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歷史成語故事

歷史成語故事

歷史成語故事15篇

歷史成語故事1

  楚國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後,準備將祭祀用的一壺酒,賞給手下的辦事人員喝。參加的人很多,這壺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夠的,若是讓一個人喝,那能喝個痛快。這一壺酒到底給誰喝呢?

  大家都安靜下來,這時有人建議: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又畫得好,就把這壺酒歸他喝。大家都認為這個辦法好,都同意這樣做。於是,在地上畫起蛇來。

  有個人畫得很快,一轉眼最先畫好了,他就端起酒壺要喝酒。但是他回頭看看別人,還都沒有畫好呢。心裡想:他們畫得真慢。再想顯示自己的本領,於是,他便左手提著酒壺,右手拿了一根樹枝,給蛇畫起腳來,還洋洋得意地說:“你們畫得好慢啊!我再給蛇畫幾隻腳也不算晚呢!”

  正在他一邊畫著腳,一邊說話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已經畫好了。那個人馬上把酒壺從他手裡奪過去,說:"你見過蛇麼?蛇是沒有腳的,你為什麼要給他添上腳呢?所以第一個畫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個人說罷就仰起頭來,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歷史成語故事2

  這個成語出自《三國志·魏書·荀傕(yù)傳》。

  東漢末年,曹操在鎮壓黃巾軍佔領了兗(yǎn)州地區後,雄心勃勃地準備奪取徐州要地。

  那時,潁川潁陽(今河南許昌)有個名叫荀傕的人,十分有才能,為避董卓之亂遷居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他看出袁紹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門下。曹操大喜,任命他為司馬。從此,他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出謀劃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謙病死,死前將徐州讓給了劉備。訊息傳來,曹操奪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著要出兵徐州。荀傕明白了曹操的想法,說道:“當年漢高祖保住關中,光武帝劉秀據有河內,他們都有一個鞏固的根據地,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所以成了大業。如今將軍不顧兗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兗州的軍*留多了,則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呂布此時乘虛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兗州。最後,必須是弄得兗州盡失,徐州未取。”他還指出,“眼下正值麥收季節,聽說徐州方面已組織人力,搶割城外的麥子運進城去。這說明他們已有了準備,一旦有風聲傳來,他們必然會加固防禦工事,轉移全部的物資,一切準備就緒迎擊我們(原文為:‘今東方皆以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這樣,你的兵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麼東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軍*就會不戰自潰。”

  曹操聽了荀傕的話,十分佩服,從此集中兵力,很快打敗了呂布。之後,又打敗了劉備,佔據了徐州。

  “堅壁清野”:堅壁,是加固城牆和堡壘;清野,是將野外的糧食、財物收藏起來。加固防禦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資全部轉移,叫敵人既打不進來,又搶不到一點東西,因而站不住腳。這是對付優勢之敵的一種作戰方法。

歷史成語故事3

  含義: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

  典故: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認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很美。他一聽,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邯鄲學步的道理: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連自己原來會的東西都忘了“東施效顰”“邯鄲學步”都強調胡亂模仿別人,“邯鄲學步”強調學習別人的忘掉自己的;“東施效顰”強調生搬硬套。

歷史成語故事4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藉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怎樣才能順利透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晉獻公一聽有點捨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裡罷了。”晉獻公採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們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後,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於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後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係密切,相互依存。

歷史成語故事5

  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佈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麼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因為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遊手好閒;但後來卻被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因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裡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白登之圍

  白登之圍,是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馬鋪山)的事件。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韓王信在大同地區叛亂,並勾結匈奴企圖攻打太原。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32萬大軍迎擊匈奴,先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告捷,後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時值寒冬天氣,天降大雪,劉邦不顧前哨探軍劉敬的勸解阻攔,輕敵冒進,直追到大同平城,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達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隊斷絕了聯絡。後來,劉邦採用陳平的計謀,向冒頓單于的閼氏(冒頓妻)行賄,才得脫險。

  “白登之圍 ”後,劉邦認識到僅以武力手段解決與匈奴的爭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後的相當一段時期裡,採取“和親”政策便成為籠絡匈奴、維護邊境安寧的主要手段。

