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日誌吧,寫日誌可以提升自己,它會讓你受益匪淺。你知道什麼樣的日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日誌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資訊科技研修日誌,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1

  透過此次培訓我感觸很深,同時也學到了不少,當今社會,全球化進一步加快,作為未來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教師,必須掌握好資訊科技這門基礎工具,如何使學生計算機教學真正體現基礎性、趣味性、應用性和理論性,落實小學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闊學生視野、開啟學生思路,幫助學生提高智力、發展能力,成為計算機教師研修的新課題,對此,我談幾點自己的想法與體會: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

  計算機課程具有靈活性、實踐性、綜合設計性較強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結合教材,大膽進行教學設計,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在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上,加強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索和創新慾望不同,在教學中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絡,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並設計一系列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在進行課程綜合設計時,教師要充分挖掘培養與訓練創新能力方面的內容,提出恰當的計算機綜合設計課題,這些課題應滿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適當難度;二要在教和學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養與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綜合設計中要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使學生逐步養成獨立獲取知識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習慣。

  二、以學生為中心,合理組織學習。

  上好本課程,教師的組織引導起關鍵作用,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可以根據學生素質情況進行分組,通常每小組安排有一兩名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單獨輔導這部分素質較好的學生,他們接受速度快,然後由他們再去指導他們小組的同學學習,學生中有部分計算機基礎較好的同學也可以選出作為班級輔導員,多給學生相互討論的機會與時間,同時多教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將生活實踐與資訊科技教育結合起來。

  資訊科技教育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更要提高學生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將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計算機資訊科技教育結合起來,透過資訊科技來解決學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比如說:黑板報設計,我們就以此為學習內容,讓學生透過電腦來設計黑板報,學生要實現製作一張漂亮的黑板報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輸入與設定、排版,還需要學會到網上去查詢、下載圖片等資訊,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在資訊課上可以學習資訊科技的知識,而且在遇到出黑板報的時候,也可以學習資訊科技,這就把資訊科技教育溶入到學生平時的生活,使資訊科技教育日常化,激發學生學好資訊科技的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從而將實現資訊科技教育與其他學科與校本課程的整合,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資訊科技水平。

  四、由於資訊科技課時的限制以及學生資訊科技水平的差異,要想透過資訊科技課來滿足每個同學對資訊科技學習的需求是很困難的,在資訊科技教育中,必須考慮這個差異性,因此,要鼓勵學生自己平時多看計算機書,至於上課,主要是用於解決平時看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自主地決定學習的進度,遇到問題,可以透過網路進行諮詢,查詢相應的資料,與教師共同研究,鼓勵學生在掌握資訊科技課本知識的同時,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地去學習課本以外電腦知識,讓水平比較高的學生擔任資訊科技教育的學生輔導員,組織學生資訊科技經驗交流等等,以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資訊科技學習上都能得到進步與提高。

  總之,如何上好資訊科技課是擺在我們每一位資訊科技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和嚴峻挑戰,但是隻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勤于思考,刻苦鑽研,並把我們好的思路、想法貢獻出來,供大家一同來學習和探討,我相信透過此次培訓我們一定可以找到一種高效、快捷的方式,使我們的資訊科技課成為學生最喜愛的課程之一。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2

  透過這學期的網上研修學習,使我進一步瞭解了資訊科技這一門科目。在各個工作領域中,每個職業都離不開資訊科技。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路為代表的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科技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一場深刻的變化。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資訊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教會學生學習,對於知識更新快,實踐性強的資訊科技課來說,是最佳的教學策略。根據教學實踐,我認為資訊科技課學法指導應著重這幾方面:

  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學習的動力主要來自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學習主動性就高,學習效果也就會更好。要激發學生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對資訊科技課的期望,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根據學 習內容精心設計好課堂任務,比如在畫圖軟體的學習中,可以展示優秀作品,學生自行設計作品;在網路應用上,讓學生上網體驗;在程式設計上編些小程式解決數 學問題等等,這樣讓學生有成就感,自然就有興趣學習。

  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己現在資訊科技日新月異,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及教育資訊化的推進,作為資訊科技教師,我們自己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輕鬆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資訊科技發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輕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巧妙設計教學任務,採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資訊科技教師應該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蒐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蘊含於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組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後,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課程改革中,教師不能再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鑽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設計一些問題,要把握好教學程序的坡度,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和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學生試著自己去解決,在自身實踐中體會和提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把枯燥的理論上得輕鬆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例項,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資訊科技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型別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資訊科技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儘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資訊無處不在”這塊內容時,透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資訊,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資訊,透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踴躍發言,讓學生輕鬆地掌握了資訊的概念及資訊的載體,也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歡樂。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3

