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國學> 國學的作文

國學的作文

國學的作文合集1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學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學的作文1

  國學,不僅僅是一個詞彙,它所代表的也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當今社會,“現代文明”日漸侵蝕著人們的生活。大街上林立的是肯德基、麥當勞的招牌;人們中湧起了看韓劇的熱潮;背誦唐詩宋詞已經被哼唱流行歌曲所取代……面對生活中的這些現象,我不禁深思,如果這樣的行為再持續下去,那麼“國學”是不是就會逐漸變成一個只會為後人所提起的沒有任何意義的名詞?

  我喜歡國學,喜歡經典,喜歡在先輩們用心血凝結而成的知識的海洋裡遨遊。

  在這裡,有《紅樓夢》中溫柔纏一綿的愛情;有《水滸傳》中義憤填膺的農民起義;有《三國演義》中的梟雄爭鬥;還有《西遊記》中堅持不懈地向著西天取經的師徒三人……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瑰寶,任何一件作品都有值得我們去體會、去學習的地方。

  在這裡,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表達出的濃濃思鄉情懷;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堅忍不拔與偉大抱負;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慷慨與豪邁;有“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中對故友的難捨難分的友情;還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中對母親深深的眷念與感恩。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積澱,我們應該倍加珍惜。

  在這裡,我學到了《弟子規》中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這些都是國學,都是經典,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炎黃子孫,它不但教我們做事,還教會我們做人,它們是中華民族歷代人們智慧的結晶。

  國學是我們的特色文化,是記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所走過的風風雨雨的歷史教科書。有了它們,才構築了一個偉大民族的磅礴框架;是它,使得整個民族有了精神支柱;是它,教會了我們做人做事。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家園。國學是中華文化的總體體現,是傳承歷史與文化的載體。銘記經典,感悟中華文化;弘揚國學,傳承民族精神。繼承民族智慧,提升民族涵養修為,造就具有中華氣韻和民族氣質的中國人,是我們做為一箇中國人的光榮使命。

  國學,積澱了一個偉大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中華民族之根,我們理當銘記。

國學的作文2

  說起國學,大部分中國人的第一反應都會認為是儒學。其實不然。國學即一國之學問。包含了我國上下五千年文化的一切智慧與建樹,除儒學文化之外,更有道家、法家、兵家等百家思想,這些都是我國國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國學這片夜空下,也都閃耀之智慧之光。

  道家主張清靜無為,治理國家要順其自然。戰國時期的道家代表人物是莊子,莊子發展了道家的思想,但是名氣頗大,當時楚王想任用莊子為官便派了使者去請莊子。當時莊子坐在一條江邊垂釣,而使者則在一旁不斷地進行著利誘,末了,莊子才開口淡淡地問道:“聽說楚王王宮供奉著一隻被釘在牆上的千年神龜?”使者聽了雖不明所以,但還是回答道:“是。”莊子又問:“你說這隻千年神龜若能選擇,他會選擇被釘在牆上受人供奉呢還是寧願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使者想也不想,脫口而出:“當然是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啊!”莊子聽了,笑道說:“使者請回吧,我也願做一個自由龜。”在面對巨大利益的誘惑時,莊子只用寥寥幾句便表明了自己不願為官,想要逍遙自在的想法,體現了道家清靜無為的思想,而他的灑脫也為天下的隱士做了一個榜樣。

  法家強調法制,主張君主要有至高無的權威,建立君主專制的國家。在秦國變法的商鞅是屬於法家的。他認為治理一個國家就必須有嚴厲的法律來約束民眾,讓百姓服從於君王。於是商鞅對秦國的百姓都編訂了戶口,並且頒佈了連坐法,即一人犯罪,鄰里不告發的話也要受到牽連。

  兵家主張軍紀嚴明。兵家的代表人物是春秋時的孫武。當時孫武所效忠的大王見他訓練軍士很好,便問孫武:“你能把女人也訓練得像軍士一樣嗎?”孫武回答:“能。不過大王得答應我,到時一切要讓我做主。”大王答應了下來,並讓一群妃子去孫武那裡接受訓練。孫武在訓練前便說:“不聽軍令者,軍法處置!”那些妃子聽了不以為意,仗著大王對她們的寵愛,不聽孫武的話。孫武早就料到,便讓人將最出眾的那妃子拉下去斬了。剩下的妃子看到此情此景再也不敢亂動,全都聽孫武的話,乖乖地接受訓練。兵家不只注重軍紀,也注重戰略,兵家的代表著作《孫子兵法》一書提出了避實擊虛,攻其不備;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等戰略思想,對中外軍事思想產生重要影響。

