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小班課後反思

小班課後反思

小班課後反思(彙編15篇)

小班課後反思1

  《聰明的烏龜》的教後反思

  《聰明的烏龜》是一個寓意很強,主角語言比較鮮明的故事。故事中用不一樣的主角扮演來描述一件事,用鮮明的語言來烘托其中的寓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活動中,讓小朋友按主角的特點模仿對話。

  本次活動中,在敘述故事這一環節,教者沒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整個故事,這樣孩子在聽的過程中就沒有完全理解故事資料,孩子的學習進取性不是很濃。如果去誇張的表現故事,用故事的情節去感染孩子,讓孩子注意力集中以提高幼兒的學習進取性,可能效果會比較好。在第二次複述故事中教者只是看圖複述,沒有很好的引導孩子自我去看、去說,如果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來引導孩子去看圖說話,充分的讓孩子去“說、想、看、演”。本次活動的效果應當會更好些。

小班課後反思2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著故事 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為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唱歌比賽》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為宜,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小班課後反思3

  活動意圖:

  秋天,我們組織孩子到“動物園”秋遊,見到了很多孩子們喜歡的動物。回來後孩子們議論著自己秋遊過程中的見聞,滔滔不絕地相互講述著自己所知道的小動物。有的孩子說:“上次媽媽帶我去杭州千島湖玩,我去了猴島,鹿島,蛇島等,見到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有的孩子說:“廈門海洋公園裡有海豚、海獅和海豹,它們會表演頂球,跳圈,可神奇了!。”……孩子們對動物世界充滿了好奇,古靈精怪的小猴,溫順可愛的小白兔,酣態可掬的熊貓……在孩子的眼中都是非常的可愛,是他們童話世界中的人物,也是孩子們天真世界中的一部分,我們老師為何不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藉助主題活動帶領幼兒一起探索動物的生活習性,一同去感知動物世界的千姿百態。

  活動過程:

  活動一:我喜歡的小動物

  活動目標:

  1. 願意向同伴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樂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動物玩具。

  2.瞭解幾種常見動物的基本特徵,培養幼兒親近小動物、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收集各種小動物的圖片、玩具、照片等,在班級創設自然角,飼養烏龜、金魚、小白兔等小動物。

  2. 請有飼養經驗的飼養員或家長來園向幼兒介紹飼養小動物的經驗。

  活動指導:

  一 .以組織“動物聯歡會”的形式引入,請幼兒談談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為什麼?

  老師:“小朋友,請你想一想,說一說,你最喜歡什麼小動物?”讓小朋友自由討論後說出自己的喜好。

  幼兒:“我最喜歡小白兔,因為它很可愛”,“我最喜歡小花貓,因為它會抓老鼠”,“我喜歡小狗,因為她會看家”……

  二.老師請出小動物或拿動物圖片讓幼兒觀察,引導幼兒觀察瞭解有關動物的基本特徵。

  老師:“大家看看圖片上有什麼動物,它們都有哪些特點?”

  幼兒:“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蝸牛的背上有厚厚的殼,像一座房子”,“螃蟹有八條腿,是橫著走路的”,“刺蝟渾身上下都長滿了刺”……

  三.請飼養員介紹飼養小動物的簡單常識,讓幼兒瞭解飼養小動物的基本方法。

  老師:“剛才小朋友都觀察得很仔細,那你們知道該怎麼樣關心照顧小動物嗎?我們請飼養員叔叔給我們介紹一下。”

  飼養員叔叔:“小白兔怕水,給它餵食時,注意不能讓它沾到水;小金魚的胃口很小,不能一下子喂很多的飼料,不然小金魚就會撐破肚子;小烏龜冬天的時候會冬眠,只要兩三天喂一次,把肉剁成小塊,它最喜歡了……”

  幼兒:“原來飼養小動物還有這麼多的學問,老師,讓我試試看,我也想照顧小動物!”

  四.提供條件,讓幼兒與小雞、小兔、小烏龜、小魚等小動物接觸,鼓勵幼兒與小動物玩耍,給小動物取名,培養幼兒親近小動物,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一段時期,靜觀孩子的活動,他們對動物的觀察體會有了更細微的認識,如:泥鰍的尾巴擺動的時候力氣特別的大,總是把水濺到魚缸的外面;金魚吃東西的時候用力張大嘴巴,食物進入口中後快速遊開了,螃蟹橫著運動的樣子好可愛……顯然透過一段時間與動物寶寶的親密接觸,孩子們對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提高。

  活動與反思:

  在幼兒、教師、家長的共同參與收集下,資料越來越豐富了,教室的牆壁上到處是動物的圖片,有網上下載的,有圖書,圖片上剪下的,也有小朋友和家長畫的。展示臺、櫥窗上擺了各種各樣可愛的動物玩具:小狗、小熊、小鴨、小雞,企鵝,長臂猴、大象、老虎、獅子、鴕鳥等。自然角飼養了小白兔、烏龜、金魚、小狗、鸚鵡等,一時間,整個活動室儼然成了一座動物樂園,孩子們置身於“動物王國”中,“會說話的”的環境為活動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更高了,隨著幼兒觀察的深入,幼兒陸陸續續地提出問題,如:小狗為什麼總是伸長舌頭?小兔為什麼總是怕水,為什麼它的耳朵特別長?小鳥為什麼沒有牙齒?等。教師欣喜地看到,隨著活動的逐漸開展,幼兒開始自主地進行探索活動,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我們進行了下階段的活動。

  活動二:動物王國的秘密

  活動目標:

  1. 增進對小動物外形特徵與生活習性的認識

  2. 樂意與同伴分享有關動物的趣聞,激發探究小動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活動前期準備:組織幼兒參觀動物園,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動物的外形特徵。

  2. 收集關於動物秘密的圖片、錄影等資料,鼓勵家長課後與幼兒一同尋找問題的答案。

  活動過程:

  舉辦“小動物新聞釋出會”啟發幼兒模仿電視主持人,向同伴介紹自己發現的小動物趣聞。

  老師:“剛才觀看VCD時小朋友們看到了什麼有趣的動物?”

  幼兒:“我看到了松鼠的尾巴毛茸茸的,能當被子蓋” ,“蝸牛的殼是抵抗寒冷過冬用的”,“變色龍變色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被人發現”“小狗搖尾巴是因為它很快樂,它伸長舌頭是因為天氣太熱了”……

  老師:“你們想了解更多動物的秘密嗎?你們還想知道動物的什麼問題呢?”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著各種各樣的動物,他們充滿了好奇,提出了很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特別長?壁虎的尾巴為什麼斷了又會長出來?小雞為什麼不會飛?小袋鼠為什麼要藏在媽媽的袋子裡?……教師對孩子們提出的問題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鼓勵他們透過各種途徑自己去尋求答案,孩子們在家長的協助下,透過查閱圖書資料,網上查詢等方法,找到了有關動物問題的答案,在與同伴的相互交流中他們獲得了動物的知識,同時表現出極大的快樂。

  活動反思:

  “無疑則無思”,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對幼兒提出的問題應及時給予肯定,激發他們主動探究的慾望。幼兒在尋求答案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兒的聰明才智。這不僅能讓幼兒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能讓幼兒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家長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資源,應充分發揮其最大教育效能。

  活動三:我和動物交朋友:

  活動目標:

  1.嘗試選擇用適宜的材料進行創作活動,表達對小動物的關愛

  2.進一步培養幼兒愛小動物的情感,樂於與同伴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

  活動準備:

  海報、彩色筆、紙箱、鞋盒、布條、紙屑、蘿蔔、青菜、大型積木、積塑等

  活動指導

  一.以組織幼兒觀看小兔受傷的錄影引入活動,激發活動興趣。

  組織幼兒討論:我們該怎麼幫助小白兔?引導幼兒透過回想自己生病時父母是怎麼照顧自己的,想出幫助小兔的辦法。

  二.請幼兒說出幫助小兔的辦法,並將幼兒的想法記錄在海報紙上。

  三.組織幼兒討論:辦法有了,可需要用哪些材料來做呢?

  四.分割槽活動,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辦法,自選材料,按意願分割槽進行幫助小兔的操作活動。教師觀察,適時給予幼兒支援和幫助。

  區域活動:

  操作區:投放胡蘿蔔、紅薯、捲心菜、黃瓜、青菜、米飯等。引導幼兒給小兔子做好吃的食物。

  科學區:投放饅頭、餅乾、蘿蔔、蘋果、青菜等。引導幼兒給兔子能吃和不能吃的食物分類。

  角遊區:投放若干動物玩偶、針筒、藥瓶、聽診器、娃娃家等玩具。引導幼兒給動物玩偶看病,學著照顧小動物。

  動物之家:投放盒子、箱子、積木、籃子等,引導幼兒給小兔子搭房子。

  美工區:投放剪刀、皺紋紙、塑膠袋、布、紙張、雙面膠等材料,引導幼兒給小兔子做衣服。

  表演區:投放各種動物頭飾、服裝、錄音機等,引導幼兒開展時裝表演給小兔子看。

  活動反思:

  雖然幼兒的作品略顯稚氣,但在教師眼裡,這是世界上最好的禮物,因為裡面滿載了幼兒的愛心、真誠與熱情。幼兒對於小兔子的愛護與關切表露無疑,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深深打動著我。透過這次活動,幼兒對動物的情感增加了,保護動物的意識更為強烈,但幼兒愛心的樹立不是一朝半日便可形成,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愛的薰陶、愛的感受、愛的體驗、愛的激勵和愛的引導,讓愛心教育伴隨孩子們茁壯成長。

  活動四:動物樂園

  活動目標:

  1. 願意用簡單的藝術方式表現自己對小動物的認識。

  2. 嘗試運用肢體語言模仿小動物的活動方式,發展動手能力和藝術表現力。

  活動準備:

  1. 收集紙碗、紙蝶、紙盒、橡皮泥等多種美工材料

  2. 提供動物頭飾、服飾、手偶等,讓幼兒進行自由表演

  活動指導:

  一.創設情境,播放《森林舞會》的音樂,啟發幼兒說一說音樂裡有誰,它們在做什麼。

  二.提議班級舉行依次“小動物舞會”,引導幼兒互相討論:自己

  要表演什麼動物,表演什麼動物。

  老師:“你們都聽過哪些與動物有關的故事?你們最想排演故事裡哪隻小動物呢?”

