社會提供農業資訊服務的形式

  1、20xx年5月建成XX區農業局計算機區域網,並接入寬頻網際網路。9月使用XX市農業局統一開發的“XX市農業局資訊管理系統區縣版(辦公自動化)”,使用者從互連網透過密碼登陸,使用者擴大到全區農業系統各單位(包括三移民開發區農業局)和龍頭企業、重專大戶、鄉鎮農業資訊服務站、區各涉農部門、各新聞單位和區分管農業的領導,透過辦公網實現資源共享、資訊交流。互連網登陸方式特別有利於基層鄉鎮獲取資訊並節約通訊經費。

  2、XX區農情資訊中心、XX區農技站。五橋開發區農業局20xx年建成的五橋農村經濟網。

  3、、開展農作物病蟲視覺化預報。按照區政府的分工,災情方面我局重點負責農作物病蟲災害的收集和釋出。為抓好此項工作,20xx年我局投資6萬多元,購置了攝像機、數碼像機、非線性編輯卡、高配置電腦、雙監視器等全套影片編輯硬體裝置,開展了農作物病蟲害的視覺化預報工作,節目安排在XX區新聞節目之後天氣預報之前的黃金時間播出,在農村收視率高達87%,成為我區農村大多數農民必看的電視節目。透過此節目,對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和防治方法及時進行了電視預報,並介紹了大量新農藥和農作物新品種(透過播放新農藥廣告還解決了部分欄目經費),使我區的農技宣傳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

  4、與本地新聞機構密切合作,萬州日報、三峽都市報、萬州電視臺主要從我區農業網路上獲取農業最新資訊和新聞線索,今年採編釋出農業新聞34條,在《萬州日報》開闢《金土地》欄目,宣傳農業新技術、農業新思路。

  5、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中介組織、經紀人和種養經營大戶加入全國農業資訊聯播“一站通”,鼓勵他們利用“一站通”開展資訊服務。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為其分配“一站通”程式碼,指導他們上網查詢資料、釋出資訊。

  6、建立農產品市場價格採集點,為農民提供市場資訊服務。

  7、編制《農情快報》,向社會各界宣傳。

  8、建立重點企業家、重點戶通訊錄,不定期提供資訊,聯絡企業35家、重點戶180戶,如魚泉榨菜廠、太白酒廠、三峽果汁廠、利民糧油加工廠等。

  9、開展科技下鄉活動,每年定期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宣傳農業科技知識、農業技術。

  10、透過示範點(示範園區)傳遞資訊。

農業服務調研報告2

  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農業部門推動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抓手。xx市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如何?帶著這個問題,市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專家組成調研組對此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我市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的基本情況

  我市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的建設

  二、我市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調研中我們感到,我市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還很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亟需認真解決。

  (一)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需進一步明確

  現代農業的發展,不僅需要經營性農業服務組織提供服務,更需要政府對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公共性的服務。在調研中我們感到,有的區(市)縣對建設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認識不到位,缺乏系統工作目標。因而,抓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時,力度不夠,工作不落實,有的地方甚至還出現了農業服務體系“線斷、網破、人散”的嚴重情況。

  (二)公益性農業服務的機構設定需進一步完善

  以來,我市對農業行政管理體制和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進行了改革和創新,有的區(市)縣農業部門進行了改革,並組建了新機構,但公益性農業服務的機構卻沒有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創新,形成了“局中局、局中辦、局裡有中心、辦裡有中心”,難以發揮作用;多數區(市)縣設立了農業、畜牧、農機片區站,有效地開展了服務,但有的區(市)縣卻是應付了事。在設立農業、畜牧、農機片區站上虛晃一槍,形成了“有站無人、有人無站”;有的區(市)縣對鄉鎮與農業、畜牧、農機片區站的管理關係沒有理順,職責不清,管理不到位,既影響了作為鄉鎮政府組織農業經濟發展的職能發揮,也使片區站的工作難以有效開展;有的區(市)縣農業、畜牧、農機片區站設定得不夠合理,服務範圍過大,不利於方便群眾,有效服務;有的區(市)縣農業、畜牧、農機片區站設定較分散,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有進一步整合和綜合利用的空間。