  現代遠端教育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合作、創新的平臺,我積極利用遠端網路資源,刻苦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師德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因此,我非常珍惜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把遠端教育研修作為提升自身素養,促進專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學習方式。

  1、學習的目的要有實效。

  我幾乎每天都安排了一定的學習時間和內容,把學習、作業、交流、討論互相穿插,保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獲取最大的學習效益。我用課餘時間和雙休日完成了多項選修課程的學習,在網上向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名師學習,就自己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困惑向網上發帖量達到多次,有效解決了問題。在學習中,我還做了大量的學習筆記,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能夠根據網上提供的一些案例發表自己的見解,探索更有效的方式與途徑。

  2、積累與運用。

  學習的過程是一次知識積累與運用、創造的過程,因此要會學、善用。遠端教育資源庫中提供了大量的課堂實錄和專家點評,我每次看後,總要有一個思考,即如何將這些優秀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及典型的案例帶進自己的課堂,有針對性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縮短同發達地區學校教學上的差距。透過實踐對理論、經驗的檢驗,尋找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點、相同點與銜接點,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藝術。遠端教育資源是十分豐富的,我經常把這些優勢資源變成自己學校的有效資源,把資源庫中的動畫、圖片、各種有用的資料下載下來,做成課件,運用於課堂,有效的彌補了本地教學資源的不足與缺乏。資源庫中的資源不一定都是現成的,很符合本地教學使用,而需要一定的整合。我刻苦鑽研計算機知識,結合教材所需,將一些抽象的教材內容透過多媒體技術具體化、形象化,並創設出身臨其境的教學情景,開闊學生的視野,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啟用學生的思維,從而把一個個教學重點、難點進行實質性的突破。

  3、共享資源,互幫互學。

  遠端教育學習是一個互動平臺,需要大家共同參與,促進廣大教師共同提高。我在參加遠端教育學習中積極領先,模範帶頭,同年級組教師積極開展學習活動,把網上所學的優秀案例、課件同教師們共同分享,共同探討,把自己的學習體會經常同教師們交流,把自己撰寫的案例、運用所學經驗所上的課積極向老師們徵求意見,積極修正,取長補短,不斷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教學風格,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4

  這次能參加全省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能力提升培訓是一件很欣慰的事情,透過這近一個月的培訓學習,聽了很多專家的講座、培訓老師的指導、參與了同學之間的各種討論與交流,我研修必修課程,同時也積極完成了老師推薦給我的選修課程,讓我學到了很多大學時候和自己一人沒辦法學到的知識,讓我們的知識得到補充與更新,真的是受益匪淺。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因為學校教學資源有限,教學環境和學生條件不足,以致使用多媒體教學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還是努力嘗試,只是效果沒有預期的好。透過此次培訓認識到了自己之前教學中的一些不足,為自己以後的教學提供了很多新的方法,對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有很大幫助。

  一、透過培訓,讓我又一次很好的學習了白板及其應用,以及微課,excel,等。讓我深刻的瞭解到白板在教學中的好處,雖然我對白板還不是很熟練,但我還會繼續學習,爭取更好。讓我更進一步學習了資訊科技整合在課程中的應用與好處。

  二、這樣的培訓,讓我們在家裡在學校就能學習,就能與各地知名專家對話,就能與各處同學交流,隨時隨地都能為自己的知識庫補充新鮮的血液,達到更好的“新陳代謝”,這就是國培的好處,就是我們資訊科技的應用,國培拓寬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智慧。透過國培,我們的思想和眼光不再侷限於小世界,能夠想得更多看得更遠!那麼這些方法與知識我們就可以加以轉換傳遞給我們的學生,讓我們師生更好的適應資訊時代的生活。

  三、這次培訓告訴了我們,我們應該取長補短,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把我們學到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新思想、新技術應用到我們的教學當中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我們要勇於創新,打破傳統!

  總之,每天的研修,讓我對自己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發現了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不斷研修,好好應用資源,爭取把最好的最優的傳授給學生,讓我和學生共同進步!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5

  我參加了20xx年10月至20xx年1月的xx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專題培訓。這次培訓,我感觸很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走到了我們身邊,認識到課堂上要把資訊科技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計算機工具效能,利用網路資源,蒐集資訊、處理資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另外我體會到教育對教師在專業知識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進入21世紀,知識總量呈幾何數增長,俗稱“知識暴炸”,專業知識更新之快,使得一些專家昨天還是專業知識的權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說我體會到作為一名年齡偏大的老教師,如果不努力實現在專業方面發展,將跟不上不斷變化的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教育專業發展不僅要幫助教師更深刻、靈活地理解學科知識,還要幫助教師理解學習者的言行,掌握關於學習的知識,瞭解可用的課程資源和最新教育教學技能技術,並培養教師對實踐進行分析和反思的習慣和技能,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無精打采的教學氣氛。它使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變成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教學的組織者,教師和多媒體、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組合成了一個合理、協調、有創造性和發展性的學習整體,從而使學生的學習不再枯燥乏味、了無生趣。如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詢資訊)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並利用資訊科技完成任務。

