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木蘭詩評課稿

木蘭詩評課稿

木蘭詩評課稿

木蘭詩評課稿1

  《木蘭詩》一文以民歌的形式刻畫了一個傳說中的女英雄形象,雖然是古詩,但因為流傳已久,透過影視動畫等,很多學生對其已很熟悉。本節課教師把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兩點:一分析木蘭形象,二討論材料取捨問題。縱觀整節課,發現課堂教學內容集中,教學流程自然,尤其可貴的是師生雙邊活動活躍,學生思考積極,交流探討都很出色,具體簡評如下:

  一、教學環節設計有創意。除了常規齊讀課文以外,教師在課堂中設計了幾個頗有新意的環節。如利用媒體在螢幕上顯示有關木蘭活動的一些場景,要學生看圖片用原句表達。透過這一環節,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就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並且對幾個有爭議的畫面透過互相探討逐漸統一,加深了學生印象。還有用四字短語概括1—6節的意思,也讓學生動了一番腦筋。至於後面的讓學生說說木蘭是個怎樣的人,並用原句作分析,同樣體現了教師備課時的“吃透兩頭”的原則,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並且讓學生能“跳一步就摘到果實”,相信這樣的設計對於學生來說,是難度適中又有一種成就感。

  二、交流充分,探討熱烈是本節課的另一個特色。由於教師“木蘭是個女孩子,也是個女英雄,你認為本詩中重點刻畫的是哪個形象?”一問,激起學生千層浪,課堂氣氛以下子活了起來。透過前後桌討論,全班交流,很多學生都作了暢所欲言的回答,並且學生的回答能言之成理,自圓其說,表達完整,我想這應該就是這一問題設計的初衷了。這一環節顯然成了這節課的高潮,學生興致勃勃,師生探究都比較投入。

  三、在上一環節的鋪墊下,下一問題迎刃而解,這也是教師的有意設計之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最忌諱的就是彼此孤立,互不關聯。而這節課就在這點上有了突破。並且在時間分配上也有主次之分,關於詩歌的詳略問題教師就安排了比較少的時間。

  一點商榷:“女英雄”與“女孩子”這兩概念本身並不對立,一定要說出課文到底是寫出了一個女英雄形象還是一個女孩子形象,似乎沒有必要。

木蘭詩評課稿2

  執教過《木蘭詩》的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困惑,這樣的一首民歌有什麼新意可講呢?聽了薛老師的《木蘭詩》對我的啟發是,對教材的處理是沒有盡頭的。

  這節課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推崇:

  一、看畫面,用木蘭(四字短語概括每幅畫面的內容),著環節既有對課文內容的揣摩,又有語言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時很好的調動了課堂的氣氛,可謂一箭雙鵰。

  二、你覺得木蘭是個怎麼樣的人?這一環節老師提出了明確的回答要求,讓學生有的放矢,長期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

  三、“木蘭是個女英雄,也是個女孩子,本詩中重點刻劃的是哪個形象?”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氣氛空前熱烈,學生的觀點針鋒相對,可以說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作業的佈置也非常有特色,設計四枚郵票,因為有了課堂內的熱烈討論,估計學生的作業也會精彩紛呈。

  商榷的地方。關於“木蘭是個女英雄,也是個女孩子,本詩中重點刻劃的是哪個形象?”這個問題,不僅學生在課堂內有熱烈的討論,老師們也有迥異的見解。我的看法是:1這樣設計問題的思路是正確的;2就這個題目本身有兩個致命的錯誤。首先,這是一個選擇疑問句,它有兩個選擇肢,這兩個選擇肢應該是並列的,也就是不能有交叉重複,遺憾的是題目中的兩個選擇肢明顯交叉,“女孩子”與“女英雄”不是一對矛盾概念,所以犯了一個邏輯錯誤;那麼把“女英雄”中的“女”去掉行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英雄中有女的,女孩子中也有男的,或許有人會問,題幹中不是有“重點刻劃”的字樣嗎,那就是第二方面的問題,到底英雄應該是怎樣,大概命題者心中的英雄是指孔武有力的那種,而女孩子是柔弱的那種,但討論者並沒有認同這種觀點,於是爭論就沒有了明確的方向。