  不只是儒學,其他百家思想也都象繁星一樣,在國學這片夜空下閃爍著光芒。只有吸收百家之長,不斷吐故納新,才能促進國學的繁榮和進步,才能將我國國學推向世界,發揚光大。

國學的作文3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為國學,中國文化海納百川而成經典。《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論語》,《菜根潭》……這些都是國學,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國學就好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國學是先人用盡一生而總結的道理,那是對人生的品讀,那裡有人世的滄桑,有歷史的痕跡,有生命的真諦,那些都是中國的驕傲,那些沉積著一個偉大的名族不變的精魂,國學把我們帶到一個新的境界,使我們修身養性,教會我們如何做真人,教會我們分清美醜,明辨是非。國學使我們從聖人和智者的叮嚀中品位人生的真諦,從一件小事,從一句話,從一個動作,從一個事物中,我們都能夠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國學經典總是引領我們不斷領悟到生命的意義,端正青少年正確的人生態度。

  國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會,而國學中的精華,一生也學不完。

  《論語》使我們修身養性,德行人生。《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張“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教會我們如何做仁人。《論語》的真諦,就是要告訴大家,怎樣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樣才能夠體會到人生的意義,怎樣才是真正地對人有“仁愛”之心,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菜根譚》囊括了5000年中國處世智慧的奇書。”這是世人對它的評價。“雲中世界,靜裡乾坤;冷靜觀人,理智處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快樂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菜根譚》,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無窮趣味。我覺得《菜根譚》它真的看懂了這複雜的社會,教會了我怎樣面對生活,面對人生。

  《道德經》是我體會最深的,它總能夠用一句短小而精闢的話把我們領到另一種美妙的境界,那裡都是真善美。這就是國學的力量,在國學中一旦看懂人生,便會使生活昇華到另一個水平線——不計較得失,無論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種平常的心態去看待,以一顆平靜的心去面對。看輕人生的權勢名利,看穿世間的繁華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諦,超然物外,你就會別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這句話,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這句話也是老子一生的堅守。權勢名利都看輕了,世間就安靜了。

  品讀國學,就是在品讀人生。

  懂得國學,你就懂得了人生!

國學的作文4

  從小,我就對中國古典的東西情有獨鍾,覺得它們神秘而古老,散發著現代所沒有的獨特氣息,也證實了華夏兒女們的智慧和勇敢。

  我喜歡美麗華貴的漢服,喜歡豔麗俊俏的唐裝,喜歡濃妝淡抹的脂粉釵環,也喜歡聲音如行雲流水一般的古箏和箜篌。總之,我愛一切中國古典的人或物。

  國學典故我想大家並不陌生吧,國學典故是中國古典文學,那些小故事雖簡短,但卻包含著深刻的寓意,教人學會許多道理,其中,有五則小故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第一則:割席斷義。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和人相處久了,才能看出這個人是否與不合得來,值不值得交往下去,因此,我們交友時,應該多觀察,這樣才能交到合適的朋友。擦亮你的眼睛,凡是不要盲目交朋友,更不要去和姦詐小人做朋友,有這樣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交友應慎重,交益友對一生具有重大意義。

  第二則:兄弟折箭。阿柴折箭教子的故事大家應該耳熟能詳,它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團結就是力量,再打的困難只要團結,方可取勝。有句話剛好可以為這個故事總結:兩人一條心,有錢堪買金。一人一條心,無錢難買針。因此,我們一定要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團結一心,因為,兄弟相愛撼山河,兄弟團結力量無窮。

  第三則:父子騎驢。這則故事的寓意是:人,凡是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隨意聽從別人的擺佈,這樣,定會吃大虧。

  第四則:阮大鋮學尚不行。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了書本上的道理和知識都要付出實際行動去實現,我們要言行一致,做一個正直起碼的人,切不可表裡不一。

  第五則:宋太宗雪中送炭。這則故事的道理是: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當我們看到別人有困難時,應當及時的伸出援手,拉他們一把,這就好比雪中送炭,不求回報,不求感激,這種行為永遠是我們踐行的典範。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五個國學典故,它們用簡短真摯,樸實無華的語言告訴我們,如何做人的道理,而故事的人物,也讓我們感受到中國古人的優良美德。華夏的文學取之不盡,它們沿著我們祖祖輩輩的血脈流傳下來,且永不磨滅,這些國學典故將永遠成為中華歷史上最絢爛、最耀眼、最輝煌的一顆明星。這,便是中華語言文字的魅力,在我心目中,它永遠是光一般的存在,雨一般的潤物細無聲。