  最後,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透過現代教育媒體,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是一種積極的,合作的教學模式,由於其視聽結合、手眼並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遊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最終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到自主學習、衝學習和高效學習。在現行教學中恰當、正確地使用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難點,對最佳化數學教學起著顯著的作用。

  傳統的教學手段似乎就是那麼單調,黑板加粉筆。由於有些學科自身的特點,沒有那麼形象、生動、具體。學生起來有點枯燥無味,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隨著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確實給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多媒體計算機把語言、聲音、圖象、文字、動畫、音樂等經過處理後,形成一種全新的、圖文並茂的、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教學資訊,彌補了以往課堂教學中的某些不足,對教學中重點的講解、難點的突破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同時,化抽象為具體,更加直觀和具體地將資訊傳達給學生,不僅把學生的聽覺、視覺等一起調動起來,使學生成為主動參與、發現、探究和建構知識的主體,這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課堂效率。

  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並把這次所學的內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努力提高教育質量,讓學生快樂成長。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6

  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教學、資訊科技平臺等成為活躍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主要手段。“國培計劃”為提高教師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愜機。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每個教育者應不斷地加強,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不斷的開拓進取,勇於創新,才不至於被社會淘汰。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高科技的發展,需要老師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利用網上的教育資源為教學服務,促進學生的發展。20xx年“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遠端培訓,從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可以說我很好的完成這次學習任務。對於計算機我可以說既熟悉又陌生,雖說經常使用,但其中好多東西都還不懂,但我對計算機特別感興趣,經過老師的講解,使我對網路世界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可以說讓我大飽眼福,大開眼界。學習中,我學會了現代資訊科技。學習是辛苦的,但我認真的去把所有內容學好,認真完成每一專題的學習任務。本次培訓時間雖然有限,但對我來說確是受益非淺。這次培訓為全縣乃至全國教師搭建了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臺,使我們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斷提高和成長。並能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熟練運用這些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孩子們的成長帶來福音。

  在這次培訓中,我不僅明白了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而且清楚地認識到隨著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再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微機網路等,開展教學。所以這種教學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而構建出適應資訊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來。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資訊科技與各學科的密切聯絡,資訊科技今後將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未來教育應溶入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最新的資訊科技,致力於資訊科技在課堂上的有效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衝擊著傳統教學模式。

  透過這次短期培訓,我深深體會到:

  1、資訊科技對教師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識的認識上,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充實自己。現在的學生更是聰明,他們不僅能在學校裡學習知識,還能透過電視、網路等多種途徑學到更多的知識。因而,教師必須有一種超前意識。

  2、良好的資訊素養是教師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當今社會,一名優秀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透過網路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資訊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3、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在教育系統中,教育資訊是最活躍的因素。教師可以透過網路學習新知識,可以與同行交流經驗,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可以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

  透過這次培訓學習,我認識到計算機的重要性,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學到的'知識進行教育教學,還要不斷學習新的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7

  通過幾個月的網上研修學習,我個人感覺在這次學習中收穫很多,盤點收穫,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學好語文的前提

  首先,教師要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和學生友好相處是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種穩定,持續的關係,不僅是在知識、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靈上的溝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關心、信任、尊重。

  2、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

  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同時作為班主任的我深深懂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都會對學生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為習慣等。

  3、教學中時刻不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對學生來講不是不可擁有的能力,但在實際上多數同學仍然存在依賴的心理,因此,我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樹立自信心,在學生取得點滴成績時予以表揚,讓他們覺得自己能行。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合作學習讓組內每一個人都能在相互啟發,相互點撥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見解,每個人都能與大家分享思維成果,分享學習成果的體驗和收穫。這就離不開我們教師課前的精心設計,活動前的合理安排與適當的引導。這樣,才有利於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增添學生競爭向上的精神。

  為了促進合作,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髮展合作技能。課堂上有意識對學生進行合作訓練。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小組角色,承擔小組任務,同時有目的地在小組活動中示範合作技巧和協調教學活動,確保小組專注於學習目標,使小組成員在教師言傳身教帶領下逐步學會合作的技能。

  4、加強學習,不斷網上研修,自覺走進新課程。

  作為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要求我們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並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闢新教法。摒棄舊的教學方法,把先進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

  多年來,老師教,學生學;老師講,學生聽,這已經成為固定的教學模式,新課改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不能煥發學生的潛能,與此同時,透過網上研修學習,“合作學習”、“主動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新型的教學模式為課堂注入了生機與活力。透過網上研修我認識到:這些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老師要自覺地把新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改變課堂的面貌,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民主;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師生關係融洽。才能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8