  怎樣來處理呢?辦法至少有兩個,命題者先說明英雄與女孩子的概念,然後哉討論,或者乾脆討論怎樣的人可算得上英雄,然後在討論木蘭這一英雄形象有說明特點。

木蘭詩評課稿3

  《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的詩歌名篇,刻畫了一位勤勞善良、勇敢堅強的古代女性。在這節課中,薛老師教學目標明確,主要解決人物形象和材料的取捨問題。整個教學過程流暢,透過師生雙方的努力,較好的達到預期的目的。

  本節課是《木蘭詩》教學的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中,教師已經解決了字詞的疏通問題。在上課之始,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然後進行針對性的正音。然後教師在黑板上展示有關木蘭事蹟的圖片,叫學生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這個環節的設計,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愉悅中熟悉課文內容,同時也鍛鍊了學生詩歌運用能力。

  這堂課很大的一個亮點就是教師設計的問題注重文字並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效地調動了課堂氣氛。在課堂討論中,教師給學生的其中一個話題是木蘭是個英雄也是一個女孩子,你認為課文重點刻畫的是哪個形象?問題一提出馬上引起學生說話的慾望,同學發言踴躍,而且都能根據文字言之有據,言之有理。把課堂氣氛推到了一個高潮。但是我覺得教師對這個問題的引導還值得商榷,女英雄和女孩子兩者之間並沒有對立的關係,不要把女英雄和女孩子割裂開來。

木蘭詩評課稿4

  在婦女節前夕,聽了薛老師執教的《木蘭詩》一課,聽了這一堂耳目一新的公開課,對於木蘭這個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心目中的女英雄形象,又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和感悟。

  新穎之一在於朗讀,《木蘭詩》是千百年來人們所喜愛誦讀的名篇,薛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除了強調讀音和停頓以外,還設定了一些重要的圖片,讓學生對照圖片說出課文的內容,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又進一步讓學生重溫了詩篇的內容,還訓練了思維能力。

  既有聲覺、視覺的直觀性,又留有了想象的空間。

  新穎之二在於課內積累與課外延伸想結合,薛老師在教學中緊緊圍繞這個目標開展,課內導行與課外實踐相結合,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比如在分析木蘭人物形象時候,採用了交流對話的形式,選幾個較人文化的話題,讓學生自由發揮,自由談論。既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培養了一種語文課上的人文精神。

  立足與《木蘭詩》的課堂教學,而向外延伸的是整個生活。每一個學生的生活經歷、家庭背景、性格特徵、興趣愛好都不同,所以,在交流對話中,學生的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中,也體現的百花開放的情景。

  這節課的無疑給給古詩的河床注入新時代的活水,也是以後努力的方向。

木蘭詩評課稿5

  1、從實際出發學洋四經驗。老師在《木蘭詩》的教學中,既加大學生自學的時間量,又有比較得當的教師分析指導。洋四的經驗是老師僅在課堂上講五分鐘左右,其餘的時間都讓學生自己學。這對於我們這些往往喜歡一講到底或總是以為學生自學還不如自己多講的老師來說,似乎有點不好接受,難以全盤照做。薛老師在這堂課上,對於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時間有她自己的理解,能從課文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來分配教學的時間。老師講的時間大致在三粉之一多一點,其餘的都是學生學的時間。老師講得精當得體,學生就有可能學得開心多有收穫。

  2、跳出常規教學,教法活潑多變。薛老師從所教班級語文基礎較紮實、學風良好的實際出發,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拋開通常的教學方式(即逐句逐段地串講),大膽地設計課堂教學方案。整堂課教學容量較大,形式多變,學生自學、討論、探究的時間較多,老師的指導點撥也比較精當得法。課堂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以調動,氣氛較活躍,學生學得較主動較活潑,古詩文教學的效果是比較好的。

  3、課堂上很重視課文的表情朗讀與背誦指導。學習《木蘭詩》這樣的著名民歌,老師在課堂上非常注重詩文的讀和背,且給予一定的指導,這是值得肯定的教學方法。我們很多的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多,討論的多,就是不考慮讓學生多讀讀、多背背。殊不知學生在課外往往很難有靜下心來好好讀背的時間。

  4、一個商榷。上課的速度比較快,這是該肯定的,但對於少量較難懂的詩句就應該放慢速度,而不能一閃而過,否則中下游的學生就有可能難以理解掌握。

【木蘭詩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