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清明節> 清明節記敘文

清明節記敘文

清明節記敘文彙編15篇

  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特別是作為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記敘文,記敘文根據寫作內容與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兩類:簡單的記敘文和複雜的記敘文。這種型別的作文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記敘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節記敘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清明詩句我很小就會背了,清明節是悼念已逝世親人的節日。

  今年的清明節,我們全家回老家萬寧掃墓,這天早上爸爸媽媽攜帶紙錢、紅蠟燭、鞭炮等祭拜的物品,扛著鋤頭,糞箕、鏟和刀來到墓地。

  我們先祭拜曾祖父,爸爸媽媽在曾祖父的墓碑前點上蠟燭,接著拿著刀清理周邊的小樹枝,我們幾個小孩把墳墓上的雜草拔掉,我們也學大人拿著鋤頭去挖土,這裡沙土可鬆弛,因為我老家住在海邊,所以我們幾個小孩挖得特別輕鬆,不用幾分鐘的時間我們就挖了好幾糞箕土,然後把土倒在墳墓上。後來,我找不到鋤頭,我用我的雙手捧起沙土撒在墳墓上,我們有的挖土,有的撒土,有的描紅墓碑。掃完墓爸爸就在墓碑前燒紙錢,放鞭炮,我們還請求曾祖父保佑我們平安呢!

  下一個地點,我們來到了外公的墳前,祭拜外公的時候我很積極,因為我特別懷念我的外公,我用我的雙手捧起沙土撒在墳墓上,不一會功夫,我們把墳墓清理完,描紅完墓碑上的字後,我對著外公的墳墓說:“外公,請您保佑我們全家健康平安,保佑我學習進步,開心快樂。”說完我跪了下去,對著外公的墳墓磕了三個響頭。爸爸媽媽給外公磕拜之後,就在外公的墓碑前面燒紙錢。我拿起一大把紙錢默默地往火堆裡丟去,漫天都是飛舞的紙絮,落在我的頭上、衣服上,燒完紙錢,爸爸媽媽便拿出鞭炮開始燃放,隨著“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我和爸爸媽媽走出了墓地。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以添新土、燃香點蠟燭、燒紙錢的方式來表達對已逝世的親人的深深懷念。

清明節記敘文2

  “又是一年芳草綠”,伴隨著春姑娘的腳步,清明節到了。只是今年我們家沒時間去掃墓。

  還記得,我六年級那年,學校組織了一次清明掃墓,目的地是雁蕩烈士墓。

  一路上,我不停地張望。三月的春日,田野裡麥子正在吐綠。一畦畦一方方的麥田,如綠色的翠玉,鋪排著伸向遠方。遠方是閃耀著淡藍色光暈的太行山,層層疊疊的山峰相互交錯,映入你眼簾的是起伏蜿蜒的輪廓。犬牙參互,氣象崢嶸。讓我遙想到六七十年以前的抗日戰爭,晉察冀軍區的將士們在崇山峻嶺間與敵人周旋著,號稱“名將之花”的阿布規秀,就被八路軍擊斃在黃土嶺上。田野裡還有樹木,土路邊的楊樹筆直挺拔,這時已吐出了億萬條芳香的花穗。路邊,可以看到杏園,成排的杏樹上開滿了雪白的花,這些白色薄絹做成的花朵,會讓你想起一首浪漫的詩。一副古雅的畫,田間有幹活的人,他們沐浴在暖陽和風之中,有的翻地鬆土,有的澆水施肥,各忙著各的事情。

  清明時節,田野間的土路上,時而會遇到走向親人墳墓的人,他們有的步行,有的騎車,有的還開著小汽車從遙遠的異鄉顛簸而來,為的是在親人的墳頭,擺上聊表心意的供饗,燃起冥幣。然後深深地長跪,磕幾個響頭,隨著紙菸的飄蕩,訴說對親人的思念。

  跟隨著整齊的隊伍,不知不覺中,我們就到了雁蕩烈士墓。

  望著眼前的烈士雕像,我思緒萬千,無數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了國旗,董存瑞、楊靖宇……,烈士的風采讓我心潮澎湃。

  這時,大隊輔導員那高昂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隨後,我們開始了祭掃活動。隨著音樂,我們緩緩的唱起了隊歌。我們唱出了激昂,唱出了革命烈士那種堅貞不屈的精神。歌聲緩緩而去,但我依然沉浸在那高昂的'樂曲裡。

  這時,輔導員為我們講起了革命故事。那一幕幕往事讓我感到震撼,一位位革命先驅捨己救國,我怎能不為此感動呢?

