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繪畫/書法> 從厚到薄五步讀書法

從厚到薄五步讀書法

從厚到薄五步讀書法

  在平時的學習中,說到知識點,大家是不是都習慣性的重視?知識點是傳遞資訊的基本單位,知識點對提高學習導航具有重要的作用。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從厚到薄五步讀書法知識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對於以求知為目的的讀書者來說,學過的東西最好能儘快掌握。為此數學家華羅庚創造了“由厚到薄”讀書法。怎樣才能做到“由厚到薄”呢?這裡結合前人的讀書經驗,介紹一套實現“由厚到薄”的讀書程式,叫做由厚到薄五步讀書法。

  古人講“讀萬卷書,走萬里路”,“萬卷雖多當俱眼” 。唐代大詩人杜甫有詩云:“讀書破萬券,下筆如有神” 。萬卷書是多少呢?一部《論語》才1.37萬字,一部《孟子》才3.54萬字,都沒有一張報紙的字多。這是古代的書,讀上卷,也不過相當於看幾千張報紙,不超過1億字,量雖不小,但可以辦到。

  人類發展到今天,情況就不同了。書籍可謂浩瀚無際,即使是某一學科的書籍,一生也難以讀完。我們面對知海書林,最重要的是選擇,宜背誦的則背誦,宜精讀的則精讀,宜粗讀的則粗讀,不宜讀的則不讀。

  清末張之洞寫了一本叫《書目問答》的書,是專為他的學生寫的,目的之一是告訴他的學生,選擇好書讀,不好的書不讀,也就是讀書要有選擇。所謂選擇,首先要看一下所讀之書的目錄或者內容提要,然後根據需要確定哪些內容該讀,哪些內容不該讀。如果全書沒有該讀的內容,那麼這本書也就不要讀了。如果是教科書及其參考書,則以老師指導的為主;如果是課外讀物,則以行家推薦的名著名篇為主。

  讀書可以消遣,可以增長才幹,可以勵志,對於中小學生而言,以勵志為目的去選讀課外書是最值得提倡的。有的學生,對讀書產生興趣以後,一見書猶如牛見了青草,不分好歹,大吃大嚼。這種做法很不可取。世上的書那麼多,那麼雜,不加選擇一輩子也讀不出個名堂來!不僅如此,有些書對青少年還有毒副作用,如果不加選擇地去讀,很可能被其誘離正確軌道。若是根據實際需要來加以選擇,便實現了廣義的“由厚到薄” 。果戈理《死魂靈》中的彼得爾希加,不管什麼書都拼命地讀,亂讀一氣。結果辛辛苦苦讀了一輩子書,一無所得。別林斯基指出:“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讀物。 ”

  對於所學習的一切重點內容及一切應該內儲的知識,可用鋼筆在底部打上波浪線,或者作出其他標記,還可以書寫體會,加眉批。下一步複習時就看這些內容,其他內容可以不看了。對於重點內容中的重點句子以及重點句中的重點詞彙都要作出標記,而把那些多餘的語言和詞彙過濾出去。這就是愛因斯坦所說的“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將自己誘離要點的東西統統拋掉” 。

  對於你所確認的重點內容,可以邊讀邊記筆記,然後,回過頭來去整理筆記,使之網路化或條理化,最後,該內儲的則抓緊記憶,該外儲的則及時歸類予以外儲。

  剛開始學習時,有一兩處不明白、記不住也不要緊,繼續往下看,當前後內容貫通以後,自然就大徹大悟了。

  對於數理化等理科知識,要在掌握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多做練習題,以加深理解、記憶和提高應變能力。

  每一章乃至全書學完以後,對應該掌握的內容進行歸納、概括。整理出來的內容可寫在幾張紙上,或者抄錄在文摘卡上,或者加註眉批,實現“厚本變薄本兒,薄本變張紙兒”的飛躍。同時在此基礎上,針對所有應知應會的內容提出若干問題,由自己一一回答。日後複習時方便、省時。

