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電影> 《孔子》電影觀後感

《孔子》電影觀後感

《孔子》電影觀後感(精選19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孔子》電影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子》電影觀後感 篇1

  胡玫是個了不起的女導演,她能把有關於信仰與理念的重大主題在熒屏的方寸間運籌帷幄,不能不說這些有關於她的氣度與胸懷。正如比李詠更出眾的哈文一樣,其唯美與氣魄的完美統一,告訴世界,女人的心胸不只是僅僅能容下廚房與男人,如果有其善良、善感、堅忍與包容,她甚至比男人更能容下這個正反兩面的世界。在胡玫導演的電影《孔子》裡我看到了這一點。

  後人追尋著孔子閃閃發光的思想一走千年,卻不知其實孔子的一生也是因落魄不得志而鬱鬱寡歡。那麼多有見地的政治思想和四兩撥千斤的軍事謀略,只能寄託給能夠採納它的明君智臣,這不能不說是其命運的悲哀。所以當我們看到顏回在冰河中用生命去護衛聖人的思想時,看到子路急於實現孔子的理想而戰死沙場時,我們便會不由自主地熱淚狂奔。電影的結尾我們看到堆積成山的竹簡被各種顏色的布匹分類包裹著,那其中不乏“人之初性本善”的教化,也不乏馳騁疆場時爭與讓的哲學,滿頭白髮的孔聖人就那樣安詳的坐化期間,窗外是一個山高水長雲霧繚繞的人間仙境。這也許就是中國人心中的天堂,那是常人渴望而不可及的。所以正如最瞭解女人的是男人一樣,最瞭解男人的也是女人。而孔聖人是洞穿了人心,不管你是男人還是女人!他更是看透了事物發展的規律,而且縱貫古今。

  也許,我所理解的孔夫子未免太過粗淺,但在看這部電影時,我確實感到了孔子的真實存在。其實不管你認不認同,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裡,都或多或少地保有著儒家思想的印記,這已經成為人們評價是非的標準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中流砥柱。歷經千年風霜雨雪的歷煉,幾次火浴後的鳳凰涅盤,讓它擁有了可以撼動世界的力量。所以,不管我們是商人,還是政客,是婦孺還是童叟,我們真的該時常捫心自問:“孔聖人你是否住在我的心裡?”

  《孔子》電影觀後感 篇2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朝聞道,夕死可矣”……電影《孔子》帶我們重回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恍惚中,我彷彿聽到了孔子對弟子們的諄諄教導;聽到了顏回謙和恭敬的話語;聽到了子路勇敢果斷的聲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們奉為“至聖”,他如一顆絢麗的流星,在歷史漫長的黑夜中用短暫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給後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啟示……

  銘記戰爭的教訓。

  孔子助魯國抗齊時,幾大桶油,扔上火把,向敵軍潑灑而去。霎時間,火光把天都映紅了,慘叫聲一片,有些人竟被火活活燒死!孔子,自然也是悲慟不已,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混亂年代,有什麼對錯可言?弱肉強食,或許是戰爭年代最殘酷的。

  保衛和平的年代。

  試看戰爭年間,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百姓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一場戰爭動輒就要死幾千人,甚至幾萬人;而和平年間呢?社會安定,百姓們豐衣足食,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兩者相比較,保衛和平,難道不應該嗎?

  珍愛寶貴的生命。

  古代封建社會,僅一個季平子死亡就要幾百人甚至幾千人陪葬,難道人命真的有貴賤之分嗎?不,只是因為封建社會是歷史的必然趨勢。那時的統治者視人命如野草般,動不動就草菅人命!孔子為了救一個陪葬小奴——漆思弓,在朝堂之上“舌戰群儒”,以一己之力駁回咄咄逼人的季平子家管家,這就是孔子“仁義智慧”的君子品格。

  在電影中,孔子曾與弟子失散,路人這樣描述他:“氣度像個大人物,卻像喪家之犬般狼狽。”讓人有些心疼:一個聖人,怎會落魄至此?有幾人又能理解孔子?

  從血淋淋的歷史中,我們得到的啟示太多太多:銘記戰爭的教訓;保衛和平的年代;珍愛寶貴的生命。

  《孔子》電影觀後感 篇3

  孔子是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看電影之前,我對孔子的印象就停留在這樣的認識上,直到看了《孔子》這部電影。

  從電影的結構來看,這部電影就是一部人物的傳記。傳記很容易流於平庸,因為對人物一生的描寫如果平鋪直敘就無法突出亮點。而這部電影通過幾個吸引人的小故事來展開敘述:比如說服別人救下小奴一命。也透過一些炫麗的戰爭場面特技和一些令人涕泗交流的感人場面來抓住觀眾的心;這樣的安排無疑使電影增加了跌宕起伏的力量,使人物的形象飽滿豐富。

  從電影的內容來看,孔子的一生無疑是偉大的;他追求仁義,並希望把仁政運用於治國理念中;他傳道授業,哪怕顛沛流離,忍飢挨餓。他秉承了自己信念,直到終老。電影裡,孔子是個有血有肉的人,與弟子的感情深厚令人動容,與魯君談論政治,鏗鏘有力,與季氏比賽射箭也是旁徵博引……而他被人嫉恨,被迫背井離鄉,流浪他鄉,卻為他的英雄形象塗上了悲情主義的色彩。