歷史成語故事6

  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人,本名秦越人。據傳他少時曾從長桑君學醫,擅長診脈,能夠洞察內腑五臟的癥結,醫術極為高明。

  一次扁鵲到了虢國,聽說虢國太子暴亡不足半日,還沒有裝殮。於是他趕到宮門告訴中庶子,稱自己能夠讓太子復活。中庶子認為他所說是無稽之談,人死哪有復生的道理。扁鵲長嘆說:“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試著診視太子,應該能夠聽到他耳鳴、看見他的鼻子腫了,並且大腿及至陰部還有溫熱之感。”中庶子聞言趕快入宮稟報,虢君大驚,親自出來迎接扁鵲。

  扁鵲說:“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謂的‘屍厥’。人接受天地之間的陰陽二氣,陽主上主表,陰主下主裡,陰陽和合,身體健康;現在太子陰陽二氣失調,內外不通,上下不通,導致太子氣脈紛亂,面色全無,失去知覺,形靜如死,其實並沒有死。”

  扁鵲命弟子協助用針砭進行急救,刺太子三陽五會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過來。扁鵲又將方劑加減,使太子坐了起來。又用湯劑調理陰陽,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癒了。

  這件事傳出後,人們都說扁鵲有起死回生的絕技。

歷史成語故事7

  北宋時期,有位畫家,叫孫知微。專擅長人物畫,一次,他受成都壽寧寺的委託,畫一幅《九耀星君圖》。他用心將圖用筆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帶飄飄,宛然仙姿,只剩下著色最後一道工序。恰好此時有朋友請去他飲酒,他放下筆,將畫仔細看了好一會,覺得還算滿意,便對弟子們說:“這幅畫的線條我已全部畫好,只剩下著色,你們須小心些,不要著錯了顏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來時,希望你們畫好。”

  孫知微走後,弟子們圍住畫,反覆觀看老師用筆的技巧和總體構圖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說:“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態多麼逼真,長髯飄灑,不怒而威。”

  還有的說:“菩薩腳下的祥雲綜繞,真正的神姿仙態,讓人肅然起敬。”

  其中有一個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時專門賣弄小聰明,喜歡譁眾取寵,只有他一個人裝模作樣地一言不發。

  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說話,莫非這幅畫有什麼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說:“水暖星君身邊的重子神態很傳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點東西。”

  眾弟子說:“沒發現少什麼呀。”

  童仁益說:“老師每次畫瓶子,總要在瓶中畫一枝鮮花,可這次卻沒有。也許是急於出門,來不及畫好,我們還是畫好了再著色吧。”

  童仁益說著,用心在瓶口畫了一枝豔麗的紅蓮花。

  孫知微從朋友家回來,發現重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蓮花,又氣又笑地說:“這是誰幹的蠢事,若僅僅是畫蛇添足倒還罷了,這簡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來降服水怪的鎮妖瓶,你們給添上蓮花,把寶瓶變成了普通裝花的瓶,豈不成了天大笑話。”說著,把畫撕個粉碎。眾弟子看著童仁益,默默低頭不語。

歷史成語故事8

  【拼音】qí xī zhī jǔ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國貴族之間權力鬥爭十分激烈,範宣子趕跑了他的外孫欒盈,並殺了他的同黨羊舌虎。大夫祁奚向晉侯請求告老還鄉,晉侯問他誰可以接任,他推薦了他的仇敵解狐。晉侯問誰可以擔任中軍尉,祁奚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

  【典故】歷官三朝,年逾一紀,凡所稱薦,罕避嫌疑,實有祁奚之舉。 唐·姚元崇《答張九齡書》

  【釋義】祁奚舉薦賢人,不避親仇,公正無私。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用人

  【近義詞】祁奚之薦

  【成語舉例】又是臣門戶子弟,堪任兗州刺史,公家之事,知無不為,是以敢希祁奚之舉。 蔡東蕃《兩晉演義》第四十六回

歷史成語故事9

  成語的意思精闢,往往隱含於字面意義之中,不是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

  經典的歷史成語故事一

  【成語】: 過門不入

  【拼音】: guò mén bù rù

  【解釋】: 過:路過;入:進入。路過家門卻不進去。形容恪盡職守,公而忘私。

  【成語故事】:

  遠古的時候,洪水氾濫。堯帝命鯀治水。鯀用土石來堵掩兇猛的洪水,結果失敗了,被堯處死了。

  舜即位後,又命令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禹吸取父親的教訓,改用疏導的辦法,把溝渠的.水導人江河,又把江河的水導人大海。13年如一日,天天帶領百姓奮戰在治水工地,有三次路過家門口都顧不上進去看一眼。他這種三過其門而不入的犧牲精神得到後人的稱頌。

  這個成語形容忠於職守,公而忘私。

  經典的歷史成語故事二

  【成語】: 海角天涯

  【拼音】: hǎi jiǎo tiān yá

  【解釋】: 形容極遠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極遠。

  【成語故事】:

  韓愈,字退之,是唐代中葉時的偉大文學家。

  他兩歲時就死了父親,不久他的母親又死去。幼時依靠他哥哥韓會和嫂嫂鄭夫人過活。韓會有一個嗣子(韓愈次兄介之子,出繼與長兄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紀比韓愈小一點。後來韓會四十二歲的時候,因宰相元載的事,貶為韶州刺史,不到幾個月就病死在韶州,這時韓愈只有十一歲,十二郎也很小。韓愈雖然有三個哥哥(會、弁、介),但都很早離開了人世。這時,繼承祖先後代的,只有韓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兩個人,零丁孤苦,沒有一天離開過。韓愈十九歲時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後十年的時間中,只和十二郎見過三次面。當他正打算西歸和十二郎永遠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不幸十二郎就在這時死去了。韓愈知道了這訊息,悲痛欲絕,寫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備了一些時下的物品從老遠的地方去致祭他。這篇祭文,一字一淚,令人讀來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後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這句話,用來比喻極其遙遠的地方。

  經典的歷史成語故事三

  【成語】: 害群之馬

  【拼音】: hài qún zhī mǎ

  【解釋】: 危害馬群的劣馬。比喻危害社會或集體的人。

  【成語故事】:

  傳說黃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見一位叫大隗的神。他遇到一個牧馬兒童,就問:你知道具茨山往哪走嗎?牧童答到:知道。黃帝感到這小孩不簡單,就問他如何治理天下。牧童答到:治理天下跟牧馬一樣,只要去其害馬者(除掉害群之馬)就行了。黃帝一聽,趕忙叩頭致謝,稱牧童為天師。

  經典的歷史成語故事四

  【成語】: 邯鄲學步

  【拼音】: hán dān xué bù

  【解釋】: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成語故事】:

  據說,趙國的首都邯鄲的人走路的姿態很好看,動作非常優雅、輕快。

  燕國有一個少年聽到這個傳說,非常羨慕邯鄲人,就走了很遠的路去趙國,想學習邯鄲人走路的方法。剛開始,他整天站在街頭,仔細研究每個人走路的姿態,再慢慢模仿他們,可是都沒有成功。後來,他想可能是受到過去走路習慣的影響,所以,他決定要忘掉以前走路的方法。從那時候起,他更專心研究邯鄲人走路的姿勢,不過,再怎麼努力他還是學不會,最後他只好放棄。可是,因為他把以前走路的方法忘得一乾二淨,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走路,只好一路爬著回去。當別人看到他的樣子,都忍不住笑他。

  經典的歷史成語故事五

  【成語】: 河伯為患

  【拼音】: hé bó wéi huàn

  【解釋】: 指歪門邪惡的風氣。

  【成語故事】:

  “抱朴子”裡記載一個傳說,曾經有個叫做馮夷的人,因為渡河的時候不小心淹死了,所以天帝就封他為河伯。但是,在戰國魏文候的時候,發生過和河伯有關的故事。

  西門豹是當時魏國的鄴縣縣令。他一到鄴縣上任,就調查清楚地方上的三老和廷掾一起勾結了巫師騙錢。這些人恐嚇老百姓說:“河伯每年要娶一個妻子,否則這裡一定會發生水災。”他們不但搜刮老百姓很多錢,還淹死了不少女孩。於是,西門豹為了整頓當地的風氣,就決定要剷除這些人。他利用智慧,騙三老和巫師說那女孩並不美麗,河伯不會滿意,因此要三老、廷掾和巫師轉告河伯,然後二話不說就把那些人丟入河中。

