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閱讀教育隨筆

閱讀教育隨筆

閱讀教育隨筆通用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閱讀教育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閱讀教育隨筆1

  早期閱讀:早期閱讀是幼兒認識世界、解釋世界、融入社會、發展自我的重要過程。在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早期閱讀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併成為研究的熱點。我國的《幼兒園指導綱要》也明確指出,要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形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閱讀影響兒童的一生”,幼兒園的孩子們在閱讀中成長;在閱讀中體驗真、善、美;在閱讀中習得新方法、獲得新經驗;在閱讀的世界裡享受著童年的快樂。

  早期閱讀行為:早期閱讀行為是指學齡前幼兒透過觀看圖片和文字來試圖瞭解其中大意以及傾聽他人陳述一個故事、朗誦一首詩歌的行為。

  繪本:繪本就是指圖畫書,英文名稱為Picture Book,指的是文字與圖畫相輔相成的圖畫故事書,表達特定情感和主題的讀本,透過繪畫和文字兩種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織,互動來說故事的一門藝術。在繪本中,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點綴,而是圖書的命脈,甚至有些繪本,一個字也沒有,只有繪畫來講故事。繪本非常強調情緒和主題的連續性,在短短的幾十頁之內,形成一個連續的視覺影像。繪本的作者和畫者,相當於電影導演,他必須在有限的篇幅裡,把故事講的既好看,又清晰。一本優秀的圖畫書,可以讓不認字的孩子,"讀"出其中的意思。此外,繪本都比較唯美,版式精到獨特,以封面、扉頁、正文以及封底,構成一個近乎完美的整體。

  簡單的說,早期閱讀涉及字、句,一本書裡不單單隻有一個故事吧。繪本就是一本圖文並茂的,適合低幼兒童看,主要是透過畫面來傳遞資訊。有些繪本是無字繪本,但輻射出的內容、知識卻很多。繪本屬於早期閱讀,它就是從這裡開發出來的。

  《綱要》明確地把幼兒的早期教育方面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提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

  我閱讀了南京師範大學的周兢老師的《我國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幾個新的發展趨勢》,這裡面重點講了三個方面的趨勢,“重視兒童的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的趨勢”、“重視學前兒童早期閱讀的發展趨勢”和“重視支援性語言教育環境的創設”。我著重閱讀了第二個趨勢,早期閱讀教育的關鍵是自主閱讀,而學前階段的早期閱讀絕不是識字和寫字就能代替的,幼兒對口語和欣賞書面語言的興趣,以及幼兒對文字的敏感性,這些都是幼兒早期閱讀的核心能力,那就怎樣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來談談我的一點想法。

  一、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閱讀內容我們幼兒園每週都有一節早期閱讀活動,閱讀內容是早期閱讀書上選的,教師用大書,幼兒用小書。幼兒的思維直觀形象,根據他們不同的年齡段和興趣愛好,我們會選擇一些閱讀內容,小班如《小黃雞和小黑雞》、這個內容情節簡單,篇幅短小,畫面形象逼真。我用大書給幼兒講的時候,他們都專注地看著大書,尤其那句“別哭別哭,有我呢,我倆在一起”,孩子們學得最快。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延伸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經驗,逐步將口語與圖畫聯絡起來。

  二、創設寬鬆的自主閱讀環境語言環境的創設在自主閱讀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能給幼兒帶來激情,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如中班的《梨子小提琴》,在舒伯特《夢幻曲》的背景音樂下,更能把幼兒帶入一個寧靜溫馨的氛圍,故事裡的小動物們告訴幼兒美妙的音樂會洗滌人的心靈。我們幼兒園有閱讀書吧,裡面放著半人高的書架,我們提倡把書放在幼兒觸手可及的地方,營造一個自在、輕鬆而豐富的閱讀環境。

閱讀教育隨筆2

  到過我家的人都知道,在我臥室的床頭、地板上,總會糊亂丟著一些書,幾隻鉛筆和幾張散亂著的紙片,這些看起來亂七八糟的東西卻是我的“精神食糧”。平時家人也很少幫我收拾,只有來了客人的時候才會將其拾起簡單地堆徹在我的床邊。我喜歡在寂靜的夜裡躺臥在床上看書,而極少正兒八經地端坐桌前。由於讀的盡是些閒雜的書,所以對於我這個能躺著絕不站著的人來說,“閒適”的姿勢幾乎成了我的習慣,這也是我懶散性格的一個側面表現。

  最喜歡的莫過於在漫長的冬夜,和著棉被在柔和的燈下看著書然後不知不覺地睡去,一覺醒來,夜仍漫長,還有足夠的時間可以養足精神。如果逢週末而不用擔心第二天上班,可以睡到自然醒,這真是絕妙的生活方式。

  幾冊《明日教育論壇》丟在地板上可能有大半年了,扉頁上都落滿了薄薄地一層灰,抽出幾張紙巾輕輕拭去灰塵,領略生命化教育的內涵。以前只知道生命化教育的好,卻不知好在何處,現在仍不能完整地道出箇中真諦,卻似乎領會到了其中的些許風采。與課程改革眾多專業論著明顯的不同是,生命化教育更多地倡導著人文關懷,著述不會晦澀難懂,源自生活的平民化語言受著許多人的喜歡。單從《論壇》的目錄“永恆的老師”、“人與事”、“學人論壇”、“人文關注”、“自由交流”、“域外觀察”、“品書與觀碟”……就會讓人看了喜歡。看似“隨意與閒適”的欄目其實透著很高的品味,這倒十分合我口味,我坦言,我也喜歡上了這種清新自然的語言風格。

  黃克劍先生說,要加強人文方面的基礎理論必須做到兩點:一是直面那些可引為師範的古今中外的經典之作,二是直麵人生。“經典著述的文字是死的,隱伏在文字中的作者靈魂是活的,直面經典就是要學會用自己的靈魂去喚醒那寓託在文字中的靈魂,並以那被喚醒的靈魂提升自己的靈魂。”“直麵人生要讓自己的靈魂親歷、親受自己身邊的生活。把生命親嘗、親證的苦痛、愉悅、煩惱、憤慨、委屈、難堪、悲壯、激動一點一滴地收藏在自己的心靈中,蘊蓄既久必有始料不及的催發人文創思的神效。”看來我以後得經常到字裡行間去尋找學者的“魂魄”了。要是我哪一天告訴黃克劍先生,我看到了他的靈魂,不知道他會不會嚇一跳呢?

