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林/牧/漁> 夏日題老將林亭原文,賞析

夏日題老將林亭原文,賞析

夏日題老將林亭原文,賞析

夏日題老將林亭原文,賞析1

  夏日題老將林亭 張蠙

  百戰功成翻愛靜,侯門漸欲似仙家。

  牆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

  井放轆轤閒浸酒,籠開鸚鵡報煎茶。

  幾人圖在凌煙閣,曾不交鋒向塞沙?

  【譯文】

  身經百戰功成名就反倒喜歡平靜,顯赫侯門日漸清幽好像洞仙人家。

  牆頭上細雨濛濛低垂著纖纖綠草,水面上微風迴旋聚集著片片落花。

  到井臺放下轆轤閒逸中浸涼美酒,開鳥籠鸚鵡學舌提醒人莫忘煎茶。

  有幾人有資格將形象畫在凌煙閣,卻不曾身經百戰交鋒於塞外黃沙?

  【註釋】

  ⑴林亭:老將軍的住所。

  ⑵翻:副詞,反而。

  ⑶侯門:君主時代五等爵位第二等為侯,這裡指老將軍的府第。仙家:仙人所住之處。

  ⑷纖(xiān)草:細草,小草。

  ⑸轆轤(lùlú):利用輪軸製成的一種起重工具,用在井上汲水。

  ⑹煎(jiān)茶:烹煮茶水。

  ⑺凌煙閣:貞觀十七年(643),唐太宗將開國功臣長孫無忌等二十四人的畫相刻在凌煙閣內。唐太宗親自作贊,褚遂良書,閻立本畫。這二十四人都曾是帶兵打仗的武將。

  ⑻向塞沙:在塞外沙場作戰。這裡泛指帶兵作戰。

  【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背景,《分類詩話》曾載:一日,前蜀後主王衍與徐太后遊成都東門內的大慈寺,見壁上題有“牆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欣賞良久,詢問寺僧,知是張蠙(pín)所作。由此可見,這首詩很可能是作者遊大慈寺後有感而作的,具體創作時間不祥。

  這首詩歌所寫的是中國古代歷史一個常見的現象,那就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據《五代史》載,先主王建晚年“多忌好殺,諸將有功名者,多因事誅之。”後主王衍繼位後,對那些老臣也都採取棄而不用的政策。張蠙唐末曾避亂於蜀,王建立蜀,任過膳部員外郎、金堂令等職,因此,這首詩所寫的內容,是有一定歷史依據的。

  【作品鑑賞】

  這首詩因頷聯兩句飲譽詩壇。王衍品讀之後,很是欣賞,於是賜張蠙霞光箋,並將召掌制誥。權臣宋光嗣以其“輕傲駙馬”,遂止。

  首聯“百戰功成翻愛靜,侯門漸欲似仙家”,概括點出老將心境的寂寞及其門第的冷落。一個“翻”字,甚妙。老將有別於隱士,不應“愛靜”,卻“翻愛靜”;“侯門”與仙人的洞府有異,不應相似,偏“漸欲似”,這就把這位老將不同於一般的性格揭示出來。

  頷聯、頸聯四句,作了具體刻畫。“牆頭雨細垂纖草”,“侯門”的圍牆,經斜風細雨侵蝕,無人問津,年久失修,已是“纖草”叢生,斑剝陸離。狀“纖草”著一“垂”字,見毫無生氣的樣子,荒涼冷落之意,自在言外。“水面風回聚落花”,寫園內湖面上,陣陣輕微的旋風,打著圈兒,把那零零落落浮在水面上的花瓣,卷聚在一起。這裡只用了七個字,卻勾畫出一幅風自吹拂、花自飄零、湖面悽清、寂寞蕭條的景象。園林冷落如許,主人心境可知。這是詩人寓情於物之筆。

  “井放轆轤閒浸酒”,老將取井水之涼,使酒清涼爽口,寫其閒適生活。“籠開鸚鵡報煎茶”,開啟鸚鵡籠子,任其自由往來,好讓它在有客光臨時報告主人,督請煎茶待客。這兩句從側面藉助物情來反映人情,不僅使畫面的形象鮮明生動,構成一個清幽深邃的意境,而且深刻細膩地揭示出老將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狀態,手法相當高明。

  尾聯“幾人圖在凌煙閣,曾不交鋒向塞沙”,用反詰的句式對老將進行規勸與慰勉,揭出詩的主旨。據《新五代史》載:蜀王建五年曾起壽昌殿於龍興宮,“畫建像於壁”,並且還起“扶天閣,畫諸功臣像”。這兩句是說:在凌煙閣畫像留名的人,又有誰不曾在戰場上立過功呢?功勞是不可抹煞的,感到寂寞與蕭條是大可不必的。

