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認識負數評課稿

認識負數評課稿

認識負數評課稿

認識負數評課稿1

  老師本次給我們展示的是《認識負數》,整節課沒有使用電腦,課堂上所使用的教具只有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可孩子們的表現卻始終很精彩,甚至還有孩子敢大膽地反駁老師的觀點,課堂上生生之間的對話、師生之間的對話體現得淋漓盡致。

  聽到這兒,沒聽過這節課的人肯定很想知道老師的這節課到底是怎麼上的。請聽我一一說來:課一開始,老師就直接切入主題,在黑板上板書了負數二字,問:“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要學什麼?”緊接著老師說:“生活中你找到負數了嗎?”只聽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這下你肯定知道老師在上這節課前是有備而來的,他讓學生課前蒐集了生活中的負數。正在學生得意於找到了這麼多負數的時候,老師話鋒一轉:“你們都瞭解負數了,不過光聽你們說,我有點不相信,誰能來寫一個?”學生輕鬆挑戰了這一關,很快寫出了幾個負數,不過老師的難題可不止這些,聽,他又提了什麼問題:“不光知道負數,還能寫出來,真不錯,不過要過我這一關可不是那麼容易的。誰能告訴我這4個負數表示的含義?四人小組裡先說一說。”

  在學生小組合作時,老師很注意巡視,他還及時捕捉到了學生形容負數含義的張牙舞爪的動作,並相機生成了新的要求:“同學們的動作很豐富,那就請你們四人小組合作畫一畫,一人畫,其他人提出修改意見。有的不會畫沒關係,可以選擇你會畫的去畫。”老師選擇了幾個學生的作品,讓他們畫在黑板上相應的負數下面,學生們畫得很形象生動。

認識負數評課稿2

  《負數的認識》是小學六年級上冊的內容,初步認識生活中的負數,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理解負數的意義,是本課時的主要內容。負數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這個概念對初學的學生來說是陌生的,陳老師在教學時緊密聯絡生活,把生活中的負數引入課堂,使學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親切。本節的教學,我認為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自然引入新課。

  天氣預報是學生熟悉的東西,熟悉的情境容易喚起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使他們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負數。新課伊始,陳老師就播放了一段天氣預報的影片。隨著不同城市氣溫的變化,負數也逐漸出現,自然而然引入到課堂,使學習的難度降低,而學生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溫度如何記錄?陳老師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講解,學生有種豁然貫通的感覺,讓學生體會+3和-3是兩個不同的數,在“3”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號,是因為兩個“3攝氏度”具有不同的意義。

  二、鼓勵小組合作交流,積極引導學生探索,質疑。

  學生是富有個性的生命體,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極富獨特性與創造性。對於負數的認識,有的可能是第一次聽說,而有的已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教學中陳老師透過創設不同的情境,運用分類的方法,讓學生明確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所具有的相反意義,拓寬了學生對數的概念認識範圍,教學過程中,有一些學生認為0是正數,陳老師採用引導學生緊密結合情境觀察的教學策略。他是這樣引導的“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分界點,0以上的溫度用正數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數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基準,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數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負數表示。從中你發現了什麼?”在此問題基礎上,提出更明確的問題:“0是正數嗎?0是負數嗎?”楊老師此時創設一個開放的合作研究氛圍,讓學生主小組討論交流,繼而得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得出正數都大於0大,負數都小於0,使學生進一步理解0與正負數之間的關係。在反饋的資訊中獲知,學生收穫多多,探究熱情高漲。

  三、教學設計密切聯絡生活,但又高於實際生活。

  在這節課中,陳老師在多個環節都注意到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如溫度計、電梯樓層、山的海拔高度、記錄學生身高等,透過多種事例,突出知識的本質屬性,即負數是表示相反意思的量。

  這樣透過藉助生活例項讓學生對負數與0的關係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並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了基礎。陳老師的設計廣泛聯絡生活,但又高於生活,不僅讓學生理解現實生活是數學知識的源泉,也能體會到數學知識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有力工具,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的價值。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啟示,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認識負數評課稿3

  《認識負數》一課是讓學生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初步認識生活中的負數,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並讓學生藉助數軸,學會比較負數的大小。負數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這個概念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因此莊立波老師在教學時緊密聯絡生活,把生活中的負數引入課堂,使學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親切。關於本內容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學生對負數意義的理解。

  天氣預報是學生熟悉的東西,熟悉的情境容易喚起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使他們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負數。隨著不同城市氣溫的變化,負數也逐漸出現,自然而然引入到課堂,使學習的難度降低,而學生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溫度如何記錄?我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講解,學生有種豁然貫通的感覺,讓學生體會4和-4是兩個不同的數,在“4”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號,是因為兩個“4攝氏度”具有不同的意義。課堂中我引導學生把各個正數、負數都回歸到原來的情境中去。

