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清明節> 我的清明節作文

我的清明節作文

我的清明節作文7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清明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清明節作文1

  清明時節,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在這個草長鶯飛、生機勃勃的季節,總有一種思緒在湧動,那就是——思念。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清明,是祭祀祖先、懷念先人的時節。借一縷春風,送去你、我、他對逝去親人的深深懷念之情。我和爸爸媽媽為外公掃墓時,想起了外公。外公比較矮,但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和一頭烏黑的頭髮,走路總是昂首挺胸,顯得有風度。外公還有一雙長壽眉,鄰居們都說他可以長命百歲。誰知歲月不饒人,20xx年,外公因中風而到了另一個世界。

  兒時,外公帶我盡情地玩耍。春天,他帶著我在開滿野花的田地裡奔跑,摘酸酸甜甜的草莓給我吃;夏天,他帶我去鄰居家的田地裡,問鄰居拿幾個又大又胖的香瓜,黃燦燦的,讓我垂涎三尺;秋天,他爬到樹上為我捉全身碧綠的金龜子,即使被抓得手心生疼也不放手;冬天,他帶我在雪地裡嬉戲,留下一串串清脆的笑聲,留下一串串奔跑的腳印。他的善良和風趣使他和鄉鄰們相處和睦。夏夜的晚上,我們都喜歡圍著他,聽他講故事。大樹下、石橋邊、田畔上,處處有他的身影,一把大蒲扇,一碗淡茶,伴著外公嘹亮的嗓音和爽朗的笑聲,這都讓人倍感舒適。

  記得有一次,外婆煮了點花生和毛豆,買了些豬頭肉之類的,準備給外公當下酒菜。但饞嘴的我和表哥表姐可不放過這個大好機會,簇擁著外公,討些吃食,甚至動手去搶,外公也不惱火。下酒菜被我們搶光了,外公只得喝點大舅媽買的茶。他喝茶之前先用鼻子聞一聞以後,才輕輕地喝上一口,眯起著眼睛,一邊細細的品賞著茶味的清香,一邊似乎在悄然的體會百味人生······他還哼哼所謂的民謠和小曲,卻總是跑調。哈哈!

  外公有許多愛好,最喜歡的非屬釣魚了。我開啟他的釣魚包一看,哇!釣魚用具應有盡有。一把橘色的中號摺疊遮陽傘靜靜地躺在裡邊,外公說之所以用橘色既引人注意,是因為能保證自身安全;外公的魚竿也有四五根,材質也不同,有碳素的,有鋁合金的,用它們來釣不同環境、不同深度、不同重量、不同種類的魚;包裡還有各種各樣的魚線,型號不一的魚鉤,五顏六色的魚漂,真是琳琅滿目,我忍不住摸摸這個,摳摳那個,外公在一旁不停地叮囑我,小心不要把他的東西弄壞弄亂,看著外公那“小氣”的樣子,我也只好忍“痛”收手。他的釣魚裝備自是令同行們望塵莫及,而他自制魚食、自綁魚鉤,更是令魚友們對他刮目相看。每次釣魚前,外公都要先綁好三十個魚鉤備用,按照魚鉤的大小順序,整整齊齊地擺放在魚線板上。別看外公年紀大,可綁起魚鉤來可是動作嫻熟。只見他戴上老花鏡,魚線在手裡上下翻飛,左右交替,一會兒纏,一會兒拉,一會兒掏,一會兒系,看得我眼花繚亂!外公像變魔術似的,沒多大功夫就綁好了這三十個魚鉤。連我也自嘆不如啊!外公自制的魚食兒對他來說更是如虎添翼,每次出釣都是滿載而歸。外公把魚拿回家收拾乾淨後,便炸成色澤金黃、外焦裡嫩的小魚。聞一聞,愛的味道撲鼻而來;嘗一嘗,愛的味道潤入心間。

  外公,又是一年清明節,我想你!你的可愛可敬,讓我再一次懷念!

我的清明節作文2

  我們都學過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現在就來讓我們瞭解一下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清明節也被人們稱為中國人自己感恩節。

  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掃墓,這是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到唐朝才開始盛行。 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重要的是認識先輩。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帶動後人。

  盪鞦韆 ,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哈哈!這麼多關於清明節的小知識,你瞭解嗎?

