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習俗

傳統文化習俗

關於傳統文化習俗

關於傳統文化習俗1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中秋節,我想大家都知道這個節日。在這天,我們這還有一個習俗——博餅!

  首先告訴你們中秋博餅的由來: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時候,中原的戰士想念家鄉,打了好久的丈都沒能收復臺灣,鄭成功就想出一個招——博餅,最初博的東西只有餅,分為狀元餅、對堂餅、三紅餅、四進餅、二舉餅、一秀餅,是不是很有趣?

  快去博餅吧!記住:要有六個骰子,一個四是一秀,兩個四是二舉,四個一樣的(除了四個四)是四進,三個四是三紅,六個數都有的是對堂,狀元就是四個四,五個一樣的是五子,六個四是滿堂紅!

  你們那的傳統文化有什麼習俗,能告訴我嗎?

關於傳統文化習俗2

  為了調查內蒙文化傳承過程中的種種問題,這裡進行了問卷調查,透過調查結論分析內蒙古文化傳承過程中的種種問題。

  3.2.1 調查物件選擇

  本次調查的主要研究物件包括部分中學生(共發放100份問卷,其中牧區50名、城鎮50名;高中53名、初中47名;男生40名、女生60名)、老師(音體美老師3名和蒙語課老師2名)和學校領導(2名)。另外,為了更全面瞭解蒙古族學校中的傳統文化傳承情況,本研究還分別訪談了兩位非蒙古族學校的老師,即縣城小學代蒙語文課老師和縣幼兒園的蒙語組主任。調查結果呈現和分析如下。

  3.2.2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

  由調查結果可知,蒙古族學生對本民族傳統文化非常瞭解的很少,佔18%。而且與城鎮學生相比較牧區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瞭解情況較好,基本瞭解佔25%。3%的學生對傳統文化完全不瞭解且全部是城鎮學生。從傳統文化不同領域的瞭解程度看,不太瞭解民族歷史、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手工技藝等方面的學生佔多數,依次為43%、28%、16%、18%。對經常開展比賽和表演的傳統體育、傳統音樂方面基本瞭解的學生略多,分別為68%、70%。對蒙古族特色文化內容的瞭解看,基本瞭解“剪胎髮禮”習俗的人較多,佔62%。但對“罕秦格勒”英雄史詩、“巴音索嗯”祝頌詞、“查干毛都哈亞呼”遊戲等完全不瞭解者佔多數,依次為佔52%、58%。

  蒙古族學生對本民族傳統文化內容瞭解和掌握程度並不高,特別是對本地區特色文化的瞭解程度較低。生源上城鎮和牧區學生差異較大,牧區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瞭解程度遠遠高於城鎮學生。這是由於環境的變化對學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牧區學生生活環境和傳統生產方式變化較少,而城鎮學生因完全脫離了傳統的遊牧生產生活空間,自然也就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瞭解少。不同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對傳統教育內容的掌握程度不一樣。

  3.2.3 對傳統文化的瞭解途徑

  表1 瞭解本民族傳統文化途徑

  途徑序數選擇次數選擇人數佔總人數的比例

  父母或長輩的言傳身教18585%

  新聞媒體等現代科技26868%

  學校的教育教學34444%

  自己讀相關的書刊43232%

  杜區活動52626%

  其他途徑61414%

  從表1中的排序可知,父母或長輩言傳身教是瞭解民族文化的最主要的途徑,選擇人數最多。佔85%,但並不是唯一渠道。學校和新聞媒體等現代科技手段等也是學生獲得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分別佔44%、68%。社群影響及自學也佔一定的比例,分別為26%、32%。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現階段,學生對民族知識的獲得是透過多渠道、多途徑。家庭教育依然是蒙古族傳統文化傳承的最主要途徑,而且,學校、家庭與社群對蒙古族學生了解傳統文化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2.4參加民族傳統節日活動情況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無論來自城鎮還是牧區大部分學生都經常參與那達慕.