  二、讓學生去探索,讓學生去體驗。

  學生是富有個性的生命體。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極富獨特性與創造性。對於負數的認識,有的可能是第一次聽說,而有的已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教學中莊立波老師透過創設不同的情境,運用比較認識的方法,組織開展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明確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所具有的相反意義,領悟出零度是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的分界點,拓寬了學生對數的概念認識範圍,併為學生將正數、負數、零整合到一個新的概念框架(有理數)之中打好了基礎。對於練習題的運用,莊立波老師力求創設一個開放的合作研究氛圍,讓學生主動探索。透過同桌交流,除了得出正數都大於0大,負數都小於0,在反饋的資訊中獲知,學生收穫多多,探究熱情高漲。

  在教學過程中,有一些學生認為0是正數,莊立波採用引導學生緊密結合情境觀察的教學策略。“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分界點,0℃以上的溫度用正數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數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基準,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數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負數表示。從中你發現了什麼?”在此問題基礎上,提出更明確的問題:“0是正數嗎?0是負數嗎?”繼而得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0與正負數之間的關係。緊接著又列舉了生活中的一些例項:坐電梯到地下的樓層應按哪個數字鍵?冰箱裡的魚、水中的魚、剛燒熟的魚該與哪個溫度相連?這樣透過藉助生活例項讓學生對負數與0的關係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並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了基礎。

認識負數評課稿4

  《負數的認識》是學生在學習了各種數的基礎上的學習,是課改後引入小學數學課程的一項內容,是概念課的教學。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符合學生的學習新知的認識規律。課中取材符合數學來源並應用於生活的規律,教師選取了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學生對負數意義的理解,當學生興趣激起時,教師再帶領學生具體瞭解負數,透過探究溫度計的問題和學生一起經歷、感受生活中的負數。

  這節課還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發現、感受、瞭解負數,掌握基本知識技能,透過在溫度計圖上說出所給的度數所表示的意義——找出正負數——從給出的度數在溫度表上找出具體位置並說明理由——什麼時候用正或負數表示——學生彙報自己蒐集的關於正負數的意義。這一系列的活動,都是讓學生透過生活例項來親身感受負數的存在意義,再從中進行抽象概括,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自主構建知識,為學生以後掌握和運用正負數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節課上,我覺得教師在上述一點讓學生加深對負數的認識做得很好,通過了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來形成目的,收集例項,說明意義,用負數表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出示劉翔比賽時的各種資料,學生進行判斷說理,最後還讓學生自學課本上有關負數的知識,加以鞏固,加深學生對這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對比,從而建立負數的概念,而在練習方面,我覺得應該讓更多的同學進行參與,以便及時進行學習反饋,從中確定不足得以加強。

認識負數評課稿5

  我選擇的觀察維度是“目標教學評價一致性”。結合觀課談幾點淺顯的體會和感受。

  本節課共設四大教學環節:一、創設現實情境,初步認識。二、直觀操作,加深理解。三、適時引申,豐富想象。四、抽象數軸,完善認識。五、分層練習,鞏固延伸。見下表

  1、從目標達成角度來看,知識是落實的。本節課預設的三維目標都能有效達成,在教師精煉的語言引導和巧妙的教學設計下,學生對知識都掌握得十分紮實。 2從學生學習興趣角度來看,課堂是靈動的。本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師生配合默契,課堂上學生的反應就如泉水般靈動,再加上教師親切的教態和語言,給人一種十分舒暢的感覺。我個人認為本節課還有幾個需要注意地方:1、學生舉的正、負數的例子還是偏向於整數。教師呈現給學生的資料可能多數偏向於整數,學生思維的定勢也可能喜歡舉整數的例子,最好是能夠多引導學生舉各方面的例子,使知識更完善一點。

  2、如何體現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探究性似乎還做得不夠。比如在溫度中,只是讓個別學生上來撥一撥,如果能讓學生每人都在紙溫度計上先標一標,在小組內討論你是怎麼標的,再反饋,可能更能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性。

  3、但是對於個別學生的不同意見沒有進行及時的分析辯證,導致學生認為老師沒有關注自己的想法。以後要注意做到以學生為本,將課堂還給佔主體地位的學生,自己以一個指導者的角色出現在課堂教學中。

  4、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所欠缺,有過於零散的提問,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以後要加強。