我的清明節作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啊,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走近了。行人失魂落魄,被小雨勾起了憂傷,攪亂了心緒。但對我而言,這小雨,恰恰是一首歡快悠揚的樂曲,迴盪在耳畔,久久不散。

  走過彎曲的山道,我的目光掃過這片荒涼的大山,最終漫不經心地停留到那個老頭的身上。他是我的爺爺,一個名義上是我親戚的老頭子罷了。我翻了個白眼,不願再多看他,卻只是望向窗外雜草罷了。

  那老頭的心很狹隘,狹隘到只能裝下我幼小可愛的弟弟,卻裝不下他的大孫女。他能夠為了弟弟徒步走半座山摘個葫蘆,能夠為了弟弟耐心地講童話故事,能夠為了弟弟獻上自己所得的最好的東西,但他卻冷冷淡淡地對我:逼迫我早上起床疊被子,逼迫我早起晨跑十五分鐘,逼迫我去幫奶奶擇菜洗菜。他從來沒有重視過我,也沒有給我過溫暖。

  不甘、不解、怨恨

  清明節,老頭要帶我去祭祖。下了小雨的道路泥濘不堪,一直荒無人煙的大山寂寞而又瘋狂地生長,幾乎沒有地方下腳,腳邊的藤蔓鉤著我的褲腳,使我舉步惟艱。我望著幾乎看不到了的老頭,心中不免煩悶。遠遠的在淅淅瀝瀝的雨幕中,老頭似乎回頭看了我一眼,又似乎刻意放緩了步子,用鐮刀將周圍的雜草砍倒,為我開出了一條道。心中的柔軟被觸碰,但我仍用堅硬的外殼包裹住了它。爺爺也為會我著想?只是一點小恩小惠,值不得什麼。

  經過一處陡峭的土坡時,爺爺停了下來,主動地彎下身子,拍了拍自己寬厚的背:“上來”。我有點吃驚於他的舉動,於是用手指點了點自己:“我?”“是啊,這裡除了你還有別人?”爺爺肯定的聲音從底下傳來,我躊躇了一下,最終還是伏上他的背。

  他的背很寬大,很安心,有著淡淡的菸草味卻不令人厭惡,我抿了抿嘴唇,終究將一直憋在心裡的問題問出了口:“爺爺,你是不是不喜歡我?”“為什麼會這樣覺得?”爺爺吃驚地轉頭看了我一眼,“我還覺得你對我很冷淡呢!”我鼓了鼓腮幫:“還不是因為你對我那麼嚴格,對弟弟那麼寬容!”爺爺勾了勾嘴角:“今天我們要祭拜的那位是我的爸爸,你的太祖父。曾經我也不明白為何我與他之間從未有過寬容和理解,每回都是他在逼迫我,我在怨恨他。但當我真正接過了族譜時,我才驚訝的發現,如若不是他那麼逼迫我學這學那,我根本就不夠資格去管理這麼大的家族。”爺爺頓了頓,回頭溫柔的看了我一眼:“你是長孫啊,我們的家風就是長孫挑大樑,揹負著家族的希望的那個人必須足夠獨立優秀。所以,這是你該承擔的責任。而弟弟,他還很小,他現在的任務就是享受生活。而你長大了,是個大姑娘了,當然要學會獨立,學會幫忙,學會承擔責任了呀。”“那”“你是我的大孫女,也是我的心頭肉。”爺爺微笑地打斷了我的話,我總是不安的心平靜下來,舒展開來。

  安心、自在、興奮

  在那個清明節,我解開了與爺爺的誤會,也真正地成為了一個獨立能幹的,有責任感的大姑娘。

  清明的小雨滴與我和爺爺的歡聲笑語碰撞在一起,像滾落在玉盤的珠子一樣,在我的心頭奏響了一曲悠揚歡快的樂曲。

我的清明節作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來臨之際,我不禁又想起了親愛的祖母,雖然祖母離開我們已經四十多年了。

  祖母是個剛強、利索、精明能幹的女人,她嫁給爺爺時,正是國家風雨飄搖之時。那時,爺爺家境貧寒,靠做小生意維持家計。爺爺起早貪黑,賣豆腐,賣涼粉,賣瓜果梨棗。做一天的生意,也賺不了幾個錢。唯有祖母,省吃儉用,勤勞勤奮,把每一分錢都花在該用的地方,把一個家打理的一點不露手腳,把二男二女調教的知明達理。

  後來,爺爺因勞累過度,一病不起,抱憾而終。這個時候,我的父親僅僅11歲,叔父也只有6歲,家裡的光景從此就日落千丈。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祖母硬是咬緊牙關,把四個兒女拉扯長大。