  透過這些天繼續教育的網路學習,認真聽了朱玉民和劉茂森老師的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的課程,尤其是對課程中的影片案例進行仔細的鑑賞後,我對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的整合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瞭解,先就自己的理解做一些簡單的擴充套件性複述。

  人類進入21世紀,資訊科技已經成為資訊社會的一種背景文化。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必然要在學科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來檢索、收集、分析、處理所學學科的有關資料,促進該學科的教與學。因此,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的整合,不僅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也有助於提高學生資訊素養和文化水平。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當前學校教育的人才培養標準有了一個根本性的轉變:教育不再是滿足於對知識的獲取和積累,學習不只是對結論的記憶,學生不僅僅要具備讀寫、計算能力。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應該是高素質、高起點的,應能全面適應突飛猛進的科學技術,能綜合運用各種資訊科技,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

  整合指的是一個系統內各要素的整體協調、相互滲透,並使系統各個要素髮揮最大效益。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是將資訊科技有機地融合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使信啟、技術與學科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融合為一體,從而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並提高學生的資訊獲取、分析、加工、交流、創新、利用的能力,培養協作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掌握在資訊社會中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的目標

  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的目標就是培養大批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人才。我們應該認識到,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不是把資訊科技僅僅作為輔助教或輔助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利用資訊科技來營造一種資訊化教學環境,該環境能夠支援真實的情景創設、啟發思考、資訊獲取、資源共享、多重互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也就是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徵的新型教與學方式,這樣就可以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較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從而使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的目標真正落到實處。為了更好地把握和實現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的目標,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1、最佳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的本質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路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做為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和促進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應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將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組合、重構,相互融合,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傳統教學方法的變革。

  2、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培養學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資訊的知識與能力,為學生打好全面、紮實的資訊文化基礎,同時具備對資訊內容的批判與理解能力,並能在虛擬的環境中具有良好的倫理道德和法律意識。

  3、培養學生掌握資訊時代的學習方式:大量的網路資訊,改變了人類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從接受式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協作學習。新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習者必須能夠利用資源進行學習,學會在數字化情境中進行自主發現,學會利用網路通訊工具進行協商交流、合作討論式的學習,學會利用資訊加工工具和創作平臺,進行實踐創造的學習。

  4、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在資訊時代,知識的更新率加快,各學科間相互滲透,出現了更多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在這種科學技術、社會結構發生劇變的大背景下,要求學習者能夠具有主動汲取知識的願望並能付諸於日常生活實踐,要能夠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夠自我組織,並能控制整個學習過程,對學習進行自我評估。

  5、要運用創造性思維理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6、要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的特徵

  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是否有效,並不在於運用了多麼先進的技術,或者一節課中使用了多長時間的技術,而在於是否在恰當的教學環節使用,使學生完成某些用其他方法難以做到的事,在高水平完成課堂教學目標的同時,獲取資訊科技技能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以“教”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轉變為“主導—主體”的教學結構;

  2.學生在課堂上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在樂趣中學習才能使學生愛上學習,不再視學習為負擔。從這個角度分析,判斷有效的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需要考察以下三點:

  (1)課堂是否有廣泛的參與度;

  (2)學生有無積極的情感投入;

  (3)學生有無成就感。

  3.學生具有廣泛的認知範圍:

  教師可以透過以下兩種途徑來利用網路和多媒體有效地擴大學生的認知範圍:

  (1)教師給學生提供經過精心挑選的、與本課主題密切相關的拓展資源;

  (2)鼓勵學生運用資訊技能進行網上搜索。

  4.學生具有深層次的認知體驗:

  有效的資訊化課堂要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沒有深層次的認知體驗。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否獲得了深層次的認知體驗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考察:1、學生的質疑能力2、學生自主組織資訊的能力。

  5.創新思維的培養;

  6.學科知識有效應用:

  有效的資訊化教學課堂中,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指標,並且對學生對知識目標掌握的層次和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資訊化的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對學科知識本身的掌握情況,更要關注學生能否將課堂中所學的學科知識遷移到其他情境中,能否有效地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的原則

  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是將資訊科技有機地融合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在整合過程中,教師要設法找出資訊科技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的效果,從而使學生用資訊科技來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

  1、要運用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

  2、要緊緊圍繞“新型教學結構”的建立來進行整合;

  3、根據學科特點構建整合的教學模式:每個學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識結構和學科特點,它們對學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要重視各學科的教學資源建設和資訊化學習工具的蒐集與開發,這是實現整合的必要前提;

  4、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整合策略: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物件,實施多樣性、多元化和多層次的整合策略;