  幼兒:“我想演《小兔乖乖》裡的紅眼睛”、“我要演《三隻小豬》裡的大灰狼”,“我喜歡演《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裡的小蝌蚪”……

  三.啟發幼兒根據各自準備的節目和所扮演的動物角色,討論都需要準備哪些道具,用什麼材料來製作。

  老師:“表演前我們需要什麼道具?”

  “服裝,頭飾,動物的尾巴,房子……”

  教師進一步啟發:“我們該用什麼來製作道具呢?”孩子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來:“可以用箱子和積木來蓋房子”,“我想用塑膠袋和紙盤子來做小兔子”,“我想用紗巾來做蝴蝶的翅膀,用皺紋紙來做頭頂上的花。”幼兒的發言不禁令我讚歎,他們提出的一些道具是老師連想都沒有想到的。

  四.分組活動,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選材料,分組進行各種動物作品的創作與準備遊戲所需的道具。

  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準備活動中,用膠粒、插塑拼插出各種形狀的鏡子;用大型積木或紙箱來搭房子;用彩色皺紋紙揉成絲帶;到娃娃家找來頭梳、圍裙、手套;用紙盤、紙杯、礦泉水瓶等廢舊材料製作出小兔子、小貓、小魚等各種小動物……

  五.交流分享,教師組織幼兒輪流表演節目,互相觀賞,引導幼兒議一議,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看哪個節目,為什麼。

小班課後反思4

  媽媽在寶貝們眼裡永遠是最美麗的。結合母親節的到來,毛老師設計了小班美術活動《媽媽的頭髮》。由於小班孩子年齡小,他們的繪畫能力有一定的侷限,手部小肌肉發展還不夠,所以毛老師設計運用不同的線條表現媽媽的頭髮,練習直線和曲線的組合,符合小班孩子的學習特點。

  活動前,毛老師做了充分的活動準備。孩子們在準備好的媽媽頭像上進行添畫,毛老師還針對個別能力較弱的孩子給予了互動式指導,鼓勵孩子勇敢的表現媽媽的頭髮。

  在匯入環節,孩子們能透過語言準確的描述出自己媽媽的髮型。在活動中用線條表現媽媽們的頭髮是個難點,孩子用組合的方式畫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當然,孩子初次接觸直線和曲線組合的畫法覺得很新奇,也畫的很有耐心。不時會問:老師我畫的對嗎?教師也能積極的肯定的給予肯定和鼓勵。新奇的事物對孩子永遠有吸引力,他們有的說我媽媽的頭髮是長長的,有的說我媽媽的頭髮是卷卷的,有的說我媽媽的頭髮是直的......在孩子繪畫的過程中毛老師注意指導,及時協助能力較弱的孩子。小班孩子的繪畫水平不強,畫出來的畫相對來說並不是很漂亮,而我在展示幼兒作品時,教師只請孩子說一說哪個作品好,為什麼好,其實孩子畫出來的畫不好看也是他們的勞動成果,我們可以鼓勵他們下次畫得更好。孩子們能很好地添畫直線和曲線,但是孩子的作品呈現不夠豐富,想象力沒有開啟,作品中缺乏孩子添畫波浪線、電話線等不同形式的曲線頭髮,我認為教師在示範和指導作畫時教師沒有充分預設到。教師在示範畫時可以只示範不同的曲線畫法,不要示範直線畫法,在個別指導時可以提醒孩子用更多的線條來進行添畫頭髮,這樣作品會更加的豐富多彩。

  本次活動中,毛老師活動前準備充分,活動目標明確,目標達成度也較高,活動流程清楚明瞭,活動內容適合小班孩子的年齡階段與發展水平,整個活動孩子們非常喜歡也願意參與到活動中去。從作畫方式上講,孩子在原有經驗基礎上,嘗試本次添畫媽媽的頭髮,在之前的繪畫上孩子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孩子們的作品整潔度有了一定的進步。整個活動,教師營造了母親節氛圍,對缺乏經驗與自信的孩子積極透過語言激勵、親情指導的形式建立良好的師幼關係,讓孩子都能邁出勇敢自信的第一步。

小班課後反思5

  一、教學前的思考:

  課程的來源是依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蔚鬥分園幼兒宣傳畫特色教學的要求,以教研促科研,我們蔚鬥分園在學期初就以年級組為單位進行磨課研討與交流,按照各課題的要求在每月由一位教師進行磨課,在磨課中反覆進行修改和提升,讓教師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從而提高園本課題開展的有效性。我作為小班組的成員之一,首先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段特點,在設計和開展幼兒宣傳畫的教學活動中,一方面要考慮小班幼兒的美術總目標和要求,另一方面又要考慮到宣傳畫的教育目標。那麼,怎麼樣的宣傳畫教育才能是符合幼兒的呢?實踐證明,只有將繪畫和語言結合起來,才能使幼兒真正地感受到宣傳畫的教育意義,才能使幼兒獲得有效的收穫。

  二、小班幼兒的發展:

  小班幼兒由於年齡比較小,他們的動手能力相對較弱,小手的肌肉發展還沒有完全發育完整。所以,我在開展幼兒宣傳畫《國慶節》的教學活動中,既要考慮讓“幼兒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符合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又要從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在照顧全體的同時,也要關注幼兒的個體發展,使每一位幼兒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針對這個現象,我在開展幼兒宣傳畫活動中,主要是透過課件和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國慶節的熱鬧場面,認識國旗,從而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三、教學後的自我評析:

  在進行此次教學活動前,我在網上收集了豐富的圖片,比較充分地考慮到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於教學中幼兒出現的反應,我能夠及時有效地作出回應。總體來說整個教學過程還是比較流暢和順利的。但是也存在著不足和缺點。在匯入環節中,我給寶寶們出示的圖片北京天安門,好多幼兒都沒有去過北京天安門,沒有直觀的生活經驗,看得比較少,故幼兒說不出來,只有個別幼兒知道是我們的首都。接著,我又引導幼兒再仔細看看北京天安門上還有什麼?幫助幼兒提升對國旗的認識,瞭解國旗是紅色的,上面有五顆星,一顆大四顆小。然後,在幼兒瞭解了國旗的基礎上,激發幼兒畫國旗。最後,讓幼兒討論:如何去告訴弟弟妹妹這是國旗?國旗上面有五顆星?這個教學活動,對於幼兒來說已經對宣傳畫有了一個初淺的認識。

  四、教學後的反思:

  ①教師要善於選擇幼兒喜歡的教學內容。

  在新《綱要》中指出:“教育內容、要求能否兼顧群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有成功感。”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我認為只有“從孩子的需要入手”,才能把“孩子是活動的主體”這句話落實到實處。本次教學活動中,我雖然抓住了幼兒的心理特徵,將幼兒放在了主體的教學位置上,在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和交流中,鼓勵幼兒人人能夠拿著自己的繪畫作品,去告訴弟弟妹妹,雖然幼兒是第一個作為一個哥哥姐姐,要主動與陌生的人交流,個別膽子小的幼兒會出現退縮,但是他們還是會和同伴一起勇敢地拿出圖畫作品,給弟弟妹妹看,著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我相信孩子們在第二次的宣傳中,一定會有所進步的。

  ②教師要精心設計幼兒感興趣的教學形式。

  對於小班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無意注意佔優勢,這時孩子的無意注意容易隨興趣而轉移,只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才能調動、激發他們的興趣。那麼,由於我出示的課件和圖片很美,一下子引起了幼兒的注意,幼兒的注意力被吸引過來了。然後,我有以自身的情感、語言等提示和感染幼兒,激發幼兒對祖國的情感,對國旗的尊重。總之,我所設計的教學形式比較符合幼兒實際情況和現有水平,讓幼兒說一說、畫一畫,使幼兒的情感、興趣得到了滿足,只有那些“跳一跳能夠到”的內容,才能引起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

  ③教師要周密考慮各環節對幼兒的發展是否有促進。

  一個成功的活動,離不開教師對每個環節精心的設計與考慮。(是否兼顧了群體需要和個體差異,是否幼兒對活動感興趣等問題)都需要教師較好地把握,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活動中,從觀察——理解——感受——體驗——交流中,感受藝術活動的美,激發幼兒再次活動的興趣,此次活動主要是圍繞幼兒的特點和生活經驗而開展的,在說畫悟畫中,感受繪畫作品的畫意。總之, 我們教師平時要多善於觀察、多思考、多去了解幼兒,時刻做一個有心人,將新《綱要》的精神切實地貫徹到自己的實踐工作當中去,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績。

小班課後反思6

  《家》反思

  此次活動,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並用肢體表現模仿小鳥飛、蜜蜂飛、蜻蜓飛,使幼兒在寬鬆愉快的語言交往環境下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經過直觀教學法結合多次欣賞,使幼兒更好的掌握詩歌的資料;經過談話法幫忙幼兒理解詩歌中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本事;經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意境,為仿編詩歌打下了很好的鋪墊。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經過小鳥的家、蜜蜂的家、魚兒的家、蜻蜓的家,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做做,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到達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