認識負數評課稿6

  張老師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層面入手,對於負數,學生並不是一概不知。在很多孩子的心中,已經有了初步的對負數的感覺。張老師用了這句話“生活中哪兒見過負數?”作為開篇,喚起了孩子心目中對負數的初步感覺。然後讓學生自己寫負數,再說說從哪兒看出這全是負數,負數的前面不光有負號,還要比0小。再然後研究五個“-2”的意義,從而從真正意義上認識負數,張齊華老師每一次的課堂無不讓人眼前一亮。

  “不重複別人,更不重複自己”這是張老師信守的行動準則。教學語言的詩意動聽,教學目標的多元、課堂立意的深遠、教學結構的精巧、課堂程序的豐富,師生輝映的精彩構成了他課堂亮麗的風景。“聽張齊華上課,你很難預料到他下一個環節可能會做什麼。”這種對課堂莫大的心理期待,既吸引著聽課教師,更撥弄著每一位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好奇與嚮往。這種匠心獨運的設計總在你意料之外,可又在情理之中,本節課學生經過討論,得出,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用自己的想法表達對—2的理解,一個練習的拓展,領教了張老師設計的“高”,欣賞了張老師訓練思維的“廣”!難怪聽他的課不能不說是一種享受,難怪“華粉們”對他的熱烈追從。

認識負數評課稿7

  《負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認識了自然數、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具體目標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中學進一步學習有理數的過渡,本課的學習,只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負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負數的意義,感受負數與生活之間的聯絡,初步建立負數的概念,並沒有複雜的概念與計算,知識層次比較淺。根據本課概念教學的內容特點肖老師採用了“要素組合”的課型方式進行教學。

  一、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絡。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課例始終藉助氣溫等一些具體事例中的正負數,注重直觀理解、加強對比。首先通過幾組相反意義的數量成對出現,把實際問題凸現在學生面前;其次利用城市氣溫這一生活事例,明確對比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的不同,進而感悟到0是正負數的分界點;另外還透過引導學生使用溫度計,把抽象的理解蘊涵到直觀的可操作性的活動中。整個教學過程努力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從現實的、有意義的生活情景中抽取出數學問題,並在熟悉的情景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又透過廣泛舉例,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

  二、教學過程處處體現目標意識。

  目標是整節課的出發點和歸宿,作為教師,應時時有目標意識,才能展開有效的教學。肖老師先以遊戲的形式讓學生理解相反意義的量;然後又以學生動態舉例的方式認識生活中的負數,並著重研究溫度計中的正負數的關係,為下一課認識抽象的數軸和比較大小埋下了伏筆;最後又以分類的形式,使學生進一步完整了所學數的知識網路。

  三、在探索與交流中理解負數。

  《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肖老師在讓學生進一步學習負數的教學環節中設計了,讓學生在觀察溫度計刻度的基礎上,說一說你有哪些發現?這裡教師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負數這一新知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

  四、在多樣化的呈現形式中愉悅學習。

  《標準》指出,數學內容的呈現形式應多樣化,以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使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肖老師曾三次放主動權,即:課前、課中、課後,使教學內容完整、首尾呼應。有梯度的三次選擇多向度的內容放主動權,拓寬了學生獲得新知的知識面的同時使教學環節更加緊湊,教學重點更加突出,概念教學的呈現形式也更多樣化。

  本課是一節概念教學課,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理解並形成概念,將枯燥的數學概念生動化、具體化,使學生易於接受呢?從肖老師的課堂上我有這麼幾點體會:

  一、直觀形象地引入概念

  小學生認識一個事物、理解一個數學道理,主要是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儘量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開始引入。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思考的積極性就會高。比如本課中溫度計的度數、存摺上的資訊的引用,形象、直觀的數學資訊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教學概念內化。

  二、運用舊知識引出新概念

  利用學生已掌握的舊知識講授新概念,學生是容易接受的。蘇霍姆林斯基說:“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本課教學中肖老師課前對學過的數的整理就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從具體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質

  在概念教學中,肖老師善於為學生創造條件,引導他們透過觀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義,沿著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過程去掌握概念。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大大增強。比如課中例1到例3的教學中教師有梯度的設計,在逐步的感知理解的過程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使概念內化。

  四、鼓勵學生總結歸納,形成概念

  課上肖老師把大量材料教給學生,經過學生們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拋棄事物和現象的非本質的東西,抓住事物和現象的本質特徵從而形成概念。正因為是學生付出了腦力勞動而獲取得到的,所以容易理解,記憶也牢固。再經過練習強化,使以內化的概念外化、提升。

  以上只是我的一點簡單的想法,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老師,還請批評指正。

【認識負數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