  對於應該外儲的散見於書中的知識,抄錄卡片,歸口存檔。

  這是專指內儲知識而言的。複習是為了彈掉覆在記憶之上的灰塵,應該適時進行,否則灰塵太多太厚,清除就費時了。

  對於文科知識,複習時可以回答第四步所提出的問題為主;對於理科知識,可以解應用題為主。

  這種“由厚到薄”五步讀書法,對於中學生、大學生、自學者都適用。在“知識爆炸” 、 “書刊氾濫”的今天,五步讀書法中的第一步最為重要。

  五字訣讀書法:

  一種讀書的程式,即透過翻看、閱讀、提問、背誦和溫習五個步驟來讀書。這一過程可簡稱為“看、讀、問、背、習”五字訣。翻看,就是根據學習的要求,首先瀏覽一下內容梗概,瞭解這本書是否為自己所需。閱讀,就是將所需之書較快地粗讀一下,瞭解書的主要論點,然後,認真仔細地閱讀,要求思考和研究,深入理解全書的內容。提問,指閱讀後透過思考發現問題並努力解決。背誦,指反覆誦背達到熟練,這是鞏固讀書效果的可靠辦法。溫習,指經常複習減少遺忘,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審查性閱讀法:

  美國著名學家阿德勒和多留恩在他們的著作《怎樣閱讀一本書》中提出了審查性閱讀法、分析性閱讀法和綜合性閱讀法三種閱讀方法。所謂審查性閱讀就是先對要要閱讀的.圖書進行快速的瀏覽和預習,將內容加以歸類,明確圖書的結構和基本內容,確定該書是否值得一讀。審查性閱讀要回答的問題是,這本書屬於哪一類?全書基本內容是怎樣的?它的結構順序怎樣?作者靠什麼深化他的觀點和理解主題?然後做出回答這些問題的筆記。這種筆記主要涉及書的結構,而不是它的主題和細節。

  分析性閱讀法:

  所謂分析,指分析書的主題和題材,說明全書各部分的多樣性與統一性,以及邏輯上的內在聯絡,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觀點的學習方法。透過分析性閱讀,能對書的主題觀點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論述。在分析性閱讀中所做的筆記是概念性的筆記,既包括作者的概念,也包括讀者的概念。透過閱讀,這些概念被加深和拓展了。

  追蹤閱讀法:

  一種追蹤問題、探索真諦的學習方法。其具體運用就是:循“題”而讀,挈“題”索知,覓“題”參照,抱“題”探究。

  (1)循“題”而讀,指用書中所要解決的問題做引導,推動閱讀的步步深入。

  (2)挈“題”索知,指標對日常學習和工作中的問題,及時找對口書刊閱讀,直到獲得滿意答案為止。

  (3)覓“題”參照,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一本書中索取問題,然後參照同類和相關的書進行閱讀;另一種是將書中論述的問題與實地、實物相參照。

  (4)抱“題”深究,當發現書中尚未解決的問題時,要追蹤問題,深入研究,進而又懂得書上沒有的東西。

  結構式讀書法:

  在學習一本書時,注意體察書中各單元之間的有機聯絡,善於勾畫出各單元之間的聯絡線索。這樣學完之後就能沿著這條線索把全書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就是結構式閱讀。其步驟如下:

  (1)整體把握,把書從整體上打量一番,瞭解全書的基本結構。

  (2)簡讀,以較快的速度通讀全書,及時列出專題並記錄在卡片上。

  (3)列出結構圖,簡讀完畢,根據卡片記錄,列出結構圖。

  (4)詳讀,根據結構圖安排詳度。

  朗讀:

  出聲的一種閱讀。這種閱讀方法由於發出聲音本身又是一種有關刺激物,因此朗讀時,不僅視分析器、運動分析器在活動,而且聽分析器也在活動,並且產生有聲言語反饋。按照各種分析器協同活動規律,朗讀能提高學習效果。另外,由於出生聲朗讀,還能排除周圍無關刺激的干擾,從而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果。

  閱讀與背誦結合法:

  區別於單純的重複閱讀法的一種讀書方法。指閱讀一遍或兩遍,就試背一次,再閱讀一遍,再試背一次,直到能完全背誦為止。

  快速閱讀法:

  一種高效的閱讀方法。大約從20世紀40年代起,快速閱讀作為一種閱讀方法在西方開始加以研究。實驗證明,人們閱讀一個字,並不需要對每一筆劃、每個字母都看清楚,而是隻憑整體形象就能辨認。對於詞和句子也是一樣,只要其中幾個主要的字映於大腦,大腦就能憑經驗將它們聯成意思,快速閱讀要掌握的要領是:

  (1)要默讀,不要音讀,力戒倒回去重讀;

  (2)擴大視讀廣度,把逐字逐句讀改為逐行逐段讀;

  (3)從順次閱讀到跳躍閱讀,將那些過渡性的話語,引證的材料,推論的過程等無關緊要或早以熟知的內容,整行、整段地跳過去,只尋找主要論點,新鮮的見解,爭論的焦點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4)要多掌握詞彙;

  (5)經常有意識地學習,養成習慣,循序漸進,逐步加快。

  預測閱讀法:

  也稱超前思考法或懸測讀書法。面對自己比較熟悉或正在研究的題目的文章或書籍,可先不忙翻看其內容,而是悉心研究題目,然後閉目靜思,設想這個題目由自己來寫會分作幾章幾節,組織怎樣的結構體系,對其中的重要觀點又將從從哪方面入手,組織哪些材料來論述,並將自己的設想寫下來,然後再拿它與原文對照,看哪些地方不謀而合,哪些地方意見相左,哪些地方自己不得其解。對不謀而合處,稍加瀏覽便可,對意見相左處,要推究誰正誰誤,原因何在。對不得其解處,要捨得下功夫,不但掌握人家的觀點,還要掌握人家的思路和方法。這就是預測閱讀法。這樣讀書能強化對書中思想內容的印象,瞭解作者思路,明瞭自己思考的不足之處和知識的薄弱環節,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精讀法:

  一種讀書的方法,與粗讀法或泛讀法相對,指在大致瞭解所學內容的基礎上,對需要掌握的要點認真、反覆進行閱讀,以達到精確記憶。

  泛讀法:

  一種讀書方法,也稱粗讀法或瀏覽法,與精讀相對應。陶淵明所說的“讀書不求甚解”也屬於此法。對於有些書,閱讀時,不需要或暫時不需要掌握全部內容(至少不需要第一遍閱讀就全面掌握內容)。比如泛讀一本英語書,可以跳過生詞、難句,不用象精讀那樣見生詞就查字典;第一次閱讀象《易經》這樣難啃的書,只要理解一小部分哪怕只有1%都可以,而隨著知識面和閱歷的擴充套件,以後每閱讀一次,都會增加一些理解。

  過廣泛的瀏覽,可以擴大知識量和知識面,使對瀏覽過的材料有了大致印象,等以後需要時,再根據印象查閱各種資料,使以後的學習活動更有目的性;透過瀏覽還可以網羅知識,待以後一一整理,建立廣泛的知識聯絡。為以後的學習活動和解決問題打下基礎。泛讀和精讀結合,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朱子讀書法:

  朱子即南宋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他是我國古代學習理論的集大成者。他不僅直接教導學生,還整理編著教材,一生沒有放棄過教育活動。他非常注重讀書治學的方法,他在《孟子集註》中說:“……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說明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方法,教有教法,學有學法。離開了具體的方法,教師則“無以教”,學生則“無以學”。關於讀書之要,他提出了“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的原則,對後來極有影響。他的學生把他的讀書方法歸納為“朱子讀書法”六條,即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循序漸進,指讀書要按照書本的邏輯體系和學習者的智慧水平,有系統、有步驟地進行。熟讀精思,指讀書要遵循記憶與思維相結合的原則。虛心涵泳,指讀書要仔細認真,反覆研磨,反覆體會。切己體察,指讀書要依靠自己的努力,重視書外的功夫。著緊用力,指讀書要抖擻精神,下苦功夫,花大力氣。居敬持志,指讀書要有專靜純一的心境和堅定久遠的志向。朱子讀書法對於今天的人們仍是足資借鑑的。

【從厚到薄五步讀書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