  教育的話題沉重而充滿希望,閱讀《明日教育論壇》彷彿是給心情放了個假。讓讀者以輕鬆愉悅的心情讀教育著作,恐怕這就是《論壇》辦刊最為成功之處了。

  讓我也從這裡祈想明日。

閱讀教育隨筆3

  六一排練緊張進行中,剛開始排節目的時候,會有一部分幼兒因暫時沒有排練而去閱讀區看書。我們班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被父母寵溺著,所以有了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分享的壞習慣,經常會出現搶書的事情。

  一天中午,有小部分小朋友吃完飯,得到老師的允許後去了閱讀區看書,只見軒軒過去對洋洋說:“你這本書可以借我看看嗎?”洋洋很大方的將書借給了他。可是過了一會兒,軒軒還是沒有將書還給洋洋。於是洋洋過去要:“你把書還給我!”“我還沒看好!”於是一場搶書大戰就開始了,兩個人誰都不讓,眼看一本書就要破了,於是洋洋過來對我說了這件事,我瞭解了情況後,對軒軒說:“你想看這本書的話可以和小朋友商量一起看,如果你們兩個人再搶下去的話,這本書就破了,以後誰都看不了了。”聽了我的話,兩個小夥伴才放下了書。

  這類搶書情況時常會放生,每個孩子都不願意退讓。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請孩子一起監督。如果發現書本有破的地方及時告訴老師。老師利用區域活動時間請孩子一起動手來修補書本,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認識到保護書的重要性,而且可以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閱讀教育隨筆4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閱讀是必不可少的,他就像老師一樣指引著我們,像鏡子一樣警醒著我們。閱讀可以是讀一本好書,可以是讀母愛的偉大、父愛的深沉、友誼的純潔,也可以是讀孩子們純真的心靈。

  那麼,現在,我要讀一下大自然。

  大自然孕育著我們,為我們無私的奉獻著。過去,大自然是美麗的、開心的,因為那時候沒有濫砍濫伐、沒有環境汙染、水汙染、大氣汙染,沒有過度開發,有的只是人類與其他生物、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

  但現在不同了,一切都不一樣了:人類為了利益,將森林砍伐了;人類為了利益,將動物捕殺了;人類為了利益,將河流汙染了;人類為了利益,將大氣層破壞了;人類為了利益,將生物鏈徹底破壞了……

  我腦海裡依然清晰的記得童年時的場景:清澈的小河裡,魚兒快樂地遊著;一望無際的田野裡,野兔奔跑著;蔚藍的天空上,小鳥快樂的飛翔著;河邊的樹林裡,樹兒挺拔的生長著。而現在呢?河流裡的魚兒已經不見了,有的是魚兒的屍體;田野裡的野兔也無影無蹤了,出現在了人們的餐桌上;天空中的鳥兒也不知去向了,天空也不像以前那樣藍了;樹林裡的樹幾乎消失了,被人們肆意砍伐了。

  大自然已經向我們抗議了:溫室效應,地震、泥石流的頻繁發生,海水的泛濫。為了我們的後代,為了我們的生活,請大家愛護大自然吧!愛護大自然的每一棵樹、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種動植物……只有我們善待大自然,大自然才會善待我們,才會為我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來吧!讓我們善待大自然吧!保護我們的家園,從你我做起!

閱讀教育隨筆5

  大腦皮層言語中樞機能的成熟理論告訴我們:人腦的80是透過視覺而獲得的,視覺刺激能促進兒童的大腦神經網路的發展。早期閱讀是積極自主的視覺刺激,給兒童以積極的語言刺激,加快大腦的發展與成熟。圖書是幼兒理解圖畫符號到文字元號,從學習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有效工具。因此在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內,應及早為幼兒提供完整語言的學習機會,積極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

  結合我園全語言課題的實施要求,我們對《綱要》進行解讀,認真思考各流派對幼兒早期閱讀的觀點,同時,從小班幼兒興趣著手開展閱讀活動。我們以大量事實闡明:早期閱讀是一項“集口語、書面語言、圖畫閱讀、文字閱讀為一體的全語言教育活動”。要搞好全語言教育活動,關鍵是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我們的做法是:

  一、創設豐富多彩的閱讀環境,喚起幼兒閱讀興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要求: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透過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誘導幼兒積極地聽和說,幫助幼兒積累運用語言的經驗,喚起他們的閱讀興趣。

  1、在活動室一角開闢字寶寶樂園。把學過的漢字貼在那兒,在活動室四周貼上適合小班幼兒的日常用語:“請你讓一讓,好嗎?”“我愛媽媽,媽媽愛我”等等。在生物角的花卉和動植物上貼上一些文字標籤,告訴幼兒教室裡有許多“字寶寶”想跟小朋友玩,喜歡小朋友摸摸它,看看它,組織幼兒到環境中找自己喜歡和認識的“字寶寶”。

  2、創設語言角。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提供圖書、圖片、字卡、早教機、閱讀磁帶等等,讓幼兒自由的選擇材料,自主的進行感知,體驗閱讀的樂趣。同時,教師根據幼兒不同發展水平,有的放矢地指導他們進行閱讀。如請幼兒把認識的字寶寶組詞或編成一句話,或配上相應的簡單的圖畫,使幼兒置於圖文並茂的閱讀環境中。

  3、各領域滲透閱讀。在早操、盥洗、午睡等各種活動中,結合有關內容出示相應的漢字,讓幼兒根據字卡作相應的活動,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

  二、採用靈活多變的活動,提高閱讀興趣。

  1、運用豐富有趣的遊戲激發幼兒的閱讀好奇心。首先,在閱讀活動中,無論是指讀還是翻書都得用上右手,而小班幼兒還分不清左右。我在孩子們的右手食指上畫上了五彩小點後,孩子們便會用“小點點”翻書,找字寶寶了。其次,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指行的方法,我選擇了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遊戲,在幼兒右手食指背上貼上小紅點當“火車頭”,告訴幼兒書中的“字寶寶”都等著坐小朋友的火車,透過“開火車”遊戲,讓幼兒的“火車頭”經過每個“字寶寶”下面,使幼兒在有趣的情景中不知不覺學會了指讀的方法。

  2、運用靈活多變的活動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對漢字既新鮮又陌生,我尊重幼兒的認知特點和興趣需要,在閱讀活動中,根據內容畫出相關物體,將漢字與畫畫緊密結合起來,還利用教具吸引幼兒,如畫一所房子,請小朋友把“字寶寶”送到房子裡做客。用肢體和語言讓幼兒認識“字寶寶”,如:“遊”——做游水動作;“寫”——做寫字狀,幫助幼兒理解及記憶。或者讓幼兒從老師的“百寶箱”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字寶寶”。

