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教育的目的》閱讀感悟

《教育的目的》閱讀感悟

《教育的目的》閱讀感悟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總會收穫一些心得和感悟,這時就可以透過文字的方式把這些感悟都記錄下來。但是,感悟的文章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的目的》閱讀感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想,很多孩子都和我一樣,在被學習困擾時,不禁提出一個疑問:我為什麼要學這個?或許有人會說,考試會考;

  也許有人說這說不定在今後的什麼時候就會用到。學生如果這樣來看待學習,他所學的依然將是僵化的、呆滯的知識,因為他找不到該知識在當下的意義,不知道如何去應用它,無法讓它生動起來。

  以語文學科為例,語文是眾多學科中最為實用的,它和我們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路邊的招牌是語文;

  閱讀的書籍是語文;

  電視裡的廣告詞是語文;

  春節時貼的對聯是語文。語文培養我們的聽、說、讀、寫能力。聽,是語言的資訊的接收,別以為聽人人都會,有的人說話引經據典,有的人說話一語雙關,有的說話還有弦外之音,你都聽懂嗎?說,是語言資訊的輸出,別以為人人都會說話,說話也是一種藝術,要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就要學會說話,讓不同的人都能正確理解你的意思。什麼時候該慷慨激昂陳詞,什麼時候要和風細雨,潤物無聲,用詞遣句、語速、聲調、姿勢都很重要。所以,我們不能僅僅給學生提供一大堆知識的碎片,而是要讓他們對其應用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這揭示了教育另一個重要問題——如何讓學生藉助樹木認識森林。懷特海認為,“教育是教人們如何運用知識的藝術。”這種對知識的運用,關鍵就於根除科目之間、知識之間毫無關聯的狀態,善於把各種知識綜合起來運用,善於牽一髮而動全身,讓學生了解某一知識點在知識體系中的方位,以幫助學生藉助樹木來認識森林。懷特海強調,“零零碎碎的資訊或知識對文化毫無幫助。”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都很強調良好的課堂紀律,以便將大量無活力的知識灌輸到一班學生的腦子裡去。但“如果只是一味地透過被動記憶一些支離破碎的知識來塑造自己的.精神生活的話,簡直不可想象。人性不是這樣,生活更不應該是這樣。” 世界是普遍聯絡的,知識也是普遍聯絡的,而且有內在的結構和秩序。我們是因為教的方便,人為地將具有普遍聯絡的知識分割成一個個的課程,透過一個個知識點讓學生一步步地去學習。但在教的過程中,教師自己必須要引導學生將某一具體的知識放到整個知識體系的大背景中去學習,讓其明白知識對理解世界的價值和意義。我們希望透過教育,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升其判斷力,鍛造其對複雜環境的掌控能力,讓學生能夠運用理論知識對特殊事例做出預見。但如果學生缺乏整體意識,不知道知識之間的內部結構和內在邏輯,不能夠站在整個森林的生態系統上思考一棵樹的生長,他是做不到這些的。

【《教育的目的》閱讀感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