  我愛中華,我愛國學典故,我更愛它蘊涵著的神奇魅力。

國學的作文5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當聽到六歲的弟弟背誦這些經典誦文,我彷彿看到兒時的自己同樣在背誦《弟子規》、《三字經》時的情形,這些國學經典的誦文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它承載著古人的智慧,在三字韻文中以通俗、精煉的語言講述著一些做人的道理,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成長。

  《弟子規·泛愛眾》一篇中“凡是人,皆需愛。天同覆,地同載。”一句讓我回憶起曾經經歷過的一些事。

  那是一個烈日炎炎的下午,我和朋友一同漫步在繁華的街市,無意中瞥見牆邊有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他蓬頭垢面,垂著臉,坐在地上,身旁放著一個瓷碗,裡面零星有幾個硬幣……在周圍穿著花花綠綠的行人裡,他顯得有些突兀。驕陽下,他原本黝黑的面容顯得更加蒼老,汗水從臉頰滑落。望著那個瓷碗,內心彷彿被一種力量撼動,我心生上前幫助他的念頭。但很快在朋友談天的笑聲中被驅散。這時我明白,這種力量是“良知”而此時我的良知彷彿被壓在巨石之下殘喘著……內心深處迴響起誦文“凡是人,皆需愛。天同覆,地同載。”同處一片天地下的人們需要互相關愛。人格本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想到這裡,我在沒有猶豫,走上前去……

  “人之初,性本善。”從這些國學經典中我看到了真善美的品質,也能在自己身上發掘出原本善良的心,漸漸長大,學習了更多知識,卻漸漸忽視了提高自身素質,但好在這些國學經典在時刻提醒我們不忘本心。

  在學習上,這些誦文更是心靈的燈塔,引領著我在學海中奮進。

  記得初中班內展板上有一副語文老師題的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每每抬頭,看到這兩行蒼勁的大字,老師的話語在耳畔迴響“學習上想比別人走得更遠成績高人一等,必須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三字經》中有曰“幼不學,老何為。”與《長歌行》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句觀念一致,現在我們的每一份努力都是為了能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古人認為人長大後想要成功有一番作為,年少時就必須努力多讀書。每當學習時叫苦叫累,想要放棄時,我總拿這警句鼓勵自己。成功的道路並不擁擠,只是堅持的人太少,為了自己的未來,我必須堅持下去。那面牆上的警句深深印在我的心中,一直鼓舞著我,陪伴我度過三年崢嶸歲月。

  直到現在,我們在物質文明不斷進步的社會,是否也應當同時注重我們的精神文明呢?!毫無疑問,我們需要透過學習這些經典訓文,提高自身素質,充實我們的精神世界。

  一路長大的過程中,我們受國學經典的薰陶,不斷完善自我,現在我們不僅要發揚這些文化,更要身體力行,帶動身邊的人,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

國學的作文6

  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毅力於世界之巔,源遠流長。其中以少兒啟蒙讀物《三字經》為代表的作品最為典型。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含義簡單易懂,還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淨化心靈。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關於歷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許多知識,正所謂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小時候,我通俗地把它理解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每個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大,可是,由於以後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

  從“苟不教,性乃遷。”到“知某數,識某文。”告訴我們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其中“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告訴我們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會變壞,而學習的方法,貴在專心。“昔孟母,擇鄰處。”裡面蘊含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學習環境的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告訴我們人像玉一樣,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像方仲永一樣:他家世代都是種田人,但是到了方仲永小時候時,方仲永已經會作詩,由此父親感到非常高興,因為很多人都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於是父親一天到晚帶著方仲永去寫詩、賺錢,不讓方仲永去學習。直到方仲永十二三歲時,寫作才華仍和五歲時的寫詩水平一樣,到了二十多歲時,他的才華已完全消失,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了。這不正體現了這句話的意思嗎?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又讓我懂得,做兒女的,從小時候要親近好的老師和朋友。正所謂“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從“一而十,十而百。”到“此五常,不容紊。”告訴了我們十進位算術方法,什麼叫“三才、三光、三光”,告訴了我們“春夏秋冬”、“東南西北”“金木水火土”等四季、四方和五行。從“地所生,有草木。”到“絲與竹,乃八音。”這句話還告訴了我們“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和“稻梁菽麥黍稷”等許多豐富的知識。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蘊含著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國學的作文7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因歷朝歷代的文化積累和傳承,形成了特有的、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體系,這一龐雜的體系體現在燦若星辰的各種傳統文化經典中,這些經典讓我受到了許多啟發,悟出了中華的美德。