  當然這部電影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從人物塑造來看,雖然選用巨星周潤發來演孔子,但周高大偉岸的身軀明顯顯得用力過猛了,一個懷才不遇、滿腹經綸的孔子在劇中顯得文武雙全,缺乏失意文人的樣子;而演員滿口論語與人物性格顯得疏離,周迅飾演的衛國夫人南子表現輕佻,與當時那個年代的女性形象也相去甚遠。從史實角度來看,顏回下冰水冒死救書簡的行為也有點脫離實際,孔子智取三城勇退叛軍,更像法家思想的代言人。

  總之,不管怎樣,孔子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還是光輝燦爛的,他到老年的時候專心致志在魯國傳道授課,編著了《春秋》等經書。他的思想也為後來統治者治國理政提供了重要依據。

  《孔子》電影觀後感 篇4

  最近,我看了一部名叫《孔子》的傳記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孔子極具傳奇色彩的一生,刻畫出了一個個生動精彩的人物形象,對我的觸動還是很大的。

  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孔子的一生極為坎坷,曾風塵僕僕地奔走於衛、陳、曹、宋、鄭、蔡諸國之間,宣傳“仁”之思想,可亂世將孔子的時代改變了,沒有一個國家聽他的思想。十四年後回到魯國從事教育活動,七十三歲病逝。

  《孔子》電影中有一個片段我至今記憶猶新,陪葬的一個小男孩漆思公為了保住性命拼命地跑,遇到了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路救下了漆思公,最後,在孔子的強力辯說下,漆思公重得自由,並拜孔子為師。這個事例說明了孔子宣傳“仁”道的重要性,在這個戰爭的世界,宣傳仁愛精神才能挽留住一些生命。

  孔子宣傳的不僅僅是“仁”,還有“義、禮、和”,這四點綜合在一起,就是治國之本。在孔子離家出去宣傳他的政治主張時,也曾大力倡導過這四點,可結果是處處碰壁,孔子的理想也未能實現。

  導演胡玫最巧妙的一點在於她把南子這個妖嬈的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出來,更從側面烘托了孔子的思想道德之端正。面對南子,孔子沒有心動,而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迫使南子放棄了對他的誘惑。

  孔子被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對後人的影響力很大。我們也永遠記住了這位推廣“禮、義、仁、和”、心靜如水的先師——孔子。

  《孔子》電影觀後感 篇5

  今天下班後,和坤兒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

  電影《孔子》拍得規規矩矩的,說不上超好,但是可以看。

  裡面故事都有影兒,既沒被捧成孔聖人,也沒貶成孔老二。不像于丹,她說話太咋呼,擱她理解的論語裡走出來的孔子,像個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連著,不大可耐。胡玫的孔子可耐,或者說周潤發演的孔子真可耐,是一個有對有錯,有血有肉,愛國愛家,疼老婆愛孩子的山東大漢。孔子穿得棉袍後現代,特軟和,特暖和。俺也想扯二尺布,做那麼一灰面棉袍。到哪能買到棉花哈?

  比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英雄》誠懇萬分,比陳凱歌的《無極》和《刺秦》智商高,比馮小剛的《夜宴》講故事講得明白,那幫男人呀,一堆老笨蛋,和胡玫比啊。人家胡玫不像他們貓一頓狗一頓的,沒常性,人家她拍的歷史劇一貫高水平,電影《孔子》比她的電視劇《雍正》還要好得多。

  其實,咱有五千年曆史,題材不缺,有故事著呢。可是俺沒撈著看過啥像模像樣的正劇電影,就算你帶上近代史在內,也都沒啥好看的。《甲午風雲》和《武訓傳》是俺看過的電影裡,應該還算講明白點兒事兒的,其他真想不出來啥,誰還拍過好歷史片?你們幫忙想想?興許有,俺忘了?

  周潤發不負眾望,孔子演得好,有時他能化腐朽為神奇,你比如,磕頭,多讓人反感的動作,可是周潤發演得實在,瀟灑。哎喲,和他在一起演這場電影,對其他那些演員,像陳建斌周迅和任泉,來說絕對是難得的學習機會,俺這麼笨猜啦,人家那幾個心裡可能還不服捏。

  《孔子》電影觀後感 篇6

  《孔子》這部影片講述了孔子前期被魯定公重用,先由一介布衣提拔為中都宰,小有所成之後,被任命為大司寇和代國相。之後被陷害,被罷黜,不得志而鬱鬱寡歡,就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周遊列國之旅,而後回到魯國。

  在朝堂上,孔子為了保下漆思弓這個要為季氏殉葬的小奴,與公孫狃辯論,說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為什麼不去陪葬呢?這體現了孔子不畏強暴,敢於革故鼎新,改掉不好的舊制度以及他的仁愛之心。而在齊魯的夾谷會盟中,孔子不僅為魯國要回了失地,而且還以一百輛牛車嚇退了齊國的五百輛戰車,阻止了一場戰爭,保住了魯定公和魯國的尊嚴。這展現了他有見地的政治思想和四兩撥千斤的軍事謀略。

  但是,就像片中顏回所說,他將所有的期望都寄託在魯定公一個人身上,這讓我想起了戊戌變法康梁也是將所有的期望都寄託在光緒這個沒有實權的皇帝身上。之後孔子就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漂泊之旅。當他被罷黜,被迫離開魯國,他難過、頹喪;當他周遊列國,他也會思念故鄉。在這之中,當我們看到顏回在冰河中用生命去護衛聖人的思想而被凍死時,子路臨危出仕,孔子擔心不已,諄諄告誡。子路戰死衛國,卻寧死不屈,就是死,他也記得夫子教誨,冠帽要堂堂正正。他扶正冠帽後,即被敵軍多槍刺殺,那倒下的身軀讓我潸然淚下。

