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給予樹的課後反思

給予樹的課後反思

給予樹的課後反思5篇

給予樹的課後反思1

  本課課文比較長,又是從媽媽的視角展開的,為了讓學生在品讀的過程中感悟金吉婭——一個八歲女孩善良、仁愛的美好心靈,教學中我抓住三個點展開訓練:

  1、抓住重點內容,巧設質疑點:課文主要講述了金吉婭在聖誕節給家人買了棒棒糖,給陌生小女孩買的卻是洋娃娃。課堂上就可以抓住金吉婭送禮物的強烈反差,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的質疑能力。

  2、抓住重點詞語,精選理解點:課堂上抓住最能體現金吉婭矛盾心情的重點詞語“沉默不語”進行訓練。從引導學生進行表演體驗理解它的表面意思,到聯絡上下文透過該詞體會金吉婭的內心,再透過對比朗讀、想象著朗讀等策略,來感悟她對家人的愛。這樣愛著家人卻只給他們買棒棒糖,究竟是為什麼?這使得前面的疑問顯得更有價值。

  3、抓住重點句子,挖掘動情點:課堂上抓住“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有許多禮物了,可是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言為心聲,這是一個八歲女孩的真情流露,它展示了金吉婭的美好品質,深深地打動著我們。抓住這個動情點,透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什麼都沒有”入手,理解金吉婭要送洋娃娃的原因。透過金吉婭的這一語言,去觸控她關愛他人的那顆善良的心靈,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做到入境動情。反反覆覆地讀,層層深入地悟,引領孩子去體會金吉婭關愛他人的品質,在閱讀中愉悅了學習者和聽課者的身心。

  不足之處:在關注學生這一方面有些欠缺,太以自我為中心,關注學生說了什麼很少,對於學生的回答沒有進行很好地評價與反饋,對學生學習的激情調動的不夠,課堂踴躍思考的氣氛不夠濃。課堂教學中還應注重聽說讀寫思結合,在讀到“一個陌生小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時,其實可以將“收到了娃娃的陌生小女孩會怎麼想,怎麼說”修改成:你能為陌生小女孩寫幾句感激的話嗎?再簡要地點撥一下這段話可以寫些什麼?比如對洋娃娃的喜愛,對金吉婭的感謝,對未來的希望,對金吉婭的祝福……指導學生動筆寫一寫,把讀寫訓練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寫的能力,這樣就更好了。

給予樹的課後反思2

  《給予樹》這篇課文寫的是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

  聖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這是一個愛意流動的日子。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節日裡,一個小女孩渴望擁有一個洋娃娃的願望,另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金吉婭幫她實現了,這是一個多麼美麗的故事。

  在我們國家,也只有春節能和聖誕節相提並論了。一樣的熱鬧,一樣的充滿了歡樂。不同的是,在我們國家,小孩子都是處於被支配地位的。只是不斷的得到禮物,但不會有人苛求送出什麼。家長也不會讓孩子拿著錢跑到超市去買禮品,就更不用提送禮品了。在春節裡,得與失是相互的,孩子磕頭,大人給壓歲錢。超市也不會設計"給予樹"這樣的慈善創舉,只是不停的促銷。

  《給予樹》這篇課文展示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婭的"給予"不光是禮物,還有同情和愛心。同時,課文中還有幾種不易發現的愛,例如,"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母親在家裡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然給每個孩子錢讓他們買聖誕節禮物,這是母子之愛的表現;媽媽聽完金吉婭的陳述後,沒有責備她,卻為她的行為而感動,也是母子之愛的表現。買禮物前,孩子們"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這是手足之愛的表現;買完禮物後,孩子們"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這也是手足之愛的表現。當然,這兩種愛,是為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做鋪墊的,更襯托出金吉婭對小女孩的愛的可貴。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婭的"給予"行為雖然源於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的家庭氛圍中也有很大的關係。

給予樹的課後反思3

  這是一篇有關“愛心”的故事。課文描述了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孩金吉婭把原本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小女孩,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課文緊扣“愛”字展開教學,有媽媽對孩子的愛,兄弟姐妹的愛,人與人之間的愛。可以說整篇文都洋溢著濃濃的愛意。我在教學設計中以情感為主線,以“愛”貫穿始終,以個性品讀為感悟積累的方法,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過程中進入文字,感悟文字內涵。在課後我有以下心得。

