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反思

幼兒教育反思

幼兒教育反思(精選17篇)

  反思,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學中廣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譯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為哲學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間接性意義,指不同於直接認識的間接認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教育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教育反思 篇1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不僅要做好幼兒的教育工作,與家長的溝通也尤為重要。從這次的調查問卷中,顯現出了很多問題,其中,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幼兒是否喜歡老師這兩個問題最值得我們深思。園裡針對這次問卷專門組織了一次全園教師交流、學習活動。聽了有經驗老師的經驗分享,我收穫很大,感受很深。從這次的學習中,我從兩方面進行了總結:

  一、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我總結了以下四點:

  1、態度要熱情、謙和、誠懇

  在與家長溝通時態度要熱情、有親和力、誠懇。只有尊重家長,與家長保持平等關係,才能保證與家長的順利交談。家庭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合作者。家長出於對幼兒園和教師的信任,將孩子託付給我們,雙方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所以教師應該熱情有禮貌地接待家長,微笑服務,與家長談話時坦誠相見,給人可近、可親的感覺,家長就會感受到老師的誠意。老師對孩子要懷有無比關懷之心,要為孩子成長而喜,為孩子進步而榮,取得家長的信任,讓家長覺得你和他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在努力,這樣家長也一定能敞開心扉接納我們。談話要創造一個和諧、輕鬆、愉快的氛圍。只有以一種平等友好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將家長視為朋友,尊重家長的意見,虛心誠懇地聽取家長的建議,才能贏得家長的尊敬和信賴,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那麼合作就會非常愉快,教師與家長的關係就會比較融洽。

  2、語言要有藝術性

  教師的語言要有藝術性,因為這樣有利於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每個孩子,不要一味的去表揚,這樣孩子容易被寵壞;也不能把孩子說的一無是處,每個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最棒的,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不要給家長告狀,這樣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家長也會討厭。注意幾點:

  (1)教師與家長交談時應語氣委婉,向家長反映情況要客觀,注意態度要平和。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問題,先揚後抑。比如某某抓了小朋友的臉,教師不能一見到其家長就告狀說:“今天某某又抓人了。”這種直接的後果只會導致家長的反感,家長心裡就會不舒服,覺得很沒面子。說不定他會回你一句:孩子在幼兒園,老師怎麼教育的?如果換一種方式,效果就會大不相同,我摸著某某的頭微笑地對家長說;“某某今天畫畫很認真,作品得到大家的表揚,進步非常大。但是有時會攻擊小朋友,這不,今天她抓人了。”然後我會趁機提出:“希望得到您的配合,一起教育孩子,改掉這個不良習慣,使孩子能夠全面發展。”我這種談話方式,家長很樂意地接受,並領著孩子一起去向小夥伴道歉。

  (2)教師應儘可能地採取多種途徑與家長交流。我們不能等孩子犯了錯誤後才去與家長溝通,找家長告狀,而平時要主動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園的情況,談孩子在園學習、吃飯、遊戲、睡覺等方面的進步表現,以拉近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這是每個家長都較關心並十分樂意接受的。另外,我們可以針對本班情況及時開展一些集體活動。如:家長開放日活動、家園聯誼活動、召開家長會等等。讓家長集體感受教師的教育教學技巧、教師的兒童化語言。有時臨時利用接孩子的機會召開短時的家長會,及時處理一些共性的問題。

  3、善傾聽,巧引導

  在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傾聽家長的敘述,傾聽家長講孩子在家裡的表現,不要隨便打斷、反對家長的講話。教師越表現出樂於傾聽,與家長分享孩子的資訊,家長就越願意與之交流。在交往過程中,儘量少運用命令、警告、責備、勸告和教訓的語氣,避免使用傷害家長情感的語言,儘可能多地使用傾聽、解釋、陳述的技巧。當家長說完後,教師方可進行不同方式的引導。

  4、要學會感謝

  透過溝通之後,一座心與心的橋樑已悄然出現在師生和家長之間。在與家長交流結束之後,教師要及時地對家長的建議給予肯定、對家長的配合給予感謝。要用熱情感人的語言,促使家長滿懷信心地進一步配合幼兒園教育好孩子。跟家長交流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我們從家長的角色出發,把握好家長的心理,因人而異,對症下藥,“多報喜,巧報憂”,那麼大事就會化小,小事就會化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溝通、交流、合作中,家園共育才能發揮最大的教育潛能,幼兒在能得到更全面的教育。

  二、多提倡賞識教育

  只有多提倡賞識教育,讓孩子在快樂輕鬆的氛圍中學習、成長,孩子才會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針對這個我總結了幾點賞識教育方法:

  1、瞭解孩子,善待孩子

  要想搞好賞識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如果孩子厭學,不想來幼兒園,原因是多樣的:或感到自己基礎差,或感到某學科沒意思,或因教師不妥善的批評而賭氣放棄……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幾乎都是主觀原因所致,不願學、不想學,是他們的普遍心理。面對這種情況,若想實現教與學的雙贏,讓學生“想學”、“樂學”就必須善待他們,美國一位作家這樣評價教育——“對孩子們來說,一句讚揚抵得上十句責罵。因此,瞭解學生,善待學生,是實現教與學雙贏的重要途徑。

  2.尊重孩子,傾聽孩子

  兒童正處於成長時期,是成長髮展過程中矛盾最為集中的時期。面對孩子的訴說,家長和老師一定要認真、專注地傾聽,這本身既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也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千萬不要以為孩子說話沒什麼意思而不耐煩,甚至打斷孩子的話敷衍幾句甩手而去,這會極大地挫傷孩子。

  3.激勵孩子,鼓勵孩子

  心理激勵是一把挖潛啟智、培養孩子奮發努力、快速成長的金鑰匙。因此,賞識教育更加註重激勵的作用,而且強調實行“正向激勵”。正向激勵,就是以表揚為主。善於表揚,就意味著會贏得教育上的主動權。每個孩子,總是想把自己最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這種願望會比社會上的其他人更強烈。

  4.提醒孩子,寬容孩子

  “沒有不對的孩子,只有不對的方法”,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不要過分去追究孩子的責任,要查詢原因,並努力去改變這種現狀,用一種寬容的心態去等待孩子的轉變。不能發現孩子有了差錯,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馬上讓孩子改得一乾二淨,成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應引以為鑑。針對孩子身上出現的缺點和錯誤,也要大膽地批評。不過這種批評是孩子樂於接受的“提醒式”,總的原則是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以此為學習準則,把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有效。讓家長對幼兒園、對老師滿意,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喜歡老師!