  十四年後,當孔子再次回到魯國,扔下手杖行跪拜之禮時,物是人非。城門還是當初的城門,宮殿還是當初的宮殿,行的禮還是當初的周禮,行禮的人卻不再是當初那個有著一身鴻圖抱負,希望能夠憑藉一己之力改變時局的孔子。而他的身邊再也沒有為他跳入冰河撈書的顏回,沒有直爽善良的子路,他的內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我們不知道。

  在這部影片中,我知道了聖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但是他們就是有常人所做不到的堅韌以及恆心。所以,聖人與常人的距離很近但又很遠。

  片中賣傻充楞但又知人善任,膽小保守的魯定公,奸詐,多謀的季孫斯,還有顏回、子路、公孫狃、君夫人甚至漆思弓等等性格鮮明的人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生動的畫面,讓我們更加了解了歷史和孔子。演員演技精湛,劇情緊湊連貫。

  影片的開始和最後都出現了頭髮花白的孔子坐在地上說:衰老了,很久沒有夢見周公了,禮樂仁和的夢想,只能託付給未來了。而孔子也說過: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總結了孔子的一生和對未來的嚮往。

  影片不僅有觀賞意義還引發我們的思考。讓我們對《論語》中的仁愛,善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等等有了更深的理解。

  《孔子》電影觀後感 篇7

  1月25日(星期一)的晚上,爸爸單位組織我們去營房部大院看電影——《孔子》。周潤發的演技十分逼真,電影的場面非常壯觀。電影院裡面座無虛席,很多家長都帶著孩子來體驗和感受孔子――這位偉大先賢不朽的精神魅力。

  孔子,公元前551出生在魯國。當時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為了解決社會問題,各種學說百家爭鳴。其中孔子創立的儒家學派影響了中國乃至世界幾千年,我們現在還在受著孔子的教誨。孔子5歲時父母雙雙早故,於是他過著流浪地生活。一天魯國的貴族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貴族的眷屬也可以去。孔子聽說後也去了(孔子的父親是貴族),到了門口,門衛看到他落魄的樣子,以為是個叫花子,便沒理他。結果,孔子徑直向門口走去。門衛把他攔住,問他是誰,孔子說自己是一個貴族的兒子。門衛將信將疑,沒讓他進去。正在兩人爭執不下的時候,孔子父親的生前好友前來赴宴。孔子本來想讓他說說情,哪料到他說:“哪來的小屁孩,快走開!”聽了這話,孔子如同五雷轟頂,十分失落。在失落之際,他也明白了事事都要透過自己的勞動來實現的道理。這事兒對他觸動很深,為了受到人們的尊重,他開始學習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書(識字)、數(數學)這六藝。他先後拜老子等名家為師,並刻苦鑽研古代典籍,還整理撰寫《詩經》、《尚書》、《禮書》、《樂書》、《春秋》、《易經》等儒家典籍。他創立了儒家學派,主張國家和人民要遵從仁、義、禮、智、信的要求。經過不懈努力,孔子終於成為一代大家,受到了人們的崇敬。孔子收了很多徒弟,到處講學,名氣很大。魯國國君聽說孔子很有才華,於是把他召進宮裡。聽了他的見解,魯國國君覺得孔子很有才幹,想讓他當大官,但又唯恐眾人不服,於是魯國國君便讓他和他的弟子去一個偏僻的地方治理一下。魯國國君在一年後驚奇的發現他和他的弟子治理的那個小城如今已變得比魯國的都市都繁華。於是他讓孔子做了個大夫。不久,齊國國君想和魯國國君會面,想乘機利用大峽谷的險要地形逼迫魯君,孔丘明白齊國的用意,也知道魯君此去是多麼的危險。他徹夜未眠,想到了一個既能保護國君,不失兩國友好的辦法。之後,孔丘不僅成功的保魯君平安歸來,還逼迫齊君歸還失去的三座城池,並與其成為盟友。孔子,不是一個文弱書生,他身高體健、武功高強、足智多謀、文武雙全,是個難得的將才,他心底善良,充滿仁愛,的確稱的上是“聖人”。我不禁從內心深處更加佩服他了。

  後來,一些大臣起來反叛,叛亂分子前來攻打魯國國都,魯君任孔丘為主帥c。等到進攻的時候,孔丘命人將幾口大鍋推出去,裝滿油,待叛軍過來,把火把仍進油鍋裡,趁熱將著了火的油鍋往下一推,頓時,幾萬大軍葬身火海……雖然叛亂暫時被鎮壓下去了,但因諸多因素,孔子的改革失敗了。經過這兩件事,孔丘的地位大大提升,成了代宰相。成了代宰相的孔子並不居功自傲,而是在國內進行了改革,這使一些權貴的利益受到了影響。於是,這些大臣便把他趕走了。

  被趕走的他無依靠,只得帶著弟子周遊諸國,到處流浪,上頓不接下頓,很是可憐。

  幾十年後,魯國國君去世,幼君登基。齊國藉機攻打魯國,眼見破城之日指日可待。當初把他趕走的那些大臣這時才知道孔子的用意。於是,那些大臣派人把孔子請到魯國。但是孔子心意已決,不再參政。在眾人的請求下,孔子便讓大徒弟冉求去解圍,等冉求到魯國時,已經十分危急。冉求不愧為孔子的大徒弟,他三下五除二的就把齊國大軍趕走了。等到孔子被接回魯國時,他已是古墓之年的老人了……電影是向我們講述孔子一生坎坷的經歷,也向我們述說了孔子的偉大與不凡。