  (三)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的基礎需進一步強化

  在調研中我們感到,農業公益性服務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是近年來我市農村各類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較差的。一是辦公條件差。市和縣級的公益性農業服務機構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缺辦公用房、缺裝置,設施簡陋不配套、整體辦公條件差等問題。有的縣級公益性農業服務機構由於一個單位沒有集中的辦公用房,被迫分成七、八個地點辦公,據農業部門統計,全市公益性農業服務機構租用或借用辦公場地辦公的佔95%以上;縣級和片區站缺乏專用儀器裝置和必要的配套設施的佔80%以上;縣級和片區站無機動交通工具的佔73%以上;近遠郊三分之二的區(市)縣片區站沒有集中統一的辦公場所。二是人員專業狀況堪憂。組建農業片區站時,全市錄用的片區站人員中,

  三、我市公益

  性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

  針對我市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我市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就必須建立高標準的與之相適應的農業服務體系作為保障。我市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條件具備、時機成熟,應當在深化改革、增加投入、強化基礎、完善體系、提供服務、增強效能上下功夫。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要進一步深化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試驗區”建設的重要任務,是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是開拓現代農業新局面、強化農村公共服務的重要保障,是健全農業支援保護體系、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載體,是農業部門“管”農業的重要手段。我們應當把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的建設放到重要議事日程上。牢固樹立抓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就是抓農業基礎地位的夯實,就是抓“三農”工作,就是抓現代農業發展,就是抓新農村建設的觀念,切實加強對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的領導,切實推進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的建設。

  (四)要進一步加強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市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應放在基礎設施建設

  上。建議按照“三化”(規範化、標準化、現代化)、“五有”(有辦公場所、有設施裝置、有專業隊伍、有工作經費、有規章制度)的要求夯實基礎設施(見:附件3、附件4)。關於市級公益性農業服務機構。應透過現有資源的整合、資產置換和市財政投入等辦法,統一規劃建設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市級公益性農業服務機構的辦公用房,完善其設施裝置,使之真正成為全市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的龍頭。關於區(市)縣公益性農業服務機構。應整合現有的農業、畜牧、農機等服務資源,採取市、縣財政支援,市財政承擔大頭的辦法,統一規劃建設縣級公益性農業服務機構辦公用房,配備必要的設施裝置,使之真正成為承上啟下的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的紐帶。關於鄉鎮公益性農業服務機構。按照“五統一”(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標識、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原則,採取市和縣兩級財政投入,市財政佔大頭的辦法,建設鄉鎮公益性農業服務機構的辦公用房,配備基本的設施裝置,使之真正成為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的基礎。關於村級公益性農業服務機構。村級公益性農業服務直接面對千家萬戶。在建設上,不宜大興土木,應利用村的“活動中心”,調劑出一塊作為服務基點的辦公用房,再配備必要的設施,使之能真正開展有效服務。

  (六)要進一步推動經營性農業服務組織的配套建設在抓好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的同時,還應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著力推動經營性農業服務組織的發展,使之與公益性農業服務體系相得益彰。為此,建議應著手製定和實施經營性農業服務組織發展,包括農技、動防、繁育、農產品安全、金融、擔保、保險、產權交易、防災減災等在內的整體規劃;著手製定和出臺鼓勵經營性農業服務組織發展的政策措施,使其健康發展。

農業服務調研報告3

  為全面掌握河南省__市農業資訊服務工作情況,總結經驗,查詢不足,研究對策,更好地做好農業資訊化工作,加快我市農業資訊化程序,助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市農業局、市移動公司組織聯合調查組,於20__年3月14日—17日,對我市兩縣三區10個鄉(鎮)農業資訊服務站、8家農產品加工企業、6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及20家種植、養殖大戶進行了實地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業資訊化建設基本現狀

  (一)農業資訊化對發展農村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市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種植、養殖大戶及農民經紀人的資訊化意識不斷增強,資訊運用取得明顯成效。20__年市農業資訊中心透過互連網路釋出資訊18000多條,透過手機簡訊傳送農業資訊100多萬條戶,及時準確地為農民提供了政策、技術、市場等資訊,使農民獲得資訊後,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召陵區老窩鎮下堤於村辣椒經紀人於樹理20__年購買電腦,接通網際網路,經常上網查詢政策資訊、技術資訊、市場資訊等,對同行和群眾無償提供資訊服務,帶動致富人數達400人。20__年於樹理從網上了解到辣椒價格將有很大上升空間,及時以每公斤10元的價格收購5萬公斤,在較短時間內全部以每公斤20元的價格出售,獲得經濟效益數十萬元。臨潁縣王崗鎮梁崗村的辣椒經紀人黃根民20__年8月在__農業資訊網、湖南辣椒網上釋出了辣椒供應資訊,當月湖南省就有一家經銷商與其聯絡,一次交易就出售辣椒70多噸。