  5、“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理論整合教學設計:目前的教學設計理論主要有“以教為主”的教學設計和“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兩大類。理想的方法是將二者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形成優勢互補“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理論。

  四、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的九大最佳化方法

  1.知識點切入: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應以學科的知識點為切人點來進行。在各門學科教學過程中,資訊科技可切人的知識點很多,教師應充分利用可切人的知識點,圍繞知識點的揭示、闡述、展開、歸納、總結等環節,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媒體進行有效的教學,有效地開展課程整合。

  2.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教學中,透過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力求為學生提供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氛圍,充分讓學生動眼、動耳、動腦、動手、動口,並透過動手實驗、操作學具,邊想、邊做、邊練來感知事物、領悟概念、掌握原理。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能大大提高學生的感知效果.並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3.思維訓練核心:思維訓練是教學的核心,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激發了學生思考的熱情,有助於教師加強對學生思維的訓練,還有助於對學生思維的創造性進行有效的培養。

  4.情感驅動: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和非智力因素,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學科教學中,透過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軟體提供的情感驅動功能,調節學生的情感.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意志力、記憶力。

  5.情境激勵:學科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對本門學科的興趣,首先要解決學生想學、愛學的問題。情境激勵,就是透過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創設教學情境,開展課堂智力激勵,要求學生對問題情境.積極迅速設想出解決的各種可能性。並透過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發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新知識的學習,極大地激發學生探索和發現的熱情。

  6.因勢利導:在各學科教學展開之前,教師可以先展示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現各種事物現象和發展過程,在學生對展現的內容深感興趣的情況下,教師因勢利導,提出問題,鋪設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進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7.合作探究:在學科教學中,充分利用計算機網路,讓學生在課內和課外進行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知識的應用能力。

  8.自主探究學習: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決定用什麼形式來呈現什麼教學內容,並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利用網路自己查閱資料,開展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

  9.寓教於樂:在學科教學中,利用計算機教學遊戲軟體,把科學性、趣味性、教育性集為一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於樂,由此鍛鍊學生的反應速度、決策能力和操縱能力。此外,利用資訊科技媒體,開展各種藝術活動,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五、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中應注意的問題

  1.對資訊科技應用的誤區

  誤區一:部分人認為目前以中國教育的現行體制及經濟現狀,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根本無法實現,從保護學生、保證教學進度角度看是不宜採用的。

  誤區二:很多人認為,如果一堂課沒有用到多媒體課件、網路等就不是一堂好課。也有人認為,使用的技術越先進越好。

  誤區三:目前很多學校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去準備一個精品課件參加評選活動,而活動一結束就不再使用,對課堂上使用的實用型課件則開發不夠。

  誤區四:很多教師認為必須把課件做得非常完美,色彩比較亮麗,但這往往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對學生的觀察產生干擾,不利於看清問題的本質。

  2.教學方法及思想上的誤區

  誤區一:在教學方法上重視演示現象、傳授知識,忽視揭示過程、培養能力。

  誤區二:錯誤地理解學生的主體地位。

  (1)過度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資訊科技環境下學習的優勢沒有發揮,教學任務完不成;

  (2)分組學習停留在形式上,存在小組任務目標不明晰,小組成員分工不明確等問題,從而導致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充分發揮;

  (3)忽視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產生兩極分化的現象。

  誤區三: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3.對教學資源應用的誤區

  誤區一:對網路資源過分信賴,忽視其他教學資源。

  誤區二:為使用網路而使用網路,忽視教學目標和效果。

  誤區三:過分重視助“教”的資源建設,忽視助“學”的資源建設。

  誤區四:重視物質資源,忽視人力資源。

  4.對教育資訊化理解的誤區

  誤區一:校園網建設重形式,輕效果。

  誤區二:建設資源的比例嚴重失調,忽視教師培訓。

  誤區三:以資訊科技課程為核心。

  總之,在資訊科技教學中是要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好資訊科技的必要性。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要具有認真踏實刻苦的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使學生成為新時代的新型人才。當今時代,資訊科技知識在不斷更新,並且更新速度非常快,今天學的東西說不定明天就不適合了,所以,教師應為學生創造學習條件,讓學生學得主動、活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持之以恆,學生一定會大有收穫的。同時,教師自己也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今天的時代是一個大力推進現代化程序的時代,也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更是一個需要文化經典和精神財富的時代。做為教師,尤其是計算機教師更應主動學習一些教育理論及專業書籍,從中汲取精神營養,得到思想上的啟迪和行動上的指導,並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能透過自己的教學,既解決教學問題,激勵學生在探索與思考中發現並提出問題,在更高層次的思考、探究中給學生指導和幫助,強化學生問題意識和發現意識,在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中發掘學生的潛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計算機教師。無論是從時代背景還是發展趨勢來看,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的整合勢必成為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過程的主要模式。