  佔總數53%。非常喜歡和比較喜歡那達慕的人佔多數,分別為31%和50%。這表明蒙古族學生參加那達慕這一傳統節日活動的頻率較高,也高度認同那達慕文化。蒙古族學生參加或觀看那達慕的受益程度不是很高,認為受益不太大和沒有受益的人分別佔51%、11%。這也表明,現階段那達慕這一非常有影響力的蒙古族傳統節日比起以往對傳承民族文化和對學生、家長的影響力已經減弱。

  3.2.5參與宗教活動情況

  從調查結果可知,蒙古族學生經常去寺院拜佛的較少,只佔25%,偶爾去拜佛的學生佔57%。從不去的只佔18%,其中城市學生人數較多,佔13%。學生參加法會的頻率不高,偶爾參加寺院法會的佔總數的58%。經常參加者佔總數的28%。從不參加佔19%,其中城市學生佔多數12%。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現階段蒙古族學生的宗教信仰已開始淡化。特別是從不拜佛和參加法會的城鎮學生佔大多數,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城市家庭對孩子的宗教教育不重視。

  3.2.6對教師的訪談

  為了更進一步瞭解蒙古族文化的傳承情況,筆者進一步對各別老師進行了深入訪談。主要針對教師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所實施的蒙古族傳統文化教育情況,對蒙古族傳統教育的態度及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等方面進行訪談,呈現和分析調查結果。

  (1)蒙語課中的傳統文化教育

  蒙語課是傳授蒙古族語言、傳播蒙古族藝術文化知識,傳承民族傳統習俗等內容的最重要的途徑,最能滲透蒙古族的傳統文化。因此,筆者對蒙語課中滲透蒙古族文化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訪談。

  訪談物件:

  C1、授課:蒙語課教齡:24年性別:女

  C2、授課:蒙語課教齡:20年性別:女

  C3、授課:蒙語課教齡:15年性別:女

  訪談內容:

  問:請您談談蒙語課教學中如何滲透蒙古族傳統文化?重點是什麼內容?採用那些教學法?

  C1:“特別是新課程標準改革後,目前學校使用的教材中蒙古族習俗知識的內容比以前內容更加豐富,涉及範圍更廣泛。課堂上採用教師提問、同學討論的方式互動等,激發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了解的興趣,加深孩子對民族精神的領悟,還有,我們蒙語組在校內外組織了許多蒙語詩歌朗誦比賽、例如“孟克海日很”詩歌比賽,作文比賽、蒙古歷史文化方面的智力競賽等等,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蒙古語言和文化,促進他們深入理解和掌握各方面內容。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會不斷總結和積累教學經驗,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教育。

  問:在蒙語課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是否有本地特色傳統教育的內容?是以何種形式傳授?

  C1:目前我們使用的教材為內蒙古通用教材,這套教材中的蒙語書面語的某些內容與本地方言不一樣,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會讓學生做作業或以提問的形式適當的來講授存在的差異性。例如:羊的叫法,兩歲山羊我們蒙古土語中叫“包各布”,而教材中稱為 “依稀格”。還有在初二蒙語選讀課上,教材中有一篇西北民族大學教授喬丹德爾寫的詩《雪域》,因為這首詩是描述蒙古族風情的詩。所以我們也會把這類內容的課文作為授課重點來給學生講,這類選學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絡,學生們學起來興趣較高,更能幫助他們瞭解和繼承傳統文化。另外,我們已經開始將蒙古族的.某些優秀民族民間文學資源編入鄉土教材

  問:請您談談縣幼兒園中蒙語課方面的情況嗎?

  C2:“我院從20xx起加授蒙語課。由於授課時間短,出現幼兒語言基礎參差不齊,整體上很難把握,教學無法深入,部分蒙古族家長反對這種授課方式等情況,蒙古語言教育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我覺得集中蒙古族幼兒單設蒙語課,可能效果好點。課程中也穿插蒙古族傳統語言遊戲,繞口令等來激發幼兒興趣,加強孩子對母語的習得”。

  問:除了語言課外責校,又沒有其他別學習蒙古族傳統文化的活動或課程?

  主要有哪些內容?有沒有困難?有什麼建議?”