  後來,西門豹帶著老百姓開挖水道,引來河水灌溉農田,老百姓從此便過得很幸福,也不再擔心河伯的問題了。

  經典的歷史成語故事六

  【成語】: 河東獅吼

  【拼音】: hé dōng shī hǒu

  【解釋】: 比喻悍妒的妻子對丈夫大吵大鬧。

  【成語故事】:

  陳季常是蘇東坡的好朋友,他喜歡研究佛學,只要談起佛理,他就會滔滔不絕的說個沒完。季常的妻子柳氏是河東人,非常的兇悍,季常怕得要命;有一次,蘇東坡去看季常,還沒踏進門檻,就聽到一聲大吼,緊接著一陣柺杖落地的聲音,蘇東坡被嚇得連退三步,楞了一會兒,才趕緊跑進去探個究竟。他進門一瞧,不禁笑了出來,原來,柳氏正豎著眉瞪著眼的罵著陳季常,而陳季常躲在一旁發抖,口裡連連稱是。於是,蘇東坡題了一首詩送給陳季常,那首詩是這樣寫的:誰似龍丘居士賢,談空說法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有誰能像龍丘居士(也就是陳季常)那麼有才能呢?談起佛學、佛法,往往整夜都不睡覺,但是一聽到妻子的怒罵聲,就嚇得連柺杖都離了手,茫茫然不知所措。”

  “河東獅吼”也叫做“季常之癖”,因為河東是柳氏的故鄉,所以蘇東坡稱她為河東獅子。“河東獅吼”是形容妻子的兇悍,而“季常之癖”則用來指怕太太的人,兩句成語的意思是一樣的。

  經典的歷史成語故事七

  【成語】: 涸轍之鮒

  【拼音】: hé zhé zhī fù

  【解釋】: 涸:幹;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鮒:鯽魚。水乾了的車溝裡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成語故事】: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

  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註釋

  貸――――借貸。

  諾――――答應的聲音。好、可以的意思。

  哉――――文言語助詞。呢、嗎的意思。

  激――――引導。

  邑金―――封地上所得到的財產收入。

  肆――――賣東西的鋪子、商店。

  評點

  作者用十分簡練的文筆,描繪出一個吝嗇鬼的形象,揭示出了一個淺顯的道理: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誠心誠意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決不能只說大話,開空頭支票。

  經典的歷史成語故事八

  【成語】: 鶴立雞群

  【拼音】: hè lì jī qún

  【解釋】: 象鶴站在雞群中一樣。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裡顯得很突出。

  【成語故事】:

  晉朝時,有一個人叫稽紹,是晉惠帝的侍從官。一次,河間王聯合成都王侵犯京城。稽紹隨惠帝前去征討,結果打了敗仗,許多將領、官員和侍衛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只有稽紹保護著惠帝,始終不離左右。許多人看到稽紹奮勇殺敵的情景都很受感動,有人對司徒王戎說:稽紹真像一隻野鶴站立在雞群中一樣,儀表出眾,氣度不凡。這個成語形容人的才能或儀表非常突出。

歷史成語故事10

  懸牛首賣馬肉 《晏子春秋》

  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1),國人盡服之(2)。公使吏禁之(3),曰:“女子而男子飾者,裂其衣斷其帶(4)。”裂衣斷帶相望而不止(5)。

  晏子見,公問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飾(6),裂斷其衣帶,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對曰(7):“君使服之於內(8),而禁之於外,猶懸牛首於門(9),而賣馬肉於肉也。公何以不使內勿服(10),則外莫敢為也(11)。”

  公曰:“善!”使內勿服,不逾月(12),而國人莫之服(13)。

  【註釋】

  (1)靈公:春秋時齊國國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48年在位。好:(hào)喜好。丈夫:成年男子。

  (2)服:穿。

  (3)使:派遣。

  (4)帶:衣帶。

  (5)相望:彼此看得見,指到處。

  (6)寡人:寡德之人,君主對自己的謙稱。

  (7)對:回答。

  (8)君:您,對對方的尊稱。內:指王宮內。

  (9)猶:如同。

  (10)何以:即“以何”為什麼,疑問代詞作介詞“以”的賓語而前置。

  (11)則:那麼。莫:沒有人。否定性無定指代詞。為:指穿。

  (12)逾:超過。

  (13)莫之服:“莫服之”。否定句代詞“之” 作賓語而前置。

  三過其門而不人 《孟子》

  禹稷當平世(1),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2)。顏子當亂世(3),居於陋巷(4),一簞食(5),一瓢飲(6),人不堪其憂(7),顏子不改其樂,孔子賢之。