  幼兒教育反思 篇2

  小班幼兒正處於自我意識的萌發時期,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有的幼兒自我中心很嚴重,認為什麼都是我的,不會謙讓;有的幼兒較膽怯,羞於交往,害怕對方拒絕自己,但其內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一齊做遊戲的;有的幼兒缺乏起碼的禮貌知識,在活動中撞倒了對方或踩痛了對方連一句“對不起”都不說。因此,幫忙小班幼兒在生活小事中構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對其自我人格的建構和社會性發展具有深遠的好處。

  在一次戶外活動回來後,翟老師帶女孩子喝水,我帶男孩子入廁。這時,廁所裡傳來了爭執的聲音:“我是第一個嗎!老師他搶我的第一,他推我!”“不行,我是第一個!”“哇!”(哭聲)原先,小朋友小便後喜歡趕快跑回來站隊,有些小朋友回來的早,但是不排隊,所以就讓回來晚的下朋友站在了第一名。可早回來的小朋友,就是不主動排隊更不願讓出第一。其他小朋友又不肯讓還給他,於是他就動起了“武力“像這樣的事情幾乎每一天排隊的時候都會上演好幾次。

  小班幼兒剛剛從家庭中走出來,他們的自我中心心理比較明顯。在他們的意識中,“我搶到的就是我的。”“我搶不到就打你、咬你”,而不會去思考別人的感受。因此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常常發生衝突。我們明白幼兒模仿力極強,個性是小班幼兒,他們能透過模仿去學習攻擊性行為,同樣也能夠透過模仿去學會謙讓、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為。所以我們在日常活動來啟發、引導幼兒構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經過我們班級老師一段時間的耐心引導,此刻我們在如廁時耳邊經常聽到的是:“老師,我排好隊了。老師,我沒有搶第一”

  這天的幼兒園教育,是個內涵豐富的大概念,生活環境對幼兒生活潛力的作用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的行為、語言、表情都在向我們傳遞著他們需求、困惑和感受的資訊,所以身為幼兒園一線教師的我們,必須要注重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中蘊含的教育價值!

  幼兒教育反思 篇3

  一、常規教育是基礎

  常規教育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使幼兒學會適應集體生活並具備初步的獨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和較好組織紀律性的重要手段。

  1.榜樣激勵法

  榜樣激勵法是指教師對幼兒的良好品行和行為及時肯定和表揚,鞏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但他們對教師的表揚和鼓勵非常重視,所以教師要利用幼兒的這種上進心理需求,及時肯定幼兒的良好行為表現,特別是對能夠自覺遵循常規的幼兒及時表揚和鼓勵,這樣就可以使幼兒對正確的行為因獲得正面強化刺激而固化下來,從而逐步養成日常行為習慣。

  2.故事引導法

  故事引導法也是一種榜樣教育,但這種教育方法主要是運用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向幼兒介紹遵守常規的典型例子,啟發幼兒向故事中的榜樣學習,以養成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方法。幼兒喜歡聽有趣味的故事,教師充分利用這一點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可以產生較好的效果。

  3.生活體驗欣賞法

  生活體驗欣賞法是指教師經常組織幼兒進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務活動,在活動達到目的之後,組織幼兒評價自我服務的勞動成果,從而讓幼兒在體驗規範生活的美感和進行良好的情緒體驗中慢慢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當幼兒能夠正確評價自我服務的勞動成果時,不僅會對生活常規教育要求產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夠獲得成就感,從而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

  二、創新能力是關鍵

  幼兒時期,正是好奇心強、沒有過多思想束縛、敢想和敢做的時期。只有注意保護並重視培養這種創新精神,才能使他們的創造性得以持續和發展,從而使他們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型人才。因此,教師應重視幼兒的創造教育,要運用恰當的方法啟迪幼兒的創新思維,點燃幼兒智慧的火花。

  1.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性思維是智力活動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種擺脫了習慣定式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要激發幼兒的創新智慧,教師必須重視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研究表明,一般8個月的孩子就有創造性思維活動的表現,2歲至5歲的幼兒,表現得較強烈。幼兒教師有責任保護幼兒的這種創造力,對幼兒“與眾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要給予熱情的鼓勵和積極的支援,對其錯誤的想法和做法不要輕易否定,而要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疏導。

  2.鼓勵孩子的奇思異想,點撥幼兒的“創新”思路

  創造的最大敵人是思維固化。美國心理學家鄧克爾進行過這方面的研究,其結論是:“人的心理活動有一種功能固定性,它使人們的思維趨於刻板、固定化,總是沿著習以為常的思路去想、去做。”幼兒更是如此,他們解決問題時,多是圍繞一般性、常態性的思路開展,難以跳出思維的束縛。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擺脫一般性的思維方式,從非常態的角度拓寬幼兒的創造思路,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三、挫折教育是動力

  現在的不少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吃、穿、住等,而忽視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勞和向困難挑戰精神的培養,被忽略的這些恰好正是適應社會高速發展、培養跨世紀人才所必須的,也是孩子心理發展所需要的。

  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挫折教育。所謂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學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創設某種情景條件,提出某種難題,啟發和促進孩子動手動腦解決問題,使他們養成樂於嘗試、勇於克服困難、敢於經受挫折的品質,從而形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的一種教育方法。幼兒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非後天自然可得的,它以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為前提,隨著幼兒知識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增強變化而變化的,因此,教師和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抗挫折能力。

  總之,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但主陣地是學校,教師是關鍵,教師要本著對每一個幼兒負責的態度,採用恰當的教育方法給幼兒的未來打好基礎。

  幼兒教育反思 篇4

  跨越式跳高,重點是起跳和過竿技術,難點是兩腿的配合。本課是一堂技術教學課,而技術教學課往往有枯燥、乏味這樣的特點。我這節課的設計思路是教材的遊戲化處理。透過一個個遊戲,將技術的教學滲透其中,既使學生達到愉悅身心、展示自己個性的目的。透過本堂公開課的教學,我發現一堂教學課的好壞並不在於教師如何精彩的表演,而在於學生的參與程度和歡迎程度,對於我們體育學科來講,要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則必須讓學生首先對你所教授的專案感興趣。

  因此,在這堂課上,我一改了教學常規,在學習前先激發他們對跳高運動的興趣。在課的準備部分設計了找朋友的遊戲和棒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達到了熱身的目的;接著運用體操棒原地進行跨越式跳高起跳、過竿的輔助練習,讓學生體會到過竿的技術要點。基本部分共分成三步。一是過高低竿,二是過平行竿,三是過高度不等的平行竿。這樣設使教學計循序漸進,學生能較好的掌握。接下來我再設計了一個遊戲,傳遞爆破筒,同時充分運用體操棒,做到一物多用。也使學生的積極性更高,最後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放鬆。總體看來本節課設計較好,字課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高,課堂氣憤活躍,組織也比較有序,教學效果也比較明顯。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教案和教學中反映的還不夠清楚;遊戲時,老師發現遊戲組織不夠積極應該集合講解,不要一個個糾正。課後許多同事給了我一些好的建議:組織教學要多元化,讓更多的孩子能體會成功的喜悅。每一個建議對我來說都是一筆財富,我會吸收並利用在以後的課中。

  透過這次公開教學展示,使我對體育教學的領悟又上一臺階,體育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身體發展,更重要的是透過你的設計達到身心全面發展的目的。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學的形式也要多樣性,進一步最佳化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是一門藝術,我深深感到自己的功力還欠火候,我希望在今後教學中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來不鍛的修煉和完善自己。

  幼兒教育反思 篇5

  凳子游戲給孩子們帶來了樂趣,也給了我許多的啟示。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透過與小椅子玩遊戲自由地嘗試、探索、合作,從而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體驗運動帶來的樂趣,增強體質,同時培養幼兒大膽、自信、勇敢、互相合作、協助的良好品質,真正體現了教育活動的價值。

  在一開始我們教師組內的研討時,我們絞盡腦汁制定了各種小凳子的玩法,可是,當小凳子分發在孩子們的手中時,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多種玩法,這是我沒有想到的。《綱要》指出,教師要積極開發幼兒的運動資源。而運動資源的開發,不是靠我們老師的憑空想象,它是建立在孩子的運動發展基礎之上,建立在他們的興趣探索慾望之上,因此我們要認真學習《綱要》和《3—6歲兒童發展指南》,瞭解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喜好和動作發展水平,和孩子一起尋求他們感興趣的遊戲玩法,並給與科學的引導和支援。