  作為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角度來看,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教學整合對發展學生主體性、創造性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意義深遠。在實踐探索中,我們要在借鑑外來精華的同時努力探索適合本國的整合方法,真正實現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的深層次整合!但在實施過程中,必將帶來課程內容、教學資源以及學習方式的變革,我相信,透過我們所有優秀園丁的實踐探索、不懈努力,必將取得豐碩成果。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9

  為提高教學技術水平,促進專業能力發展,並貫徹執行教師繼續教育的相關政策,我在本學期參加了《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專項培訓》課程的網路學習,透過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到現代化教學技術的科學性和優越性,將資訊科技用於教學中,教師能省時省力,學生能根據直觀演示輕鬆地獲取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益。經地本階段學習有以下體會:

  一、掌握資訊化教育技術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資訊化是社會發展的趨勢,資訊化的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準,教育資訊化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大力促進教育資訊化已成為教育發展的潮流。作為一名教師,應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把握現代化資訊教育技術,是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把握資訊化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需要 將資訊化教育技術應用於教學中,有助於教師整合教育資源,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資訊教育技術是新型的科學教育技術,能彌補陳舊教學中的不足,傳統的教育手段費時費力,不利於學生在輕鬆的狀態下把握知識,不利於提高教學效益。只有充分把現代化資訊教育技術用於教學中,才能提高教學效益。

  三、積極應用資訊化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技能的需要 實踐是學習的目標,也是提高應用能力的手段,教師只有在實踐中充分利用現代化資訊教育技術,才能在應用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在不段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中學習並提高自身教育技能。

  四、終身學習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社會在不斷進步發展,資訊化技術也在不斷更新,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止步不前,那麼就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就不能勝任教育工作,要認清形式,勇於挑戰,樹立信心,不斷學習,用新知識和新技術來完善自身素質,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實現自身教育水平得到持續發展,在不同階段都能勝任教學工作。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10

  初中資訊科技是一門融知識性、趣味性和技能性於一體的學科,它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個性、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等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作用。但是基於學生處於一種朦朧的狀態,目前學生中卻普遍存在“喜歡玩電腦遊戲,不喜歡電腦知識課”的現象,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常會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對聊天或遊戲很感興趣,但對上課或完成作業不感興趣。這種現象除了與部分教師教學方法不當和沒有學習壓力有關外,還與資訊科技課程評價方法不當有關。資訊科技本身具有極強的操作性、“可自學性”,學生的學習進度往往在多個方面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性。在資訊科技課上,有人用幾分鐘就完成作業,有人一節課也完成不了,因此不能用同一標準去衡量,而是要多增強所謂“後進生”的自信心。

  新課程和學生評價改革,給教師提供了教育教學改革的機遇,教師只有抓住機遇,加強自身學習,才能在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中有所收穫。

  一是評價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發揮教學評價的教育功能,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感體驗,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和主體作用的發揮,強調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鼓勵發現、探究與質疑,以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是評價要堅持評教與評學,側重評學。“評教”是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評學”是建立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實現具體發展目標的過程。課堂教學評價要以評學為重點,以此來促進教師轉變觀念,改進教學,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資訊科技課教學同其它中小學課程教學相比,資訊科技課更具有實踐性、參與性、創造性和合作性。因此,資訊科技課的教學評價具有評價主體的多元性、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以及評價手段、方法的多樣性。在實際的教學中,圍繞教學資訊科技教學評價,筆者從答辯評價、操作評價、“檔案”評價等三個方面作了一些探索與實踐。

  答辯評價要求學生把資訊科技教學中所完成的任務寫成答辯卡,可以是幾個學生為一小組,由資訊科技教師和學生組織答辯。這種評價方式,不僅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結論,而且重視得出結論的過程,有助於學生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別人,同時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允許學生透過分工協作共同完成任務。

  操作評價對於資訊科技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資訊科技課教學評價更應突出資訊科技的特徵,教學中可透過不同層次的資訊科技操作,評價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針對學生參加資訊科技課的表現、體驗及取得的活動成果所進行的評價,是對學生參與活動的水平和質量的檢驗,為此可以給每個學生建立資訊科技課“檔案”,在這個特別的檔案袋中,記錄有學生資訊科技成果,上資訊科技課時對學生的觀察所作的記錄,學生的自我評價等等。定期展示檔案袋內容,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契機,培養學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習慣。

  評價是一種藝術,評價是一種手段,但評價不是目的。面向學生的資訊科技教學評價的目的是讓更多的學生能把資訊科技的學習當作他們的樂趣,為學生營造適合他們興趣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自主發展,讓教學評價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下熠熠生輝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11

