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創業> 創業的國度讀後感

創業的國度讀後感

創業的國度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創業的國度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業的國度讀後感1

  這次去以色列的個人初衷是奔著朝聖聖城耶路撒冷——這個一生中必去的地方之一去體驗猶太人的古文明歷史,可是真正去看了之後,更著迷的是猶太人,為什麼猶太人時刻強調自己的猶太人身份?為什麼猶太人很自信,也很傲慢?為什麼他們喜歡不斷創新,創造了許多從0-1的新事物,但卻不大做從1-10的事情?……從以色列遊學回來帶回了一堆問題,所以,繼續研究以色列和猶太人,一是重讀《耶路撒冷三千年》嘗試加深對猶太曆史的理解;二是讀這本《創業的國度》理解以色列的企業家精神。活到老、讀到老、學到老是向猶太人學習的第一步。

  以色列是為數不多的全民服兵役的國家之一,著名的“六日戰爭”讓以色列的空軍名聲大震,到了以色列後得知,以色列軍隊中最厲害的不只是空軍,精英情報部門8200和專攻科技創新領域的Talpiot更牛B。而我們有所耳聞的以色列有名的創業故事和企業家有一大部分來自於以色列軍隊。比如被英特爾喻為“危機中最後關閉的英特爾工廠”——英特爾以色列研發團隊,英特爾發展處於保守低迷階段時,堅定不移地打破已有技術,成功開發了“迅馳”、“酷睿2”晶片,之後英特爾陸續推出的微處理器,絕大部分是基於以色列團隊的設計成果。再比如我們24小時不離的智慧手機的觸控式螢幕技術是以色列人開發的;網際網路聊天軟的的始祖ICQ是4個以色列小夥子開發的,後被美國AOL天價收購……

  一個被戰亂包圍的彈丸小國,有著強大的化腐朽為神奇、化劣勢為財富的力量。以色列在國家面臨安全威脅的時候,能夠依然保持強勁的經濟增長勢頭;在導彈襲擊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國外投資的資本也同步在增加。以色列解決缺水問題,最終成為沙漠農業、滴水灌溉技術的領航者;解決國防安全問題,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解決軍事上的問題,最終轉化到民用領域,成為網際網路和高科技的佼佼者。

  《創業的國度》講述了他的觀點:

  一、以色列的使命是為猶太人提供一個安全的地方。幾千年前他們在這塊歐亞非交匯地區生活,不斷的被各個民族侵犯、侵略,之後又顛沛流放幾千年,讀後感.無論在神賜予他們的地方還是漂泊在世界哪個角落,他們都時刻提醒自己的猶太人身份,儲存猶太人的宗教和文化。當1948年以色列建國,猶太人回到這塊神賜予他們的地方時,他們最終重建了心中的聖殿。

  二、2個猶太人會有3種觀點,管理5個以色列人比管理50個美國人還要費勁,懷疑和爭辯是猶太文明的特徵,所以,他們缺乏紀律意識,沒有等級的觀念,從出生開始就被教導要挑戰即成之事,討論所有的事情,要大膽創新。

  三、創新常常依賴於某個與眾不同的想法,而想法來自於經驗,真正的經驗往往和年齡相伴相從。只不過在以色列,人們在年輕服兵役的時候就已經獲得足夠的經驗、想法和成熟度,因為以色列的社會里充斥著太多的變革和挑戰性因素,他們在軍隊中深刻學習到了企業家的精神和隨機應變的技巧。同樣是全員服兵役的新加坡,效仿了以色列軍隊的結構,但卻沒有將以色列的創新精神成功引進,原因就是文化的束縛。

  最後,引用前以色列部總統西蒙-佩雷斯的話來歸納:以色列民族精神的本質就是不滿足。他的建議“最謹慎的方式就是放膽一試”。

創業的國度讀後感2

  有機會讀了《創業的國度》這本書,收穫頗多,感慨頗多。猶太人的成功,源於他們聰明的智商、強烈的危機意識。當然,肯定還有其他因素。這本書首先對以色列人和以色列公司的成就進行一番描述:以色列的人均風險投資是美國的2.5倍,歐洲國家的30倍,中國的80倍。一個只擁有710萬人口的“小國”卻吸引了近20億美元的風險資本,遠遠高於很多發達國家。我們不禁要想,以色列,這個四面楚歌的國家是如何成就他們的今天又是如何開創他們的未來的。

  讀了這本書,我微微知道了點答案。看看以色列的發展軌跡,再回顧我們中國發展的艱苦歷程,感慨很多。中國的發展走了很多彎路,雖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以色列的發展歷程、成長經驗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十二五規劃開局之時,我們每個人要做的很多,個人的進步也是國家的進步。總結並學習以色列這個猶太國家的成功經驗非常必要。

  1、“肆無忌憚”的溝通方式,預備兵役制以及這個民族的傳統,使得學生能勇敢挑戰教授、下屬能勇敢挑戰上級。在一個等級森嚴的國家,思維可能就很不活躍,或者非常受限。有想法但無處表達。在中國古代這樣的例子很多。個人無法改變體制,但想法要有,有了想法要去做。即將召開,人大代表人民選,人大代表為人民的標語隨處可見。中國也是一個民主的國家,有時候我們也要行使我們的權力,因為我們也是國家的主人。同時,我們更要履行我們的義務。愛國不只是說的,還要去做。