  對國學經典,我是沉浸在其中的,因為中華上下五千年,哪些中國文化不是刻上了歷史的痕跡。從最初觀看國學大賽,我就覺得中華美德數不勝數。比賽現場中,有不少的來自各地比賽的選手,他們每一次回答國學問題,都是毫不猶豫、自信的說出答案,好像他們親身去過歷史的開篇,體驗過與國學人物在一起的經歷。我從而覺得這不是比賽,不是回答,而是去感受了一番歷史的味道。從大賽開始到結束,那一個個經典問題都被我牢牢記住,被我轉化成自己的經典,自己的美德。因為我感受到了那些中國的歷史,國家的學問,都是讓我們去理解,去朗誦,去一個個地方,把他們傳給所有國人,去自己心裡,讓自己學會這些道理。這不像是國學大賽了,而像一些經典和美德的傳承,教會我的老師。

  學習經典不只是觀看,還有誦讀。在學習各種知識時,我還在學習著傳統文化經典,《論語》。讀了那麼多古文,可以說論語是我最好的老師。這是本由孔子的學生編寫的一本領悟孔子學說的文言文。學習過程中,我先理解句子意思,再去品讀,去悟道理,最後去背。它真的讓我感受到了聖賢的智慧,學會了做人的道理和學習方法,想到這就不由念出一句:“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讓我在學習上知道。學習知識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沒有收穫,只是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不只是這句,還有很多給我啟發的句子,我不由感嘆:原來孔子是這樣有智慧,有仁德的人那!可以說,這是第一本給予我美德的書。

  我幾乎生活中處處不離經典,只要是好的,都可以去學習,古人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對呀,只要學到了知識,何不快樂呢?學到經典,自然懂得美德,自然也會踐行美德。關心殘疾人,在公交車上為他們一次讓座,就是在踐行美德,讓別人感受到溫暖,是經典給我的啟發。

  讀了經典後,我對長期存有的社會問題也有了很深的思考。其中信仰缺失佔了一大部分。有些人已不再去過國家的傳統節日,而是信仰外國的節日。可我認為,這些傳統文化節日,是中國特有的,去紀念祖輩留下的文化知識,所以不可缺少。

  學習經典、美德一時是學不完的要用一生去感悟。我打算之後的學習生活裡我要繼續學習《論語》,完成它的背誦和它的理解,同時也建議,多多實踐學過的美德,開展一系列活動,一起學習傳承美德精神!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是今天的學習。我們去實踐它,能讓更多人悟出道理,因為中國經典文化不是我們一人要懂得,而是幾億人一起去理解的。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傳承精神!

國學的作文8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華夏文明璀璨奪目。諸子百家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些燦爛的篇章與飛揚的文采,綻放出中國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與馨香。捧讀經典,如入芝蘭之室,衣袂生香,又如細品香茗,齒頰留芳……經典文化從小伴我成長,指引著我,滋潤著我。

  而在我品讀的眾多國學經典中,《論語》中的一句話——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卻令我印象最深。這裡的“訥”是忍而少言,“敏”是機敏、積極,意思是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這句話告訴我們說話要慢慢說,要三思而後說,不要口無遮攔,信口開河;辦事情一定要積極敏捷、果敢決斷、雷厲風行,不要拖泥帶水。不然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卻不知所以然,豈不誤了大事;而做事優柔寡斷,機會必將貽誤殆盡。

  記得是讀小學的時候,有一次班上進行清潔大掃除,我的同桌負責擦地,而掃完地的我則站在一旁悠閒地看著,還不時指指點點。他終於擦完了,舉著塊抹布從課桌椅間鑽出來,滿臉是汗。我用挑剔的眼光掃了一下我的座位下面,發現還有巴掌大的一塊地方黑乎乎的。我頓時就火冒三丈,衝他嚷道:“你是怎麼搞的?擦個地都不會?看你笨手笨腳的樣子,換作是我,三兩下都比你擦得乾淨!”同桌開始還連連道歉,可見我越說嗓門越大,把同學們都吸引過來了,他再也忍不住了,對我吼道:“你厲害,你自己怎麼不動手?”說著我們就你一拳我一腳地對打起來。

  “鬧什麼鬧?”班主任也被驚動了。當她明白事情的經過後,便開始嚴厲地批評我:“這件事就是你的不對了,別人為班級服務,你怎麼還說風涼話?有時間還不如行動起來,自己解決呢!”之後班主任就拿來一塊抹布,仔細地把那塊地擦乾淨了。我看著班主任的背影,臉頓時紅到了脖子跟。班主任直起腰來,對我說:“你要記住,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要多做實事,少說空話。”

  回家以後,我在網上查到了這句話。原來老師是要我明白,要從自己做起,少一些誇誇其談,多一些親力親為。別做言論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後來,我每每都會想起這句話。看到別人隨手丟棄的垃圾,我會默默地撿起來,扔到垃圾桶裡;看到別人亂闖紅燈,我會站在原地,靜靜等候,而不會憤世嫉俗,指責別人素質低下。因為我終於明白:與其批評與責備,還不如從自身做起,用點滴的行動去改變他人與社會!