  (二)全市農業資訊服務體系初步形成。20__年我市建成了市級農業資訊服務網路平臺,20__年成立了市農業資訊中心,配備了專業資訊科技人員。舞陽縣、臨潁縣、源匯區、郾城區建成了4個縣級農業資訊服務網路平臺。20__年建成了鄉(鎮)農業資訊服務站44個;培訓骨幹農民資訊員106名,分佈在各鄉(鎮)農業資訊服務站、農業服務中心。農業資訊化示範村建設紮實推進,規模逐步擴大。市農業局還組織20多名專家及技術人成立了涵蓋農業政策、農業技術、畜牧養殖、林果種植等10多個專業的.專家組,開通了專家手機熱線,及時解答農民群眾諮詢。市縣鄉村四級農業資訊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三)農民資訊化意識不斷增強,資訊需求不斷拓寬。這次調查的8家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資訊化意識普遍增強,配有上網裝置、專業的資訊科技人員,臨潁縣聯泰食品有限公司、召陵區康達實業有限公司已建有自己的網站,宣傳企業形象,展示產品,提高知名度。郾城區新店鎮周莊草莓種植大戶權國強經常到鎮農業資訊服務站上網查詢資訊,帶動了周邊農戶草莓品種、種植技術的更新,提高了經濟效益。在調查中還發現,農民對資訊的需求也在不斷拓寬,農民關心的不僅是種植、養殖技術資訊,農村政策、農村文化等資訊同樣受到農民關注。種植、養殖大戶及農民經紀人對資訊需求方面更加廣闊,不是僅侷限於掌握當地資訊,還要了解全國的市場行情、產品資訊和供求情況等。

  (四)採取多種形式,開闢多種渠道為農民提供資訊服務。為加快農業資訊化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我市採取多種形式,開闢多種渠道為農民提供資訊服務。市農業局與市移動公司20__年合作共同推進農業資訊化建設,透過移動簡訊平臺為農民免費提供資訊服務,目前,接收到農業資訊的農民手機使用者已發展到近20萬戶;20__開展開展“送科技、送資訊、送文化”三下鄉活動6次,舉辦專家現場諮詢活動20場次,接受農民諮詢達2萬多人次;印發農村政策、市場資訊、技術資訊等宣傳資料20__0多份,發放農業科技書籍500多冊,編髮《農業資訊》53期。

  (五)農業資訊帶動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進一步發展。隨著農業資訊化的發展,廣大農民,特別是農民經紀人及種植、養殖大戶資訊化意識的提高,對資訊的需求日趨增加,透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農民提供資訊服務,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資訊傳遞模式。召陵區老窩鎮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工會聯合會配備了上網裝置和專職資訊員,免費為農民提供資訊查詢和釋出服務;設立了農業科技書籍專櫃,免費供農民借閱。源匯區空冢郭鄉金色農莊種(養)殖協會組織開展農業科技培訓,釋出市場資訊,引導農民運用新技術、新成果,掌握市場動態。資訊傳播、交流促進了農民增收,增強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輻射帶動作用,同時帶動了自身的進一步發展。

  二、存在問題

  農業資訊化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我市農業資訊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

  (一)重視程度有待提高。個別單位有關幹部和工作人員對農業資訊化認識不到位,沒有認識到農業資訊化對加速改造傳統農業、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意義,對農業資訊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把農業資訊化建設簡單地看作是電腦網路建設。對農業資訊化建設的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影響了農業資訊化的快速推進。

  (二)發展不平衡。目前我市農業資訊化發展不平衡。大部分縣(區)、鄉(鎮)的農業資訊化工作已經有了明顯成效,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有個別縣(區)、鄉(鎮)農業資訊化建設推進緩慢,鄉(鎮)農業資訊服務站和農民資訊員作用沒有很好發揮,縣(區)之間、鄉(鎮)之間農業資訊化建設發展不平衡,影響了我市農業資訊化發展的整體程序。