  孔子面對貴族與惡勢力不低頭,面對困難不畏縮,面對孤苦不冷漠,他的精神激勵我永遠向上。

  《孔子》電影觀後感 篇8

  片頭剛放,表江問我,你覺得這片票房多少?我說,8千萬?她說,撐死這個數吧。看完片,我不免懷疑8千萬太高估了,並不是說電影質量不好,其實它誠意十足,只是在這“後阿凡達時代”,這種沒有噱頭的商業電影真的好難自處。

  整體來說,《孔子》嚴肅而緊湊,前半段的官場爭鬥和後半段的流離失所在周潤發的演繹下,都讓人信服。片中臺詞在大量的文言文和現代話中穿梭,聽到“那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樣的搭配,觀者不覺得出戲已算難得。

  孔聖人也會經人挑撥,便扔官拋妻棄子,背井離鄉十幾年,在各國傳道授業解惑,卻不得重用,食不果腹,顛沛流離。一個道德高尚的中年男人空有理想和滿腔抱負,無從施展,鬱郁不得志,思鄉情切卻不能歸。周潤發精湛的演技無可挑剔,只是我看時很是心疼……那場刻意煽情的暴雨中離家出走、摔倒泥沼、淚流滿面的“孔子落魄戲”,真是難為發哥了。

  飾演衛國夫人、美而淫的“南子”的周迅赫然女主角的地位,可片中只有一場“子見南子”的戲。南子對子表達滿腔欣賞,並邀其日後常常相見,子拒南子,僅用一句“我未見過你這般好德如好色的人”把南子噎了回去,再得體不過。南子經過這番挑逗,確認了子的君子為人,感嘆道“世人也許很容易領悟夫子的痛苦,但未必領悟夫子在痛苦中所體悟到的境界”,此話一出口,子熱淚盈眶,兩人伏地互拜,成為知己。這出戏處理得細微而精彩,不但不荒謬,還看得意猶未盡,嫌周迅的戲份太少了點。

  除了南子,還有幾位重要人物襯托孔子,一是魯王,二是孔子夫人,三是弟子顏回。這三個角色的演出一個比一個讓我出戏。先說魯王,他是君,孔子是臣,影片前半部分在魯王對孔子的重用與否中展開,每每切到魯王的畫面,他擠眉弄眼,對孔子愛意綿綿,讓廣大腐女不多想都難。凱麗扮演孔子的夫人,大概是《渴望》中慧芳深入人心,她和孔子一貼在一起我就立即穿越。白淨秀氣的任泉出演孔子弟子顏回,他落水的那場戲,鏡頭從水底往上拍,我又穿越到了好萊塢,古裝傳記片的風格無影無蹤。

  如果穿越之事因人而異,特技一定人見人不愛,《孔子》中有好幾場大規模的戰爭戲,場面全靠特技,動畫拙劣,效果實在不好。雖然有特效這個硬傷,可一部思想家傳記題材的電影拍成這樣,已經很不容易。至少它和2009年動不動就裸奔而出的那些山寨電影相比,實在是太有誠意了。導演胡玫說她從未這麼忐忑不安過:“我只能祈禱孔子在天之靈保佑了。”這事兒,還真懸。

  《孔子》電影觀後感 篇9

  抽空在週末去看了孔子,在網上倒是首先看到一大幫憤怒的青年給的低分。

  讓我震撼的是在孔子在眾多糾葛中仍然保持著一種執著的信仰,這種信仰到底的底線在哪裡,不是說出來,孔子一生都追隨了他的信仰,不管是為官受挫、家人分離、顛沛流離、施教受辱,環境在變,他的做法在變,但是信仰不變。

  故事從孔夫子五十多歲,得以實現夢想,踏上仕途開始,感覺開場有點突然,接下來就是孔子運用計謀,抗衡齊國、三桓,然後平步清雲,連升幾級,做到代相國之職,劇情很緊湊。精彩的辯論,讓人精神一振,不過不失的特效,也帶來了一點視覺刺激。 再到後面,讓我有印象就是的就是顏回落水,來回多次在冰水裡搶救竹簡一幕,雖然他的行為很偉大,我也有那麼一點感動,但轉念再一想,這樣是不是有點迂腐呢?不管怎樣,他是為這些孔子最愛的書簡獻身了,導演讓他死得很唯美。

  最後,孔子與弟子們得以回魯國,一眾人喜極而泣,及孔夫子在城門前跪拜,老淚縱橫,那時候我也哭了,不過不是為故事本身而哭,而是被演員的入戲所帶動。

  《孔子》電影觀後感 篇10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聽老師和媽媽常說這句話,今天我和媽媽一起看了電影《孔子》,當孔子透過反對“殉葬”用這句話反駁那些大臣時,使我印象更深刻了。影片講訴了孔子以“禮”治國的思想和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周遊列國的故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影片中孔子的弟子稱孔子為“夫子”,我看字幕的英文翻譯是“Teacher”老師的意思。當回答“是”時說“諾”。這部影片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孔子的學生顏回跳進冰河裡不顧自己的性命搶救老師的書簡,最後死在冰冷的河水裡,孔子抱者他的屍體一遍一遍喊著他的名字“回”。

  我的眼睛都溼了。看這部電影不僅讓我長了知識還讓我懂得了一些道理!