  2、對失敗的包容:只要是經過精心策劃的實驗,就沒有失敗,因為你能從失敗中獲得經驗。以成敗論英雄,在中國,這樣的觀念普遍存在。你失敗了,更多的是批評。真正的“成長”是自己的,可能是看透現實,可能是臥薪嚐膽。不論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失敗是在所難免的。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別人的冷嘲熱諷、自己的一蹶不振。可能只有你自己去承擔失敗的後果,但你更要從中獲得經驗。當然,他人的包容也是絕對必要的,我希望我在遇到類似情況時能做到包容,我更希望我身邊的人,朋友、親人、同事、領導,包容自己,包容他人。

  3、憂患意識:以色列戰爭連連,他們長期受到周圍阿拉伯國家的圍攻。只有努力爭先,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回顧中國屈辱的歷史,我們可能就能馬上領悟到憂患意識的重要性。“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落後就要捱打”,可以說,中國目前也是四面楚歌了,與鄰國間的領土爭端不斷,更有甚者無中生有、搬弄是非。現在中國也有了大國的身份,但是現在的糖衣炮彈多了,各種干擾也多了。唯有我們繼續奮發圖強,“先天下之憂而憂”,才能在國際上立足。

  4、長年的戰爭和義務兵役制,也使每個以色列人都受到了嚴格的軍事化訓練,培養了他們果斷、勇敢的品質。中國經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才真正爭取到民族獨立。中國的義務兵役制和以色列存在很大區別,我們要考慮國情的同時,以色列在兵役制方面的很多做法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事實上,今天的以色列之所以能夠如此強大,是多種因素交織的結果:建國者的愛國主義、使命感、短缺意識和災難意識,以及以色列和猶太人骨子裡的好奇和逍遙自在的秉性等等。我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學而知不足。以上是我的一點感受,願與大家共勉。

創業的國度讀後感3

  使什麼力量讓一個僅有710萬人口沒有自然資源還要在眾多敵對國家中求得生存的以色列產生如此多的成就,讓世界刮目相看,《創業的國度》回答了這個價值數億美元的.問題,那就是憂患的意識、團結的力量、創新的精神。

  憂患的意識。 以色列戰爭連連,他們長期受到周圍阿拉伯國家的圍攻。即使在外國生活的猶太人,他們也必須在自己的領域冒尖,因為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總受到排斥,只有努力爭先,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正是時時刻刻處在危機之中,所以只有變強,變得敏感,才會得以生存。古語有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以色列經濟奇蹟的出現,我認為正是她獨特的處境,以及自身和外界不斷的爭鬥中得來的。只有做到最好,才有出路,才有被人瞧上一眼的可能。不在尋找出路中爆發,就在尋找出路中滅亡。

  團結的力量。 以色列產生的新興公司比加拿大、日本、中國、印度、英國等大國都多?是團結,讓以色列人民艱苦奮鬥,齊心協力將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條件。這就是團結的力量產生的結果。她獨有的體系其他國家難以複製,透過國防工業而衍生或將技藝運用到其他產業上,她的人們透過軍隊的磨練,甚至經過生與死的考驗,再加上堪稱完美的執行力,和堅強的韌性,敏銳的思維,自成體系,並且相互之間的團結,使得與生俱來民族獨有的質疑精神也在平常的工作中得以充分發揮。良好的迴圈使得整個經濟執行走上完美軌道!回想我們中國的過去被日本一個小國侵佔,我們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人口又多,完全有力量去抵抗他們,但因為中國腐的政治還有國民散沙一盤,中國政府屢屢簽下不平等的條約,所以才有悲慘的南京大屠殺。直到後來,國民開始覺悟,他們終於知道團結的力量是多麼強大,有了團結的支撐,才有了戰爭的勝利。而色列人在好多年前就已經明白這麼一個真理。

  創新的精神。 以色列人口少,國土面積狹小,而它卻是世界高科技新興企業密度最高、最繁榮興盛的國家,甚至超越了日本、加拿大、中國、印度等國家。在他們的背後,究竟是什麼推動經濟呢?是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國家沒有創新能力,就沒有了前進的動力;一個國民,如果沒有創新意識,只懂得搬照前人的知識,那麼他只能停滯不前。日本是一個小國,他們之所能夠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迅速發展成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靠的就是創新,以色列人不缺乏創新人才,所以國家經濟才得以發展。創業精神,不僅僅是個人的也是國家的、民族的。我們可以這樣設想,以色列才710萬的人口,它的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比英國、法國、日本的上市公司都多,中國有13億人,即便有2、3億人變成創業者,人類史上下一個奇蹟一定能在中國發生,中國的盛世就是世界的盛世。

  將外部不利的環境結合自身的“無懼權威、扁平式領導”的民族風格及政府政策,加以轉化。

【創業的國度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