  (三)資訊服務體系不夠完善。目前我市僅源匯區、召陵區經編委批准成立了專門的農業資訊服務機構,其他縣(區)均沒有專門的農業資訊服務機構和專職工作人員。鄉(鎮)農業資訊服務站輻射面小,距離較遠的農民到農業資訊服務站查詢資訊很不方便,資訊傳遞相對較慢,對於時效性強的資訊就失去了意義;鄉鎮農業資訊服務站工作人員少,掌握知識不夠系統,資訊服務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村級的農業資訊服務體系比較薄弱,全市村級資訊服務點數量少,覆蓋面小,不能完全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資訊需求。

  (四)資金投入不足,網路基礎設施薄弱。我市農業資訊服務網路雖已具備了一定基礎,但市、縣(區)農業資訊服務平臺建設缺乏後續資金投入,鄉(鎮)農業資訊服務站無財政資金投入,網路完善及維護和農村資訊員培訓經費不足。網路裝置、資訊採集裝置老化,市、縣、鄉三級農業資訊服務機構的資訊採集、整理和釋出手段都比較落後,資訊處理、傳播過程緩慢,影響了資訊釋出的時效性。農村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全市農村上網使用者6000多戶,佔全市農戶51.97萬戶的不足1.5%,部分農戶雖已購置電腦,但無法上網。

  (五)資訊資源缺乏有效整合。目前農業資訊資源主要以農業部門和涉農部門擁有為主,資訊分佈比較分散,缺乏有效的統籌協調管理機制,各涉農部門之間以及各部門上下級之間的資訊溝通渠道不暢、共享程度低。同時,在資訊分類、分級、收集渠道和資訊應用環境等方面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體系,資訊結構不盡合理。

  (六)農村資訊員隊伍不健全,農民資訊化意識不強。目前我市農民資訊員隊伍規模小,服務能力不夠強,資訊互動性差,農民迫切需要的資訊反饋不及時,導致部分資訊不準確或失去時效性。農民資訊化意識不夠強,接收資訊、利用資訊能力弱,成為農業資訊化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三、幾點建議

  農業資訊化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一個艱鉅而複雜的過程。因此,必須從我市實際情況出發,以服務“三農”、助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中心,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根本,紮實地開展工作,快速推進我市農業資訊化程序。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推動農業資訊化的發展對促進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加強城鄉之間溝通,培育新型農民,助推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作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明確農業資訊化工作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把資訊化工作作為服務農業、農村、農民,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作為密切聯絡群眾的重要手段,切實加強領導,縣(區)、鄉(鎮)政府要有領導兼管此項工作,明確工作職責,做好我市農業資訊化工作。

  (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我市農業資訊化基礎設施普遍比較落後,要實現農業資訊化的快速發展,提高我市農產品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各級政府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改善農業資訊服務基礎設施,加大政策支援力度,為發展農業資訊化創造有利條件和提供有力保障。

  (三)完善資訊服務體系。一是加強市級農業資訊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提高工作效率,使市級農業資訊化工作步入更加規範、穩定的發展道路,為加快全市農業資訊化程序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加強縣級資訊網路建設。加快農業資訊網路下延步伐,促進全市農業資訊化的穩步發展。加強郾城區、源匯區、臨潁縣、舞陽縣農業資訊中心已有網路平臺的升級、維護、完善、更新工作,重點抓好召陵區、高新區農業資訊網站的開發與建設工作。三是完善鄉鎮農業資訊服務站建設。完善鄉鎮農業資訊服務站的基礎設施,加強規範化、制度化管理,提高服務手段和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其上傳下達作用。四是加強資訊示範村建設。不斷擴大資訊示範村規模,抓典型,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促進農業資訊化在農村的快速發展。五是加強農民資訊員隊伍建設。透過多形式、多層次加大農民資訊員的培訓力度,不斷壯大農民資訊員隊伍,提高農民資訊員整體素質,增強農村基層科技資訊服務的實力和活力。

  (四)加強協調,通力合作,進一步拓寬資訊渠道。在開發利用網際網路資訊資源的同時,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廣播電視網路、電話網路、報刊雜誌等傳播媒體,搭建多種資訊服務平臺,以滿足不同層次資訊使用者的需求。鼓勵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種植養殖大戶和農民經紀人等資訊重點使用者上網,並給予相應的資金扶持、技術支援。儘快開通“12316”農業系統公益服務統一專用號碼,以滿足農民千家萬戶、千差萬別的資訊需求。

  (五)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資訊質量。要不斷加強農業資訊專家隊伍和農民資訊員隊伍建設,提高我市農業資訊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完善市、縣、鄉、村資訊互通機制,提高資訊服務質量。擴大農業資訊的覆蓋面,完善農業資訊資料庫,改變宏觀資訊多、微觀資訊少,外地資訊多、本地資訊少,生產資訊多、市場資訊少的狀況。