  祖母辛勞了一輩子,種地、紡線、織布、縫衣做飯、養兒育女,沒有一刻閒暇的時間。

  在她的帶領下,父親12歲就開始趕著小毛驢上山馱炭,小毛驢馱著百十斤炭,父親一邊趕著牲口,一邊脊背上還揹著幾十斤炭。祖母不但做好家裡飯食雜活,還帶著兩個姑母和叔父下地種田。

  在祖母的精心料理下,這個家儘管也經受著戰火硝煙,但到了解放前,還新買了3畝土地,一塊打麥場子,新蓋了4間新房。小院子雖然不大,光景還算過得殷實。

  解放後,在祖母的教導下,父親雖然沒有讀過書,但他機智聰慧,做事紮實,為人忠厚,大公無私,很受人們信任,所以,他一直擔任著生產隊的隊長。

  我從小在祖母的身邊長大,祖母人緣好,記得巷子裡的年輕媳婦兒和三婆、六婆、七婆都喜歡湊在我家裡,跟祖母學紡線、織布,編帽辮,訂草帽,邊幹活邊閒侃。祖母做了什麼好吃的,也總是讓我端著碗一家一家去送,讓鄉親們嚐個鮮。

  天有不測風雲,在我還沒有上小學的時候,祖母得了半面不遂,雙腿癱瘓,不能行走了。儘管如此,剛強的祖母還是那麼倔強,還依然不輟勞動,紡線,編帽辮,做一些力所能一的活。她仍然是這個家的主心骨,大事小事,都靠她做決斷。

  祖母對我喜愛有加,從小就十分關心我的學習和生活,對我嚴格要求嚴加教育。記得上小學時,一次繳書錢,是祖母把她積攢的一大把閃亮的分幣塞到我的手中,讓我繳了書錢。上高中時,是祖母用自己咱的錢為我製作了藍卡其布學生服,把她幾十年來捨不得鋪蓋的被褥拿出來,做為我上高中帶的鋪蓋……

  那年秋天,秋雨連綿,祖母的病情加重,就在這種情況下,她還是讓本村的姑母張羅著為我訂了婚事。就在那年晚秋,在冷颼颼的秋風秋雨中,祖母離開了我們。

  祖母走了,但她的慈祥音容永遠留在我的心中。忠孝持家,勤勞處世,寬厚待人,忍讓為先,是祖母的教誨;尊老愛幼,忠厚勤勉,勤儉持家,厚道賢淑,是祖母的賢良;寬容忍讓,睦鄰善友,樂善好施,以德服人,是祖母的美德。

  四十多年過去了,悠悠歲月,留下的是無窮的財富,帶走的是無盡的思念。

我的清明節作文5

  季節就像一把記憶的鑰匙,一次又一次地開啟了我童年的回憶。這個寒冷的冬季已經過去了,又到了那萬物復甦、草長鶯飛的春天。我知道,清明節即將來臨,這使我又想起了記憶中的那次難以忘懷的清明節。

  小時候,每逢到了清明節,媽媽總會帶著我來到紹興老家去上墳。我依稀記得,我跟著媽媽和外公外婆到鄉下去。我們乘著汽車一路顛簸了幾個小時,還走了好長的一段路。歷盡了千辛萬苦,我終於跟著大人們來到了兩個土包前。當時的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樣子像是小山坡,還像在幼兒園裡用沙子堆成的“珠穆朗瑪峰”似的……

  到底是怎麼啦?我看到外公和外婆先是仔細地把土包上的雜草拔乾淨,接著又將帶來的一些水果和菜放在那兩個土包前面的石板上,嘴裡還不知在小聲嘀咕著些什麼,大家的神情都十分嚴肅,氣氛也是那樣的沉默。“呵呵!”不懂事的我覺得很好玩,忍不住笑了一聲。可是不知為什麼,只見媽媽生氣地看了我一眼,還讓我對著這兩個土包拜兩下。“為什麼呀?”我當然不樂意,這是什麼東西呀,又為什麼要拜呢?可是,我見媽媽好像不太高興。我覺得很是奇怪,不知道媽媽為什麼會這樣。“媽媽,這兩個是什麼東西呀?”我奇怪的問。只見媽媽神情嚴肅地看了我一眼,接著輕輕對我說:“這兩個小土包裡埋著媽媽的爺爺和奶奶。”“媽媽的爺爺奶奶?”我心裡頓時覺得很難過,媽媽的爺爺奶奶為什麼會埋在這裡的呢?年幼的我,彷彿什麼事情也不懂。但是最後,我卻還是毫無怨言地對著墳墓拜了兩下,因為我知道,媽媽心裡也很難過,儘管我很是不解。