  在經濟飛速發展,社會日新月異的今天,我相信:經典的光芒永遠不會磨滅!我願與國學經典為伴,咀嚼那一份書香,品味那一片寧靜,平和睿智,優雅成長!

國學的作文9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使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難以尋味。

  我國為了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地舉行了山東省第二屆“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電視大賽。體現了孔子儒學思想在當代的具體運用把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

  一開始,我並不情願看這個節目,但看過後,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

  不瞞你們說,原來吧,我特別討厭背誦。尤其是詩詞名句,最令我頭疼。我覺得他們不僅枯燥乏味,而且又很繞口,不容易理解。更何況現在是21世紀,我也不是文藝青年,詩句什麼的沒什麼用處,也就是考試考一兩句。

  直到看了這個節目,我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一個個選手面對一個個高難度的挑戰都那麼的鎮定自如、沉著冷靜,他們腦子裡得有多少詩詞佳句啊!

  給我印象最深的環節是博覽群詩。前五名選手可能是因為題目有些難不如後一組表現更好些。第二組選手都非常厲害,連續答了好幾輪。我在電視旁一邊看一邊想,但就想出了幾個,人家說了我才想出來,如果我去的話,打一個就可能敗退了,我很佩服他們!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位選手是6號——劉乘丞。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傻傻的。一開始並不看好他,但後面讓我過目相看,十幾輪下來他都沒有被倒計時,獲得了第一輪的領先。

  他,使我明白不能以貌取人,目光不能太絕對了。

  哦!這個節目還讓我知道了做事不能太過著急,要耐心一點。例如:考試做選擇題的時候有的同學一看第一項有點小錯誤就選上了,其實下面幾項中還有最不恰當的。只是沒有耐心繼續往下看一看,如果往下看一看,很容易寫上正確的答案。

  作為一箇中學生,我要向《國學小名士》學習中的每一位同學學習,廣泛閱讀經典,牢記於心,我要誦讀國學經典,走進詩詞的世界裡,去感受是詩人樸質,真切的意思;徜徉古詩詞的長河中,去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讓經典誦讀永駐心間。

  詩人杜甫曾經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梁紹壬說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蕭掄謂說過:“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這些詩句足以證明讀書的重要性,經典誦讀巨大的影響!

  一箇中華少年,必須要精通中國文化,如果還母國的文學知識都不會,還有什麼資格說自己是一箇中國人呢?

  中國文學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它無窮的魅力值得我們去探索、研究學習、學習國學,瞭解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擴大視野,豐富知識,提高智慧,進入詩歌的海洋中遨遊。

  經典是文化的精髓,是人類文化文明的體現,誦讀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一份寶貴的財富。在學習經典,學習國學中,讓我們學會了做人,滋潤了我們的心靈。理解國學,運用國學,踐行國學,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誦讀經典,傳承美德。

國學的作文10

  “雨從季節的深處淋過,帶走塵埃的灰暗時光。”

  芳草碧連天,知交半零落,悄帶起風的一些微涼,撩動著日光下的樹影,動徵鐸,踏著國學的腳步走。

  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平野盡,匯入大荒流。

  臨岸的河水涓涓流過的聲音,似是能淌進人的心底,卻洗不走那景。殘陽如血,滄海如幕,摭拾腳步,山拔石立,高高低低,連綿起伏,沿著水,繞出了山。清澈見底,樹影倒映在水面上,蔚藍的天填充著顏色,淡汝素裹,通幽處,綠葉舒展著懶腰,抖擻著精神,在風的引領下,搖搖擺擺。一旁的岩石,潛在草叢裡,經歷風雨,溝壑般的細紋佈滿了臉頰,勾勒出山澗,勾勒出停駐的步伐,國學的身影。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沒有硝煙的戰場在上演,不聞窗外事,全神貫注地投入戰事。奮發向上的精神滋養著我們,擠出海綿裡的水,匯成通向彼岸的航道。