  《孔子》電影觀後感 篇11

  孔子不僅是個教育家,他還是個思想家,他還是儒家的創始人。

  這本書裡面講了孔子從沒落孤苦到從事教育成為一代名師的邊程。

  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一個故是“在挫折中磨練”這裡面講了孔子非常有志氣,孔子幼時家境不好,窮困的生活對他的磨練。這是他之後經得起各種困難的原因之一。

  孔子刻苦學習逐漸成了好學的人,讀到這裡我想起了我們班的一位同學江靜婭,她和孔了一樣是一個好學的人,也是我們班的班長,在學校也經常幫助我們,比如說:有一次,我們班有人作業不會做,她都會細的幫助我們。向孔子這種不怕吃苦,堅持不懈的學習,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我們生活中也會遇到困難、挫折,我們不能輕言放棄,要堅持不懈努力讓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這本書還有好多孔子的一些故事,看了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我們都要學習孔子的堅持不懈和不畏懼困難的精神。

  《孔子》電影觀後感 篇12

  最近學完了《論語》,今天趁放假之際,看了周潤發演的《孔子》,頗有感觸。這部電影刻畫的孔子,一直微笑著,很端莊,但是不傲的感覺,溫潤而寬厚。

  很明顯,這是一部人物傳記,而主人公就是孔子。電影從人物選角再到場景佈置,無一處不體現了電影製作的精良。電影極力還原春秋時期的齊魯衛三國,演員很敬業,把每一個人物都演繹的活靈活現。《孔子》以高超的藝術手法為我們展示了我國春秋時期魯人孔丘跌宕起伏的一生,呈現出一個有戰爭、有陰謀、有聖人、有梟雄、有美人、有思想的恢弘大氣的春秋亂世。

  孔子政治生涯大起大落,大半生都處在顛沛流離之中。孔子年輕致仕,做到了國相,在魯國大力推行自己的仁政思想,魯君看到了孔子的貢獻,在齊衛兩國爭先聘請孔子之際,他重用了孔子,然而孔子的思想顯而不符合當今的亂世。孔子提倡恢復古禮,可春秋時期戰亂紛爭,齊國推行法治,魯國如果以禮治國就不能同其他國家抗衡。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認為,電影《孔子》的誕生,是國產史詩鉅製的一個里程碑,它將中國大片的標準提升到了聖賢這一步,實現了一個大的突破,也讓中國文化走上了一個新的平臺。我們都知道,大片,向來指的是美國好萊塢電影,那種飽含科技的電影。但是看了《孔子》以後,我知道,大片,不僅僅是科技和威亞,還有中國人的智慧,用心去製作。據悉,電影《孔子》的後期特效由鮑德熹操刀,且花費巨資呼叫了曾為《第五元素》等影片擔任製作的好萊塢特技團隊,來完成多達400個特效鏡頭。其中,在武子臺平叛那場戲中,孔子在高臺上迎風而立,指揮千軍萬馬。畫面肅穆大氣,很有震撼效果。

  片中也有不少驚心動魄的場面:夾谷會盟山雨欲來,彰顯聖人智謀;墮三都短兵相接,營造緊張氛圍;武子臺平叛夫子親自擂鼓揮兵,展現軍事才華和大將氣度;齊魯大戰是影片場面最為壯闊的一幕。

  夫子獨有一腔智慧,卻沒有得到重用。君夫人南子說未有人懂夫子,這話不假,真正理解孔子的怕是隻有他那一行弟子了。孔子重仁,弟子們跟他推行仁政,孔子著書,書掉在冰河裡顏回下河救書。

  孔子,這位聖人,今天我更加了解了他。

  《孔子》電影觀後感 篇13

  影片的開頭是伴隨著悠揚的鈴聲開始的,讓人不自覺的就想到孔子生活的那個年代,習慣了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分封制的弊端也日漸顯露,分封制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均田制逐漸瓦解,社會出現了新的社會形勢,諸侯國不再遵循周天子,出現了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現象。而孔子,從小就在禮樂的薰陶下成長,自是不願大好的周王朝如此衰敗,禮樂從此沒落,於是他青年起,就發誓要實現禮樂仁和的夢想。

  該影片按照一生回憶的方式展開,開頭展現了孔子白髮蒼蒼,而他禮樂仁和的夢想,也只能交給未來去實現了。其中演員所表現出的的滄桑,眼神中的無奈,無一不讓人覺得,他就是孔子,孔子就是他。之後從孔子青年時期,魯國三桓叛亂開始,展開對孔子一生的敘述。

  採用了倒敘的寫作手法,能夠很大程度上吸引觀影者的興趣。

  細節把握較好。該影片主演孔子周潤發,從影片中的細節可以看到,孔子去拜見魯定公的時候,門前的侍者道孔大人您可到裡面再拜見,而孔子依舊堅持自殿外就開始拜見,這樣的行為是很符合周禮周範的,再其次,孔子進入殿內後,殿上座魯定公還未到,他依然堅持上座好像有魯定公一樣拜了下去,恭恭敬敬的等待魯定公的到;再者在魯定公想要依靠孔子的主張,使魯國強盛起來的時候,問是否可以按照齊國那樣強盛起來?孔子說齊國的百姓之所以不犯法,是因為害怕刑法,而若能夠使百姓因為講仁義而不犯法,那不是更好嗎?在說這話的時候,孔子眼中的光芒,亮的嚇人,那是一個人對夢想的渴望!

