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高一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歸納

高一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歸納

高一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歸納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看到知識點,都是先收藏再說吧!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重要的內容。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歸納,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歸納 篇1

  古代中國的商業發展

  瞭解“市”的形成與發展

  (1)“市”的形成:宋朝以前,縣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設市,用於貨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圍牆,與民居嚴格分開。官府設市令或市長,對市場交易進行嚴格的管理,按時開市、閉市,閉市後不許交易。

  (2)“市”的發展:宋朝時,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鄉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舊時日中為市的經營時間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晝夜相接,交易活動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監管。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是宋代最的四大商業名鎮。

  知道主要的商業城市和商幫

  商業城市:古代的長安、洛陽、開封、臨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時期的政治中心、軍事重鎮,也是的商業中心。南方經濟的發展,使揚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為當時最繁榮的大都會。

  商幫:明清時期,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叫做“商幫”,其中,人數最多、實力的是徽商和晉商。

  理解“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及其影響

  “重農抑商”政策:

  (1)提出: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時,首倡“重農抑商”政策。

  (2)基本含義:國家要鼓勵男耕女織的農業生產,限制工商業的發展。

  (3)目的:保護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以確保賦役徵派和地租徵收,鞏固封建統治。

  (4)影響:對於保護小農經濟、鞏固封建制度、維護國家統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業的發展。

  高一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歸納 篇2

  海禁、閉關鎖國政策

  ①時間:明清時期

  ②原因:a、明初為防患倭寇;b、清初為對付東南沿海的抗清鬥爭;c、清政府認為無需同外國進行貿易;

  ③評價

  a、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b、隔絕了中國與外界的聯絡,使中國落後於世界潮流

  第三單元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①原因: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

  ②表現

  a、自然經濟逐漸解體b、近代企業的誕生(洋務運動)c、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19c60、70d)

  高一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歸納 篇3

  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1)農作物:水稻(南)、粟(北)(引進作物:玉米、番薯)

  (2)生產工具的變革:

  ①原始農業:刀耕火種

  ②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

  ③春秋戰國:鐵器和牛耕出現

  ④唐代:曲轅犁

  ⑤灌溉工具:三國翻車、唐代筒車

  (3)水利設施的完善:

  ①春秋戰國:芍陂、都江堰、鄭國渠(水旱從人,不知饑饉)

  ②漢代:漕渠、白渠、坎兒井、治理黃河

  (4)生產方式的變化:

  ①千耦其耘:商周時期大規模簡單協作

  ②自耕農經濟:

  原因: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進步;私有土地出現

  產生:春秋

  特點: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規模小,難擴大再生產

  高一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歸納 篇4

  新航路的開闢

  新航路開闢的背景、過程及影響

  原因①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根本)②歐洲人的“尋金熱”(動力)③奧斯

  曼土耳其帝國控制東西方商路(直接)④傳播天主教的熱情⑤人文主義倡導冒險進取條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援(主)航海技術、造船技術進步和地理知識的豐富(客)過程:迪亞士—好望角、達伽馬—印度、哥倫布——美洲、麥哲倫:環球航行(大西洋—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西班牙向西走,兩個“倫”)

  影響:

  1、“地理大發現”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

  2、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

  3、歐洲社會出現了重大變革即“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貿易中心轉移(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4、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最深遠的影響)

  高一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歸納

  高一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歸納 篇5

  列舉古代中國在冶煉、紡織、制瓷等手工業部門的主要成就。

  冶煉:①青銅器鑄造夏商周—春秋(青銅時代)

  數量多、種類齊、工藝精、造型生動

  司母戊鼎

  ②冶煉生鐵和鋼發明於春秋時期

  春秋—塊鍊鋼;杜詩(東漢)發明水排,提高了生產效率

  南北朝—灌鋼法

  16世紀前,世界;大大推動生產發展

  ③燃料煤冶鐵——世界最早,漢代開始,北宋普遍

  焦碳冶鐵——南宋末開始,明朝流行

  紡織:①絲織—上古學會養蠶繅絲世界最早

  西周絲織工藝突飛猛進,品種日益豐富,花色圖案精美

  漢代絲綢遠銷歐洲,中國獲“絲國”稱號(絲綢之路)

  唐代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

  明清鼎盛時期蘇州、杭州

  ②棉織—宋末元初棉花向內地傳播,宋代棉花種植及棉紡織技術已經推廣到閩粵等地區

  元代黃道婆發明腳踏三錠紡車

  元明江蘇松江成為全國棉紡織業中心

  明後期棉布成為民眾的主要衣料,棉花種植面積普遍擴大,一些地區出現了具有一定規模的自由勞動力市場。

  制瓷:新石器時代開始燒製陶器

  商代燒製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東漢晚期燒製出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燒製出白瓷

  隋唐陶瓷工藝臻於成熟,瓷窯遍佈南北,

  唐三彩(陶)

  唐代制瓷業成為一個獨立的生產部門,瓷器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越窯(青瓷)邢窯(白瓷)

  宋代景德鎮成為“瓷都”,出現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窯

  清代康熙年間,粉彩瓷器工藝的發明又推進了生產技術的提高,粉彩瓷器燒製技術在雍正時期達到登峰造極的水平。

  高一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歸納 篇6

  資本主義一體化趨勢(世界市場完全形成):

  ◆含義:

  (1)區域性性的交流發展為全球性的溝通;

  (2)分散的、區域性性的世界變成互動的、連成一體的世界;

  (3)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即世界市場完全形成)。

  ◆形成的根本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

  (1)交通工具的變革,使遠端運輸變得更為廣泛、安全、便捷。

  (2)電信工具的創新加速了商業資訊的傳播與交流,使人們的跨時空聯絡日趨頻繁和便利。

  (3)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擴張,使世界各地的生產、流通和消費更為緊密地聯結在一起,人類朝著世界一體化的程序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形成的標誌:

  19世紀末20世紀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資本主義市場為框架,以國際貿易和殖民主義為手段,以物資和物種交流、人口遷徙與種族融合、各種文化交流與撞擊,各種社會形態的衝突與選擇為主要內容的一體化過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

  ◆世界一體化趨勢的影響

  (1)積極方面:它是一種歷史的進步。

  ①極大促進了世界農業經濟的發展;

  ②推進了國際勞動分工向廣度和深度發展,提高生產的社會化程度。資本主義國家成為世界貿易和國際分工的受益者。

  ③促進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擴大。

  (2)消極方面:

  ①拉大了東西方世界的經濟發展差距並導致亞非拉美人民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

  ②列強之間矛盾和衝突加劇,最終引發大規模的世界戰爭。

  [小結]近代以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過程:

  ①15世紀末新航路開闢後,世界開始走向聯絡,世界市場雛形初現;

  ②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列強全球擴張,到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③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列強瓜分世界,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完全形成。

  ④20世紀90年代,經濟全球化掀起了。

  高一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歸納 篇7

  1、古代中國的農業

  瞭解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

  (1)刀耕火種:原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法。即人們先用石刀、石斧把樹木砍倒,曬乾後放火焚燒,然後再用石犁翻土播種。這種耕作方式被稱為“刀耕火種”或“火耕”。

  (2)耜耕:隨著鬆土工具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標誌著我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階段。商周時期,出現了青銅農具。由於青銅比較珍貴,在農業生產中很少使用。木製的耒耜和石鋤、石犁,仍是人們進行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

  (3)鐵犁牛耕: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並將其逐步推廣。漢朝以後,鐵犁牛耕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古代小農經濟(自然經濟)的基本含義

  (1)形成原因(條件):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的出現和牛耕的逐步推廣,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伴隨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男耕女織的個體小農經濟逐步形成。

  (2)特點: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納賦稅。這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

  (3)作用:小農經濟是推動精耕細作技術發展的主要動力;小農經濟是封建王朝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它的興衰關係到封建經濟的繁榮和封建政權的安危。

  (4)地位和影響: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在中國封建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

  2、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發展

  瞭解古代中國在絲織、冶金和制瓷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絲織業: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距今四五千年,我國已養蠶並有了絲織品。商朝時已有了織機,能織出多種絲織品。西周時能生產出斜紋提花織物。唐朝絲織技術高,以輕盈精湛著稱,還吸收了波斯的織法和圖案風格。宋朝絲織品品種繁多,織錦吸收了花鳥畫中的寫實風格,圖案生動活潑。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設在蘇杭等地的織造局生產的絲織品超過前代,特別是細密精緻的緞,成為清朝絲織品的代表。絲織工具有花樓機。

  (2)冶金技術:

  ①冶銅技術:原始社會晚期,中國人就掌握了冶銅技術。商周時代,青銅鑄造進入繁榮時期,代表作有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禮器等。

  ②冶鐵技術:西周晚期,中國已有鐵器。東漢杜詩發明的水力鼓風冶鐵工具,南北朝的灌鋼法等,使中國在鋼鐵冶煉技術和產量,在16世紀以前一直世界。

  (3)制瓷業: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商朝時已燒製出原始瓷器。東漢燒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燒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宋代制瓷技藝大放異彩,瓷窯遍佈全國各地,並出現了五大名窯。明清時期瓷器種類豐富,青花瓷、彩瓷、琺琅彩爭奇鬥豔。江西景德鎮是的瓷都。

  古代手工業

  分類特點地位成就

  官營手工業①由政府直接經營,集中大作坊;②產品不計成本,不流通,供皇帝使用在明中期以前,在手工業中一直占主導地位冶鐵:東漢的水排;南北朝的灌鋼法;

  制瓷

  絲織:明清時進入鼎盛時期;

  民間手工業①由民間私人經營

  ②產品供民間消費明中葉以後,超過官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明中後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家庭手工業產品用來交納賦稅和家庭消費農戶的副業

  1、簡述鴉片戰爭後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認識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9課)

  1)自然經濟的解體——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之一

  ①背景:封建的自給自足為特徵的自然經濟在中國佔統治地位。

  ②原因: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勢力的入侵

  ③影響: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2)洋務運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之一

  ①背景:面臨內憂外患

  ②重要目的:利用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封建統治。

  ③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④口號:“師夷長技以自強”

  ⑤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⑥活動:A。前期興辦軍事工業(以“自強”為旗號)B。後期興辦民用工業(以“求富”為旗號)C籌劃海防D創辦新式學堂

  ⑦失敗標誌: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

  ⑧積極作用:A、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

  B、在客觀上既刺激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又對外國經濟勢力擴張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C、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2、瞭解民國初期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史實,探討影響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10課)

  (1)民國初期民族工業出現短暫春天

  ①原因:A、辛亥革命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掃清了一些障礙;

  B、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獎勵發展實業;

  C、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鬥爭和實業救國的影響;

  D、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客觀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條件。

  ②主要表現:A、各種發展實業的團體紛紛湧現,出現了興辦實業的浪潮。

  B紡織業和麵粉業發展最快,重工業也有一定的增長

  (2)影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的侵略、壓迫是阻礙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原因。

  ②此外,還受到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

  高一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歸納 篇8

  發達的古代農業

  一、古代農業耕作方式演變

  (1)刀耕火種(原始農業)

  (2)石器鋤耕(耒耜)

  (3)鐵犁牛耕:春秋出現,漢代後,鐵犁牛耕成為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農業的精耕細作

  生產工具:春秋戰國—鐵犁;西漢—耦犁、耬車(播種工具);隋唐—曲轅犁耕作方法:春秋戰國—壟作法(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耕作方法);西漢—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戰國);漕渠、白渠、龍首渠(漢)

  灌溉工具:翻車(三國)、筒車(唐朝)、高轉筒車(宋朝)、風力水車(明清)

  三、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

  時間:春秋戰國

  原因:①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的出現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產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特點:①以家庭為生產單位

  ②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

  ③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地位:小農經濟在中國封建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是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

  評價:積極

  ①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②為我國農業的精耕細作做出了貢獻消極

  ①小農經濟比較脆弱,容易破產

  ②是我國封建社會繁榮的原因,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

  高一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歸納 篇9

  1、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程序

  (1)工業革命的開始——珍妮機的問世(英國工業革命最早發生在棉紡織業)

  (2)瓦特改良蒸汽機解決動力問題,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

  2、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歐美資產階級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2)工業革命在客觀上也傳播了先進的思想和生產方式,促使世介面貌發生了變化

  (3)工業革命還引起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結構的變革,產生了兩個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4)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時間:19世紀中後期)

  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

  電力的廣泛應用: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研製發電機成功;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汽車和飛機;化工技術的發展;鋼鐵等傳統工業的進步。

  4、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壟斷組織的出現(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建立。(19世紀末20世紀初)

  5、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在交通領域: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火車、輪船,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了汽車和飛機

  在社會結構: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兩個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壟斷組織。

  在世界市場: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6、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

  新航路開闢: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殖民擴張:世界市場拓展

  第一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高一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歸納 篇10

  古代農業

  1、耕作方式——鐵犁牛耕

  ①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

  ②漢以後,鐵犁牛耕成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時期,曲轅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農經濟

  ①形成時間:春秋戰國

  ②形成原因:

  a、鐵犁牛耕的出現,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根本)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③特點:

  a、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

  b、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

  c、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④地位:在古代中國經濟中始終占主導地位;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會——土地屬於氏族公社

  ②奴隸社會(夏商周)——“井田制”(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度)

  ③封建社會——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魯國“初稅畝”,實際承認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戰國,秦國商鞅變法,以法律形式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農業政策

  (1)重農抑商

  ①開始:戰國商鞅變法

  ②評價

  a、保護農業生產,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封建統治;

  b、封建社會後期,抑制了工商業的正常發展,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

  (2)抑制土地兼併

  ①均田制(北魏—唐)

  ②“魚鱗圖冊”(明朝,確定土地所有權和徵收賦稅的依據)

【高一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