  一、課文是讀懂的

  課文是讀懂的,而不是老師一味講懂的。在課堂上,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如果只是老師在講,學生在聽,這樣的教學效果只會讓學生重複以前的知識,把學生的思維能力侷限在一個很小的空間裡。在課堂上,我們要讓學生去品味課文,與感情文字,使學生與文字的對話能過讀、品、悟中得到實現。在讀的過程中,要注意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去讀。

  在本課中,我緊緊圍繞著媽媽的心情變化“擔心——生氣——激動”拎出一條主線,分三個層次,層層遞進,很巧妙地畫了一個“圓”。第一層次:默讀課文,從中找心情變化的句子,初步說說體會,進行質疑;第二層次:細讀課文第2、3、4自然段,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文字語言,透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走進金吉婭的內心,感受金吉婭的善良,仁愛。第三層次:讀的延伸,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一張給予卡,讓學生感情去朗讀,從中讓學生體會那位想得到洋娃娃的小姑娘不幸,從而昇華學生們的情感,在這個環節中我透過情境創設和情感的共振,逐漸引導學生深入文字。

  二、議的有效

  在我們的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獨特的看法,在學習小組去中討論、交流。在這個部份老師就要有意思的去引導學生髮現問題的存在。

  在本課文教學中我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文字,結合文字來理解詞語,結合自己的體驗來深入感知,使學生讀出理解。在找出關鍵詞句後,讓學生再去讀,去思考,去交流:媽媽為什麼那麼激動?媽媽會對金吉婭說什麼,哥哥姐姐會對金吉婭說什麼,小女孩會對金吉婭說什麼,我會對金吉婭說什麼。在課文中安排這樣一個小討論,給學生以思考的時間,讓他們去交流思考,發表自己的看法,激發和陶冶學生的情感,對課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時也昇華了情感。

給予樹的課後反思4

  《給予樹》是一篇富有濃濃的人文情懷的課文,愛的教育是本篇課文的教學主題。圍繞"愛"字展開教學,是本堂課的主要特點,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不能忘掉語文字體,語言文字的訓練也要做到紮實,並要跟情感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這課的教學主要體現瞭如下特點:

  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進行適當處理,"詳則略之,略則詳之",在文字的留白處進行拓展,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的最深處。給予是快樂的,幸福的,這是主旨,亦是靈魂。我以"除了洋娃娃,除了棒棒糖,金吉婭還給予小女孩,給予哥哥姐姐,給予我們什麼"為重點,讓學生多元地,多維地,多角度地去誦讀文字,感悟文字,同時又超越文字,去感受文字背後金吉婭那顆善良,仁愛之心,那種同情,體貼之意,引領學生層層剝筍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成為學生情感自在滋養的過程,成為學生精神自然豐厚的過程。

給予樹的課後反思5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思考,朗讀,討論,交流,並把字詞教學滲透於教學的各環節中。如在理解金吉婭為什麼給陌生的小女孩買洋娃娃時,讓學生體會"什麼都沒有"到底沒有什麼,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憐;又如理解課文金吉婭對家人關愛的句子"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時,我緊緊抓住"沉默不語"的意思,並教會學生透過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探究"沉默不語"背後的金吉婭的內心。在讀到"一個陌生小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如果你就是那個陌生小女孩你想對金吉婭說什麼指導學生髮揮想象說一說。這是把讀說訓練結合起來,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結果,很多學生既說出了對金吉婭的感激,又說出了對金吉婭的讚揚,同時還有愛心傳遞的回報。如有同學說:"親愛的金吉婭,你送給我的洋娃娃,我已經收到了,我真不知怎樣感謝你!我也要像你一樣去幫助別人!"

  上完此課,總還覺得學生雖能體會到金吉婭的善良,有愛心,但並不很受感動。細想一下,並非我們的學生不懂感恩,只是他們缺少這樣的體驗。而要讓學生有較深的體驗,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完全進入到文字,與文字,人物進行三維的對話,應抓住語言文字,讓學生自己走進,而不是被老師拖進去。如在體會小女孩對得到這份禮物的渴望心情之前,可從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為什麼盼望一個穿裙子的洋娃娃什麼叫'一直盼望'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盼望得到這份禮物的急切心情。然後,啟發學生想象卡片上的內容。這時再出示卡片,也許有前面的鋪墊,學生思維就可能一下子打開了。此後,在後面的學習中,他們就能輕而易舉地理解了金吉婭為什麼會這樣做,並深刻體會到金吉婭的善良,仁愛,體貼和同情了。

【給予樹的課後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