  回到家後,我將埋在心裡的疑惑通通對媽媽說了出來。“媽媽,為什麼今天你們要這樣啊?你的爺爺奶奶又為什麼在兩個土包裡呢?”我問媽媽。媽媽沉默了許久,對我講述了她小時候的故事。原來,在媽媽小時候,爺爺奶奶對她有著深深的愛。媽媽一個星期才回家一次,可每次回家,爺爺奶奶都會將他們保留已久的最好吃的菜帶給媽媽吃,而他們自己卻十分省吃儉用。有一次,他們為了將一塊餡餅留給媽媽吃,由於時間放得太長,餅都發了黴。可是,卻只好冒著風雨將餡餅送到媽媽的學校。媽媽雖然沒有吃這塊餅,但心裡卻是那樣的感動。……聽完了媽媽的故事,我終於知道,媽媽為什麼如此敬愛他的爺爺和奶奶了,但是我還是不懂,媽媽那時候為什麼沒有東西吃呢。現在,我明白了。

  我的爺爺奶奶也從小陪在我的身邊,時時處處關心著我、愛護著我,處處都為我著想。我呢,也對爺爺和奶奶有著很深厚的感情。我想,媽媽一定也跟我一樣愛他的爺爺和奶奶。

  隨著我年齡的增長,我已漸漸開始懂事起來,我懂得了許多,我也知道了小時候的所有的疑惑。每當我想起小時候的這件事,我都會不禁覺得當時的我是如此無知。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即將來到,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節日,又是一個懷念親人的節日。正如杜牧的《清明》中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更是我最難忘的節日。我知道,這次清明節,媽媽還是回去紹興看望爺爺和奶奶。到時候,我一定也會誠心誠意地跟著媽媽一起去上墳,我也要向媽媽的爺爺奶奶獻上我的那一分誠心。

我的清明節作文6

  初次邂逅竹林,是在清明的一場大霧裡。

  曾祖父的墳墓在深山裡,要去祭拜需要走很長的山路。當天凌晨,大霧漫天,幾米外的景物已非常模糊。選擇在這樣的時候出門是有道理的,因為在今天得去好幾個山頭祭拜先人。只記得,當天早上,老爸挑著祭品走在後邊,我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邊,如一隻脫籠的小鳥。嘴裡似乎還在哼著曲調吧,或許吧。

  山路蜿蜒延伸,野草長到我的胸前。我們經過了田野,繞過了小溪,爬上了陡坡,又翻過幾個山頭,終於來到一條峽谷裡。老爸輕輕喊了一聲:“別跑得太快,前邊是一片竹林了。”我應了一聲,卻一個勁地往峽谷裡跑。老爸在後邊搖了搖頭,微微地笑了。他明知道我非常喜歡竹子的。

  近了,近了。山風中吹來一陣沙沙的輕響,在彎角處我終於看到了竹林的'身影。綠色般的潮水,從此在我的人生裡紮了根,再也無法抹去。

  竹林上方的葉子雀躍地隨風傾倒,發出寒戰的聲音,宛如一片綠色的急流,所有的葉子都朝著一個方向。那修長而青翠的葉子,恰如急流中的扁舟,朝前爭渡。我站在萬千的竹子當中,只覺得自己已被綠色所征服。高大的竹子直聳雲霄,一直長到了峽谷的頂端,遮沒了天空,嬉戲著白雲。細小的竹子,剛剛破土而出的竹子吧,就像我的手指大小,嫩綠地,也在枝頭潑灑出一簇簇細小的舟子,加入這霧中的爭流。綠色的震撼鋪天蓋地,萬千的翡翠招搖在我的面前,我撫摸著大大小小的竹子,在林間繞來繞去,只覺得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

  老爸放下肩頭的祭品,站在林間,也有點出神。

  林間傳來清脆的鳥鳴聲,那是山雀吧,在綠色的枝頭上跳躍著,盡情地享受這天地的氣息。潺潺的聲響,那是從巖縫裡滲下的清泉吧,如珠玉一般的晶瑩。寒霧在竹子身上滲出一顆顆的水珠,有的順著竹節輕滑而下,留下溪流走過的痕跡;有的從葉尖晃了幾晃,便頑皮地蕩了開去,如流星般向大地急墜而去。