  隨著社會的進步,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不再只是對知識的獲取和積累,學習不再只是對結論的記憶。學生在校時間的有限決定了學生在校學到的知識也是有限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會學習更加重要。

  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強調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同時這也是新課改教學目標的核心。知識與技能強調的是理解資訊及資訊科技的概念與特徵,能熟練地作並應用常用資訊科技工具,能適應資訊科技的發展變化,初步形成自主學習新資訊科技的能力;過程與方法重點在於指出獲取資訊的四個過程分別為確定資訊需求、確定資訊來源、採集資訊及儲存資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特別強調的課程目標,要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新課標認定學生的資訊科技應用技能為非零起點,然而,現實情況是複雜多變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環境都會造成很大的差異,即使在同一個環境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在資訊科技應用技能、自主學習的能力、資訊素養基礎方面每個學生的不同程度的差異,都會給新課改的推行帶來困難。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學習自覺性,針對學生的作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可以採用分層教學、分組教學。對學習內容相同的學生進行分類,針對每一類學生的學習內容,出一份作試卷由學生單獨完成。在學生作過程中即可瞭解學生的真實水平。在此基礎上,針對學生的真實水平對所有學生進行分為兩層:基礎較好的和基礎相對薄弱的。當然本人所說的分層教學並不是說對基礎較好的和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分別教不同的內容,而是在原有的班級裡,原有的課堂上學習。首先要照顧大多數學生,講授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但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分配較高的教學任務,可以對他們進行知識上的一些擴充。由於這部分學生接受速度快,可以利用他們這些優勢去指導基礎較差的學生,帶動起全班的學習勁頭,大家比著學,共同進步。

  對我們一線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作為教師的我們應不斷的自我學習,合理改變教學方法、學習方式,為創設一個自主、合作、創新、和諧的新課堂而不斷努力。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12

  聆聽專家的課程,汲取名師的精華,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將我模糊的教學認識更加清晰起來。

  一、更新了教學理念

  學生對自然的認識和社會的認知不斷更新,很難想象一個思想保守、教學形式單一的教師會把資訊科技課上得生動有趣、吸引學生。讓我反思再不能用老一套的教學方式了,在課堂上教師要更多的引導學生參與教師設計的課堂和問題探究中來了,那麼這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在課堂上,怎樣展開探究的問題?怎樣才能讓更多的學生有效的參與進來?等等問題都是上課之前教師要想好的,一節課就四十五分鐘的時間,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多了,老師的講授時間必然減少,在有限的時間內,怎樣讓學生把要掌握的知識學熟學透,這也是老師要思索的。總之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完全不能適應新課改了。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認真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努力提高自己專業知識。

  二、豐富了教學方法、充實了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互動過程中所採用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教學的方法從理論上講,應當是有無數種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是以講授法為主,不能事事都要學生去活動、去體驗。還有討論法、發現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實驗法、導學法、輔導法、談話法、陶冶法、任務驅動法、交流法、互動法、練習法、開放方式教學法等。

  教學過程中,我有時會使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但更多的是單一的教學方法佔多數。尤其是“任務驅動法”現如今已被多數人接納,並正在進一步使用、研究中。雖我也在努力使用,但卻是形式上像而已,還不能真正吃透這種教學方法,有待今後朝著這個方向繼續努力,儘量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提高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三、加強了教育專題與活動主題如何有效的整合

  活動主題通常是在一節課中,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任務主題。而教育專題是指在實施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專門研究或討論的題目。例如:愛國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安全與應急、環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低碳經濟等教育專題。

  教育專題通常不是國家、地方的一個課程,沒有專題教師,也沒有規定的課時。所以,要在資訊科技學科中,貫徹落實一些專題教育內容,就需要將這些教育專題與資訊科技課程結合起來,形成教育專題與資訊科技課程的小整合

  培訓使我的理論和專業教學水平同時得到提升,使我懂得了只有不斷地為自己充電,才能適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大家都知道資訊科技傳授的知識是不斷翻新的資訊知識而不再是相對穩定的經驗知識、特別是資訊科技教師能力基礎中的資訊科技專業知識方面,更是飛速變化發展的,教師根本不可能依靠學校中學到的知識工作一輩子,培訓讓我深刻意識到要發展、要適應社會要求,就必須透過繼續教育來獲得提高。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13