  1.幫忙幼兒理解詩歌資料時,應多多讓幼兒去感受去體會,教師應多引導、多提示、多模仿,深深的去體會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在仿編詩歌時,大多數幼兒都能理解,但作為教師應兼顧到個體差異,多關心、多幫忙、多鍛鍊那些口語表達本事差的幼兒。

小班課後反思7

  “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節。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讓幼兒在歡樂的“猜一猜”後,自我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在猜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因為我對幼兒的猜測答案都沒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們就特好奇,給下頭的“尋找”增加了更大的興趣。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都進取主動的尋找著每張圖片兩邊的相同點與不一樣,最終自然的發現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讓他們找不一樣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麼不一樣”,所以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一樣,還真的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會從方向上去觀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著他們“看看小鳥吧朝哪邊”,幼兒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顯然這是我的提問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這環節讓我滿意的是話比較簡潔不多,靈活的應對幼兒的“猜測”。讓我遺憾的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

  “找一找”是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後的初次應用。我就請班上學習、理解本事中偏下的幼兒回答,結果是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錯誤,所以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問題並極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

  “做一做”是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性,前二個環節都是以說為主,而做一做即是讓他們鞏固“對稱”的理解,又是能讓他們好動的身體能得到簡便片刻。雖是動的一刻,但師幼配合十分默契。

  “畫一畫”的操作活動有看、想、找、塗色、畫的過程,是前面學習的綜合反映。在此中我覺得不足的是:在幼兒操作前沒有再次或是小結一下對稱條件,也沒有示範,所以很多幼兒出現了對稱的顏色沒有用上,他們只是塗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許幼兒塗色時會主意到色彩的變化與對稱。

  這就是我對“趣味圖案”整個活動的全面反思,僅有在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學途徑。

小班課後反思8

  活動目標 :

  1、 嘗試與同伴玩類似雙胞胎的遊戲,提高一起走、跑、等活動。

  2、 培養幼兒合作意識,體驗大家一起齊心協力就能獲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

  1.音樂(找朋友),2.皮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遊戲情境,激發活動興趣。

  老師:“小朋友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找到好朋友以後,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唱歌《找朋友》(音樂:找朋友)。”

  二、老師:“你們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嗎?”

  幼兒:“找到了。”

  老師說:“你把好朋友介紹給老師好嗎?”

  老師:“小朋友看到老師的大皮球了嗎,這個大皮球是把兩個好朋友連在一起,變成雙胞胎玩遊戲的,誰想來試試?”

  三、老師講解遊戲規則示範動作。

  第一種玩法:兩個好朋友面對面抱在一起,把大皮球放在兩人中間,雙胞胎之間要朝同樣的方向運動、大家的速度要相同,而且老師的大皮球不是很結實,小朋友之間要像雙胞胎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皮球不能掉在地上,也不能把大皮球弄破。

  第二種玩法:兩個小朋友背靠背,胳膊互相挎在一起,把大皮球放在兩人中間,雙胞胎之間要朝同樣的方向運動、大家的速度要相同,而且老師的大皮球不是很結實,小朋友之間要像雙胞胎一樣緊緊挎在一起,皮球不能掉在地上,也不能把大皮球弄破。

  三、創新玩法。

  1、探索各種不同的玩法:齊步走、橫著走、跳、跑、爬等。

  2、教師可聽取幼兒講述的不同玩法,並讓幼兒進行示範,師生一起進行觀察討論。

  四、課堂總結:小朋友做得很好,這就要求小朋友在遊戲的過程中齊心合力、相互配合,在邁步時小朋友可以喊著口號,這樣就能做到同時邁步,同時停止。

  活動反思:

  經過本次活動,發現幼兒對合作活動很感興趣,他們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與好朋友齊心協力,共同完成活動目標。但由於體育活動本身區別於語言類活動,與幼兒的引導及探索不能在相對安靜的狀態下進行,使部分幼兒的創新活動沒有得到及時的指導,對活動的種類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此類活動的引導與面向全體幼兒的探索,還需要教師的多加思考與實踐。

小班課後反思9

  我園每學期的好課展示活動開始了。我今天上的是小班語言活動《水果寶寶去旅行》。設計這節課是希望透過兒歌欣賞,圖片展示,遊戲活動等活動來培養幼兒對詩歌的興趣,發展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創編能力,體驗詩歌和遊戲帶來的快樂。為了這一節課我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設計流程,編寫教案,下載音效,選配樂,製作掛圖,卡片頭飾等,本以為是胸有成竹的,但今天上完了課心情並未感到輕鬆,在反覆看了我的課堂錄影及聽取同事們的聽課意見後,我對我的`這節課作如下反思:

  一、活動準備不夠充分。

  教授者對課堂狀況應該有個預設,對幼兒的認知面應該有個預測。如我在問到“什麼是旅行?”的時候,小朋友們都答不上來,最後在問幾個孩子未果的情況下,我就自己作出了回答,這樣明顯地削弱了課堂的氣氛,也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流暢性。也就是說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既沒有預設也沒有預測,只是重點備了教材而忽視了還要“備孩子”!“備孩子”就是對你教授物件年齡層次,認知層次應該有個很準確地瞭解,這樣才能做到你拋下一個“包袱”他就能接得住,繼而一個接一個環環相扣緊密聯絡,才能達到理想的課堂效果。而平時我們在和孩子交流關於旅行的話題時總是說“去哪兒玩的呀?”等等,沒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去接觸一些書面語,導致了認知面的狹窄。這是我要在以後的日常活動中要注意加強的。

  二、環節需要多推敲,語言需要多錘鍊。

  有人說教無定式,的確,教學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教學就是一種駕馭的藝術,誰有較強的駕馭能力,那麼他的課堂就一定有非凡的氣場!但這種駕馭是基於一個很科學的環節設定而說的。比如說我今天這堂課的遊戲活動就沒有設計好,事前我也沒想到孩子們在拿到胸飾後就站在那悄悄談起心來,孩子們(活動主體)注意力的轉移導致遊戲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假如我這樣設計:先不給他們掛胸飾,而是先引導他們念兒歌,選擇念得好的聲音響亮的掛胸飾玩遊戲那情況就肯定不一樣了。

  一個擁有超強駕馭能力的人他的語言能力也是超強的,每句話都不累贅,每個問題都擊中要害。而今天的課堂教學中我發現我的語言有些囉嗦,太多的“嗯,呀”等象聲詞。有些地方過度不自然,比如在匯入西瓜爺爺的卡片時就很含糊地帶過了,如果換成這樣:出示了火車圖片後就問“火車是空著的,要想讓他動起來必須有人來開呀,那他是誰呢?”,然後亮出西瓜的圖片,貼近火車的駕駛室,再問“西瓜爺爺開火車去幹什麼呢?”,然後就順理成章地匯入第一句兒歌“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這樣一來乾淨利落,毫無贅述,環環相扣,緊密流暢。

  教育就是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地進步!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到這些存在的不足,做到充分備課,注重環節的科學緊湊性,平時的教學中還要加強語言方面的錘鍊,爭取做個有超強課堂駕馭能力的教師!

小班課後反思10

  這是一首語言樸實、非常具有韻律美的兒歌,從這首兒歌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源於生活題材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句子簡短、語言樸實又非常具有韻律美,這樣的兒歌不僅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也符合小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發展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適合小班教學,根據新綱要的精神,我制定了兩個教學目標:1.認識各種瓜類,喜歡念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2.能有節奏地朗誦兒歌,正確發音guā。

  活動開始我先出示小娃娃的圖片,讓他們和她打招呼,之後再用小娃娃的口氣和他們說小娃娃要去菜市場賣瓜,讓幼兒猜猜小娃娃會買什麼瓜,啟發幼兒說出自己吃過的、或在菜場、或在水果店裡看到過的瓜。幼兒積極的回答問題,說出了很多的瓜。之後我完整的念兒歌,提出問題:小娃娃買了些什麼瓜?幼兒每說出一個,我便在我的百寶箱裡找出這瓜的照片貼在黑板上。我出示百寶箱時,幼兒顯得很興奮,注意力也很集中。每出示一張照片時,我便讓幼兒念幾遍這個瓜的名字,在唸的時候我也注意糾正他們guā。我發現我不用每個瓜都讓他們念,他們不常見的瓜多念幾遍就可以了,不然時間久拖得有點長。在之前我也教給幼兒幾種瓜,有前期的經驗鋪墊。因此,在課上我沒有多的瞭解瓜的樣子、形態。有些瓜幼兒沒有聽出來,我就又唸了第二遍,讓他們聽聽還缺了那些瓜,幼兒回答問題,我把這些瓜的照片有秩序的擺好。

  活動的第二部分,我跟幼兒介紹這首兒歌的名字叫《瓜娃娃》,我完整的講訴這首兒歌,在唸的時候把缺的圖片給貼上去,讓幼兒跟念兩遍。這裡整體念過於少了,應該再讓他們多念1遍,再分角色念會更好,幼兒唸的時候基礎也會更深一點。之後我就讓幼兒分角色念,男孩子先站起來唸兒歌,我發現小班的幼兒對於性別還是不是很瞭解,再叫男(女)孩子站起來時,有些男(女)孩子都沒有站起來,這裡的時間有些空。在唸的時候,幼兒對於常見的瓜還是能念出來的,對於苦瓜、菜瓜時,幼兒的聲音就有些輕,我需要提醒一下,才能念下去。我還設計了讓幼兒有節奏的的念兒歌就是讓他們一邊拍手一邊念兒歌,多數的幼兒顧了念兒歌就不拍手了,拍手的聲音也是稀稀落落的,節奏感並不是很強。在唸第二遍之前我又提醒了一遍讓他們把小手拍起來,但拍的還不是很有節奏感。