  C2:“除了蒙語課外也沒有針對性地實施蒙古族傳統文化教育。不過在音樂、美工課上部分老師會給幼兒講授蒙古族文化方面的基礎知識.如某些老師讓孩子接觸“嘎拉哈”等蒙古族傳統遊戲,對開發孩子們智力和激發民族情趣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在六一兒童節中,我們也會讓幼兒用蒙漢雙語主持節目,內容以蒙古族舞蹈和音樂表演為主。並且,有些老師也非常重視蒙古族傳統教育.如歷年講課比賽中,部分老師解說過羊骨頭和蒙古族服裝等內容,讓孩子們初步瞭解蒙古族文化。也得到了領導和家長們的好評。學校也逐漸重視起這方面教育。但總的來說,經費短缺、某些家長意見大、部分老師文化覺悟不高等原因導致蒙古族的傳統文化教育很難順利開展,也就是說蒙古族傳統教育實施的力度不大。我們可以結合民族幼兒生理心理特徵,學校課程和活動中不同程度地滲透蒙古族傳統教育”.

  問:請談談縣城小學蒙語課授課及學生學習情況?遇到過什麼困難?有什麼建議嗎?

  C3:“我20xx-2006年曾在縣城小學任課一年.我覺得縣城小學的蒙語授課效果不是很好。主要是課程時間短,各年級的學生混合集中在每週六上課,而且,學生們的競爭意識強,學習負擔相對較重,因此,部分家長不支援,學校這方面重視也不夠。如教學具有隨意性,又沒有具體的考試規定和具體要求,所以學生的學習激情並不高。甚至,有的學生說:‘我不學蒙語,學蒙語對我來說沒什麼意義’。低年級的學生剛學習字母時有的學生表現很積極,若能寫自己的名字更是很興奮。但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有的學生開始厭倦,出現不按時上課等現象嚴重。學生們除了在週六的課堂上學點蒙語外,根本沒機會說母語。如今,家長主動地用漢語和孩子對話,孩子根本沒有學習母語的語言環境。其實,我們可以豐富語言課的內容,結合簡單日常會話來,提高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家長應該為孩子提供更好課程內容或蒙古族文化課”。

  問:“還有沒有其他形式的蒙古族傳統文化活動?現狀如何?”

  C3:“縣城小學生源是漢族學生為多數的學校,與全國普通學校沒什麼差異。因現在越來越多蒙古族家長送孩子到縣城小學唸書,學校除蒙語課外並沒有蒙古族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只有“六一”兒童節等活動中表演一些民族舞蹈、民族歌曲等,但學生對民族傳統藝術教育可能有所瞭解。總之,蒙古族傳統文化傳承的很不好”。

  透過以上訪談發現,蒙古族學校蒙語課中傳統文化傳承情況較好,某些老師也結合教學內容,不同程度地在蒙語課中穿插著富有本地區地域特色文化內容,加強了學生的語言教育的生動性,促進傳統教育內容的有效傳承。但從訪談C2、C3、得知,縣幼兒園和縣城小學蒙古語言教育還不夠深入。主要由於在縣幼兒園中蒙古族學生同漢族等其他民族學生共同學習,教學的內容簡單等導致蒙語學習不能深入展開,蒙族幼兒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機會較少,也是蒙古族學校生源短缺的重要因素之一。縣城小學的蒙古族學生升學壓力更大,蒙語課就作為選修課程,沒有納入常規的學校教學中,學校忽略蒙語課程的開發,許多家長也不贊成孩子分散精力學習蒙語,使學生參與的機會很少,逐漸導致蒙族學生缺學習蒙語的主動性,造成民族傳統文化知識缺失,甚至部分學生和家長開始出現漠視母語和蒙族傳統文化的傾向,這些都體現出傳統教育的發展前景不樂觀。

  (2)音體美課中的傳統文化教育

  筆者對蒙古族學校中音體美老師進行了進一步的訪談。

  訪談物件:

  D1,授課:音樂課教齡:8年 性別:女

  D2、授課:美術課教齡:15年 性別:女

  D3、授課:體育課教齡:16年 性別:男

  訪談內容

  問:您在教學中涉及蒙古族傳統文化知識的內容有哪些?是否有關於蒙古族地域特色的內容?特長生培養有何特色?