  (六)增強農民資訊化意識,提高資訊利用能力。農民作為農業資訊化的應用主體,培養其較強的資訊意識,使農民真正認識到發展農業資訊化的重要性尤為關鍵。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增強農民資訊化意識,提高農民獲取運用資訊的能力,加快農業增長方式轉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農業服務調研報告4

  摘要:農業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三農”問題是國家非常重視的問題,不僅關係到經濟發展和國民素質,同時也關係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最佳化金融服務是支援農業經濟的有效發展路徑。分析了農業經濟金融服務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最佳化金融服務和政府扶持體系、明確農業產品定位等相關建議。

  關鍵詞:農業經濟;金融服務;“三農”發展

  農業經濟和最佳化縣域金融機構服務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三農”經濟發展中應該重視和研究的問題。只有對農業產品進行有效規劃和定位,對金融服務機構進行完善並服務最佳化,才能確保農業經濟快速發展。

  1農業經濟與金融市場路徑依賴和金融服務制度問題

  1.1農業經濟的發展受到資金需求膨脹和供給約束的阻礙。近年來,隨著國家提高對農業的重視度,農業經濟快速發展。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升,更加科學專業。農村經濟組織成立以及農業企業加入,使得農業生產和經營規模也在持續擴大,農業的資金需求總量也迅速上升[1]。農村經濟主體還處於發展初期,資本實力還很薄弱。要想實現農業經濟快速發展,就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目前只能透過銀行貸款獲取資金。雖然社會上很多商業金融機構加大了信貸集約力度,但他們普遍追求低風險高利潤的商業化目標,而農業生產屬於“低收益高風險”行業,導致很多金融機構不會貸款給農業經濟主體。部分地方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開展支農業務,但是隻針對相關農產品收購,如糧食、食用油等,對於貸款業務開放的很少。農業銀行大多實行城市化的經營模式,對授權和授信以及評級制度等嚴格要求,無法滿足農業信貸資金需求。銀行的信貸資金大多供給少數具有規模的民營企業經濟,對農業信貸的供給很少。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業信貸資金來自當地農村信用社。農村信用社成為支農主力,但大部分為農戶的小額貸款,只能保障農戶小規模的農業生產,無法滿足農業生產規模化和產業化的資金需求。1.2農業市場風險對金融組織的支農業務造成影響。近年來,各項支農政策出臺,對農業生產和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落實,促使農業經濟不斷髮展。但農業經濟依然受到市場資訊滯後的影響,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放緩。同時,受到自然災害頻發以及較大規模禽流感等影響,加大了農業產業的市場風險。因此,金融機構在對規模農戶和農業企業進行資金扶持的過程中,要對農業市場風險和信貸約束進行雙重考慮,這就會對農業信貸造成一定影響,阻礙了農業企業化的發展[2]。1.3金融服務無法滿足農業經濟需求。金融服務無法滿足農業經濟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資訊不對稱。一些金融服務部門的工作人員缺乏積極主動性,對農村和農戶的生產資金需求沒有進行深入瞭解,導致支農服務不到位。例如有的農戶具有一定的經濟條件,但是無法找到合適的擔保人,因而無法貸款;有的農戶有貸款需求,但是不知道如何申請貸款。其次,信貸工作人員較少,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效率。在金融信貸服務系統中,專職的信貸工作人員較少,無法及時為農戶提供信貸服務,造成金融服務效率低下。再次,金融服務機構缺乏科學的貸款定價機制,對農戶貸款造成了一定影響[3]。1.4相關政府部門的扶持機制和風險規避機制不健全。農業屬於弱質產業,金融機構對農業產業的支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方政府的政策性義務和風險。這違背了金融機構的商業化經營理念,也降低了金融機構對農業經濟的支援率。這種情況與地方相關政府對市場風險的補貼、信用建設、農業風險投資以及保險等的金融安全執行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有一定關係。