  另外,孩子的天性是好動的,教師在組織孩子活動的過程中,面對淘氣或不遵守規則的幼兒不能給與粗暴的制止,要更好地引導他們,滿足他們的需要,使孩子感受到活動帶來的快樂。

  再次,教師要在活動中關注孩子的個別差異,不能“一刀切”。《指南》指出,“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徵。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過程中的個體差異,支援和引導他們從原來的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綱要》所呈現的發展階段,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兒。”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身體素質和接受能力,對那些動作發展緩慢的孩子我們在幫助引導的同時,不僅要給與他們鼓勵和支援更應該給與他們耐心的等待,等待他們進步的那一刻,使孩子們真正體會到活動帶來的樂趣。

  幼兒教育反思 篇6

  基於幼兒思維的靈泛性特點,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形象、生動、資訊刺激強、時空寬廣的優勢,透過製作多媒體動畫,製作多媒體故事,製作主題小課件,人機互動、自主探索學習等形式,引導幼兒進入想像的世界,為幼兒進行創造性思維搭建有效的平臺。

  多媒體技術幼兒創造性思維

  1、王泉根《皮亞傑的啟示原始思維與兒童文學》

  2、未智賢《兒童心理學》

  3、1999年《學前教育研究》

  計算機多媒體集圖、文、聲、像為一體,其傳輸資訊的方式具有形象、生動、資訊刺激強、時空寬廣等特點。計算機多媒體的應用,使我們的教育手段進入了一個現代化的全新時期。恰當地運用這一教學手段,對最佳化教育過程,提高教育效果,尤其是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幼兒的思維特點與多媒體優勢的契合

  幼兒的思維是一種處於“我向思維”與社會化思維之間的思維,謂之“自我中心的思維”。這種思維的基本特徵是主客體不分,缺乏自我意識與物件意識,不能區分主體與客體,把主觀情感與客觀認識融合為一,即把主觀的東西客觀化,把世界人格化。這就是兒童意識中的“泛靈性”。“遊移在兒童意識中的泛靈論是童話、神話之所以具有永久魅力的哲學依據,是兒童文學之所以特別需要幻想、擬人、誇張、變形等藝術手法的根本原因,也是“小兒科”永遠需要小花小草,蛇郎鹿姑,山精樹怪的直接註腳(王泉根《皮亞傑的啟示:原始思維與兒童文學》)。這種思維特點極易讓兒童產生天馬行空的任意想像,任何一個幼兒只要有契機,都能根據“自我中心思維”馳騁想像,獲得一種富於創造性的獨特感受。

  幼兒的這種創造性的獨特感受也需藉助更好的載體。因為幼兒的思維畢竟離不開具體的事物形象,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兒童都有一定的聯想和想像能力。但是這種能力在兒童身上不一定都能充分地發揮出來,豐富的想像力並非天生就有的,需要得到培養和訓練。豐富的想像力是透過直接或間接的體驗獲得的,體驗越豐富,想像力就越豐富。多媒體教學聲形並茂,生動形象,色彩鮮明,能以動畫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幼兒面前,化抽象為生動,化靜態為動態,使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無疑是幼兒獲得豐富體驗的最有效的載體。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幼兒進入想像的世界,為幼兒進行創造性思維搭建平臺

  (一)製作多媒體動畫,讓幼兒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地進行形象理解,設題解難,從而拓展思維。如在詩歌教學《雲彩和風兒》中創設問題情景:為什麼說風兒真能幹,雲彩多有趣?然後藉助多媒體動畫畫面的風吹雲兒,使雲彩發生各種變化,向幼兒形象地展示“風兒”與“雲彩”的關係,加之優美的配樂詩,讓幼兒身臨其境,直觀形象地感受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並讓幼兒展開互動,想像,用自己喜歡的肢體、手工、繪畫、語言等形式創造性地表達對詩歌的理解,進行詩歌創編。如“風兒吹呀吹,雲彩變成小松鼠;風兒吹呀,雲彩變成大恐龍”……

  (二)製作多媒體故事,讓幼兒在立體的故事閱讀中進入想像的世界。運用連環方式的生動形象的一幅幅圖畫,教師進行繪聲繪色的講述,讓孩子進入神奇的故事世界。如製作的《人魚公主》,當老師講到(幼兒看到、聽到)小美人魚游到海面上時,小琳的兩條胳膊在上下襬動,老師問:“你在幹什麼?”“我在游泳。”琪琪也學著小琳假裝遊起泳來。當講到美人魚救起王子後躲到礁石後面時,小琳又遠遠地坐到一邊。老師又問:“怎麼了?”“我躲在礁石後面吶。”虛擬的神話故事,竟然讓孩子們上演了一出出“真實”的戲劇,他們的想象力和感受力真讓人感嘆不已!

  (三)製作主題小課件,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根據某一主題活動的教育目標與內容,教師、幼兒、家長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訊資料,製成主題小課件供幼兒區域活動時自由點選,從而進行美好情感的教育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如在《我愛將軍縣》這一主題中,由三方共同收集作為紅色土地將軍縣的“紅色”影像資料及相關介紹,然後製成小課件,讓幼兒自由地獲取未知資訊,彌補知識經驗的不足,並從中受到良好的情感薰染。在此基礎上,讓幼兒開展各種自主性創造性遊戲,如模仿導遊解說烈士陵園、將軍園等旅遊景點,用各種積木建構烈士紀念碑或將軍館等。透過這些活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較好的鍛鍊。

  (四)人機互動,自主探索學習,也是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如製作的課件《聰聰旅行記》,聰聰過關時,前面有一條小河,河的旁邊有小船、救生圈、木頭和一些樹枝,請幼兒想出辦法,然後再去選擇點選畫面上的工具。幼兒用手中滑鼠不斷探索著過河的方法,成功時歡笑,失敗後又進行新的嘗試,在嘗試與探索中感受快樂,尋找最佳過河方法,較好地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空間巨大,前景廣闊,這裡進行的實踐與探索,也只是滄海一粟。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將繼續發揮多媒體這一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為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不遺餘力。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思考。

  儘管多媒體技術在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方面具有無可辯駁的優勢,但多媒體技術畢竟是一種先進的現代教育手段,要求高,製作費時費力。因此,並不能作為唯一的或萬能的教育教學手段而貫穿整個活動過程。學校的相關硬體設施和教師的有限時間和精力是影響和限制多媒體教學的最大瓶頸。為了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和最有效地利用教師的勞動,以下兩點做法或可緩解這一矛盾。

  一是加大對幼兒教師現代資訊科技水平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儘量讓人人都能熟練地運用多媒體技術。