  人閒,花落,夜靜春山空。

  惜春,開早,奈落紅無數。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更能消幾番風雨,春匆匆舍歸去。山隱水迢,雲蒸霞蔚,乘物以遊心,飄飄散散,一片一片,一片接一片,灑在小徑上,拼湊前進的腳步,一步連一步,花開花落,化作春泥,歸程何期?春散飛花,記住了,留下了,奼紫嫣紅,拉過帷幕。在樹下,國學好像點點滴滴的濃郁的樹膠,順著樹的邊沿流下夾雜著花瓣,我、兜兜轉志,素描著最美的花,晶瑩剔透的琥珀在犄角一處點綴著行程的每一個腳印。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閃爍著希望的星星,在孕育的搖籃裡茁壯成長。星漢燦爛,若出其中,人才將在這裡起步,在這裡閃光。

  遙看,近卻無。

  碧落,青竹靄。

  風颺颺,若隱或現,提起腳跟,踩著泥濘的土壤,竹葉溼漉漉的;時不時地穿過一串串珠子,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嘀嗒,顫動周圍的氣流,葉子沙沙作響。綠竹下,慢慢地,悄悄地,在枯葉的掩護下,竹筍的小腦袋開始衝破土壤的夾層,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晴日初開,一寸陽光射過縫間,雙手合握,體驗著最初的國學,本是同根生,一切都重新來過。

  《詩》雲:“高山仰止,景行仰止。”鳥鳴嘰嘰喳喳,書聲朗朗入耳,墜入知識的殿堂,享受這清新的空氣,是何樂?

  歸期未有期,踏著國學的腳步走。悠長迴轉:“節彼南山,維石巖巖;桃之夭夭,其葉蓁蓁;瞻波淇澳,綠竹猗猗。”

國學的作文11

  國學,那是怎樣的一個詞啊。小時候,它是一個陌生的詞彙;現在,它是一個信仰,一個道德。

  還深深記得在烈士陵園我們一起鞠的那個躬,他們征戰沙場,用鮮血,用生命,造就了今天這個偉大的共和國,我們應該珍惜,我們必須珍惜。

  漫長的歷時流年,印象最是深刻的是遵義會議前我們親愛的毛爺爺做出的那個英明的抉擇。他不顧親友反對,武斷走向革命;他不顧眾口一詞,毅然反對左傾錯誤;他行自己的舟,走自己的路,嚴於律己;遵義會議,更是表現了他強烈的愛國心和為國而奮鬥的果敢。他是領袖,更是我們應該尊敬的人。他的獨到,怎可不說是挽救了中國?

  為人,應為好人。你可曾看見那叛國的漢奸們的下場?掩飾的再好,裝的再巧妙,也擺脫不了黨和國家對你的懷疑和關注。這就是正義;正義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最初沒能發現你的身份,那明天呢,後天呢,我們有時間陪你耗,而你卻沒時間陪我們玩,因為你急著通風報信。這樣的生活,你耽擱不起,我們的青春更耗費不起,所以我們不會這樣子,我們是一群愛國者,我們會為祖國的明天而奮鬥,同時,我們更不會因害怕被人發現什麼而躲躲藏藏,因為我們沒有什麼能被你們發現。所以,我們都可以很驕傲的發脾氣:別對我說日久見人心!

  零三非典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抗非典潮流,最令我吃驚的還是偉大的炎黃子孫為了救人救民而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不僅是吃驚,還有感動。人們願捐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令我感動,中華民族眾志成城一心為非典而抗戰更是令我感動。那時,是炎黃子孫為中華而抗戰,鮮血遍地;如今,卻又是為生命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努力。我們的中華,為人民團結一致而深感自豪。

  記得看過<<長征>>,說的也是抗戰那會兒的事,其中有一個場景我至今難忘。已經幾乎沒有糧食的周團長將自己僅剩的糧食給了他的警衛兵,又有身體殘疾怕拖累大部隊而爬下了水塘。然後就是行軍禮的死寂和動容。這真的是一種精神,他高尚的氣節,崇高的品質,捨生忘死的精神——在最危急的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怎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毛爺爺老而不忘讀書,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怎能忘記國家之重任,拋學習於不顧呢,在今天,我們不苦不累,可以為學習而付出全部身心,但偏偏就是把重點放在了吃喝玩樂上,那有什麼意義!我們應該好好學習,讓偉大的歷史見證我們的奇蹟。

  埋沒於歷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是國學;他們的精神,更是國學的內涵;萬眾一心,好好學習,為中華貢獻出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曾經的倦怠成為歷史,從現在做起,讓國學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國學的作文12