  3、運用情境教學,引導幼兒主動求知。在閱讀活動中,採用情境教學的方法能有效的引發幼兒主動求知的願望,將幼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如在教《氣球》時,我請幼兒持紅綠氣球進行情境表演,引起幼兒強烈的興趣,最後以識字遊戲“找家”結束,即幼兒將持有“字寶寶”的氣球分別幫它們找家。幼兒自始至終在情境中活動,同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家園攜手,鞏固閱讀興趣。

  家長對幼兒閱讀教育的理解和認識,決定了閱讀教育能否有效順利地開展。他們的態度也影響著幼兒對閱讀活動的興趣。我們透過家長會、開放日、家園互動窗等形式,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向家長介紹一些閱讀方法及簡單的閱讀遊戲,請家長多鼓勵孩子,為孩子提供一個“雙優”的環境,讓孩子沒有壓力和負擔地進行閱讀。家長一對一的複習鞏固,更有利於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

閱讀教育隨筆6

  我班裡有一位叫陽陽的孩子,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也從不與教師或小朋友交流,每天就喜歡在活動室裡跑來跑去,快樂的時候會高聲喊叫,生氣的.時候會就地打滾。我很擔憂陽陽的發展,所以格外關注他。在觀察中,我發現陽陽除了喜歡在活動室裡跑,有時還會在閱讀區裡停留,常常會把書架上的書搬到地上,然後再放回去,偶爾也會拿起其中一本翻一翻。我意識到這也許是引導陽陽的契機。

  一天,我拿著繪本《和爸爸一樣》,故意坐到陽陽身邊閱讀。不一會兒,我感到他向我投來了好奇的目光,便舉起書轉向陽陽:“陽陽,你看過這本書嗎?”他搖搖頭。我連忙說:“那你想看嗎?我們一起讀這本書好嗎?”“好。”這是陽陽第一次認真地回應了我。那天,我和陽陽一起讀完了這本繪本,心情如陽光般燦爛。

  從此以後,我經常找機會和陽陽一起讀書。我發現那些內容幽默、色彩鮮豔、視覺衝擊力強的繪本是他的首選,所以我經常會在閱讀區投放一些他喜歡的圖書,以吸引他去閱讀。我除了陪他閱讀,還會就書中的內容與他作些簡單的交流。開始他的話很少,但我還是不厭其煩地與他交流,只要他能和我互動起來,哪怕只是一個眼神、一個肢體動作,我都會給予鼓勵。漸漸地,他看的圖書越來越多,和我的交流也多了起來。有時他還會主動問我一些問題。再後來,我就引導陽陽與小朋友一起閱讀,就這樣,陽陽和小朋友的交流也慢慢地多了起來,並且也願意和小朋友一起遊戲了。

  因為閱讀,陽陽打開了心扉,願意向教師傾訴自己的想法,願意與小夥伴們分享自己的感受,逐漸建立了自信,融入了集體。這就是我和陽陽的讀書故事,它沒有激動人心的場面,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卻有著最真實的成長記憶。

閱讀教育隨筆7

  1.巧用標識,配上兒歌,養成翻書的習慣。

  可以在圖書右下角的每一頁都標記上紅色的小圓點,一邊翻一邊念兒歌“捏住小圓點,輕輕翻一頁”這樣帶著幼兒一頁一頁的翻書,當幼兒自己翻書的時候及時和幼兒一起說兒歌,並且做動作,不停強化這種行為,幼兒逐漸養成一頁一頁輕輕翻書的好習慣。

  2.教師示範,幼兒模仿,養成去放書的好習慣。

  教師可以把書比作有感情的物體,比如拿書的時候可以說“書寶寶,我愛你,今天我們一起學本領吧,”接著問幼兒“你們愛書寶寶嗎?”“愛”“那翻書的時候呀要輕輕的翻,不看的時候要把他合好可別弄疼了他”一邊說一邊示範動作,幼兒跟著模仿,每次去圖書區看書之前,教師帶著幼兒一起做這些動作,不斷幼兒就會養成取放書的好習慣。

  3.營造安靜地環境,幼兒養成安靜閱讀的習慣。

  為了幼兒能夠安靜地閱讀,那麼在幼兒園我們安排圖書區的位置的時候就要選擇比較安靜的位置,比如我們班把圖書區放在了靠近睡眠室的位置,相對於其他的位置要安靜地多,這時候也要求其他區的幼兒在玩的時候能夠儘量輕聲交流,也為圖書區營造安靜閱讀的習慣,長時間在安靜地環境下看書,幼兒會逐漸養成安靜看書的習慣。

  4.充分發揮圖書區互動牆飾的作用,學習正確的閱讀姿勢。

  可以將幼兒正確閱讀姿勢的場景拍成照片,最好是本班孩子正確看書時候抓拍下來的,這樣更有利於幼兒的模仿,這樣老師可以具體表揚某個小朋友的這種行為,還起到一種榜樣作用。

  5.教師做好標記,分類擺放,幼兒模仿。

  教師可以將圖書區的書貼上小標記,小班可以對應的貼上一種相同的標記,也可以是同一種不同數量,但是教師擺放的時候儘量同樣大小的放在同一欄並且做好相應標記,這樣幼兒按標記擺放同時無形中也按照大學分了類。

閱讀教育隨筆8

  閱讀讓孩子更快樂偉大的戲劇學家莎士比亞說過: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天空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我也常說孩子們要是沒有寶貝書,就好像生命中沒有愛的溫暖。