  隨後,我們有懷著無比莊重的心情,為革命烈士獻花。我把自己精心做的小白花彎腰放到地上,十分莊嚴肅穆。踏上了回學校的路,同學們也沒有來時的興奮。一切,有些沉寂。

  清明時節,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一隻無名小鳥掠過鬆柏,叫聲陣陣:

  好好生活,好好生活……

清明節記敘文3

  透過綿柔的雨絲織就的如煙的春紗,我望著那些打著傘、匆匆避雨的行人,不由得想到:為什麼要躲藏呢?讓我們的身心一起來感受這春雨帶來的清涼吧。於是,我收起傘,走進雨中,細小的雨滴打在身上,一點也不覺得冷,只有一種親切、清新的感覺……

  可那種“萬般愁緒湧上心頭”的感覺,卻在四處蔓延。這是自然。有誰會在清明的時候大肆祝賀些什麼呢。即使真有,大家也會覺得比往日少了寫什麼,又多了些什麼。

  抬頭望著天空,不禁朦朧了雙眼。曾經那麼疼我的曾祖父現在可還好?他,也有在想我們嗎?記得小時候大人們會說,人走後,會化作深邃夜幕裡繁星中的一顆。星,總在不停地閃爍著,感覺,離我們越來越近,越來越亮。讓你睜不開眼睛。可是,那種感覺,很親切,如同離去的人重新又回到自己身邊一般。

  望著夕陽的最後一抹餘輝沉了下去。空氣異常的凝重,像積滿了灰塵的古屋,凝重、悽清、幽暗。微風在樹枝上纏繞著,像是淘氣的孩子,弄得早春的嫩葉瑟瑟發抖。一切都是溼漉漉的,擁擠的街道,門前的腳踏車,懸掛的條幅,還有那些表情凝重的人們。就像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裡說的那樣:“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雨,斷斷續續地下著,回過神來,才發現臉龐不知何時已留下兩道淺淺的淚痕……

  清明節小學生記敘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題記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親愛的外公,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裡很久很久了。外孫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外孫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以前是他村的村長。他為人忠厚老實,從不貪圖小利,一直為村默默的工作著,直至他死去。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但是我想,我對於外公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外公的音容笑貌時,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哪怕是五年、十年,這種感覺還是沒有減弱、消失,反而更加強烈。

  時光荏苒,歲月變遷,今天,又一次站在外公的墳前,淚光朦朧了雙眼。透過蒙蒙的雨絲,只發現遠處的青山,近處的田野,漸漸變得模糊起來了。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的熟悉,好像剛剛祖父還在給村裡人寫著春聯,還在告誡村裡年輕人別把垃圾往清澈的小溪裡倒,還在為村裡修繕祠堂用心操勞……一轉眼之間,祖父就已駕鶴西去,消失得無影無蹤,像雨中的水汽,無論我怎麼抓,都已經抓他不住了,空留下一片潮溼在掌心。這時我才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但外公卻再也回不來了,而陪我度過的也只能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那是一楨新陳代謝的生機景象,紛紛雨、滴滴淚交織在一起,滋養著我。

清明節記敘文4

  清明節的那天。早晨,我們一起床,看天正下雨在我眼前晃動,時間大概在六點十三分左右,爸爸問我要不要和他一起去掃墓,我爽快的答應了。在路上我突然發現爸爸手裡比以前少拿了一樣東西,呦!是少了鞭炮,我大聲說:“爸爸你好像少帶了鞭炮啦!”

  爸爸聽了我的話,回過頭來,親切的對我說:“是啊!爸爸今天確實沒有帶鞭炮,”爸爸的話音剛落,我立刻接上來說:“為什麼不帶呢?”我帶著疑問看著爸爸,爸爸摸著我的頭,溫和的對我說:“那是因為今年的火災太多了,所以不準放鞭炮,難道你不知道嗎?”聽了爸爸的話,我腦海中浮現出張告示牌:上面確實有“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那幾個大字。

  沒想到爸爸聽遵紀守法的呢!

  在掃墓的時候我看到許多來掃墓的人,他們好像沒有把高是放在眼裡,在墓前噼裡啪啦炮竹放個不停,他們跟我爸爸比起來,真是不如我爸爸呀!