  最後,我提問,你買了這麼多的瓜會給誰呀?幼兒就說給爸爸、媽媽、爺爺等,然後讓他們自己拿著小籃子去送給我們的好媽媽,以此結束整節課。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那些幼兒不常見的水果,我可以在前期準備更多一點,這樣學習兒歌時也會更容易一點。

小班課後反思11

  語言《耷拉耳朵的小兔》

  語言活動中學習材料的選擇是第一關鍵——《耷拉耳朵的小兔》也是選材於幼兒畫報,來源於幼兒中間。我用電腦放大情節,根據目標需要改編並製作了部分情節,色彩明快,動作表情明顯,直接刺激幼兒的感官。一出示這樣的圖書孩子們立即有了興趣,也營造了良好的閱讀氣氛。《耷拉耳朵的小兔》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並且大班孩子在交往中會出現被嘲笑時和生氣時控制不了自我的情緒,他們在故事中會找到相同的感受,我想這樣的選材有利於清楚地表達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激發孩子的表現力。

  有了適宜的材料以後,我感覺提問的技巧是展開幼兒想象力,引導幼兒觀察,充分表達自我的第二個關鍵。每一個畫面我都抓住了關鍵點去提問,每一幅圖都讓孩子學會怎樣觀察,“世界上有很多的兔子,有胖的、瘦的還有---但他們都有一對豎著的耳朵,看這隻小兔有什麼不一樣的呢?”孩子們很快將注意力集中到所出示的小兔子身上,發現小兔的耳朵不一樣。我覺得開放性的問題會讓孩子們更仔細地觀察、思考、再表達,所以每一幅圖片我都不會給孩子直接地講述,讓孩子自我猜測下一個情節,“你們看小夥伴們見到這隻異常的兔子會怎樣說?”“它是怎樣對待小兔子的?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小兔子心境是什麼樣的,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小兔子十分難過一心想把耳朵豎起來,怎樣辦呢?你快來想一想。”教師最終再引導孩子簡單地整理或鞏固幼兒的回答,到達分享的目的,我也發現孩子們由只能續編結尾的本事發展到猜測高潮以至於續編開始部分。《耷拉耳朵的小兔》使孩子們沉浸在續編的歡樂中。孩子們為幫小兔子把耳朵豎起來及怎樣救小兔子想出了十餘種辦法,在這次創編中我沒有把孩子想象的整個畫面畫出來,因為在以前的創編中這種方法雖然直觀但耗費時間太長,使注意力差的孩子精神渙散,所以我用簡單的圖譜來表示,

  孩子們一看就明白是什麼,如:用繩子幫忙,用曲線表示,請大象則畫出他長長的鼻子,用老虎的尾巴則畫一個粗粗的尾巴。對孩子來說我想這是一個肯定,既肯定了孩子們的想法又豐富了幼兒對續編想象的理解,他也記錄了我們班不一樣孩子們的語言表達及想象水平,為後面的繪畫結尾及製作成完整的圖書供給了依據。

  在創編結尾小兔看病的過程中,孩子們猜測小兔肯定有病,這是醫生的話需要教師點明中心“小兔沒有病,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隻耳朵。”,這種間接地講道理,讓孩子心理更容易理解,所以後面的討論更結合了實際生活中的感受,“如果小朋友有了錯你會怎樣辦?如果你遭到了嘲笑,你生氣了怎樣辦?你遇到了小兔這樣的困難怎樣辦?”那裡融入社會性領域的問題,既發展了語言表達本事,又解決了孩子們的情緒和心理問題。

小班課後反思12

  《紅磚牆》是一首內容簡短,選材適合小班小朋友上的課。

  運用ppt的形式更加生動形象,讓幼兒更好的學習兒歌。活動開始我出示紅磚牆的彩色圖片,請幼兒說說畫面中有什麼,開放式的提問讓幼兒有更多自由發言的機會,小朋友都能把圖中的事物說出來。這一環節中有意識的讓幼兒說說事物的顏色,蝴蝶在幹什麼為下面學習兒歌做鋪墊。

  其次集中注意力鍛鍊聽的能力,聽聽兒歌中有哪些好聽的話,請幼兒找出來,按照小班幼兒水平我念了兩次幼兒才能完整的說出來。找出來之後和幼兒一起完整的看著圖片念,個別幼兒在唸最後一句“飛呀飛過紅磚牆”念成“飛呀飛呀飛過紅磚牆”在這裡我提出來要改正,糾正之後再繼續念。