  學習了資訊科技課程培訓,使我認識到,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認知規律,用自己的智慧創造著課程,把“乾癟”的教材豐盈起來,把抽象的教材生動起來,統一的教材鮮活起來,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去體驗,讓他們體驗自己的成功喜悅,這樣不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且有利於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以問題為紐帶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我在教學生畫顯示器時,這樣問:“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一種顯示器,在你的心目中的顯示器又是該怎樣的呢?”現在你可以用畫圖中已經會用的工具來設計屬於你自己的未來顯示器。這樣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索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找準切入點,讓學生儘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實現這一點不僅需要在課前的教學設計中精心策劃教學策略,還需要在課堂上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機智的調整、施用教學策略。所以教師應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只有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教學才能有創新,才能給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傳遞愛與自信,以自己的真情滋潤著學生的心。大多數資訊科技課在計算機教室上。這就要讓學生儘早、儘快親自動手實踐去主動探究。教師課上必須精講,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而精講對教學的切入點要求更高,既要起到引入的作用又要節約時間。學生只有擁有放鬆的情緒、愉悅的心情,才有勇氣去迎接學習的挑戰。教師要以平等友好的心態,微笑溫和的話語與學生交流,尊重、理解每個學生的權利、價值觀和感覺,保全學生的面子,杜絕直接的批評、奚落、嘲弄、諷刺,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安全感。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14

  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研修總結

  這次XX區中小學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收穫頗大。資訊科技教育是中小學的選修課,透過開設資訊科技教育,意在增強學生的資訊意識,培養學生具有收集、傳輸、處理、應用現代資訊的能力和具有應用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技術進行學習的能力,而教師透過資訊科技則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

  一、 更新了教學理念

  這次培訓的主要內容是掌握教育資訊化應用能力。透過這次培訓,我進一步樹立了 “教育資訊科技為學校教育教學服務”的理念;我明白了資訊科技和學科整合使教育教學賦予更多的內涵,能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有利於教師專業發展,改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方式,使我們的課堂更具活力,使我們的教學更具實效。

  二、提高了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這次培訓前,先做了網上設定的問卷,網站根據回答的情況建議你選擇你學習的科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據所需來學習,極大的調動了老師學習的自覺性。對我而言,提高了蒐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學到了整合和開發教學資源的方法以及傳輸和管理教學資源的方法;提高了資訊科技與中學思想品德學科的整合能力。這對我今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大有裨益。

  三.指明瞭未來努力的方向

  積極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用以指導實際的教學工作,向新課改的目標不斷努力。在教學過程中,改變灌輸知識的思想,更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幫助學生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利用資訊科技手段,與其他學科有效整合,使學生更喜歡、更容易接受、學到更系統、有價值的知識。

  透過這次學習,使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使我認識到做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並致力於把它們應用於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同時必須看到仍存在許多不足亟待改進,必須時時檢視自己,不斷完善,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15

  透過最近的網上研修學習,我聆聽到了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領略了他們先進的教育理論;在教學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和本班的教師們一起討論,豁然開朗的感覺很好。透過這次培訓,我的收穫與反思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我要教好語文。

  此次培訓中,我最喜歡的一堂課是李達武老師的國學經典與語文教學,雖然她面對的是教師,但是她的教學風格卻是罕見,一路的歡聲與笑語,見到李老師的笑容,學習的倦容也會褪去,我想,要是我的學生能夠聽到這麼好的課,他們也就不會課上講小話,打鬧嬉戲,開小差了,確實挺失敗的,自己都覺得枯燥乏味,怎麼能央求他們認真聽,他們即使坐著聽了,那麼乏味的東西怎麼能夠記住呢?想一想,更多的時候,我們都在抱怨學生不專心,太笨,然而該反思的是自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所以說更多的責任是自己,需要更好的指導學生,能讓他們自主學習。

  其次,適當使用多媒體教學。對於現代化的教育,對於我們年輕人都想省時省力,因此必不可少的便是多媒體的使用,用到最多的便是PPT,可是又有幾個會自己製作呢,往往更多的時候都是百度下載,其實不止是PPT,很多很多的東西都是百度,現代化的我們都缺乏一個思考的大腦,我們都在用著我們的雙手敲擊,再去列印,懶得連抄都不想了。作為鄉村教師,老師是受害者,學生又何嘗不是受害者呢?作家雨果說,“多建一所學校,就少建一座監獄。”無獨有偶,馬克·吐溫也說,“你每關閉一所學校,你就必須開設一座監獄。”

  兩人的指向明確無誤,讓適齡孩子讀書,接受完整的教育,他們才能學有所成,起碼有可能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公民,而不至於走入歧途。最後,適當給自己”充電“。縱觀很多優秀教師,他們本身不是優秀的,好比是一個童的成功,是靠後天的努力而來,我們不能對學生求全責備,中學生整處於叛逆期,對於他們的學習更多是努力鑽研,悉心指導。自己也要適時的治療懶病,不能什麼都靠百度,複製貼上,教學的東西還是得研究琢磨,摸索出更好、更快的方法,既快捷又有效,儘量做到花費越少收穫越多。以上就是我培訓以來的收穫與反思,教師的職責任重道遠,我希望能肩負重任,認真負責到最後。

【資訊科技研修日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