  看到此時的情景,我心裡想到社會上有許多不遵紀守法的人,雖然這只是件小事,卻能折射出一個人的品德,要是人人都能遵守法律的話,我們這個文明的社會就會更加文明。

清明節記敘文5

  每到清明節這一天,我們就要去我的老家--雁山那邊去祭祖。

  我的老家有二十多個姓“鄧”的人,一到祭祖的前一天,他們就買了好多的“天地靈通錢”。只有我們一家毫無準備,一到那裡就開始要很多的“錢”去燒去祭祖,以後我們應該自己帶“錢”去祭祖。

  我們祭祖都要將一座山走一大圈,再沿著田地的軟泥走大約兩公里,然後祭五六個祖宗,當然,這些祖宗得的“錢”總是最多的,因為“百元大鈔”在前面用完了,只好用“百萬元大鈔”的鈔票了,所以,後面祭的祖宗要比前面的幸福。

  我非常喜歡過清明節,因為我第一次去祭祖時,叔叔告訴我說:“這座山的這個岩石下面有一個金礦!”所以我一直想買一把電鋸將石頭鋸開,拿一大袋的金子回家,那時,我到商店裡買東西,不夠錢就去那兒走一趟,弄一點錢回來,買什麼我都不用擔心了,真爽。

  每當我到雁山那兒準備祭祖時,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清明節記敘文6

  外婆去世已經20餘年了,年年清明節隨著周邊的人們祭祖掃墓,我都會想起她,但我未曾有一次去祭拜那一抔黃土,我雖然忽略了形式,可我的懷念是真切的。

  外婆的樣子我是終身難忘的,小小的身軀,不停的勞作,生兒育女五人,三個舅個個高大結實,其體格足足超過她2倍還多,我娘和姨也比她高出一個頭,由於父母輩們忙,幼小的第三輩們又是外婆呵護長大,特別是我父母長期外出勞作,我的童年是在外婆的懷裡度過的,我常想:外婆為什麼這矮小呢?後來才知道,外婆15歲嫁入婆家,弱小的身軀過早承載著終年勞苦,他幾年都難得回一次孃家,過早失去親情的呵護,把自己的一切有限的能量奉獻給了本也屬於他的大家庭,看到現如今大、中學的健康結實、陽光快樂的女孩子們,我也很自然慢慢的得到答案。

  在外婆生活的年代,家庭並不富有,但是典型的傳統家庭,姥姥(外婆的婆婆)雖然是信佛的善良的老太,但他骨子裡承襲著舊式長輩的威嚴,么三喝四的,自由自在優哉遊哉著抽水煙品熱茶,家裡的上下打理全是外婆一把手,而且在家庭裡無任何話語權,更別說和丈夫和長輩理論了。待到外婆做婆婆的時候,世道變了,舅娘們早已不是舊時兒媳的作派,可憐的外婆只有小心謹慎才能相迎好的臉色,更不用說有如自己婆婆的長輩尊嚴了。這一切是時代的進步和變化,又能怪誰怨誰呢?

  姥姥活到了86歲,一直外婆料理陪護,在外婆70歲的那年才算是做完了兒媳。

  晚年的外婆因為真誠執愛、緘默勤勞、忍讓豁達,贏得晚輩們的愛戴和尊敬,在晚輩們簇擁下幸福的活到了83歲,作為晚輩的我,從未聽到她對自己艱苦的訴說,好象一切是那什麼順其自然。在外婆彌留之際,當我趕到外婆的身邊,她已經不能說話了,只是用眼睛看著我,流露出微微的笑意,握住我的手久久不肯放棄,似乎有很多話要說,當我說買了她喜歡的乾果,她努力的搖搖頭,表示是已經吃不下了,我要給她錢,她依然是搖頭,意思是已經用不著了……

  外婆默默的去了,有如一滴水落入泥土,帶走了她一生勞苦的經歷、苦澀無奈的眼淚以及她哺育的後代的成就感。她沒有留下任何遺產和遺願,唯有的是給後人留下的關於她的記憶。但她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生,包容了應該和不應該的人情世故,擔當了應該和不應該的責任重負。

  現在,我也是做外婆的人了,和我的外婆一樣,也只能誠服於世界的某一個時代,不懈的包容著,擔當著。同時,又在對比中珍惜屬於自己的幸福,在類比之中承載屬於自己的責任。正是因為這樣,世界才生生不息,繁衍傳承。

清明節記敘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到了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了,清明節,總是不由得會讓思考關注生命的問題,最近我總在想,要是生命只剩下三天了,我會做什麼呢?