  於是我和我們班的孩子一起創設了一個充滿書香氛圍的“樂書吧”!裡面投放的寶貝書全是家長與孩子們一起精心挑選,製作的!樂樂是個害羞靦腆的小姑娘,她有著很強的語言表述能力,只是不能很大膽地在別人面前表現。 這一天,樂樂來到樂書吧,她一眼就看到了樂書吧裡“每日推薦”上放著的那本曾在我班上獲得一等獎的親子自制書——《美麗的春天》。她興奮地舉著,企圖想吸引其他的孩子,可遺憾的是,沒有小朋友注意到她,她顯得有點失落,三下兩下地翻了翻,轉身想離開……看到這,我快速地走過去,拿起那本書,一驚一詐地說道:“呀,這本書在這呀,太好啦!”也許是我誇張的聲音吸引了她,樂樂轉過身來,小聲地問道:“老師,你也喜歡看這本書嗎?”“是呀,這本書多好看呀,樂樂,你想和我一起看麼?”樂樂點了點頭,乖巧地在我身邊坐了下來,閱讀的時候,我不斷地用語言引導著樂樂,慢慢地樂樂開講了,看著她專注的樣子,我突然想到,為什麼不給樂樂創設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呢?於是她閱讀完後,我誇張地鼓了鼓掌“樂樂,你太棒了,真好聽!”沒想到我的掌聲真的吸引了許多的小朋友,他們紛紛圍了上來“老師,你們在幹嘛呀,什麼事情這麼開心呀……”我故作神秘地說道:“樂樂給我講了個很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吧,那就讓樂樂給你們講吧”聽到這,小朋友把樂樂圍了個水洩不通,紛紛纏著樂樂,“樂樂,你給我們講講吧,對呀對呀,給我們講講吧”這時我也適時地參與進去“樂樂來一個,樂樂來一個”看著小朋友熱情,著急的樣子,樂樂顯得有點手足無措,驚慌地看著我,我微笑地看著她,“樂樂你行的,記住聲音大一點就會更棒的!”看著我肯定的目光,樂樂開講了,這一次她講得更好了:美麗的春天到了,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了出來,柳樹也長出了嫩芽,美麗的花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看著樂樂神采飛揚,和小朋友們專注的樣子,我不禁為自己的小計策成功,而由衷地笑了,透過這件事,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今後在引導孩子在閱讀的時候,我們不僅要及時地捕捉每一個教育契機,更應該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讓孩子想說,敢說,大膽說,喜歡說和及時得到應答的環境。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我一直在努力著!

閱讀教育隨筆9

  時間過得很快,一學期的課程很快就結束了,暑假也快到了。暑假裡,我讀了老師推薦的好書。這本書叫《愛的教育》,是一百多年前義大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阿米庫斯寫的。

  這本書的每一篇文章都讓我受益匪淺,其中《每月範例》中的《馬里奧的微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篇文章非常感人。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12歲的義大利男孩馬里奧登上一艘開往馬耳他島的巨輪。在船上,馬里奧遇到了一個好夥伴。這個女孩和馬里奧差不多大,但比馬里奧高一點。聊過之後,馬里奧知道這個女孩的名字叫克里特爾。像他一樣,她失去了父母,來到了親戚家。深夜,一場可怕的暴風雨來臨了。甲板上的一切都被沖走了。船底經不起暴風雨。它壞了。水湧進來,船就要沉了。乘客們都驚慌失措,跑到甲板上大聲哭泣。

  一半的乘客跳上準備好的船,但只有一艘船,船上擠滿了人。只有足夠的空間再容納一個孩子,克里特爾和馬里奧都想繼續。在這個關鍵時刻,看到船離船越來越遠,馬里奧給了女孩機會,女孩跳進船裡得救了。船就要沉了,但是馬里奧面對死亡依然平靜而快樂。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非常感動。我認為我們都應該向年輕的馬里奧學習。我們應該學習馬里奧的性格,願意為他人犧牲,在危險面前保持冷靜和堅強。

閱讀教育隨筆10

  西漢文學家劉向曾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回顧三年執教路程,一路崎嶇,出現過無數次的迷茫、無助、失落和困惑。很多時候,都是書籍給了我莫大的幫助,它就像一盞燈為我指明瞭路途的方向;就像一位人生導師幫我分析解惑;就像一位老朋友給我擁抱鼓舞。在閱讀過程中,我在成長著,也在進步著。

  我愛閱讀的習慣,也漸漸的影響著我的學生。隨著我校開展的“晨誦、午讀、暮醒”活動,越來越多的學生自覺的加入到讀書行列。就我班來講,透過讀書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閱讀豐富學生知識,開拓學生視野。拿今天的數學課來說,在上《用字母表示數》時,班上有學生知道人類為什麼在月球上跳著走路這類科普知識,有人知道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是誰這類歷史知識,有人知道字母的演變過程等。其次,閱讀可以改善人心,培養文雅和仁愛的品質。我班男生人數幾乎是女生人數的三倍,並且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學生心理複雜。

  班上以前常出現吵架,因小摩擦打架情況,學生性格很犟 ,不愛包容他人,不愛承認錯誤等。處理這些情況,有時我也身心懼疲,雖然開有品德教育課,可總覺得缺少點兒什麼鮮活的東西。自從我和《第56號教師的奇蹟》及《給教師的100條建議》結緣,處理這些問題開始有 了很多對症的辦法,開始不再很頭疼了。而今年部分學生透過閱讀《做最好的自己》系列叢書,開始懂得自強、自信、自立、誠信、奉獻、友愛、互助、感恩等美德。他們內心開始發生變化,願意去包容他人,幫助他人,外部也表現出謙虛有禮,慢慢的今年的摩擦減少了,班級也和諧不少。最後,閱讀給孩子打開了一扇想象的天窗,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取材,使孩子們對寫作產生了信心。學生寫不再是千篇一律,提筆嘆氣,不知所措。現在他們有的學生的我每讀起來都是一種享受;有的學生的開始出現自己獨有的特色;有的學生可以在紙上寫下隻言片語了。可以說學生在作文上取得的進步,功勞都源自於他們在平時的點滴閱讀中。

  閱讀使人聰慧,閱讀使人明理,閱讀使人儒雅,閱讀使人寫作變得簡單,閱讀使人生更加豐富。閱讀,只為遇見更好的自己。

閱讀教育隨筆11

  近日,我參加了金橋幼兒園的家長開放日活動,和家長們一起觀摩了馮老師的一個大班繪本閱讀活動《買夢》,然後馮老師與家長進行了互動交流,進一步和家長闡述了孩子閱讀的重要性,並非常注重孩子的閱讀習慣培養,得到了廣大家長的好評與支援。

  的確,閱讀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也是現代社會生活中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基礎。孩子閱讀可以發展其口語表達能力,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3—8歲是一個人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孩子需要養成閱讀的習慣,儘管他們還不完全識字,但是各種圖文並茂的書,能夠讓孩子與書對話。孩子閱讀可以是讀書也可以是聽故事、看戲,甚至觀察人的表情行為,孩子在圖畫書中閱讀的不僅有童話故事,而且有兒歌、童謠,這樣可使孩子接觸到語文的多元風貌。孩子閱讀能力的發展,需要老師家長的正確引導與溫暖陪伴,培養孩子早期閱讀能力,是給孩子最好的人生髮展的精神食糧。