  二是充分發揮教師的分工協作功能,減少或避免重複勞動,一人制作人人用,人人制作大家用,如此則既能使教師從繁重的課件製作中解脫出來,又能最充分地發揮現有課件的作用。

  當然,借鑑和整合相關的網路資源也不失為一個有效的途徑。只是在借鑑時必須有針對性,必須切合具體的教育教學目標,真正做到為我所用。

  幼兒教育反思 篇7

  案例描述:升入大班後,為了加強孩子們的身體素質,提高幼兒身體協調性及跳躍能力。我班從開學初就制定12月中旬將舉行一次跳繩比賽。為了讓孩子們更快、更好的學會跳繩,我們事先就以校訊通的方式與家長進行了溝通,請家長為孩子購買兩根繩子一根放在家中練習,一根帶到幼兒園進行練習。跳繩成了孩子們在幼兒園中最常見的運動專案了。鑫磊是個小男孩,每天來幼兒園的時候基本都是晨間活動快結束的時候,當其他的孩子正在整理繩子要休息時他就出現了。那一天又是如此,"鑫磊去拿自己的繩子來練習一下吧,老師好久都沒看見你練習跳繩了哦"我故意這麼說道(還不會跳繩的他自己不急,我到是開始著急起來了)。而他就笑嘻嘻的去拿了自己的繩子,可是他拿著繩子左揉揉右捏捏就是沒有跳起來。我便問他:"你為什麼不跳繩呢?"他嘟著嘴巴說:"媽媽太忙了,一直在玩電腦,沒有教我跳。"聽完他的話,我便告訴他媽媽沒有教你可以自己學啊,老師也可以教你。來,先把繩子甩到自己的腳前方,雙腳再並齊向前一起跳,10分鐘過去了,雖然還沒有學會,但是看到他認真的一甩一跳的想要跳過去,我便鼓勵他再多練習幾下,並告訴他明天早點來,多練習老師相信你很快就會學會的,他笑著點了點頭。

  分析:

  "過於依賴"的家庭教育模式,造成了鑫磊不夠主動比較懶散的習慣。在家裡,父母對他過於保護,孩子的日常生活事務都由家長包辦代理,而使鑫磊有了一種依賴思想,媽媽沒教我,我就不用學了的心理思想。缺乏了孩子的自主性及主動學習的態度。

  反思:

  對於鑫磊的表現應更多的給予信任,幫其他戰勝過於依賴的思想。讓孩子瞭解不是什麼事情都一定要在媽媽的幫助下才能完成,要學會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的。我採取了一同練習和耐心幫助相結合的方法,促使鑫磊克服依賴思想,以勇敢、無畏的精神去鍛鍊自己。在家長方面我也和鑫磊的媽媽以電話的方式進行了溝通交流,他的媽媽聽我這麼一說也很是著急,其實在家中不是沒有教孩子跳繩而是鑫磊不肯好好的練習跳繩,依賴著媽媽就是不肯動起來。為此我和他的媽媽共施良策,促其轉變,共同研究探索一套科學的、適應鑫磊特點的教育方案。如讓鑫磊每天早點來幼兒園,多有時間參加戶外運動。關注和支援鑫磊有益的興趣和愛好,併為之提供方便,培養他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多以積極肯定的態度來幫助鑫磊樹立自強、自立、自信的信念。

  幼兒教育反思 篇8

  9月1日孩子們從適應小班生活後,轉眼進入中班已半年了,其間,班級事務忙碌煩瑣,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孩子們的點滴進步凝集著我們的汗水,每份工作都值得去終結和反思。我們班男小朋友二十四名,女小朋友十六名,其中6名是插班生,融合在一起是一個很大的集體。經過一個暑假,幼兒從小班升到了中班,每位幼兒都能愉快地在幼兒園學習生活,不僅個頭長高了,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張文菁、龔晗陽、夏烊洋等幼兒思維活躍,樂意發言;陸怡淏、周笑語等幼兒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大膽、愉快地參加各項活動;朱宇涵、許宸希等幼兒在老師的提醒幫助下也養成了天天午睡的好習慣;金昊揚、周祺皓等幼兒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在老師和保育員的悉心教養下,良好的情感、態度正逐漸養成,能力、知識與技能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現將本學期的各項教育、教學工作加以總結,以便今後揚長避短,有利於班級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促進幼兒身心健康。

  1、幼兒升入中班後覺得自己長大了,不再是幼兒園的小弟弟、小妹妹了,我們抓住幼兒渴望長大的契機,在一日生活各環節中加強觀察與指導,積極鼓勵幼兒學做自己的事。邵戀雅、江熠琛、陳煜炫等大多數幼兒會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地有順序地穿脫衣服,並會將衣服疊放整齊。冬季來臨,幼兒的衣褲穿多了,便後整理衣褲對幼兒來說有了一定的困難,我們一方面耐心的給予幫助,另一方面也悉心地進行指導,讓幼兒懂得自己的事情要學著自己做,在我們的努力下,不少幼兒學會了自己整理衣服,動手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2、我班的錢辰等幼兒是過敏性體質,經常感冒咳嗽;許皓、許宸希長得瘦小,飯量也小;周笑宇體重超出正常標準,屬肥胖兒;王寶勇、金昊揚等幼兒體質較差,吃飯經常嘔吐。我們在面向全體的同時,對於體弱多病的幼兒,在生活上也給予較特殊的照顧,經常留心他們在進餐、午睡時的表現,戶外活動中也特別關心他們的冷暖,提醒他們多喝水。對於體重超重和不達標的幼兒我們一方面經常與家長聯絡,另一方面在進餐、體育鍛煉等環節積極配合保健醫生多給予關心和指導。王娟是新插班的幼兒,是個外地生,由於語言上的不同,孩子在幼兒園總是默默的,針對她的情況,我們熱情、耐心地經常與她說話開導,主動了解她的內心,鼓勵幼兒多與她一起遊戲,我們積極做好家長工作,請家長放心將孩子交給我們,把她的點滴進步及時告訴家長,並提出下一步如何配合教育的建議,王娟漸漸開朗起來,臉上綻放出甜甜的笑容,能愉快地進餐了,也能和大家一起快樂的做遊戲了。

  3、在對幼兒進行生活照顧的同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重視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積極為幼兒提供戶外活動的機會與空間,鼓勵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我們利用每天晨鍛時間,組織豐富多彩集體遊戲,有計劃地鍛鍊各種基本動作。我們還製作了飛盤、紙芯拉力器等體育玩具,積極參與幼兒的活動,與幼兒一起追逐奔跑,拍球扔飛盤,和幼兒一起跳,一起玩,我們的熱情和投入感染了每個幼兒,大家都能積極愉快地參加戶外活動,幼兒的動作更加協調和靈敏。

  4、去遠足是幼兒喜歡的戶外活動,在遠足活動中我們不僅鍛鍊了幼兒快走和兩兩手拉手步調一致走的能力,還注意動靜交替,結合主題活動自編了豐富有趣的遊戲,如:《尋找五彩寶貝》、《快快走和慢慢走》、《玩報紙》、《玩紙板》等,既愉悅了幼兒的身心,又鍛鍊幼兒的各種基本動作。在我們努力下,本學期幼兒的體重、身高有了明顯的提高。

  二、以幼兒生活為背景,預設、生成主題活動,實施課程整合。

  1、我們這個班剛從小班升入,由於年齡特點的限制,自己生成活動機會較少,主要還是要教師善於捕捉時機,在幼兒周圍熟識的生活和環境中,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從他們尚未明確但有價值的內容中,有選擇的直接提出主題,生成內容來推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本學期我們從幼兒感興趣的話題、遊戲活動、生活環節和自然現象中生成了《身體暢想曲》、《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各種各樣的蛋》等主題活動,圍繞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積極引導幼兒置身於能產生探索行為的環境中,及時提供豐富的、操作性強的、符合幼兒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援和引發幼兒積極主動地與材料相互作用,從中體驗發現的樂趣,使幼兒的探索活動更加豐富和深入。我們引導幼兒做有心人從自己的生活環境裡收集材料,設定班級“百寶箱”,變廢為寶,引導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根據需要自由選取材料,使探索活動更加豐富和深入。

