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設計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設計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比大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過程與方法: 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正確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情感與價值觀: 初步建立數感,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1、比較大小的方法。

  2、建立數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練習法,演示法。

  教學準備

  投影儀、情境圖、板書用小圖片。

  教 學 過 程

  一、輔助環節(1分鐘左右)

  1.板書課題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比大小”。請認真看老師板書,下面請大家跟老師齊讀兩遍。

  1.揭示目標

  這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1、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2、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正確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孩子們,有信心嗎?(有)非常自信,老師也相信你們。

  現在,請大家跟著老師的指導認真看書,自學時,比一比誰的坐姿最端正,誰看書最認真。

  1.出示自學指導

  (教師邊口述,學生邊自學)

  把書翻到第17頁。手指第17頁的圖,思考並指名學生回答:

  1.數一數:猴子有幾隻?梨有幾個?桃有幾個?香蕉有幾個?

  2.猴子的只數和桃的個數有什麼關係?3和3中間的符號表示什麼意思?怎樣讀?這樣一個對著一個擺有什麼好處?

  3. 猴子的只數和香蕉的個數有什麼關係?3和2中間的符號表示什麼意思?怎樣讀?

  4. 猴子的只數和梨的個數有什麼關係?3和4中間的符號表示什麼意思?怎樣讀?

  5.你能分清“﹥”、“﹤”嗎?他們的形狀有什麼不一樣?

  二、“先學”環節(14分鐘左右)

  1、學生看書自學

  (1)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看書自學。

  (2)彙報交流。(板書:17頁情境圖)

  2、檢測自學效果。

  過渡:同學們自學得都很認真,下面老師來考考你們,比一比誰能做對思考題。

  (1)出示思考題,學生獨立完成。

  ①照著書上的日字格描一描“>”“<”“=”。

  ②教材第17頁“做一做”。

  (2)學生展示。

  三、“後教”環節(10分鐘左右)

  1、更正(生生合作)

  誰有不同答案請上來更正。提示:用紅筆改,哪個地方錯了先圈起來,不要擦去原來的。

  2、討論(生生合作、師生合作)

  (1)議一議。

  ①2=2,認為對的請舉手,為什麼對?你是怎樣想的?

  ②2﹤3,認為對的請舉手,為什麼對?你是怎樣想的?中間是“﹤”前面那個數是大數還是小數?後面那個數呢?

  ③5﹥4,認為對的請舉手,為什麼對?你是怎樣想的?中間是“﹥”前面那個數是大數還是小數?後面那個數呢?

  ④你有什麼好方法來記住“﹥”、“﹤”的寫法?(尖尖對小數)

  (2)小組內對改、統計正確率、小結。

  板書設計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透過比較分數的大小,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比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初步對比、總結的能力。

  4、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比較分數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確比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

  1、投影儀及相應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若干張,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創設情境,複習舊知

  在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幾分之幾的分數,同學們能夠透過摺紙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歡的分數嗎?

  (1)學生用紙折分數

  (2)小組交流自己是怎麼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數。

  (3)全班交流彙報展示的過程,有針對性的張貼並板書四組分數:(3/4,1/4)、

  (1/4,1/2)、(3/8,1/8)、(1/8,1/6)。

  2、觀察分數,組織分類。

  剛才老師把同學們展示的分數張貼了四組,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四組分數,你能給它分一下類嗎?

  (1)學生獨立觀察每組分數的特點

  (2)小組討論交流如何分類

  (3)全班交流:小組選代表陳述分類的思維過程。

  (4)教師小結:我們把分數分成了兩類:一類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類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導質疑,引入課題

  對於剛才我們分出的這兩類分數,大家想研究它們哪方面的問題?

  (1)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兩個分數哪一個大,哪一個小?

  生2:我想知道兩個分數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選擇的解決問題

  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可真多,下面我們就來解決比較一下兩個分數,哪個大哪個小這一問題,好嗎?(板書課題: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較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

  (1)質疑:

  “3/4和1/4誰大?你是怎麼想的,四人一組拿出手中另一張正方形紙分一分,塗一塗,發揮集體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塗一塗,比一比,說一說。

  (3)交流彙報。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右上圖)。

  ②小組選代表說出比的思維過程

  (3)教師小結:

  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個1/4,而另一張紙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個1/4,3個1/4比一個1/4大,所以3/4>1/4。

  (4)用同樣的方法比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中間左邊圖)。

  ②學生爭當“小老師”自行講解比的過程。

  2、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1)質疑:

  “1/4和1/2誰大呢?大家是怎麼想的,用剛才比較的方法,四人一組想一想”。

  (2)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塗一塗、比一比、說一說。

  (3)交流彙報。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右上圖)。

  ②小組選代表說出自己小組比較的思維過程。(師適當引導並小評)

  (4)教師小結:

  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一張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樣的方法比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中間右圖)。

  ②學生自告奮勇講解比較的過程。(師適當引導並鼓勵)

  ③根據分類總結比較大小的策略。

  (1 )學生獨立思考比較大小的方法。

  (2 )小組交流如何用簡潔的語言描述比較大小的方法。

  (3 )全班交流,歸納總結: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分子是1的分數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數反而越小。

  (4 )拓展延伸

  為什麼?說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的份數相同,那麼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數,分數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數少,分數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數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的份數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數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鞏固、實踐、應用。

  1、給分數先塗上顏色再比較大小(見課本61頁下圖)。

  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說一說是怎麼想的。

  2、按份數塗顏色,並比較分數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學生獨立看一看、塗一塗、比一比。

  (2)小組交流

  (3)全班彙報交流

  3、電腦出示題意:怎樣才能平均分呢?

  (1)學生獨立審題。

  (2)小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維過程講給同伴聽。

  (3)全班交流。

  (4)教師小評:

  同學們表現的很出色,能夠運用自己的智慧獨立解決一些問題,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

  (四)課堂小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更新的收穫?

  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學會了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較分數的大小分兩種情況,也就是分母相同還有分子是1的時候。分母相同時,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數越大,當分子是1時,分母越大,分數反而越小。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7頁的內容,第21頁第5題、第6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2、使學生知道用“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3、培養學生互相謙讓、團結友愛的良好品德。

  4、培養學生初步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教學難點:認識“<”“>”“=”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建立符號感。

  教具、學具準備:錄音機;投影儀;主題圖;圖片:9只小猴、4個梨、3個桃、2根香蕉;1~5數字卡片;學具盒。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一、複習舊知

  (一)認讀1~5各數

  (二)排序

  1、教師報數字請學生拿:2、5、3、1、4。

  2、4、2、5、1、3,請學生把以上幾個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同桌互相檢查、糾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觀察主題圖,回答問題

  要求:看圖聽故事。

  教師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時出示主題圖):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們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興了!到了中午,他們又累又渴,於是他們跑到花果山上採了許多水果,來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時出現了小小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幫小猴們分水果嗎?(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問:1、圖上有哪些水果?分別是多少?

  2、圖上有幾隻猴子?如果每隻猴子吃1個梨、1個桃、1根香蕉,夠不夠?

  (二)引導學生操作學具,學習“>”“<”和“=”

  1、教學“=”(猴和桃比)。

  (1)指導學生操作學具,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豎排出來,說出誰多誰少。教師出示相應圖片及數字。

  (2)教師說明:當桃和猴誰也不多,誰也不少時,我們就說3只猴和3個桃相等。(板書:“=”),等於號是兩條一樣長的線,請學生跟讀“3等於3”。

  2、教學“>”(猴和香蕉比)。

  (1)學生操作學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書3>2)。

  (2)請學生觀察“>”,教師及時板書簡筆畫,“一條大魚和小魚,大魚在前讀大魚”,學生學說順口溜幫助其進行形象記憶。

  3、教學“<”(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條小魚和大魚,小魚在前讀小魚。”

  4、請學生觀察三道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麼發現。學生回答後,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大數在前用大於,小數在前用小於,相同數間用等於;大大嘴巴朝大數,尖尖嘴巴朝小數。

  5、發散思維。

  (1)看看還有誰和誰能比,幾大於幾,幾小於幾?

  (2)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時出了什麼問題嗎?(培養學生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你們說說怎樣分才公平?(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

  小組討論後讓學生各抒己見。

  三、知識運用

  (一)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第1題

  教師讀題,請學生聽清題意。

  1、左圖:兩邊各有幾隻燈籠,誰多誰少,幾大於幾?

  2、右圖:兩邊各有幾隻小猴,誰多誰少,幾小於幾?

  學生獨立填寫,教師注意巡視,及時批改。

  3、請學生讀一讀兩道算式。

  (二)做教科書第21頁練習二第5題

  1、學習小組的同學互相說圖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數字幾來表示,幾小於幾?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數字幾來表示,幾大於幾?

  (三)遊戲:看誰找得快

  1、教師出示數字2和4,問:中間用什麼符號連線?請學生快速在學具盒裡找出今天學的符號,舉起來,看看誰最快。

  2、小組遊戲:請學習小組的組長出示兩個數字,其他同學找符號。

  3、填第22頁第6題,相互評價。

  四、小結: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設計】相關文章: