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國小教師研修心得體會

國小教師研修心得體會

小學教師研修心得體會6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教師研修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教師研修心得體會1

  自20xx年12月19日起,我參加了“遼寧省中小學教學學科帶頭人高階研修班”在上海的培訓考察活動。五天的培訓時間裡,我們參加了三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即:“專家講座”、“參觀學校、聽課交流”、“文化教育考察”等,每一項活動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專家講座”——受益匪淺

  培訓的前兩天,我們集中聽了四位專家的講座,分別是上海市教委原教研室主任王厥軒的《上海市課程改革的回顧與展望》、上海建平實驗中學副校長李百豔的《教師與學校共同成長》、華東師大教育學院院長馮大鳴教授的《高效學科教研組建設的若干要務》,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趙才欣教授的《課堂與研修——文化的一種再造》。四位專家的講座,各有各的精彩。

  王厥軒主任的講座讓我們瞭解了上海教育課程改革歷程,他站在一定高度向我們介紹了中國基礎教育的成敗,他的講座給我們帶來很多教育改革的前沿資訊,讓我們這些基層教育工作者開闊了視野。

  也許是因為都是來自與基層學校的緣故吧,上海建平實驗中學副校長李百豔的講座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帶給我的思想撞擊也最多,她的講座,不僅讓我們瞭解到上海建平實驗中學在教師專業成長上做的一些紮實有效的工作,而且,她還把一種教育思想傳播開來,那就是“只有使學校的發展與教師的發展有機結合,自然並軌,促進教師和學校共同成長,才能實現打造名校的目標。”

  馮大鳴教授的講座對基層學校的教研組建設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他對教研組建設歸納了五點,即“定位、方式、基建、講究、追求”,每一點都有極強的可操作性,他給教研組的定位是“教研組是教師學習的平臺,質量改造的依靠,專業發展的後盾”,他認為教研組長應該發揮“教育質量的第一操心人,教師潛力的第一開掘者,教學問題的第一預警人,團隊精神領袖、定海神針”的作用,他還提出了教研組長“走走、看看、聽聽、問問、談談”“走動管理”的“十字訣”,這些都讓我茅舍頓開,現在,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在高喊著打造高效課堂的口號,可是,又有幾位校長考慮過該如何打造高效教研組呢?沒有一支高效的研訓隊伍和一個高效的研訓體制,又怎麼可能實現高效課堂呢?馮大鳴教授的講座就給我們打造高效課堂送來了很多可以握的住把手。

  趙才欣主任圍繞著“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從“課程文化”的轉型、“課堂文化”的迴歸講到“研修文化”的再造。趙主任在報告中穿插了影片故事《我能不愛秋天和冬天嗎》,這段影片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尊重學生的前提是瞭解。趙主任報告結束時說“教師的成功人生不是都當特級教師、校長,而是是否擁有豐富的思想”,這句話讓我回味了很長時間,的確,遇到一個擁有豐富思想的教師才是學生的最大幸運!

  二、“參觀學校、聽課交流”——收穫頗多

  培訓期間,我們參觀了四所學校,分別是“上海市澄衷高階中學”、“上海市長青學校”、“上海市虹口實驗學校”、“上海市進才實驗學校”。四所學校,各有各的文化、各有各風采!

  “上海市澄衷高階中學”——沉甸甸的歷史就是最厚重的校園文化

  “澄中高階中學”是一所百年老校,一九○○年,清末企業家葉澄衷以他“興天下之利,莫大於興學”的赤誠之心和睿智眼光,出資創辦了這所學校,開中國人自己興辦班級授課制學校之先河。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任校長。歷任著名教師有豐子愷、錢君匋、王懷琪等。

  走進這所學校,撲面而來的是它獨有的那份沉甸甸的厚重的文化的味道,操場邊那一顆顆雙手環抱都要有困難的大樹、教學樓前佇立著葉公澄衷的雕像,教學樓的大廳裡貼上著曾經在這裡任職過或讀過書的各位名家,走在走廊裡,偶爾就有一張發黃的老照片映入你的眼簾,如果你好信走上去,你就會發現那竟然是一九五幾年的高中畢業照,進到他們的校史館,一段段文字描述、一張張老照片展示、一組組數字記錄,這一切的一切都折射出這所百年老校的無以倫比的魅力和活力。這所學校帶給我的最大感動就是:一個多世紀以來,校址沒變,校名沒變、持誠求真的精神也沒變!正是因為有了這份傳承,今天的學校才能有如此厚重的校園文化!