  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國學是先人用盡一生而總結的道理,那是對人生的品讀,那裡有人世的滄桑,有歷史的痕跡,有生命的真諦,那些都是中國的驕傲,那些沉積著一個偉大的名族不變的精魂,國學把我們帶到一個新的境界,使我們修身養性,教會我們如何做真人,教會我們分清美醜,明辨是非。國學使我們從聖人和智者的叮嚀中品位人生的真諦,從一件小事,從一句話,從一個動作,從一個事物中,我們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國學經典總是引領我們不斷領悟到生命的意義,端正青少年正確的人生態度。 國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會,而國學中的精華,一生也學不完。

  《論語》使我們修身養性,德行人生。《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張“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教會我們如何做仁人。

  《論語》的真諦,就是要告訴大家,怎樣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樣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怎樣才是真正地對人有“仁愛”之心,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菜根譚》囊括了5000年中國處世智慧的奇書。”這是世人對他的評價。“雲中世界,靜裡乾坤;冷靜觀人,理智處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快樂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菜根譚》,他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無窮趣味。我覺得《菜根譚》他真的看懂了這複雜的社會,教會了我怎樣面對生活,面對人生。

  《道德經》是我體會最深的,他總能用一句短小而精闢的話把我們領到另一種美妙的境界,那裡都是真善美。這就是國學的力量,在國學中一旦看懂人生,便會使生活昇華到另一個水平線——不計較得失,無論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種平常的心態去看待,以一顆平靜的心去面對。看輕人生的權勢名利,看穿世間的繁華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諦,超然物外,你就會別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這句話,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這句話也是老子一生的堅守。權勢名利都看輕了,世間就安靜了。 品讀國學,就是在品讀人生。 懂得國學,你就懂得了人生!

國學的作文13

  清晨,朝陽從東方升起,光華燦爛,普照大地,傍晚,落日餘暉,又鋪滿一空彩霞,小溪,大海,森林,高山…··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麼富有詩意,宛如一支支動人的小曲天天向我訴說…

  我愛上了國學,曾經有人說我呆板,無所謂,我就是不可救藥的愛上了國學。

  我喜歡詩,喜歡詩中的那份悠閒,"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我喜歡名言警句,喜歡文人們的先見之明,“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我喜歡詞,喜歡詞人的那份雅緻,"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每每讀到一首好詩或是一首好詞,我都會情不自禁的隨著作者一起體會他那細膩的感情。

  在我看來,國學,就是古人留下的唯愛,詩詞豐富的內涵和深遠的意境使後人無法忘懷,這種難得的文化瑰寶不應只屬於那個古老而又華麗的時代。如果你有閒暇時間而又無謂虛擲,為何不靜下心來讀幾頁唐詩?在杜甫的月亮下,李白的山水邊,王維的田園中,你會感受到一份寧靜和安詳,你會感到自己的心靈得到了淨化和昇華,在物質和精神的兩極間保持寧靜和平衡。

  往事越千古,今人至今還在為赤壁磯旁孤傲曠達的靈魂而潸然淚下,為那些遙遠的文字而擊節讚歎——就因為,那力透紙背的剛勁,那跨越千年的豪情!

  喜歡古人的先見之明

  國學的世界裡有著繁多的知識,深刻的教育。在國學那與眾不同的世界裡蘊含了學習的快樂。國學是一本厚厚的書,需要我們去吸收它。國學是一個百寶箱,需要我們去開啟它。國學更像是一篇文章,需要我們去了解它、讀懂它。國學——一張深不可測的面紗。

  電影片幕上“強子”哥哥的“國學小講堂”也讓我受益匪淺,一句句條條有理。裡面的兩個小偶人像鉤子一樣,勾住了我好奇的心靈,驅使著我去挖掘它。在學堂裡,一篇篇《老子》也充滿了國學的味道。不用精挑細選,隨隨便便挑一條出來都寓意很深。其中有一句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吾日三省吾身”教育了我們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只有具備了不斷自我反省的能力,才能不斷完善自我,他就會變得謙虛而不傲慢,變得彬彬有禮,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不盲從他人。其“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其意思是:人的內在能夠自然的展現出來,能夠文質彬彬,有修養,懂禮儀的人才稱得上是“君子”這些都是精言良語,讓我觸感深切,倍受打擊。

  精湛的語句不得不令人歎服,觸動人心。每個字都像是魔法小精靈,帶著我在國學的世界裡遨遊,去暢想國學的深邃,品味國學的味道,理解獨特的國學意義。

  我願帶著國學的氣息,在文化的紅地毯上,顯示出國學的文采。國學的生氣。國學的快樂。

  國學,一道回味無窮的“風景線”