  馮老師每天組織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鼓勵孩子每天閱讀;並增添部分經典繪本,帶領孩子進行早期閱讀的集體活動。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安靜讀書、一頁一頁翻著看、愛護圖書、每天閱讀等;在交流中積極發動家長,把孩子家裡的好書帶到幼兒園來與同伴分享;圖書要豐富,爭取人手一本,並在豐富班級圖書的同時,實現班級間的圖書漂流,擴大閱讀面;透過“小手拉大手”家庭閱讀活動,建設“書香家庭”。

  家長們聽了後產生了很大的共鳴,在現場還進行了親子閱讀情況的調查,調查表明這個班內的家長自孩子讀小班時就開始重視親子閱讀,三年來,親子閱讀給了家長不小的驚喜:他們發現孩子在語言表達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並且孩子的眼界也開闊了,透過閱讀還懂得了許多的道理。 “親子閱讀”,不僅僅只是讀書,它還是一種溝通方式,在閱讀過程中增進了家長與孩子的感情,使孩子的心靈得到了更多的關愛,讓孩子享受了到讀書的樂趣。 因此對於親子閱讀活動,家長們都非常贊同和支援!

  是啊,閱讀為大家點亮了一盞智慧明燈,讓我們和孩子攜手一起共同成長、共同豐富自己,讓這盞智慧明燈照亮孩子們的心田和他們前進的道路,指引他們健康的成長!

閱讀教育隨筆12

  學校裡實施語文教改,在三年級中深化單元整組教學,每週節省出兩節課作為專門的寫作和兒童經典閱讀指導課,於是我有幸地成為了第一批教兒童閱讀的教師。

  三年級的推薦書目有四種。並且書都是學校圖書館裡買好了的,每種書借給學生人手一冊,閱讀一個月後收回圖書館,留待下一年級的孩子再用。秋日裡的一天,發下《森林報》(秋)一書,看到孩子們喜滋滋地捧著書,有的和同桌欣賞著賞心悅目的封面,有的轉過身和好夥伴分享著剛剛讀過的精彩的片段……那一瞬間,幸福快樂寫滿了孩子們的臉頰……

  於是,自己童年閱讀的情景也如秋日的斑斕落葉般在腦際一一飄過。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物質生活還很不富裕。吃得飽穿得暖,已經是莫大的滿足了。如果新年裡能夠擁有母親用舊衣服作裡子改制的新衣服,便忍不住神采飛揚了。而爺爺偶爾出趟小鎮——帶回來五六個壞了一半的蘋果或梨子,對我們來說不啻於珍寶了。那時的水果攤是捨不得把有點腐爛的水果扔掉的,而是用刀子把腐爛的部分挖掉,露出新鮮的果肉,不一會兒,這新鮮的果肉因為氧化而變成鐵鏽紅的顏色……而當這幾個露出鐵鏽紅果肉的蘋果或梨子,終於遞到我們手上的時候,那份快樂難以形容!我們激動不安得甚至不敢大呼小叫的,而是像珍寶一樣護著這好東西,找一個好地方,用最舒服的姿勢盡情地享受美味……

  這樣的日子裡,我們可能奢侈地擁有一本兒童經典讀物嗎——那是不可能的。那樣的日子裡,我們可能擁有童年的課外閱讀嗎——有,可以肯定地說。但是少,少而珍惜。那偶爾的幾次課外閱讀,就像獲得的那幾個殘破的蘋果一樣珍貴,因而也讓人格外地留戀。

  最奢侈的課外閱讀,就是《中國少年報》。那時大概讀四年級。小學校裡訂有《中國少年報》,至於是全校獨一份呢,還是每個班一份呢,我們不知道。教我們語文的王老師,剛剛高中畢業,是村裡難得的秀才,也是喜好讀書的。學校裡除了偶爾幾本破舊的連環畫之外,唯一的兒童課外讀物就是《中國少年報》了。報紙只有一份,怎麼能讓那麼多孩子都看到呢?王老師的辦法很簡單,把每一期中國少年報都糊在教室的牆壁上。來一期糊一期,一張一張地挨著往後貼。當然有時候也會好幾期攢攏了一起貼的。就這樣,沿著教室的牆壁貼了一大轉。一轉貼滿了,就挨著第一轉的上方再一張一張地貼第二轉……以此類推,我已經不記得是貼了三轉還是四轉,反正教室四周的牆壁全是中國少年報。這對於我這個不愛活動卻愛讀文字的孩子來說真是饕餮大餐。於是每到下課,就沿著牆壁仰著頭,一張一張地看,看得津津有味。尤其是那些連載的少兒連環畫故事,讀了這一期,就期盼著下一期。如果老師就把它貼在旁邊,那正好,有滋有味地繼續地讀下去。如果萬一下一期還沒有來,或者老師沒按順序貼,那就得滿教室地找啊找,找到了,心滿意足地趴著牆頭讀。《過年的傳說》我最早就是從中國少年報上讀到的。看壁報的並非我一人,好多孩子愛看。有時候為了看同一地兒的報紙,有的站在地上仰頭讀,有的要站在凳子上才能看到,有的甚至要跪到課桌上方能夠到……就這樣擠來擠去的,就會吵起來,甚至是打架……但是,那簡陋的小教室裡,那滿牆壁的中國少年報,實在是孩提時代最幸福的閱讀回憶啊!

  沒有正規的課外閱讀,但偶爾撞上的一兩次也是充滿了幸福的回憶。那時候的孩子,不像現在的孩子一放學就去什麼補習班、才藝輔導班。那時候什麼課外班都沒有,要說有,那便是“勞動班”了。一放學,每家孩子都勞動,回家作業要在天黑回家後就著一盞油燈默默完成。年紀大一點的和父母一起下地幹活,年紀小一點跟著祖母燒火做飯。中不溜秋的孩子和我一樣,放學後的活兒一般就是割草。回到家裡放下書包,磨一把大鐮刀,揹著個大草蔀,找一塊水草豐茂的地兒就開始利落地割起來。青草特有的清香會在割斷的綠葉綠枝間瀰漫開來,手上沾滿了泥土和青草的汁液。但意外的驚喜往往會在這種時候發生。刷刷地割著,突然前面出現一張泛黃的舊報紙,一行黑黑的題目映入眼簾,正好是自己愛看的故事小說之類……於是隨手就把鐮刀往草地上一插,順勢坐到橫著的鐮刀柄上,沾滿泥土的雙手捧起報紙就急不可耐地讀起來。至於那報紙原來是包過鹽巴,抑或裹過糖果什麼的,甚至別的什麼不知名兒的啥東西,都已經全然不顧了……