  我想,假如我的生命只剩下三天了,第一天,我會在家裡陪著家人,幫媽媽洗洗碗、拖拖地、擦擦桌子,做點家務,好好陪陪家人們。因為家人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他們從我小的時候就開始撫養我長大成人,他們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了我希望,在我最痛苦的時候安慰我,在我壓力最大的時候鼓勵我,也在我最迷茫的時候給我引了道路,所以,第一天,我決定在家裡好好陪陪家人們,畢竟以後,就再也見不到了。

  第二天,我打算去上海迪士尼樂園好好玩玩,一定要玩的痛快,因為我從小到大還沒有去過上海迪士尼樂園玩過呢,要好好彌補一下我心裡小小的遺憾。

  第三天,我會回到學校和往常一樣好好聽課,下課後和同學們快快樂樂的玩耍。朋友,也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他們雖然不像家人們一樣能無時無刻關心我照顧我,但他們會告訴我很多秘密,我也會跟他們分享很多事情。當我開心了,他們陪我一起高興,當我難過了,他們幫我一起分擔,和這群朋友在一起玩兒,我感到很高興。

  這就是我的生命最後三天時要做的事了,如果是你的生命也只剩下最後三天了,你會做什麼事情呢?

清明節記敘文8

  下週就是清明節了!學校要放假了,真期待啊。

  我期待清明節的到來是因為清明節時可以家族團聚,七大姑八大姨都會來,我們四家人先匯合,再去接姥姥、姥爺……他們老人家都住在偏僻的山村,所以我們會“兵”分兩路,乘兩輛車接他們。之後把車停在院子裡,我們一來,他們就會拿出香甜可口的清明團招待我們。吃了早餐,按照慣例,我們會帶上早已準備好的香、紙,就上山咯!

  我們每次都走一樣的路線,那山路早已被我們每年20多人踩出形了。那山路雖然崎嶇,但一路上漫山遍野的桃花、梨花發出來的幽幽清香可謂沁人心脾啊。我們有時會摘些果子,小孩子都在一旁追蜻蜓,我和姐姐則喜歡把油菜花插在頭繩上,舅舅、爸爸、姨夫等人都在鋤草、清理,好了就叫我們過去,媽媽、姨媽、奶奶他們喜歡坐在石頭塊上吃吃瓜子,拉拉家常。

  去山上最得小心的就是蟲子,在石頭上會時不時冒出來一隻毛毛蟲,墳上會有很多蜈蚣,爸爸有一次還創過輝煌戰記呢——抓了兩隻蜻蜓、一隻蟋蟀、兩隻螞蚱。我平生最怕蟲子了,到了山上更是過五分鐘就傳來一聲尖叫,大家都以習為常了,但還有沒防備的時候,比如說上次走到一個十分兇險的地方,一隻黑白相間的蟲子跳到我的手背上,我“啊”地叫了一下,連忙揮手把蟲子吹下來,可其他人正專注於腳下,聽到我的尖叫,一哆嗦,差點掉下山谷去了。

  大人們全忙著祭祖,而我們小孩都在一邊樂著玩耍,雖有嚇人蟲子,也很快樂,還可以玩蜻蜓、把花蚊子翻來翻去……下了山之後等待我們的就是一桌桌的山珍海味了,我也不細說了。

  真期待清明節快快到來,讓我放鬆放鬆吧。

清明節記敘文9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全家商量好了一塊去祭奠爺爺。大姑媽在專心致志地剪紙錢,碩大的白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紙錢,送給遠方的爺爺。奶奶和我媽媽在包餃子,把我們對親人的的思念一起包進去。爸爸和大伯在準備貢品:蘋果,香蕉,還有爺爺最愛喝的.白酒。

  一切準備停當以後,我們全家都去墓地。在那裡,逝去的人們安睡在那裡。爸爸和大伯用鐵鍬把墳上的荒草盡力鏟去,又添上許多新土。大伯幹得汗流浹背,我還是看得出他的心情很沉重。北風呼呼的吹,彷彿蒼天也跟我們一起嗚咽;時而捲起陣陣黃沙,為爺爺遠行墊路。我們把帶來的水果、水餃等貢品恭敬地擺放在那裡,虔誠的蹲下;從大口袋裡捧出剪好的紙錢;一張、一張,慢慢地引燃。火苗歡快地跳動,把我們的思念帶給遠方的爺爺。大姑媽嘴裡低聲祈禱,祈求親人保佑我們平安。燒完紙錢,我們又鞠了四個躬,大家的眼圈都紅紅的。我輕聲地告訴爺爺:“爺爺,我想您,好想好想的……您也一定想我們了吧。您放心吧,我已經長大了,我會照顧自己也會照顧奶奶的。明年清明我們還會來。”其實,我們應該經常來才是。