  “上海市長青學校”—— 人景合一

  進到長青學校,讓人找到一種迴歸自然的感覺,校園綠化成蔭,有假山、噴泉、亭臺雕塑等景點,樓前樓後也綠樹蔥蔥,一棵棵的參天古樹昭示浸潤著學校文化的厚重,學生栽種的綠色植物又平添了許多教育的新綠,走在這樣的校園裡,就有一種讓人內心很舒展的感覺,這種感覺,在我們北方很難找到。

  在長青學校聽過課之後,我終於領悟到那種讓我內心舒展的感覺不僅僅來自於他們的校園環境,更來自於他們的一言一行,實話實說,他們的那節課真的很平實,但就,是那份平實之中,讓我感受到了老師把學生放在了心裡,聽過課之後,再走到園林一般的校園裡,我真的找到了這所學校與很多學校的差別,他們的校園文化不僅僅是物化的文化,更是人景合一,內化為一體了。

  “上海市虹口實驗學校”——被譽為教育奇蹟

  前兩所學校給人的感受是厚重和寧靜,而虹口實驗給人的感受就是一種快速發展的鼓舞。這所學校是兩所中學一所小學合併而成的學校,生源沒變、教師沒換,短短三年,從區內中下游水平,躍升“第一梯隊”,建校半年就被評上“市行為規範示範校”。在校園裡走了一遭、聽了校長的介紹、聽過兩節課之後,真的覺得新聞報道里說它是一個教育奇蹟一點也不誇張。

  走到學校裡,第一印象就是硬體實力比較雄厚,漂亮的校園建設,先進的教學裝置,都讓人能感受到這所學校強烈的現代氣息。校長鬍培華介紹說,他在三年間舉辦了23期“校長講座”,這些講座既有目標引領,又有具體教學指導,正是這些講座讓老師們重燃了信心和激情,正是因為老師們對學校有了信心和工作的激情,他們才有可能在短短的三年內創造出所謂的教育奇蹟。

  在虹口實驗學校的課堂上,我第一次看到了“電子書包”,教室的前面是電子白板,學生每人一個ipad,上課的時候,學生在需要查閱資料、專項訓練等許多個環節用ipad來幫助自己。目前,學校已經在多個學科開設了“電子書包”課,我聽了一節音樂課,期間,學生用“電子小書包”完成了資料查詢、音樂創作等環節。看著孩子們熟練地操作著電腦,不由得在心裡感慨了一句:時代真是發展的太快了!“電子小書包”已經走進了我們的課堂,這將對老師的上課要求更高了,想當一個合格的老師,不樹立終身學習的精神還真不行啊!

  “上海市進才實驗學校”——國際化學校

  “進才實驗學校”是位於一座國際化社群內的實驗學校,兩千名師生,三萬多平佔地,兩萬多建築面積,學校建校史只有一年,學校天時地利都佔據著,這所學校給我的感受就是校長和老師都很有思想!

  在這所學校裡,在享受著先進的辦學硬體帶來的視覺衝擊的同時,感受最深的就是這所學校有一個既有幽默智慧又有教育思想、而且還敢於堅持自己教育思想的校長。校長在介紹學校工作時,他不時的會贏來我們大家的熱烈掌聲,真是好有智慧、好幽默!比如,當有人指責他為什麼要把早晨最寶貴的時間用來搞“陽光體育”時,他反問人家:“對於一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是生命、健康、快樂!用最寶貴的時間做最有意義的事不對嗎?”我不知道同樣的一個問題,會有多少校長能給出這樣一個機智的回答!還有,他在家長會上對家長講過的“無論你們做什麼工作,當多大官,掙多少錢,但你們沒有一種東西‘教師資格證書’,你們一定要相信、尊重具有專業技能的老師,不要對老師說三到四。”大家在報以熱烈掌聲之後不得不在心裡稱讚他智慧!