  2、我們組織幼兒外出參觀,拓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在每次參觀活動中,我們都積極提供機會引導幼兒與參觀環境、材料進行互動,充分發揮參觀活動的教育價值。如:在《豐收的秋天》中,我們帶領孩子走進田野觀看了收割機收割水稻的過程,還去剝了水稻,從中發現裡面是米。活動中我們看到了農民伯伯醃製的蘿蔔乾,寶寶們還品嚐了!這次的參觀活動是幼兒自己發起的,老師以支持者、組織者的身份參與了活動,對幼兒來說這次參觀活動是一次難忘的體驗。

  3、結合主題活動和《開展特色區域活動,推進幼兒和諧發展》科研活動開展自主遊戲,為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我們開設了數學區、科學區、生活區、表演區、手工區等多個區角,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本班教育教學總目標和正在進行的主題活動,有層次的、有步驟的提出各階段的區域活動目標,自編了不少有趣實用的遊戲內容,經常更新活動內容和材料,幼兒每天都有活動機會和充裕的活動時間,活動中注重引導,不斷增添相關內容,鼓勵幼兒探索、發現,引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幼兒活動的興趣很高。如:結合主題活動《我喜歡的動物》,我們請幼兒收集自己喜歡的毛絨小動物和圖片,在美工區佈置幼兒的繪畫作品《可愛的大肥豬》《熊貓樂園》,供幼兒欣賞。同時還提供橡皮泥、泥工板以及紅豆等輔助材料,鼓勵幼兒用橡皮泥塑造動物的形象。在語言區中我們放置了許多有關動物的圖書,讓幼兒自由閱讀。又如:在《圓圓的世界》主題活動中,我們在科學區引導幼兒用各種顏色的圓形封閉線條裝飾並學習製作陀螺,引導幼兒發現、感受顏色在旋轉時的變化,在各個區域為幼兒提供各種材料,更注重引導幼兒深入的探索,既豐富了主題活動又使幼兒得到全面的發展。

  4、重新認識環境的價值,讓牆面說話。

  開學前我們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為幼兒佈置了漂亮的活動室牆飾,然而這並沒引起幼兒太多的關注,幼兒似乎早已習慣了由老師佈置的花花綠綠的環境了,而能讓幼兒參與的僅僅是室外的作品欄或我們留出的一點空間。在《身體暢想曲》主題活動中,我們改變了這種做法,嘗試和幼兒一起佈置活動室環境,我們請幼兒來當模特擺一個造型,然後把他(她)的動作描繪下來,最後再在身體的旁邊有文字說明身體的部位,孩子們都搶著來做模特,而且能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達到了我們預設的教學目標,從中我們發現原來幼兒最喜歡的是自己真正參與的環境。在以後的各個主題活動中,我們隨著主題活動的發展,都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環境的創設,賞識、接納幼兒的藝術表現,引導幼兒體驗動手與創造的樂趣。在我們的主題環境中,有幼兒的手工繪畫作品,有我們提供的材料,也有幼兒收集的圖片、照片、物品等,更有幼兒的觀察記錄和活動記錄,使我班的主題環境不斷的充實和調整,真正發揮環境的價值。

  三、聽故事,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學期初,我們發現不少幼兒在集體活動中樂意發言,但卻不能安靜地傾聽同伴或老師說的話;看電視、聽故事的時候不能安靜地看或聽,常常會說一些與當前無關的話題,缺乏良好的傾聽習慣。良好的傾聽習慣有助於幼兒提高語言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意志品質,我們覺得有必要抓緊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本學期我們利用音樂遊戲、餐前餐後、離園前後等時間引導幼兒安靜地反覆傾聽故事,隔一段時間請幼兒來講述故事,漸漸地,幼兒對聽故事、講故事活動越來越感興趣了,家長反映,孩子在家也能安靜地聽錄音機裡的故事。在培養傾聽習慣的同時,我們也注重在各項活動中培養幼兒樂意與同伴交流,大膽發言的好習慣。如在活動中,我們經常引導幼兒用語言講述自己操作的過程或結果,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歌曲、樂曲或繪畫作品的感受,對於一些膽子較小的幼兒我們積極鼓勵他們發言,並在各種活動中要求說話完整,學習用較恰當的語句表達。

  四、創設環境,提供條件,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1、本學期我班和小(2)班結成“大帶小”姐妹班,我班的幼兒在小班期間一直是大帶小的弟弟妹妹,常常是被照顧的,這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從弟弟妹妹的'角色一下變成了哥哥姐姐,都覺得自己長大了,幼兒感到無比自豪。每次活動幼兒都會照顧小弟弟小妹妹,主動和他們說話、做遊戲,還樂意將自己做的手工作品送給弟弟妹妹。本學期我們以大帶小的形式參觀幼兒園,在這次活動中,幼兒會友好地拉著弟弟妹妹的手一起遊玩,上下臺階時會主動攙扶,提醒弟弟妹妹注意安全,把自己知道的幼兒園的環境講給幼兒聽。在大帶小的中秋節活動中,幼兒非常樂意在弟弟妹妹面前表現自己,自信的講故事唱歌,很多幼兒還樂意將自己的食品與弟弟妹妹分享。

  2、幼兒升入中班,自我中心仍較突出,在集體或自由活動中常常會發生爭搶玩具的現象,很少有幼兒願意退讓。本學期我們將幼兒的社會性培養有意識地整合在各個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小組合作或想辦法解決爭搶的機會,如提供數量不足的操作材料或需小組合作共同完成的小任務等,有目的地引導幼兒懂得輪流玩和友好合作,有初步的謙讓意識。

  五、家園合作,拓展教育資源,讓每個家庭都成為幼兒園的合作伙伴。

  1、切實做好常規性的家長工作。為了使家長了解我們的工作,爭取家長的理解與信任,我們積極利用家長會與全班家長進行溝通,在家長會上我們不僅向家長介紹了本班的具體情況和計劃安排,還結合新《綱要》將我班的課題研究向家長進行具體的介紹,我們提供了一些已開展的主題活動的資料,如:家長在翻閱的孩子的作品、記錄本中看到了自己孩子的進步,也看到了班級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家長們心中引起了共鳴,我們的工作得到了家長的理解和支援。為了使家長能經常性地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我們利用早晚接送的時間主動與每一位家長進行溝通,班級裡的重大活動如需家長配合的,我們都以書面形式通知家長,使家長了解各個活動的目的和任務。每個主題收發的《快樂成長冊》也是我們與家長進行溝通的橋樑,在家長會上我們向家長推薦了幾種記錄的方法,對家長很有啟發,有些家長在聯絡本上認真詳細地記錄了孩子的成長,有的家長摘錄了孩子的童言稚語和自編的兒歌,有的向我們反饋孩子透過各個主題活動在家的良好表現與習慣等,也有家長針對孩子的表現向我們請教家庭教育的方法或疑問,我們都儘可能地答覆,讓家長更多的瞭解孩子的發展情況,積極爭取家園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2、積極爭取家長資源,豐富主題活動。每個主題活動即將開展,我們透過家園櫥窗及時向家長介紹主題活動的目標和一些主要的活動,使每位家長了解班級正在開展的活動。在生成主題活動《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中,我們設計“在什麼地方看見過五星紅旗?”,請家長仔細傾聽孩子的語言並記錄,使每位幼兒都有機會在大家面前表現自己平時觀察到的知識。在家長的大力支援與配合下,使我班的主題活動得以順利有效的開展。