  這詩在藝術上也很有特色。前六句鋪寫老將寂寞閒適的“仙家”生活,後二句筆鋒一轉,點明旨意,文勢波瀾曲折。本來,以“百戰”之功贏得封侯的老將,在詩人看來更應竭力報國。可“功成”反愛起“靜”來,這是出人意外的;“靜”且不說,還愈來愈欲“似仙家”,一點世事也不關心了;不唯如此,竟連自己居住的園林也懶得去經營修葺了。鋪寫老將的消沉,一層比一層深入,反過來證明規勸老將的理由越來越充分。如果說,前者是“畫龍”,那麼後者就是“點睛”;二者相輔相成,既對立又統一,使詩歌的“理”,在情景交融的畫面中表現出來,規勸之旨,體現於詩情畫意之中。

  【作者簡介】

  張蠙(pín),唐朝詩人。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覆初前後在世。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名,由是知名。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第。唐懿宗鹹通(860-874)年間,與許棠、張喬、鄭谷等合稱“鹹通十哲”。授校書郎,調櫟陽尉,遷犀浦令。五建建蜀國,拜膳部員外郎。後為金堂令。

夏日題老將林亭原文,賞析2

  夏日題老將林亭

  作者:張蠙

  朝代:唐朝

  百戰功成翻愛靜,侯門漸欲似仙家。

  牆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

  井放轆轤閒浸酒,籠開鸚鵡報煎茶。

  譯文

  幾人圖在凌煙閣,曾不交鋒向塞沙?經過百戰後老將軍反而喜歡安靜,官宦人家逐漸成為與世無爭的仙人。細雨中的牆頭上垂下了細細的青草,風颳過的水面上聚集了一些落花。放下井轆轤取上冷水冰著酒,開打籠子自由的鸚鵡報告主人煮茶待客。有幾個在凌煙閣上掛畫像的人,不是在邊塞沙漠中交鋒征戰出來的?

  賞析

  據新舊《五代史》載,前蜀先主王建晚年多內寵,及病危,把持朝政的宦官、重臣,密謀“盡去建故將”。《成都縣誌》亦載:王建晚年,“多忌好殺,諸將有功名者,多因事誅之”。後主王衍即位後,其舊勳故老,皆棄而不任。由此看來,詩中“老將”的退隱是有其政治原因的。

  首聯“百戰功成翻愛靜,侯門漸欲似仙家”,概括點出老將心境的.寂寞及其門第的冷落。一個“翻”字,甚妙。老將有別於隱士,不應“愛靜”,卻“翻愛靜”;“侯門”與仙人的洞府有異,不應相似,偏“漸欲似”,這就把這位老將不同於一般的性格揭示出來。

  頷聯、頸聯四句,作了具體刻畫。“牆頭雨細垂纖草”,“侯門”的圍牆,經斜風細雨侵蝕,無人問津,年久失修,已是“纖草”叢生,斑駁陸離。狀“纖草”著一“垂”字,見毫無生氣的樣子,荒涼冷落之意,自在言外。“水面風回聚落花”,寫園內湖面上,陣陣輕微的旋風,打著圈兒,把那零零落落浮在水面上的花瓣,卷聚在一起。這裡只用了七個字,卻勾畫出一幅風自吹拂、花自飄零、湖面悽清、寂寞蕭條的景象。園林冷落如許,主人心境可知。這是詩人寓情於物之筆。

  “井放轆轤閒浸酒”,轆轤是汲取井水的裝置。老將取井水之涼,使酒清涼爽口,寫其閒適生活。“籠開鸚鵡報煎茶”,開啟鸚鵡籠子,任其自由往來,好讓它在有客光臨時報告主人,督請煎茶待客。這兩句從側面藉助物情來反映人情,不僅使畫面的形象鮮明生動,構成一個清幽深邃的意境,而且深刻細膩地揭示出老將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狀態,手法相當高明。

  尾聯“幾人圖在凌煙閣,曾不交鋒向塞沙”,用反詰的句式對老將進行規勸與慰勉,揭出詩的主旨。“凌煙閣”指唐太宗為表彰功臣,繪其畫像於凌煙閣上事。據《新五代史》載:蜀王建五年曾起壽昌殿於龍興宮,“畫建像於壁”,並且還起“扶天閣,畫諸功臣像”。這兩句是說:在凌煙閣畫像留名的人,又有誰不曾在戰場上立過功呢?功勞是不可抹煞的,感到寂寞與蕭條是大可不必的。

  這詩在藝術上也很有特色。前六句鋪寫老將寂寞閒適的“仙家”生活,後二句筆鋒一轉,點明旨意,文勢波瀾曲折。本來,以“百戰”之功贏得封侯的老將,在詩人看來更應竭力報國。可“功成”反愛起“靜”來,這是出人意外的;“靜”且不說,還愈來愈欲“似仙家”,一點世事也不關心了;不唯如此,竟連自己居住的園林也懶得去經營修葺了。鋪寫老將的消沉,一層比一層深入,反過來證明規勸老將的理由越來越充分。如果說,前者是“畫龍”,那麼後者就是“點睛”;二者相輔相成,既對立又統一,使詩歌的“理”,在情景交融的畫面中表現出來,規勸之旨,體現於詩情畫意之中。

【夏日題老將林亭原文,賞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