  到家以後,我總圍著奶奶轉,跟奶奶說話,給奶奶唱歌;奶奶別提多開心了。爸爸媽媽都誇我懂事了。今年的清明節讓我懂得了活著的意義。我想,我要熱愛生活,尊敬家人,孝敬父母,爺爺才會在九泉之下安息的。

清明節記敘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會在心裡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作文 清明節有感。

  這一天,我們會去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還要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讓自己遺憾,並且對得起他人。

清明節記敘文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關於清明的詩。也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的清明。

  說起這個清明節呀,那真有意思。掃墓的那一天,我早早地就起床了,我們一家人和往常一樣做好了準備工作,向早已約好地見面的點出發了。到了那裡,人到齊了,一大家人有說有笑地向墓地出發了。我才爬了一小會兒,就被山上的景色迷住了,松樹葉向綠色的針一樣要縫補天上的白雲。地上樹葉和小草,一片生機勃勃的樣子。到達墓地,大家就幹起了活,有鋤草的,有擺放鮮花、供品的……而我這兒摘片樹葉,那兒採棵小草,四處閒遊著,真無聊啊。這時媽媽叫我幫她遞東西,我可高興了,我以飛快的速度幫媽媽遞著東西……終於,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幹完了所有的活兒。這時,我的肚子咕咕直叫,比老虎叫得還兇呢。大家才想起來該吃飯了。大家圍坐在一起,開啟各自帶的食物一邊聊天,一邊分享著午餐,午餐真豐盛呀,有汽水,有雞腿,有窩窩頭,有蛋黃派和許許多多的食物。

  吃完了飯,一家人扶老攜幼,又唱又笑的下山了。

  清明節是個拜祭祖先的日子,也是個家人團圓的日子。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清明節。

清明節記敘文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著思念與哀傷。清明節就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就是掃墓和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清明節前後流傳著很多傳統的風俗活動。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遊、放風箏、盪鞦韆、鬥雞、拔河等,這些習俗隨著歲月交替和社會變遷,有些已經逐漸被遺忘,連一絲記憶都不復存在,有些仍遺留至今並賦予了新的內涵。

  在舊時的青島,清明節也被看作就是一個大節氣。寒食節就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斷火,吃冷食。冬至後105天謂之寒食,從前的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人們在清明前兩天就開時斷火,即天不亮就把飯做好,直到落日後再燒火,以示對親人的懷念,由於人們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逐漸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

  在清明節掃墓的風俗比較盛行,掃墓俗稱上墳。這一天要去祖墳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上香、燒紙,舉行祭禮。有的人家要利用這一機會修整墳墓,大多數就是象徵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別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所以說,無論家裡多窮,清明節都就是要去上墳的。人們祭祀完畢,都要進行野餐,將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

清明節記敘文13

  星期六,大家全家去老家為祖先掃墓。

  到祖墳所在的山坡上時,我就拿起掃把,把祖墳周圍的落葉等垃圾掃得乾乾淨淨。接著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細細地擦著墓碑。經過一番有力地擦拭後,祖先的墓碑祖先的墓碑新的一樣一塵不染,光亮如新。沒多久,祖墳就被大家掃好,大家祭拜後,便走回老家吃午飯。

  吃完香噴噴的午飯後,我躺在床上,心中不由得想到:清明節是個祭拜祖先的節日,是大家大家應該做的,掃墓的大家要表揚,想來卻不能來的也要給予表揚。但從來沒有想過掃墓的人應該受到批評與譴責!大家有沒有想過,祖先功勞有多大?祖先為大家留下土地,讓大家有地蓋房,有地耕種……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祖先,就沒有大家,祖先的功勞不可沒啊!而現在有些人到清明節,卻絲毫沒有掃墓的想法,把已過世的祖先冷落一旁,任憑野草長滿墳墓。這樣的人難道不應受到人們的譴責嗎?

  又是一個清明節,這是我不由得想起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記敘文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大家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大家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大家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大家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大家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大家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和大家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我的眼簾,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清明時節,讓大家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大家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還要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讓自己遺憾,並且對得起他人。

清明節記敘文15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著、糾纏著。這幾天的天氣很就是不錯,不明白,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就是否會如期而至。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

  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就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就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就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就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裡,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

  少年無憂的時光總就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漸漸地,清明對於我,便多了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個性就是外公離去後,這感覺更加強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就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我個性的好,可能就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外公走後,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會很哀傷。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就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就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

  又就是清明瞭。“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那只有拜託清明的細雨了,期望她如期而至,就算就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

【清明節記敘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