  3、組織親子活動,拉近家園距離,增進親子感情。透過我們的熱情邀請,全體家長參與了家長會這個活動,我們在活動中設計了親子活動“袋鼠跳”,遊戲中每個幼兒的臉上綻放著歡樂,每個家長的臉上盪漾著快樂,許多家長都說和孩子一起活動做遊戲真開心,不僅鍛鍊了身體,還加深了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六、存在的問題:

  1、個別幼兒挑食,有的不愛吃肉,有的不吃蔬菜,還有的幼兒不吃水果。一些幼兒進餐注意力不集中,速度慢,進餐習慣還有待改善。

  2、在學習習慣上,有的幼兒注意力不易集中;有的幼兒樂意發言,但不愛動腦筋,依樣畫葫蘆;還有的幼兒愛插嘴,回答問題聲音不夠響亮等。

  3、不少幼兒閱讀習慣差,不愛護圖書,圖書破損較嚴重,下學期要加強閱讀習慣的培養。

  幼兒教育反思 篇9

  今天,我的重新反思,儘管時間已經不早,但我還要記下一些我的想法。

  今天朱老師、徐老師來看我的試教,萍萍是“月亮隊”的孩子,她們今天的活動內容是區角以往她是基本上不參加的,遊蕩到結束。

  自由選擇開始了,孩子們陸陸續續的進入區角了。萍萍照例沒有,但她今天沒有站起來到處走。(這是一個好的觀察),我問她:想玩嗎?老師幫你,她警覺地看看周圍的人,(今天教室裡的其她人很多,除了朱老師、徐老師還有其她空輪的老師)遲疑了好一會兒,發出了“哦”的一聲,代表她的回答。我為她選擇了“菜園裡的畫”這份材料,色彩鮮豔、操作簡單,簡單示範之後,我離開了。去看別的孩子了,心中也沒指望她會長時間“堅守崗位”。

  奇蹟就這麼發生了,我之所以用“奇蹟”一詞,因為今天萍萍真的是表現太出乎我的預料了,前所未有的好,她一直到最後一直在她的盤上認真的操作,儘管“花開圖”不是很美,但由萍萍敲出來的,世上最美的花也不過如此,我狠狠的在她的額頭上親了一口。

  離園前,我在所有孩子面前表揚了萍萍,並獎勵她一顆糖,她咕噥著發出兩個音“藉藉”,我愕然,她又一次大聲的說了一遍“藉藉”,我聽懂了,是“謝謝”。

  反思:

  一:是什麼原因使萍萍今天參加活動了,而且自始至終堅持了?

  1、現場的氛圍有別往日,她可能比別的孩子更加敏感的發覺了今日沒有往日那麼寬鬆,那麼多的大人拿著紙和筆記呀記,這樣一種全新的壓力,使得她警覺,也可能有些緊張,她屈就了當時的環境。

  2、老師為她選擇的材料也是她堅持到底的原因。材料的確定使萍萍有了目的,材料的易操作使她有了信心,材料的色彩鮮豔、圖案明快,使她有了成功感,因此她堅持了。

  二:是否平常我們對萍萍的要求過於寬鬆,對她過於的低要求,也可能她覺得的自己的老師太寵她,使她沒有任何約束,她有了一張無形的通行證,導致她平時不太配合成人的安排。

  萍萍,即使她確實和別的孩子有些不一樣,但是,我們似乎也該給她一定的要求和目標。

  幼兒教育反思 篇10

  一、幼兒教師必須注重轉變教育觀念

  在改革幼兒教育、強調培養幼兒全面發展的浪潮裡,轉變更新教育觀念是一個必須十分重視的問題。但是我們沒有從幼兒教育的核心去理解一些理念和觀念,更多地把理論學習與教育實踐分開:幼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重智育輕德育的教育、幼兒教師是知識的灌輸者非常嚴重,所涉及的課程不是從適齡兒童的生理階段出發,其實這嚴重地侵害了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須要從幼兒教育的核心深處去理解新時代幼兒教育觀念的轉變方向。

  二、幼教必須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

  第一,重視教師的業務學習

  要充分調動教師,提高自身教育素養,掌握操作技能的主動性、創造性,幫助教師懂得作為幼兒教師,除了以自身積極的情感、全身心的投入來吸引幼兒主動學習之外,還需要不斷開拓自己的知識面,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組織教師依據幼兒的發展目標,根據自身的需要和特長,制定自我發展計劃。鼓勵教師進行業務進修,使教師自身發展目標與幼兒的培養目標融為一體。同時,幼兒園又能積極的送自己園內的教師走出去學習交流,把別人先進的東西帶進來,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

  第二,重視幼兒潛能的開發

  按照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促進每個孩子在原有基礎上健康、和諧、快樂的成長。為實現這一目標,在幼兒半日活動各個環節加大教育、引導力度,讓每一個幼兒實現科學發展。在生活課程中,讓幼兒園自主參與,成為生活的主人,培養他們自理生活能力;

  在學習課程中,透過師幼互動、幼幼互動,引導孩子主動學習,主動發展、探索;在遊戲活動中,放手讓每一個孩子操作,保證給孩子提供充足的遊戲時間和遊戲材料。教師置身孩子游戲中,當好組織者、引導者,使他們個性得到發展、智慧得到張揚。我們既要做到母親般的關愛,又要做到高於母親的教育,我看到他們的老師都和藹可親,能關注每一個幼兒,從思想上、品質上給予滲透影響,教育他們使他們是非概念清晰,引導他們能關愛別人,帶動他們積極樂觀開朗,實事求是,使他們誠實。

  第三,重視教研活動的開展

  利用中午時間進行大教研和小教研活動,是促進本園教學更上一層樓的有效途徑。針對某一主題、某一材料的投放,某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討……再解決,這種集思廣益的想法和組織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狠抓教研、抓教學、抓活動,讓每位教師在活動中動起來培養了教師主動學習、主動探索慾望。有的園實行推門聽課,同課異構、一課多研的形式,使教研活動更加的豐富多彩。有效發揮教師研究共同體的作用,在“做中學”科學教育研究的過程中,幼兒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運用集體智慧才能解決。

  三、幼兒課程安排必須和生理特點相適應

  幼兒園的課程安排應該注重幼兒對安全與健康、關愛與尊重的基本需要,併為幼兒提供平等的學習與發展機會;課程與幼兒階段的學習特點與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課程尊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個體差異,體現個別化教育。教育內容和要求,融於幼兒生活、運動、學習、遊戲等多種活動中,課程實施強調活動性和體驗性。

  強調活動的教育價值,注重活動的過程體驗,最佳化教與學的方式。整體地考慮活動的預期目標與活動的展開過程,使幼兒在獲得經驗的同時,發展認知能力,豐富情感體驗。同時,豐富的區角活動讓我明白了幼兒育德是關乎我國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關乎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兒童個體全面和諧健康發展的一個教育標誌。

  嬰幼兒時期是道德行為養成的關鍵期,從娃娃抓起可以事半功倍。孩子生來好動,遊戲是孩子的生命。在孩子的生命成長中,無時無刻不充滿著遊戲。生活中能所被他使用的物品無不成為他的遊戲材料。遊戲所帶給孩子的價值也絕對是不可用標準化的工具能測量清楚的。他們的自主遊戲活動讓幼兒充分地張揚了個性,讓幼兒的想象力得到了最大的發揮,不斷提高幼兒與人交流的能力。