國學的作文14

  在接觸國學之前,我總以為那些四書五經是前人的事,是他們考取功名的途徑,是遠離我們幾千年的古思想。它與我們現在人沒有多大關係,況且那些之乎者也的東西既看不懂,又聽不懂,然而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前年我家鋪地板,請來一個瓦工師傅,我在一旁看他幹活,他拿著水管找水平,用墨線吊直,又用尺子量過來量過去,我爸爸覺得他幹得太慢,便催促道:“不用太認真,差不多就行了。”他卻說:“馬虎不得,失之毫裡,差之千里。”我當時一愣,他這句話來自舊唐書《大戴禮記?保傅》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裡,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他用得如此自然、恰當。這件事告訴我,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直在中國百姓中傳承。這些國學經典是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水準,是行動的指南。是的,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也正是因為有它的傳統文化為基石,才使各種災難忘而卻步。08年汶川地震後,我們的總理愛民如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大學》裡“如保赤子”的思想。

  也正是因為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道義,且世代相傳,才有那躺在木板上,忍受著傷痛的孩子,還不忘行少先隊隊禮表示感謝的感人場面,才有那十幾萬子弟兵捨身救災民的動人事蹟,才有十三億人民捐款捐物,心繫災區的強勁力量,還有什麼困難戰勝不了的呢?

  從國家領導到普通百姓,從老、中、小三代人的身上我領悟到國學精典的力量。我於是拿起《論語》去領悟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缺憾與憂愁,去學習如何交友,如何做君做臣,感悟儒家學說的中心思想“仁、義、理、智、信。”拿起了《大學》,去領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新思想,去領悟“邦畿千里,惟民所止。”“緡蠻黃鳥,止於丘偶。”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去領悟“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的財富觀。也拿起《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到也。到中和,天地謂焉,萬物育焉。”追求古人遵循自然之道,追求“和”的理念。我也將拿起《孟子》以及更多的國學經典去品讀,儘管很多地方還不能領悟,但我依然堅持去學習,因為我是一名學生,為了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要去做一個國學薪火的傳承者!

國學的作文15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先輩們為祖孫後代留下了許多國學經典,如:《唐詩》《宋詞》《論語》等,都是我國文化中的瑰寶。

  小時候,我住在老家時,爺爺也總是坐在竹椅上教我讀《唐詩》和《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這一老一小的聲音總是從老家書房裡傳出。後來,在我四歲時,父母把我接回了城裡。我在那裡沒有朋友,爸爸媽媽怕我寂寞,便給我買了很多少兒版的書籍。從此,書成了我童年時期的重要夥伴。隨著年歲的增長,讀書已成為我必不可少的生活習慣。我讀過的書越來越多,逐漸也把書從少兒版變成原著。孔子曾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意思是讀書要懂得複習,才能鞏固所學知識,學習更深的知識。我小時不動這個道理,經常看書只是一看而過使我對這些知識映象並不深刻,但在看《論語》時明白了這個道理,讓我從書中得到了不少東西。

  《唐詩》是唐代的一部詩歌總集。裡面的詩歌首首都富有哲理。單看這裡面的詩就可以看到大半個中國的宏偉景象。

  每當夜晚我站在窗前,望著一輪明月,便會不禁唸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再看看小路上散步的爺孫,孩童看到了月亮,大喊道“爺爺,快看快看!盤子跑到天上去了。”那位爺爺聽了孫兒的話大笑了起來也不作解釋。看到這一幕我也想起當年的我亦是如此。正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大概每個小孩子小時候都會把月亮當作盤子吧。

  詩描繪了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象。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都是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的《春夜喜雨》寫出了春雨無私奉獻的精神。“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在白居易的筆下我們見到了江南春天花的紅,水的藍。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都是描寫夏天荷花的詩句。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寫出了洞庭湖的美麗。“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從詩中我們可以瞭解到秋天的楓林要比二月盛開的花朵還要紅,還要豔。

  “忽如一夜春天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天樹木的葉子已經落完,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當一場飄飄灑灑的雪花落下來,那細小的雪花落在樹枝上,彷彿是梨樹一夜之間開滿了雪白的梨花。

  國學是進步的階梯,使我得到明白道理,得到知識;國學是一杯香茗,讓我品嚐到知識的香甜;國學是一位良師,教會我做人的道理;國學是一本教科書,讓我提高寫作能力,開闊視野……

【國學的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