  夕陽的餘暉漸漸穿過樹木映照下來,暖融融的,照著小小的身影。而此時,舊報紙上的文字也如金色的陽光般裹挾住了一個鄉村孩子的心靈……

  最幸福的那一次,終於平生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一本兒童讀物,大概是一期兒童雜誌,記得清清楚楚的,叫《當代少年》。三十多頁的樣子,內容已經記不起來了,只是閱讀的美好感覺現在還讓人回味無窮。內容的豐富多彩,情節的引人入勝……像飢餓的孩子擁有了一塊香軟的麵包,像口渴的行人遇到了一泓甘冽的山泉……閱讀它,彷彿就在享受著心靈的盛宴……一遍,又一遍……後來弟弟妹妹也也被這一冊薄薄的書本吸引,你讀我讀……村上的小夥伴也來讀,最後真正地把它讀爛了,而封面上的《當代少年》四個字,恐怕不會從這輩子的記憶中抹去了……

  因為閱讀,原本暗淡的童年擁有了那麼亮麗的片段……

  上課鈴響了,我回過神來,孩子們已經安靜下來了,一個個捧著《森林報》,如痴如醉的樣子……

  呵呵,幸福的童年閱讀。

閱讀教育隨筆13

  在當今飛速發展的科技時代,各國各地區經濟文化的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日益激烈,社會資訊量迅猛增加,生活節奏日益加快,透過語言、文字迅速準確地解決問題已成為社會的要求和人們的自覺需要。早期閱讀作為聽、說、讀、寫等諸環節的重頭戲,自然而然地引起了教師和家長們的高度重視。早期閱讀是指在學前階段,透過大量的圖文並茂的讀物,幫助幼兒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對幼兒的思維、語言、想象、個性、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培養。其突出優勢在於透過早期閱讀教育,促進幼兒心智的發展、語言能力的增強和良好習慣的形成。世界各國的幼教專家們都十分關注早期閱讀,認為早期閱讀對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的發展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程度,將會影響其終身學習的學習能力和水平。美國已經將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作為新的教育改革政策的重要內容,在全美各州強力推行。我國在新《綱要》的內容中,也第一次明確地把幼兒早期閱讀方面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提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由此可見,對幼兒進行早期閱讀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園採用繪本作為早期閱讀的材料,即幼兒的早期閱讀以圖畫讀物為主,以看、聽、說有機結合為主要手段,從興趣入手,萌發幼兒熱愛圖書的情感,豐富幼兒的閱讀經驗、提高閱讀能力。進行“繪本快樂閱讀”活動可以推進幼兒園的閱讀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行為,促進幼兒和諧發展。

  好的繪本,每張影象都會說話,圖與圖之間呈現獨特的敘事關係,幼兒得以由直覺進入繪本的世界,自然流暢地聽故事。好的繪本給了孩子那種以圖案色彩渲染故事情節,用精妙到位的語言來表達思想,最後向孩子們傳達出一種含蓄卻足以讓人心靈震撼的人生哲理。比如繪本《大衛,不可以》,這本書是作者根據他五歲時畫的塗鴉作品再創作的,畫的是小時候媽媽不讓他做這個不讓他做那個的事情。大衛是一個調皮的小男孩,總是做出一些讓媽媽擔心的事:爬上椅子去拿東西、滿腳是泥走進房間、在房間裡打棒球……媽媽就不停地在說:“不可以,大衛!”最後,大衛把花瓶打破了,被罰著面壁思過,可他還流著眼淚扭過頭來看著媽媽,一臉無辜的樣子。生氣的媽媽又心軟了,伸手抱過了大衛“我愛你,寶貝!”大衛幸福地依偎在媽媽的懷裡。書中的媽媽只出現過身子,沒有出現她的臉。這樣可以讓閱讀的小朋友找到同感:“我的媽媽就是這樣的!”在讀這本書時,其實還讓我們想到了很多:我們家長在處罰孩子的時候要讓孩子明白不是父母不愛你,而是因為你做錯了一件事。同時也在讓我們思考: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家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比孩子再犯了錯誤後再大喊大叫更重要,更理智。 再如《大猩猩》,是關於一個孤獨的女孩和一頭迷人的猩猩的非凡故事,獲得凱特·格林威及艾米克兩項大獎。小女孩漢納生命中的最愛是大猩猩,她一直想去看看真正的大猩猩,可是她的爸爸很忙,每次要求時,總回答說“改天吧!”幸而漢納很有幻想力,她還是可以和大猩猩在心中做朋友。就在她生日前夕,她收到一個玩具猩猩。到了夜晚,這個玩具猩猩居然變成了一隻活生生的大猩猩,帶著漢納飛越樹梢、攀過高牆,來到動物園裡真正猩猩的家,一償漢納的心願。而當她早上醒來之後,還有新的驚喜正等著她。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該繪本,肯定會在思考:每一個孩子都在渴望父母的愛,家長應該及時愛孩子,不要讓孩子在寂寞中長大。

  “快樂繪本閱讀”的理念是:讓幼兒快樂地閱讀,在閱讀中獲得快樂;幼兒是自己學習的主人,他們可以參與決定自己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方式;幼兒是發展的主人,我們要尊重他們在閱讀中的理解、感悟與創作。在快樂繪本閱讀教學的實際開展工作中,我們充分尊重幼兒閱讀的主體性,採用科學的閱讀指導策略,營造多元快樂的閱讀氛圍來實現“繪本閱讀的快樂”,使幼兒充分感受到繪本美文美圖的良好薰陶。

  一、明確教師角色定位,平等參與,尊重幼兒閱讀的主體性。

  在引導幼兒閱讀繪本時,不應急著說教,不斷地提問、說明,猶如應試教育一般,而應把看書、思考的空間留給幼兒,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品味故事,讓他們的體驗和感受經過時間沉澱,再慢慢地轉化為知識和智慧。在閱讀的過程中應尊重每個孩子的不同感受,並積極鼓勵他們邊讀邊猜想後面將要發生的事,鼓勵他們參與到編寫故事中,想出與作者不同的更有意思的情節或續編結尾;鼓勵他們將自己比擬成故事中的角色,例如,讀《彩色的烏鴉》可以讓幼兒將自己想象成一隻色彩斑斕的彩色烏鴉,然後他們就會很自然的以“我”的身份進入故事,感受故事,思考“我”會怎麼做。

