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得體會> 勵志心得體會

勵志心得體會

勵志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勵志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勵志心得體會1

  因為有愛,所以感動;因為感動,懂得了感恩。

  感恩是人類的美德。感恩與愛是聯絡在一起的。不管是何種意義上的感恩都包含著愛的因素。人們常說要有一顆善心,這顆善心是愛產生的基本條件。有了愛就懂得了報恩。

  常言道:知恩圖報。那就是感恩。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我們忘卻了感恩,無暇去感恩,於是日子一下子變得浮躁起來,變會感恩得喧囂不安。之所以這樣,我們更要學會感恩,重拾感恩。感恩於生命,感謝它給了我們感受溫暖的熱源;感恩於機遇,感謝它給了我們昇華自我的階梯;感恩於苦難,感謝它給了我們繼續拼博的籌碼……

  感恩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要讓我們能以一種更積極的態度去回報我們感恩的物件。對生命最好的回報莫過於珍惜;對愛最好的回報莫過於傳遞;對機遇最好的回報莫過於把握;對苦難最好的回報莫過於昇華……

  羔羊有跪乳之情,烏鴉有反哺之恩,落紅護花,歸根落葉,這都是感恩。一片綠葉會感恩於一抹曙光,一顆小草於一顆露珠,一塊土地會感恩於一泓清泉。

  當我們傷心時,會感恩於一個微笑。

  當我們猶豫時,會感恩於一個眼神。

  當我們成功時,會感恩於一聲祝福。

  當我們驕傲時,會感恩於一句勸勉。

  我們應感恩於身邊的每個朋友,是他們不時地幫助我們。我們應感恩於時間,是它們讓我們快樂地成長。我們應感恩於老師,是他們傳授於我們知識。我們更應該感恩於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才能到人間走一回。

  朋友們!感恩無時不在於我們的生活中,也無時不在於我們的言行中。從今天起,我們的感恩比賽開始了!

  這個星期四的下午,我們學校開展了一次大型的座談會,老師讓我們的家長也來參加。在這次的座談會中,我們4到6年級的好多同學都是流著淚水聽完了這次報告會。

  座談會開始了,講話的是中國關工委講師榮鈺老師,她講的都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故事。她講,我們這一代孩子都很幸福,許多好吃的媽媽不吃,給我們吃,我們這麼幸福還跟媽媽發脾氣,那是多麼不應該呀。為了讓媽媽原諒我們,講師讓我們全體學生起立,讓我們拉著媽媽的手,大聲說:“媽媽我愛你,媽媽我以後再也不衝您發脾氣了,請您原諒我。然後我們又給媽媽一個深情地擁抱。

  我們不光要讓媽媽原諒,還要讓老師原諒,因為我們經常不完成作業,上課還大喊大叫,讓老師一點辦法也沒有。老師生病了,還要給我們來上課,可我們生病了就不上學了。榮鈺老師讓我們全體學生起立,說:“讓我們用掌聲情班主任到各班前面,老師不到,掌聲不斷,隨著熱烈的掌聲,老師一步步的走向前面,這時我們的掌聲才停下來,講師讓我們跑過去,給老師一個深深的擁抱,這時我們實在忍不住了,都放聲大哭。我們一起說:“老師,我們愛您,老師我們以後再也不犯錯誤了,請您原諒我們。”老師也流著淚說:“原諒,你們的錯我都原諒”。最後,我們和校長、講師,班主任一起合影,這場座談會就結束了。

  這場座談會讓我們深深的感動了,我決定,以後再也不讓老師和家長生氣了,再也不發小脾氣了。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報答老師,報答父母、報答祖國,做一個做事認真、不較真的孩子。

勵志心得體會2

  兩天時間過去了,這個課程給我帶來了太多太多,兩天一夜,為我以前的種種做了批判與總結,為以後的生活和工作必定帶來巨大變化!

  對於生活:

  第一:感恩。

  對於以前家人的付出與貢獻,沒有好好的感恩。無形之中傷害了對自己關心的人。以後,要經常關心家人,多與他們聊天,多為他們付出。

  第二:格局要大,敢於擔責任,學會遷善。

  對於別人的過錯,不要過分指責,要學會包容。對於自己的過錯,要勇於承擔責任,不找理由,及時收到並改正。要放得下,及時遷善,愛周圍的親人朋友。

  第三:溝通與交流。

  當與家人朋友發生爭吵時,要及時停止,並耐心的尋找解決辦法,主動與家人溝通交流,避免傷害到對方。

  第四:對父母長輩,常懷關愛。

  長輩們已經辛苦了大半輩子了,有時候想到他們的辛苦,心裡也不是滋味。但是從來沒有表達出來過,上過課之後,有了表達的勇氣。

  第五:活在當下,認真過每一天,認真做正在做的每一件事。

  不懊惱昨天,不期待明天,活在當下,明天的結果都是今天的積累。 第六:激情。生活是美好的,對人、對事兒、對物要充滿激情,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改變以往漠視,漫無目的的毛病。 對於工作:

  第一:善於總結。

  一個團隊也好,自己也好,出錯不可怕,但是

  不總結,同樣的錯誤接二連三的出現就可怕了。所以,一個優秀的團隊或者個人一定要學會總結。才會越來越優秀。

  第二:學會共贏,對話對手。

  同事或者競爭對手都不希望兩方兩敗俱傷,反而是都希望有所收穫,所以,共贏就是很好的解決辦法。

  第三:體諒老闆和同事。

  在自己抱怨不公時,自己的老闆和同事何嘗不是呢。以前沒有意識到體諒上級和同事,和他們交流很少,得不償失。以後會杜絕這種消極態度,體諒上司,團結同事。

  第四:把團隊當成自己的家。

  破產遊戲,給我的感覺的是震撼的,如果在這個團隊沒有百分百發付出,百分百的貢獻,當這個團隊解散的時候,自己將會是無家可歸的人,到處受到鄙視。只有把團隊當成家,全心全意的付出,才會將團隊越做越強,越做越大。

  第五:目標感要強。

  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就像在課程中一樣,要始終向著冠軍隊的目標前進。只要目標沒有達成,就要持續奮鬥下去。

  第六:自信與信任。

  過去的時候沒有太多的自信,而導致錯事了好很多很好的機會。沒有過多的信任失去了好多朋友。聽課之後才知道,現在所得到的結果是之前的所有原因造成的。以後,一定要樹立自信,信任家人,朋友,同事和周圍的人。

  第七:正確看待現在所面對的狀況,所做的事兒。這是自己選擇的,而不是被逼的。因為在自己內心深處已經做過了選擇。以後要拋棄這種心態,主動去接受,而不被動的去服從。

  經過陽光心態訓練營,保持陽光的心態,我相信所有的困境,所有的難題終究會得到解決,而我也終將成為一個積極陽光的成功者!

勵志心得體會3

  我一直認為勵志類的書籍基本是滿頁的慷慨激昂和壯志成成,《正能量》完全糾正了我的偏見。拿起這本書的時候,只是隨意的翻閱,開篇的撕書練習馬上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他要求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將讀過的部分撕掉。或許大部分讀者並不會照做,這個讀書習慣的小小改變,我確實感覺到頭腦經歷了一個微妙的但是真實的改變,抑或是思想,抑或是感受。心裡一直在暗示讀完這一頁就沒了,我便更認真的體會每一個文字的內涵,更細心的推敲每一句話的蘊意。《正能量》並不是簡單枯燥的說教,解讀了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行為導致情緒的產生”這一理念,他認為:“人們可以透過對某種情緒的表現而獲得相應的情緒感受。”這也就是所謂的“表現原理”。

  不管屬於哪個社會階層,也不管從事何種工作,正能量都是我們所渴望的。它並沒有那麼稀缺,或者遙不可及,將每個生活細節堅持下去,說不定哪天就會突然發現,我們不再是那個僅僅麻木重複自己舊行為模式的人,而是變成一個能夠控制自己的人生、對身邊的環境作出最適反應的人。“表現原理”的核心在於行動。我們要做自己情緒的“老闆”而不是行動的“觀察者”。大踏步走,你就會感到精神抖擻;擠出微笑,你就會感到快樂;挺直腰板,你就會變得更加自信。每個人需要作出的改變不盡相同,正如詹姆斯所說的一樣:“如果你想擁有一種品質,那就表現得彷彿你已經擁有了它一樣。”或許,我們要做的不只是身體語言的改變,更包括一些我們一直想做,卻總是拖延的事情。今天,就開始著手解決那項難纏的工作,或是去見讓你愧疚了很久的朋友,或是回家給父母做一頓晚飯,或是開始早已計劃好的長途旅行。不管是什麼,今天就開始作出一些積極的改變吧,你會遇到另一個真實的自己。

勵志心得體會4

  “在美國,這本書的影響力僅次於《聖經》。”

  《聖經》的影響力是全世界的人都能夠理解的,而能夠與此相提並論的我尚未耳聞。出於這種好奇,這句廣告詞吸引了我。

  在大學,我就研讀了這本書。但是,真正學習一本書的內涵根本不是讀完就結束的。讀書就像是一種交流,和大師之見的溝通,同時也是去尋找某些的認同感。讀書真正的樂趣在於學習大師的思維方式,同時在閱讀的不斷深入,人的思維方式也會隨著書中邏輯而去,最終會形成一定共鳴。《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給了我不間斷的共鳴。在讀此書的過程中,我不斷從中學習一個高效能人士的思維方式和行事風格。從中,我不斷去批判自我的錯誤觀念與行為,之中對自我也有很好的觸動,相信在今後的行為中也會存在些許影響。

  17世紀的美國,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土地,是一個投入勤勞和智慧就能產出財富的土地。一批又一批的人登陸美國去尋求自己的夢想,同時也為美國成今日的.世界強國奠定了基礎。在閱讀此書的同時,不斷讓我想起一個個能人志士的那種激情與拼搏精神。《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一本帶有美國精神的書籍,字裡行間透露著美國人的那種改變命運的決心,當然還有他們特有的美國式的幽默與思維。隨著中國的不斷開放和市場經濟的規則逐漸建立,民眾的不斷渴望成功的意念,國人大有一掃先人儒雅之風的傾向。隨著80後,90後的不斷成長與崛起,屬於新新人類自己的那種拼搏精神的建立,此書在中國的風靡熱銷也是不難揣測的。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七個習慣是一個系統。要求我們以完善自我開始,進而尋求團隊,最終要以終為始,使每個有志向的人走向自己的巔峰。對於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決心至關重要。做事的恆心和毅力,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決定命運,氣度影響格局。首先要改變的就是自己的個人修為。本書沒太多修飾性格的字眼,但頻繁的用了"習慣"二字。習慣是知識,技能和意願的交匯。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清楚應該怎麼做,更有這個意願去做,三者的交匯構成個人行事做人的習慣。透過改變個人的習慣,從而實現個人性格的改變,最終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習慣一:積極主動

  主動積極即採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主動積極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揚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懟別人,發揮了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時以由內而外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他們選擇創造自己的生命,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

  習慣二:以終為始

  高效能的人懂得設計自己的未來。他們認真地計劃自己要成為什麼人,想做些什麼,要擁有什麼,並且清晰明確地寫出,以此作為決策指導。因此,"以終為始"是實現自我領導的原則。這將確保自己的行為與目標保持一致,並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環境的影響。只有確立了符合價值觀的人生目標,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恆地付諸實現,才有可能獲得內心最大的滿足。

  習慣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針對〖要事〗而來,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順位。〖要事〗是目標事情,是符合宣言中"以原則為重心"的目標,這樣的事才應該被稱為〖要事〗,如果弄不懂什麼叫〖要事〗,就難以把時間管理好,〖要事〗也做不好。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更豐盛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不足的敵對式競爭。〖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資訊,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雙贏思維〗我認為把人引向了更高的層次,也是做人的境界,似乎更高於佛家學說,既現實又大愛,這一點很難做到,又很容易做到。

  習慣五:知彼解己

  當我們捨棄回答心,改以瞭解心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要培養設身處地的"換位"溝通習慣。欲求別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對方。人人都希望被瞭解,也急於表達,但卻常常疏於傾聽。眾所周知,有效的傾聽不僅可以獲取廣泛的準確資訊,還有助於雙方情感的積累。當我們的修養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態平和,能抵禦外界干擾和博採眾家之言時,我們的人際關係也就上了一個臺階。

  習慣六: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談的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瞭解彼此,甚至是稱許彼此的歧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掌握機會的手法。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利基,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習慣七: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談到的是,如何在四個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會/情感,心智及心靈)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對組織而言,七個習慣提供了願景,更新及不斷的改善,使組織不至呈現老化及疲態,並邁向新的成長之徑。對家庭而言,七習慣透過固定的個人及家庭活動,使家庭效能升級,就像建立傳統,使家庭日新月異,即是一例。

  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是為了養成適合自己的習慣,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為自己所用。閱讀的本質不是我們“看過了”,而是努力的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進行嘗試,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和工具。工作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透過培養這七個習慣,循序漸進地獲得不斷的進步,逐漸使自己成長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職場精英。

勵志心得體會5

  這是個發生很久的新聞了,拿出來寫,是因為新的一年,我們想告訴你:

  “無論你之後有多大的野心,保護好自己這具肉身,是第一重要的,沒有這具肉身,你的靈魂與野心,都無處承載。”

  華為一位工程師,36歲,連續22個月工作,保持高壓狀態,沒有休息,而且還是在肯亞,身體吃不消了,依然硬扛著。

  事發時,這位工程師在開車。

  開著開著,突然覺得頭痛欲裂,天昏地暗。把車停靠在路邊,整個人開始失去意識,然後就開始嘔吐,吐得天昏地暗。

  人們立即把他送到最近的醫院搶救。

  沒用,人最後還是去世了,年僅36歲。

  他的背後,是一個全職太太,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還有一個老母親。他去世了,他們從此沒了依靠,天塌了。

  這位工程師,去世之前,已經連續工作22個月:

  出事前一週,他給妻子發簡訊:“我挺不了了。”

  出事前2天,他通宵熬夜加班

  她的妻子寫下了一封信:

  我的小家,從此破碎了。八歲和三歲半的孩子,永遠地失去了保護他們的爸爸。我再也等不到那個和我白頭偕老的愛人,年邁的婆婆白髮人送黑髮人。

  人生至痛,情何以堪?

勵志心得體會6

  《勵志故事》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裡面講了很多人用頑強的精神去面對一切。最後成為為人

  其中我最 欣賞‘‘輪椅上的寫作者這一片篇了。將的是張海廸曾經也是一個幸福的孩子。但是5歲時患上了脊髓血管瘤。病情反覆發作,5年中做了3次大手術最後成了截癱。從此,她就天天做在輪椅上了。但她始終沒有放棄。在家裡學習。天天完成媽媽留的作業。就這樣,海迪懷著生命的執著。她創作和翻譯的作``品不斷問世。圓了海迪的文學夢,也圓了海迪蓬勃生命的夢。從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只有一條路不能選擇,那就是放棄的路。而我有時做事做

  不好,就想放棄。所以我一定要向紙海迪學習。

  其次,我欣賞的是人生的轉折點。這一篇講的是荷馬很小就雙目失明瞭。這使他很痛苦。有一次,他一個人在海邊坐著。諦聽大海的聲音。忽然一陣優美的聲音。荷馬聽的很入神。但過了一會兒,音樂停了。荷馬就問:“你為何不拉了?”歌手說;“你的雙目雖然失明,但你可以用心靈聽我的歌聲。”歌手教起了荷馬。漸漸地,荷馬拉的有節拍了。從此,河馬走上了歌手為他指明的路堵了這個故事,我想起了自己。當自己遇到挫折,就馬上難過。我一定要向荷馬學習。

  這本書寫的真是太好了!給我帶來了許多寶貴的啟示。讓我在獲得豐富知識的同時,增強了我的閱讀能力,提高了文化素養,為我樹立了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不管怎樣,我會向書中的偉人學習,克服各種學習上、生活上的困難,學會堅強地面對一切,堅持自己的理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勵志心得體會7

  其實在學校裡,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還不是那麼強烈;

  一旦踏入社會,那才是真正的千差萬別。

  畢業季來臨,我找了好幾份工作,但都大同小異,工資基本都是兩千多,工作內容也是零碎的雜活,不具備任何意義和前途,我是可以隨時被替換的“工蟻”。

  那段時間我特別焦慮,下了班回到宿舍很難擺出好臉色。

  不光是我,另外兩個舍友也如此。羅子京經常打趣我們是出去“賣身”了。

  全宿舍就只有他沒有生存的壓力。

  在我們焦頭爛額地到處投簡歷時,他和自己的女朋友去了歐洲玩。他朋友圈裡曬得那些異國風光圖,直扎得人眼睛疼。

  畢業證書一到手,我也給老闆遞了辭呈。

  老闆整天對著實習生冷嘲熱諷,隨意指使。他接過我的辭呈,連眼皮都沒翻一下。

  我約羅子京吃飯,他問我今後有什麼打算。我當時動了回家的心思。

  記得剛上大學時,我向父母堅定地表示:以後我就是在北京撿垃圾、當乞丐,也絕對不會回石家莊!

  年少無知!現如今呢?

  真正收拾東西離開學校的話,我連一個住的地方都沒有,和乞丐有什麼區別!這難道就是我留在北京的意義?

  羅子京聽完後,沉思了一會說:

  我爸人脈廣,我託他問一問有什麼工作找人,你先彆著急。

  我當時只覺得好兄弟在安慰我,沒想到過了幾天,羅子京就給了我一個微訊號,說是他爸的一個朋友在一家跨國巧克力公司做銷售部經理,現在準備招一個助理,要是我合適的話,人家也不準備在網上發招聘了。

  後來我去面試了。去之前心裡特別含糊,畢竟這是一家很知名的跨國公司,我覺得人家十有八九不會要我。

  結果沒想到,那位銷售經理瞭解了一些我的基本情況後,當即就通知我下週一過來籤合同。

  走進電梯時,我覺得特別不真實:這麼容易就被錄用了?

  入職後我才明白,這裡的員工不是國內頂尖院校畢業的,就是國外學成的“海歸”。我一個普通的大學生能進來,完全是仰仗了羅子京父親的面子,可以說是“狐假虎威”

勵志心得體會8

  月薪過萬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很多達到這一標準的人會告訴你,就那樣,沒什麼特別的,甚至有人會說,感覺很不好。

  但是,沒嘗過那份鮮的人總是在不斷地意淫著那份美好,總認為那種感覺應該是很爽的才對。

  人就是如此,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就好像劉強東說自己是臉盲,看不出奶茶妹妹是否漂亮。

  月薪過萬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先把這個流氓的問題放一邊,其實月薪過萬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裡,只是剛剛解決溫飽,屬於低收入人群。

  所以,我們聊一個很正經的操作:如何成為一個高收入的人?

勵志心得體會9

  只要留心,你不難發現,在各行各業都有很多非常敬業的人。

  比如,在演唱會上唱到失聲的歌手劉德華。

  已經57歲的劉德華,去年12月在香港紅館開演唱會。按照計劃,他打算連續唱20場,但很遺憾的是,在劉德華唱到第14場的時候,因為喉嚨發炎導致失聲。

  在舞臺上活力四射的華仔,因為不能完整把那場演唱會唱完,他哭著跟大家說對不起,手足無措地低下頭去鞠躬致歉,那種感覺就像一個犯了錯的笨小孩。

  作為一個高度熱愛工作的人來說,我想,那一刻他真的很痛苦和無助,也很無奈。

  臺下的粉絲感動落淚,哭著跟他說:華仔,沒關係,照顧好自己。

  我想,現場肯定很多粉絲是第一次去看他的演唱會,雖然很遺憾不能看到一場完整的show,但粉絲們更希望他能身體健康。這是劉德華認真負責的態度,獲得了大家的尊重和體諒。

  他有很多經典的音樂和影視作品,陪伴了無數人的成長。

  這位巨星曾在演唱會的現場對粉絲說:“拍戲、拍廣告就能掙到錢了,幹嘛還這麼辛苦開演唱會啊?因為如果不是開演唱會,見不到十幾萬人,我不可以親口和你們說多謝。如果你的朋友也是支援我的,希望每一位坐在這裡的朋友,幫我回去跟他們也講一聲,多謝。”

  可見,一個人能力卓越固然是好事,但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其實是你做事的態度。

  梁啟超先生在他的《敬業與樂業》裡寫道:我生平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

  他所說的“責任心”便是敬業,“趣味”就是樂業。

  先生是想告訴我們,只有學會在工作中找到樂趣,並且用責無旁貸的態度去面對它,才是對待工作最好的方式。

  把工作當成一種使命,敬重它,熱愛它,你會發現,人生自有獲益和回報。

  願我們,都不辜負所在的崗位,收穫前程。

勵志心得體會10

  聽完報告會後,我有非常深刻的體會。因為當時在場的所有家長、老師、學生都流淚了,那是因為程教授講的事情很真實感人,這些話說到了大家的心坎裡。 我自己也是感動頗深,下面我就簡單的談一下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感恩立德,明禮修身

  感恩,是人生的最大智慧;感恩,是人性的一大美德。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無時無刻地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快樂。在感恩的世界裡,我們還會時時提醒自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如果你是一個苦惱的人,你應該學會感恩,因為感恩是驅除你的苦惱的一劑良方妙藥;如果你是一個對生活心灰意冷的人,你應學會感恩,因為感恩的時候就是你的身心得到溫暖的時候;如果你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人,你應學會感恩,因為感恩會使你的心情漸漸舒暢,漸漸平和;如果你是一個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人,你應學會感恩,因為感恩會使你逐步釋放重負、放鬆身心;如果你是一個只顧索取的人,你更應學會感恩,因為感恩會使你變得會適當地給予;如果你是一個快樂的人,你也應學會感恩,這樣,你的快樂就會取之不盡...... 對別人感恩,相應會得到他人對你的感恩,所以你是得到了兩份好心情。學會感恩,就是學會了長存感激之情,永存愛心。

  二、自強不息,立志成材

  困難催生偉大的品格,壓力凝聚堅不可摧的精神。作為播撒知識和傳承文明的當代青年教師,我們應當秉承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寶貴精神,以頑強的意志、務實的行動書寫合格的青春答卷。

  在生命的歷程中,只有不斷地努力、奮鬥和追求,才能實現人生價值,領悟人生真諦。愈挫愈勇,逆境成才。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要始終堅信:困難和挫折都是暫時的。心中常樹必勝之志,胸中常立豁達之情,永遠奮發向上。 立足專業,廣泛學習。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用過硬素質充實自己,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服務社會。

  三、勇擔責任,誠信做人

  人無信不立,要將誠信做人貫穿日常的學習生活之中。行動起來,讓我們做誠信的主人,對自己誠信,對他人誠信,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

  當然,我們能做的不僅僅是這些,我們只是想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喚醒大家的愛心、善良與社會責任感。讓我們行動起來,把“感恩、自強、責任”這一美德進行到底!

  

勵志心得體會11

  社會上做人做事,看到要想到,想到要做到。意思就是說,眼裡看到什麼事,腦子要轉起來,手要動起來,腿要跑起來,不能什麼事都後知後覺。

  其實這樣的習慣不光是在社會上要做到,包括在平時與朋友相處,我們也要有這樣的習慣。

  這就是我經常說的,眼裡要有別人,時時刻刻考慮到別人的需求,照顧到別人的感受,這樣的人其實才是一個真正的情商高的人。

  眼裡只有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眼裡只看得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只考慮自己感受的人,是不可能情商很高的。

  所以,社會上混,你沒有關係,沒有背景,沒有資源,你就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成熟、穩重、機靈、有禮貌、懂得感恩的形象,一樣可以獲得領導的賞識。

  我的寫作老師曾說:“千萬不要小看那些敢吃虧的人。不肯吃虧是精明,敢於吃虧卻是智慧。”

  吃虧並不是一件蠢事,有時候,它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學徒大多有一段廉價的勞動史,職場小白吃虧也是常事,創業的人也幾乎沒有不交學費的。

  雖然不是所有的虧後面都跟著機遇,但是,只要不怕吃虧,耐心地將各種“虧”轉化為生存和成長的利器,就沒有什麼虧可以吃一輩子。

  等到學徒成長為師傅,小白成長為精英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那些最能與別人拉開差距的經驗,其實都是從我們多吃的“虧”裡得來的。

  正所謂“將軍趕路,不追小兔”,與我們的成長目標相比,眼下的吃虧受累不過是小事一樁,根本不值得我們去分散注意力。

  不計較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才能集中精力繼續趕路。

  而天下也沒有白吃的虧,那些看似白費的力氣,最終也會在某一時刻成為我們的鎧甲,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

  有不怕吃虧的格局,才有力氣趕更遠的路。

勵志心得體會12

  羅子京是一個謙虛、熱心的人,他身上完全沒有驕橫之氣。

  他善於溝通交際,而且是他帶我叩響了北京的“華麗之門”。

  我生平第一次去夜店,就去了最豪華的一家,在三里屯非常有名。

  那天是羅子京朋友的生日,他們在最好的卡座開了一整桌的酒,酒的名字我一個不認識,但肯定價值不菲。

  來慶祝的也都是些漂亮、帥氣的年輕人。

  那些年輕的軀體,習慣性地隨著節奏不住地搖晃。我也故作自然地隨著音樂晃動。

  散場簽單時,因為羅子京的朋友離我比較近,我偷瞥到了上面的金額——712583。

  好傢伙,6位數!僅僅這一晚上,居然消費了71個萬。

  萬在北京是基礎消費單位嗎?

  我暗自吃驚,但人家這位朋友卻大手一揮,把卡一遞,連眼都不用眨一下。

  當下我心裡只剩下四個字,雲泥之別!

  當晚凌晨三點,我單獨回到宿舍。兩個舍友都還沒睡,他們正邊打遊戲邊聊天。

  我聽到舍友老張深深嘆氣:

  我明天又得跟爸媽要生活費了,真是張不開嘴。

  另一個問:

  你要了多少?

  一千!

  靠,要這麼多幹嘛!你又沒女朋友。

  老張扭捏道:

  唉,衣食住行不就得花錢嘛,我已經很節儉了好吧!

  一千塊,已經足夠使我的兩個舍友煩惱、焦慮;而不久前我見到的年輕人們,他們卻輕鬆自在地揮金如土。

  一樣的年紀,不一樣的境遇,我在北京首次深刻地體會到同齡人之間的割裂。

勵志心得體會1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我是06xx年度勵志獎學金的同學發言。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院所有同學,對長期以來一直關心高等教育事業,支援、資助我們的黨和政府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對培育我們成長和進步的院系領導,教育輔導我們的各位教員以及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相互扶持的各位同學表示深深的謝意,感謝你們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我們的照顧和支援,是你們的關心,給了我們自強不息的堅強勇氣,是你們的支援,放飛了我們追求至善的希望之翼!

  我想,我們在坐的每一位同學,都有過成功和失敗的經歷,都有過為了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目標付出辛勤汗水的過程。在這裡,我想說:“我們今天每個獲得榮譽和獎勵的同學,都應該心存感激,倍加珍惜!”

  一年多前,懷著憧憬和渴望,我們背上行囊,伴著鏗鏘號角,踏進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開始了我們的大學生活,經過一年多的刻苦努力,大家都有了一個全方位的質的變化。

  院系領導為我們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營造了濃郁的學習氛圍,教員對我們無私教誨,傾囊以授,這一切都讓我們倍受感激,更讓我們受到鼓舞的是黨和政府,這樣關心我們高校的學子,專門設立這樣一項勵志獎學金。它不僅點燃了我們心中的希望,也為我們指明瞭奮鬥的目標和前進的方向。

  於是,我們更加認識到,要努力學習,學習知識、學習生活,積攢全身的力量,去付出、去回報,去付出知識、去回報關懷。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向日的葵花也會變成太陽,溫暖萬物。

  今天,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榮譽,更感受到了學院領導、老師和同學們的美好期望。這份承載著希望和夢想的財富將引領我們飛得更高。在以後的人生旅途中,我們更會日復一日地去磨礪、去提高,相信我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燦爛美好!

