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靖康之恥的歷史典故

靖康之恥的歷史典故

靖康之恥的歷史典故

  靖康之恥,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靖康之變、靖康之禍,是指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因發生於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7年)而得名。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靖康之恥的歷史典故,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靖康之恥的歷史典故

  公元1125年10月,金朝大隊人馬向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逼近。嚇得宋徽宗在年底就讓兒子宋欽宗當上了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

  宋欽宗執政後,在抗金問題中,朝廷內部分成兩派,即投降派和主戰派。其中主戰派的代表人物是進士出身、當過太常少卿的李綱。最後,宋欽宗任命他為尚書右丞兼東京留守,抗金事務都由他負責。

  李綱上任三天後,就把防守東京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了。

  他安排了精銳的部隊埋伏在都城四周,各種守城的武器都佈置妥當,做好了與金人隨時開戰的準備。

  第四天,一隊金兵計劃對東京的宣澤門發動攻擊。他們乘著幾十只戰船順河而下,李綱選出了兩千名精英,駐守城下。金兵的戰船被精英們用長鉤鉤住,動彈不得。在城牆上埋伏著計程車兵,搬起大石頭向敵船狠狠砸去。

  金兵不死心,向其他城門發動進攻。在李綱的指揮下,宋軍勇往直前,把進攻的敵人多次擊退。金軍不僅沒有獲得勝利,還損失了不少武器裝備。

  東京嚴密的防守,再加上金軍攻城武器被燒,使金軍主將失了信心,於是他派人向宋朝議和。懦弱的宋欽宗不理李綱的極力反對,還是答應了議和,給了金朝大量的黃金和土地。

  宋朝各地援軍在和談之後到達東京,增強了宋軍的實力。其中一個叫做姚平仲的.宋軍將領,在夜間獨自率領一支部隊去偷襲金軍大營,想要將金軍主帥活捉。不料卻中了金兵的埋伏,大敗而歸。

  朝廷內的投降派抓住這次機會,讓李綱承擔了失敗的所有罪責,並將李綱撤了職。

  這個訊息傳到東京城的軍民耳朵裡,他們氣憤萬分。太學生陳東帶領著大家把皇宮團團圍住,要求讓李綱復職。宋欽宗迫於無奈,只好答應。復職後的李綱,對東京的防備做了進一步的加強,金軍見討不到什麼便宜就撤了兵。

  金軍一撤退,朝廷上的投降派又得了勢。他們把各地援軍解散,還把李綱也派到了外地。不久,金軍再次發動進攻,很快東京就被攻陷了。金兵還俘虜了宋欽宗和他的父親宋徽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難。

  金兀朮領著大軍浩浩蕩蕩直奔黃河而來,一路上如入無人之境,金兵很快就攻到了宋朝的都城。

  宋欽宗見金兀朮親自圍攻,大驚失色。這時候張邦昌向皇上建議:送禮求和。欽宗想不出辦法來,只得同意。

  張邦昌來到金營,見了金兀朮大喊千歲,跪地求和。金兀朮見張邦昌是個地道的奸臣,就收買了他,問他:你能不能給我想出一個辦法來,怎樣才能得到宋朝的天下?張邦昌很詭秘地回答道:大王,你只要絕了宋朝皇帝的後代,就能得手。您可以提出要一位太子做人質才可以退兵。於是,金兀朮派兩名官員跟張邦昌一同回去。

  張邦昌把與金兀朮商量好的話對宋欽宗說了一遍。宋欽宗很為難,就去找太上皇商議。宋徽宗聽了,傷心得直掉眼淚,說:事情已經這樣了,只好叫你兄弟趙王去了。趙王只有十五歲,宋徽宗不放心,就問眾官員誰願意送趙王去金營,新科狀元秦檜主動應承下來。

  秦檜帶著趙王跟隨張邦昌一道去了金營。金兀朮手下有個叫蒲蘆溫的將士,長得很兇蠻,一臉的橫肉。金兀朮叫他帶趙王進來,他卻一把將趙王從馬上揪下來。誰知這一揪,竟把趙王給嚇死了。金兀朮很生氣,讓秦檜留下來把趙王的屍體埋了。張邦昌一看事情辦糟了,回去後謊稱:趙王自己一不小心從馬上摔下來,死了。並且還說金兀朮堅持要康王趙構做人質才肯退兵。宋徽宗只得派人護送康王到金營。

  金兀朮見康王長得很英俊,非常喜歡他,就對他說:你不如拜我為父。我如果奪得江山,還讓你做皇帝,怎麼樣?康王沒有辦法,就勉強走上前,拜金兀朮為父。

  第二天,張邦昌對金兀朮說:為表示我對大王的忠心,我還要將徽宗、欽宗兩位皇帝送給大王。於是他陰險地一笑,上前對金兀朮耳語了一番。金兀朮非常高興,叫他趕快去辦。

  張邦昌回城,見到兩位皇帝,說:金國人說康王只是個親王,還要五代先王的牌位才行。兩位皇帝聽後,大哭了一場,然後叫張邦昌拿走。張邦昌卻說:必須您二人親自送去才行。兩位皇帝不知是計,就親自捧著牌位出了城。