  平等參與者的角色定位源於教師對早期閱讀的天然熱愛與興趣。因為,教師只有拋棄自己的閱讀成見,拓展可能因世俗的影響而變得擁擠而狹窄的心靈空間,才能真正做到平等的參與和引導,而不必帶著“非得給些價值觀”的使命來導讀;只有真正尊重孩子們獨特的閱讀感受,而決不壓抑孩子的奇想與樂趣,才能讓閱讀走進孩子們的心,讓孩子們真正享受到閱讀的快樂。

  二、運用科學的閱讀指導策略,開啟幼兒閱讀之門的金鑰匙。

  幼兒在通向獨立文字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引導他們學會閱讀,讓他們終生受用。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傑洛姆·布魯納這樣闡述閱讀指導:一開始,教師得先為幼兒讀故事,慢慢地,用比較戲劇化的方式,來呈現整個作品。在幼兒還沒有能力完全自我閱讀之前,教師利用“最近發展區”,協助幼兒瞭解故事,幫助他們逐漸成為一位真正的讀者。

  其次,關注量的積累,引導博覽群書。沒有量的積累,即使篇篇是精品,幼兒也難形成良好的閱讀修養。因此,要大力提倡“舉一反三”的博覽,提倡廣讀書、讀整本書、讀整套書,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讓幼兒的閱讀有量的保證。無論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都應在課內交流分享,讓幼兒有一個展示的平臺。在交流中,孩子們既可以體驗成就感和分享的快樂,又可以強化其閱讀興趣。其實,一本好的繪本,孩子會百看不厭,而在幼兒看的過程中,教師可投入感情讀故事,可以用動作、神態輔助語言來“演”故事,用生動、誇張的手法來呈現故事,用預告精彩片段來吸引學生課外閱讀,用故意犯錯來培養孩子讀圖的敏感度。總之,在指導幼兒找出新的閱讀方法時,教師應做好事前的準備,事後的討論。

  再者,重視閱讀這一精神通道的建設,開展立體育人。好的繪本不僅僅在講述一個故事,同時也是在幫助提升孩子的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昇華他們的精神境界。例如,教師與幼兒一起讀著名的繪本故事《彩色的烏鴉》,可以引導幼兒觀察每隻烏鴉色彩的區別和表情的變化,想象彩色烏鴉時代的快樂和美好,感悟現實與人相處的境界。當閱讀把快樂帶給幼兒時,就把無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財富帶給了他們,就為他們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間與心靈家園。幼兒在與繪本進行心靈對話中,在閃爍著人性光輝、充滿大自然和諧和童真童趣的字裡行間徜徉時,必定會開闊眼界,豐富內心,昇華境界,健全人格。

  三、注重開放式閱讀環境與拓展式閱讀形式,營造多元快樂的閱讀氛圍。

  開放式閱讀環境首先是空間上的環境開放:閱讀繪本也需講究氛圍和意境,可以根據需要在教室,在閱覽室,在學校的草地或別的地方,營造一種積極的閱讀氛圍,拉近書與孩子的心之間的距離。透過教學地點開放促進幼兒主動的閱讀興趣。開放式閱讀環境其次應重視教學人員開放:授課者不必都是同一教師,可以是不同班級教師的交流,或與專家、作家、故事媽媽、故事天使、家長等演繹故事,詮釋故事,分享故事。另外,還應注重閱讀內容開放:不必都讀作家所寫,也可以閱讀學生自己的優秀作品,如同園幼兒的作品或同班幼兒的作品。

  為了豐富幼兒閱讀的多元性,應該結合閱讀內容開展拓展延伸活動,可以讀書講故事,演故事,畫故事,續編故事等,如讀《泰迪熊搬家記》,可以學畫地圖;讀《泰迪熊的溜冰派對》,可以讓幼兒與家長自己籌備開派對;讀《別再親來親去》,可以續畫故事;讀《鱷魚怕怕牙醫怕怕》,可以演故事;讀《可愛的鼠小弟》系列,可以直接在繪本的留白處寫寫畫畫;讀《嘟嘟與巴豆》,可以學習介紹各地風土人情……

  四、透過多種途徑,在閱讀活動中培養幼兒敢想敢說及創造性思維能力。

  繪本閱讀活動中,一條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幼兒敢想敢說。敢想敢說是能說會說的前提,是兒童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心理基礎。然而,現在的某些幼兒往往自我意識差,缺乏自信心,不敢說、不會說。為此,我們根據閱讀目標,積極拓展教育途徑,讓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獲得語言的發展,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如開展的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內容較為集中的閱讀經驗活動,(大小圖書閱讀活動,聽賞、排圖活動、自編圖畫故事書活動等),能幫助幼兒多角度、多方位地獲得閱讀經驗,培養觀察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增設一日生活朗讀環節,堅持每天20分鐘晨讀,採取“欣賞--跟讀--朗讀--評價”的模式,在幼兒朗讀時,時常讓幼兒比一比,看誰讀得對,讀得有感情,這樣一來既發展了幼兒的閱讀能力,又提高幼兒的鑑賞朗讀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自信心,在集體面前敢想、敢說、會說、願說。在自由活動中,讓幼兒在圖書角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圖書,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閱讀方式(獨立閱讀,結伴閱讀等),在錄音區放置空白錄音帶和原帶,逐步訓練幼兒由欣賞--跟讀--模仿--創造(非常簡單)的過程,最後由老師評價,以激發幼兒的興趣,滿足他們的慾望,以逐步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根據所見所聞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透過感受與體驗,積累閱讀經驗總之,早期閱讀活動是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關鍵在於教師應根據閱讀教材的內容,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發展水平,採用靈活多樣、生動有趣的閱讀指導方法,不斷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發展幼兒的認知結構,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有位哲人說過:“我們的孩子也許不是一個天才,但他應該可以成為一個聰明的人,一個快樂、有著豐富情感和高尚情操的人。”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和老師就是他的天空。如果我們以閱讀為樂,注重文化教養,孩子也會以讀書為樂,這就是薰陶。

  翻閱一本本幽默詼諧、耐人尋味的繪本,能引領著孩子們飛翔在這一個個神奇夢幻般的空間裡享受文化帶來的不同以往的快樂,而後孩子的心胸開闊了,頭腦靈活了,表達能力得到發展了。

  可以說,感悟繪本,享受閱讀,孩子的童年更快樂!