  我還要感謝所有的輔導員老師,是你們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給予我們最珍貴的意見和指導,感謝所有的任課老師和我們的班主任,讓我們領略到了大師的風采,翱翔在知識的海洋。

  我想榮譽已成為過去,希望寄託於未來。我們會以此為動力,更加倍地努力學習,相信我們,畢業工作後不會給學院丟臉,我們一定會努力工作,創造自己的天空,今日我以學院為榮,明日學院將因我們而驕傲。

  謝謝

勵志心得體會14

  為了紮實有效的開展好“三生教育”的系列活動——青少年感恩教育,勐臘鎮中學結合“青少年感恩勵志教育”報告會內容,抓好感恩勵志主題教育活動。具體活動內容如下:

  一、組織開好“青少年感恩勵志教育”報告會。20xx年11月31日下午15:00整,有高傑老師做勵志感恩教育報告,我校有1200人左右聽了報告,七、八年級學生800餘人,全體教職員工以及300名家長到場。在場的父母沒有不為之動容的,這不僅僅在教育孩子,也給父母們上了一堂非常有意義的課,讓大家在精神上也得到了一次洗禮。

  二、各班級對本次主題教育活動開一次主題班會,把學生聽報告會的感想予以交流,瞭解全班同學對感恩勵志的理解以及同學們所瞭解的感恩勵志方面的事例。並把好的心得體會文章貼到宣傳專欄,讓大家分享。

  三、延長三生教育陣地,政教處結合班級情況,進入班級開展三生教育,並建議每一位學生在禮拜天為父母分別做一次家務,由此讓學生體會父母辛勞,學會關心、理解父母;增強與父母的交流,培養家庭責任感,學生學會為家庭付出;學生感悟生活的美。並對違反紀律的同學進行集體勵志,深化、引導了學生的思想,教育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將他律的行為轉化為自律的行為,讓學生感悟到感恩思想的美和力量,為感恩教育活動增加外延。

  總之我校在教育學生學會感恩、懂得感知、完善自我的系列“感恩”教育活動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勵志心得體會15

  美國著名學博士艾爾森對世界100名各領域中的傑出人士做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讓他十分驚訝———61%的人士承認,他們所從事的並非是內心最喜歡做的,至少不是心目中最的。

  蘇珊出身於一個音樂世家,她非常喜歡音樂,卻陰差陽錯地考進了的工商管理系。

  儘管不喜歡這一專業,但她學得很認真,每學期各科成績均很優異。

  畢業時,她被保送到麻省理工學院攻讀MBA課程,後來成績突出的她又拿到了經濟管理專業的博士學位。

  如今已是美國證券業界風雲人物的蘇珊依然心存遺憾:“老實說,至今為止我仍說不上喜歡自己所從事的工作。

  如果能夠重新選擇,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音樂,但我知道那隻能是一個的‘假如’,我只能把手頭的工作做好。”

  艾爾森博士問她:“你不喜歡你的專業,為何學得那麼棒?不喜歡眼下的工作,為何又做得那麼優秀?”“這是我應盡的職責,必須認真對待。

  不管喜歡不喜歡,那都是一定要面對的,沒有理由草草應付。

  那是對工作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蘇珊的話很耐人尋味。

  “這是我應盡的職責”,凝聚了她對自己所從事工作的敬重,凝聚了她不甘平庸的理念。

  正是她的這種“在其位,謀其政,成其事”的敬業精神,讓她贏得了令人矚目的。

  很多人常常無法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完全可以其對所處位置的和方式,自然也會因此找到許多的樂趣,因此擁有一份驕傲的。

【勵志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