  最後我還採用多種方式開始念,男孩子女孩子分別念,還玩了一個接唸的遊戲使幼兒更好的記憶兒歌,小朋友也很愛念。

  活動中還有些不足,個別幼兒沒有完全掌握好 ,輕輕的哼著念,老師在引導上還需要加強。

小班課後反思13

  本次活動我從幼兒自身入手,學習以自身為中心區分上、下,難點是學習以客體為中心區分上、下。主要讓幼兒感知理解方位詞,理解並運用方位詞是認識空間關係的。本次活動我主要設計了三個環節,整個活動自始自終都以遊戲貫穿,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第一個環節以自己為中心區別上、下,我以遊戲“看誰躲得快”,及遊戲“誰最快”,來激發引導幼兒學習以自身為中心區分上下。活動中孩子非常感興趣,基本上都能區分自身為中心的上下,突破了活動的重點。

  第二個環節是難點部分,以其他物體為中心區分上下。我以遊戲“小動物捉迷藏”匯入活動的難點學習,把小動物藏到教室的各個地方,並用語言說出“什麼動物藏在什麼(上、下)面。這個環節有些難度,個別能力弱的孩子表達不清楚上下,有些其實知道但表達不好,但基本上孩子在透過遊戲還是能突破難點的學習的。

  最後一個環節是孩子在重難點突破的基礎上練習鞏固,我讓幼兒透過數學書裡的練習,讓孩子鞏固新學的知識,加強區分上下。

  整個活動孩子透過尋找、操作等活動,讓幼兒體會物體與自己的方位關係,在活動中我有意識的在相應的方位擺放些小動物卡片,引導幼兒觀察尋找並表達“什麼在什麼的哪裡”,這樣孩子學習得很有興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讓孩子在生活在遊戲中學習,體現了教學即生活的教育理念。

小班課後反思14

  我班幼兒對過生日充滿了興趣,提起生日和生日蛋糕他們就有說不完的話題,我就利用孩子這一特點,設計了這一活動。活動的目標是經過為丁越小朋友過生日,讓幼兒瞭解生日的意義,並經過該活動學習分享.我充分研究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以一份神秘的禮物引入活動,引起幼兒的好奇,再變出一個精美的生日蛋糕,將幼兒的興趣完全調動起來,活動中,我用丁越小朋友的口吻和幼兒交流,以丁越小朋友的身份向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對於發言進取、表現較好的幼兒,我會給予進取的肯定與讚賞,並會讓丁越小朋友親小朋友一下做為獎勵,鼓勵幼兒繼續努力。當秩序稍亂時,我會用和丁越小朋友說悄悄話的方式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情緒都很高。

  本次活動是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的,所以,活動時的秩序方面沒有太大的問題,偶爾幼兒也因為急於搶答問題而站起來,或在討論問題時聲音較大而略顯嘈雜,此時我會用輕聲和越越耳語的方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以到達安靜的效果,所以,整個活動進行地較為順利。

  過生日是幼兒原本就十分喜歡的,再加上這次是幼兒第一次在幼兒園、也是第一次為其他小朋友過生日,所以,幼兒們對活動更加感興趣,都很進取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在互送禮物並祝生日歡樂時,大部分幼兒都能夠主動大膽的與他人進行交流。個別較內向的幼兒在教師與其他同伴的鼓勵下也能勇敢的走過去。經過此活動,幼兒懂得了生日的意義,認識到自我長大了,並學會了關心同伴,與同伴分享食物和遊戲的歡樂。幼兒的語言表達本事也得到了提高。整個活動體現了教師引導幼兒進取參與的教育方式,當幼兒的語言表達遇到困難時,對幼兒進行進取的引導和鼓勵,幫忙幼兒樹立自信,學習與人分享。

小班課後反思15

  《城裡老鼠和鄉下老鼠》教學活動反思

  《城裡老鼠和鄉村老鼠》是一次十分有意思的語言活動,它經過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城裡老鼠去鄉下做客與鄉下老鼠去城裡做客時所引起的一系列趣味的事,引領孩子們去了解另一環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

  為了有效開展這次活動,課前我不但自我收集許多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還讓孩子收集儘可能多的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並帶到幼兒園,同時還要求孩子利用雙休日和家長一齊有意識地觀察瞭解城市和鄉下的不一樣,積累一些經驗。活動的開始,先讓小朋友一齊在投影儀上欣賞這些畫面,聆聽小朋友的介紹,然後教師提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啊?給你什麼感覺呢?”在此基礎上,大家對城市和鄉村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在活動中,我和小朋友圍繞“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喜歡到城裡生活呢?還是喜歡到鄉下生活?經過辯論會的形式進行討論,鼓勵幼兒大膽闡述自我的意見。孩子的精彩回答讓我讚歎不已,感觸很深。我深深喜歡這些孩子們。

  其實,城裡和鄉下都有自我最美的地方,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都為自我的家鄉感到驕傲,孩子們都說了自我喜歡城市和鄉村的理由,相信只要是適合我們自我的都是最好的。此刻我們的城市和鄉下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變化。農村的生活條件也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異常是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必須要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活動中孩子勇敢的辯論是整個活動的亮點。

【小班課後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