  孔子一生周遊列國,卻始終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容得下他,容得下他的主張。這既是孔子的悲哀,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哀。在那個諸侯爭霸戰亂紛紛的年代,孔子的禮樂征伐早已不符合時代的要求。諸侯國要的是能使他們的國家強大起來的主張,所以孔子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禮樂衰敗,百姓流離失所,別無他法,但我想他是恨的吧。即便沒有一個國家任用他的主張,他還是不肯放棄,於是回國後辦私學,著文章,說來有些許可笑,孔子一生未能成就官業,他的學生卻很多都做了官。

  他一生求禮問和,也許大多數人覺得他失敗了,但我覺得從長遠意義上來說,他成功了,透過他弟子記錄的講學的內容,將他的仁義清清楚楚的傳達給了後世,他的仁義必將在後世發揚光大!

  《孔子》電影觀後感 篇14

  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一提到孔子,他仁義的形象,就會出現在,我的腦海裡。可《孔子》這部電影還表現出他的另一個優點——勇。

  他一心想讓魯國強大,於是他就在魯君面前推廣仁義。果真,魯君讓他當了代丞相。從此,魯國的形勢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又過了不久,季氏的家臣公孫狃發動戰爭,想要登上魯君的寶座。反軍打進都城,魯公跑到季家,公孫狃步步緊逼,可季家人都去打獵了。這時,孔子說:“把叛軍引到武子臺!”字路領命,便去把公孫狃引到武子臺。公孫狃見孔子在臺上,便下令放箭。可臺上有盾,孔子的弟子冉求下令把盾往後放,把一個個裝鐵漿的大罐子推上來,冉求一聲令下,鮮紅滾燙的鐵漿流淌出來,把公孫狃的軍隊士卒燒得個個焦頭爛額。公孫狃在亂軍中自殺。孔子看到這個場面哭了,因為他一向講仁義,不希望看到國人自相殘殺。

  孔子的仁義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不過他的勇也不可缺失呀!

  《孔子》電影觀後感 篇15

  縱觀整部電影,確實拍得很好,能夠充分地展示我國春秋時期的大聖人孔子萬世師表的形象,並且抓住了孔子為政持官掌權時的政治特徵,反映著其仁和禮的核心思想體系,當中的確不乏催人淚下的片段和插曲。辨證的說一句,該片更應該像一種全新風格的歷史記錄片,很多人認為孔子作為聖人,生活在春秋時期,很多東西無法考證,只能透過紀錄片的形式來展示,但其實不然,電影儘管通用的是白話文,但處處體現著原始的仁禮思想語言風格,在感動蒼生的同時必然給予一種精神和思維上的震撼和影響。至少我是這樣理解的,因為看完該影片後,我甚至乎結合當今的民族和社會特徵產生了一些屬於自己的思考—————

  關於克己復禮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禮,其中禮這方面主要反映克己復禮。克己復禮的意義在於剋制自己,凡事嚮往禮的方向,本質上是教育人們要重視禮的教化與薰陶,孔子終其一生,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教育方面,都強調禮樂對個人,國家,民族的重要性。影片中描述的魯國政權為三桓貴族所掌握,三大貴族擁城自重,屯兵自立,即使在與魯國的宿敵齊國和談未遂,眼見要兵戎相見時,也無動於衷。後來更是使計迫使孔子離開了魯國,四處漂泊。其實孔子的出走是必然的,正如魯國國君所言,處於這樣一個亂世,諸侯分封割據,稱霸一方,名義上是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然而在周室頹危的情況下,大家都想取而代之。尊王賤霸暫且難以堅持,而孔子還期望君主能夠以仁義治國,這樣百姓避免戰亂,才會使老有所養,壯有所用。他的想法其實是很值得提倡的,但結合那個多事戰亂的春秋,難免會有何很多人不理解他,這也為他日後周遊列國時,即使在樹林處收徒講學,也會遭到民眾們的反對,他也被迫帶著他的門徒被諸侯王們由一個國家驅逐之另一個國家。經歷了十幾年,終於回到了魯國,他已經很老了,但仍然執著著那個克己復禮的夢,含笑而終!

  關於取義成仁

  除了禮,孔子的另面思想則表現為仁,為後世所稱道的仁者愛人,仁者無敵都是其仁之思想的一個延伸和繼承。在《孔子》影片裡,沒有情節明確反映孔子如何取義成仁,但卻透過他的兩個徒弟子由和顏回充分刻畫出來。首先是周遊列國的時候,孔子和門徒一行人等踩著冰封的河面過河時,突然發生了冰裂,一車滿滿的典籍掉進了水裡。顏回沒有猶豫半刻,馬上縱身潛入水裡把典籍給一卷卷打撈上來,因為在他眼裡,這些典籍是遠比他性命珍貴的,能夠影響後世的儒家偉大學著,更是這十幾年來,孔子和徒弟們的思想結晶,對仁義的傳世,是及其重要的,結果顏回溺水而亡。當孔子還沒有從見到顏回去世時表現的悲痛中振作過來時,又傳來了用兵如神的子由在衛國作戰時,因保護衛國幼小的皇子被叛軍群殺而逝的噩耗,子由在臨死前依然牢記老師的說話,把官帽戴正,以示正義凜然,結果取其成仁。這兩個片段我相信不僅僅是我,很多人看著都會有那麼一種心酸和體會,有時候,仁義的實現和追求,比我們很多東西更值得去奮鬥,甚至乎犧牲性命都在所不惜!

  《孔子》電影觀後感 篇16

  暴雨,轟鳴的雷聲,迷茫的路……跌於泥池,再爬起,大笑……幾近痴狂的`老人帶著幾近生根的痛苦,泥塑般讓人觸目,讓人心驚。他,就是孔子!是知其不可而為之,明知其不可卻執意為之的孔子!