  一路走來,我發現,這四所學校是按照建校時間長短來安排的,這四所學校呈現給我們的應該是上海在不同時期發展起來的典型學校吧,但是不管哪個時期發展起來的學校都注重了校園文化厚度與現代氣息的結合。如,百年老校既有厚重的歷史,又流淌著現代的氣息,新建學校即迸發著時代的最強音,又透過綠化、美化的整體設計讓學校文化的年代感更強一些。

  看過大上海的四所學校,總體的感受就是:學校文化已經從物化建設發展到內化發展的階段,學校校長和教師的追求已經開始轉為教育思想的引領和積澱,關注學生的發展已經深化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這些也是我們本地很多學校所欠缺的。

  三、“文化教育考察”——放飛心靈

  培訓的最後一天,是文化教育考察活動。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先後去了崑山市的“錦溪”和江蘇古鎮“周莊”。“錦溪”和“周莊”都是水鄉古鎮,相比較起來,“錦溪”原始的味道更濃一些。

  在“錦溪”那裡,我們做了一次手搖遊船,我們八個人一組,沿著古城水道遊覽,船孃在搖船的同時還會唱起當地的小調兒,幾條船離著比較近的時候,船孃的歌聲、我們的笑聲、還有彼此的吆喝聲就會此起彼伏,讓人感覺到無限的愜意。

  “周莊”據說是明朝的兩個大戶修建,儲存至今。周莊比“錦溪”的名氣要大一些,每天來得遊客也要更多,不過,我倒是喜歡“錦溪”更多一點,因為,今天的周莊被開發的商業味太濃了,除了那幾個典型的深宅大院變成了參觀點,那些沿河的房屋都被開發成了商鋪,水鄉的幽靜之美已經很難找尋得到了。雖然是12月份,來這裡的人已然還是很多,導遊說,要是旅遊旺季來看到的就只有人頭攢動了。

  很喜歡江南水鄉那種特有的美,古樸的閣樓式建築,大大小小的石橋,錯落有致的亭廊,縱橫交錯的巷道,那種美婉約了許多,柔順了許多,其他的地方怎麼可能比得了呢?我想,也正是因為受了那樣一種美的薰染,江南的才子佳人才那麼多吧?

  四、為這樣一個大手筆的培訓工程而備受鼓舞

  自20xx年被遴選推薦為“遼寧省中小學學科帶頭人”以來,已經參加了兩次集中培訓。透過這兩次培訓活動的安排,我深深地感受到這是一個大手筆的培訓工程!

  只是培訓經費就算的上是一個大手筆。這次去上海參加培訓考察的小學學科帶頭人就是160多名,在我們之前已經結束培訓的還有初中組、高中組,這麼多人在國際大都市上海吃住一週,還參加了各項培訓活動,參加培訓的學科帶頭人享受到的全程免費,所有培訓經費均有省裡承擔,這不能說不是一個大手筆。

  透過兩輪的培訓,深感這回的學科帶頭人培訓活動較以往的培訓,培訓思路更開放一些、培訓內容更豐富一些、培訓形式更靈活一些、培訓的實效性更強一些。之前也聽到過“購買式”培訓方式,但是一直沒有參與過,這一回省教育廳能把學科帶頭人的培訓委託給“上海市滬江進行學院”來組織,不僅僅是我們這些學科帶頭人“走出去”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而是對基層教師培訓工作開啟思路的一個引領,這種引領也不能說不是一個大手筆。

  這一輪的培訓活動已經圓滿地結束了,透過培訓,我學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將用收穫到的知識武裝我的頭腦,用收穫到的方法指導自己做得更好,用收穫到的思想催生出更大的教育活力!我願意把每一次培訓都當成一個加油站,為了自己的專業成長,也為了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職責,我將不斷為自己加油,帶著更大的動力前行!