  孟子曰:“禹稷顏回同道(8)。禹思天下有溺者(9),由己溺之也(10)。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11)。禹稷顏子易地則皆然(12),.今有同室之人鬥者(13),救之(14),雖被髮纓冠而救之(15),可也。鄉鄰有鬥者(16),被髮纓冠而往救之;則惑也(17),雖閉戶可也。”

  【註釋】

  (1)禹:夏代帝王,原是部落聯盟領袖,傳說他治洪水有很大功績。稷(jì):周人的始祖,相傳做過堯的農官。平世:太平時代

  (2)。賢:認為……賢,意動用法。

  (3)子顏:顏回。字淵,孔子的弟子。

  (4)陋巷:簡陋的住處。

  (5)簞(dān):古代盛飯的圓竹器。

  (6)飲:指水。

  (7)不堪:受不住。

  (8)同道:相同的原則。

  (9)溺:淹沒。

  (10)由:通“猶”,好像。

  (11)是以:即以是,因此。其:相當於“之”,的。

  (12)易地:交換地位。然:這樣。

  (13)今:有假如的意思。

  (14)救:制止。

  (15)雖:即使。被:同 “披”。纓冠:帽繩,本來是從上到下系在脖子上的,這裡指因急迫來不及系在脖子上。 (16)鄉鄰:街坊鄰居。

  (17)惑:糊塗。

  幽王擊鼓 《呂氏春秋》

  周宅酆、鎬(1),近戎人(2)。與諸侯約:為高葆土壽於王路(3),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4),傳鼓相告,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嘗至(5),幽王擊鼓(6),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說(7),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8)。諸侯之兵數至而無寇。牆至於後,戎寇嘗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於麗山之下(9),為天下笑(10)。

  【註釋】

  (1)宅:居住。這裡你指處於。酆、鎬(hào):都在今陝西長安縣附近。

  (2)戎:大戎,周朝西部少數民族。

  (3)為:建造。葆土壽(dào):堡壘一類的建築物。王路:官道。

  (4)即:如果。

  (5)嘗:曾經。

  (6)幽王:西周最後一個君主,昏君。

  (7)褒姒(sì ):幽王的寵妃。說:同 “悅”。

  (8)因:於是。數(shuò):屢次,多次。

  (9)麗山:即驪山。

  (10)為:被。

  附:歷史成語故事與人物知多少

  Top1:才高八斗

  南朝謝靈運,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他出身於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並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嘆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遊山玩水。後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地太守派人勸他節制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可是,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後,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Top2: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託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勳。

  劉詢繼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后,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Top3: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Top4: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釋出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後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裡當書記。禰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後來,終於被黃祖所殺。

  Top5: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歷史成語故事11

  【成語】: 不可多得

  【拼音】: bù kě duō dé

  【解釋】: 形容非常稀少,很難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然後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然後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釋出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後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裡當書記。然後禰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後來,終於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然後多用於讚揚有才能的人.

歷史成語故事12

  偃旗息鼓

  在三國時期蜀漢的軍事集團中,趙雲是少有的智勇雙全的將領,他憑著大智大勇,為劉備的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大英雄。

  趙雲品性謙遜,性情冷靜,自從跟隨劉備,千難萬險,忠心不改。在蜀營中,趙雲除了領軍破敵,履行將軍職責外,還擔負著一個重要的職責:做劉備的親隨,負責保護劉備以及家小的安全。毫無疑問,這是一項極其艱鉅的工作。趙雲沒有讓劉備失望:當陽長坂,他單騎救阿斗;劉備東吳成親,他行諸葛錦囊之計,竭力護主等等。