  幼兒教育反思 篇11

  今天朱老師、徐老師來看我的試教,萍萍是“月亮隊”的孩子,她們今天的活動內容是區角以往她是基本上不參加的,遊蕩到結束。

  自由選擇開始了,孩子們陸陸續續的進入區角了。萍萍照例沒有,但她今天沒有站起來到處走。(這是一個好的觀察),我問她:想玩嗎?老師幫你,她警覺地看看周圍的人,(今天教室裡的其她人很多,除了朱老師、徐老師還有其她空輪的老師)遲疑了好一會兒,發出了“哦”的一聲,代表她的回答。我為她選擇了“菜園裡的畫”這份材料,色彩鮮豔、操作簡單,簡單示範之後,我離開了。去看別的孩子了,心中也沒指望她會長時間“堅守崗位”。

  奇蹟就這麼發生了,我之所以用“奇蹟”一詞,因為今天萍萍真的是表現太出乎我的預料了,前所未有的好,她一直到最後一直在她的盤上認真的操作,儘管“花開圖”不是很美,但由萍萍敲出來的,世上最美的花也不過如此,我狠狠的在她的額頭上親了一口。

  離園前,我在所有孩子面前表揚了萍萍,並獎勵她一顆糖,她咕噥著發出兩個音“藉藉”,我愕然,她又一次大聲的說了一遍“藉藉”,我聽懂了,是“謝謝”。

  反思:

  一:是什麼原因使萍萍今天參加活動了,而且自始至終堅持了?

  1、現場的氛圍有別往日,她可能比別的孩子更加敏感的發覺了今日沒有往日那麼寬鬆,那麼多的大人拿著紙和筆記呀記,這樣一種全新的壓力,使得她警覺,也可能有些緊張,她屈就了當時的環境。

  2、老師為她選擇的材料也是她堅持到底的原因。材料的確定使萍萍有了目的,材料的易操作使她有了信心,材料的色彩鮮豔、圖案明快,使她有了成功感,因此她堅持了。

  二:是否平常我們對萍萍的要求過於寬鬆,對她過於的低要求,也可能她覺得的自己的老師太寵她,使她沒有任何約束,她有了一張無形的通行證,導致她平時不太配合成人的安排。

  萍萍,即使她確實和別的孩子有些不一樣,但是,我們似乎也該給她一定的要求和目標。

  幼兒教育反思 篇12

  一、透過情景表演,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一開始,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情景表演,讓幼兒有一個更直觀的感受,而不是抽象化的想象,有助於孩子對歌詞的理解。

  二、遊戲情節地形象化,促進幼兒情感的激發。

  在活動開始,教師將幼兒定位於蛋寶寶,這一角色對於幼兒來說比較熟悉,因此,幼兒樂於表現,從心底裡產生對角色的喜愛之情。其次是教師自身反思的方面:在學唱歌曲時,教師沒有很好地把握好,也沒有真正落實到讓幼兒學會歌曲,而是3遍就過,比較倉促,幼兒難以接受,導致後一環節的效果呈現。

  第三是對幼兒的反思方面:

  我儘量為孩子創設一個寬鬆和諧、自然、有趣的活動環境,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歌曲的內容。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能大膽地用動作表現。

  第四在師幼互動的關係方面:

  作為教師,我沒有做完全的干預,而是極力鼓勵幼兒大膽地用動作表現,從而也拉近了與幼兒的距離。在整個活動的設計和進行過程中,我時刻以《綱要》中藝術領域目標為要求,以小班幼兒的實際情況為著眼點,培養幼兒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我也堅信,雖然沒有像預期上的那麼精彩,但是透過自己課後的深思及考慮,也讓我明白了很多,特別是對目標的把握以及運用,對孩子的隨機性處理,都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同時,在這次教學比武中,也讓我學到了其他教師身上的優點,我要好好努力,爭取在下一次的展示課中有明顯地突破!

  幼兒教育反思 篇13

  我們班近期開展了區域活動“站起來”。透過“讓紙站起來”:“製作紙橋”;“小動物站起來”等活動活動,引導幼兒持續深入地探究。活動中先引導幼兒探索用薄圖書站起來的方法,引導幼兒運用獲得的經驗,探索讓薄紙站起來,感知改變物體形狀後的有趣現象。再“製作紙橋”則在探索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索的方法;最後是活動“小動物站起來,探索紙製的小動物站起來的方法。

  “站起來”活動,一開始我直接引導幼兒探索“讓紙站起來”,但在活動中我發現:怎樣讓紙站起來,幼兒不能很好地進行探究,只有一兩個與幼兒能將紙摺疊後站立,大部分幼兒也隨之模仿、借鑑,完全是模仿性學習。怎樣在幼兒已有的經驗與新經驗之間架構橋樑呢?哪些生活經驗可以喚起幼兒的探索?在探究紙站起來中,考慮到幼兒平時在看書時常常無意識地將書開啟就可以站立在桌上。於是我增設了“探究薄的圖書站起來”這一環節,在此基礎上探究怎樣讓紙站起來,這樣不僅使幼兒無心的操作轉換為有意的探究,探究活動適宜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平時不愛動手的幼兒都能主動參加探索,同伴間還進行了經驗交流,語言交往,真正體現的玩中學,學中樂,全體幼兒“跳一跳”都探究到其現象。足球即時比分

  透過本次活動感悟的內容的安排上應注重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和探究的特點水到渠成。幼兒探究的內容應根據幼兒探究的可能和探究的興趣而定的,內容難易程度應是符合幼兒年齡段水平特點,探究內容也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只要幼兒“挑一跳就夠得著”,幼兒就會有興趣、主動地展開活動,積極地致力於問題的解決和探究。

  幼兒教育反思 篇14

  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看到自己辛苦努力之後得到的那種滿足感。而幼兒教師的幸福是什麼呢?無疑是看到自己班的孩子一天一天的進步,越來越懂事。我來談一談我們班的孩子帶給我的幸福感。

  記得這學期開學初,我剛接受這個班,對於班裡的孩子都不是很瞭解,名字和臉我都對不上號。而且常規也不是很好。開學第一天面對班裡亂糟糟的情況我感到很沮喪。這種情緒困擾了我好久。後來我覺得這樣不行,我必須用更多的愛和精力來對待這些孩子。首先我得讓他們有一個好的常規,好的習慣。於是我就從小的方面來一點一點的改變他們。每天我都打著十二分精神面對他們。早晨小朋友進園我會用微笑來感染他們,讓他們的每一天都有一個好的開始。接著和他們一起進行桌面遊戲,和他們聊一聊他們在家的趣事,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在晨間戶外遊戲的時候,我也會和他們一起玩,看到他們做一些危險動作時,我會制止他們,並引導他們學會一物多玩。而在就餐方面我會多用心引導他們做到不挑食,不管是早點還是午餐、點心,都會吃掉自己面前的食物。在開展教育活動時我也會精心準備教具,認真組織上好每一個活動……。就這樣一段時間過去了,我努力的成果貌似沒起到效果。這一度讓我很灰心。直到有一次,有一個家長告訴我,說:“我家孩子告訴我他在幼兒園最喜歡鄒老師,殷老師了,每天都能把老師教的東西回家後說一說,而且在家表現不好的時候,只要一說老師們都會看到你的時候,立馬會變得很乖,這些都是你們的功勞呢!孩子越來越懂事了,真的要謝謝你們呢!”原來我努力的成果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慢慢體現出來了,雖然不是很明顯,但確實在改變,這讓我的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滿足感,慢慢地快溢位來了,這就是我對幸福的理解。

  “幼兒的內心生活時刻給我們帶來滿意和不滿意、高興和苦惱、憂愁和歡樂、疑惑和詫異、寬慰和憤怒。在幼兒世界給我們帶來的極廣闊的情感領域內,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興的和傷心的曲調。善於認識這種和諧的樂聲,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飽滿、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條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煩的人,那麼你就會感到心煩;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天使,那麼你就會變成快樂的天使。當你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傾聽孩子的童聲,與他們心與心的交流,你會認識到孩子中間蘊藏著智慧和力量。如果我們與孩子交往蹲下身來,與孩子同唱、同跳,與他們共同感受成長,你會發現快樂就在你身邊。你給孩子一份愛,孩子會回報給你十分最真誠,最純潔,最美好,最無私的愛!這就是幼兒教師最終幸福的歸屬感!