  電影中,孔子被一塊玉玦決出魯國,四海為家。離開時,適逢暴雨。在轟鳴的雷聲暴雨下,在前途無路的迷茫中,孔子跌於泥池,掙扎爬起卻於雨中酣暢淋漓的大笑。笑自己,一併的笑這世道。為何痛苦?為離別,為信仰。

  魯國,是孔子的家,是弟子們的家。那裡有妻兒,有安定的生活。但這處故土,他註定不能承擔信仰。孔子的政治抱負、禮樂夢想統統毀在這裡。建武子臺,推行禮樂,志墮三都,帶著血汗與期望的舉措統統被現實打得落花流水。末了,魯定公無奈一笑:“論聰明,夫子還需學會如何裝傻。若是執意如此,夫子恐怕下場還不如我。”

  下場?是呀,世界如此雜亂,正是因為看清了局勢,長沮、桀溺、荷蓧丈人等人才會選擇歸隱。這個決定,多少有些自私,顧不得天下蒼生;這個決定,卻也何其聰明,天下混沌,蒼生怎顧?何必為難自己,歸隱已是不易。孔子卻正相反,不會考慮下場!他不僅要顧蒼生,還要為此賭上自己的一生。孔子不是不知道天下局勢如何,也不是不知道自相殘殺的人們有多不可救藥。他知道,所以他不能放手不管,既然自己信仰的仁義可以救世,那麼即使人們不信、不用、不取、不甘,他也依然要儘自己的最大努力,以求得這個世界對美德、對禮義的最大認同以及最大實現。他要救人,救整個天下的人。

  大道通天,有路不如無路,無路便是有路。離開魯國,無路。孔子豁然一笑,攜其弟子始其行途——有路無路都是一般區別,天下一般混沌,走哪兒,都一樣。

  至衛,君弱國亂,儲君無義。後宮干政,烏煙瘴氣。烏雲聚集,終降暴雨。離!

  至鄭,君弱國亂,下臣干政。不尊道義,喧擾講學。離!

  至蔡,君庸國亂,外封城門。圍追堵截,可憐可笑。離!……

  就這樣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走,挫敗感已熟悉如掌心紋路。大把的時間從掌心流逝,不覺,孔子老矣!

  託書過冰河,冰裂,顏回救書,亡。

  衛國起內亂,君危,子路護君,亡。

  顏回逝時,懷中猶有書數卷;子路逝時,猶記夫子儀表之訓,結纓而死。在孔子師徒心中,仁,義,高於生活,高於生命,高於一切。

  齊國攻魯,季子急召孔子回。贈玉環,孔子歸。重返故土的孔子熱淚盈眶,此生將盡,便寄希望於後世。風燭殘年的孔子整理大量史書,將自己的信仰和痛苦寄予其中。雖心願未了,再也無能為力。公元479年,孔子逝。

  “世人都知道夫子您的痛苦,可未必能領會這痛苦的深度。”——南子見孔子,如是說。這痛苦的深度,恐怕只有孔子知道了。

  《孔子》電影觀後感 篇17

  當你被迫離開魯國時,磅礴大雨敲打你的身軀時,你在想什麼呢?是在怨恨嗎?你似乎知道這是大司徒的陰謀,可又似乎不知道。看著手中的‘決玉’,你是否心酸不已?大雨中的大笑聲,是你的心聲麼?努力,不讓眼淚流下,你的心,也變的沉淪了麼?是否後悔當初說的那句:“我的道,在人間。”……

  你在想什麼呢?孔子。

  望著茫茫無盡的沙漠,你額前的幾縷髮絲輕輕的在飛舞。此時的你,在想什麼呢?是在思念遠方的親人麼?是在詛咒那姓季的麼?還是在擔憂自己的未來……顏回來了,你卻不願他跟隨與你,你望著無垠的沙漠,說:“前面的路不平坦,也沒有榮華富貴,你怎能走呢?”殊不知,顏回的的話,卻讓你改變了主意,“如果改變不了世界,那就改變自己的內心吧。”這,曾是你對顏回說過的話……

  你在想什麼呢?孔子。

  你彈琴數日夜,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彈琴,成了你唯一的事情——在這荒涼的山谷裡。指尖撫琴,一個個音符飛舞出來,這是否是你想說的話,你那緊鎖的眉頭,是在思考嗎?在抱怨命運的不公,在傷心自己的遭遇,還是在……就像南子說的:“人們都只是領悟了孔丘那痛苦,卻未真正體會他那痛苦的境界……”

  你在想什麼呢?孔子。

  抱著顏回那冰涼的身體,聽著子路戰死的訊息,你,落淚了。你曾經面對齊國幾百乘戰車,沒落淚;在武子臺上面對血流成河,你沒落淚;自己被迫離開魯國,你沒落淚……可如今,你卻落淚了。你在想著顏回拼命救回你的書的樣子吧,在想子路浴血奮戰的樣子吧。他們在你的教導下,是那麼的善良,勇敢……

  你在想什麼呢?孔子。

  重回到魯國已數年的你,已滿頭白髮。靠在門柱上,清風吹起你那白髮,望著門外那座山,你是否會憶起你年輕時候的事情?你身邊的《春秋》靜靜的看著你,你也望著它。終於,你說出了你心中所想:

  “後人理解我,都因此書;後人誤解我,也因此書……”