  沒想到他們一到金營就被抓了起來,成了俘虜。

  金兀朮派人將兩位皇帝押送到金國去。因擔心宋朝各省救兵趕來救援,金兀朮讓張邦昌守城,自己率軍回了黃龍府。徽、欽二帝被押往五國城,囚禁在一口枯井裡。

  一二十天後,金兀朮大兵回國,拜見父王說:臣兒進軍中原,勢如破竹。老狼主大喜。又傳下旨令,命令官員分頭前往各國借兵,約定來年新春一同二進中原。

  再說當年宋朝代州雁門關,有個總兵,名叫崔孝,北方失陷後,他就一直呆在那兒,已經有十八年了。他善於醫馬,因此在金營裡四下往來,與那些金兵將領個個熟悉,倒也過著悠閒日子。這天聽說二帝被囚於五國城內,便拿了兩件老羊皮襖子,燒了幾十斤牛羊脯,又帶了幾根皮條,來到五國城,對那些看守說:我的舊主,聽說在這兒,望各位兄弟做個人情,放我進去見他一面,也盡我的一點忠心。

  眾看守道:如果是別人,哪裡肯放他進去?因為是你,我們常有麻煩你的時候,就放你進去看看。但是一定要快出來。崔孝道:那是當然。

  一看守開了門,放了崔孝進去。崔孝一邊走,一邊喊道:主公在哪裡?主公在哪裡?叫了半天,也不見有人答應,自言自語道:你看這兒有許多土井,叫我到哪裡去尋找?崔孝本來年紀就大了,加上從早上到中午這半天工夫,確實有些走不動了,腰也痠痛了,只得倒在地上睡了。忽然聽得有人在叫:王兒。又聽見一聲:王兒在此。崔孝高興地說道:好了,在這裡了。便大聲叫道:萬歲,臣是代州雁門關總兵崔孝。沒有什麼寶貝可敬,只有些牛羊脯和兩件皮襖,願主人龍體安康!說完,便用牛皮條把衣服和食物捆好,送下井去。二帝接了,說道:難得你一片好心。崔孝問:中原還有什麼人?二帝道:只因張邦昌賣國,將趙王帶入金國,途中從馬上摔下跌死;只有一個九殿下康王,又被他逼來作人質。崔孝道:既然有九殿下在此,主公可寫下一道詔書,給我帶出去,倘若能相遇,好叫他逃往本國,起兵救主公回國。二帝道:又沒有紙筆,叫寡人怎麼寫詔書呢?崔孝急忙說道:臣該萬死,自認為主公可降一道血詔。二帝聽了,放聲大哭,只得將白衫用力扯下一塊,咬破指尖,血書數字,叫康王逃回中原即位,重整江山。寫好後就捆在皮條上。崔孝吊起來,藏在夾衣內,哭了一場,辭別二帝。二帝哭道:朕父子倆被關押在此,舉目無親,今日見到你如同見到了至親。可剛說了幾句話又要告別,豈不叫我傷心難過?崔孝道:主公保重龍體,臣如果在這兒,必定會常常來看陛下。說完,趕忙別了二帝出來。

  眾看守見了,大喝一聲,說:崔孝,你乾的好事!命令小兵將他綁去殺了。崔孝大叫喊道:老漢無罪!看守道:我念你醫馬有功,通情放你進去,為何到現在才出來?

  倘若被狼主知道,豈不連累我們?崔孝道:裡面陷阱太多,沒處尋找。況且老漢有了些年紀,行走不動,因此耽擱了點時間。望看守饒罪!看守念在崔孝的舊情分上,饒恕了他。崔孝飛跑回去。以後崔孝每天仍往各營中去看馬,留心打聽康王訊息。

  到了七月十五日,金兀朮傳令搭起蘆棚,宰殺牛羊祭祖。眾王爺早已齊集到這兒侍候。只見金兀朮坐了火龍駒,後面跟著一個王子,崔孝也跟在後頭,因為崔孝早已打聽到這位王子就是康王。

  金兀朮望北遙祭完畢,眾人回到營中擺好酒宴,席地而坐,吃起酒來。可九殿下坐在下面,獨自流下淚來,心想:這些蠻人,尚有祖先。獨我二帝蒙塵,宗廟毀壞,豈不傷心?金兀朮見那康王眼含著淚,不吃不喝,便問道:王兒為何不飲呢?崔孝聽見,連忙奏道:陛下一定是因剛才路途遙遠,感覺疲勞,所以不想喝。金兀朮道:既然如此,你扶殿下到後營休息吧。崔孝領命,扶了康王回到本帳中,低聲說道:二帝有旨。崔孝迅速在夾衣內拆出二帝的血詔奉上。這時有小兵來報:狼主來了。康王慌忙將血詔藏在貼身處,出營來接。金兀朮進帳坐下問道:王兒好了嗎?

  殿下忙謝道:父王,臣兒感覺好些了,多謝父王掛念。正說話間,只見半空中一隻大鳥落在對面的帳篷頂上,朝著營中叫。康王道:這是一種怪鳥。我們宋朝常有,見到它就不吉利。它好像在那裡罵父王。金兀朮怒道:我將它射下來。康王道:父王就賜予臣兒射下它吧。金兀朮道:好,就看王兒箭法如何?康王站起身,拈弓搭箭,一箭射去。那鳥被射中,帶了箭就飛。崔孝忙把康王的馬牽過來,叫道:殿下,快上馬追去。

  這康王跳上馬,隨了這鳥追去。崔孝執鞭趕上,跟在後面。等金兀朮反應過來,他們已經跑得很遠了。康王終於在第二年的春天逃回了中原。不久,康王正式繼承了大宋的皇位,史稱宋高宗。

【靖康之恥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