  後來,或許是第一縷刺破林間霧氣的陽光喚醒了老爸吧。他用一把小刀削下拇指大小的一根竹子,遞給了我。輕輕拍了拍我的小腦袋,喚道:“走吧,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或許是年幼吧,也或許是不對先祖們感情不夠深沉。荒山中的孤冢總讓我感覺陰森,要是沒有老爸在身旁的話,我敢擔保我會嚇哭的。那年的清明沒有留下太多關於祖先的記憶,卻永遠銘記了那片竹林,那片綠色的,空靈的世界。也記得了老爸削給我的那根竹子,那根在清明的夜裡削成了笛子的竹子,在老爸唇邊吹響的竹子。那一縷悠揚而深邃的聲音,就這樣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也貫穿了我的整個人生。

  是的,後來我長大了。讀到了許多關於竹子的詩句,例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是蘇軾的吧,又讀到了“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是王維的吧。讀了很多很多,也見過許多人畫竹,如鄭板橋的畫,但卻總覺得失落。那片空靈的世界,沒有任何詩句,沒有任何畫筆可以替代的。是的,至少在我心裡是這樣的。

我的清明節作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緬懷先烈、祭奠親人是這個節日的主題。不知不覺間我已度過了四十多個清明節,並且在不同的年齡段對清明節的認識各不相同。

  幼時的我對清明節的印象是模糊的,現在想來是因家庭條件還可以,不少吃少穿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無憂無慮的童年隨著父親的去世而定格。清明節變得清晰起來,那時的我明顯感覺到生活的艱辛,還沒到清明節,就數著指頭盼,為了吃上兩個平日吃不到的雞蛋。等到了那天,母親便早早的煮上為數不多的雞蛋,我們姊妹四個便不分大小地搶那個大的雞蛋,往往會爭執不休,最後母親只好出面協調,我們這才高高興興地捧著兩顆熱雞蛋跑到小樹林裡盪鞦韆,霎時樹林上空便盪漾起孩童們的歡聲笑語。快到中午了,“回家吃飯了—”母親那悠長的聲音在村子裡迴盪,我們便隨著這聲音跑回家。午飯過後,母親便領著我們姐弟四人去上墳,路上十歲的我心情變得沉重起來,弟弟妹妹們還小,打打鬧鬧的。到了那裡,幫母親把雜草拔出一片空地,把要祭奠的碗碟擺上,倒酒和上香,過一會,燒紙錢,然後母親盤腿坐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哭起來,我們幾個也都哇哇地哭,那時候不知道勸說母親,直到喉嚨哭啞了才做吧,收拾好東西一步一回頭地回家。現在想起來都感覺好悽慘,經常淚流不止。

  這樣過了四年,我慢慢地步入了少年時代,對清明的認識不僅僅是吊念親人,還要紀念給了我們和平生活的先烈們。連著兩年清明節,學校都組織我們去朐山烈士陵園祭奠為國捐軀的烈士,參觀烈士紀念館,他們的英雄事蹟深深地教育了我們,然後去電影院看戰鬥片,身臨其境感受艱苦的戰爭歲月,明白了和平日子來之不易,格外珍惜度過的每一天。以後上了高中,繁重的學習任務使清明節又淡化了,無非多吃幾個雞蛋而已,到了以後也僅是在新聞媒體上感受罷了。

  彈指一揮間,我已進入中年,生活逐漸富足,清明節感覺就是為了懷念親人而設,家人和孩子都不喜歡吃雞蛋,煮雞蛋這道程式也省去了,最近兩年,國家對民族的傳統節日重視起來,放小假幾天,清明節過得有滋有味了,老早就聯絡兩個較遠的妹妹,希望清明節那天歡聚孃家。到了清明節,我們姐妹幾個邊聊家常邊包水餃,四個孩子在周圍跑跑跳跳,母親更是高興地合不攏嘴。飯後我們一塊去上墳,一路上,麥苗青青,果樹發芽開花,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美不勝收。對親人的悼念不再那麼傷心,好希望父親九泉有知,能看到現在的好日子。回來的時候,順便挖些地裡的薺菜、苦菜、菊花芽之類的野菜,成為晚上餐桌上的美食。孩子們更是像放飛的籠中鳥,歡呼雀躍,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寬廣和美麗。

  以上就是我眼中的清明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經歷,清明節也過的不盡相同,但懷念親人,紀念先烈這一點是相同的。願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併發揚廣大。

【我的清明節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