小學教師研修心得體會2

  今年,我參加了“赤峰市小學幼兒園教師全員遠端培訓”,我十分珍惜這次不斷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機會,積極認真地學習了培訓內容。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一直認為只要把語文課教好,讓學生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就可以了。可透過研修,我的認識有了轉變,對教育教學工作也有了一種新的理解。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一、透過研修感覺自己受益匪淺,首先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水平與知識素養,完善了自己的教學理念。其次透過網路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我們在交流中深入研討,在交流中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在交流中開拓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知識。幾周的網路教研學習,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現代教育要求教師要由“單純、簡單教書型教師向學習、研究型教師轉變”,而網路教研卻幫助我在不知不覺中成功完成了教師角色的轉換。

  二、 網路教研活動的過程,是我學習、反思過程。以前我總對自己的教學感覺良好,認為備好課,講好課,學生就都學會了。但看了別人的課,聽了別人的見解,才深感自身的不足。

  在上《找春天》這課時,我就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文中寫到“她在柳枝上盪鞦韆,在風箏尾巴上搖啊搖;她在喜鵲、杜鵑嘴裡叫,在桃花、杏花枝頭笑……”作者透過擬人和排比的手法向同學們展示了一個活潑可愛的、欣欣向榮的春天。在此基礎上,我繼續發問:“同學們,還有哪些事物告訴我們春天來了?”這時的孩子們已經打開了想象的大門,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她在風中跑啊跑。”有的說:“她在柳樹下跳啊跳。”還有的說:“她在小魚的嘴裡吐泡泡。”等等優美的句子。最後我設計了一個“我眼中的春天”擂臺賽: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任選其一。讀春天:選擇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讀出春天的美;寫春天:寫出自己在春天裡的發現;畫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畫出來;唱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透過這節課,我深刻的體會到,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需要的是教師的發現與開發。我們必須蹲下來,走近學生,溶入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體會他們的情感。這樣才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本”!

  三、網路教研活動,為我搭建了教學研究的.平臺。當我認真、反覆觀看每一節課例後,我總是圍繞每一次的教研活動探討,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不足,結合課例,開展討論,形成自己的觀點,然後再與同行、專家共同探究,使我倍受啟發。

  透過這次學習,我明白了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總之,這次研修是我們一個良好學習的平臺,因此,在今後的行動實踐中,觀念上要更新多一點,實踐體驗深一點,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中探索多一點。讓課改落到實處,從而更好的為學生服務,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小學教師研修心得體會3

  暑假裡,我和省內優秀語文老師們一起,有幸走進了小學語文骨幹教師遠端研修培訓平臺,小學教師遠端研修總結。在這裡,我們聆聽專家講座,集體備課、磨課,反思教學實踐,撰寫研修作業,交流心得體會……匆忙有序,受益匪淺。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透過與前輩老師們的討論、交流,思維的碰撞,我發現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也找到了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現將這段時間參加遠端培訓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重新定位,樹立科學的教育觀

  專家們精彩的講座一次次激起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我的反思。在這種理論和實踐的對話中,我收穫著專家們思想的精髓,理論的精華。透過此次培訓,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在教學中,多創造互動機會,讓學生與學生互動,教師與學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語言藝術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視,因為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需要有趣的東西來吸引他們,帶有趣味性的語言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就能更好地進行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教師不再只是課程的執行者,而且還是課程的建設者、開發者、創造者,是課程實施中問題的協商者、解決者,改變了傳統的授業、解惑的角色,以適應新時代的挑戰。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的社會道德品質也在一併的傳授給學生。因此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他還要為培養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貢獻。因此,我們要認清我們肩負的歷史使命,樹立崇高的職業信念,為祖國的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石,工作總結《小學教師遠端研修總結》。我們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我們的學生,應給予他們同等的發揮創造的機會,讓他們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學習是辛苦勞累的,但是讓我獲得了快樂。

  二、理清思路,把握語文教學的方向

  透過學習,我真正體會到課堂教學也是一種藝術,它需要我們教師用心去澆灌,才會開出美好的藝術之花;同時也使我認識到了自己的教學水平距離名優教師還有很大差距。培訓中,教育名家的講座以及省內名師的精彩課堂給我們帶來了心智的啟迪、情感的薰陶和精神的享受,讓我們分享了高規格的“文化大餐”。我是一名年輕的教師,對現行教材的認知、理解、把握還不夠深刻。因此在以後執教的過程中,要著重加強對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學理論去備課、備學生,去研究學情,落實生本高效課堂理念,使學生在課堂四十分鐘真正學有所得、學得輕鬆,減少課業負擔。基於此,我要不斷學習,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教學價值,儘快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從而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三、語文教學應實現先學後教、生本高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自主閱讀。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瞭解學生的現實發展水平,在原有基礎上教學,以學定教。