  幼兒教育反思 篇15

  幼兒園裡每一天早上都有吃點心的時間。週一我照例為孩子們分好餅乾,請孩子們排隊來我那裡拿。孩子依次來拿點心,什麼也沒說。我在等待著孩子們拿到餅乾後說聲“謝謝”。不是我想滿足被孩子尊重的虛榮心,而是想讓孩子學會感謝別人。想借此機會讓孩子們明白,當別人為你做事後就應說聲"謝謝",從小培養孩子要具有感恩的心。餅乾發完了,也沒有一個孩子想到說"謝謝",我有些失落,但孩子畢竟還小嘛。

  於是在孩子們吃完點心後我就問孩子們:“老師為你們每個小朋友做什麼了?你們有謝謝老師嗎”有孩子立刻搶著說:“老師幫我們準備了餅乾。”“是嗎,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我順勢問道:“那你拿了餅乾後就應怎樣說呢?”這時聽到一個細細的聲音在說:“謝謝。”我笑著說道:“說對了。小朋友,記住,以後老師給你們發點心或盛飯的時候,在你們有困難得到別人幫忙的時候,千萬別忘記說聲“謝謝”。”孩子們一齊回答“明白了”。第二天吃點心時,我還是照例為孩子們準備好。剛開始時,幾個孩子好像忘了昨日的事,之後潘若妍說了一聲"謝謝"後,每個上來拿點心的孩子都會說聲"謝謝"。我從心裡感到高興。而當孩子們為我做了什麼事時,我也會對他們說“謝謝”。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播種思想,收穫行動;播種行動,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靈深處最美的天使,願天下所有教師能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叩開孩子的心扉,去喚醒這個“天使”,讓感謝成為習慣。到那時,我們的世界就會瀰漫著愛的芳香。

  幼兒教育反思 篇16

  洋洋是我們班中一個比較特殊的孩子,活潑好動,似乎沒有閒的時候。但他對於活動的熱情卻很高,對新鮮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比如說他喜歡幫你做事,上課的時侯總是搶著回答問題,遊戲的時候總見他活躍的身影……可是真正做起事情來卻總不見得有始有終。

  在區域遊戲活動中,洋洋興致很高地選擇了繪畫小作坊,因為最近老師正在講生日大蛋糕的內容,那裡新投放了許多生日蛋糕的圖片,讓幼兒欣賞、學畫蛋糕。洋洋看見我便立刻告訴我他想畫蛋糕。於是,我便嚮往常一樣對他進行了一番鼓勵,希望他能夠堅持完成這個繪畫任務。之後,我便去指導其他區角中的孩子了。

  過了一會兒,當我又回到洋洋身邊的時候,洋洋跟我說不想畫了,想去別的地方玩,我正要問為什麼,旁邊的小朋友告狀了:"洋洋畫了好幾張紙,都沒畫好就扔在了一邊,太浪費了。"我拿過那幾張扔在一邊的紙,看到第一張紙是畫了一個不怎麼圓的圓之後被扔在了一邊,第二張是畫了一個三角形加一個橢圓後被扔在一邊,第三張已經畫好了蛋糕模型,但可能因為塗色不滿意已經用黑筆塗墨了一大片,可以看出他在每一次失誤後再用一張新的紙進行再次的嘗試,兩次嘗試失敗後就想放棄了。我問他:“你為什麼要浪費這麼多紙呀?”“我畫錯了”“畫錯了也不應該浪費啊。”可是洋洋歪著腦袋根本就不理會我在說什麼。

  我知道現在的洋洋又準備做有頭無尾的事情了。

  於是,我決定,和他一起繪畫。我對洋洋說:“來,老師和你一起畫蛋糕吧,剛才幾張畫我們再動動腦筋仍舊可以把它變成漂亮的蛋糕呀。”於是,在我的引導和他的努力之下,一幅漂亮的蛋糕畫終於畫好了,顏色搭配得也很漂亮。看著自己的畫面,洋洋也終於體驗到了成功後的愉悅,後來整個一天他都是非常開心。我想今天的區域活動對於洋洋來說收穫是很大的。

  其實,洋洋也希望成功,可是他就缺在堅持。在老師的引導之後,他能很快獲得成功,對於這樣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耐心、細心,這樣才會讓他也能收穫體成功的快樂。在此我也在今後的教育中我們應該正確地看待每一個孩子,均衡地把自己的關注以及教育引導灑給每一個孩子。

  幼兒教育反思 篇17

  今天開聯歡會時,我請小朋友挨個表演節目。叫到雷雷,他依然膽怯,不肯站起來,我的鼓勵沒起任何作用。我急了,對他說:“今天你必須演,我們大家都等你,唱一個歌也行,說一句話也行。”看到我態度非常堅決,雷富有點兒難堪,眼中噙著淚花望著我。我真不忍心再逼他,但為了他的發展,我狠狠心,鼓勵他說:“你能行,唱吧!今天唱了,以後就敢了!”見實在拗不過我,雷蕾惱怒而賭氣地帶著哭腔唱起來。他的音非常準,也很好聽。大家為他鼓起掌來,但他卻絲毫沒有高興的樣子,臉上掛著淚花,氣鼓鼓地回到了座位上。

  雷雷是個乖巧、懂事而靦腆的男孩子,平時總是和和氣氣、輕聲細語地與小朋友友好相處。他心靈手巧,學什麼都挺快,小朋友和老師都非常喜歡他。可是雷雷有一個弱點,就是膽小,從不舉手發言。即使老師叫到他,他也面帶羞色,半天吐不出一個字,更別提讓他當眾表演節目了。

  據他媽媽反映,雷雷從小就不敢當眾講話,上了幼兒園以後,各方面都有很大進步,惟獨怯場不敢講話沒有多大改變。雷雷媽媽的一席話,讓我更感到有責任幫助這個可愛的小男孩。於是,我想盡辦法創造機會讓他在眾人面前講話。比如,我常請他給小朋友發東西,也常讓他帶領小朋友玩遊戲,鼓勵他大膽說話。只要他說出一個詞,我就帶頭為他鼓掌。可這些做法都沒能樹立起他當眾講話的自信。都到中班末期了,我真為他著急。於是,就有了今天那一幕。

  晚上,我將這件事情說給雷雷媽媽聽,希望得到他媽媽的理解。他媽媽很高興地說:“沒關係,您做得對,就得逼他,不然他永遠邁不出這一步!您這不是為他好嘛!”能獲得家長的理解,我感到很欣慰。

【幼兒教育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