  有一次,蜀魏兩國交戰,蜀將黃忠殺死魏將夏侯淵,並奪取了戰略要地。曹操聽到這個訊息後十分惱火,於是把米倉移到漢水旁邊的北山腳下,並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向陽平關大舉進攻。黃忠決定帶兵趁夜燒劫魏軍糧草。臨行前,他和趙雲約定了返回時間,結果過期未歸。趙石就帶兵前去接應,正好與曹操的隊狹路相逢,趙雲同魏軍廝殺起來,最後將魏軍打得落花流水,成功營救回黃忠。

  曹操遭受這麼大的損失,怎能善罷甘休!他指揮大隊人馬追殺趙雲,直撲蜀營。劉備只好帶領數萬百姓逃往江陵,並派趙雲斷後。雙方相遇,又是一場惡戰。沒過多久,趙雲甩開魏軍先鋒,直撲魏軍戰陣,且戰且退,爭取時間,保證劉備和數萬百姓的安全。最終,趙雲殺出重圍,回到了自家營地。

  正在營地的張飛趕緊前來接應,副將張翼見趙雲己退回本寨,後面追兵又來勢兇猛,便要關閉寨門拒守。趙雲卻臨敵制變,一面下令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準備放曹軍進來;一面又命令弓箭手埋伏在寨內,白己則單槍匹馬地站在門口等候敵軍。

  氣勢洶洶的魏軍很快趕到,一時間,大兵壓境,戰雲密佈。趙雲這邊卻寨門大開,見不到一面戰旗,聽不到一聲戰鼓。生性多疑的曹操見狀,懷疑裡面隱藏著伏兵,不敢輕易進攻,便下令撤兵。

  趙雲見曹軍退兵,立刻擂起戰鼓,剎那間,殺聲震天,飛箭如雨,魏軍十分恐慌,自相踐踏,很多兵卒掉進漢水淹死了。於是,趙雲率將士趁勢奪取了魏軍的糧草,斬殺了曹操的大批人馬,得勝回營。

  第二天,劉備親自來到營地犒勞軍士,當看到昨日戰鬥留下的痕跡時,他感慨地說:“子龍(趙雲,字子龍)一身都是膽啊!”

  ——《三國志·蜀書·趙雲傳》裴松之注引《趙雲別傳》

歷史成語故事13

  這個成語來源於《戰國策.齊策四》,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使者不悅,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捨本而問末者耶?

  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由於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後負責處理。趙威後是一個比較賢明而有見識的中年婦女。她剛剛主持國事的時候,秦國加劇了對趙國的進攻。趙國危急,向齊國求救,齊國要趙威後把她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作人質,然後再出兵。趙威後捨不得小兒子離開,但是聽了大臣觸龍的意見,還是把長安君送到齊國。齊國出兵幫助趙國打退了秦軍。

  有一次,齊王派使者帶著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後。威後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齊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

  齊國使者聽了心裡非常不高興,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在你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後面嗎?

  威後微微一笑,說:不是的。如果沒有收成,怎麼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麼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捨棄根本而只問枝節嗎?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歷史成語故事14

  彈冠相慶

  西漢宣帝時,王吉和貢禹都是琅邪的才子。他們很早相識,而且因為兩人興趣相投,很快就成為交情深厚的朋友。他們兩個人,無論是學識和人品都很出色,可是在仕途上總是不夠順利,得不到皇帝的喜愛。

  貢禹曾擔任過很多職務,但多次被罷官。這樣的經歷,一次兩次還行,可是一旦頻繁地出現,他心中就會悶悶不樂,陷入憂愁之中。王吉雖然沒有多次罷官的經歷,但一直以來沒擔任過重要的官職,鬱郁不得志。兩人同病相憐,經常在一起聊天,傾瀉心中的塊壘。

  漢宣帝死後,漢元帝登基。王吉忽然走了運,被提升為諫議大夫,官位顯要。

  此時貢禹正賦閒在家,他聽說王吉被重用之後,心裡非常高興,他想:“我與王吉的經歷與才學都差不多,既然皇帝欣賞王吉,也可能會賞識我啊。這樣一來,我很有可能會被重用。”於是,他把官帽找出來,將上面厚厚的灰塵彈去,準備將來做官的時候戴。

  果然,沒過多久,朝廷突然下旨徵召貢禹,請他擔任重要官職。

歷史成語故事15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溼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計程車兵竟暈倒在路邊。

  郭翰很有禮貌地問: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

  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

  嚮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嚮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歷史成語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