閱讀教育隨筆14

  對於三歲的孩子來說,每天和許多小朋友,還有老師在一起吃喝玩樂,老師就像他們的媽媽,孩子們就是老師自己的孩子,有一首兒歌這樣寫:“幼兒園好想家,我愛老師像媽媽”。面對這群天真爛漫的可愛的小傢伙,每天都有說不完快樂的事情, 嘻嘻……。 幼兒園裡每天早上都要點名,為了更加增進我們之間感情,在點名、喊到之外增加了擁抱。每當點到一個孩子的名字時,我們就張開雙臂,用微笑和期盼的眼神示意孩子上前來和我們擁抱,互相親一下臉頰。不要小看這簡單的動作,它很快拉近了師幼之間的距離。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兩三歲正是孩子渴望成人肌膚撫觸的時候,他們幼小的心靈需要成人關心和愛護,他們幼嫩的肌膚也需要成人的愛撫。我們用擁抱和親親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也讓師幼之間變得親密無間,讓孩子真正感覺到老師就像媽媽一樣親切,幼兒園就像家一樣充滿溫情。我們還鼓勵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我們擁抱,有的孩子會像小鳥一樣“飛”上來,有的會像小兔、袋鼠一樣蹦上來,有的會像小馬一樣跑上來……小三班裡充滿了歡聲笑語。如果有哪位老師出去聽課或者做其他事情去了,一上午不在班裡,每當回來的時候,像馮梓航、孫浩哲等等主動張開小胳膊就往你懷裡撲,“張老師抱抱,”又是抱又是親的,心裡感到無比的幸福,令人難忘啊。

閱讀教育隨筆15

  開學伊始,一個熟人的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細細傾聽,孩子的一句話道出原因:“老師和大家一起一邊看書一邊聊,一直聊啊聊,真無聊!”一打聽,原來,這個孩子在一個以閱讀教育為特色的班級。

  閱讀,在孩子的成長曆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活動:書本,在人生的漫長歲月中是不可或缺的朋友。所以,我們總希望孩子們能在閱讀中漸漸愛上書本。

  我發現,孩子在毫無壓力和目標的狀態下,都是喜愛閱讀的,因為書本中有他們未知的新奇世界,有他們未曾經歷的非常體驗。因此,在可自主的前提下,孩子們大都喜愛閱讀。但是,的確有許多家長和教師反映,孩子不喜歡閱讀。對此,我的觀點是:孩子不喜歡閱讀的原因在成人身上,是成人讓孩子不喜歡閱讀。

  我清晰地記得,在兒子讀小學時,我帶他去杭州西湖遊玩。出發前,他對旅行滿懷期待。旅途中,看著車窗外的美景,我對他說:“西湖邊桃紅柳綠,美不勝收,你仔細看看,這些植物在栽種上有什麼特點,回家後你要完成一篇作文。”就從那一刻起,兒子對遊玩趣味索然。

  不久,我哥哥帶他去釣魚,估計我哥哥一定沒有對他提過類似的要求,所以,提著兩尾小魚回家的他興奮異常。那周,他寫的作文《舅舅帶我去釣魚》第一次被教師當做範文展示了出來。

  瞧,沒有明確的要求,孩子全憑自己的感受完全投入其中,其情緒體驗自然更為強烈而深刻。同樣,當孩子翻開圖書,開始期待中的“夢幻之旅”時,教師的一個目的性很強的要求——“看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自然打擊了孩子的閱讀興致;當孩子隨著故事情節展開想象時,教師的一句“看看小老鼠的表情是怎樣的”無疑打斷了孩子的奇思妙想。

  這樣的集體閱讀,讓孩子產生了“聊得真無聊”的厭倦,同時也會不知不覺地疏離書本。

  當然,極富責任心的教師,總是想讓孩子在看完每本圖書之後,可以收穫文學作品傳遞的精神和思想。但值得琢磨的是,孩子的學習特點決定了他們對“道理”的認知,是透過感受和體驗來獲得的。在幼兒園裡,幼兒感受和體驗的途徑就是“把玩”,即動一動,玩一玩。

  繪本《一根羽毛也不能動》將“要為理想而堅持,也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妥協”的道理,透過鴨子和天鵝兩位朋友比試“誰最棒”的故事,生動地表述出來。在教學設計中,為了避免“聊得真無聊”,我採用了引導孩子共同參與故事中的遊戲的方法,力圖使孩子透過“玩故事”來感受堅持所帶來的成功體驗。

  在活動中,當孩子閱讀到“鴨子和天鵝為了贏而一動不動”的時候,教師隨即引導孩子玩“木頭人”的遊戲。故事情節讓孩子們早已躍躍欲試。第一次做遊戲,在故事角色“蜜蜂”“烏鴉”的干擾下,一些孩子紛紛落敗,但最後獲得勝利的,也一定是孩子。

  在短暫而簡潔的有關輸贏原因的交流之後,教師在第二次遊戲前引導幼兒思考:“鴨子和天鵝在比賽中,心裡唸叨著什麼?”孩子不約而同地複述著故事裡的語言:“我要贏,我不能動,就連一根羽毛也不能動!”教師便順水推舟:“瞧!它們在比賽時心裡老想著一句話,可以幫助它們一動也不動。一會兒,你心裡也想一句話試試,看看能不能堅持到勝利。”

  果然,在第二次遊戲中,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獲得勝利。在交流環節,面對教師提出“你當時心裡想什麼”的問題時,孩子們紛紛回答:“我想,我要像鴨子一樣不能動……”“我想,媽媽,我一定不能動……”“我想,什麼也別想什麼也別看,就能不受影響……”

  此時,我畫龍點晴般地完成了繪本主題思想的傳遞:“是啊,以後做事時,心裡老想著這件事,這件事就容易做成功。”

  顯然,讓孩子在遊戲中自然而然地體驗作品的主題,而教師則追隨著孩子將繪本的道理滲透在教學中,一切便顯得自然而妥帖。可見,孩子對道理的認知,不能單憑“聊”,而應充分利用繪本故事營造的情境,讓他們在感同身受中接受得心悅誠服。

  我以為,以繪本為素材的集體閱讀活動,教師只要努力將教育必需的內容,採用以玩耍為主的體驗性活動形式來呈現,孩子就能在與同伴的互動中,感受閱讀的快樂,從而愛上書本。

  幼兒閱讀教育專家周兢教授曾說:“早期閱讀帶有早期兒童鮮明的學習特徵,那就是在活動中學習、在操作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

  因此,幼兒集體閱讀活動的規律,值得我們去好好求索。

【閱讀教育隨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