  “先學”,不是讓學生泛泛地、單純地看書,而是在教師指導下自學,首先是提出學習目標,並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後,學生帶著思考題在規定時間內自學相關的內容,完成檢測性的練習。“後教”,不是教師漫天目的地教,而是在學生充分自學後,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學習,發動學生透過討論、質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決自學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讓已會的學生來教不會的學生,促使學生相互合作、互相幫助。

  沈大安教授說:“教師解讀文字,要有普通讀者、教師、學生三種身份。”我覺得說得很好。畢竟,教師讀文字是為教學服務的。所以,我們在閱讀文字時必不可少的一步是換位思考:如果讓孩子們來讀這個文字,他們會怎樣解讀?他們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他們會提出什麼問題?他們會誤讀嗎?如果發生理解錯誤,我們怎麼去引導?……“文字”很重要,但“生本”更重要,語文教學要從“文字”走向“生本”。備課是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備課時教師要思考:自己的備課多考慮的是自己怎樣教還是學生怎樣學?在備課的過程中是否只關注了自己和文字,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態度、認識的基礎等等?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這並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如果在備課時遵循“為學生的設計”這一原則,課堂自然會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學習也自然會實現輕負高效。

  總之,我將以這次遠端研修學習為契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於自己的教學中去,在不斷的運用和總結中反思教學得失,轉變教育觀念;發揮人格魅力,將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等先進的教學理念融匯於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以教好每一個學生為根本出發點,為學生的一生髮展奠基。

小學教師研修心得體會4

  炎炎夏日,暑期研修如清泉,解人飢渴,沁人心脾;如鮮花,芬芳盛開,手留餘香。短短的三天培訓結束了,我還意猶未盡,期待著明年再次進行。因為我的學習還未結束,專家的講座、精彩的案例、同行的評價……我期待著再學,再思,期待著把學習的,思考的變成實踐,讓實踐更科學,更有效。

  這次暑期研修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實際+實用。每一個專題講座都是專家結合一線教師的一些困惑和實際進行分析的,解決了大部分教師在情境創設中的疑惑,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案例;透過對四位教師呈現案例的剖析、與同行的思維一起碰撞、共同探討,拉近了不同學校數學教師的距離……每天坐在一起研討、爭論,我加深了對教材、課標的理解;我最喜歡的也是每次案例呈現後與同行在一起研討的一個小時,那時感覺時間過得真快,當我們還意猶未盡的時候,指導團隊的教師就已經制止了我們。感謝這次研修給我們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學習、交流平臺,讓我們把近段時間在教學中的一些困惑、迷茫、做法與感想能與指導團隊的教師、同行進行交流、切磋,讓我們積澱專業素養,改進教學行為。

  彈指一揮間,我的教學生涯已經九年了。依稀記得剛畢業時覺得時間總是過得很慢,一路走來竟然是這樣地匆匆。遙想下一個九年,深感壓力、責任巨大。不做教書匠,做有專業發展的研究型教師是我的奮鬥目標。反思我的課堂教學,有成有敗,需要及時調整,提高。暑假後,新的學期就要開始了,而今年我正要接新的一年級,學而思,思而行,行而變,變則通。在實踐陣地上,我會進一步轉變觀念,落實行動,把暑期學到的、積累的與學生共享,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

小學教師研修心得體會5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要求,現代教育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首先要有一批綜合素質過硬的教師團隊,根據本次研修內容,我有以下學習心得:

  一

  轉變思想,更新觀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推進教育創新,培養新時代的創新型人才,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具有先進的教育觀念、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知識豐富、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因此,教師要與時俱進,先需更新自身觀念,然後才能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有句古話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教師的我們如果不經常的更新知識結構,就不能對新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與敏銳,就有可能回答不出學生突發奇想的問題。因此,讀書學習能讓學生更加親近我們,也使我們更具有魅力。

  二

  立足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在教學中,我會將所學教學知識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力求讓我的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效乃至高效。

  把我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我在上課前根據本班的學生實際情況,透過觀察、發現、討論、明確的過程來備課。

  三

  終生學習,不斷進取。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為人師表,真正做好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愛讀書,老師一定要讀書,老師做得好,學生不會差,學生的行為就像一面鏡子,能照出老師的原形。