  《孔子》電影觀後感 篇18

  電影的開端,盛大的葬禮,逃跑的小奴,彷彿一下子就將我們帶回了那個諸侯割據的奴隸社會。

  “求仁得仁,又何怨。”影片中一開始展現的孔子並不是一個不問世事滿口之乎者也的歸隱者,而是一個關懷生命有血有肉的真實的孔子。他堅定地救下小奴漆思弓,刀劍加身而面不改色,舌戰眾臣主張廢除不合理的殉葬制,打破世俗偏見收漆思弓為徒,對生命的尊重和維護令人動容,這也是他能夠提出“仁”的學說的原因吧,儘管他的“仁者愛人”具有很大的時代侷限性,但不可否認的是他走在了那個時代的前端。他為了挽救一個素不相識的地位極低的小奴的性命,甚至不惜得罪當權者季孫斯與他背後盤縱錯雜的勢力,為他征途不順離開魯國埋下了伏筆,但孔子從未後悔過,就如同他從未放棄過他的信仰。

  於是當他跟隨魯定公赴齊魯邊境會盟時,季孫斯並沒有按約出動五百乘兵車。但孔子早就料到了這一局面,他事前安排了一百輛牛車埋伏在山谷外面,製造假象震懾齊國退兵並還回了魯國三城。至此,孔子作為一個政治家所擁有的的政治才能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也讓孔子得到了魯定公的賞識。但這並不能改變孔子不順的仕途,魯國一直被“三桓”所把持,孔子為了改變魯國這種國將不國的局面,殫精竭慮,提出了隳三都的提議,最終引發了佞臣的叛亂。儘管在武子臺上孔子用十二條火龍擊退了叛軍,他還是失去了魯定公的寵信。魯定公知道孔子的才識,可他需要穩定他的國家,穩定他的政權。孔子給魯國帶來的強大繁榮的希望最終破滅,於是在魯定公和季孫斯沉溺於歌舞中時,孔子含淚揮別了魯國,開始了他十四年的遊歷講學生涯。其間不管是被亂軍包圍斷糧還是遭受眾人的辱罵詬病,孔子一直沒有停下自己讀書講學的步伐,將自己的思想在中原大地散播。最終垂垂老矣的孔子在同樣垂暮的季孫斯的懇求下重新踏上魯國的土地,追隨老子的步伐不問世事,歸而不隱,開始整理自己的著作,教書育人。

  這是電影《孔子》為我們展現的孔子的後半生的片段。“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愈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的評價。孔子的一生可謂是傳奇的一生,他博學多才,虛心好問,學富五車,是那個“百家爭鳴”的輝煌時代的傑出文化代表,也是當時遊走在各國之間的傳播自己政治思想的政治家,在政壇上沉沉浮浮,最終隱退政壇,他的“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不僅影響了三千多名弟子,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顏回、子路還是冉求,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為此不惜犧牲生命。短短兩個小時的影片只能展現孔子人生的一些方面。他開啟了以“樂禮善學,尚中貴和”為精髓的儒家文化的時代,在中國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至今他的名字還以“孔子學院”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傳播,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名詞而被各種膚色各個民族的人們所熟知。塑造這樣一位人物是對電影人的一個巨大挑戰,短短兩個小時,小小的銀幕,根本不足以展示孔子豐富多彩的人生的十分之一。()如何讓世界透過這小小的銀幕更多更全面的瞭解孔子就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儘管電影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還是在短短的時間裡儘可能的展示了孔子智慧的多方面的體現,讓觀眾大飽眼福。

  儘管如此,電影的最後顏回之死還是讓我不知該哭還是該笑,竹簡沉水本來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顏回居然還為了救六個竹簡而採取了相當於自殺的舉動,最終死在了回魯國的路上。好吧,就當電影是為了讚揚顏回愛書甚於愛命,為傳承文化而犧牲吧。

  《孔子》電影觀後感 篇19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國的歷史悠久,何其輝煌,那些輝煌被記載在一冊冊書中。可從未被塵封,中華上下五千年,他們一向活在人們心中。

  今日看了關於《孔子》的歷史的電影,它狠狠的抨擊著我的內心。將近兩小時的影片,卻道出了孔子不凡的一生,每一個細節,每一段文字,從他口中說出的一句又一句經典無不刻畫了一個鮮活的形象。

  最打動我的有兩個鏡頭,孔子被放逐出境,當時連老天都映襯著孔子的處境下著傾盆大雨,氣氛沉重又讓人不禁揪心,拋開妻女對一個男人來說是多麼不易。馬車走了半路,車輪陷進了泥中,孔子師徒試圖拽馬使其擺脫泥淖,卻不料被馬踢翻在地,他笑了,笑得那麼釋然,又令人悲憫,這是一個失意之人最終的暢然!

  第二個鏡頭,孔子及其弟子駕著馬車過一個大冰河的場景,不料,冰面開裂了。竹簡都掉進了冰河裡。顏回想都沒想直接跳入湖中撈取竹簡,天寒地凍,下著鵝毛大雪,所有人眼睛上,眉毛上都有一層冰霜,在這極寒的地方,別說跳入湖中了,生著火都覺得受不了。

  顏回一刻不曾停過,他極力擺動雙臂在冰湖裡遊動,將一卷又一卷竹簡打撈上來。竹簡都撈回來了,可顏回再也沒有上來,永遠被封在了冰層中。孔子一聲又一聲絕望地喊著顏回的名字……牽引著人們的心靈,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孔子之後的生活是在風餐露宿中度過的。就連一碗清可見底的湯,大家都一人一口的喝。他的一生是悽慘的,能夠是光輝的!

  跳進歷史的長河,追溯孔子的一生,我願化作一個標點,結束最終一個長卷。不讓光鮮的背後只剩空白!

【《孔子》電影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