  2農業經濟發展與最佳化金融服務的相關政策建議

  2.1完善相關政策,促進金融服務與農業經濟協調發展。首先,樹立大農業觀念,把農業經濟發展歸納到縣域經濟中,嚴格防範市場失衡現象。其次,加強對農業產業的專業指導,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對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農戶和處在成長階段的農業企業進行專業指導,讓農戶和企業更加科學地開展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人民銀行和相關金融監管部門應與地方政府進行溝通交流,對本地區農業產業發展進行規劃,制定明確的金融服務實施計劃和意見,引導金融機構對信貸投向進行合理安排和調整,加大對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農戶和農業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人民銀行可以透過支農再貸款、再貼現等相關政策進行調控,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再次,構建有效的信貸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瞭解農業專案的發展狀況、生產週期以及資產質量等情況,從而對農業產業的信貸風險進行有效評估,並在金融系統中釋出資訊,適當開展政策指導與調整工作,從而有效預防農業信貸風險。最後,完善信用建設與評價體系。建設完善的信用制度體系,透過各類媒體大力宣傳信用評價。將不良信用者進行公佈並拉入黑名單,同時實行相應的懲戒和信用再造,促使人們提高對信用體系的重視,從而促進農業金融協調發展。2.2金融部門應制定完善的制度,明確職責。根據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制定完善的制度,對相關金融部門的職責進行明確分工,加大金融部門對農業企業的支援力度。首先,農業銀行要提高機構運作效率,做好職能轉換工作。透過小額扶貧貸款、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業綜合開發等方式,以政策性信貸的方式積極開展助農貸款業務,還可以適當開展糧食加工等商業性信貸業務。對支農佈局進行重新規劃,對龍頭企業、規模農戶、農村建設等進行重點支援。其次,農村信用社應當以小額農戶貸款和聯戶聯保貸款為基礎,對農戶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的生產和加工以及其他農產品經營等進行資金支援。再次,制定相應的金融服務公約,對其他金融機構進行引導,使其參與到農業生產中,改善農戶資金短缺的狀況。還可以引導民間自發性的金融支援,從多方面解決農村資金缺乏問題。2.3完善信貸創新和風險定位體系。首先,開展多樣化的信貸業務。金融機構要在現有的信貸種類基礎上,對信貸業務進行創新,開展多樣化的信貸業務,加強信貸種類的開發工作。例如針對產業鏈中的個體農戶,可以透過龍頭企業進行擔保貸款,使其形成利益關係,促使個體農戶向規模化經營方向發展;對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農戶,可以實行抵押貸款;對普通產業化企業,可以實行協議貸款,協議貸款可以先由鄉鎮政府部門拿出3%~4%的財政收入作為協議貸款風險補償金存入金融機構,一旦出現風險,先用這部分資金進行償還,剩餘部分由貸款企業和政府部門按照一定比例分別進行償還。對農業龍頭企業實行資產抵押貸款時,政府部門可以進行協調,以多家企業聯保的方式開展。其次,提升金融服務質量。金融服務部門除處理信貸業務外,還要開展匯兌、結算、票據以及理財等業務。特別是地方農村信用社要加強業務電子化,提升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使業務更加快捷高效的開展。再次,完善風險定價體系。金融機構要根據市場風險評估建立完善的風險定價體系,對農業市場進行科學有效分析,根據市場風險進行合理的貸款定價,在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的同時,公平開展金融服務,實現效益與信譽的有機統一。2.4完善政府扶持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首先,各相關政府部門要建立相應的扶持政策,指導金融行業的工作有序開展,從而起到維持市場秩序的作用。其次,地方政府可以將每年的支農資金按照一定的比例,以專案融資貼息的方式進行支付,引導其他社會金融機構投入到農業生產領域。再次,對於優質的農業龍頭企業,可以考慮讓其發行短中期債券或者加入創業板市場,開展多種渠道和多種方式的融資。最後,政府還可以結合金融部門根據農戶的實際情況和生產需求開展財產抵押貸款。農民可透過房屋抵押辦理個人經營貸款,還可以透過林權、土地抵押進行大額度的貸款業務。針對專業種植大戶的貸款服務可以在貸款期限和額度上給予扶持,如將額度提升到1000萬,貸款期限可長達5年等,還可以進行大中型農機具的抵押、農副產品抵押以及“公司+農戶”等“三農”特色擔保方式提供貸款服務。

  3結束語

  農業經濟發展離不開優質的金融服務。要不斷完善相關金融政策,並根據當地農業發展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金融服務實施計劃。金融部門自身也要完善制度,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分工,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大力扶持,建立相應的幫扶政策,對金融行業進行指導,維護市場秩序,發揮政府功能,引導更多的社會金融機構參與到農業生產中,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服務保障。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業經濟得到快速有效的發展,從而為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

【農業服務調研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