  現今社會是知識的社會,學習的社會,知識更新加快。因此,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以寬廣紮實的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真正掌握教書育人的本領,尤其是必要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以教師的創造性勞動來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

  四

  教師之間學會合作,相互交流。我們的眼光常常只是關注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及學生同伴之間的合作形式,而很少關注教師間的教學合作交流。合作交流不僅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教育觀念。要在學校形成合作交流的氛圍,離不開教師間的合作交流。

  教師互相合作與成長,如何上好課,這就需求相互交流學習,做到取長補短,集體備課,相互探討。教師之間一定要加強合作與交流,努力教好每一個學生。

  五

  傾聽孩子的心聲。

  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對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教育孩子必須從心與心的對話開始的,從真誠的傾聽開始的。只有我們善於傾聽才能真正的從心去理解學生,才能反思自己的教學,從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作為小學老師的我們,工作十分的瑣碎,有時會因為自己的忙碌,而忽略學生對自己說的話,只是敷衍一句:

  “好了好了,老師知道了,一會再說!”可當我們真正忙完了,又將這件事給忘了,自然給學生心裡造成了一定的陰影,覺得老師並不重視自己說的話。沒有從老師這得到一個答覆,久而久之,學生也就不願與老師溝通交流了。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師,我們必須要理解傾聽的意義,並懂得學會傾聽。

  六

  激發孩子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是讓學生產生共鳴,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將要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在一起,抓住學生的認識與所要學習的內容之間的結合點,引發學生的共鳴,讓他們有的想,有的說。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前一定要充分的備好課,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深入挖掘教材與學生認識之間的結合點,以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七

  教師語言的重要性。這樣一個故事:羅爾.羅傑斯從小生活在一-個貧民窟裡,那裡孩子吸毒、打架,他是貧民窟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孩子,並且後來成為紐約州的州長,記者採訪他時,他說:他在小學上學時,一次從窗戶裡跳進教室,伸著他的小手走過講臺時,校長說:“我看見你修長的小拇指,我就知道你會成為州長。”正是校長溫暖的話語,使這樣一個貧民窟的孩子在他51歲成為紐約州的州長。

  可見,教師正確的語言有利於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甚至可能會影響學生的一生。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金玉良言,應始終貫穿課堂內外,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語言的春風,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溫暖。

小學教師研修心得體會6

  x月x日我有幸以xx省“國培計劃”教學點跟崗學員的身份,來到xx市xx第一小學開始為期3天的跟崗研修。3天來,我和其他跟崗學員一起,自覺遵守培訓紀律,跟著指導老師聽課,課例研討,開展反思,和諧共進。臨近結業,還意猶未盡!這裡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和留戀的地方。在這裡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師職業的崇高與幸福感!

  初到xx市xx第一小學,學校領導的熱情介紹和周詳安排,那些不熟識的老師的真誠的笑臉,還有同學們的禮貌問候,這裡環境整潔,師生和諧上進,校園文化凸現,處處透漏出一種濃厚的育人氛圍。

  在這次的跟崗學習中親身感受其教學與教研氛圍,感觸頗多,獲益匪淺。

  首先是來自課堂內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的和諧融洽、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教師的課堂準備充分,學生的積極配合,充分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學生回答問題時的積極、大氣、出口成章,教師點評時的精煉到位、恰到好處點撥與引導,使課堂流程自然順暢。不難看出教師對學生的訓練有素以及學生對老師工作的認可與回報。反觀自己學校,雖說轟轟烈烈的“三步七環節:教學模式已深入人心,但總感覺到語文課被模式化僵硬化,很難上出語文課應有的“語文味”。

  其次在評課中,引申的專業問題很有針對性和指導性。授課者詳細介紹教學設計,坦承教學中自身意識到的不足。評課者對課不對人,毫無保留的客觀評價無論是對授課者本人還是參與教研的老師,不管是對本校的老師還是我們這些有幸參與觀摩的外校學員,收穫都是很大的。

  本次培訓,我看到了眾多教師身上的閃光點,同時發現了自身視野之侷限,猶如井底之蛙。但這次培訓,卻讓我明白了今後前進的目標,學以致用,我將在這裡學到新知識儘快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運用到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去,努力學習同行們的學習態度,求知精神,協助能力,加強學習,讓跟崗學習成果在教育教學中發光。

【國小教師研修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