  D1:“我們會在音樂課中不同程度的滲透傳統蒙古音樂知識。但目前還沒能深入開展。在學校特長班的教學計劃中更注重這方面內容。特長班有馬頭琴和聲樂班。我們也想在教學中嘗試如:蒙古民歌,蒙古族地方特色民歌等內容的講授來達到傳授蒙古族傳統音樂的教育目的。經常帶領學生參加各種文藝表演,讓學生透過自己對民族音樂的詮釋,更好的瞭解自己民族歌舞。但是現在的基本情況是,老師們的傳統音樂功底比較差,能力不足,若是在課堂上開展傳統音樂教育,就需要從校外請老師授課。還有一點,我個人感受到學生對傳統音樂興趣不高,他們更喜歡流行音樂,這些是傳統音樂在學校的深入開展的重大障礙。”

  D2:“美術課是學生比較喜歡的課程。課程中沒有涉及蒙古族傳統工藝美術等方面的內容。我們曾經嘗試著在課堂上,讓學生邊聽蒙古民歌,邊暢想相關場景,然後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自由發揮,動手畫出自己聽到和想到的內容。美體美組老師們還負責在學校舉辦民族傳統工藝作品展覽,組織學生從各自家中拿來自制的帶有精美民族特色的馬橛子、馬鞍,還有學生製作的模型作品等傳統工藝品,在4月16日,也就是成吉思汗誕辰日進行展覽。一些牧區學生還拿來了自制和珍藏的骨製品,比如嘎拉哈,羊胛骨等,他們在嘎拉哈上用油漆塗了自己喜歡的顏色,引起了城鎮學生的極大興趣。我們也會在學生繪畫題材等方面入手讓學生關注蒙古族文化知識,鼓勵他們畫有關遊牧文化內容的畫。在手工作品的製作上好多牧區學生的作品靈感均源自遊牧生產生活用品的啟發。在以後的美術課教學過程中,我想盡可能地加強這種蒙古族傳統手工技藝等方面的教育。總體來說,這些課程或特長班傳統文化的教育還不能深入展開,希望學校能重視,讓孩子學到更多本民族的文化。”

  D3:“在學校中開展蒙古族傳統體育情況較好。在低年級教學中,我們引入了嘎拉哈遊戲。目前學校體育課中涉及蒙古族傳統體育的內容主要是博克。每學期都要設定兩週到三週的博克課。教學物件以男生為主。主要教授簡單的博克則和技巧。在教學中我們會針對有博克潛力或有興趣的學生加強教育.利用課外活動或博克比賽前的時間進行特訓。在透過參加比賽等方式提高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對博克文化有所瞭解。學校每年舉行一次博克比賽,很多孩子爭相報名。我們跟社群聯絡也組織學生參加那迭慕等重大節日的博克比賽。家長們也都很支援,因為有些孩子生於博克之家,家裡對這方面的教育給予很大支援,所以開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其他傳統體育活動在校園中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我們希望加強博克教育的同時,也能夠挖掘和嘗試加入其他形式的傳統體育專案或遊戲的教育

  從以上訪談得知,首先,蒙古族學校在音體美課中已不同程度地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也有針對特長生的培養。①體育課中已引進蒙古族博克,注重有博克潛能和特長學生的專門培養。注重蒙古族博克文化的傳授和技能的鍛鍊,組織學生參加博克比賽以此激勵學生進步。②音樂課中,還沒有引進傳統音樂知識,但較多的學生參與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動,老師根據情況進行個別指導。特長生班中已開設了馬頭琴培訓,這是為各別學生了解傳統音樂知識準備了有利條件。並且,老師也打算把蒙古族長調、民歌引進課堂。③美術課中,暫時還沒把傳統手工技藝訓練等引入課堂。但舉辦民族傳統工藝作品展覽,從製作傳統工藝品、選擇繪畫題材等方面入手讓學生關注蒙古族文化知識,一定程度地實施了蒙古族傳統手工技藝教育。

  其次,教師們認為學生們普遍對傳統文化興趣較高,家長們也較支援。但因學校課程安排,音體育課還不是學校的主修課等,藝術方面傳統教育還沒能廣泛開展。再次,教師認為學校和相關單位應加大資金投入、政策支援、將更多的蒙古族傳統教育內容引進校園。第四,三者比較看來,民族傳統體育在校園內開展的最好。總體上講,蒙古族學校比較重視本民族傳統教育,以各種形式嘗試將民族傳統文化進校園,教師支援並主動將蒙古族傳統教育的優秀資源運用於教育中以此豐富學生校園生活和加強民族學校的特色。

【傳統文化習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